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摄影作品研究
更新时间:2023-12-05 20: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美丽人生》摄影作品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摘 要
电影《美丽人生》采用喜剧手法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集中营中悲惨生活的电影,并出人意料地从陈旧的创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鲜的东西,让观众在充满鲜血和死亡的集中营里看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美丽人生。本文首先对《美丽人生》的剧情进行简单介绍,并从视觉角度、听觉角度对此摄影作品进行分析,及从人文精神方面剖析该影片。
本文第一章主要对剧情进行了简单介绍,本文第二章就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两方面进行分析:视觉语言方面色彩、光线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情节相得益彰;情景设置巧妙,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听觉语言方面人物语言夸张而妙趣横生,音乐、音响和影片的主题也配合得恰到好处。第三章主要从人文精神方面剖析影片《美丽人生》,其在世界电影史上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它选取了战争的一个方面来凸显人文精神的内涵,将人文主义的精髓以电影语言的手法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故事发展以战争为背景,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对爱的向往之意、对人生的不断思索,同时又对侵略战争进行强烈的批判。
关键字:美丽人生;摄影作品;视觉;听觉;人文精神
第一章 剧情简介
在弥漫着烟雾的黑暗中,伴着嗖嗖的风声,一个模糊的、抱着孩子的瘦弱男人的背影缓慢地向前走着。旁白告诉观众,这是一个故事,一个像寓言一样有悲有喜,不可思议简单故事。这是影片最开始的一个镜头,仅仅持续了 13秒,然后镜头一转,另一片天地跃入眼中,黑暗变成了阳光明媚,烟雾缭绕转换成郁郁葱葱,男人背影变身成一辆疾驰在乡间小路上的敞篷小汽车,嗖嗖的风声被一段欢快的旋律所代替,故事就在明艳的色彩、跳动的音符中展开了。影片的前半部分是由一连串阴差阳错的巧合,穿插着让人啼笑皆非的闹剧构成的。驱车来到意大利中部小镇准备以开书店为生的男主人公基度,与朋友费鲁齐突遇刹车失灵,怕撞人而做出夸张手势的基度,却被迎接王子出巡的人群误认为是王子。把自己看作是王子的基度又遭遇“从天而降”的生命中的“公主”多拉并且爱上了她。于是男主人公便开始用机智与幽默的战略并配以死缠烂打的战术疯狂地追求美丽善良的多拉,无奈发现多拉竟然是死对头市政官的未婚妻。就在多拉与市政官的订婚仪式上,魂不守舍的基度竟得到了多拉主动的示爱,戏剧性地充当了“绿马王子”把多拉从订婚仪式上劫走??这是上半部分的故事情节,期间穿插了一系列的小闹剧,这些闹剧都成了后来发生的故事的预置包袱。 如果把影片前半部分定义成在喜剧环境中发生的浪漫爱情故事的话,那么影片的后半部分则可定义为在悲剧环境中高唱的一曲温暖的亲情颂歌。
当然,曾经的爱情之花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绽放并且更加绚烂。基度与多拉终成眷属,可爱的儿子约书亚成长为酷爱坦克的四五岁顽童,基度也实现了当初开书店的梦想,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小镇上。小镇的阳光依旧灿烂,但是街头出现的一队队纳粹士兵与街边店铺悬挂的“犹太人与狗不准入内”的标牌似乎预示着主人公未来的命运。没有什么比幸福的戛然而止更让人揪心,有犹太血统的基度与儿子约书亚在他生日这天被送到了集中营,不是犹太人的多拉也毅然跳上通往地狱的囚车。基度面对儿子,把一切遭遇编织成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告诉他这是一场人人参加的游戏,最终获胜者会赢得真坦克。在集中营里,基度冒着生命危险用智慧保护着儿子,让他直到最后还保持着童真,认真地参加着真实的“游戏”。基度注定没能逃过这场属于他的劫难、属于人类的劫难,他惨死于纳粹枪下,但上帝接纳了他,派出了盟军的坦克作为约书亚最后赢得“游戏”的大奖,约书亚最后也得以和幸免于难的多拉团聚,继续他美丽的人生。
第二章 略论《美丽人生》的视听语言
《美丽人生》以其独特的视听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故事,许多的巧合、误会、伏笔加上演员夸张的表演等,为我们构筑了一个二战阴影下宛若童话般的世界,但是却笑中带泪,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是其在同类影片中胜出的关键所在。下面本文分别从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两方面来分析。
2.1视觉元素
电影以其迥异于文学语言的视听语言成为与观众进行交流的媒介。早期电影是无声的,说明视觉元素更是电影的根本元素,即可看性。视觉元素包括色彩、光线、情景设置等,每一个视觉元素在经过导演的精心设计与组合安排后而浑然一体,共同为主题服务。“电影导演正是对画格内的一切视觉元素的安排和控制,来支配观众的思想和情绪的??构图十分出色的场面则包含着一系列连续不断的影像,其中每一处画格内的元素都增强了总的冲击力。”
2.1.1 色彩
色彩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视觉元素之一。“色彩对人们情感的作用是直接的,白色使人安静,红色使人兴奋。”当人物需要渲染某种情绪,这种情绪又是无形的,不能语言化的,这时候就需要用色彩辅助。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就是一个擅于运用色彩的大师,他说若干年后人们对一部电影的剧情会淡忘,但是会记住其中的某个或某几个片断,这些片断就是一幅幅的画面,而色彩在里面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美丽人生》的主题是严肃的,但诙谐、幽默的气氛却贯穿其中。画面的色彩和剧情相得益彰,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首先,渲染了特别的环境和气氛。影片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二战前男主人公追求女主人公阶段,生活是美好的,笑料不断,因而画面色彩也是五彩缤纷的暖色调。后半部分是一家人被关进集中营阶段,这时凄冷的深蓝色像阴影一样一直笼罩着影片,不再有蓝天白云,人们统一换上了青灰色的衣服。单一的冷色调给人一种难受、压抑、冰冷的感觉,同时,也给人一种不祥之兆。两种色彩构成作品的总体基调,明快鲜艳与清冷单一的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憾,促发人思考,对剧情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其次,表达了人物的主观感受。犹太主人公在集中营里带着自己的儿子想逃出去,当他盲目而匆忙地四处奔走时,影片背景是一种亦真亦幻的淡淡的蓝雾,而若隐若现中主人公看见的一面尸墙,更是让人惊恐万分,让人难以置信。雾表达了主人公此时迷茫和对自己所见所闻觉得不真切恍若置身梦境一般的感觉。蓝色则代表一种深邃、幽静、凄凉。再次,创造作品的象征意味。当作品由五彩缤纷的暖色调变为凄清的冷色调时,影片已然表达了纳粹残酷、冰冷、无情的象征意味。
总之,《美丽人生》的暖冷两色调和影片的喜悲两氛围融合的恰到好处,为影片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衬托作用。
2.1.2光线
林格伦说:可以“利用灯光来突出和塑造出拍摄对象的线与面,创造空间深度的印象,表达情绪和气氛,有时甚至加强某些戏剧性的效果。”光的运用在《美丽人生》一片中有着充分的表现。光线的变化成了人物关系变化的视觉对应。
首先,导演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光线,切合剧情发展的需要。如在影片前半部分光线主要是自然光和亮光,和人物内心喜悦的心情相吻合。后半部分主要是室内光和晚景,此时集中营内的生活是暗无天日的,符合人们内心低沉压抑的情感。
其次,不同的照度的光线对人的生理、心理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令人愉快的场面充
满了“阳光”,而悲伤的、痛苦的事件发生时常常选择夜晚或阴雨绵绵的时刻。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当男主人公在纳粹失败想杀害所有人犯时他冒险去寻找妻子,经过一个空荡荡的操场时一束强光在各个建筑间来回扫射,虽然没有一个德军士兵,但一旦被扫到,后果不堪设想,此时的光束恰如一个在空间中移动的貌似人形的幽灵,充当着德军的眼睛,让人不寒而栗。
2.1.3情境设置
这部影片之所以笑料迭出,在情境设置上下了不少功夫,从头至尾,伏笔、悬念、噱头不断,叙事技巧令人眼花缭乱,仅举几例,管中窥豹。
(1) 偶然+巧合
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见面,就充满了神奇,女主人公似是从天而降般掉在草堆里,刚好落在男主人公面前,从此二人的奇妙之旅开始了。但基多打动女主人公的一个关键之处是当二人经过一座房子前,女主人公要基多找到打开她这个百宝箱的钥匙,基多告诉她圣母玛莉亚会扔给她,于是他装模作样的向着天上祈祷:“玛莉,钥匙!”这时,真有一串钥匙从天而降。而之所以会如此神奇是因为这个房子里刚好有个和圣母同名叫玛莉的人,基多以前看到过她家人叫她扔钥匙,此时二人又刚好路过这座房子。总之这些出人意料的场景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则都是导演的精心设计,一系列的偶然和巧合让一切变得浪漫而美妙。
(2) 伏笔
本片伏笔的使用也是化雪无痕,往往在不经意处埋下伏笔,回味起来才恍然大悟,为其巧妙的构思而拍案叫绝。比如影片的第二部分,基多一家被抓进了集中营,观众虽心中不快,但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在前面有伏笔埋下。因为在前半部分和平时期,影片通过“犹太马”和“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以及警察把基多叫到警察局去等一系列情节来打下伏笔。这些小片段看似偶然,实则为情节的发展趋向奠定了基调。基多和军医的故事也是一个典型:基多在集中营里遇到了以前作侍者时认识的朋友——德国军医,有一次,军医表情严肃、神秘地对基多说,要告诉他一件“重要的”事情。大家都以为基多一家逃脱有望了。然而,军医对基多说的话却是一个字谜,一个他猜不出的字谜!基多和观众心里升腾起的紧张和希望在军医的谜语里变成了肥皂泡,大家哭笑不得。意外之余,我们会感到合情合理,因为在前面已经埋下了伏笔——军医是一个酷好猜字谜的人。
但导演设计的这个情节并不仅是为了搞笑,导演更深的意蕴还在于表现基多。“快乐之花”的坚韧——接下来基多抓住一个机会为妻子放歌剧,从他脸上漾开的甜美微笑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是一场误会,虽有短暂的失望,但是他并未因此而垂头丧气或责怪军医,快乐之花依然在脸上绽放!如此巧妙的安排,如此精心的设计,让我们不得不佩服罗伯特·贝尼尼的匠心独运!
(3) 道具
道具的使用在一部电影中不是可有可无的,一些小小的道具会使影片充满活力、更加连贯、自然。本片使用的道具主要有鸡蛋、帽子和红地毯。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个道具的出现都很自然,不经意间就派上了大用场。如鸡蛋在片中两次都砸到了基多情敌的头上,每次都是漫不经心,让人啼笑皆非。而帽子的数次出现更是为影片增添了喜剧的气氛,像变“帽子戏法”一样,浪漫而神奇,让人笑声不断。至于红地毯则为男女主人公的温馨之夜增添了许多情愫,显得高贵而典雅,为二人之间情感的滋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之,在导演的精心安排下,一切都自然天成,让演员的表演如虎添翼,也很好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2.2 听觉元素
声音自 1927 年进入电影后,便和画面交织在一起,使电影成为一门视听综合艺术。听
觉元素指的就是电影中的声音。它主要包括人声、音乐和音响。
2.2.1人物语言
电影中的人物语言主要有对话、独白、旁白(解说声)等几种形式,并成为画面的组成元素,尤其以对话为重。影片人物的语言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解说画面,但又必须尽可能使“语言避免起着单纯解说画面的作用”。《美丽人生》中,基多的那句“早上好,公主!”成为他对朵拉的爱情宣言,见证了他们爱情的发展历程。每次基多见到朵拉开口第一句总是“早上好,公主!”配上他夸张的动作和激情的语调,展开了他们王子公主般美好的爱情。但在基多众多幽默语言中人们对他和儿子在初到集中营的那段印象尤为深刻。为了骗儿子相信这只是一场游戏,基多当起了德国军官的翻译,他的有板有眼,逗得儿子惊奇不已,观众也觉得特别滑稽可笑。但画面上除了他们父子二人外,德军的表情严肃而冷漠,其余的犹太人也是一种灾难来临时的悲哀。这种声画对立给予了影片丰富的象征意味,启发人们更多的思考:当我们遇到灾难时,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
2.2.2音乐
音乐对人的心理反应、情感情绪上准确、细腻的把握是任何艺术形式所不能及的。所以有人会说,音乐的作用就是传达画面、音响所无法传达的信息。“音乐以结构元素的身份纳入影视声音总谱之中,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作品,它必须为剧情内容服务,音乐形象要融入整个银幕、荧屏形象之中。”本片的音效也有上乘表现,虽没有令人屏气慑息的感觉,但与故事场景相呼应的古典配乐非常动人,尤其是集中营里深沉悲凉的音乐,深深激荡在人们心头。还有朵拉坚持要和丈夫儿子共赴集中营时,我们听到了一段激昂的音乐,十分震荡人心,似乎在为朵拉壮行。而奥芬巴赫的《船歌》作为男女主人公之间爱的密语几次在片中出现,时间地点不同,感受不同,不变的是双方忠贞不渝的爱情。尤其是集中营里当和丈夫儿子分开多时的朵拉突然听到《船歌》时,她知道丈夫还活着,此时她是百感交集,我想她不会觉得世界上有比这个乐曲更美妙的音乐了。另外,影片前后两部分连接时使用了一段音乐,音乐没断,但房子里突然跑出了一个五六岁的男孩——他们爱的结晶,来说明时光的流逝。音乐在这里起了联接剧情的作用。结尾,盟军来了,儿子坐上了真正的坦克,阳光照在他兴奋的表情上,胜利的进行曲适时响起,而当他看到妈妈时更是喜不自禁,音乐逐渐加强,最后在儿子双手向上“赢了”的欢呼声中音乐达到高潮。此时的音乐很好的抒发了人们的情感,表达了一种由衷的快乐,也很好的表达了主题:阴霾终会过去,胜利终将到来!
2.2.3音响
音响“指的是影视片中除去人声和音乐之外的各种声音”。“影视艺术中的音响不是简单地纪录自然声音,而是作为一个声音总谱里的艺术元素纳入作品中,成为一种听觉语言创作的独特表现手段。”音响在《美丽人生》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人公的死我们没有看见,但通过德国士兵的两声枪响就心领神会了。这样的处理避免观众直面悲剧的不忍,又很好地介绍了情节,因为这是一个情理之中的结果。儿子在空旷的广场上对坦克也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这时的坦克声也是起到了连接镜头、参与情节的作用,同时也象征着战争的结束,胜利的到来,恰当的渲染了气氛。
2.3小结
本章主要从色彩、光线、情景设置等视觉因素,人物语言、语言、音响等听觉元素对该摄影作品进行剖析,这些视觉、听觉元素完美结合使得这部影片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章 《美丽人生》人文精神透析
影片《美丽人生》讲述了二战时期一个意大利犹太父亲和儿子被抓进集中营,为了不让儿子在心灵上受到战争的摧残,父亲将此次险恶的遭遇旅程说成是一场游戏,谁能在游戏的最后获胜,谁就可以得到坦克作为奖励。儿子信以为真,最终赢得了胜利,但是父亲却失去了生命。这不是一部简单意义上的战争片,它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甚至连一次直接的杀戮都看不见,但却表现了极其深刻的人文情怀。它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是潜藏在战争背后的人性的光辉。因此,它将战争最小化,而把人文精神无限放大。由此,本文将围绕人文精神这一主题,从生命意识、批判精神和悲悯情怀这三个方面对影片《美丽人生》进行剖析。
3.1强烈的生命意识
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的生命都会有一种自觉的认识。我们且可以把它当做一切生物求生的一种本能现象,但回到人类的角度来说,这种现象经长久发展而形成了一种意识。这种意识,首要是对生存的追求,只有紧握住生存的权力,才有可能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发展。其次是对死亡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与生存意识相辅相成,从自然规律的角度来看,一切生物都必定要经历一个从生到死的循环过程。
影片《美丽人生》对生存的描述延续了西方的传统,并用现代的元素加以修饰完成。男主人公圭多在搬重物的时候不堪重负想要放弃,但一听说过不干活就会死时,求生的本能又使他恢复了体力。圭多在集中营遇见了自己做服务生时的顾客李医生,想尽一切办法与他取得联系,希望能在他的帮助下离开集中营。这时的圭多看见了生存的希望,李医生便是圭多的救命稻草,无论如何他都要紧紧抓住这一丝渺茫的生存希望。发展到这里,影片中的生存意识完全浮现出来,在危急时刻人类的原始欲望会被无限放大,这不仅增强了艺术作品的真实感,同时在观众心里产生认同感,它反映出生命在战争面前显得脆弱不堪,只要有战争就会有死亡,生存意识的展现恰如其分地反衬了战争的残酷性。
除了生存意识以外,死亡意识也相伴而生。毒气室在片中是展现死亡内容的重要部分,同时在许多其他表现二战题材的影片中也都曾出现。《美丽人生》里的毒气室并不是影片着重表现的内容,仅交待了老人和孩子进入毒气室之前的场景,画面简洁,也没有悲壮的音乐作为背景,对于死亡的交代是通过妻子朵拉和另一位被关押者的对话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不同于一般表现战争的影片那样运用大量的视听语言来引导观众情绪,灌输死亡意识,而是带领观众寻找死亡意识,激发观众情绪。影片表现不失严肃,留下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生命的敬畏给观众回味。尽管《美丽人生》并没有浓墨重彩地表现战争的残酷场面,但片中所表现出法西斯的残暴行径并没有丝毫的弱化。当然,关于侵略者形象的影片,在表现形式上大都是直接表现侵略行径,这样能更直观地使观众产生认同。《美丽人生》在此反其道而行之是一种新颖且大胆的表现手法,也成为它最出彩的地方。
3.2强劲的批判精神
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来说,存在于文学艺术作品当中的批判精神都是直指反人文的内容,战争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关于这一点,《美丽人生》着重描写了战争的侧面,以压抑的基调来渲染悲剧情感,在色彩与音乐的等视听语言方面传达了创作者对战争无言的批判。除此之外,更重要的矛头则是指向发动这场战争的法西斯侵略者,因为所有悲剧的始作俑者都是处于幕后的人。在片中,一个德国女兵走到圭多的叔叔面前不小心摔了一跤,叔叔好心地将她扶起来并询问她是否没事,但女兵仅仅斜视他一眼,径直离开。这里圭多的叔叔的行为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年长的老者对年轻人进行关切的问候,再加上他以被关押者的身份去关心关押他的人,更能赢得观众的尊重与同情,而冷漠无情的德国女兵原本就因为战争意识形态
的划分而属于“麻木不仁”的阵营,这段场景正是这一阵营泯灭人性的佐证。这个德国女兵只是千千万万法西斯分子中的一个,这些人的角色在战争中也是极其可悲的,他们只知道要效忠最高权力,从来都只会服从命令,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倘若真要对他们进行批判也就是批判他们可悲的愚昧,真正可恶可憎的却是藏身于幕后的指挥者、战争的策划发动者,是他们的决策和私欲引发了这场世纪的浩劫。
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喜写悲,影片一开始就充分运用夸张荒诞的手法巧妙地表现出了对权力集团的讽刺意味。在影片前半部分,圭多为了接近朵拉冒充视学官给孩子们做关于种族优越论的演讲,在会场上蹿下跳,像小丑一样摆弄耳垂露出肚脐来解释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性。“这场在学校里的演讲不仅是为追求朵拉而表演的,也是作为被歧视的犹太人的圭多,对于当时政府的一种变相反抗。”同时也是对“种族优越论”的荒诞进行间接的讽刺。这种表现手法不仅成功地批判了战争的罪恶,也影响着观众的期待视野。所谓期待视野是指:“在鉴赏艺术作品之先及鉴赏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鉴赏者基于个人经验、社会阅历和艺术修养等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观众在观赏影片之前会先对影片产生一定的心理定位。片中多次出现夸张的表演和滑稽的姿态,音乐诙谐,色彩明艳,大量的喜剧元素使观众主观地认为这部影片是一部纯粹的喜剧片,并对片中所反映的内容产生一定的认可情绪。然而剧情发展到后半部分时,影片基调峰回路转,突然驶向悲剧方向,将观众的心理定位打破,由此产生的戏剧冲突刺激观众情绪波动,将之前所产生的认可心理抛诸脑后,转而变成对现实的抨击与批判,以达到讽刺意味的最佳效果。
3.3深沉的悲悯情怀
“电影已经是门完全成熟的艺术,能够吸引严肃认真的艺术家们运用电影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电影创作者在他们的电影作品中寄托着自己的情感,以电影为媒介,以胶片和银幕为载体,向世人展现出来。在《美丽人生》中,除了表现对法西斯侵略者及其所发动的战争的强劲批判,还表现了对成为战争下牺牲品的人们表达深沉的悲悯情怀。
家庭的式微惊醒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和排斥心理。圭多和叔叔、儿子被带往集中营的情景仅仅是悲剧的开始。假如战争结束,大家都安然无恙,破碎的家庭也会有重圆的一天。但影片结局的高潮部分恰恰与前面主人公被带往集中营的内容相互照应。如果说剧中人物被押送时家庭的完整性刚刚出现裂痕,那么结局圭多被杀标志着家庭完全解体,即家破人亡。影片基调在押往集中营的段落时刚刚出现转折,卡车载着被关押的犹太人前往火车站。车里的黑暗光线和车外明亮的自然光形成对比,凸显了车里犹太人的恐惧迷茫和对未知生活的无所适从,低沉的背景音乐又强化了这种死寂的气氛。然而观众的情绪还在前半部分的喜剧氛围中驰骋,没有完全被调转至悲剧心理,此时的观众多半是在为主人公的险境捏一把汗,但多数人都认为他们最后会化险为夷。而在结局的高潮部分,观众的情绪已经完全适应了影片营造的悲剧气氛,虽然有侥幸心理作祟,圭多的被杀依旧引起了观众的震惊,但是这时候的观众对这样的既成事实并不感到突兀。因此,这时候的观众由紧张心态转变成为对战争对死亡的沉默无言,油然而生一种肃穆之情。影片将心灵与情感上升到人性的高度之后,不免要从一个济世者的角度来对电影人物进行俯瞰。一方面我们对圭多无私的爱感到敬佩,对像圭多这样的受难者感到深切同情,也对法西斯侵略者予以鄙视,最后怀着普世的悲悯情怀来敬畏生命。观众在进行艺术鉴赏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弱者报以同情,在影片所反映的战争年代,圭多这样的人是弱势群体中的一员,他们没有捍卫自己权利与生命的勇气,也无法确保自己家人的安全。往往正是这样一种在人权上受到侵害的人会博得观众的同情心。另外圭多在窘迫的环境中表现出勇敢与无私的伟大精神,在博取同情之余也会赢得观众的赞许。由于战争的胜利,圭多的爱通过祖舒华的生命得到延续,也成就他自己的美丽人生。《西方文化史》提
到:“古希腊人留下的许多文献、文物,都说明了西方现代自由平等观念、民主制度、科学精神最早起源于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产生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正是对古希腊追求“人性”的回溯。影片《美丽人生》对人文精神的倡导正是对西方文化的一次回应。影片围绕着生命与爱来阐述人文精神的实质内涵,在鉴赏过程中进行批判,最后又站在更为高远的角度进行普世的悲悯。诸如此类都是基于对人性的赞美和对人权的提倡。影片所表现的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爱的讴歌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将人文精神更好地理解对今后电影甚至是文学艺术作品的都会是一次长足的发展。
3.4小结
本章重点从强烈的生命意识、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对《美丽人生》进行剖析,分析该摄影作品中突显的人文精神的实质内涵。 总结
本文主要从视听角度和人文精神角度就《美丽人生》摄影作品进行了剖析,可以看出这部电影不管从拍摄角度、视听角度、人文精神角度、叙事角度来看,剧中情景环环相扣,给人映像深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影片。
《美丽人生》是一部能打动人心的作品,抛去声音、画面、表演,人们看完影片后内心总被一种东西揪着,久久难以释怀。反过来说正是声音、画面、表演等综合形成的效果最终打动人心,启迪人们思考。戛纳电影节试映落幕之际,全体观众起立含泪鼓掌长达 12 分钟之久??沉重的题材,轻松的处理,感人的深思!就如贝尼尼后来所说的:“我想告诉所有的人,生命是可贵而且充满欢笑的。即使是临死之前,也可以得到欢乐。”既然最差的境遇就是如此,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和挫折时就更加要微笑以对了。我想这也是这部二战影片取名“美丽人生”的目的所在吧。
我国虽然是电视剧、电影等产业大国,每年拍摄的电视剧、电影不计其数,但是影片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分析国外优秀影片,研究其拍摄思维对我国影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图从视觉角度、听觉角度来分析《美丽人生》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并从人文精神方面对该影视作品进行剖析。
参考文献
[1] 贾 月.生活是美好的——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的核心[J].电影评介,2011,(15). [2] 王杰泓.艺术概论[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8.
[3] 克莉斯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沈之兴.西方文化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5]美国.波布克.电影的元素.潘桦等.世界经典影片分析与读解.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年 6 月.
[6]宋杰.视听语言——影像与声音.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65. [7]林格伦.论电影的艺术.何力等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124.
[8]法国.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何振淦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152. [9]孙宜君.影视艺术鉴赏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78. [10]李俊.影视文学论纲.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
[11] 罗伯特 贝尼尼编导,艾敏编译.美丽人生[J].电影创作,2000,(6). [12] 戴维 波德威尔,克瑞斯琴 汤姆逊.电影艺术导论[M].纽约,1985. [13] 劲流编译.罗伯特 贝尼尼.演绎美丽人生[J].世界文化,1999,(5). [14] 斯皮尔伯格评《美丽人生》[N].扬子晚报,2001-01-15.
正在阅读:
《美丽人生》摄影作品研究12-05
动态经济学的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案例09-28
吉林省长春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真题卷(word版,含答案)12-16
小学生国家宪法日国旗下演讲稿08-02
送给妈妈的贺卡作文400字06-27
培训机构教案模板01-04
2014年“六五”普法工作计划06-08
教育督导的含义07-07
美丽新疆的相关文章推荐02-13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美丽人生
- 摄影作品
-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