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条文(5线形)09-9-3修-11-12xiu

更新时间:2023-11-03 00: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5 线 形

5.1 一般规定

5.1.1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应重视线路空间曲线的平顺性,提高旅客乘坐舒适度。

5.1.2 全部列车均停站的车站两端减加速地段,可采用与设计速度相应的标准;部分列车停站的车站两端减加速地段,应根据速差条件,采用相适应的技术标准,满足舒适度要求。

5.1.3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应满足轨道铺设精度要求。

5.2 线路平面

5.2.1 正线的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应因地制宜,合理选用。与设计速度匹配的平面曲线半径,如表5.2.1所示。

表5.2.1平面曲线半径表(m)

设计行车速度(km/h) 有砟轨道 350/250 推荐8000~10000; 一般最小7000; 个别最小6000; 推荐8000~10000; 一般最小7000; 个别最小5500; 12000 300/200 推荐6000~8000; 一般最小5000; 个别最小4500; 推荐6000~8000; 一般最小4500; 个别最小4000; 12000 250/200 推荐4500~7000; 一般最小3500; 个别最小3000; 推荐4500~7000; 一般最小3200; 个别最小2800; 12000 250/160 推荐4500~7000; 一般最小4000; 个别最小3500; 推荐4500~7000; 一般最小3500; 个别最小3000; 12000 无砟轨道 最大半径 注:个别最小半径值需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经报部批准后方可采用。

5.2.2 正线不应设计复曲线。

5.2.3 区间正线宜按线间距不变的并行双线设计,并宜设计为同心圆。 5.2.4 线间距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区间及站内正线线间距不应小于表5.2.4的标准,曲线地段可不加宽。

表5.2.4 正线线间距

设计行车速度(km/h) 线间距(m) 350 5.0 300 4.8 250 4.6 2 正线与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并行地段的线间距,应根据相邻一侧

16

线路的行车速度及其技术要求和相邻线的路基高程关系,考虑站后设备、路基排水设备、声屏障、桥涵等建筑物以及保障技术作业人员安全的作业通道等有关技术条件综合研究确定,最小不应小于5.0m。

3 正线与既有铁路或客货共线铁路并行地段线间距不应小于5.3m。当两线不等高或线间设置其它设备时,最小线间距应根据相关技术要求计算确定。

4 隧道双洞地段两线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结构及防灾与救援要求,综合分析研究确定。

5.2.5 直线与圆曲线间应采用缓和曲线连接。缓和曲线采用三次抛物线线形。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设计速度、曲线半径和地形条件按表5.2.5合理选用,应选用(1)栏值,困难条件下可选用(2)栏或(3)栏值。

表5.2.5 缓和曲线长度(m)

设计行车 速度 (km/h) (1) 曲线半径 (m) 12000 11000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500 5000 4500 4000 3500 3200 3000 2800 370 410 470 530 590 670 *680 670 680* 670 680* — — — — — — 350 (2) 330 370 420 470 530 590 *610 590 610* 590 610* — — — — — — (3) 300 330 380 430 470 540 *550 540 550* 540 550* — — — — — — (1) 220 240 270 300 340 390 450 490 540 570 570 *585 — — 300 (2) 200 210 240 270 300 350 410 440 480 510 510 *520 — — (3) 180 190 220 250 270 310 370 390 430 460 460 *470 — — (1) 140 160 170 190 210 240 280 310 340 380 420 480 480 480 490* 480 *490 250 (2) 130 140 150 170 190 220 250 280 300 340 380 430 430 430 440* 430 *440 (3) 120 130 140 150 170 190 230 250 270 310 340 380 380 380 400* 380 *400

17

注:1表中(1)栏为舒适度优秀条件值,(2)栏为舒适度良好条件值,(3)栏为舒适度一般条件值。

2. .*号标志,表示为曲线设计超高175mm时的取值。

5.2.6 相邻两曲线间的夹直线和两缓和曲线间的圆曲线最小长度应根据下列公式计算确定,并不得小于表5.2.6的规定。

表5.2.6 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

设计行车速度(km/h) 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m) 注:括号内为困难条件下采用的最小值。

350 280(210) 300 240(180) 250 200(150) 一般条件下:L≥0.8V (5.2.6-1) 困难条件下:L≥0.6V (5.2.6-2) 式中 L—夹直线和圆曲线长度(m); V—设计速度数值(km/h)。

5.2.7 连续梁、钢梁及较大跨度的桥梁宜设在直线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也可设在曲线上。

5.2.8 隧道宜设在直线上。因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可设在曲线上,但不宜设在反向曲线上。

5.2.9 站坪长度应根据远期车站布置要求确定。 5.2.10 车站应设在直线上。

5.2.11正线上缓和曲线与道岔间的直线段长度应根据下列公式计算确定,并不得小于表5.2.11的规定。

一般条件下:L≥0.6 V (5.2.11-1) 困难条件下:L≥0.5 V (5.2.11-2) 式中:L —直线段长度(m);

V—设计速度数值(km/h)。

5.2.11 正线缓和曲线与道岔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

设计行车速度(km/h) 直线段最小长度(m) 350 210(170) 300 180(150) 250 150(120) 注:括号内为困难条件下采用的最小值。

18

5.2.12 钢轨伸缩调节器不应设在曲线上。

5.3 线路纵断面

5.3.1 区间正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20‰,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较,不应大于30‰。

动车组走行线的最大坡度不应大于35‰。

5.3.2 正线宜设计为较长的坡段,最小坡段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并不得小于表5.3.2的规定:

lp=(△i1+△i2)/2×Rsh+0.4Vmax (5.3.2) 式中lp -----最小坡段长度(m) △i1、△i2 ------坡段两端相邻坡段坡度差

Rsh ------竖曲线半径,一般取30000 m,困难取25000 m。

表5.3.2 最小坡段长度

设计行车速度(km/h) 一般条件(m) 困难条件(m) 350 2000 900 300 900 900 250 900 900 5.3.3 坡段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正线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或等于1‰时,应采用圆曲线型竖曲线连接,最小竖曲线半径应根据所处区段远期设计速度按表5.3.3-1选用,最大竖曲线半径不应大于30000m。最小竖曲线长度不得小于25m。

表5.3.3-1 最小竖曲线半径

设计行车速度(km/h) Rsh (m) 350 25000 300 25000 250 20000 2 竖曲线(或变坡点)与缓和曲线、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均不得重叠设置。

3 竖曲线与平面圆曲线不宜重叠设置,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表5.3.3-2的要求。

19

表5.3.3-2 竖曲线与平面圆曲线重叠设置的曲线半径最小值

设计行车速度(km/h) 平面最小圆曲线半径(m) 有砟轨道 无砟轨道 350 7000 6000 25000 300 5000 4500 25000 250 3500 3000 20000 最小竖曲线半径(m) 4 动车组走行线相邻坡段坡度差大于3‰时设置圆曲线型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一般5000m,困难条件3000m。

5.3.4 正线两线并行时,两线轨面高程宜按等高(曲线地段为内轨面等高)设计。

正线与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既有线并行时,其轨面设计高程应根据路基横断面设计情况综合研究确定。

5.3.5 连续梁、钢梁及较大跨度梁的桥上纵断面设计应满足桥梁设计的技术要求。

5.3.6 隧道内的坡道可设置为单面坡道或人字坡道,地下水发育的长隧道宜采用人字坡,其坡度不应小于3‰。

路堑地段线路坡度不宜小于2‰。

5.3.7 跨越排洪河道的特大桥和大中桥的桥头路基、水库和滨河地段、行洪及滞洪区的浸水路堤,其路肩设计高程应按有关设计规范结合国家防洪标准设计。

5.3.8 站坪宜设在平道上,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上;特别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2.5‰的坡道上;越行站可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宜采用一个坡段。

车站咽喉区的正线坡度宜与站坪坡度一致,困难条件下可适当加大,但不宜大于2.5‰,特别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6‰。

5.4 交叉、附属设施及其他

5.4.1 铁路与公(道)路交叉,应按全立交设计。

5.4.2 跨越通航河流的桥梁纵断面设计除应满足水文条件、桥梁结构

20

要求外,还应满足通航净空的要求。

5.4.3 区间线路应采用防护栅栏进行贯通封闭,防护栅栏选型应符合有关规定。路基地段和平原微丘区及城镇附近旱桥地段应设置贯通的防护栅栏,防护栅栏设置在铁路用地界内侧0.5m处。防护栅栏在维修人员进出口及每隔200 m处左右设警示标志。

在综合工区(保养点)及车站等处应设置维修养护车辆进出口,区间地段应根据地面道路的交通情况及其他维修养护要求,设置维修用进出口。

5.4.4 正线及车站用地界标(桩)应埋设在铁路地界线上和地界拐点处,埋设间距直线宜为150m,曲线宜为40m。

5.4.5 铁路线路两侧安全保护区边界应设置安全保护区标桩,标桩的设置应符合《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

5.4.6 当公路和高速铁路并行且公路路面标高高于铁路,或低于铁路1.5m以内,应在公路与高速铁路间适宜位置设置防护栏及监测设备。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75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