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

更新时间:2023-08-12 01:49:01 阅读量: 外语学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学地理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

一、教学总体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学会依据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 能力目标: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区域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不一样。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使用。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地图。

●教学手段、方法

分组合作学习探究、设置情景法。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讲一讲】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吗?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利用平面图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所在位置的一个好办法。其实,地图能够告诉我们的绝不只是位置,我们可以从地图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说一说】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讲授新课)

【议一议】如果我想到温州市区玩,身上却带了一张《世界政区图》,这合适吗?为什么?

师: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是十分重要的。

【选一选】如果你是林胜强同学,要了解台湾你会选择什么地图?

【比一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观察教材图1-11-A和图1-11-B,看看它们有哪些异同?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多。

归纳:A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内容简单;B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小,内容详细。

【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反之,越详细;这是因为它们的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选一选】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A图?在什么情况下选择B图?并说说理由。

【练一练】比较《浙江行政区划图》和《温州行政区划图》的差异。

过渡:选择好合适的地图后,该如何使用地图呢?

情境1:暑假期间,张京准备同妈妈从北京到温州旅游。妈妈让张京来设计旅游路线,张京找来了一些地图,如《中国交通图》《温州政区图》等,他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分小组展开竞赛。

【比一比】

1.引导学生读《中国交通图》,设计出从北京至温州的最短铁路线。

2.让学生量算一下北京──温州的距离。

3.如果旅游时间为3天,最好采取哪一种交通方式?

4.根据《温州旅游图》,设计出在温州的游览路线。

情境2:如果张京同妈妈想到楠溪江玩两天,该怎样设计路线?

【比一比】

出示《楠溪江旅游图》确定楠溪江所在的位置,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安排各自的旅游线路,比比看哪个小组安排的路线最合适,走的重复路线最少(教师可在步骤上作适当的指导)。

中学地理

【想一想】

1.你准备从哪儿进?哪儿出?(第一步:找到进入风景区的入口。)

2.为了缩短行程,应选择哪个饭店?(第二步:由于要在风景区内玩两天,所以必须找一个晚上住宿的地方。)

3.你打算第一天游哪些景点?第二天游哪些景点?(第三步:大致确定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要游览的景区。)

4.在图上画出你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行程线路。(第四步:具体确定每天的旅游线路。)

拓展: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你能为张京介绍楠溪江沿岸的风土人情吗?

请各组派代表当小导游介绍本组的设计路线。

情境3:出示图l-14

【想一想】

1.如果我想去爬山,应该了解这座山的哪些情况?

2.从什么地图上可以获取这些情况?

3.你会画等高线地形图吗?

【画一画】请学生上台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讲讲为什么这样画?

教师出示立体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师生共同发现:等高线较密的地方,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地势越平缓。

【议一议】

1.图上河流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是这样分布的?

2.从山麓到山顶怎样走才能使爬山的距离最短?

3.如果从登山出发点出发,怎样走既近又安全?

情境4:出示图1-6。

【想一想】

1.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理解“农用地”和“非农业用地” 的含义(教师补充)。

2.1949年前的非农业用地是怎样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3.1985年前的非农业用地与1949年前的非农业用地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1985年后非农业用地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三)小结

【想一想】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外拓展

请展示你收集到的教材以外的地图,说说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它们?

三、教学反思

我在讲“等高线地形图”时分别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式。第一种教学方式:直接出示画好的等高线地形图,由教师解释其含义并在图上指出陡坡和缓坡的位置。第二种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由教师予以纠正并解释其含义,然后在图上指出陡坡和缓坡的位置。第三种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然后让学生对照立体图发现陡坡和缓坡的位置。

结果,我发现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反应截然不同。第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第二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有所好转,但学生仍很被动。第三种教学方式,学生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整堂课都“活” 了起来。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在第一种教学方式中完全是被动的,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一个听众,只需进行机械记忆,不需要其他方面能力的发挥;第二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但学生仍不是课堂的主角,只是为教师搭好了“戏台子”;第三种教学方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同时使学生不但能知其然,而且也能知其所以然,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中学地理

可见,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愿学”。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由“要我学” 变为“我要学”“我爱学”,使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地学习。

地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②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③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技能目标

①学生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②学生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③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目标

①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②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重点和难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在等高统图上判断地势高低,只要读出各地面地点的海拔就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在等高线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要依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来判断,也就是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①师生课前准备:

地球仪、中国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6~8份、世界政区图、中国交通图、某城市旅游图、地形剖面模型、橡皮泥、水彩、小刀等。

②投影片:

海拔的计算示意图

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等高线示意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在地球表面,有起伏的高山,有低平平原,是高低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表示的。

教学新课

板书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形图的判读

师:出示一幅自制的等高线地图,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可以自问自答:"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那么,等高线是怎么绘制出来呢?

师:出示投影片一--海拔的计算示意图(或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教师强调:计算地面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

中学地理

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板书 1.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就是海拔。

师:出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提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学生读图讨论说出8848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28"等高线示意"及等高线的模型,自己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生: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板书 2.等高线--地面上高程(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

师:出示自备的等高线示意图让学生读图回答。

生:……学生讨论说出只要读出地面各地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地点的高低。

师:指出在等高线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地点的高低,而且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坡度的陡缓。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_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分布疏密的关系。

板书 3.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师:出示等高线示意图,让学生判断要从A、B两个地点爬到山顶,从哪个地点容易?说出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从A点容易,因为从A点到山顶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缓。

师:出示投影片二--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或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2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和形态差别很大,那么怎样在等高线图上判断这些地形呢?

教师指导学生按小组,将准备好的橡皮泥,对照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制作成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等地形模型,自己总结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生: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如下:

A.等高线向低处凸表示山脊

B.等高线向高处凸表示山谷

C.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

D.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师:出示投影片三--等高线示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各组的等高线地形图,用水彩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

生:学生分工合作,参照课本图1.30,在等高线图上绘上不同的颜色。

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图1.30,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

生讨论回答: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师:请同学们阅读世界地形图,找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刚果盆地并说出它们的海拔高度。

生:青藏高原海拔大约是4000米左右,西西伯利亚平原海拔是在200米以下,刚果盆地的海拔在200~500米之间。

师: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势的高低有什么不同?

学生好论回答: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只要读出各地面点的海拔,就可以知道地面上哪里高,哪里低;而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地面上各地点的海拔高低,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的,对照图中的高度表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情况。

中学地理

师: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阅读地图。还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势的高低起伏,这就是地形剖面图。出示地形剖面模型,让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特点。

生: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师:我们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着不同的线切割,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样?

生:学生动手沿着不同的线切割,观察得出结论--不一样。

师: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沿着某个方向画一直线,如图1.32中的直线AB。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一一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看下图(课本插图1.3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完成下列练习:

①按照上面的步骤,请你把A点到B点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

②估计图中的C点、D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

生:同桌合作或小组合作,将此图补充完整。(师巡回指导)

生:C点的海拔是200~300米、D点低于海平面0~100米。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类地形图的判读,那么地图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师: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学生阅读课本或讨论得出结论) 生:人们外出旅游,需要交通图;要了解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形及河流,需要查找该国地形图。

板书 1.根据目的,选择地图。

师:下列三位同学各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请你出主意。(学生讨论回答)

①我们班级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事先需要设计行动方案。

②印度在2001年12月13日发生议会大厦受袭事件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日趋紧张,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也频频发生。我想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

③我们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我家比较远,我得想一想怎样乘车。

生: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当地地形图。

生:要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需要世界政区图。

生:要想选择乘车路线需要交通图。

师:阅读汉城地铁线路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金浦机场、汉城火车站、芦原、奥林匹克公园。

生:各小组同学找出相互交流

(2)从金浦机场到芦原,要乘哪几路地铁?

生:同桌同学合作看图,说出几种换乘方案。

(3)在地图上标出汉城火车站到奥林匹克公园的最短路线。

生:2~3名学生合作在图上用铅笔画出。

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技术、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板书 2.地图的发展

生:随着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呈现方式日益多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选择和使用地图。例如,利用卫星或者飞机,可以大范围地快速获取地面信息,加工成可识别的图像,不仅可以打印在纸上,而且可直接在屏幕上显示。

课堂小结

(请你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课外作业

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

中学地理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

2.等高线地形图 3,分层设色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根据目的,选择地图

2.地图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81j.html

微信扫码分享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