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死亡现象解读》

更新时间:2023-04-22 18:5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死亡和生命的一些思考,是大学选修课死亡现象解读的结业论文……

直面死亡,珍爱生命

摘要:生命和死亡是相辅相成的,理解死亡才知道生命有限而万分可贵,更应该积极思考人活着的价值,更好地利用有限的生命来发挥更大的价值。理解死亡不仅仅是让我们勇敢的面对死亡,还要让我们思考着怎样智慧的对待死亡,让生命更有意义。因此,生命教育迫在眉睫,我们应该客观的面对死亡,珍爱生命。

关键词:死亡;生命;理解死亡;直面死亡;珍爱生命;生命教育 正文:

有生命,就有死亡;理解生命,就不能回避死亡。生命、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人的一生也就是生命持续和步入死亡的过程。当人呱呱坠地, 发出第一声燎亮的哭声, 既意味着生命的展开也是死亡之旅的开始, 所以,恩格斯说“ 生就意味着死” , 生与死是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方面。每个活着的人都将面临如何生和如何死的问题。面对人的生与死,教育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教育不仅要教给人“ 何以为生” 的本领, 还要引导人对“ 为何而生” 行追问, 而对人“ 为何而生” 的追问离不开对死亡的思考, 所以, 生命、死亡和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生命教育,就是帮助人们理解生命和死亡的关系,帮助人们从不了解死亡到认识死亡,到进一步理解死亡; 从不怕死亡到从容地面对死亡,积极地把精力放在“ 如何活得更好”这个有价值的追求上, 这是生命教育时所要面临的艰难而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只有正确的了解

关于死亡和生命的一些思考,是大学选修课死亡现象解读的结业论文……

了生与死的关系,才能够有勇气直面死亡,从容的面对死亡,并理性的思考让有限的生命获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要真正理解生命,必须先理解死亡

1. 中国人讳谈死亡

中国传统文化对待“死亡” 多是采取避讳态度,在官在民都讳言“死”字。甚至累及“死”字的时候都会千方百计的用一个委婉的词语代替。在中国古代,皇帝的死叫作“驾崩”,大臣的死叫做“薨”,佛教的人死视为“圆寂”,道家的人的死叫做“羽化登仙”,即使是普通的老百姓,也不会直接叫做死亡,而是说“老了”、“走了”……即使到了现在,也极少数直接说死亡的,多用“逝世”、“殉职”、“牺牲”等词语来表示死亡。在宣传文字或文学作品中则更有英勇就义的渲染,或者蝶化的浪漫描写。其实这样讳谈死亡对生命教育很不利。 人们这种竭力回避、掩盖的办法,带来的并不是减少死亡, 却是由于不正视真相而带来了一代代人对死亡的愚昧, 而愚昧就必然导致对生命的不珍惜。

2.直面死亡,理性对待

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提出“向死而生”的观点,给世人以极大的震动。他认为人始终是以向死而生的方式生活着。他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生有长短,死有期限。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们既不能提前生的时间,也不能延后死亡的时间。那么,我们就应该好好的利

关于死亡和生命的一些思考,是大学选修课死亡现象解读的结业论文……

用活着的时间,享受生活。

2死亡之前的生命里人人平等。不论是贫穷还是富有,不论是健康还是疾病,每一个人都在走向死亡,我们能够把握的就是努力的体会生存的全部意义。

3面对死亡,活出精彩。既然死亡无法避免,我们就要学会从容的面对,积极的把握有生之年,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把有限的时间应用到为人类社会做贡献中去。

中国当代生、死观念

我国的人口约占全世界总人口数的1/5,而自杀的人口数约占全世界自杀总人数的1/4。我国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身亡,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并且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自杀的人趋于低龄化,自杀成为15-34岁的人的第一死因。2004年5月,甘肃武威双城镇有6名学生相继服毒自杀!其中2人死亡,4人获救,而他们当中竟有5人竟然是同一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 这些孩子对“死亡”的概念几乎一无所知! 在他们看来,死就是睡着了,再也醒不来了。死就是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可以远离烦恼,是件很幸福的事!斯人已逝,但是他们留给生者的却是哀伤和警醒。

自杀者的年龄的低龄化,大致有以下原因:

1.成长的烦恼,自我的迷失。当代社会资源更加丰富,我们所接触到的社会想想也更加复杂。在我们并没有真正养成客观看世界的时候我们已经接触到社会的黑暗面,我们对社会难免容易失望,如果得

关于死亡和生命的一些思考,是大学选修课死亡现象解读的结业论文……

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我们很容易迷失自我。另外,生理、心理上的迅速变化的不适应,也极易让我们陷入迷惘。

2.情感的缺失,封闭的自我。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大家庭逐 渐解体, 小家庭也变得更加不稳定, 离婚率不断上升, 单亲家庭日益增多, 不少儿童生活在一个不能得到充分温暖的家庭中。再者, 原先联系紧密的邻里关系也日渐淡漠,在学校, 由于沉重的升学压力,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往也相对变得肤浅,大家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将自己的情感封闭起来,长时间的郁结是自己陷入孤独无处排解。

3科技的发展,人文关怀的缺失。现代社会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确实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刺激了人类的消费欲望。但是很多人在消费中仅仅得到了物质的满足而忘记了生命的意义,精神得不到充实,更容易使人陷入误区。

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1. 向智者学习

中国大儒孔子曾经说“ 未知生, 焉知死”?意思是人如果连生都顾不了,又怎能妄谈死呢?他也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就是知天命、耳顺之后,从容面对死亡,并且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做学问,来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人应该本着务实的精神,关注和感悟生活的真谛,追求生命的价值。

关于死亡和生命的一些思考,是大学选修课死亡现象解读的结业论文……

2,直面死亡

对于死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让人们不畏惧死亡,而又不轻视生命以至于轻率的走向死亡。对死亡要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认识,理解生命的本质和死亡的意义,生死相依,没有人能够改变。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从容面对生死并努力利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更大的生命价值。

3.珍爱生命

时间是平等的,生死也是平等的。我们不能改变生死的时间,那么我们就应该好好利用生活着的这段时间,做有用的事情。我们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看看死后的事情,而是活着。

【参考文献】:

1《自我论》[M][前苏联]科恩著, 佟景韩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 联书店

2《关爱生命从老师做起》吴建强,《科技信息》[J]2011年11期 3《生命-死亡-教育》宋晔,《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J]2005年6月,下半月,行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82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