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更新时间:2023-03-17 09: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标准

学 分:6 建议学时:68 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的精神,制订本课程标准。

本标准所给学时,均为建议学时。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和作用 (一)课程性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全院各专业教学的必修公共课程,是学生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影响力大、受益面广,也是我院重点建设课程之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也是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计算机技能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作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及依据 (一) 设计思路和依据

1.由于本课程是一个实践操作很强的课程,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所以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理论学时和上机学时的比例设置为1:1,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操作性的知识。通过实验指导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2.通过向学生提供课余免费的上机时间,布置实用性强的上机练习内容或课外实验大作业,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技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为增加学生得兴趣将整本书中的内容分成入八个独立模块进行组织教学。

3.“活动导向设计”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 专题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方法组合。适时选用提问、讨论等生动多样的形式,设置教学情境,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

4.考核方式突出“四个注重”。考核内容“注重”能力,考核形式“注重”多样化,考核评价“注重”过程,考核机制“注重”多种奖励。注重过程考核,坚持全面评价,强调知行统一,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积极作用。

5.开辟网上教育教学新领域。在保证全国统编教材使用的前提下,通过教学资源建设,打造方便学生学习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通过网络平台,我们为学生提供了“课程标准、教学课件、典型案例、视频资料、阅读材料、参考书目以及其他相关知识拓展材料等充足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2

(二)课程的教学特点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培养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它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较好地掌握实际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采集和分析各种信息的意识,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

(三)基本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基本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提倡结合现有教学条件,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利用计算机的图、文、音、视、动画等手段,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

各个模块的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2.学习方法

为了扎实地学好该门课程,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要点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比较广泛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其它方面的相关知识做准备。

(2)加强实践教学训练,提高操作设计能力

在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前提下,更要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学习过程,这对于计算机课程实践环节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多次上机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3)创造性地开展学习

利用所学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结合专业或实际问题思考能做什么,实际动手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做几件事,这样一定会巩固你所学的知识,而

3

且还会发现应该有的功能,以后学习的时候目的性会更强。

(4)明确上机目的

上机练习的时候要有明确的内容,学习起来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真正掌握一些东西,这样才会越学越有兴趣,有的同学提前没有准备,一到机器上不知道干点什么,时间浪费了很多,收效却不大。在上机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上机练习软件,在软件提供的要求和环境下练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开阔思路,勇于创新

上机练习的时候要开阔思路,每一种操作一般都不止一种方法,而我们刚学的时候,可能只能记住一两种方法,当熟练掌握方法后,再回头看其它方法时,会很容易记住,而且能知道在哪一种情况下用哪一种方法最好,这样就形成了真正熟练的技巧。

(6)注意积累,拓宽知识面

多看些参考书或其它学习资料,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掌握许多别人不知道的技巧。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初步知识; 2.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方法;

4.掌握可以实现文字图表混排的实用文字编辑软件Word2003 的使用方法; 5.掌握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3 处理各种报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种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

6.掌握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制作各种演示文稿; 7.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 8.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及操作。 二、表现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理论水平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

4

意识,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品性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5)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6)使学生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5

第三部分 教学标准及教学活动建议

序号 教学单元 教学标准 ⑴知识目标:计算机发展及应用领域、计算机的查看计算机的配置 软硬件组成、计算机内的信息表示及编码。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应用信息的表示方法和编码; ②能够识别计算机的硬件资源; ③能够安装系统的应用软件。 ⑴知识目标:操作系统简介、图形用户界面操作、动: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查看计算机的硬件 查看计算机的软件 安装系统的应用软件 6 教学活动建议 可使用如下学习情境在微机实验室组织教学活学时 1 可使用如下学习情境在微机实验室组织教学活2 Windows基本操作 3 因特网(Internet)应用 动: 文件管理、系统管理与应用、中英文输入。 任务一 设计硬盘使用方案 ⑵能力目标: 任务二 操作整理各类文件 ①能够使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等资源进行管理; 任务三 在一台计算机上添加多个用户 ②能够安装和使用压缩工具软件; ③能够为计算机设置多用户管理及权限,使一台任务四 利用文字输入练习软件练习(可以计算机能够为不同人员使用; 布置成课下作业) ④能够熟练使用一种中文输入法; ⑤能够使用软件备份和恢复操作系统; ⑥能够使用操作系统中自带的常用程序; ⑦能够进行数据备份。 可使用如下学习情境在微机实验室组织教学活⑴知识目标: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因特网的常用接入方式及相关设备、电子邮件管理、常见网络服务与应用。 ⑵能力目标: 动: 任务一 更改主页,收藏主页到“文件夹” 8 6 6

①能够配置TCP/IP协议的参数; ②能够根据需要将计算机通过相关设备接入因特网; ③能够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用浏览器浏览和下载相关信息; ④能够配置浏览器中的常用参数会申请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 ⑤能够使用常用即时通信软件;使用工具软件上传与下载信息; ⑥能够申请和使用网站提供的网络空间。 ⑴知识目标:文档的基本操作、文档的格式设置、表格操作、图文表混合排版。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创建、保存文档;使用不同的视图方式浏文字处理软件应用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申请和使用电子邮箱 使用下载工具 使用搜索引擎 4 可以让学生选取专业、生活中的文字、图片、表览文档; ②能够设置文档的格式;设置文档的页面格式、格等各种内容作为素材,设计、制作作品,如个人简页眉和页脚; 历、合同、名片、宣传广告等,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文 ③能够在文档中插入和编辑表格;设置表格格字处理软件的能力 式;实现文本与表格的相互转换; ④能够在文档中插入并编辑图片、艺术字、剪贴画、图表等; ⑤能够对文档中的图、文、表混合排版; ⑥能够合并文档。 12 5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 ⑴知识目标: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电子表格的格式设置、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打印输出。 可以让学生选取专业、生活中的相关内容作为素材,制作数据图表,如会对家庭财务收支、班级学习12 7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创建、保存电子表格文件; ②能够熟练输入、编辑和修改工作表中的数据; ③能够熟练插入单元格、行、列、工作表、图表、分页符、符号等; ④能够熟练设置工作表的格式;设置工作表的页面格式; ⑤能够使用常用函数; ⑥能够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分类汇总; ⑦能够创建与编辑数据图表; ⑧能够使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进行数据分析会根据输出要求设置打印属性。 ⑴知识目标: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演示文稿修饰、演示文稿对象的编辑、演示文稿的放映。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使用多种方法创建并保存演示文稿; 6 演示文稿软件应用 ②能够制作母版; 成绩、产品销售等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管理,重点训练 学生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技能 可以让学生选取工作、生活中的文字、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各种内容作为素材,设计制作多媒12 ③能够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外部体作品。如企业产品介绍、个人求职、汇报演讲等多 对象;在幻灯片中添加表格与图表等元素; 媒体演示文稿,培养多媒体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 ④能够熟练设置、复制文字格式;熟练插入、编辑剪贴画、艺术字、自选图形等内置对象; ⑤会创建幻灯片的超链接; ⑥会对幻灯片的动画进行设置; 8

⑦能够对演示文稿打包,生成可独立播放的演示文稿文件。 ⑴知识目标:常见音视频播放工具的性能、播放影音文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简单的视频制作工具的使用。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获取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常用多媒体素材; 7 多媒体软件应用 ②能够使用软件对图像进行简单加工处理; ③能够使用常用图像处理软件编辑加工图像文件; ④能够使用和安装音频、视频播放软件; ⑤能够使用软件对音频、视频文件进行格式转换; ⑥能够使用软件对音频、视频文件进行简单编辑和制作。 ⑴知识目标:计算机安全基本知识、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护、网络安全防护、计算机法律和道德。 8 计算机安全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还原系统; ②能够对计算机安全进行设置; ③能够安装病毒防治软件。 可使用如下学习情境在微机实验室组织教学活动: 任务一 任务二 计算机杀毒软件的安装 计算机杀毒软件的使用 4 可使用如下学习情境在微机实验室组织教学活动: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8 音频播放工具的使用 视频播放工具的使用 视频制作工具的使用

9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条件

(一)学习场地及设施要求 序号 1 项目名称 理论教学 学习场地 多媒体教室 设施要求 多媒体设备、课件 硬件:局域网环境,可访问广域网,多媒体计2 实验 微机实验室 算机 软件:WindowsXP操作系统,Office2003软件包

(二)师资要求

1.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团结同事,集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等。

2.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主要包括:要掌握广泛而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这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发现和培养有特殊才能学生的前提和基础;掌握扎实可靠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体系和相关的专业技能技巧,熟悉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准确把握本学科重点、难点和知识点,这是讲好本门课的根本;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及其相应的技能技巧。

3.教师的教育能力。即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格,对教育内容进行精细加工,对教学手段进行正确选择和组合的能力;具有比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较好的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

4.坚定的政治方向。授课教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7f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