新木油库增容工程
更新时间:2024-05-14 11: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 录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1
1.1 项目由来 ............................................................................................................................................ 1 1.2 编制依据 ............................................................................................................................................ 1 1.3 评价目的 ............................................................................................................................................ 2 1.4 评价原则 ............................................................................................................................................ 2 1.5 评价标准 ............................................................................................................................................ 2
1.5.1 环境空气评价标准 ................................................................................................................ 2 1.5.2 地表水评价标准 .................................................................................................................... 3 1.5.3 噪声评价标准 ........................................................................................................................ 3 1.6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 3
1.6.1 环境空气 ................................................................................................................................ 3 1.6.2 地表水 .................................................................................................................................... 3 1.6.3 噪声 ........................................................................................................................................ 3 1.7 评价工作重点 .................................................................................................................................... 4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 5
2.1 建设项目概况 .................................................................................................................................... 5
2.1.1 建设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地点 ........................................................................................ 5 2.1.2 建设规模 ................................................................................................................................ 5 2.1.3 工程投资 ................................................................................................................................ 5 2.1.4 工程平面布置 ........................................................................................................................ 5 2.1.5 建设内容 ................................................................................................................................ 6 2.2 工程分析 ............................................................................................................................................ 9
2.2.1 储罐结构 ................................................................................................................................ 9 2.2.2 主要设计参数 ........................................................................................................................ 9 2.2.3 工艺流程 .............................................................................................................................. 10 2.2.4 污染物排放分析 .................................................................................................................. 10 2.2.5 新木联合站原有污染源排放分析 ...................................................................................... 12
第三章 建设项目地区环境概况 .................................................................................................................... 13
3.1 自然环境概况 .................................................................................................................................. 13 3.2 社会环境概况 .................................................................................................................................. 13 3.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 14
3.3.1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 14 3.3.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 16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I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 录
3.3.3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 .............................................................................................................. 18 3.3.4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 19
第四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 20
4.1 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 20 4.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 21 4.3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 22 4.4 其他环境影响分析 .......................................................................................................................... 23 4.5 总量控制 .......................................................................................................................................... 23 4.6 厂址选择分析 .................................................................................................................................. 24 第五章 风险分析 ............................................................................................................................................ 25
5.1 风险评价目的 .................................................................................................................................. 25 5.2 风险识别 .......................................................................................................................................... 25 5.3 风险分析 .......................................................................................................................................... 26
5.3.1 油库火灾爆炸风险指数分析 .............................................................................................. 27 5.3.2 油罐爆炸事故风险概率分析 .............................................................................................. 31 5.3.3 风险后果分析 ...................................................................................................................... 34 5.3.4 风险可接受程度 .................................................................................................................. 34
第六章 油田环境管理及风险管理 ................................................................................................................ 36
6.1 油田的环境管理 .............................................................................................................................. 36 6.2 风险管理及预防措施 ...................................................................................................................... 36 第七章 评价结论 ............................................................................................................................................ 38
7.1 工程分析结论 .................................................................................................................................. 38 7.2 现状评价结论 .................................................................................................................................. 38 7.3 影响分析结论 .................................................................................................................................. 38 7.4 风险分析结论 .................................................................................................................................. 39 7.5 总评价结论 ...................................................................................................................................... 39
附件:1. 吉林油田分公司投资项目批复文件
2. 报告书环境监测数据来源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登记表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II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由来
新木油库是吉林油田最大的油库,是吉林油田净化油外输的中枢,也是吉林油田原油的最后出口。它接受红~木输油管道输送的英台、红岗、新大、新北;乾~新输油管道输送的前大、乾安、情字井、新立;二厂~新木输油管道输送的新民、二厂、一厂、三厂等十二个采油单位的全部净化油,暂短储存后,外输到“八三”输油管道。
目前,新木油库总的罐容为4个5000m3和2个10000m3的净化油罐,总有效容积为35000m3。目前,经新木油库的外输油量约为350×104t/a,停留时间只有3天。随着吉林油田的发展,当总产量达到450×104t/a、500×104t/a、550×104t/a时,罐容将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因此吉林油田分公司为满足原油生产需要,增加储存能力,抵抗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而产生的风险,投资2850万元在新木新建2座50000 m3净化油罐。
为此,吉林油田分公司委托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就新木油库增容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2 编制依据
1)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
2)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19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3)国家环保总局第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4)国家环境保护环监(1993)015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4(1993,1995)。
6)新木油库增容工程实施方案(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勘察设计院,2002.3)。 7)新木油库增容工程(二期)方案(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勘察设计院,2002.6)。 8)吉林油田分公司新木油库增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02.8)。
9)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与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就本项目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1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一章 总 论
环评的合同书(2002.11) 1.3 评价目的
1)通过对现场勘察、调研以及项目相关资料和当地环境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弄清评价区域的环境的质量现状。
2)分析及预测本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污染物排放对评价区域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3)重点对油库增容工程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 4)通过环评,为油田开发建设、设计、生产、环境管理和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4 评价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保法规、法令、标准及规范。
2)遵照(88)环建字第117号文精神,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避免重复工作,缩短评价周期。
3)评价工作坚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适用性原则。 1.5 评价标准
1.5.1 环境空气评价标准
本项目工程周边属于农村环境,故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根据项目特性,增加对非甲烷总烃污染物的评价,由于该标准中对此未做规定,因此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规定。具体见表1—1。
表1—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污 染 物 TSP SO2 NO2 非甲烷总烃 执行标准 mg/m3 日均浓度 0.3 0.15 0.08 无组织排放监控 小时平均浓度 — 0.50 0.12 4.0 标准来源 GB3095—1996 二级标准 GB16297—1996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2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一章 总 论
1.5.2 地表水评价标准
项目工程位于松花江沿岸,其水体功能属于三类功能区,执行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见表1—2。
表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项 目 PH CODcr BOD5 石油类 氨氮 标准限值(mg/l) 6—9 ≤20 ≤4 ≤0.05 ≤1.0 GB3838—2002Ⅲ类 标准来源 1.5.3 噪声评价标准
项目选址位于镇郊,基本属于乡村居住环境,声学环境质量良好,因此评价选用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1类标准,见表1—3。
表1—3 噪声环境质量标准 dB(A)
类别 1 昼间 55 夜间 45 标准来源 GB3096—93 1.6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1.6.1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评价范围为项目所在地新木镇,主要侧重新木油库周边。 1.6.2 地表水
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
评价范围为松花江在松原市境内扶余大桥断面至泔水缸断面。 1.6.3 噪声
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评价范围确定为厂区及厂界外围1m的范围内。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3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一章 总 论
1.7 评价工作重点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与其他工程建设项目不同,其对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工程施工阶段,在储油罐使用过程中,基本不向环境中释放污染物,仅产生部分噪声和加热炉烟气,对环境影响较小,但由于项目工程属于危险品储藏,具有一定的风险因素,因此本评价将重点针对油罐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4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2.1 建设项目概况
2.1.1 建设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地点
建设项目名称:新木油库增容工程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松原市毛都站镇北1km的新木联合站院内。工程地理位置见图2—1。 2.1.2 建设规模
根据新木油库总的原油储量、新木油库自然条件现状及新木油库各系统的生产现状,在新木油库一期工程新增50000m3浮顶罐1座几配套的循环加热炉、消防、供配电等,同时预留50000m3浮顶罐1座、10000m3浮顶罐2座。
工程建筑面积39868m2,占地面积39.98m2。 2.1.3 工程投资
工程总投资2850万元。 2.1.4 工程平面布置
新增储罐以及配套工程在总平面中仍然分区布置,新建储罐布置在已建罐区的北侧,与新木油库仅一墙之隔,与原油罐最近距离约20—30m。罐区内平面布置作到一期、二期相结合。新建的2座50000m3罐为2个罐组,中间设有隔堤,新建的2座10000m3储罐与已建的2座10000m3储罐为一个罐组,新罐与老罐之间设有隔堤。防火堤采用土堤,高度1.6m,防火堤三面采用水泥方砖硬化,不同的周边设有2处人行道,并在一处设有车行坡道,罐区较低处设有排水涵管。
循环油泵房布置在油区内,位于红—木复线末站计量间附近。循环油泵有罐内净化油循环加热和抽空倒罐的功能。
新老系统在已建10000m3罐处衔接,销售公司仅留东边2座5000m3罐作为净化原油储罐。加热炉布置在已建的外输炉(销售公司)附近,更换1台加热炉(利用原北油库真空加热炉),新增1台加热炉,实现既能为罐内净化油循环加热,又能为外输原油加热的功能。工程平面布置见图2—2。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5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2.1.5 建设内容
1)原油储运系统
新木油库新建2座50000m3的净化油罐,新敷设1条罐出口管线(Φ630×7),新建大罐阀室一座。工程实施后,在外输至新木的总油量达到400×104t/a、450×104t/a和50×104t/a时,停留时间分别为12.3天、10.9天和9.8天。
2)消防系统
新木油库目前消防系统采用半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和半固定势冷却给水体统。建有消1000m3防水罐1座,消防泵三台。本项目新建油罐为新木油库最大油罐,按照消防规范规定,必须采用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和固定式冷却喷淋系统,依次灭火所需泡沫液量为11m3,所需水量为2000m3,因此,需要新建泡沫泵房1座,1000m3消防水罐1座,且消防泵房与泡沫泵房合建。
经考察,已建消防泵房已没有扩建余地,因此考虑利用已闲置的老注水泵房作为消防泵房和泡沫泵房。为了解决1000m3消防水罐罐位,将老注水泵房后面的1000m3清水罐改造成消防水罐,再在新注水泵房后面预留1000m3注水罐位置新建1座注水罐。
罐区内消防管网采用地埋式。 3)监视系统
结合罐区的实际情况,拟在整个罐区上四套全自动摄象机,通过地埋电缆将视频信号送至值班室。值班室上四台监视器及控制器,系统属一头一尾方式,摄象和监视防卫在5—80m,摄象机安放在避雷针铁塔上,安装高度为25m左右,本系统投产后可对整个罐区的早期火灾等起到预警作用。
4)计量系统
本次工程主要计量仪表为大罐液位计及大罐温度远传。对50000m3罐的液位测量采用美国Ohmart/VEGA公司生产的CC/FPS型雷达物位计进行测量,远传至主控制室仪表盘上指示及超限报警。大罐原油温度设就地显示及远传至主控制室仪表盘上显示。
5)供配电系统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主要用电负荷为循环泵、循环加热炉和消防泵房用电等。 循环泵用电负荷75kw,一开一备运行,其供电电源引自已建外输泵房(销售公司)配电室,采用低压电缆引入。
循环加热炉及燃油系统的供电电源引自已建外输炉烧火间(销售公司)内的配电柜,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6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采用低压电缆引入。
消防泵房为老注水泵房改造,负荷为280kw3台,开二备一运行。消防泵房属于一级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一回引自变电所6kv备用回路,另一回引自已建消防泵房电源。
新建5000m3油罐防雷、防静电采用环型接地,共8处。罐区采用半导体少长针(高50m)作长区整体接地。
6)道路系统
新建的储罐位于已建罐区北侧,将已建罐区的消防路延伸,作为新建罐区的消防路。消防路采用水泥路面,路宽4.0m,结构为20cm水泥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砂砾+20cm天然砂砾。灌区内没有车行道,坡度不大于8%。
7)拆迁征地及围墙
项目建设需在现有新木油库北侧征用3.93×104m2土地,该地区原为一个自然村屯,有部分居民在此居住,因此要拆迁民房30余户,目前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该地区仍剩余居民10余户。为了使厂区易于管理和美化,要在厂区周围建设2.2m高砖围墙920m。
主要工程量见表2—1。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7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表2—1 新木油库增容主要工程量一览表 系统 原 油 储 运 系 统 主要建安内容 1.50000m3罐的制造 2.50000m3罐的阀室 3.50000m3罐液位计及仪表 4.50000m3罐基础 5.罐区防火堤 6.管网改造 7.循环泵房 8.循环加热炉 1.消防泵 2.压力式泡沫灭火装置 3.泡沫混合液管线 4.泡沫产生器及配套管线 5.冷却喷淋系统 6.消防管网 7.室外消火栓及配套设施 8.室外泡沫栓及泡沫枪等 9.1000m3注水罐改造 10.新建1000m3注水罐 11.老管网及配套系统改造 12.水源井更新 13.消防操作间 4.0m宽水泥路 1.循环泵房配电 1)新建软启柜 2)低压电缆 3)照明等 2.循环加热炉配电低压电缆 3.消防泵房 1)变压器 2)低压配电柜 3)高压电缆 4)电缆低压 5)软启柜 6)照明、配电箱等 4.防雷、防静电及场区照明 1)半导体少长针 2)场区静电(接地板、扁钢)、场区照明 1.摄象机 2.全自动方台 3.17″监视器 4.地埋电缆 备注 2个 工艺、土建、电气 1座,2台 2台 3台 2套 Φ273×6,2km 12套 水幕喷头 Φ325×7,2km 16套 24套 1座 1座 1口 2座 840m 2台 300m 2×800KVA 6台GCS VV22-6KV 3×70 600m 200m 3台 50m高,两根 4套 4套 4台 500m 消 防 系 统 供 配 电 系 统 监 视 系 统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8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2.2 工程分析 2.2.1 储罐结构
为了减少油气损耗,新建的2座50000m3储油罐均采用单盘式浮顶罐,这种罐的顶浮在油面上,随油面而升降,因此浮顶和油面之间基本不存在空间,浮顶的密封装置能保证浮顶随油面上、下浮动时把油封住,基本上可以消除因昼夜温差和收发油作业所引起的呼吸损耗。
罐的密封—一次密封是采用弹性密封,二次密封采用蛇形密封。
罐的防腐—油罐内壁及内部构件外表面防腐均采用环氧防腐防静电涂料及配套底漆,结构为:二道底漆,三道面漆;距罐底50mm以上侧壁、罐顶、梯子、支架、平台及防护栏外防腐采用J52-1氯磺化聚乙烯防化工气体腐蚀涂料及配套底漆,结构为:二道底漆,二道面漆;罐底外防腐及距罐底50mm以下采用JS-2常温固化重防腐涂料面漆及配套底漆,其结构为:一道底漆,三道面漆。
罐的保温—采用80mm厚的岩棉板。 罐的防水—采用波纹板型的度锌铁皮。 刮蜡器—采用重锤式刮蜡器。
排水—中央排水管采用刚性、柔性元件组合式。 2.2.2 主要设计参数
50000m3储油罐主要设计参数见表2—2。
表2—2 油罐建设主要设计参数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项目 外浮顶罐 容量 介质 介质温度 介质密度 腐蚀裕度 设计温度 工作温度 罐内径 罐底直径 罐高 充水重量 设备总重量 设防烈度 基本风压 计算风压 单位 座 m3 ℃ kg/m3 mm ℃ ℃ mm mm mm kg kg 度 Pa Pa 指标 2 50000 净化油 50—65 0.86—0.89×103 1 20≤T≤90 50≤T≤65 60000 60264 19480(21480) 50000000 9900000 8 450 500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9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2.2.3 工艺流程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完成后,新建的2座50000m3的储油罐将承担红—木、乾—新和二厂—新木输油管道输送原油的暂时储存任务,原油在站内经计量后外输,其工艺流程见下图。
1)正常生产工艺流程
计量 南油库 前郭炼油厂 红—木 输油管道 乾—新 输油管道 计量 外输泵 外输炉 计量 计量 计量 二厂—新木 计量 输油管道 新木 计量 50000m3 (10000m3或5000m3)油罐 油田炼油厂 供油泵 外输泵 “庆—铁”输油管道 循环泵 循环加热炉
2)热油喷洒工艺流程
50000m3油罐
循环泵
循环炉
50000m3油罐
3)抽空倒罐工艺流程
50000m3(10000m3或5000m3)油罐
循环泵
50000m3(10000m3或5000m3)油罐
4)抽大罐底水工艺流程
50000m3(10000m3或5000m3)油罐
循环泵
计量
新木沉降罐
5)装车工艺流程
10000m3油罐
装车泵
装车
2.2.4 污染物排放分析
1)废气污染源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10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本项目空气污染源主要为施工期建设过程中,施工场地周围建筑材料和工程废土产生的大量扬尘、来往车辆形成的灰尘以及清理平整场地中产生的尘土。
项目建设的特殊性,需要大量钢制材料的焊接,焊接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量的焊条燃烧烟气,工程施工采用各种焊机约70多台,焊线(40x100)消耗约800米左右。
由于新木油库增容工程新建储油罐为浮顶罐,浮顶的密封装置能保证浮顶随油面上下浮动时把油封住,基本上可以消除因昼夜温差和收发油作业过程中所引起的呼吸损耗,因此,就储罐本身而言,基本没有空气污染物产生。但是,在油罐建设配套工程中,新增循环加热炉两台,燃用天然气,燃气消耗量全年平均约为1.1×104m3/d,在使用过程中将产生一定的烟气,经排气筒排放,排气筒出口内径为0.5—0.8m,高度20—23m,据类比调查可知,加热炉烟气排放量见表2—3。
表2—3 加热炉大气污染物排放统计
污染源 采暖、加热炉 烟气量 (m3/h) 17560 污染物排放量(Kg/h) TSP 0.045 NO2 0.200 SO2 0.080 CO 0.117 CnHm 0.022
2)废水污染源
施工废水主要是基础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泥浆或砂石的工程废水,该部分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SS,工程现场平均用水量50m3/d,按90%消耗,则产生污水量约为5m3/d,基本散排于施工现场。
储油罐运行过程中储存经联合站处理的脱水原油,原油中未完全脱出的水分在储罐运行一段时间后,在罐的底部分离出来,定期抽出,抽出的含油污水进入新木联合站集中处理,不外排。
3)噪声污染源
施工噪声源主要是各类施工机械运行中产生,其中基础施工阶段打桩机噪声最为严重,据调查,其运行噪声可达120dB(A)以上。另外储油罐所用材料较为特殊,大部分为钢制材料,在材料碰撞、切割过程中也将产生较大噪声,其噪声源强约为90—130dB(A),但是,这部分噪声可通过严格管理、教育施工人员而大为降低。
运行期噪声主要来自各类泵房和加热炉噪声。项目新建循环泵房1座,内设循环油泵2台,据类比调查,油泵运行过程中噪声源强约为70—85dB(A)。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11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各阶段噪声主要污染源见表2—4。
表2—4 噪声污染源统计 产噪时段 施工期 施工期 施工期 运行期
主要噪声源 各种打桩机 钢制材料的碰撞 钢制材料切割 泵类噪声 声功率ddB(A) 100—125 90—120 100—130 70—85 特性 间歇非稳态声源 瞬间噪声 间歇非稳态声源 连续稳态声源 4)固体废物污染源
由于项目所用材料基本为钢制材料,因此施工期垃圾产生量较少,不会有砖瓦、碎石等建筑垃圾产生。项目运行过程中也不产生固体废物。
5)光污染
在油罐施工建设过程中,有大量钢制材料的焊接工序,在焊接时(特别是电焊)会产生耀眼的弧光,并有电弧形成,这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2.5 新木联合站原有污染源排放分析
1)废气污染源 新木联合站内有采暖、加热锅炉共8台,燃料为天然气,燃气消耗量全年平均为4.4×104m3/d。排气筒出口内径为0.5—0.8m,高度20—23m,共6座排气筒,各锅炉中烟气污染物排放量见表2—5。
表2—5 新木联合站大气污染物排放统计 污染源 采暖、加热炉 烟气量(m3/h) 72050 污染物排放量(kg/h) TSP 0.182 NO2 0.798 SO2 0.320 CO 0.471 CnHm 0.088 2)废水污染源
工艺废水主要为储油罐所储原油中未完全脱出的水分,分离后的含油污水进入本站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处理达标后全部回注地下,不外排。站内人员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后也进入本站污水处理系统。
因此可以认为新木联合站没有污水排放。 3)噪声污染源 站内噪声主要来自各类泵房和加热炉,据类比调查,各类声源强度约为70—85dB(A)。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12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三章 建设项目地区环境概况
第三章 建设项目地区环境概况
3.1 自然环境概况
1)地理位置
松原市区位于松花江畔,北岸为宁江区,南岸为前郭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24°08ˊ,北纬44°01ˊ。本项目位于松原市毛都站镇北1km处新木联合站院内,经调查其南侧有16户民房,距离约为100m左右,东西两侧均为农田。
2)水文地质
松原市内江河纵横,泡沼众多,尤以二江(松花江和嫩江)、一河(拉林河)、二湖(查干湖、大布苏泡)而闻名,其中第二松花江横贯市区,最大流量6750m/s,最小流量63.3m/s,最高水位134.80m,最低水位129.93m。
松原市中心城区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地下水属潜层水,含水层为砂层,地下水埋深1.0—8.2m,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耕层土(厚度为0.5—1.0m)、粘土、亚粘土和砂土,地耐力在8—20t/m。
松原市范围内地震烈度处在6—8度之间。 3)气候、气象
松原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年平均温度4.5℃,最高气温为36.9℃,最低气温为-35℃,冰冻时间约为6个月(10月中旬—次年5月初),土壤冻结深度1.8m,年平均降水量450.8mm,最大降雨量达614.4mm,年平均蒸发量1697.7mm,相对湿度62.8%,最大积雪厚度120mm,年平均日照2811.6小时。
松原市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冬季多为西北风,平均风速3.07m/s,最大风速29m/s,最大风向频率12.4%。 3.2 社会环境概况
松原市区被松花江分为江南、江北两个区域,现状建成区面积2551hm2,其中江北947.4hm2,江南1603.6 hm2。
市区人口为4万人,其中江北宁江区人口约24万人,江南前郭镇内约16万人。 松原市是全国八大石油城市之一,原油产量还在不断增加,故石油开采业将成为城市支柱产业,以前郭炼油厂为基础的石油加工工业形成了城市外向型工业格局,发挥着吉林省第
2
3
3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13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三章 建设项目地区环境概况
二大石化基地的作用。以30万 t/a玉米深加工工业为基础的联合企业,是松原市粮食深加工的新兴工业。以粮食、药材为原料的生物制品产业已推向国内外市场,形成创汇型产品。城市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能源和服务行业为松原市内引进外国投资环境奠定了一定基础。交通运输较为发达,公路、铁路、水运等基本形成网络,具备了良好的水陆运输条件。
本项目位于松原市宁江区毛都站镇北侧1km处,镇内农业经济状况见表3—1。
表3—1 工程所在地毛都站镇土地利用几农业经济状况 一.幅员面二.粮食产量及 三.经济收入13964.2 13720/5672 积(hm2) 播种面积(t/hm2) (万元) 耕地面积 园地面积 林地面积 草地面积 居民用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地 8355.5 玉米 13.3 221.0 836.6 290.0 891.5 水稻 大豆 1283.1 高粱 4267/2742 农业 8056/2145 林业 689/358 581/323 牧业 渔业 其他 人均收入 5804 3788 56 400 50 1510 2000 四.人22595/5544 口/户数 2073.3 3.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3.3.1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点布设
根据新木储油罐位置和周边环境情况,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共布设4个监测点,考虑到新木联合站对区内环境影响,在新木联合站内布设1个监测点,在联合站上风向布设1个监测点,距离约1000m,下风向约1000m布设2个监测点。
(2)监测项目
根据油罐和各联合站排放污染物的特殊性,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项目为TSP、SO2、NO2、非甲烷总烃。
(3)监测时间及频率
2002.12.10—12.15.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的要求,对所设监测点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监测,采样的同时进行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等常规气象要素的观测。
(4)监测分析方法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14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三章 建设项目地区环境概况
监测分析采用国家规定标准分析方法,详见表3—2。
表3—2 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TSP SO2 NO2 非甲烷总烃 重量法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计 Salt2man法 气相色谱法 分析方法 方法来源 GB/T15432 GB/T15262 GB/T15435 GB/T15263 (5)监测结果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见表3—3。
表3—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 监测监测因子 点 TSP 1# SO2 NO2 TSP 2# SO2 NO2 非甲烷总轻 TSP 3# SO2 NO2 非甲烷总轻 TSP 4# SO2 NO2 非甲烷总轻 一次值 浓度范围(mg/m3) 0.021-0.218 0.003-0.011 0.014-0.026 0.032-0.280 0.009-0.117 0.022-0.036 1.31-2.84 0.030-0.282 0.007-0.116 0.018-0.033 1.08-2.24 0.026-0.220 0.005-0.098 0.016-0.029 1.06-2.08 一次浓度污染指数 均值超标最大值 浓度范围 超标率最大值 (Pi) 3(%) 超标倍数 (mg/m) 率(%) 超标倍数 (mg/m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22-0.197 0.004-0.086 0.015-0.024 0.012-0.022 0.034-0.225 0.010-0.011 0.022-0.030 1.32-2.68 0.032-0.246 0.008-0.012 0.018-0.031 1.09-2.10 0.026-0.178 0.006-0.086 0.017-0.024 1.08-2.0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13 0.004 0.022 0.028 0.187 0.012 0.028 2.12 0.17 0.012 0.024 1.93 0.14 0.011 0.023 1.86 0.43 0.008 0.18 0.007 0.57 0.024 0.23 0.53 0.57 0.024 0.2 0.48 0.46 0.022 0.19 0.46 日均值 非甲烷总轻 0.012-0.026 注:一次浓度均值中TSP的值为日均值浓度。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1)评价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对该标准中未做规定的非甲烷总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规定。评价标准详见表1—1。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15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三章 建设项目地区环境概况
(2)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和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公式为:
Pi?Ci Coi式中:Pi—污染物I的单项污染指数;
Ci—第i类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m3; Coi—第i类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mg/m3。 (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
从表3—3中可以看出,4个监测点全部满足标准要求,无超标现象,说明本地区的空气环境质量状况良好。从表中可见,1#监测点位于储油罐上风向,受新木联合站加热炉排放的烟气较小,污染物的污染指数排序与其他点不尽相同。1#点的污染物排序为TSP、NO2、SO2和非甲烷总烃,而2#、3#、4#点的污染物排序为TSP、非甲烷总烃、NO2和SO2,受联合站加热炉的影响,非甲烷总烃的排序大为提前,但污染物均未超过标准要求。 3.3.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断面的布设
本工程位于松花江松原江段沿岸,距离松花江4—5km,为了解区域内地表水环境环境质量现状,在松花江共布设3个监测断面,分别为畜牧场、西大嘴子和泔水缸断面,监测点布设见图2—1。
(2)监测项目的选择
根据纳松花江水质状况,确定PH、CODcr、BOD5、氨氮、石油类共5个指标为监测项目。
(3)监测时间
本项目地表水评价采用松原市常规监测断面的常规监测数据,时间分别为2002年7、9、12月。
(5)监测分析方法
样品采集保存及分析方法:按照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选配分析方法》进行。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16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三章 建设项目地区环境概况
(6)监测结果
本项目水质监测结果见表3-4。
表3—4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除PH外mg/l
监测断面 畜牧场 西大嘴子 泔水缸
2002.7 2002.9 2002.12 2002.7 2002.9 2002.12 2002.7 2002.9 2002.12 PH 7.23 7.38 7.32 7.35 7.57 7.58 7.33 7.42 7.46 CODmn 5.02 5.04 4.96 5.25 5.25 5.14 5.07 5.02 4.95 BOD5 1.46 1.36 1.25 1.65 1.43 1.47 1.78 1.34 1.26 氨氮 0.630 0.698 0.528 1.010 0.988 0.920 0.83 0.890 0.690 石油类 0.05 0.04 0.044 0.06 0.05 0.052 0.05 0.05 0.048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标准指数法。当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Pi>1时,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其使用要求。
标准指数公式:
Pi=
Ci C0i式中:Pi——第i污染物的标准指数; Ci——第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 C0i——污染物的标准浓度,mg/l; PH值的标准指数计算公式: 当PH≤7.00 PPH=
7.0?PHj7.0?PHsd
当PH>7.00 PPH=
PHj?7.0PHsu?7.0
式中: PPH——PH的标准指数; PHj——PH的实测值;
PHsd——标准规定的PH值下限;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17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三章 建设项目地区环境概况
PHsu——标准规定的PH值上限; (2)评价标准
项目工程位于松花江沿岸,主要评价松花江在本区内环境质量现状,由于其水体功能属于三类功能区,因此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具体见表1—2。
(3)评价结果
用标准指数法对各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各采样点的标准指数计算结果见表3—5。
表3—5 地表水评价结果统计
监测断面 畜牧场 西大嘴子 泔水缸
2002.7 2002.9 2002.12 2002.7 2002.9 2002.12 2002.7 2002.9 2002.12 PH 0.12 0.19 0.16 0.18 0.29 0.29 0.17 0.21 0.23 CODmn 0.251 0.252 0.248 0.263 0.263 0.257 0.254 0.251 0.248 BOD5 0.365 0.340 0.313 0.413 0.358 0.367 0.445 0.335 0.315 氨氮 0.630 0.698 0.528 1.010 0.988 0.920 0.83 0.890 0.690 石油类 1.00 0.80 0.88 1.20 1.00 1.04 1.00 1.00 0.96 (4)评价结果分析
由评价指数统计中可以看出,松花江在松原市江段各监测点评价指数基本满足标准要求,石油类污染物略有超标现象,但超标范围并不大,说明该江段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基本未受到污染。西大嘴子监测断面位于松原市内,受市内生活污水影响,各种污染物指数比其他两个监测点稍高,极个别氨氮监测结果有超标现象,超标倍率仅为0.01。因此从总体来看,松花江该江段水质质量基本未受到严重污染。 3.3.3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噪声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工程建于松原市毛都站镇北侧1km处原新木联合站院内,距离城区有一段距离。拟建厂址厂界附近有十几户居民。根据评价区域及建设项目的特点,考虑到厂址距离新木联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18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三章 建设项目地区环境概况
合站较近,部分配套工程甚至与联合站共建,因此为合理了解区内噪声现状,在拟建厂区及新木联合站四周共布设4个监测点位,具体监测点布设见图2—2。
(2)监测时间
监测时间为2002年11月,委托松原市监测站进行监测,均在无雨、风力4级(5.5m/s)以下进行。
(3)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按照GB12349—9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条件进行。
3)噪声监测统计结果
根据松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结果,环境噪声监测统计结果见表3—6。
表3—6 环境噪声监测统计结果 dB(A)
监测点 昼间 夜间 1 44 41 2 42 42 3 42 40 4 40 42 3.3.4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1)评价标准
采用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1类标准,详见表1—3。 2)评价方法
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将噪声监测值与标准值比较,计算标准指数,对噪声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3)噪声监测结果评价 噪声评价结果见表3—7。
表3—7 环境噪声监测值标准指数 dB(A)
监测点 昼间 夜间 1 0.80 0.91 2 0.76 0.93 3 0.76 0.89 4 0.73 0.93 由表3—7中可以看出,拟建项目厂址厂界环境噪声各监测点噪声值在昼间和夜间的标准指数均低于1,表明监测值低于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1类标准限值,项目厂址周围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各监测点监测结果比较接近,说明新木联合站内噪声源分布较为平均,没有特殊噪声源。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19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四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第四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4.1 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分析 (1)施工扬尘
对环境空气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基础建设和搅拌场形成的扬尘。扬尘的产生与土壤的含水率、颗粒粒度、风速、湿度及回填时间等密切相关,据资料记载,当灰尘含水率为0.5%时,其启动风速为4.0m/s,本地区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位较高,施工土方含水率均大于0.5%,但本地区的土壤主要为风沙土,粒度较细,扬尘产生较为容易。据类比实测结果,在风速为4.6m/s时,施工现场下风向不同距离的扬尘浓度见表4—1。
表4—1 施工现场下风向T.S.P浓度(风速为4.6m/s) 距施工现场距离 T.S.P度(mg/m3) 1m 3.744 25m 1.630 50m 0.785 80m 0.496 150m 0.246 从表4—1中可以看出,在不利气象条件下,施工扬尘在150m范围内超过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对施工现场周围近距离区域空气质量造成不利影响,150m以外影响较小。同时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也能产生扬尘的污染,但范围均较小。本工程所在地松原地区年平均风速为3.07m/s,低于4.6m/s的实验风速,因此施工现场TSP产生量也会较少,污染将低于类比结果。
(2)汽车尾气
施工过程中将会有各种工程和运输车辆来往于施工现场,汽车等排放的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为HC、颗粒物、CO、NO x等,各污染物的理论排放量见表4—2。
表4—2 燃油机械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燃油类型 汽油 柴油
HC 1.23 77.8 颗粒物 0.56 61.8 CO 5.94 161.0 NOx 5.26 452.0 单位 g/km g/h 燃汽油的汽车属于流动的线源,污染物相对易于扩散,而燃用柴油的车辆一般在施工现场范围内活动,尾气呈低矮的面源污染。车辆尾气排气筒高度相对较低,不利于尾气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20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四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的扩散,尾气的扩散范围较小,对周围区域环境影响较小。另外,车辆为非连续状态,污染物的排放时间和排放量相对较少。
(3)焊条烟气
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钢制材料的焊接,焊条燃烧时会产生一定量的烟气,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施工运用各种焊机几十台,燃用电焊焊线800m以上。由于焊接工作分布于施工现场的各个方位,各个焊机基本独立工作,形成较为分散的小污染源,并且工程施工现场较为空旷,有利于烟气的扩散,因此在短暂的施工期内不会对区域内空气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施工期对空气环境的影响范围较小(扬尘和尾气均不超过150m范围),影响程度也较低。
2)运行期空气环境影响
新木油库增容项目储罐采用浮顶罐,浮顶的密封装置能保证浮顶随油面上下浮动时把油封住,基本可以消除因昼夜温差和收发油作业所引起的呼吸损耗,因此可以说油罐本身不会有空气环境污染物产生。
项目新建2台循环加热炉,燃用天然气,由工程分析可知,加热炉烟气量约为17560m3/h,各类污染物排放量较小,经烟筒排放后,能够很快稀释消散,对环境影响非常小,不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4.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环境影响
由于油库增容项目的建设,施工人员的增加,相应的增加了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施工废水的排放。但由于油罐建设的特殊性,主要为钢制材料的焊接,因此施工人员少,施工用水主要在基础建设阶段产生。施工排放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中污染物简单,主要污染物为CODcr、SS,而且污染物浓度低。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由于施工队伍居住相对分散,难以集中排放,排放方式属于无组织的分散排放,靠自然降解而消除,不会对周围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产生危害性影响,也不会对区域水体产生影响。
2)运行期环境影响
油罐储存各联合站脱水原油,原油虽然含水率很低,但仍有部分水分残留,残留水分在原油储存过程中慢慢积聚到罐的底部,要定期抽出。这部分废水污染物浓度较高,全部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21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四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送至新木联合站集中处理,达标后回注井下,不向外界环境排放,因此不会影响周边水环境质量。
新储罐的运行增加职工较少,主要依附于新木联合站,职工的生活污水量非常小,污染物简单,一般散排于周围环境中,自然降解能力强,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4.3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 (1)噪声源
基础施工的主要噪声源为各种打桩机噪声、钢制材料碰撞、切割噪声等。由工程分析其噪声源特性见表2—3。为了严格限制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在噪声预测过程中我们选用施工阶段的最大噪声作为本次预测的源强,即130dB(A)。
(2)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选用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2类标准,见表1—3。 (3)评价方法
施工噪声的影响预测采用点源噪声衰减模式,用该公式分别计算最严重噪声的影响范围。其计算公式为;
Lp=Lp0—20lg(r/r0)—△L
式中:Lp——距声源r(m)处声压级,dB(A);
Lp0——距声源r0(m)处声压级,dB(A);
△L——各种衰减量dB(A)。由于项目施工在室外,各种建筑物和树木的影响均
会使噪声削减量随距噪声源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4)评价结果
经计算,各类施工阶段噪声随距离衰减结果见表5—5。
表5—5 施工机械噪声预测结果
距离(m) 源强 130
5 110 50 82 100 74 200 66 500 54 1000 46 从表5—4中可以看出,在最不利的噪声源强的情况下,粗略估算噪声昼间超标范围在480m范围左右,夜间超标在1100m范围左右。在建设项目周围居住的十几户居民(拆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22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四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迁后剩余住户)和新木联合站内职工将无疑会受到噪声的影响,但由于施工期时间较短,严重噪声基本为瞬时噪声,噪声源为非稳态间歇噪声,施工结束后这种噪声也会随着消失。同时加强施工管理,钢制材料轻拿轻放,将金属切割等重产噪部位加强防护,建立金属切割间等可进一步减少噪声的影响。
2)运行期环境影响
项目运行期噪声的产生主要集中在泵房的各种泵类机械,这部分噪声源属于连续稳态噪声,其源强可达70—85dB(A)。但这些产噪泵类均设置在泵房范围内,泵房墙壁等的削减作用可使噪声大大降低,据实际监测表明,墙壁可以削减噪声值约17 dB(A),再经过噪声的距离削减和其他屏蔽,计算表明其影响范围仅在十几米左右。对周边居住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4.4 其他环境影响分析
由于本项目建设的特殊性,建设过程中主要为钢制材料的焊接,在焊接过程中,特别是电焊,将产生大量的弧光和电弧。耀眼的弧光会对人的眼睛产生一定的伤害,在夜间这种影响尤为明显,甚至能够影响人的睡眠条件。因此要求施工建设要严格控制时间,严禁在夜间施工,以最大限度的减轻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项目的建设施工过程,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这种影响将逐渐减弱,并逐渐消失。在油罐运行过程中,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比较小,基本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 4.5 总量控制
根据吉林省“十五”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结合本项目污染物排放特点,确定项目总量控制因子为TSP和SO2。工程所在地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主要污染源为新木联合站,但对周边环境影响也不严重,现状污染TSP虽较SO2稍为严重,但仍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范围之内,TSP最大浓度为0.187mg/m3,SO2最大浓度仅为0.012mg/m3,远远低于标准要求,环境空气容量较大。由于新增加热炉燃用天然气,污染物浓度低、排放量小,根据工程分析,本工程TSP排放量为0.045kg/h、SO2排放量为0.080kg/h,新木联合站现有污染物TSP和SO2排放量分别为0.182kg/h和0.320kg/h,两项合计,与TSP达标排放量2.1kg/h和SO2达标排放量9.7kg/h相比,分别仅占达标排放量的8.7%和3.1%。由于本项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23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四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目为新木油库的增容扩建工程,大部分工程依附于新木联合站,因此将项目总量控制指标与新木联合站一并给出,因此将本工程实际污染物排放量与新木联合站现有排放量之和定为项目总量控制指标,即TSP为2.0t/a,SO2为3.5 t/a。 4.6 厂址选择分析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基本依附于原新木联合站和原油库,是各输油管道的集中汇集地,油库增容如另外选址必然大大增加成本,在联合站周围选址具有其必然性。
本项目可充分利用新木联合站各种公用工程设施,如水、电、气、道路、通讯等各系统,可以进一步节省建设资金。
从环境角度看,项目拆迁工程完成后,其周围只有16户零散住户,最近距离油库也在100m以上,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环境敏感点,周边最近的村屯也在500m以上,加上油库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均较小,且污染主要发生在短暂的施工期,因此油库的建设对周边环境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本项目虽然具有一定的风险,但从风险发生的概率看,其发生的可能性较低,基本在人们可接受影响范围之内,在选取一定的风险防范措施后,风险概率进一步大大降低,只要加强项目的日常管理,在不发生较大操作失误的情况下风险一般不会发生。因此从总体看项目选址基本合理。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24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五章 风险分析
第五章 风险分析
5.1 风险评价目的
通过风险评价,搞清油库储存原油的风险特征;对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明确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事故所能引起的后果;评价人们风险事故可可接受程度。为提出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提供指导,为风险决策提供依据,尽量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2 风险识别
1)石油及产品的风险特征
石油主要是由烃类组成的一种复杂液态混合物,同时还含有少量的氧、氮、硫等其他化合物。烃类按其结构分为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及芳烃。石油包括从瓦斯气至石蜡很宽的正构烷烃,最主要的异构烷烃以C19和C20为最多。环烷烃主要为环戊烷和环己烷。石油中芳烃包括C6~C9苯的衍生物、双环芳烃和三环芳烃以及多环芳烃。其主要特性包括:
(1)易燃性:原油的闪点范围比较宽,一般在20~100℃之间。
(2)易爆性:原油中含有的轻质组分,因其闪点低,燃点又接近闪点,需点燃的温度和能量也低,挥发后在一定的混合气体爆炸浓度范围内很容易发生爆炸。他们的爆炸下限低,爆炸范围宽。
(3)易积聚电荷:原油电导率低,电阻率较高,为静电非导体,很容易产生积聚电荷,而且消散较慢。
(4)易蒸发、易扩散性:由于石油主要为烃类组成,对碳原子在16以下的轻质馏分,烃类分子很容易蒸发、扩散,不少油气密度比空气重,易沿地面和水面流散。
(5)易沸溢性:重质或含有水分的石油产品着火燃烧时,可能发生沸腾突溢,向容器外溅。
(6)受热易膨胀性:原油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易造成容器和管件损坏。反之,当温度降低时,体积收缩,容器内出现负压,也易引起容器变形损坏。
(7)毒性:原油中含有有毒的烃类物质,能进入生物的食物链积聚。 2)石油储运风险特征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25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五章 风险分析
石油库储罐区风险特征主要在溢油(即跑、冒、滴、漏)和火灾爆炸等,其主要风险特征及原因简析见表5—1。
表5—1 原油罐区风险特征 风险类型 溢油(跑、冒、滴、漏) 危害 污染地下水 污染地表水 引起火灾爆炸 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 污染环境 原因简析 油罐及其泵、压缩、管道破损 油罐地埋部分和管道腐蚀 油罐液泛、油罐突沸 渗漏 操作错误 油品泄漏 存在机械、高温、电气、化学火源 火灾爆炸
3)石油库危险性分类
石油库及储存油品危险性分类列于表5—2和表5—3。
表5—2 石油库的等级划分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库自用油品储罐的容量
总容量(m3) 50000及以上 10000—50000以下 2500—10000以下 500—2500以下 注:表中总容量系指石油库储油罐的公称容量和桶装油品设计存放量之总和,不包括零位罐、高架罐、放空罐以及石油
表5—3 石油库存储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类别 甲 乙 丙 A B 油品闪点(℃) 28以下 28—60以下 60—120 120以上 举例 原油、汽油 喷气燃料、灯用煤油、-35号轻柴油 轻柴油、重柴油、20号重油 润滑油、100号重油 本项目新建2座50000m3的储罐储存各采油厂输送的脱水原油,由以上两个表可以看出,新木油库属于一级油库,储存油品火灾危险性为甲类,可见油库是存在火灾爆炸危险性的。 5.3 风险分析
油库泄漏污染地表水主要针对海上油库和泄漏能直接进入地表水体的油库而言,新木油库建设虽位于松花江沿岸,但与之仍有一定距离,油库泄漏后及时采取措施不会对其产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26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五章 风险分析
生污染。新木油库最大风险类型应为火灾爆炸风险,对此采用美国DOW化学公司第七版列举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计算方法,对油库储存原油的实际潜在火灾、爆炸风险性依据物质潜在的能量和现行安全措施进行评价,并利用风险事故故障树的方法分析油罐出现火灾爆炸风险的概率。
5.3.1 油库火灾爆炸风险指数分析
1)工艺单元选择
任何生产装置都包括了许多生产单元,对火灾、爆炸风险指数计算,只考虑那些从损失预防角度来看对工艺有影响的工艺单元。选择这些工艺单元的重要依据包括潜在的化学能(物质系数)、危险物质的数量等因素。针对本项目工程特点,选取原油储罐作为工艺单元。
2)物质系数(MF)的确定
物质系数是表述物质在由燃烧或其他化学反应引起的火灾、爆炸中所释放能量大小的内在特性。物质系数由物质的燃烧性NF和化学不稳定性NR所决定。从七版的附录查得原油物质系数为16。
3)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
工艺单元危险系数包括一般工艺危险系数和特殊工艺危险系数。
一般工艺危险是确定事故损害大小的主要因素,它包括六项内容。特殊工艺危险是影响事故发生概率的主要因素,特定的工艺条件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它包括12项。
4)工艺单元危险系数的确定
单元危险系数(F3)是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和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的乘积,因为F1和 F2中的有关危险因素有相互合成的效应。单元危险系数(F3)的正常值范围为1—8,如果F3的值大于8.0,取F3为8.0。
5)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的计算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用来估计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可能造成的破坏。其计算是危险系数(F3)和物质系数(MF)的乘积。
F&EI值与危险程度之间的关系列于表5—4。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27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五章 风险分析
表5—4 F&EI及危险等级
F&EI值 1~60 61~96 97~127 128~158 >159 危险等级 最轻 较轻 中等 很大 非常大
6)安全措施补偿系数
项目建设设计要符合规范,同时要根据经验提出改进措施,这样可以预防严重事故发生,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危害。安全措施包括①工艺控制;②物质隔离;③防火措施等。相应的补偿系数分别为C1、C2、C3。总补偿系数为三者的乘积。
7)工艺单元危险分析汇总
(1)工艺单元危险分析汇总包括了F&EI及由他确定的数据,单元的安全补偿系数,暴露区域、危险系数等。
(2)暴露半径采用F&EI乘以0.84确定,其表明以工艺设备的关键部位为中心,以暴露半径为半径的圆是生产单元危险区域。在此区域中,以此半径为高度的体积即为火灾、爆炸中受损失的体积范围。
(3)暴露区域内财产价值可由区域内含有的财产的更换价值来确定:
更换价值?原来成本?0.82?增长系数
式中的系数0.82是考虑到事故发生的有些成本不会遭受损失或无需更换。增长系数根据社会公认数据确定。由于没有新木联合站投资成本,本次评价仅以油罐本身成本和原油价值作为计算成本,对风险暴露区域内财产价值估算。
(4)危害系数由危险系数(F3)和物质系数(MF)按单元危害系数计算图(七版)确定。它代表了单元所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的综合效应。
(5)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是假定没有任何一种安全措施来降低损失的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由暴露区财产价值与危害系数相乘求得。
(6)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为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与安全措施补偿系数的乘积。表示在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后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
(7)最大可能工作日损失和停产损失可根据实际情况估算。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28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五章 风险分析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计算,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见表5—5,安全措施补偿系数见表5—6~5—8,工艺单元危险分析汇总见表5—9。
表5—5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表
工艺设备:50000m3储油罐2座;工艺设备中物料:原油;物质系数(MF):16 1.一般工艺危险 基本系数 A.放热化学反应 B.吸热化学反应 C.物料处理与输送 D.密闭式或室内工艺单元 E.通道 F.排放和泄漏控制 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 2.特殊工艺危险 基本系数 A.毒性物质 B.负压(<500mmHg) C.易燃范围内及接近易燃范围的操作 ①罐装易燃液体 ②过程失常或吹扫故障 ③一直在燃烧范围内 D.粉尘爆炸 E.压力 F.低温 G.易燃及不稳定物质的质量 物质质量—t 物质燃烧热He—J/kg ①工艺中的液体及气体 ②贮存中的液体及气体 ③贮存中的可燃固体及工艺中的粉尘 H.腐蚀与磨蚀 I.泄漏、接头和填料 J.使用明火设备 K.热油热交换系统 L.转动设备 特殊工艺系数(F2) 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F1×F2)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F3×MF)
1.00 0.20~0.80 0.50 0.50 0.30 0.80 0.25~2.00 0.20~0.30 0.10~0.75 0.10~1.50 0.50 危险系数范围 1.00 0.3~1.25 0.20~0.40 0.25~1.05 0.25~0.90 0.20~0.35 0.25~0.50 采用危险系数 1.00 0.00 0.00 0.80 0.45 0.00 0.50 2.75 1.00 0.25 0.00 0.50 0.00 0.00 0.00 0.00 0.00 0.20 4.37×104 5.27×1012 0.00 0.50 0.00 0.20 0.50 0.20 0.00 0.00 3.35 9.21(以8.0计) 128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29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五章 风险分析
表5—6 工艺控制安全补偿系数(C1)
项目 a.应急电源 b.冷却装置 c.抑爆装置 d.紧急切断装置 e.计算机控制
表5—7 物质隔离补偿系数(C2)
项目 a.遥控阀 b.卸料/排空装置 c.排放系统
表5—8 防火设施安全补偿系数(C3)
项目 a.泄漏检测装置 b.结构钢 c.消防水供应 d.特殊灭火系统 e.洒水灭火系统 补偿系数范围 采用补偿系数 0.94~0.98 0.95~0.98 0.94~0.97 0.91 0.74~0.97 0.95 0.95 0.94 0.00 0.90 项目 f.水幕 g.泡沫灭火装置 h.手提式灭火器材 I.电缆防护 C3值 补偿系数范围 采用补偿系数 0.97~0.98 0.92~0.97 0.93~0.98 0.94~0.98 0.64 0.98 0.92 0.95 0.97 补偿系数范围 采用补偿系数 0.96~0.98 0.96~0.98 0.91~0.97 0.96 0.97 0.92 C1值 项目 d.连锁装置 补偿系数范围 采用补偿系数 0.98 0.84 0.98 补偿系数范围 采用补偿系数 0.98 0.97~0.99 0.84~0.98 0.96~0.99 0.93~0.97 0.98 0.99 0.90 0.97 0.95 项目 f.惰性气体保护 g.操作规程/程序 h.化学活性检查 i.其他工艺危险 C1值 补偿系数范围 采用补偿系数 0.94~0.96 0.91~0.99 0.91~0.98 0.91~0.98 0.70 0.00 0.91 0.00 0.95 安全措施补偿系数= C1×C2×C3=0.38
经补偿后储罐单元的火灾、爆炸风险指数F&EI=128×0.38=49
表5—9 工艺单元危险分析汇总 1.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 2.暴露半径 3.暴露面积 4.暴露区财产价值 5.危害系数 6.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基本MPPD)[4×5] 7.安全措施补偿系数 8.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实际MPPD)[6×7] 9.最大可能停工天数(MPDO) 10.停产损失(BI) 128 108m 36642m2 11000万元 0.68 7480万元 0.38 2842 300 亿元以上
由上述计算可以看出,油库2座50000m3的储油罐风险、爆炸危险指数为128,危险等级属于“很大”级。在采取工艺控制措施、物质隔离措施、防火措施后,风险爆炸危险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30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五章 风险分析
指数降低到49,其危险等级降低为“最轻”级,其安全性得到很大的改善。安全措施的实施,不仅能预防事故的发生,同时能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危害。
由表5—9可以看出,火灾爆炸暴露半径为108m,暴露区内财产价值约11000万元(新木联合站未包括在内),实际最大财产损失2800多万元。油罐火灾爆炸必将波及新木联合站,如加上联合站损失则财产损失将远超过计算值,甚至成倍增长。 5.3.2 油罐爆炸事故风险概率分析
1)建立风险事故故障树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存在较大的潜在火灾爆炸事故风险。根据“世界石油化工企业近30年的100起特大事故(损失超过1000万美元)”统计分析,属于罐区事故为16次,占16%;属于油船的为6次,占6%;属于天然气输送为8次,占8%。因此储运系统合计占事故总数的30%。1983年—1993年期间,国内石化系统601次事故中,储运系统占的比例达27.8%。
在石油储运系统,国内建国至90年代,出现损失较大事故1563例,按事故原因和事故后果分布列于表5—10。其中火灾、爆炸事故占约30%。分析火灾、爆炸发生原因见表5—11,明火违章所致占约60%。
表5—10 国内石油储运事故分布表 事故所在范围 事故原因分类 事故后果分类 责任设备人为自然火灾跑冒混油设备行车停工人身其他 事故 事故 事故 灾害 爆炸 滴漏 事故 损坏 交通 停产 伤亡 成品油储运37.2% 生产储运 62.8% 合计 100%
表5—11 储运火灾事故原因分布 事故所在范围 成品油储运39.0% 生产储运 61.0% 合计 100% 事故原因分类 明火违章 49.2 66.0 59.5 电气及设备 34.6 13.0 21.6 静电 10.6 8.0 9.2 雷击 3.4 4.0 3.7 撞击与摩擦 2.2 0.8 其他 9.0 5.2 73.5 14.6 7.4 3.6 0.9 30.8 27.4 22.0 28.5 15.7 29.4 23.8 8.2 9.8 24.0 18.7 9.8 6.1 1.2 0.8 20.8 13.1
通过对油罐爆炸事故资料分析,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分析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31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五章 风险分析
系统故障树的顶事件为油罐发生火灾爆炸,分析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所有原因事件及逻辑关系,建立故障树见图5—1。
2)求解故障树最小割集
进行故障树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有36种可能途径导致油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顶事件概率计算
对顶事件概率求解,可对故障树进行定量分析。其计算方法是将故障树经布尔代数简化后求解的最小割集中彼此无重复事件时,则顶事件发生概率g为:
g???qi
j?1k?j式中:?—求概率积;
k?j?j?1—求概率和;
qi— i基本事件概率。
经计算,油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概率为8.7×10-6次/(罐·a),表明发生风险事故的概率非常小。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和规范管理,还能进一步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32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五章 风险分析
油罐发生火灾爆炸 火源 达到爆炸极限 油气达到可燃浓度 自然火源 明火 静电火花 撞击火花 雷电火花 电火花 罐内油气达到可燃浓度 罐外油气达到可燃浓度 油品未冷却到安全温度 达到油品自然点 汽油发动机尾气 危险区违章动火 铁制器具相互撞击 雷击 避雷器失效 电器设施不防爆或防爆器损坏 罐内存在可燃油气 罐内混入空气 罐内油气泄漏 通风不良 静电积聚 接地不良 注: 油品泄漏 油气泄漏 油液与空气摩擦 油液冲击罐内金属突出物或金属浮标 油液流速过快 逻辑或门 逻辑与门 省略事件 基本原因事件 油品泄漏 油品泄漏 油品泄漏 油品泄漏 图5—1 油罐爆炸风险事故树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33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五章 风险分析
5.3.3 风险后果分析
原油罐发生火灾时,由于重质原油和轻质原油混合在一起,首先是轻质原油燃烧,加热液面,液面下的轻质油组分选择性地挥发,火焰上升。这种情况反复进行,高温的重质组分油层逐渐加厚,最后达到油罐底部。如果罐底存在水或含有乳液形态的水分时,当温度超过100℃时,水将开始沸腾,由于水变成蒸汽,发生相变,体积增大1600倍左右,使罐中原油上升,从罐顶部溢出,即出现液泛。液泛的结果,使油溢到防油堤内,使事故扩大。
油罐发生火灾后,油品的燃烧产生大量的辐射热,将影响其周围的邻罐或周围建筑物,甚至引起新的火灾。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火灾将是灾难性的。
火灾、爆炸一旦发生,将引起相当大的财产损失,在不考虑新木联合站所受影响和事故停产损失的情况下,粗略计算其损失值即可达2800多万元,而实际损失将远远超过这个范围。不仅如此,事故的发生还能引起大量人员的伤亡。 5.3.4 风险可接受程度
风险的类型不同,其危害形式也不同,衡量危害后果的度量有多种表征法,如人员伤亡、工日损失、财产损失、生态破坏等。本评价采用“风险”作为环境风险评价指标及其标准的表征量,仅从人员伤亡风险值论证风险可接受程度。计算式如下:
?事故数??后果??后果?风险???危害程度???概率??
?时间??每次事故??单位时间?风险值单位采用“死亡/a”。
各种风险水平及其可接受程度见表5—12。
表5—12 各种风险水平极其可接受程度 风险值(死亡/a) 10101010-3-4-5-6-危险性 操作危险性特别高,相当于人的自然死亡率 操作危险性中等 与游泳事故和煤气中毒事故属同一数量级 相当于地震和天灾的风险 相当于陨石坠落伤人 可接受程度 不可接受,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应采取改进措施 人们对此关心,愿意采取措施 人们并不当心这类事故发生 没人愿为这种事故投资 数量级 数量级 数量级 数量级 -8107~10数量级
按美国EPA规定,小型人群可接受风险值为10-5~10-4死亡/a,社会人群可接受风险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34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五章 风险分析
值为10-7~10-6死亡/a;法国炼油厂的灾难性事故的可接受上限为10-4死亡/a。本项目灾难性事故发生后,由于死亡人数难以明确预测,因此在计算风险值时按最大死亡人数50人估计,则灾难性事故风险值为4.35×10-4死亡/a,在风险值可接受范围之内。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35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六章 油田管理及风险管理
第六章 油田环境管理及风险管理
6.1 油田的环境管理
1)油田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
油田的环境管理机构实行吉林油田指挥部领导下的各级环保职能部门向上级负责的制度,指挥部下设吉林油田环保处,环保处下辖各油田环保科,配有专职的环保管理人员。
2)油田环境管理机构职责
(1)贯彻国家及地方环保方针、政策、法令、条例;
(2)编制实施企业的环保工作规划及年度污染治理计划,并作为企业生产目的的一个内容,纳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组织好“三同时”验收,监督、检查“三同时”执行情况;
(3)制订环境管理方案,建立污染源档案,并对可能污染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开展定期监测,编制开发建设期、生产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4)负责油田的日常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如:油田绿化、生态恢复、环境监测和污水处理等工作;
(5)负责对发生污染事故的处理监测、报告任务;对全体员工进行环境保护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
(6)在ISO14000系列标准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原则指导下,建立适合油田开采、集输等有关国际标准要求的管理体系。
3)油田环境管理的主要任务
制订环境管理方案,建立污染源档案,并对可能污染环境的污染源开展定期监测。编制环境保护计划,并对油田开发过程中实行环境监督和管理。
4)油田环境管理措施
油田的环境管理应采用经济手段、技术手段、教育手段、行政手段进行切实可行的适合企业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管理措施。 6.2 风险管理及预防措施
油库储存原油,由于原油的特性,必然伴随着潜在的危害,如果安全措施水平提高,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36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六章 油田管理及风险管理
则事故发生的概率必然会降低,一旦发生事故,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应急措施,控制和减少事故的危害。本项目风险事故预防措施见表6—2。
表6—2 石油库储存原油风险事故预防措施一览表 事故类别 溢油事故 溢油监测 工程防治对策 应急措施 1.油罐的结构,材料应与储存条件相适应,采取防腐措施,1.紧急切断进油阀门。 进行整体试验。 2.紧急关闭防火堤内排2.油罐设高液位报警器,高液位泵系统设施,设立检查制度。 水等有可能漏油的3.设截止阀,流量检测和检漏设备。 阀门。 4.设仪器探头,同位素跟踪及外观检查等溢油手段。 3.防火措施。 4.收集溢出的油品。 1.设置防火堤,应有足够的容量,严格按设计规范设置排水阀和排水管道。 2.油库地表铺设防油渗透扩散的材料。 3.设专门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切水阀设自动安全措施。 1.根据规定对设备进行分级。 2.按分级要求,确定检查频率,保存检查记录。 3.建立完备的消防系统。 1.防止机械撞击、摩擦产生的火源。 2.控制高温物体着火源,电气火源及化学火源。 1.了解熟悉各种油品的性能,控制在安全条件下。 2.采用通风等手段,去除油品蒸汽,并加强检测,使其控制在爆炸下限。 1.油罐顶设安全膜等防爆装置。 2.防爆检测和报警系统。 1.添加抗静电剂,增加燃料的电传导性。 2.油罐设备良好接地,设永久性接地装置。 3.输送中限制流速,禁止高流速输送。 4.油罐内不安装金属性突出物。 5.作业人员穿戴抗静电工作服和具有导电性能的工作鞋。 1.使用计算机进行油品储运的自动监测。 2.使用计算机控制装卸等作业,使其自动化和程序化。 防止溢油扩散 火灾爆炸事故 设备安全管理 火源管理 燃料管理 防爆 1.报告上级管理部门,向消防系统报警。 2.采取紧急工程措施,防止火灾扩大。 3.消防救火。 4.紧急疏散、救护。 抗静电 安全自动管理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37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七章 结论
第七章 评价结论
7.1 工程分析结论
由工程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工程主要污染源集中在油罐建设的开发施工过程中,在运行期间,污染物排放量很小。
大气污染源在施工期主要为施工扬尘和油罐焊接过程中,焊条燃烧的烟气;运行期由于油罐采用浮顶罐,油罐的密封装置基本可以消除呼吸损耗,因此油罐本身不产生污染物,污染物的产生主要是配套工程中加热炉烟气。
噪声污染也主要集中在施工期,而且噪声源强较高,钢制原材料的切割可达130dB(A)左右;运行期噪声主要为泵类噪声,源强相对较小。
废水污染源和固体废物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均较少,主要是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由于项目建设的特殊性,焊接过程中会产生耀眼的弧光,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7.2 现状评价结论
从评价区范围内,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监测可以看出,本区各环境要素监测结果均在标准要求范围内,表明该区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空气环境监测表明:在新木联合站附近空气已经受其影响,下风向特征污染物非甲烷总烃的浓度明显高于上风向,污染物排序大为提前,虽并未超过标准的要求,但也应进行严格管理,尽量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水环境监测表明,松花江松原江段水质质量现状良好,基本没有受到污染,仅有个别监测点石油类污染物有轻微超标现象。
噪声监测表明,区内各点噪声值均远低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限值,声学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7.3 影响分析结论
由于项目建设污染源的排放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因此施工期对环境污染较为明显。 施工期的扬尘、汽车尾气、电焊烟气等对空气环境是较大的威胁,但由于施工范围小,污染物排放较为分散,难以对空气形成严重影响。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38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七章 结论
对环境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施工噪声,由于项目建设的特殊性,钢制材料在撞击、切割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粗略估算其影响范围可达480—1100m左右,因此要求严禁夜间施工。由于施工期较短,施工影响会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本项目大部分工程依附于新木联合站,因此将项目总量控制指标与新木联合站一并给出,即TSP为2.0t/a,SO2为3.5 t/a。
项目选址与新木联合站相邻,可以充分利用站内各种公用设施,节省资金;厂址周边环境现状良好;项目运行不会给周边环境产生大的影响,选址基本合理。 7.4 风险分析结论
项目风险主要集中在油库储存原油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风险指数计算表明其风险级别在采取安全措施补偿后,属于“最轻”级,安全性得到很大改善,风险发生的概率非常低仅为8.7×10-6次/(罐·a),风险值在人们可接受水平的范围内。一旦事故发生后,其结果也将相当严重,所引起的财产损失可达2800多万元(未包括新木联合站在内),加上新木联合站损失和因停产所造成的损失将超过亿元以上。不仅如此,火灾、爆炸必然会导致人员的伤亡。因此要切实的采取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7.5 总评价结论
由整个评价可以看出,新木油库增容工程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施工时噪声污染尤为严重,运行期污染较轻。由于施工期较短,对环境影响的时效性较低,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污染将逐渐降低甚至消失。
原油的储存由于原油的特性,必然伴随着潜在的风险危害,风险发生的概率非常低,在采取一定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后,风险值大为降低,处于人们可接受程度的范围之内。风险发生概率低,但并不等于0,因此油库建设一定要注意风险的防范,事故一旦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将是空前的、灾难性的。
总的来看,项目虽然具有一定的风险,但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后,其风险水平还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评价认为本项目建设基本可行。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39
正在阅读:
新木油库增容工程05-14
因子分析报告07-01
大学函授生自我鉴定(精选多篇)03-08
植物真菌病害介绍07-02
基于ISO9000评析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及浅探质量保证体系重建03-08
电梯施工过程记录 上传版07-05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08-0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增容
- 油库
-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