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竞赛讲座 - 数论部分8(同余系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3-09-22 04:36: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数学兴趣班系列讲座——数论部分 唐一良数学工作室

第8讲 剩余系及其一次同余方程

一、基础知识: (1)剩余系

对于任意正整数n而言,一个整数除以m所得的余数只能是0,1,2, …,n-1中的某一个。依次可将整数分成n个类(例如n=2时,就是奇数或偶数),从每一类中各取一个数所组成的集合就称为模的一个完全剩余系,简称为模的完系。

定义1:如果一个剩余系中包含了这个正整数所有可能的余数(一般地,对于任意正整数n,有n个余数:0,1,2,...,n-1),那么就被称为是模n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定义2:剩余系:设模为m,则根据余数可将所有的整数分成m类,分别记成

[0],[1],[2],…[m-1],这m个数{0,1,2,…m-1}称为一个完全剩余系,每个数称为相应类的代表元。

例如:当m=10则,{0,1,2,3,4,5,6,7,8,9} 最小非负完全

{-5,-4,-3,-2,-1,0,1,2,3,4} 绝对值最小 {-4,-3,-2,-1,0,1,2,3,4,5} 绝对值最小

(一)根据剩余类的概念,很容易得到以下几条有关剩余类的性质:

①每一个整数一定包含在而且仅包含在模m的一个剩余类中

②整数p所属的模m的剩余类中的每一个数都可以写成km+p的形式,这里k是整数

用符号p mod m表示p所属的模m的剩余类,这条性质写成数学表达式就是 p mod m= {p+km(k是整数)}

③整数p、q在模m的同一个剩余类中的充要条件是p、q对模m同余。 这条性质用数学符号就可表示为:p mod m= q mod m?p≡q(mod m)

实际上,同余式就是剩余类等式的一个特殊情况,是集合中的一个元素,前面有关同余的一些性质对剩余类仍然成立。

这条性质表明,对于模m的两个剩余类要么相等,要么它们的交集为空集,因此,模m有且仅有m个剩余类,它们是:

0modm,1 mod m,2 mod m,?(m―1)mod m。

在解决一些有关模m余数的问题时,我们就可以查看m个数:0,1,2,?,m―1,从而得相应的剩余类的情况,使问题变得异常简单,具体例子,请看后面的例题。

④在任意取定的m+1个整数中,必有两个整数对模m同余。 (二)根据同余式的性质,我们很容易得到剩余系的其它一些性质:

⑤m个整数x1,x2,?,xm是模m的一组完全剩余系的充要条件是x1,x2,?,xm

中的任意两个数对模m都不同余。

⑥如果x1,x2,?,xm是模m的一组完全剩余系,那么对任意的整数c,x1+c,x2+c,?,xm+c也是模m的一组完全剩余系。

⑦设k1,k2,?,km是m个整数,如果x1,x2,?,xm是模m的一组完全剩余系,那么x1+k1m,x2+k2m,?,xm+k1m也是模m的一组完全剩余系。 (2)一次同余方程

设m | a,则ax≡b(mod m)叫做模m的一次同余方程。 如果x= x0是方程ax ≡b(mod m)的一个解,那么x= km+x0也是这个方程的一个解。

第 1 页 共 9 页

初中数学兴趣班系列讲座——数论部分 唐一良数学工作室

这是因为,如果ax0 ≡b(mod m),那么一定有akm+ax0≡b(mod m),即a(km+x0) ≡b(mod m),这说明如果x=x0是方程ax≡b(mod m)的一个解,那么剩余类x0mod m中的任何一个数也是这个方程的解,这些解都看作是相同的,把剩余类x0mod m称为同余方程ax≡b(mod m)的一个解,记作x≡x0(mod m)

因此,我们在解同余方程的时候,只需在任意取定的模m的一组完全剩余系中求解模m的同余方程,就可获得这个方程的全部解。

二、典型例题:

例1.求证:一定存在整数n,使4n2+27n―12能被5整除,并求出这些数。

分析:可以选模5的一个完全剩余系逐个验算,只要数a使4a2+27a―12能被15整除,那么剩余类a mod 5中的任何一个整数也满足条件。

解:取模5的一个完全剩余系0,1,2,3,4直接计算可知,3和4满足条件,所以使4n2+27―12能被5整除的所有的整数是n≡3(mod 5)和n≡4(mod 5)。

n

例2 求使2-1为7的倍数的所有正整数n.

解 因为23≡8≡1(mod 7),所以对n按模3进行分类讨论. (1) 若n=3k,则

2n-1=(23)k-1=8k-1≡1k-1=0(mod 7);

(2) 若n=3k+1,则

2n-1=2·(23)k-1=2·8k-1 ≡2·1k-1=1(mod 7);

(3) 若n=3k+2,则

2n-1=22·(23)k-1=4·8k-1 ≡4·1k-1=3(mod 7).

所以,当且仅当3|n时,2n-1为7的倍数. 例3.m、p、n为自然数,求证:3 | np(n2m+2)

分析:对n按模3进行分类讨论

证明:⑴当n≡0(mod 3)时,np≡0(mod 3),∴np(n2m+2)≡0(mod 3)

⑵当n≡1(mod 3)时,np≡1(mod 3),n2m≡12m≡1(mod 3), ∴np(n2m+2)≡1·(1+2)≡3≡0(mod 3) ⑶当n≡2(mod 3)时,np≡2 p(mod 3),n2m≡(n2)m≡4m≡1m≡1(mod 3) ∴np(n2m+2)≡2 p(1+2)≡2 p·0≡0(mod 3) 所以,对一切自然数n,都有3 | n p(n2m+2)

例4.分别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最小自然数: (1)用3除余1,用5除余1,用7除余1。 (2)用3除余2,用5除余1,用7除余1。 (3)用3除余1,用5除余2,用7除余2。 (4)用3除余2,用7除余4,用11除余1。 思路分析:

(1)该数减去1以后,是3,5和7的最小公倍数105,所以该数的是105+1=106 (2)该数减去1以后是5和7的公倍数。因此我们可以以5和7的公倍数中去寻找答案。下面列举一些同时被5除余1,被7除余1的数,即

第 2 页 共 9 页

初中数学兴趣班系列讲座——数论部分 唐一良数学工作室

1,36,71,106,141,176,211,246,??从以上数中寻找最小的被3除余2的数。 36≡0(mod3),71≡2(mod3),符合条件的最小的数是71。

(3)我们首先列举出被5除余2,被7除余2的数,2,37,72,107,142,177,212,247,??

从以上数中寻找最小的被3除余1的数。

2(mod3),37≡(mod3)、因此符合条件的最小的数是37。 (4)我们从被11除余1的数中寻找答案。

1,12,23,34,45,56,67,78,89,100,133,144,155,166,177,188,199,210,232,243,??

1(mod3); 1(mod7), 不符合

12≡0(mod3), 12≡5(mod7) 不符合 23≡2(mod3), 23≡2(mod7) 不符合 34≡1(mod3), 34≡6(mod7) 不符合 45≡0(mod3), 45≡3(mod7) 不符合 56≡2(mod3), 56≡0(mod7) 不符合 67≡1(mod3), 67≡4(mod7) 不符合 78≡0(mod3), 78≡1(mod7) 不符合 89≡2(mod3), 89≡5(mod7) 不符合 100≡1(mod3), 100≡2(mod7) 不符合 122≡2(mod3), 122≡3(mod7) 不符合 133≡1(mod3), 133≡0(mod7) 不符合 144≡1(mod3), 144≡4(mod7) 不符合 155≡2(mod3),155≡1(mod7) 不符合 166≡1(mod3),166≡5(mod7) 不符合 177≡0(mod3),177≡2(mod7) 不符合 188≡2(mod3),188≡6(mod7) 不符合 199≡1(mod3),199≡3(mod7) 不符合 210≡0(mod3),210≡0(mod7) 不符合 221≡2(mod3),221≡4(mod7) 符合 因此符合条件的数是221。

例5.现有70个数排成一行,除了两头的两个数以外,每个数的三倍恰好等于它两边两个

数的和,这一行最左边的几个数是这样的:0,1,3,8,21,??,问这一行数最右边的一个数被6除的余数是几?

分析:如果将这70个数一一列出,得到第70个数后,再用它去除以6得余数,总是可以的,但计算量太大。

即然这70个数中: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是它两边的数的和,那么它们被6除以后的余数是否有类似的规律呢?

0,1,3,8,21,55,144,??被6除的余数依次是 0,1,3,2,3,1,0,??

结果余数有类似的规律,继续观察,可以得到:

0,1,3,2,3,1,0,5,3,4,3,5,0,1,3,2,3,?? 可以看出余数前12个数一段,将重复出现。

70÷2=5??10,第六段的第十个数为4,这便是原来数中第70个数被6除的余数。

第 3 页 共 9 页

初中数学兴趣班系列讲座——数论部分 唐一良数学工作室

例6.解下列同余方程

⑴3x≡2(mod 6) ⑵4x≡6(mod 10) 解:⑴当x≡0(mod 6)时,3x≡0(mod 6) 当x≡1(mod 6)时,3x≡3(mod 6) 当x≡2(mod 6)时,3x≡6≡0(mod 6) 当x≡3(mod 6)时,3x≡9≡3(mod 6) 当x≡4(mod 6)时,3x≡12≡0(mod 6) 当x≡5(mod 6)时,3x≡15≡3(mod 6) 所以方程3x≡2(mod 6)无解。

⑵与⑴小题类似,取模10的最小完全剩余系0,1,2,3,?,9直接计算可知,x=4和x=9是方程的解,所以这个同余方程的解为x≡4(mod 10)或x≡9(mod 10)

说明:①解模m的一次同余方程,可以取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直接计算,这个方法也适用于其它的同余方程。

②模m的一次同余方程ax≡b(mod m)(m |a)有解的充要条件是(a,m)| b。 例7. 同余方程2x≡6(mod 8)的解和方程x≡3(mod 4)的解是否相同,说明理由。 解:设x=x0是方程2x≡6(mod 8)的一个解,那么2x0≡6(mod 8) ∴2x0=8 k+6,x0= 4k+3,∴x0≡3(mod 4)

即方程2x≡6(mod 8)的解必是方程x≡3(mod 4)的解

反之,若x=x0是方程x≡3(mod 4)的一个解,那么x0≡3(mod 4) ∴x0= 4m+3,∴2x0=8m+6,故2x0≡6(mod 8)

即方程x≡3(mod 4)的解必是方程2x≡6(mod 8)的解 所以,方程2x≡6(mod 8)和x≡3(mod 4)的解相同

说明:若正整数d | (a,b,m),则方程ax≡b(mod m)的解与方程

abmx?(mod)ddd的解相同,利用这条性质可以将较大模数的同余方程化为较小模数的同余方程。

例8.解同余方程38x≡-19(mod 95)

分析:此题中的模95的剩余数太多,如果选定一个完全剩余系进行直接计算,运算量相当大,因此我们可以运用上题的方法,将模化小一点。

解:∵(38,19,95)=19,∴38x≡-19(mod 95)的解与2x≡-1(mod 5)的解完全

相同,只需求解方程2x≡-1(mod 5)即可。 ∵2x≡-1(mod 5),∴2x≡4(mod 5) ∵x≡2(mod 5),∴原方程的解为x≡2+5u(u=0,1,2,3,?,18)(mod 95) 例9 证明:在十进制表示下,任意39个连续正整数中,必有一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

11的倍数。

第 4 页 共 9 页

初中数学兴趣班系列讲座——数论部分 唐一良数学工作室

例10.设n位为正奇数,证明:数2-1,22-1,23-1,?,2n-1-1中必有一个数是n的倍数。

例11.一次圆桌会议共有2012个人参加,中场休息后,他们依不同的次序重新围着圆桌

坐下,证明:至少有两个人,他们之间的人数在休息前后是相等的。

三、模拟训练 1 证明方程

x4+y4+2=5z

没有整数解.

证 对于任一整数x,以5为模,有

x≡0,±1,±2(mod 5), x2≡0,1,4(mod 5), x4≡0,1,1(mod 5),

即对任一整数x,

x4≡0,1(mod 5).

同样,对于任一整数y

y4≡0,1(mod 5),

所以 x4+y4+2≡2,3,4(mod 5), 从而所给方程无整数解.

第 5 页 共 9 页

初中数学兴趣班系列讲座——数论部分 唐一良数学工作室

说明 同余是处理不定方程的基本方法,但这种方法也非常灵活,关键在于确定所取的模(本例我们取模5),这往往应根据问题的特点来确定.

2.解同余方程987x≡610(mod 1597)

解:∵987x≡610(mod 1597),∴987x-1597x≡610(mod 1597) -610x≡610(mod 1597),x≡-1(mod 1597) 3.请看一首欢庆国庆的诗:“十里长街闹盈盈,庆祝成就万象新,国庆礼花破长空,新

桥红灯胜繁星,七七数时余两个,五个一数恰为零,九数之时剩四盏,红灯几盏放光明。”

解:设有x盏红灯,那么

??x≡2(mod 7) ①?x≡0(mod 5) ② ?x≡4(mod 9) ③?

由①得x=7m+2,m=0,1,2,3,?, 代入②得,7m+2≡0(mod 5),7m≡―2≡―2+5×6≡28(mod 5) ∴m≡4(mod 5),∴m≡5n+4,∴x=7(5n+4)+2=35n+30 代入③得,35n+30≡4(mod 9),

35n≡―26≡―26+4×9≡10(mod 9) ∴7n≡2(mod 9),7n≡2+6×9≡56(mod 9),n≡8(mod 9) ∴n=9k+8,k=0,1,2,3,?,

所以x=35(9k+8)+30=315k+310,xmin=310, 答:有310盏红灯。 【延伸阅读】

我国南北朝时期有一部著名的算术著作《孙子算经》,其中有这样一个“物不知数”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2;五五数之剩3;七七数之剩2,问物几何?”用现在化较通俗的数学语言可以这样叙述:“求一个数,使它被3除余2;被5除余3;被7除余2。”

??x≡2(mod 3) ①

解:设所求数为x,则?x≡3(mod 5) ②

??x≡2(mod 7) ③

由①得x=3k+2,k=0,1,2,3?

代入②得,3k+2≡3(mod 5) ∴3k≡1≡1+5≡6(mod 5),∴k≡2(mod 5),即k= 5n+2,n=0,1,2,?, ∴x=3(5n+2)+2=15n+8,n=0,1,2,3,?, 代入③得:15n+8≡2(mod 7),15n≡―6≡―6+21≡15(mod 7) ∴n≡1(mod 7),故n=7t+1,t=0,1,2,?

所以,x=15(7t+1)+8=105t+23,t=0,1,2,3,?,所求数的最小值是23。

《孙子算经》巧妙地解决了“物不知数”问题,但没有上升到一套完整的计算程序

第 6 页 共 9 页

初中数学兴趣班系列讲座——数论部分 唐一良数学工作室

和理论高度,没有解决一般的一次同余方程的求解问题,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在他的《数学九章》中提出了“大衍求一术”的数学方法,系统地论述了一次同余方程组解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求一”就是求一个数的多少倍除以另一个数,所得的余数是一,为了深刻地理解这一方法,我们再回头研究“物不知数”问题中的几个关键数字71,21、15。

70=2×5×7≡1(mod 3) 21=3×7≡1(mod 5) 15=3×5≡1(mod 7)

其中,70是5和7的倍数,但被3除余1,21是3和7的倍数,但被5除1;15是3和5的倍数,但被7除余1,任何一个一次同余方程组,只要类似地求出相应的关键数字,就可以得到这个一次同余方程组的解,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的方法流传到西方,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所以,我得到一般一次同余方程组的解法是:设p,q,r是两面互质的正整数,同余方程组

??x≡a(mod p)

?x≡b(mod q)的解是x≡Aa+Bb+Cc(mod pqr) ??x≡c(mod r)

其中

A≡1(mod p),A≡0(mod q),A≡0(mod r)

B≡1(mod q),B≡0(mod p),B≡0(mod r) C≡1(mod r),C≡0(mod p),C≡0(modq) 下面我们介绍中国剩余定理:

【中国剩余定理】设m1,m2,?,m k是k个两两互质的正整数,对任意整数a1,a2,?,a k,则同余方程组。

???

x≡a1(mod m1)x≡a2(mod m2)

有且只有一个解

?

x≡a k(mod m k)

?1?11x ≡M1M1a1+M2M2a2+?+M kM?ka k(mod m)其中m=m1m2?m k,

1m = mjMj(1≤j≤k)以及M jM?≡1(mod mj)1≤j≤k j这个定理本身比较复杂,证明也比较繁,关于证明过程,这里不作介绍,有兴趣的同学请自行阅读有关初等数论的著作,只对定理本身作一些阐述,以帮助大家理解,我们用中国剩余定理再解“物不知数”问题。

M1=5×7=35,M2=3×7=21,M3=3×5=15,35×2=70≡1(mod 3) 21≡1(mod 5),15≡1(mod 7)

∴M1M1=70,M2M2=21,M3M3=15

第 7 页 共 9 页

?1?1?1初中数学兴趣班系列讲座——数论部分 唐一良数学工作室

∴x≡70×2+21×3+15×2(mod 105)≡233≡23(mod 105) 所以x的最小值是23。

下面举例说明中国剩余定理的运用。 例1.解同余方程组

??x≡1(mod 5)?x≡-1(mod 7) ??x≡-2(mod 11)

解:m1=5,m2=7,m3=11

∴M1=7×11=77,M2=5×11=55,M3=5×7=35

?1?1∵M1≡7×11≡2×1≡2(mod 5),由1≡M1M1≡2M1(mod 5)得,可取M1=3

?11∵M2≡5×11≡5×4≡20≡6≡-1(mod 7),由1≡M1M1≡-M?2(mod 7)得, 1可取M?2=6

?1?1?1∵M3≡35≡2(mod 11),由1≡M3M3≡2M3(mod 11)得,可取M3=6

由中国剩余定理可知,原同余方程组的解为

x≡77×3×1+55×6×(-1)+35×6×(-2)×7×11) ≡-519(mod 385)≡251(mod 385) ≡1(mod 3)?x-x≡1(mod 5)

例2.解同余方程组?

-2x≡3(mod 7)?-3x≡6(mod 11)

分析:这不是中国剩余定理的形,我们可以先将方程中的“系数”化为1,再运用中国剩余定理求解。

x≡1(mod 3)x≡-1(mod 5)

解:原方程组与同余方程组的解相同。

x≡2(mod 7)x≡-2(mod 11)

???

∴m1=3,m2=5,m3=7,m 4=11

∴M1=5×7×11,M2=3×7×11,M3=3×5×11,M 4=3×5×7, 因M1≡2×1×2≡4≡1(mod 3),所以可取M1=1 因M2≡3×2×1≡6≡1(mod 5)所以可取M2=1

?1?1?1因M3≡3×5×4≡60≡4(mod 7),由1≡M3M3≡4 M3(mod 7)得,可取M3=2

?1?1第 8 页 共 9 页

初中数学兴趣班系列讲座——数论部分 唐一良数学工作室

1?11因M4≡3×5×7≡105≡6(mod 11),由1≡M4M?得,可取M?4≡6 M4(mod 11)4=2

根据中国剩余定理知,原方程组的得为

x≡(5×7×11)×1×1+(3×7×11)×1×(-1) +(3×5×11)×2×2+(3×5×7)×2×(-2)(mod 3×5×7×11) ≡385-231+660-420(mod 1155 )≡394(mod 1155 )

至此,我们完整地介绍了模两两互质的一次同余方程组的解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解法。一种解法是根据同余的定义,逐步代入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根据定理的求解公式直接求解。这里的中国剩余定理与孙子解法的实质是相同的,因此这一定理又叫“孙子定理”或“孙子剩余定理”。根据同余的定义,逐个选代解方程的过程中,关键是得到到形如“x≡b(mod m)”的同余方程,运用定理解同余方程,关键在“求一”。

第 9 页 共 9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8u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