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更新时间:2023-04-30 19: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选择题
1.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
A.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 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 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D. 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 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A. 分化事权
B. 减少数量
C. 限制自由
D. 使用亲信
3. 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 分解宰相权力
B.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 分散知州权力
D.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4.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 休养生息政策
B. 重文轻武政策
C. 重武轻文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
5. “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元世祖
6.(2018·山东青岛)宰相文彦博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太祖”是指()A.李世民 B.赵匡胤 C.赵构 D.朱元璋
7.(2019年山东青岛)《中国通史》中记载:“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武将专权 D.重文轻武
8.(2018·山东聊城)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9.“自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文中的“真龙天子”指的是()
A. 宋高祖赵构
B. 宋太祖赵匡胤
C. 宋真宗赵构
D. 宋真宗赵匡胤
10. 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 陈桥驿兵变
B.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C. 唐末农民战争
D. 五代政权的频繁更替
11. 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
1
A. 西周
B. 汉
C. 唐朝
D. 北宋
12. 以下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B. 各州府设通判
C. 削弱相权
D. 镇压黄巢起义
13. 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①防止和杜绝了唐末五代以来武将跋扈和兵移政变局面的出现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
③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使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出现财政危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4.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下列有关这一方略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的是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践扈弊端的重现
B. 造成轻视军事建设的后果
C. 主要特点是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D. 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15.唐宋元明清,是大家都熟悉的朝代,但是在这种说法中也淹没了一些其他的历史朝代,比如和宋朝并立的辽和
西夏。那么在唐朝和宋朝之间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段时期是()
A. 南北朝时期
B. 三国时期
C. 春秋战国
D. 五代十国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
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材料三如下图。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
2
(2)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宋朝科举考试的人数大大增加,其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作用?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曰:“……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太祖”指何人?
(2)“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3)赵普说的“权”“钱”“兵”分别指的是什么?
(4)太祖接受了赵普的建议,如何“夺其权”的?
3
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哪些解决的办法?
(2)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3)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
4
答案
一、选择题
1.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
A.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 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 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D. 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故此题选A。
2. 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A. 分化事权
B. 减少数量
C. 限制自由
D. 使用亲信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宋的宰相不止一个,在宰相下有设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所以通过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A项符合题意。BCD项的说法均不正确,故选A。
3. 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 分解宰相权力
B.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 分散知州权力
D.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同时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借以
5
分知州的权力。分解宰相权力的是在宰相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军政、财政大权。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的是在地方设置转运使。防止武将专横跋扈的措施是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与分权无关。故选C。
4.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 休养生息政策
B. 重文轻武政策
C. 重武轻文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故此题选B。
5. “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元世祖
【答案】C
【解析】诗中提到的陈桥驿,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指的是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政权,他就是宋太祖。后为加强君权,削夺大将兵权。ABD中的人物均与题干史实无关。故选C。
6.(2018·山东青岛)宰相文彦博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太祖”是指()A.李世民 B.赵匡胤 C.赵构 D.朱元璋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故选B。
7.(2019年山东青岛)《中国通史》中记载:“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武将专权 D.重文轻武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和材料可知,五代十国历史的演变是各地方军事力量较量的结果,北宋统治者为了避免历史的重演,吸取唐末武将藩镇割据的教训,因此改变统治策略,削弱武将对军队的调度指挥权。重用文官,体现出重文轻武政策。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2018·山东聊城)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B.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6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致意思是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即读书的行为高于一切。反映了宋朝重文,重读书;“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意思是好男儿不当兵,好铁不做针。反映当时人们重文轻武,不以从军为荣。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9.“自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文中的“真龙天子”指的是()
A. 宋高祖赵构
B. 宋太祖赵匡胤
C. 宋真宗赵构
D. 宋真宗赵匡胤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的“自陈桥兵变,黄袍加体”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所以真龙天子应该是宋太祖赵匡胤,故答案选择B。
10. 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 陈桥驿兵变
B.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C. 唐末农民战争
D. 五代政权的频繁更替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教训,所以答案选择B。
11. 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
A. 西周
B. 汉
C. 唐朝
D. 北宋
【答案】D
【解析】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今属河南),史称“北宋”。赵匡胤便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故选D。
12. 以下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B. 各州府设通判
C. 削弱相权
D. 镇压黄巢起义
【答案】D
7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故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镇压黄巢起义.故此题选D。
13. 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①防止和杜绝了唐末五代以来武将跋扈和兵移政变局面的出现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
③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使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出现财政危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积极作用”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它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也导致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宋朝军事实力较弱,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冲突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所以①②③是正确的选项;使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出现财政危机这是消极作用,不是积极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④,所以答案选A。
14.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下列有关这一方略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的是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践扈弊端的重现
B. 造成轻视军事建设的后果
C. 主要特点是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D. 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是因为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践扈导致政权更替频发,国家分裂,政局动荡。为避免重蹈覆辙,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重文轻武的弊端是造成了军队战斗力削弱,但不是因为轻视军事建设,宋朝的军费开支占政府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众多;重文轻武的特点是提升文官地位,抑制武将,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重文轻武也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故ACD说法正确,B 项说法错误。故选B。
15.唐宋元明清,是大家都熟悉的朝代,但是在这种说法中也淹没了一些其他的历史朝代,比如和宋朝并立的辽和西夏。那么在唐朝和宋朝之间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段时期是()
A. 南北朝时期
B. 三国时期
C. 春秋战国
8
D. 五代十国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907年朱温灭唐以后,中原地区又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唐朝和960年建立的宋朝之间有一
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段时期是五代十国,D项符合题意;A. 南北朝时期从220年到589年隋朝统一全国;B. 三
国时期,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 C. 春秋战国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ABC
在时间与题干不符,故此题选D。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
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材料三如下图。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
【答案】(1)重文轻武政策。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做人莫做军、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可知,宋朝
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2)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答案】(2)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
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解析】(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宋朝统治者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
知,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
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3)材料三中宋朝科举考试的人数大大增加,其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作用?
【答案】(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作用:科举制度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
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
辈出的文治局面。
9
10 【解析】(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的
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曰:“……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太祖”指何人?
【答案】(1)赵匡胤。
【解析】(1)依据材料内容及出处(《续资治通鉴长编》)结合所学可知,“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
(2)“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答案】(2)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解析】(2)依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指的是北宋建立前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3)赵普说的“权”“钱”“兵”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案】(3)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财权和掌控的士兵。 【解析】(3)依据材料“……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及所学可知,赵普说的“权”“钱”“兵”分别指的是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财权和掌控的士兵。 (4)太祖接受了赵普的建议,如何“夺其权”的? 【答案】(4)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解析】(4)依据所学知识,针对地方割据势力,赵匡胤接受赵普的建议,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了君权。 点睛:本题考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和对基础知识的熟练记忆。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为消除地方割据势力,赵匡胤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了中
11 央集权。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哪些解决的办法?
【答案】(1)根本原因:藩镇的节度使兵权太重、君弱臣强。解决办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解析】(1)根据材料中“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可知,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藩镇的节度使兵权太重、君弱臣强。根据“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可知,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2)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2)“权”指削实权;“钱”指制钱谷;“兵”指收精兵。
削实权: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知州。
制钱谷: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收精兵:解除禁军将领的
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解析】(2)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权”指削实权;“钱”指制钱谷;“兵”指收精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表现在,削实权: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知州;制钱谷: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收精兵: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3)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
【答案】(3)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解析】(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使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正在阅读:
清河坊街旧城改造案例分析电子教案04-08
网络系统集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03-27
第2章2.2.1向量的加法 向量的减法 作业 Word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04-16
实验三、混合碱(Na2CO3、NaHCO3)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04-09
20XX年3月企业工作计划范文12-11
防止电气误操作安全管理制度实用版04-08
妈妈的巧手作文450字07-11
关于购置车辆的请示09-2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北宋
- 课后
- 下册
- 练习
- 年级
- 政治
- 历史
-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期末地理试卷.doc
- 新编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 考前适应性仿真训练:(六) Word版含答案
- 2012年6月中国抽油烟机市场分析报告
- 2013年合肥写字楼市场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温热电针综合治疗仪XY-WD-I
- 考试资料:2018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题库大全(含答案)
- 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教育史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2018-2019年高中生物重庆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试卷【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 节能设计标准06.2.28
- 综合日语第一册练习册(修订版)答案
- 河南省郑州智林学校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 化学九年级上鲁教版5.3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复习 (新版)鲁教版
- 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期中试卷
- 采购合同:医疗器械采购合同
- 大学C语言期末考试题库试题及答案汇总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 2018年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25新闻传播基础(含中外新闻史)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906普通物理学Ⅱ(电磁学和光学)考研核心题库
-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精编)
- 2014年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含答案和详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