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 5

更新时间:2023-11-23 21: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 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分析人:宜黄县实验小学 雷家慧

一、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试卷较全面的考核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从试卷难易来分析还是偏灵活一些。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具体分析如下:

(一)计算题:近20位学生有不同程度的错误,说明计算方面有待加强。 (二)填空题:

1、63比29多( ),比80 少( )。有16位学生将前面数字的结果拿过来跟80进行比较,有10位学生理解题意完全错误。

2、比较大小也有9个学生出错。

3、在□ 填上适当的数。 □×6<30 彭灿、邵伟明、章志康都写成了5。 3×□=6×□ 洪思影、黄 萌、黄 敏、黄志祥4人前后的算式结果不相等。 (三)判断题

1、妈妈买了14个苹果,给小红3个,留给爸爸2个,剩下的送给爷爷、奶奶。送给爷爷、奶奶的苹果是9个( )。 有15个学生认为是错误的,都以为是送给爷爷、奶奶各9个的意思了。 2、把45—35=20和20+3=23写成一道两步计算的算式:45—25+3.

李思懿、任敏、陈雨帆、孙瑞祥、池灵静、辛雨、池圆圆都判断错误,对两道算式综合成一道算式掌握的不扎实。 (四)、选择题

四道选择题,近20人有不同程度的错误,个别学生还错了好几道。主要是读题不够仔细,对题意理解不够,对于先计算那个不是很清楚,其中邹欣宇、池圆圆、池灵静、辛雨等几位学生较严重。 (五)填表

邹欣宇、陈坤、池灵静三人完全不会做,扣8分,男生、女生中的一个未知条件当成了最后的总人数(粗心或不懂)还有陈雨帆、卢佳璐、辛雨、冉凡、张文雅、邓蒙婷都错了一个。 (六)解决问题

6道应用题,每道算式的结果错误的很多,有些学生对于加减混合计算(进位、退位)到现在还是搞不清楚,不能很好的掌握。

二、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如下: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1、在基本知识中,填空的情况基本较好。应该说题目类型非常好,而且学生在先前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较高,这也说明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感,对数的领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良好思维的培养就在于做像这样的数学题,改变以往的题目类型,让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调动起来,而学生缺少的就是这个,以致失分严重。

2、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做题等低级错误。

3、对于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这次由于前三道题是基础题,学生分析题意没出现很大的问题。但是后面几道题错误较多,主要原因学生在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新知体验不深,头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4、还有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三、几点反思

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

二 年级下册数学 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分析人:宜黄县实验小学 雷家慧

一、试题分析:

1、试题内容的选择上,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覆盖面很大,突出教材重点,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注重对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

2、试题呈现形式丰富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答题的欲望。

3、试题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其中基础题约占85%,稍难题约占15%。

二、质量分析:

(一)填空:1、24÷4=( ),读作( )除以( ),表示把( )平均分成( ),每份是( ),也就是( )里面有( )个( )。

这题错误率超标,有19个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包括抄错数字。 2、计算20÷5=?时,想口诀( ),商是( )。

有13个学生出错,其中有9个学生都错在商是( )上,都写成了20,太粗心了。 (三)在〇里填上+、-、×、÷,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8 13个学生写成了2÷4=8了,计算除法没有很好的想乘法口诀,都想成了二四得八,这题是易错题,容易混淆。

(四)口算题

较多学生对于混合的口算题还是容易出错,个别学生拉题没有写。

(五)看图列式

ΟΟΟΟΟΟ ΟΟΟΟΟΟ ΟΟΟΟΟΟ ΟΟΟΟΟΟ 一共有( )人。

学生学了除法计算后,很容易将算式都写成除法的了,( )里填的事24,可是算式却很多都写成了除法。总的有22个学生算式错了被扣分。 (六)解决问题

1、有8只兔子,平均装在2个笼子里,每个笼子里装几只?

这道题就有5个学生写成了乘法计算,对于“平均 ”两字还不是很好的理解。 3、12元钱能买2个小汽车玩具,我要买4个小汽车玩具,需要多少钱?

13个学生被扣分,个别学生只写对一步,有的全错扣了6分,没有很好的读题,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没有明白先求什么,在求什么。

三、改进措施

从学生做题中失分情况来看,今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

1、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加强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上课注意听讲的习惯。

2、计算马虎,准确率低,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每天坚持 计算训练。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 3、解决问题中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差。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引导,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

4、个别学生乘法口诀还不熟练,要人人过关。

二 年级下册数学 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分析人:宜黄县实验小学 雷家慧

一、试卷分析

本试卷共计十大题,涵盖了本单元的所学的内容,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本卷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学生的技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目标体系。试卷内容全面,覆盖了教材的所有知识内容。试题又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

二、学生答卷情况:

参考人:57人 及格人:46人 良好人:10人 优秀人:2人

三、试卷分析及提高措施:

这张试卷主要考查图形与变换,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答得还是可以,只有少数同学答得不好。

第 1、2题:按要求归类和算一算,学生对锐角、直角、钝角的区分掌握的比较好,还有对简单的除法和乘法做得很好,所以这一题没什么失分。

第3题:填一填,错题有“红领巾有( )个角,其中有( )个锐角和( )个钝角”,由于个别学生平时缺乏观察身边的物体导致填错。 第4题用实物的图形来判断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由于学生对实物现象认识能力较强,这题失分很少。

第5题:判断题,错题有:第1题“角有大有小,边越长的角越大,边越短的角越小。”( )第2题“跷跷板是平移现象。”( ) 这两题学生做错的比较多,要进行着重讲解,同时还要进行实际的观察一下,加强学生的理解。

第 6题:观察图形,对于后进生来说难度较大,有错误,需着重新讲解,并出有关的习题进行训练。

第7题:主要考查锐角、直角、钝角的辨认和实际应用,难度不大。是以钟面出现的,学生很容易断定是什么角。

第8题:数图形里面有几个角,这一题难度很大,学生做错比较严重。针对这类题要进行着重讲解,加强辅导,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出题的形式来加深理解,达到学而致用的效果。

第9题:学生做得比较好,大部分都得分。 第10题:按要求做一做共24分(含4小题),分别画出平移几个格后的图形。有的学生方法不对,应该是先在原来的图形上找出几个关键的点,把这些点按题目要求进行平移,最后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有的生学是理解题意出错,“分别”要求两次都是从原图开始移动,不是“先”、“再”连续的移动。 由于本张试卷难度较大,学生答的并不是很好,在以后学习中还要多多练习巩固。

二 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分析人:宜黄县实验小学 雷家慧

本单元测试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准确反映课改的实施情况、实验教材的使用情况,力求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趣味性的命题原则,全面学生对教材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简单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加强了对基本运算能力、用简单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空间观念能力的考查。现根据本次考试情况作如下具体分析:

全班人数57人,平均89.8分、优秀率86.8%、良好率71.1%、及格率94.7%。

错例分析

二、填一填。

2. 14÷2=□,想:二( )十四,商是( )。27÷9=□,想:( )九二十七,商是( )。有小部分学生把商当作被除数来填。4.一个星期有7天,爸爸出差21天,正好是( )个星期,6. 一顶帽子8元,买5顶,付10元一张的人民币,需要付( )张。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数量关系没弄清楚,导致做错了。 5、在○里填上“>”、“<”或“=”。48÷8÷3○2、 5○3×8÷6由于部分学生粗心大意做错了。

三、按要求做一做。(1)看图写算式:学生没有仔细观察图里的动物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所以乱写算式。(2)苹果的个数是梨的( )倍,□○□=□部分学生把平均分和包含除混淆起来。

四、五、六是计算题,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由于乘法口诀不熟练,计算题做错了较严重,今后要对后进生进行专项训练。 七、在○里填上“+”、“-”、“×”、“÷”,做错了是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其他学生基本上没有失分。

八、列式计算,部分学生做错了,如:36里面有几个9?把它列成36÷4=9,这样现象有几位学生,说明了部分学生对题目不理解。 九、解决问题做错较严重的有两道题目,(1)是“同学们排队做操,每队6人,正好站4队;如果站成3队,平均每对多少人?(2)一瓶钙片有48片,每天吃3次,每次吃2片,一瓶钙片能吃几天?”。在审题时有些同学没有将所给信息看清楚,对于数量之间关系不理解;还有些同学在解答解决问题时,忘写单位名称,老师虽然多次强调,但是仍不注意。

采取措施

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夯实和基本练习到位、练习多样的训练。

2、加强学生读题理解能力。从考试的整体状况来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的变换各种题型,让学生会融会贯通。避免学的比较死。

3、进一步加强学生专心致志,细心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 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分析人:宜黄县实验小学 雷家慧

本次测试,主要考查了学生半学期对所学内容表内除法、图形与转换等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总的来讲,该份试题题目难度适中,对所考的知识点都基本掌握。全班57人,90分以上34人,80—89分22人,70—79分1人。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把目光更多关注到试卷反应的各种问题上来。为此,现将本次期中检测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口算。 此题口算 中加、减、乘、除四种,并带有混合口算,准确率还有待加强,好几位学生都拉题了,有点可惜。

第二大题:填空。共有七小题,考察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此题失分较多的是: 第3小题中9的3倍是( ),审题不清,个别学生写成了”3”. 第4小题中( )是锐角,( )是直角,( )是钝角。好多学生将⑤看成直角,说明学生在做题时只凭眼观,没有利用好尺子。

第7小题:小聪有9朵黄花,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4倍,红花比黄花多( )朵。 学生只看到“红花是黄花的4倍”就好了,算出结果是36,后半句话就没有好好的读,或者根本就没有读。 第三大题:我是小法官。全对的学生只有十几个,其中最容易错的题目: (4)把16米长的绳子对折,再对折,每段长2米。

(5)6+17=23 35-23=12把这两道算式写成综合算式是35-6+17=12.

这两道错误率很高,学生的读题、理解能力还不够(没有在草稿本进行好好的计算)。

第四大题:脱式计算。大部分学生对基本计算方法都掌握了,只是在做的过程中,有马虎、不认真的现象。 第五大题:列式计算。 8的7倍比64少多少?

个别学生用的是综合算式,可是却没有好好的理解题意,只按顺序写出算式。 第六大题:我是小画家(动手操作)

此题共有两道小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学会平移、画角。此题学生失分较少,只有方康、郑玉婷、万世豪、梅娇娇、姚正兰、邹欣宇对平移还不太理解,丢了4或2分。 第七大题:解决问题

此题共有7道小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生活应用能力,这些题都贴近实际生活,学生都很感兴趣。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读题、理解、分析题意的能力较差,掌握知识比较死板,不会变通。

如:买一批钢笔,选9元一支的钢笔,需要付63元,如果该买6元一支的钢笔,只需要多少元钱? (万世豪、邓蒙婷、李思懿、陈增烯、姚正兰、陈坤六位学生看到数字6和9就直接拿过来相乘,扣了5分) 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只有陈雨帆答不对提。

(二)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2、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缺乏综合能力培养。5、学生对计算还存在马虎现象,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三)改进措施:

1、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书写训练,严格指导,严格监控,让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认真思考,仔细计算,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2、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让学生养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习惯;不要教教材,不要死学书本知识、不要只帮助学生完成书上习题;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3、加强基础,强化习惯。重视数学基础,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是学好数学的法宝。同时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估算、验算、认真审题、检验方法等。

4、重视过程,培养能力。结果重要,但过程更重要。能力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发展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99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