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上海高三政治知识点整理

更新时间:2023-11-26 01: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思想政治》基本知识

(一)生活与哲学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同时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人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2.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又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所谓科学性,在于它正确地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给人们提供了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所谓实践性,在于它以改造世界为目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特点。 (二)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 l.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物质概念表述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已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认识的事物,并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

3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就其起源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形式来说,它是精神性的;而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它是客观的。 4.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

1

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5.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即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即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

6.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主观主义是从单纯的主观愿望出发,从抽象的原则出发。在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一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即一切从书本的条文出发;二是经验主义,即一切从自己狭隘的局部经验出发。这种主观主义的态度,是唯心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7.实际生活中怎样从实际出发

要尊重客观事实。这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首要前提。 要重视调查研究。 要出以公心。

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三)探索规律 实事求是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1)宇宙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2)宇宙中也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运动。所以说,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把相对意义的静止绝对化,认为事物是绝对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如果否认相对静止,片面夸大事物的运动的绝对性,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4.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物质世界的运动具有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有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在实践中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5.探索规律是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

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是深藏其内的,而现象是事物外在的表现,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但本质和现象又是紧密联系的。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也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表现。

事物的现象及其与本质的联系是错综复杂的,要把握本质必须学会分析和鉴别。一般说来,现象表现为“多”,而本质表现是“一”,即同一个本质

2

由多种现象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它。

6.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2)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 (3)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

社会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生产实践、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7.认识来源于实践

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一个人既可以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读书、听讲等方式获得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相对而言的。在我为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前人或他人则仍为直接经验。一切真知最终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直接经验。

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否则,就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 10.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条件:(1)必须要掌握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2)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必须合乎实际。(3)要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11.寻求真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12.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之,认识的发生、发展、受检验和归宿,都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将求实精神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既反对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和听天由命的宿命论,又要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作用的唯意志论。 14.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叫做“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是彻底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 15.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

3

(四)把握联系 促进发展

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

2.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观察问题

(1)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原因和结果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不能混淆、颠倒。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事物,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的预见性,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2)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高于部分,部分是隶属于整体的。两者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一方面,整体具有部分所根本没有的功能;另一方面,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的,两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整体和部分是相辅相成的。 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要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办事情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我们既要通观全局,又要抓好局部,特别要抓住关键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结果。

4.发展是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事物无限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使事物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向前发展。

6.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

(1)要把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考察。

(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3)不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

(五)分析矛盾 辩证思维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 (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2.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不同作用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内因,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外因。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因和外因在事

4

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1)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据,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根本原因,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原因。在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外因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3)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即通过增强内部矛盾的一个方面,制约其另一个方面而发生作用,并不是撇开内因而单独地起作用的。

3.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首先,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其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矛盾的特殊性有多种情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其中的两种重要情形。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着决定的作用,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虽然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但是,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或者基本解决了,这时原来处于次要矛盾地位的某种矛盾就会突出起来,成为主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起着次要作用的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事物的性质就不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用矛盾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1)全面观察和分析问题。我们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都要树立全面的观点,运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全面分析事物的矛盾。 (2)观察和分析问题要分清主次。在分析矛盾和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抓住重点和关键,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同时也要注意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既要坚持两点论,又要坚持重点论,把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统一起来。

5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科学思维方法,主要是指辩证的思维方法和符合逻辑的思维方法。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用以反映和再现客观事物的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等等。

(1)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2)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归纳就是从许多同类的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原理或原则,获得对一般事物的认识;演绎就是运用一般性原理、原则,推导出新的个别事物的认识。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活动,演绎则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活动。 7.增强创新意识

从思维方法来看,创新意识就是创造性思维。刨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1)树立创新意识离不开辩证思维。

(2)树立创新意识,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7k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