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更新时间:2024-05-11 09: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把可持续发展纳入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已成为一个共识,企业社会责任是通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声誉。企业的责任不仅仅在于追求利润,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合理承担合理的社会责任。近十几年来随着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不断深入,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影响企业收益的论断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和企业家的支持。企业实施CSR 活动,会对消费者头脑中形成的公司印象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企业形象和企业声誉(Epstein,2001[1];Gray,1998[2]);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以及CSR 中关于工作环境的改善都会对员工的雇用、激励及保持造成积极影响(Kotler,2006;Heal,2005;Epstein,2001);CSR 活动本身虽然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费用支出,但也会因改善了利益相关者的关系(Wood,1995)[3]而使得企业内部运营成本降低(Heal,2005[4];Kong,2002[5];Epstein,2001);CSR活动通过改善企业形象和企业声誉对企业收入产生影响,或者通过CSR 关联的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而影响企业收入(Weber,2008) [6]。

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而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社会公众的期望,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需。从短期看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成本上的影响,但从长远规划,企业是其行为的最大受益者。担当了社会责任以后,社会对企业的认可度提高,社会对企业的产品需求也会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自然就提升了(黎友焕、龚成威,2008)

[7]。胡孝权(2004)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企业主动

承担社会责任为企业创造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产生广告效应,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统一的关键。姜启军、贺卫(2005)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是针对经济全球化、传统发展观和利益最大化模式做出的战略选择。选择持续发展型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保证[8]。田志伟、葛遵峰(2007)认为企业参与到社会责任中,是因为它们认为并希望可以从中获取某些竞争优势。企业社会责任能够为企业提供内部的和外部的效益。投资社会责任可

以帮助企业开发新资源和新能力,如企业文化等,为企业带来内部效益。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效益则与企业的声誉息息相关,是否参与社会责任和信息披露的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声誉的塑造和损毁。从总体上看,企业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具有战略性价值[9]。吴树畅(2008)认为,社会责任不仅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可持续增长的价值观念,企业在管理中全面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能够得到社会资金的支持,而且能够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持续创造财富[10]。黎友焕,龚成威(2008)从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必要性出发,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竞争优势,“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已经不是被迫的无奈行为,也不仅仅是为满足制度与监管的要求,它将成为企业培养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平台,会帮助企业顺利进入新兴市场并最终支持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增长”[11]。

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推动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也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朱贵平(2005)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一致性,因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环境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的要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致性、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企业生存压力的一致性、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与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致性,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2]。王文,张文隆(2009)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互动性。这使企业意识到履行好社会责任,不但使企业、政府和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而且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还有利于企业突破国外贸易壁垒和市场壁垒。企业社会责任能给企业提高声誉、降低风险、提高员工满意度、优化竞争环境等好处。从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角度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13]。文革、史本山、张权林(2009)通过对家族企业目标动力机制及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两个方面的分析,认为在整个家族企业的发展系统中,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与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两者之间是一致的,并且相互促进。家族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一方面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但是,家族企业创立初期的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却与可持续发展是冲突的,家族企业的创始人在创立初期时就要克服短视,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竞争优势结合在一起,从制度和治理上给予有

力的保障,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14]。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不可能自发地实现,最根本的出路是依赖于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与管理活动之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表面看来意味着企业费用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但实际却恰恰相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得到社会公众和顾客的认可,有利于促进企业扩大产品销路,提高销售收入。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利润的实现并不是直接的反向关系,而有利于企业现利润的增加。从企业层面来讲,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在现代动态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企业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塑造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构建并维持良好的利益相关者关系(Juscius,2007)[15]。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完成6个转变:一是从目标向关系转变; 二是从局部向整体转变;三是从主导向合作转变;四是从结构向流程转变;五是从个体主义向整合转变;六是从发展向可持续转变。基于持续发展的CSR 和企业战略目标的融合管理不仅有利于以可持续发展为典型特征的企业文化的塑造,稳定健康的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构建,还可以有效推进上述6个转变的实现(R. Welford, 1995) [16]。

[1] Epstein, M. J. & Roy, M. J. Sustainability in Action: Identifying and Measuring the Key Performance Drivers . Long Range Planning, 2001, 34(5) .

[2]Gray, E. R. & Balmer, J. M. T. Managing Corporate Image and Corporate Reputation . Long Range Planning, 1998, 31(5) .

[3] Wood, D. J. & Jones, R. E. Stakeholder Mismatching: A Theoretical Problem in Empirical Research o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zation Analysis, 1995, 3(3).

[4] Heal, 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 Economic and Financial Framework . The 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 Issues and Practice, 2005, 30( 3) .

[5] Kong, N., Salzmann, O., Steger, U. & Llonescu - Somers, A. Moving Business/Industry Towards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The Role of NGOs.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02, (20).

[6]Weber, M. The Business Case f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Company- level Measurement Approachfor CSR .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08, (10).

[7]黎友焕、龚成威:《基于外部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福利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6期。

[8]姜启军、贺卫:《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选择与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5年第11期。

[9]田志伟、葛遵峰:《企业社会责任的竞争优势观》,《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 [10]吴树畅:《论企业社会责任:一种可持续增长的价值观》,《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

11期。

[11]黎友焕、龚成威:《环境规制下的国外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及启示》,《世界环境》2008年第3期。 [12]朱贵平:《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科学发展观透视》,《经济问题》2005年第7期。 [13]王文、张文隆.:《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第9期。

[14]文革、史本山、张权林:《中国家族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基模分析》,《软科学》2009年第7期。

[15]Juscius, V.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ABI/INFORM Global, 2007,( 44) .

[16] Wood, D. J. & Jones, R. E. Stakeholder Mismatching: A Theoretical Problem in Emporical Research o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zation Analysis, 1995, 3( 3) .

本文发表在:黎友焕刘延平等主编·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蓝皮书(2010),人民出版社,2010版P5-9 中国社会责任建设蓝皮书官方网站:http://www.chinaiso26000.com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7g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