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解题技巧

更新时间:2023-07-25 16:4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活与哲学》解题技巧

1.三胞胎:

(1)凡讲到“文化/精神的作用/意义”,如:“政治文明”、“科学发展观”、“载人航天精神”、评先进述英模等有关材料都可考虑用: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反作用); ②认识反作用实践;③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凡讲到与“自主创新”有关的题时都可考虑用上:①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14.凡是讲结构调整都符合:①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通过改变/优化事物内部结构(量变)引起事物的质变,从而促进事物发展。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5.凡是讲到解决“民生”即“为民”的问题时,都要考虑用: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③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6.发展是质变,但质变未必都是发展。 新事物对旧事物是“扬弃”不是抛弃。

②发展的实质;③辨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讲依据(原因)时还要答“创新的作用”。

(3)凡讲到“根据”、“按照××”、“ 随着××”,而“作出××决定、部署”,或进行××改革,或现实决定“方针政策”“思想”“路线”的,都可用上:①物质决定意识(辨证唯物论);②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论);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 2.双胞胎(这两个往往是同时体现的):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唯物论);②矛盾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法)。

3.想问题、办事情只能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从意识(主义、思想、理论)出发,不能从人民的愿望、利益出发!但要以人民的利益为目的、归宿。区分好出发点与落足点。

4.意识的产生必须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二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且二者在意识产生时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前者是根源、关键,后者只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绝对不能说意识的产生依赖于人脑,只能说意识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

5.凡出现“在(以)××思想(观)指导下,取得了(做到)××”,或“××思想(观),对××具有重大意义”等可以考虑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6.凡是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都体现了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为人类造福。但并不是改变联系(条件性)。 7.联系具有客观性,起作用又是需要条件的,所以人们不能改变联系本身,但可以改变联系起作用的条件,让联系起作用或不起作用。任何事物必定与他事物有联系,但并非任何二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8.凡是三者或者以上的以上的“关系”都可以考虑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同时考虑“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9.凡材料在谈“人与自然的关系” ,或“自然灾害”时,可考虑应用:①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②联系的观点;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

10.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虽然人类不能改造规律,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的。

11.所有的转化都需要条件。如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 1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根本动力是内部矛盾。 13.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解题方法:

(1)关键词法:主次矛盾:中心、关键、重点、核心、首要任务、第一、主题、主线、突破口、突出地位;矛盾主次方面:本质、性质、主流、主体、根据、大多数、极少数

(2)适用范围法:讲“解决问题、做或办事情”时用主次矛盾;讲“想或分析问题、评价人或事”时用矛盾主次方面。

17.凡是出现正反两个方面的叙述,或全面分析形势问题、办事情都可考虑用: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 18.凡是将到“特色”、“发挥自身的优势”、“对不同的对象做法不一样或对同一问题在不同时期看法不一样” 等都可考虑用: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9.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但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认识无限性的表现之一) 20.世界是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可知论) 21.理论未必对实践都有指导作用,指导作用是指正确的促进作用。

22.任何人的活动都有意识的指导,那怕是盲目的活动也是有错误认识的指导。

23.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不是意识的源泉,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即使是荒诞的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其客观原型。 24.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即是实践),但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二个:(直接经验)参加实践和(间接经验)读书,这二个途径各有什么优缺点?前者记得牢记得久,但费时费力费费;后者省时省力省费,但要经过消化、吸收才能将他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我们学习中要将两者相结合,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实践。

25.区分哲学的基本问题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6.“意识转化成物质”是需要条件的。这一条件就是必须是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在改造世界中获得成功。因此,“意识可以转化成物质”的论断是正确的。“意识必然转化为物质”的论断是错误的。(精神变物质) 27.“存在”是个多义词,哲学基本问题中与思维相对立的存在,是物质存在,这是正确的说法;另一方面,笼统地讲存在,既可以是物质存在也可以是精神存在。因此,“世界统一于存在”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28.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同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普遍存在于特殊之中,没有超出特殊;整体由部分构成,但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已经超出部分。 29.“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是错误认识。矛盾的普遍性是从矛盾的特殊性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所以,矛盾普遍性只能寓于特殊性之中,绝不能将它们的关系颠倒过来。 哲学中的一些关键词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具体特点;特色 ;区别对待;适合自己;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病施治;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兵来将挡,水来土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界呈现出千姿百态。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

1

用原理:思想;理论;精神;方针;政策;目标;规划;德育;“马、列、毛、邓、三”;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3.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生态问题;乱砍滥伐;过度开发资源;沙尘暴;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城市绿了,风沙少了;循环经济 4.联系的观点:结合;关系到;依靠 5.发展的观点:推动;促进;加快

6.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循序渐进;长期积累,长期奋斗;几代人的努力;抓住机遇;艰苦奋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防微杜渐;脚踏实地,稳步向前推进

7.矛盾普遍性与矛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试点,试行,示范;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借鉴其他地区的时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贯彻落实政策时,制定适合本地的政策;时代(主要体现矛特);2个事物之间(主要体现矛普)

8.抓主要矛盾: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第一要务;着力点;着重强调;集中力量;主导;擒贼先擒王;打蛇打在七寸上;画龙点睛;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力气用在节骨眼上;工作做到点子上;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弹钢琴的工作方法;着力解决;最迫切 9.抓次要矛盾:荷花好看要有绿叶扶持;一个好汉三个帮 10. 不注重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眉毛胡子一把抓

11. 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主流与支流;成绩与不足;成就与问题;优于劣;利与弊;好与坏;挑战与机遇;权力与义务;方向;本质;性质;实质;大局;评价“形势”或“人”;双刃剑;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关系

12.辩证否定观: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扬弃;改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不能兼收并蓄;创新

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主体:百姓;群众;关心团结人民群众;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民生;以人为本 15.以人为本:意识能动作用;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权为民用”;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价值选择、判断 16.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有时需要展开关键语句! 17.联系具有条件性:综合开发;有序有度;合理开发

18.矛盾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环境生态等经过治理变得好了 哲学中最容易出陷阱的知识点 1.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之和。(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 哲学包括具体科学。(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5.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 就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6. 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绝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 7. 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科学的。(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是正确的,但不能说都是科

学的)

8. 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9. 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 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10. 人们能够改变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可以改变、消灭和创造规律)

11. 规律是不变的(规律能随客观事物本身性质的变化而变化,会因其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的

变化而变化。)

12. 人的意识是主观自生的(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 13. 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具体的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 14. 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15. 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不包括改造主观 世界的活动)

16.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缺乏正确意识指导从而导致失败

的活动是盲目的实践,盲目的实践是存在的)

17. 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8. 正确的认识是从实践中来,错误的认识不是从实践中来。(所有认识都是从实践中来) 19. 认识既来源于实践,也来源于书本。(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0. 认识是循环往复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但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21. 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真理是客观的) 22. 真理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正确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3.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4. 任何事物都周围一切事物相互联系着(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5. 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不一定)

26. 有质变就有发展(发展要通过质变实现,但质变有好有坏,不一定是发展)

27. 量变比质变更重要(就事物发展而言,质变比量变更重要,因为没有质变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28. 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29. 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与质变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渗透,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又

包含新的量变)

30.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事物要处于一个统一体当中才能构成矛盾) 31. 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任何事物都包括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不一定

就是优点和缺点)

32. 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33 普遍性包含了特殊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34. 首先解决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不一定)

35.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价值 观)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7q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