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称谓话古今

更新时间:2024-03-02 00: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师”称谓话古今

作者:江有志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年第10期

“教师”和“老师”中的“师”字,其最初意跟今天的教师称谓是一点边都不沾的。在《说文解字》中,“师”字只有两种意义:①古代的军事编制单位;②有“众”的意思。后来孔广居从“众必有长以率之教之”,引申出“故又为师长字”,算是把“师”字与今天的教师称谓连在了一起。

其实,“师”字在古代除了上述几种意义外,还有军队,众人,古代行政区划单位,都邑,掌握专门知识或精通某种技艺的人,榜样,出师征伐,效法、学习,对僧、尼、道士的尊称,六十四卦之一,神名,犬或猪双胎生者称“师”,同“狮”,姓等意义。

“师”字在古代往往跟官位有联系,如“太师”“师氏”的省称,军事长官,古代凡专掌一职之官,乐官,师保(古时担任教导贵族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礼记·文王世子》:“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也者。”)。在这些冠有“师”字的官位中,仅“师氏”和“师保”跟今天的教师职业有联系(“师氏”是周代教民的官)。

当时也有不与官职沾边的称谓,如《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玉篇·币部》)“老师”这个称谓大约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纪·孟子荀卿列传》中:“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这里的“老师”指的是“年辈最尊的学者”,是“名副其实”的老师,不像今天,二十岁多岁的人也可称老师。此外,还有称“西席”或“西宾”的,《称谓录》卷八:“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东面,即面向东坐。后来便把家塾的教师或幕友称作“西席”或“西宾”。如柳宗元《重赠刘连州》诗:“若道柳家无子弟,往年何事乞西宾。” 这里的“西宾”就是“西席”。

先秦以前,除称作“师氏”和“师保”外,也有称作“司成”“先生”“师傅”“师资”和“博士”的,如《礼记·文王世子》:“乐正司业,父师司成”,句中的“司成”,是古代教国子(贵族子弟)之官,后世以国子监祭酒替代;《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在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中,唐太宗李世民就曾把为太子李承乾延请的老师张玄素称作“师傅”(“师傅”后被专用作学徒对传授技艺的业师的尊称);《谷梁传·僖公三十二年》范宁注:“师资辩说日用之常义”,杨世勋疏:“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史纪·酷吏列传》:“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秦及汉初,博士所掌为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至汉武帝时,用公孙弘议,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自后博士专掌经学传授。还有仿效《论语》尊称“老师”为“夫子”的。

汉代称“学官”,也称“教官”,如汉武帝时设置的五经博士等。“祭酒”也是学官,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清光绪三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9d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