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园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

更新时间:2024-06-03 06: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化工园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

1、手续合法性核查

手续合法性核查是企业对污染防治法遵循情况的自我评价。 1.1 环保审批常见问题

1) 新建、改建、扩建污染环境的项目是否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

2) 有新、改、扩建设项目的单位是否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3) 建设单位开工建设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文件是否经过批准同意;

4) 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发生重大变化后,在开工建设前是否重新审核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5) 建设单位对已经进行过环评的建设项目满5年后才开始建设,是否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重新进行了审核。

1.2 “三同时”验收常见问题

1) 企业新、改、扩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时是否:①环保设施已同时建成;②环保设施是否经过验收;③环保设施验收是否合格。

2) 企业新、改、扩建设项目在进行试生产前是否:①在建设项目试生产前是否向环保部门提出试生产申请,并经同意后才开始试生产;②试生产的建设项目是否主体工程与其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一起投入试生产;③在试生产的3个月内是否向环保部门提出环保设施验收的申请;④试生产需超过3个月时,是否提前提出延期申请。

1.3 排污收费常见问题

1) 企业向大气或者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染物时是否按照规定缴纳了排污费; 2) 企业在直接向水体和海洋排污时是否按照国家的要求缴纳了排污费; 3) 企业是否按照规定缴纳了超标环境噪声排污费;

4) 企业是否不具备减免条件而申请了减免,是否不具备缓缴条件而申请了缓缴。 1.4手续合法性核查对策措施

要对全省化工园区生产企业现状进行全面摸底,逐个排查,重点从产业准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技术质量、人员资质以及土地、能耗、项目审核程序和工商登记等方面查清现有化工生产企业的现状和问题。 2、企业环境应急管理

企业是防范环境风险的第一责任主体,是防范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第一道防线。提高企业防范环境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还关乎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是检验企业合法生产经营的标度尺和风向标,是建立社会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石。

2.1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常见问题

1) 部分单位对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特别是在人力、应急装备、资金等方面。

2) 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基础薄弱,应急准备工作不足:一是部分企业未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工作;二是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三是应急演练效果不佳。

3) 突发事件报告不及时,处置不当:不少企业由于担心追究责任、事故赔偿等问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特别是事件发生初期,在完全可控制时不及时报告; 一些

企业在应急救援中只保护企业内部的人员和财产,不管公共环境安全。

2.2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对策措施

1) 做好环境风险评估及隐患的排查和整改,综合考虑企业内环境风险源的种类和数量、企业的环境风险防控设施、企业周边的环境敏感区,全面分析可能造成的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

2) 推进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以预测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为重点,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周围的环境敏感点、潜在的环境问题,科学合理地预测环境风险;

3) 加强企业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应以满足解决发生的环境问题为目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4) 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过程中,建立顺畅的信息报告机制;

5) 积极配合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采取清除和减轻污染危害措施; 6) 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处置,做好恢复重建工作。 3、管理体系、管理档案、在线监控

建立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使企业从根本上实现污染预防、推行清洁生产,保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避免环境刑事责任。

3.1 企业管理体系常见问题

1) 是否制定环境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 2) 是否获取适合企业的环境法律法规; 3) 是否明确环境管理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4) 是否有专门的管理者和监管者;

5) 是否具备废水、废气、固废、噪声、化学危险品等的运行控制管理; 6) 是否定期组织合规性评价。 3.2 企业环境管理档案常见问题

1)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档案。包括:建设项目清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环保部门环评审批文件、项目试生产批复文件、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资料等;

2) 污染物排放档案。包括:最近六个月企业每天人工化验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浓度数据和自动监测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小时均值数据;环境风险源单位最近六个月每天对特征污染物的监测数据;

3) 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档案。包括:污染防治设施位置图,目处设置污染源分布图、污染物处理流程图和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体系图;

4) 固体废弃物处置档案。包括:最近六个月每天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处置量、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和利用设施的运行管理情况;工业固体废物委托处理协议、危险废物转移五联单;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化验分析报告;

5) 环境应急管理档案。包括:环境应急预案,应急处置设施日常维护运行情况,环境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3.3 企业在线监控常见问题

1) 自动监控设施是否安装到位;

2) 企业在线设施运行管理是否到位,是否能稳定联网运行;

3) 企业是否建立规范的在线监控台账,并及时进行废水、废气排放指标的日常数据统计分析和汇总,主动报告污染源在线运行情况。 4、清洁生产水平审查

清洁生产审查的目的是转变传统的末端治理模式,实行源头、全过程预防污染的清洁生产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源头控制污染,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将原材料更多地转化为产品的目的。

4.1常见问题

1) 使用的原辅料的采购、储存及质量,是否有毒、有害,是否难于转化成产品,产品的废物是否难于回收利用;

2) 分析产污环节,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工艺设备是否陈旧落后; 3) 生产管理制度和环境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4.2 对策措施

1) 选择无毒无害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原辅料;

2) 淘汰落后设备,改造工艺技术水平、提高过程控制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3) 针对污染物处理设施和方法,选择先进技术进行有效改造,提高污染物治理能力;

4) 强化管理,找出造成物耗高、能耗高、排污多、跑冒滴漏严重的原因,拟定加强管理的措施与制度,提出解决方法。

5、事故池、循环水、消防水池(罐)、初期雨水收集池

5.1 事故池常见问题

事故池是在现有事故收集系统设施不能满足事故排水储存容量要求时,用来暂时收集储存事故排水的水池。常见问题如下:

1) 缺少事故处理池,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差;

2) 事故池挪作它用,如将初期雨水池与事故应急池混淆使用,初期雨水进入事故池;将事故池挪作调节池用;

3) 事故收集系统设置不合理,事故处置过程中未受污染的排水进入事故污水收集系统,进入事故应急池;

4) 事故池设置不合理,容积过小存在事故污水溢出现象。事故池设置在地势较高处,发生事故时,事故废水不能重力流入;

5) 未考虑当事故池容积不能满足事故污水储存容量要求时,设置加压设施外排到其它储存设施;事故应急池溢流管与雨水系统相连;

6) 无事故废水处理方案,直接将事故污水外排。 5.2 循环水池常见问题

1) 厂区内雨水,工艺废水进入循环水池;

2) 循环水池体设计不规范,池体为毛石结构,存在渗漏污染地下水问题;

3) 企业的循环水处理系统中存在主物料泄漏的现象,循环水水质差,COD 值偏高;

4) 浓缩倍数不合理,出现水质浑浊、微生物数量超标等现象。 5.3 消防水池(罐)常见问题

企业水源直接供给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水压和火灾延续时间内消防用水总量要求时,应建消防水池(罐)。消防污水的收集与处理是必要的,特别是加工过程中含有毒物质的企业,这个问题更应重视。常见问题如下:

1) 水池(罐)容量设置不合理,不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消防用水总量的要求; 2) 消防水池(罐)未设液位检测、高低液位报警及自动补水设施,不能保证消

防水池(罐)储存满足需求的水量,不便于人员操作;

3) 消防时产生消防污水无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消防污水进入雨水收集系统。 5.4 初期雨水收集池常见问题

化工企业初期雨水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化学品、按照清污分流的原则,污染的初期雨水需进行分流收集妥善处理,后期污染程度较轻的雨水进过简单预处理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固体颗粒杂质后,通过雨水系统直接排入自然受纳水体。常见问题如下:

1) 初期雨水量计算和收集不科学,初期雨水收集池设计过大或过小; 2) 未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或将初期雨水池与事故应急池混淆使用;

3) 污染汇流区设置不合理,部分可能产生跑冒滴漏污染且受降雨冲刷的区域未考虑;

4) 将室内或地下区域以及人工清洗作业产生的废水视作污染的初期雨水; 5) 雨污切换装置采用人工控制造成反应滞后,部分超标初期雨水溢流外排; 6) 收集后的初期雨水后期未采取处理,直接外排。 6、管网规划建设

6.1 常见问题

1) 在对企业管网规划设计时,各种管道未全面规划,生产废水和雨水合用一条排水管道,雨天污水与雨水混合外排,造成排污口超标;

2) 仅粗略雨污分流,未根据废水特性分类收集,未根据水质特征将重污染废水、一般性废水、生活污水分开,清污分流不彻底;

3) 企业生产用水、污废水管、用排气管等是否设置相应的计量装置;

4) 企业排放的废水是否经专用明管输送至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并设置在线监控装置、视频监控系统及自控阀门。

6.2 对策措施:

1)科学合理的规划污水管网配套建设,规范污水管道施工企业的施工行为,严格工程竣工验收和项目移交的管理;

2)重视园区排水管网建设和管理,合理实施污水的截流改造与分流改造,结合排水许可制度逐步建立重点排污企业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监控系统;

3)全面调查管网现状,明确产权管理,落实责任与目标,有效发挥现有管网的效能;

4)重视污水管道养护,加大污水管网养护的投入,切实加强现有设施的维护管理。 7、污水分类收集、水质预处理、特征污染物处理

企业内部污废水应分类收集,未受污染或轻微污染的清净废水和受污染的污水分开收集,清净废水可以直接排放或回用,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根据污废水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高浓度污水首先进行物理化学等预处理措施,然后再同其他低浓度废水混合后一起进行生化处理。

7.1 污水分类收集常见问题

1) 车间污水收集不彻底,如物料堆放处渗漏液无地沟收集;车间内未设地沟及围堰;地面防腐层破坏,造成废水渗漏;跑冒滴漏现象严重,车间地面积水严重;污水收集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相连通;

2) 分类收集不合理,仅将雨水和污水分流,未根据废水特性分类收集,不利于后续处理。分类收集后的污水进入一个调节池,混合处理,造成分类收集形同虚设。

7.2 污水分类收集对策措施

1) 车间生产的废水要进行分类收集,要对物料堆放处渗漏液等进行收集;车间内要设地沟及围堰;

2) 污水收集要有针对性,实行污水收集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分流、清污分流; 3) 加强对企业分类收集监管,污水分类收集后进入不同的调节池,逐个进行处理;

4) 分类收集是应综合考虑,不应仅将雨水和污水分流,还要根据废水特性分类收集,方便后续处理。

7.3 水质预处理常见问题

1) 未对直接进入集中污水处理单元的会影响其运行的污水应进行预处理,包括:含有较高浓度不易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污水;含有较高浓度生物毒性物质的污水;高温污水;酸、碱污水;含有易挥发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影响管道输送的污水等;

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第一类污染物浓度超标的污水未在装置内进行达标处理,直接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3) 缺乏有效而经济的预处理技术,处理工艺落后、难以达标,总量难以控制; 4) 预处理工艺不完善、效果差,无法降低废水的生物毒性,对后续生化系统冲击大,造成生化系统运行效果差甚至瘫痪。

5) 预处理工艺简单、技术落后,能耗高、成本高。例如,高含盐废水未除盐,兑水稀释甚至直接排放,或采用普通蒸发除盐技术,装置能耗高费用大、易腐蚀易堵、盐纯度低。

7.4 水质预处理对策措施

1) 对直接进入集中污水处理单元的污水应进行预处理;

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第一类污染物浓度超标的污水需在装置内进行达标处理后再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3) 引进有效而经济的预处理技术,控制排放总量;

4) 采用新型处理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使出水水质达到园区污水排放标准。 7.5 特征污染物处理常见问题

特征污染物指的是能够反映某种行业所排放污染物中有代表的部分,能够显示此行业的污染程度,如化工企业废水特征污染物包括苯系物、硫化物、氰化物、挥发酚等。因为行业不同,项目产生的污染物的污染特征会不同;即使相同的行业,生产工艺、原辅材料等的不同,产生的污染物的污染特征也可能不同。

1) 部分企业在制定废水处理方案时未充分考虑特征污染物的处理,采用的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削减特征污染物

2) 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或排放时仅关注COD、BOD5、氨氮等常规指标,未考虑特征污染物的指标。

7.6 特征污染物处理对策措施

1) 企业在制定废水处理方案时应综合考虑特征污染物的复杂性,采用高效降解等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及对废水生化设施进行改造,有效地削减特征污染物;

2) 根据企业特征污染物的特点采用适合本企业的水处理工艺,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或排放时不仅要关注COD、BOD5、氨氮等常规指标,还应综合考虑其他特征污染物的指标,强化对特征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8、污水集中处理工艺及运行管理

企业污水集中处理工艺应体现节水减排、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原则,做到运行

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8.1 常见问题

1) 无废水处理设施,设备地面冲洗水、初期雨水、废气吸收液直接排入雨水管网;

2)废水集中处理设施与废水水量和水质不匹配,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偏小,废水处理难以达到接管标准;

3) 缺乏有效的集中处理工艺,运行不稳定处理不达标,超标排放、偷排漏排、稀释排放等现象;

4) 缺乏专业的运行管理经验,设施运行不稳定或效果差;

5) 部分处理设施虚假运行,如生化池无活性污泥或生物膜、清水曝气,不投加药剂;

6) 部分污水处理装置(厌氧处理单元)产生的废气,无收集设施; 7) 处理工艺经济性低,成本高。 8.2 对策措施

1)聘请专业的运行管理队伍,重视设施运行,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是实现污水减排目标重要而不可替代的手段。

2)企业要推进自有配套污水管网建设,要做到污水管网与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同步,做到污水处理工艺与化工园区废水性质相适应,做到接管废水与接管标准相符;

3)加强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建设完备的污水收集和雨水排放系统,对地面冲洗水、初期雨水、废气吸收液等排入不同的管网系统,实现雨、污分流;

4)运用有效的集中处理工艺,使污水处理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水处理园区标准;

5)针对部分污水处理装置(厌氧处理单元)产生的废气,要进行收集和处理; 6)采用先进的水处理工艺,降低经济成本。 9、污水接管达标、监控

企业污水处理站的排水水质应符合后续污水处理或环境保护的要求。 9.1 常见问题

1) 企业排水排入城镇排水系统时,水质不符合国家现行的各项规范规定; 2) 企业排水进入所在区域的集中处理厂时,水质不满足接管标准,存在兑水稀释、偷排漏排等问题;

3) 污水处理设施缺乏检测和控制仪表,不能及时反馈设施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等信息。如仅安装在线监管COD指标,对其余水质指标未检测;

4) 企业污水处理站出水未设置监控池,或未安装在线监测仪,监测池未设置不合格污水回流再处理设施。

9.2 对策措施

1) 企业必须对污水进行预处理,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排放标准的各项规范规定,才能排入城镇排水系统;

2) 企业排水在进入所在园区的集中处理厂之前,废水经企业预处理必须达到接管标准,还要进行总量控制;

3) 污水处理设施需有检测和控制仪表,及时反馈设施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等信息;

4) 企业污水处理站出水应设置监控池,安装在线监测仪,监测池设置不合格污

水回流再处理设施,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环境监测。 10、有组织排放废气污染控制

有组织排放废气通常是生产装置或储气罐已配有收集装置,经相应设施处理后通过高于15m的排气筒排出的废气。

10.1 常见问题

1) 是否对企业废气排放有监控措施;

2) 处理工艺是否合理,缺乏有效性处理的工艺会导致二次污染并且废气排放无法符合相关规定;

3) 是否有足够的处理能力,若处理能力不足会发生超标排放或直排的情况; 4) 处理费用是否合理,若缺乏经济性,太高的处理费用会导致企业因成本过高而不运行或检查时才运行,容易发生平常收集的废气直排的情况。

10.2 对策措施

1) 加强对企业废气排放量的监控和控制;

2) 针对本企业具体情况,如果废气种类复杂,需要进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如无机废气采用水、酸、碱等溶液吸收,有机气体采用冷凝、吸附、溶剂吸收等方法;

3) 选择有效、经济的处理工艺,对废气中的物质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如使用活性炭、碳纤维吸附可以循环使用其中的有用物质,使用溶剂吸收实现废物的资源化,使用吸附耦合催化燃烧的技术可以实现原位再生,对于无法再利用的物质,可以采用焚烧及新型分子裂解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 11、无组织废气产生污染控制

无组织排放废气是指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或排放气筒高度低于15m的排放源排出的废气。

11.1 常见问题

1) 装料、卸料、生产过程以及废水处理装置是否有收集设施; 2) 装置中是否存在跑、冒、滴、漏的现象; 3) 生产工艺是否合理;

4) 已有废气收集、处理设施的企业,需要关注是否完全收集,是否分类收集,处理工艺是否合理、处理能力是否充足、以及运行成本的经济可行性。

11.2 对策措施

1) 增加收集设施,变无组织排放为有组织排放;

2) 加强管理,定期进行设备(管线、阀门、泵等)的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的严密性,防止跑冒滴漏产生的无组织排放;

3) 分析现有工艺的合理性,改造工艺和设施以减少废气产生;

4) 对全过程:装料、卸料、生产过程以及废水处理装置等进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理,选择合理的收集技术和处理工艺,加强收集的有效性、处理工艺的有效性和经济型,变无组织排放转为有组织达标排放。

12、危险废物动态申报、储存、处置、五联单执行情况

危险废物的毒性高、危害性大,种类繁多,因此各地的环保部门都在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源的监督管理。

12.1 常见问题

1) 危险废物贮存是否规范,不得露天堆放;

2) 危险废物贮存地及包装是否有标识,需要有清楚、正确的标识;

3) 危险废物自建处理装置设施运转是否正常; 4) 部分企业没有危险废物清晰、详细的台账; 5) 是否对危险废物进行有效分类;

6) 是否按时完成危险废物动态管理相关信息的申报和执行联单制度。 12.2 对策措施

1) 危险废物仓库选址要合理,并且需有防腐、防渗、防漏措施,及废气、废水收集设施;

2) 危险废物的包装材料不能与危险废物进行相溶和反应;

3) 企业需要有符合规定的标签和标识,不得擅自倾倒、堆放危险废物; 4) 企业需要有清晰、详细的台账;

5) 企业在转移危险废物前,须及时完成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信息申报;

6) 企业需要有齐全的转移手续对危险废物进行交换转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8e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