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比热容测量 姓名 朱业俊 学号 PB07013077

更新时间:2023-08-06 17: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固体比热容测量

试验名称: 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试验目的: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单位温度所吸收(或

放出)的热量。交换是难免的。因此要努力创造一个热力学孤立体系,同时对实验过程中的其他吸热、散热做出校正,尽量使二者相抵消,以提高实验的精度。

实验原理 1混合法测比热容

设一个热力学孤立体系中有n种物质,其质量分别为mi,比热容为ci(i=1,2,…,n)。开始时体系处于平衡态,温度为CT1,与外界发生热量交换后又达到新的平衡态,温度为T2。若体系中无化学反应或相变发生,则该体系获得(或放出)的热量为

Q (m1c1 m2c2 ... mncn)(T2 T1) (1)

假设量热器和搅拌器的质量为m1,比热容为c1,开始时量热器与其内质量为m的水具有共同温度T1,把质量为mx的待测物加热到T’后放入量热器内,最后这一系统达到热平衡,终温为T2。如果忽略实验过程中对外界的散热或吸热,则有

mxcx(T' T2) (mc m1c1 2.0VJ K 1 cm 3)(T2 T1) (2) 式中c为水的比热容。2.0VJ K 1 cm 3代表温度计的热容量,其中V是温度计浸入到水中的体积。

2.系统误差的修正

(1) 要尽量减少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系统近似孤立体系。

(2) 采取补偿措施,就是在被测物体放入量热器之前,先使量热器与水的初始

温度低于室温,但避免在量热器外生成凝结水滴。先估算,使初始温度与室温的温差与混合后末温高出室温的温度大体相等。这样混和前量热器从外界吸热与混合后向外界放热大体相等,极大地降低了系统误差。

固体比热容测量

(3) 缩短操作时间,将被测物体从沸水中取出,然后倒入量热器筒中并盖好的

整个过程,动作要快而不乱,减少热量的损失。

(4) 严防有水附着在量热筒外面,以免水蒸发时带走过多的热量。 (5) 沸点的校正。

(6)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散热的影响仍难以完全避免。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修

正:在被测物体放入量热器前4~5min就开始测读量热器中水的温度,每隔1min读一次。当被测物体放入后,温度迅速上升,此时应每隔0.5min测读一次。直道升温停止后,温度由最高温度均匀下降时,恢复每分钟记一次温度,直到第15min截止。由实验数据作出温度和时间的关系T-t曲线(图5.3.3-1)。

为了推出式(2)中的初温T1和末温T2,在图5.3.3-1中,对应于室温T室曲线上之G点作一垂直于横轴的直线。然后将曲线上升部分AB及下降部分CD延长,与此垂线分别相交于E点和F点,这两个交点的温度坐标可看成是理想情况下的T1和T2,即相当于热交换无限快时水的初温与末温。 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是测量锌粒的比热容.

称出质量为mx的锌粒,放入试管中隔水加热(注意:水不能溅入)。在沸水中至少15min,才可以认为锌粒与水同温。水沸腾后测出大气压强p。 1.

在锌粒加热的同时,称出量热器内筒及搅拌器质量m1,然后倒入适量的水,并加入冰屑使水温降低到室温下3~4℃(注意:不能使筒外表有水凝结),利用公式(2)估算出锌粒的质量mx后,称出质量m1+m。

固体比热容测量

2. 在倒入锌粒前,一面用棒轻轻搅动,一面每隔一分钟测一次水温(注意:一定要待冰屑全部融化后才能开始测温),计时5分钟后将热好的锌粒迅速而准确地倒入量热器内(注意:不能使量热器中水溅出,又切勿碰到温度计),立即将盖盖好并继续搅拌(注意:搅拌不能太使劲),同时,每隔半分钟测一次水温。至水温均匀下降,每隔一分钟测一次水温,连续10min左右为止。

3. 温度计浸没在水下的体积可用一个小量筒测得,先将水注入小量筒中,记下其体积V1,然后将温度计插入水中,使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体积与在量热筒中没入水中的体积相同(以从量热筒中取出温度计上水印为准),读出液面升高后的体积V2,则温度计插入量热筒水中的体积

V V2 V1

(注意:实验中温度计中的水银泡一定要没入水中,但又不能碰到锌粒) 4. 5. 6.

查表5.3.3-1得到实验气压条件下水的沸点T’,即作为锌粒加热后的温度。 作温度-时间曲线,求出T1和T2。

根据式(2)求出锌的比热cx,并和锌的标准比热0.386J/(g K)比较,求出相对误差。

固体比热容测量

估测:

目的:对于已知质量的锌粒, 确定选择进行试验的水质量

1干燥的量热筒的质量

m量热筒=132.7g

m量热筒+m搅拌器=153.4g 推出m搅拌器=20.7g(由

2 放入搅拌器后的质量和

于量热筒,搅拌器材料相同,所以不用分开测量质量)

T 30.2C

3初测室温室温

T 26.2C 14设计

T2 34. 2C mx 250g

T' 100 C

J/gk.c不锈钢 0.46J/g k. c水 4.2

c锌=0.386J/g.k

mxcx(T' T2) (m量热筒c不锈钢 m水c水 m搅拌器c搅拌器 2.0VJ K 1 cm 3)(T2 T1)

我们可以得到下式

m水

1 3

mxcx T' T2 / T2 T1 m mc 2.0VJ K cm 搅拌器不锈钢量热筒c水

代入数据得到

m水=

250g 0.386J/g.K 100 C-34.2 C /8 C- 153.4g 0.46J/g.K+2J.K-1.cm 3 1ml

4.2J/g.K

m水=171.7g

固体比热容测量

设计试验方案为

在室温为30.4℃时,选用质量为250g锌粒进行试验.先将锌粒加热到沸水温度,然后,投入已降至26.4℃的质量为171.7g的水中,测量温度变化,并记录.

正式测量

4试验温度

T室温=30.2C

5测量温度计没入水中的体积 小量同原有水体积V1=2.10ml

温度记没入体积与没入测量器中体积相同时,小量筒体积读数V2=3.00ml 温度记没入体积V V2 V1 0.90ml

固体比热容测量

5锌粒与沸水同温后的大气压强

P=750.20mmHg

'

查表可知,试验中大气压对应沸水温度约为T

99.63C

数据分析及作图

C

33

温度计读数

30

27

400

800

时间

图7-1

将数据输入ORIGIN,做出温度-时间图像.如图7-1

为了推出初温T1,和末温T2,对应于室温T室温曲线上之G点作一垂直于横轴的

直线。然后将曲线上升部分AB及下降部分CD延长,与此垂线分别相交于E点和F点,这两个交点的温度坐标可看成是理想情况下的T1和T2,即相当于热交换无限快时水的初温与末温。

选择screen reader功能,读出T1=26.21C , T2 34.09C .

固体比热容测量

计算:

mxcx(T' T2) (m量热筒c不锈钢 m水c水 m搅拌器c搅拌器 2.0VJ K 1 cm 3)(T2 T1)

1 3

m mc mc 2.0VJ K cm(T2 T1) 量热筒搅拌器不锈钢水水cx

mx(T' T2)

代入数据知

m量热筒+m搅拌器=153.4g m水=171.7g

c水 4.2J/g.k c不锈钢 0.46J/g.k

V 0.90ml

'

T 99.63C

得到

C9. T1=26.21, C T2 34.0

-1

cx

153.4g 0.46J/g.K 171.7g 4.2J/g.K 2.0J.K

.cm 3 0.9ml (34.09 C 26.21 C)

250g (99.63 C 34.09 C)

cx 0.382kJ/kg.K

相对误差:

c标准 cxc标准

0.386kJ/kg.K 0.382kJ/kg.K 1.04%

0.386kJ/kg.K

试验结果

本试验测得锌粒的比热容为

cx 0.38k2J

k/g,相K对误差为

c标准 cxc标准

1.04%

.

固体比热容测量

思考题

为使系统从外界吸热与向外界放热大体相抵,你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答:采取的措施有:1首先根据试验室情况,估测数据;2根据促测数据,设计初始温度,和预计最终温度;再根据上述数据,用公式

1

mxcx T' T2 / T2 T1 m mc 2.0VJ K cm 量热筒搅拌器不锈钢m水

c水

算出应加入的水的质量.这样能使初始温度和最终温度与室温的差值大体相等,从而达到使系统从外界吸热与向外界放热大体相抵的效果.

结果分析:由试验数据图7-1可知

C

33

温度计读数

30

27

400

800

时间

S BEG S GCF

11

BE EG (156.4 120) 30.2 26.15 73.71 2211

FC FG (220 156.4) 34.09 30.20 123.7 22

可见S GCF S GCF

固体比热容测量

系统对外界放热量大于吸热量.所以可以推知,由于试验中某些的不规范操作,导致了这种与预期不符合的现象.

试验改进意见

试验前,试验后均测量记录压强,室温各一次,将两次结果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环境的压强和室温,以此来进行试验计算和试验结果评估.

在将量热筒放入量热器之前,等待自来水到达设定温度时,应把温度计插在固定位置,达到一定的阻绝遇外界热交换的效果.应用另外一支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试验体会

在将与沸水同温的锌粒倒入量热器中时,一定要用搅拌器进行轻微搅拌.否则就会出现水温加热不均,温度计读数会大大超过设定值.如此试验中试验者在初次测量时,未作以上步骤,导致,温度计读数达到38℃,作图,这样找点,计算均不准确,误差会很大.

姓名 朱业俊 学号PB0701307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8y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