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采写(何志武 石永军编著)笔记

更新时间:2023-03-09 12: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电视新闻的媒介特性

一、电视新闻的媒介特性

(一)现场证实性

(二)及时即时性 求新、求异、求快、求多

(三)符号易受性 综合运用了图像、音响、文字、解说等声画符号

(四)媒介兼容性

1.电视兼容报纸:图文电视、字母新闻 2.电视兼容广播:口播新闻 3.电视兼容网络:网友互动等

二、电视新闻的分类

(一)消息类电视新闻 特点:短、频、快、活

表现形式有:口播新闻、影像新闻、图片新闻、字幕新闻。例如:新闻联播、新闻30分

(二)专题类电视新闻

对新闻事实作详尽而有深度的报道,以较为详细、系统的解释、分析,比较深入完整地反映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

形式有:专题新闻、专题报道、新闻调查报道、新闻性访谈节目等。例如:焦点访谈

(三)言论类电视新闻

也称电视新闻评论,是指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的意见和态度。

形式有:评论员评论、电视述评、电视辩论等。

第二章 电视新闻采访的共性与个性

一、共性特征

真实性、时效性、公开传播性 二、个性特征

电视以视觉听觉多种符号同时进行传播,不仅可以传声、传形,还可以传神,是视听合一的传播手段。

(一)报道对象具有原生态特征

没有过多的后期包装,关注原始形态的社会,反映真实的生活,挖掘时间的本质,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时,从生活中直接采集对象素材,以生活自身的形态来反映生活、传播信息,通过摄像机有选择地记录生活。

(二)采访过程具有亲历性特征

电视新闻记者必须面对现实,立足于现场,在具体的时间内,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对具体时间进行采访拍摄。

(三)采访手段具有综合性特征

现代化电子化的采集手段:电子录像设备ENG(电子新闻采集)、EFP(电子现场制作)、SNG(卫星新闻采集),数字录像设备DNG(数字化新闻采集)

电视新闻融合了文字、声音、静态和动态画面等多种信息形态于一体进行传播,画面包含现场环境、背景画面、人物活动以及图表、静止图像等;声音包含同期声、解说、音乐、现场自然声以及记者的画外提问,屏幕前的采访等;文字包含文字广播新闻、节目片头标志字幕、新闻内容提示标题,记者、主持人、采访对象身份交待,字幕、时间、数字的说明以及重点强调的引语、评述、翻译等。

第三章 新闻线索的寻找与判断

一、新闻线索的寻找

定义:新闻线索是事实所含有的具有报道价值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其内容简单,缺乏完整性;只是信号,可信度低;反映直观,深刻性差。其作用是告诉记者到哪里去采访,帮助接着确定具体的选题。

寻找新闻线索的途径:

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指示及领导活动、讲话中寻找新闻线索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寻找新闻线索 3.通过记者调查研究中耳闻目睹获得新闻线索 4.从社会热点、难点、冷点中寻找新闻线索 5.从已报道的新闻中寻找新闻线索 6.从受众来信、来稿、来访中寻找新闻线索

二、新闻线索的判断与发现新闻

新闻发现是客观事实转化为新闻报道的关键环节。新闻采访的过程实际就是发现新闻的过程,记者之间最大的能力差距就是发现新闻的能力差距,生活处处有新闻,差别在于有没有发现新闻的眼光。记者的任务就是通过提高自己发现新闻的能力,尽可能多地把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转化为新闻。

三、判断新闻的依据

1.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敏锐地识别事实中所含新闻的意识和能力,是记者对客观事实有无新闻价值的快速判断。“新闻鼻”“新闻眼”。

两重境界:一是客观事实已经发生,记者能马上意识到其中有新闻可抓;二是客观事实刚刚出现,如何发展还没有明确展开,记者根据对事实的研究,意识到将出现某种趋势,从而依据这种判断主动采写新闻。

2.新闻价值与公众兴趣

新闻价值包括真实性、新鲜性两个不变要素和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可变要素。这些要素归结到一点,就是看其能否引起公众的兴趣,因此,必须新闻必须新鲜、重大、接近(包括时空距离和心理需求)、显著、冲突、趣味。

3.新闻事实的宣传价值

事实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能证明和说明传播者政治主张的要素。潘堂林在《怎样发现新闻》一书中将其表现归纳为“五性”:

a) 一致性:与一个时期中心工作相一致 b) 针对性:对社会现实的涉猎和触及

c) 普遍性:能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具有普遍教育意义和指导作用

d) 典型性:可以以一当十 e) 时宜性:发表时机恰当

当然,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并非完全一致,记者就是要尽力发现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的事实

四、新闻发现力的培养

1.新鲜感和探究欲 2.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

要求记者能在观察与思考的结合中看得准、看的深,透过现象看本质

3.广博的知识和对新闻的敏感 新闻敏感的培养:

a) 增强政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

b) 增强对社情民意的了解,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c) 对受众兴趣的准确判断

4.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a) 善于运用逆向思维发现新闻:

? 对事实或意见提出质疑 ? 对已发新闻的指谬反正

b) 善于运用纵深思维发现新闻

? 在横向综合中发现事物内在联系的本质(把零散的现象组合起来思考) ? 在纵向深入中挖掘事物的深层内涵(深入探究事实表面背后的深层内涵)

c) 善于运用发散思维发现新闻

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思维定势的限制

另外还有:问题性思维、比较性思维、前瞻性思维等。

第四章 电视新闻采访的前期策划

一、定义:

指记者对未来的采访行为进行优化和选择,保证以最佳方式取得第一手材料的事前准备活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采访策划是在采访之前对新闻事件或者新闻人物的采访作出的计划、安排,也是对记者制定的目标和要求;

2.采访策划的目的是媒介掌握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采访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合理安排,以实现最佳的采访和报道效果;

3.采访策划要有“创意”

二、报道主题的确定

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所体现的观点和态度,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体现。

新闻主题的确定要经过三个阶段:采访前期对于新闻主题的考虑、采访进程中对于新闻主题的验证、采访后期对于新闻主题的深化。

确定新闻主题的注意点:一是从新闻事实的特点出发,切口要小,切记以小见大;二是注意联系当前形式迫切需要的,受众关心的、感兴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或倾向。

三、报道角度的选择

新闻角度是记者寻找、挖掘和表现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新闻角度的选择要为挖掘事实的新闻价值服务,要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受众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因素越强,受众阅读、观看的兴趣越强,新闻传播的效果才会越好。

选择新闻角度的三个步骤: 1.选题的角度:报道什么事实?

往往选择社会关心、与群众联系密切的热点、重大事件

2.立意的角度:报道事实的什么?

就是对于事实的认识,就是如何提炼新闻主题,需要记者去发现,从党的路线、政

策和工作中心方面去考虑,从与受众接近性比较强的方面去考虑,善于讲工作角度、领导角度、专业角度转化为受众角度、社会角度或者是人文、情感角度

3.表现的角度:从什么方面报道?

第五章 现场观察与现场取材

一、现场的构成要素及特征

电视采访从生活中直接采集各种形象素材,以生活自身的形态来反映生活,传播信息。电视的优势在于:最大可能地记录生活原始形态信息加以还原。

1.电视采访的参与感较明显 2.电视采访的可信度较强 3.电视采访显得较直观自然

电视新闻的现场感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 1. 真实的画面----让观众身临其境 2. 真实的声音

报纸作用人的视觉感官,广播作用于人的听觉感官,而电视新闻是异种既作用人的视觉又作用于人的听觉的“双通道”的新闻形式。

3. 现场报道

是建立电视新闻现场感最有效的手段。于画面、声音如同一个平面的三个支点,支撑起电视新闻的现场感。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或节目主持人置身于新闻现场,播出图像并用同期声向观众评述、评论新闻时间的一种报道形式。可以有效增强新闻的现场感、与观众面对面交流、使观众更好地接收和消化所报道的内容,避免被动接收。这就要求记者讲采、编(编导)、播、评技巧集于一身。

二.记录事实发生的过程及采访过程

对于电视采访,正在发生的事件意味着稍纵即逝的形象信息,因此,具有故事性、戏剧性的人物关系和事物关系成为电视采访的记录重点,包括原因、矛盾、发展和结果等要素。

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记录时间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全部

二是记录某一个单元,如发生、发展或结果其中之一的情况。例如常见的连续报道

三是截取某一阶段的某一部分过程,进行充分的报道。例如新闻特写。

三、记录现场声音

电视节目中的声音元素包括语言、音响和音乐三种类型。 语言是电视中出现的有声语言,即人物说话的声音,包括对话、自述、旁白和解说等形式。

音响是电视中收录到的各种现场声音,也称效果音,包括人物发出的声音、自然界发出的声音以及各种人为制造的环境声。主要用于增强现场真实感和画面的 感染力,营造环境氛围。

同期声,也叫有源音响,是记录现实生活,并源自电视画面自身形象的客观音响,是摄像记者在电视采访中进行现场判断、选择和记录的又一个重点。对于纪实节目(如电视新闻、纪录片)的拍摄,通常只涉及同期声的记录和表现。包括人物的有声语言,人与环境发生碰撞以及自然自身发出的种种声响,有源的音乐等。

现场同期声的分类:

1.现场效果同期声。包括大自然中各种声响、人群之间嘈杂的说话声、动作声、车船鸣笛、机器运转等伴随新闻事件发生而同时发出的各种音响

2.现场采访同期声。是新闻现场中被采访对象说话的声音 现场同期声的作用:

1.是电视画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能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3.能渲染气氛,增强新闻的现场感 4.可以扩大新闻的信息量

记录现场同期声应该注意的问题: 1.避免人为地“导演”“摆布”同期声

2.同期声的录制要完整,同时也应该避免杂乱冗长。由于电视节目通常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同期声必须精炼、准确地表达要表达的内容,减少不必要的同期声 3.在较长的同期声讲话段落或接点处,要插入与讲话内容相关的图像、图片或资料镜头以确保与事件的连贯性,一方面可以丰富讲话内容,拓展信息量,另一方面,以同期声为主,画面作补充,可以使观众通过试听,更加准确理解讲话内容,形成深刻印象。

四、记录环境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具有重要的叙事功能

五、捕捉细节

电视新闻画面细节是电视新闻记者在现场摄取那些最能引起人们深刻思考、感悟,表现生活中的细琐小事或人物细微神态动作,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电视新闻画面细节的作用:

1.画面细节能够准确高效地传递新闻信息

2.画面细节能够深化新闻内涵,提高观众对电视新闻的记忆效果 3.画面细节能够增加单位时间传播的信息量 电视新闻如何捕捉画面细节: 1.仔细观察捕捉新闻现场的细节 2.合理运用固定镜头展现画面细节

可以增强画面的稳定性,对同一目标物,以分段切割的方式从几个不同的画面大小和角度来拍摄,可以表现被摄体的位置、环境、动作、主题。 3.抓取最能揭示主题思想的典型细节

必须从围绕表现主题着眼,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出发,选择最具有感染力最能打动观众的细节。一经选择,就要迅速果断地抓拍下稍纵即逝的典型细节,再通过适当的角度将它强化在电视屏幕上,切不可顾此失彼,留下遗憾。 电视新闻在捕捉画面细节时应注意的问题:

1.细节的运用要与节目的主题相吻合 2.细节要与解说词恰当糅合,形成优势互补 3.细节必须真实,不能弄虚作假

4.细节的运用要合理,不能盲目地滥用

第八章 电视新闻写作概论

电视新闻写作为新闻的编辑阶段提供完整的叙事框架和新闻配音所需的文字稿。

电视新闻写作不仅是解说词的写作,它一定是对画面、同期声、配音的全面关照,只有画面、同期声、配音综合运用才能组成完整生动的电视叙事文本,这是由电视声画一体的传播特性所决定的。

好的电视新闻是画面、解说、同期声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一、电视新闻写作的思维

(一)电视声画元素的特点

电视的传播元素主要分为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视觉元素包括活动的画面和少量的文字符号;听觉元素包括解说、同期采访声与音响音乐。活动的画面主要承担电视的描写再现功能,擅长那些形象的、具体的事物,但不适合、不善于表现那些抽象的、哲理的或难以直接感知的间接信息;文字可以展现一些画面不能表达的抽象的间接信息;语言声擅长表现抽象的、哲理的或难以直接感知的间接信息,少于表现想象性的体验,可以自由地讲述过去、现在和将来,但不如画面语言那样逼真传神;音响音乐声擅长表现某种情感或情绪,在电视节目中主要起渲染情绪和连接画面转场的作用,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情绪性。

(二)理解声画关系:声画一体

电视新闻传播的声画关系可以表述为:以语言为基础,以叙事为本质,主要通过声音叙述和表现、画面描写与再现,声画功能互补的声画一体的关系。

从电视声画的相互关系上,可以将声画关系划分为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两种具体表现形式。

1.声画合一:指声音和画面在传播的内容、情绪、节奏等方面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其特点是声音和画面同步发生、同时发展、同时结束。

有两种方式:一是画面、同期声和配音共同指向同一事物和动作;二是画面上人物或物体就是声音的来源体,又称声画同步。

电视新闻写作,在声画合一的情况下,一般要求记者写出适当的文字稿来配合画面,如果声画同步的信息量充足,这时文字稿的写作主要作一些背景交待和衔接过渡。

2.声画对位:指电视画面和声音按照不同规律,肚子表现不同事物的信息,却又有机地围绕和表现同一内容。

有三种方式:一是当电视镜头无法或没有拍到的画面,通过语言叙述配上相关画面来展现;

例如:要展现宇宙飞船轨道舱和返回舱成功分离,画面无法拍摄,由监控室工作人员工作镜头和配音解说来代替。

二是需要交待一些画面以外的信息,在限定的时空中扩大信息量;

例如:《汉族青年为藏族妇女无偿捐肾》最后一段,画面是藏族妇女带着儿女生活的情景,解说是:“??汉族青年无私救助的感人故事传遍了夏河藏区的家家户户,夏河区政府向权限干部群众发出倡议,先后为其捐款9万元??”似乎画面无关,其实扩大了信息,提升了主题。

三是利用反差达到强烈的对比效果,增强片子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例如:《是谁让我坠入黑暗》最后一段,画面是东东睁着明亮的眼睛与父亲对视的照片特写,出现的同期声是东东妈妈的讲述:“他很想看到,他就拿着小手这么挥呀挥,有时候都碰到眼睛上了,还在挥,他想看到,我知道他想看到,但他看不到。”强烈的对比反差,足以让这场景深深地刻在观众的心里。

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两种声画组合方式,各有各的特点。声画合一纪实性强、生动流畅,声画对位寓意深远、对比效果好。在具体的电视新闻时间中,通常以一种为主,另一种为补充,各自发挥各自的特点,共同完成电视叙事。

(三)电视语言声的二元结构决定了解说词的非完整性倾向 电视新闻中声音由解说和同期声构成,同期声分为同期语言声和同期音响声。电视新闻中的语言声存在着二元结构:一是叙述者的声音(播音员或主持人的解说),二是现场录制的人物的声音即同期语言声组成。在电视声音的叙事过程中,两种声音交替用到,共同完成语言叙事,因此,电视新闻需要写作的文字稿主要是解说词部分,所以在同期

声运用较多的情况下,文字稿的写作呈现出非完整的状态,也很可能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在电视新闻中,只有解说词而没有同期声的作品基本绝迹,相反,只有很少解说词甚至没有解说词但同期声运用十分有特色的作品屡见不鲜。在现代新闻实践中,大部分的新闻都会同时运用同期声和解说词,这称为“包裹式”新闻手法,是目前电视新闻最常用的报道手法。

(四)电视新闻写作:用理性创造感性

声画思维是电视新闻写作独有的思维方式。记者拍摄到的画面和同期声是电视新闻的前期素材,是基础,新闻写作和编辑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因此,文字稿的写作受到画面的制约,必须用一种画面思维的方式来规定文字稿件的框架。

体现电视声画思维的写作流程如下:第一,确定哪些现场的画面必须使用,哪些现场同期声必须使用,也就是确定典型的现场画面和声音来叙述新闻事实;第二,确定新闻叙事中什么时候使用这些画面,什么时候使用这些同期声;第三,决定新闻中的什么内容用文字描述,文字稿如何与画面对应,文字如何引出采访同期声;第四,形成完整的电视新闻叙事框架和相应的文字稿。

二、电视新闻写作的功能

(一)信息的传递与补充

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基本和首要功能是交待新闻的五个要素和基本事实。例如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画面中人物身份,以及时间发生的原因、背景等无法通过画面展现出来的,都有赖于解说词的介绍。

切记:解说词不要重复画面已经明确的信息,而应该补充画面,深化画面,告诉观众看不到的信息、画面无法说明或没能说明的信息。

例如:要尽量避免说:出事的汽车是一辆破旧的汽车,而要说:出事的汽车是一辆载重8吨的卡车。因为“破旧”从画面上可以看出,而“载重8吨”却难从画面上了解。

(二)叙事的整合与过渡

文字可以通过其语义的逻辑力量将电视新闻中缺乏逻辑关系的画面联结成一个整体,使文字和图像共同传播同一新闻事实互相配合。图像通过文字的提升而充满观念和思想的内涵,文字通过图像的生动感人而使观念和思想变得具体而深入人心。

例如,新闻《部长的慰问金被甩之后》中,在进行第二篇报道时,导语起到了连接时空的作用:“他为什么要当众甩掉部长的慰问金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第二次来到了阳新县血吸虫病防治所。”

(三)多义的分辨与引导

画面是一种模糊、多义的语言,纯粹的画面对于观众来说只是一堆直接经验的材料,很多时候不会自动产生或提供明确的含义,因而会带来多种解释、多种指向的可能。另外,不同的观众,由于自身的社会生活经历、文化素质和所持方法的不同,对画面也就有不同意义的理解。

例如,第一个画面:一个人平静的面部镜头;第二个画面:一只盛了半碗饭的碗。面对这种组接,观众作出的理解可以是“这个人想吃饭”或“这个人不想吃这半碗饭”等多种理解。

电视文字稿运用准确的语言解说可以消除画面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使新闻信息准确可靠、能够拓展画面深度。对一一个画面,只有配以同期声对话或解说词,观众才能立刻明白画面的确切含义。

(四)主题的解释与深化

电视新闻中的连续画面擅长表现形象、直观的信息,对于事件性不强或抽象的、带有思辨性的,要让观众抓住主题可能有些困难。这时,文字稿可以利用文字的概括性强、思辨性强的特点来提炼新闻事实的价值意义。

文字稿可以首先用简短的语言在导语中把新闻主题作提示,然后在新闻正文中对意义进行概括,发表评论,从而让观众对新闻主题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三、电视新闻写作的要求

写作就是以人本、文本为重心、为两轴而沟通联络写作的种种要素和环节。从人本角度看,电视新闻写作主要包括写作主体即记者的气质禀性、品德节操、学识水平、情感才气等;从文本角度看,主要包括新闻文稿的立意辩体、用料谋篇、逐字练句、意境风格、文风修辞等。

(一)电视新闻写作的人本要求----对记者编辑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态度的要求

1.准确与客观 2.情感与人文关怀

3.落实声画思维:要注意时空的转换与视觉习惯;画面与解说要互补;画面与解说要“亲密接触”

4.善于讲故事:对细节的挖掘;悬念的设置与冲突的挖掘;对最密切相关性的挖掘

(二)文本要求----对文稿的文字、语法、结构等具体写作方法的要求

1.口语化:用词尽可能简单通俗;注意语音的清晰,尽量使用双音字;多使用短句

2.简洁

第一,遣词造句意义要具体明确,不能产生多义;

例如:反对的是领导。这句话的意识是人民反对领导还是针对某事领导提出了反对?

第二,正确使用代词;

在使用这边、那边、这种、那种、这些人、那些人、他、她、他

们、此事、这事等代词的时候,必须指代明确。

例如:当画面中出现多个人物时,不能用“他”“她”代替人物名称,观众可能搞

不清楚指代的是谁。

第三,控制好声音信息的余度;

具体表现为,对重要的信息适当重复,以此突出其重要性。

例如:在同期声中采访对象提到“我们企业用工一贯遵循劳动法,这是我们的责

任”,在紧接着文稿中可以这样写“遵循劳动法是每个企业每个人的责任??”用重复的 手法进行意义上的转折,引出与此前说法相矛盾的下文。

第四,数字的简化。

电视新闻不适合表现复杂的数字,特别是位数较多、带有小数点

一类的数字。这些数字不容易听清,更不容易记住,特别当这类数字罗列在一起时。在一定要用到数字的地方,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和数字意义进行简化。除一些特别重要的数字要求精确,一定不能简略,如例2。

例如:可以将“投资4.93亿元”简化为“投资近5亿元”,“增长34%”改为

“增长了三分之一”。

例如:“2007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年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按年增长

3.2%”,

3.简单句与复杂句的合理运用

在新闻写作中,最常用的单句(只有一个主谓结构)是陈述句,主要用于对基本事实的陈述。疑问句也较常用,在新闻叙事中起到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作用

例如:商家对此有何解释呢? 他是不是那个掉了钱包的人?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谓结构组成。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 联合复句无主从之分,表示并列关系、顺承关系、选择关系等,例如一边??一边??、同时、首先??然后??、因为??所以??

偏正复句有主句和从句,通常表示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等,例如虽然??但是??、只有??才??、因为??所以??

在电视新闻中,切记句子不能过长。可以用复句替代包容内容较多的单句。

4.控制使用被动句、倒装句

人们的心理接受顺序为主语、谓语和宾语这样的常用结构,因此要尽量使用主动句。

5.少使用否定句

人们易漏听“不”“无”“没有”这一类的否定词,非用不可时,可用其他代替。

例如:“他不承认来过现场”可改为“他否认来过现场”

另外,特别慎用双重否定句,一是不符合人们的听觉习惯,容易漏听,二是双重否定表达的意思特别强烈,语气更加坚定有力,同时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带有明显的主观化、绝对化倾向。

第九章 电视消息类新闻写作

消息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是各种新闻媒介中运用最多、最重要的新闻报道形式。消息的特点可概括为八个字:迅速、准确、清晰、简洁。在电视新闻中,可根据篇幅的长短分为3分钟以内的短消息和5分钟以内的长消息,还有一组消息组成的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

消息写作主要是运用一种声画思维,产生异种新闻架构,在架构中将最精彩的现场画面和声音进行适当的安排,然后写出简洁的文字作基本的衔接和背景交待。其要求是简洁清楚、重点突出,因为消息一般长度在2-3分钟,除去同期声,要想在是十几秒钟内说清楚一件事,只能惜墨如金,突出主要事实。 一、消息写作准备

新闻热线 策划 政府部门 各行业 其他 选 题 前期准备与联系 采访 与 拍摄 播出 编 排 审片 编 辑 审稿 写 稿 素材回看与上载 作 废

(一)熟悉素材

如图所示,上半部分表示新闻制作的前期部分,主要是选题确定和采访拍摄;下半部分是后期制作,包括写作、审稿、编辑、审片、编排、播出等环节。记者在写作前要熟知已经采制回来的素材情况,应该先将素材上载到编辑站,上载的过程就是对素材的一个回看、预选和熟悉的过程。文稿的写作要根据素材来进行。一条电视消息是否精彩,决定性的两个条件是:第一,事件是否精彩;第二,是否拍摄记录下来。

(二)选择叙事角度

能否为新闻起一个标题,不管这个标题是否完善,其实就是一经有了一个主题和报道的角度。

报道的角度实际上在接触新闻选题的时候,记者就有考虑,这个角度随着报道的深入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最后在文稿写作时反复思索逐渐清晰,最后明确下来。报道角度的确定也就是报道主题的确定,就是该消息传递给观众的主要信息和主要观点。

例如:在报道一个孩子不幸溺水身亡的新闻时,就有以下几个角度供选择:一个教育孩子不要独自玩水以免悲剧再次发生;二是反映公园缺乏守护人员和救援措施;三是报道孩子落水后岸上观者无人施救的情景;甚至还可以是有关方面迟迟不到现场,错过了抢救时机等。究竟选用哪个作为报道的主题,取决与哪个角度最重要、最突出,实际也就是对新闻的重要性、新奇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因素进行考量。

电视新闻的叙事角度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新闻要素的突出程度或显著程度

突出程度或显著程度是指新闻中人物、地点和事件的知名程度。一般事件构不成新闻,而突发的异常事件就是新闻,新闻媒体往往瞄准具有显著性的人物、事件进行报道。

2.新闻要素的新意程度

某个新闻要素本身或其发生的时间、意义上的新鲜程度 3.受众特点

在写作时,记者必须了解自己的受众大多是哪些人,他们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区别:硬新闻是指那些题材较为严格,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以反映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重大情况为内容的新闻,例如中央级新闻媒体主要考虑的角度是新闻对国家的重要性;而软新闻是指那些人情味浓,写的轻松活泼,易于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新闻,例如民生类的新闻。在写作风格上,硬新闻不事渲染,开门见山,通常直接切入主题,笔墨朴实,使读者尽快了解最重要的信息;软新闻写法多运用文学化手法,以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见长,可以以奇闻异事或具体事例为引子,铺垫之后再触及主要内容。

二、消息的结构

(一)倒金字塔结构

在导语之后,按照新闻事实重要性或受众的关心程度递减的顺序安排报道。特点是头重脚轻、短小精炼、断裂成文,优点是重点突出、成稿快、行文干练有利于受众迅速把握报道重点,也利于后期编辑控制报道时间。

原则是:简洁的导语,提出背景,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新闻内容。尽量多使用同期声。运用过渡句进行场景交换。语调不要社论化,要讲述故事、讲述事实,避免生硬的结束。

(二)时间顺序结构

在导语之后,按照新闻时间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材料,展示新闻事件的过程。该结构保持了新闻事实原貌和进展的完整性,行文自然,线索清楚,符合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

(三)循环式结构

围绕新闻事件或重要的消息来源的叙述或描写开篇,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将读者吸引到报道中。这种结构在人物采访中经常使用,围绕人物发展变化这个主线,讲述一系列有关故事。一个故事讲完,报道回到人物身上,然后再开始下一个故事。这种结构可以有效简化新闻报道,同时使报道充满人性。

(四)沙漏型结构

与倒金字塔结构类似,在报道的开头给出最重要的硬新闻消息,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其余的部分或全部报道。不适用于所有新闻,要求新闻事件一般有戏剧性的情节,而且情节以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出来。在犯罪或灾难新闻中,使用这种结构很有效。在开始按时间顺序叙述之前,通常给出一个概括性的消息来源,比如“警察提供了下列事实”或“证人们对事件这样描述”,然后紧接着冒号。优点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故事性。不足之处是按时间顺序描述的这部分内容可能会重复文章开头提到过的关键信息,使文章比按倒金字塔结构写的同一内容要长。

三、新闻标题

电视新闻的标题一般是在报道开始时以字幕的形式伴随新闻画面出现的,发挥着提示收视、概括新闻事实、吸引受众、阐发评价等作用。一般不用主持人或播音员口播,位置一般也不明显,并且在报道后几秒钟就消失。

(一)新闻标题的作用 1.简要说明内容 2.表明观点 3.提示转换

4.平衡画面----填补了播音员图像另外一侧的空白,有平衡的效果 (二)标题的形式

1.陈述式标题。例如:《两岸同胞首次海上相会欢度中秋之夜》、《子夜大转移----小汤山医院收治首批非典患者》、《中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建成》

2.提问式标题。例如:《“香醋”为什么这么涩》、《“欺”房是怎样产生的》、《违章也能办月票?》

3.描写式标题。例如:《胸前红花别样红》、《抢救石缝中的家园》、《千古第一遭 皇粮不再交》

4.对比式标题。例如:《人工林里来了野生鹿》、《从“江苏制造”到“江苏创造”》、《小老鼠危及大飞机 保安全不惜数百万》、《一根和两百根》

5.议论式标题。例如:《怪事:太原市政劣质工程今日剪彩通车》、《“改革”改出52镇领导》、《民评十大恶习 鞭挞社会顽疾》、《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牛玉儒》

四、电视新闻导语

(一)导语的定义

导语是用最简洁的文字,扼要表述新闻的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揭示新闻主题、唤起受众兴趣和注意。它是新闻报道的精髓所在,决定了整个报道的基调,必须一下子“钩住”观众的注意力。可以是一个令人惊异的故事,一个激动人心的警句,一段发人深省的引语。

(二)导语的种类

同新闻一样,导语也分为硬导语和软导语。硬导语适用于动态新闻,一般概括介绍稿件最为重要的事实。软导语用于特写类稿件,通常使用

别出心裁的描写、趣味隽永的小故事或者巧妙借用的成语之类引起注意。硬导语一般只有一句话,而软导语则可长达四五段,在最后一段才点破全篇的关系,没有硬导语一目了然,但更引人入胜。

1.记叙式导语。形式简练、明快、清晰,但也易于平淡、死板,关键在于善于分析比较,真正准确地抓住最主要的新闻事实,并精炼地加以表达。

2.对比式导语。在对比中是新闻核心更加突出。常见的手法是运用观察,运用“转折过渡词”(如:但是,现在,今天,不过??)等来完成对比。

3.提问式导语。用设问的形式,把观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一个或一系列问题突出地、鲜明地提出来,而后开始新闻故事的讲述。此导语关键一点,要尽快回答提出的问题,在新闻正文的第一段。注意:(1)要注意抓住读者有共同兴趣的问题;(2)要有疑而问,所提问题要有针对性;(3)要自问自答;(4)不要连续设问。

4.直呼式导语。直接用第二人称“你”,强调与观众的交流,拉近与观众的心里距离,特别有利于新闻的软化。比较适合本土化、贴近性强的地方性新闻,不符合重大的时政新闻。

5.评论式导语。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新闻事实作简要评价的导语,可以先评后叙,也可以先叙后评。

6.引语式导语。也叫摘要式导语,引用或摘录文件、公报中的关键材料或消息中人物的言谈开始新闻报道,以突出新闻的中心。注意:(1)所引用的话,必须一定程度上反映新闻的主题;(2)所引用的话必须精彩生动,富有新意,牢牢抓住读者;(3)所引用的话必须忠于原意;(4)引语不要太长,要精辟,最好是警句式的;(5)在引用时一般把精彩的引语放在导语开头部分,然后在交待说此话的人物的身份。

7.结论式导语。通过结论,充分揭示新闻事实的意义和目的,可以先出结论再叙述,也可以先叙述再结论。

(三)导语的写作要点

1.开门见山。把新鲜、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拎出来,突出最具有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或表现最能反映最新事态的新闻要素。一般来说,事件性新闻要注重何时、何事、人物新闻要多强调何人、何时,经验性消息要关心何因、如何。

2.简明扼要

3.具体形象,生动活泼 4.照应主体。

新闻导语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运用何种手法,最主要的就是要把观众感兴趣的东西,以及编辑、记者最想告诉观众的东西,巧妙简练地表现出来。

五、消息的正文与结尾

(一)消息正文的写作要点

新闻内容还是5个W,只不过这5个W分布于画面、解说、同期声。 1.电视消息类新闻正文的作用

(1)详细叙述新闻事实。包括新闻事件的具体过程,记者或当事人的亲身感受、抽象的数据、细节等

(2)提供新闻背景。主要是新闻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意义,也就是新闻事实的“为何”

(3)呼应、解释导语。

2.电视消息类新闻正文的写作要点

(1)层次清晰。由于电视消息类新闻有时会出现不连贯和“跳跃性”,在写作时,要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按照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规律和逻辑顺序有条不紊、错落有致地写作出来,每层表达一个意思,一层意思表达清楚了再说下一层,各个层次之间或并列,或递进,体现很强的逻辑性。

(2)材料精当。材料要紧扣主题,突出重点,用最能反映新闻事件的本质和特性的材料,用最能表现主题而又最生动感人的事实来组织报道。

(3)手法多样。 (4)方言的使用要适当。 3.同期声的使用

使用原则:使用具体生动的话语;使用判断行的话语;使用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话语;使用反映人物个性色彩的话语;使用陈述关键性事实的话语。

(二)电视消息类新闻的结尾

在结尾写作时候,要注意紧扣事实不空泛,启发诱导不说教,要自然得体,力求简练,用最精简的话语来总结全篇,深化主题。

结尾的种类: 1. 自然式

2. 总结式:在结尾作一个概括,进一步点出主题 3. 照应式:与导语提到的主要事实相互照应

例如:

导语:人工林里来了野生鹿!今天早餐记着一走进北部的人工林,一大群野生鹿闯进了镜头.

结尾:生态环境好了,久违的野生鹿有回来了,还有几只??

4. 展望式:在结尾写出将来的发展趋势,一般用于重大的新闻,或者是群众普遍关心的事情,预测其发展方向和结果,使观众对乐观前景充满信心。

5. 评论式:对报道的事实进行评论,发表看法和观点,说明其实质和意义,以深化主题。

6. 呼吁式:对报道中的一些亟待解决又涉及面广的问题,在新闻结尾进行呼吁,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7. 发问式:对问题进行追问、反问,以引起思考。 (三)电视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的作用:揭示新闻价值,烘托深化新闻主题,说明事实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背景的交待一般靠解说词来完成。(为何?)

六、图表和字幕

“阅读文字能记住10%,收听语言能记住20%,观看画面能记住30%,边听边看能记住50%。”

图标的功能:

1.替代功能。用于替代新闻事件的图像,保证新闻播出的时效性和形象性。运用较多的场合是政界人士发表评论、演讲或进行会谈等内容。基本采用人物的照片、国旗、会标等图像组合,并配上一定的字幕。

2.解释功能。对地点、位置、专业术语等作一定的解释。例如遭攻击的伊拉克地区地图显。。

3.强调功能。运用柱状图、扇形图或曲线图等,强调事物发展变化或者事物前后的差异。

字幕的功能:

1.解释、弥补现场采访:针对方言口音浓厚、不太清晰、同期声质量差

2.通过字母或小标题,对所述内容起到强调、提示作用 3.补充说明解说词

4.点缀和美化屏幕:促进构图结构设计的完善

七、连续报道

连续报道:围绕同一新闻事件,以事件为顺序,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进程而展开的追踪报道。例如:抢险救灾

特点:时效性、事件性、以时空为顺序推进 写作要点: 1.精选题材

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新闻或有一定连续事件的报道,切忌虎头蛇尾。 2.围绕主题,因势利导

在报道开始时要精心选择报道角度,当事件向纵深发展时,善于因势利导,要使每一次报道都能展现新的新闻信息,并且报道要向能解决问题的方向利导。

3.要有吸引受众继续观看的技巧。

要在其中每则报道中给观众留有悬念。可以把报道对象本身的戏剧性变化描述得饶有趣味,还可以合理推测事件发展的可能性,以吸引受众一起关注事态变化。

八、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作出多次报道。

与连续报道的区别:系列报道报道的不是连续的新闻事件,而是经验式的非事件性的新闻现象,并且注重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解释分析,富有理性思辨色彩。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彼此独立存在却反映了相同本质的一些事物,持续发出报道;二是对某一重大典型,从不同角度发出多篇报道,以全面、深刻地揭示其意义。一个是围绕某一新闻事件,一个是围绕某一新闻主题,系列报道每一集报道之间是平行的关系,反映的不同的方面。

特点:

1.主题同一:着重突出体现某一主题思想,挖掘某种共性。如:《农民工进城》

2.题材重大 3.结构立体。

系列报道由多个独立的报道单元组成,各集报道之间是平行的关系,并没有时空上的必然联系,而是一条完整、独立的结合在一个大的主题下面。

例如:《公安局长任长霞》的三集:《巾帼铁肩担道义 慧心义胆保民安》、《洒泪心系百姓苦 欢笑情牵万民忧》、《以严治警身先正 真心英雄更多情》就是采取了并列的结构,分别描写了任长霞对工作、百姓、和自己家人的态度和方式。

九、新闻串联词的写作

串连词是在上下两条新闻之间由主持人说的介绍语。导语是针对本条新闻的内容而下的引语,串连词不仅是包含本条新闻的导语还有对上一条新闻进行关联的内容。

类型:

1.承上启下式:总结前篇新闻的内容,引出下一篇与之相关的报道,使上下连为一体。

例如:刚刚是缆车失灵,下面这起事故则是大货车失灵

2.议论点题式:寻找两则新闻共同的议论点

例如:损失可能真的不小,谁叫你超载呢?吸取教训吧!说道教训,还有教训要吸取??

3.铺垫转折式:前一部分说一层意思,后一部分却将内容引向反面或另一面,从而形成前后强烈对比。

例如:看来,新的校车带给学生和家长的是舒适和放心,但记者发现不规范使用,甚至违章行驶,不符合新标准的校车也为数不少

另外还有画龙点睛式、交代背景式等串联词类型。

第十章 电视新闻专题写作

一、定义

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法与播出方式,深入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有为广大观众所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以及某一战线、地区新面貌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

特点: 1.新闻性 2.专题性

是对某一题材或内容的专门报道或深入报道,对象只有一个,一个事件、一种现象或者一个(群)新闻人物,是在一起节目中通过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的报道,将某一事件、现象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或人物的思想和事迹展示出来,而连续报道、系列报道是通过若干期节目连续性地报道出来。

3.重大性

4.思辨性:节目重在对事件内容作纵向、横向开拓,深化主题,是电视新闻调查的灵魂。主要表现在分析概括与提炼,通过对单一事件

或现象,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演绎,对多个性质不同的事物现象进行全方位对比分析,经过归纳概括和提炼,揭示其背后深层的原因和其所反映的深刻主题。

二、专题类电视新闻的分类

1.新闻事件专题报道:以新闻事件为主,通过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记录,从而对其进行完整、详细、深入的报道。如:《纪事》、《惊心动魄22小时》

2.新闻人物专题报道:以人物为主要报道对象,或者通过对人物的访谈来揭示新闻事实的真相,组织节目内容。如:《点子片警王法金》《高端访问》《鲁豫有约》

3.新闻调查专题报道:就某一新闻事件或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现象、问题进行记录和专题调查研究的报道。要注重理性的思辨和分析。

三、专题类新闻的写作要点

(一)新闻事件专题报道的写作要点

1.清晰明了的叙事。“选题事件化,时间故事化,故事人物化”,叙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顺叙和倒叙

2.强烈的现场感。主要来自于画面、同期声和解说词 3.保证故事的完整性

(二)新闻人物专题报道的写作要点 1.以事写人

写人要有具体事实。主要有两种基本表现方式:一是先有主题思想,然后用若干个事实和细节来加以证实,这种方式需要对人物的生活、言行进行长时期的记录,然后选择其中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情操和精神境

界的典型事件;二是通过完整记录一个新闻事件来表现人物,这种方式新闻性更强、时效性更高,为新闻人物专题报道普遍采用。

2.以情感人 3.突出个性

要多采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因此,解说词的写作要抓住最能代表个人特色的肖像、声音、装扮,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言行,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三)新闻调查报道的写作要点 1.真实准确 2.叙述

要跟踪记录和剖析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通过对过程的展示,调动观众了解未知的心理,提高观众的参与性。主要体现在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或新闻调查的过程和进度。

3.理性思辨

解说词的理性思辨色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提问,二是分析,引起观众思考,推动调查深入。

四、专题类新闻写作的结构

1.事件顺序式:以时间为顺序,展示事件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2.调查分析式:按照记着的调查进程安排素材的先后顺序,节目的进程和调查的进程合二为一

3.并列组合式:根据主题或中心思想来组织素材,依照素材和材料对于表达主题或中心思想的轻重、主次关系进行组合,从不同的侧面阐发主题,有相当的综合性,适合于表现思想性较强的题材。

(一)开头:开门见山、曲径通幽、对比悬念式、提问式 (二)结尾:总结式、启发式、展望式、议论式、首尾呼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94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