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
更新时间:2023-11-22 06: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第六章光夜结局是谁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课程名称:温病学
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
目的要求
1.掌握温病主要治法的具体运用。
2.熟悉温病的立法依据及卫气营血、三焦的治疗原则。 3.了解温病的外治法、兼挟证、瘥后调理。 基本内容
1.明确辨证论治是指导治疗立法的基本原则,讲述祛邪和扶正两大治则在温病治疗中的运用和意义。
2.重点介绍泄卫透表、清解气热、和解表里、祛湿清热、清营凉血、通下逐邪治疗大法的分类、适应证候、临床运用及注意点。
3.介绍开窍熄风法、滋阴生津法、固脱法及外治法在治疗温病中的运用。
4.简介温病常见兼夹证的治法和温瘥后调理。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配合电化教学手段。 一、 温病治则及确立治法的依据 (-)温病治则 1.祛除温邪
无论是何种病邪,都可造成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温病的主因是温邪,因此,祛除温邪是治疗温病的关键。不同温邪侵袭人体,具有各自的致病特点,表现出病性、病机、证侯等的不同,而治疗方法有异。故要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即根据不同的病邪,确定针对病因的特异治疗方法,如风热在表法当疏风泄热;若暑湿在表应采用清暑化湿之法。
在温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温邪主要导致卫气营血和三焦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其中包括了病变的层次、阶段、病位、病性等,病理变化不同,所用治法亦不相同。
2.扶助正气
1
课程名称:温病学
温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始终是邪正交争,盛衰消长的过程。正胜 则邪却,正虚则邪陷。所以在治疗中要时刻权衡感邪的轻重与多少, 正气盛衰与强弱,合理使用祛邪与扶正的方法。
(二)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 1.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
(1)审病因:温病的病因有风热、暑热、暑湿、湿热、温热、 燥热等区别,不同性质的病邪侵袭人体,各具不同的致病特点。根
据温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发病季节等因素,寻求温病的病因种类,叶天士根据温病卫气这就是“辨证求因”。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审因论治”。
营血不同阶段的病理
(2)辨病机:温病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卫气营血和三焦所属脏变化,提出“在卫汗腑的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因此掌握了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之可也,到气才可清就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性质等情况,据此而确立治则、治法。
气,入营犹可透热转
(3)察邪正:在病之初期和极期,邪势较盛,正气亦未大虚,气,??入血就恐耗此时多以祛邪为主。到病之后期,邪势已衰而正气已虚,或在温病血动血,直须凉血散后期阴伤较著,故其治疗多以扶正,特别是养阴为主。
2.温病治法的应用
(1)正确而灵活地运用温病的治法,是决定疗效的关键。
血”。吴鞠通则在三焦辨证的基础上提出:“治上焦如羽(非
如卫气营血和三焦治则在指导温病的治疗时有重要的意义,但轻不举),治中焦如只是概要的提法,在实际应用时还要进一步具体地采取各种治法。衡(非平不安),治如叶天士所说的“到气才可清气”,并不排除气分病变采用攻下法;下焦如权(非重不又如除了解表清里、透热转气、凉血散血等治则外,又有和解、化沉)”。这些治则在湿、养阴、益气等多种治法。
(2)注意病人的体质和正气状况及有无兼挟证等。
一般情况下都是应遵循的。
如叶天士提出对于肾水素虚的温病患者,必要时可酌用补益肾 阴药,防止病邪乘虚深入下焦,以“先安未受邪之地。”对素体阳 气不足而使用清法时,应用至十分之六七,就应审慎,不宜寒凉过 度而更伤其阳气。对素体阴虚火旺者,用清法后纵然热退身凉,仍 须防其“炉烟虽息,灰中有火”,引起余热复起。在温病过程中, 经常兼挟有痰、食、气滞、血瘀等病邪,也应根据其证候表现,配
2
课程名称:温病学 合相应的治法。
(3)清热祛邪,保津养阴贯穿始终。
发热是温病病程中的必见症,临证时应根据不同热型确立不同 治法。外邪是温病的致病因素,可造成人体功能失调和实质的损伤, 故祛邪是治疗温病的关键。祛邪务早、务快、务尽,重视“透”与 “泄”。“透”是侧重于使病邪由里向外,用药上注重运用轻清宣 透之品。表邪可通过“透”而外解,在里之邪热运用“达热出表”、 “透热转气”等法亦可向外透解。“泄”则包括了祛邪外出的各种 治法,使病邪从不同途径外出。温病病程中,温邪伤津,失治误治, 素体阴虚等均可见阴津耗伤,故应处处注意保津养阴。
(4)针对新感、伏邪不同采取不同的治法。
新感温病初起多以表证为主,治当以辛凉疏解为大法,不可过 分使用寒凉之品,否则不利于表邪的外达。伏气温病初起即见里热 症状,治疗主以清里热。如属新感引动伏邪而发温病,先用辛凉以 解其外邪,继以清里热,或表里双解。
(二)主要治法
温病的治疗几乎要用到中医学的各种治法。但由于温病的病机 有其特点,根据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和“审因论治”的理论,并针 对温病较容易出现的一些证候,主要介绍如下治法:
1.泄卫透表法 是疏泄卫表,透邪外出以解除温病初起,邪在 卫分的一类治法,属于解表法的范围。适应证:温病初起,邪在卫 表者。作用:发汗、疏表、透疹,祛除在卫表的外邪而使表证得以 解除。现代研究提示,该法能够:①促进汗腺分泌功能及血管舒张 反应,加快人体散热,促使体温下降。②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有利 于祛除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③改善全身和病变局部的循环功能, 有利于局部炎症的消退和人体功能的恢复等。泄卫透表法又可分为 如下几种:
(l)疏风泄热:指“辛凉解表”、“辛凉解肌”。 作用:以辛散凉泄之剂疏散卫表风热。
3
课程名称:温病学
主治:风温初起,风热病邪袭于肺卫。
主治症: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口微渴,或伴有咳嗽, 咽痛,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等。
代表方剂:桑菊饮、银翘散等。 (2) 外散表寒,内祛暑湿:
作用:以辛温之品外散表寒,清暑化湿之品解在里暑湿。 主治:夏月感受暑湿,复受寒邪侵犯肌表。
主治症:恶寒发热,头痛,身形拘急或酸楚,无汗,口渴,心三物香薷豆朴先, 烦等。
代表方剂:新加香薷饮等。 (3)宣表化湿:
作用:以芳香透邪之品宣化肌表湿邪。 主治:湿温初起,湿热病邪侵于卫表。
散寒化湿功效兼; 若益银翘豆易花, 新加香薷祛暑煎。
主治症:恶寒微热,头重,身体困重,四肢酸重,少汗,胸闷 脘痞,苔白腻,脉濡缓等。
代表方剂:藿朴夏苓汤等。 (4)疏表润燥:
作用:以辛凉清润之品疏解肺卫燥热。 主治:秋燥初起,燥热病邪伤于肺卫。
藿朴夏苓有三仁, 泽猪豆豉亦与伦; 湿温身热肢体倦, 胸闷舌腻宜煎尝。
主治症:发热,咳嗽少痰,咽干喉痛,鼻干唇燥,头痛,苔薄 白欠润,舌边尖红等。
代表方剂:桑杏汤。 运用本法注意:
①注意患者的体质和病邪兼挟。如素体阴虚而外有表邪所致的 卫表证,可予滋阴解表法;平素气虚而外感温邪所致的卫表证,可 予益气解表法;挟有痰、食、气、瘀、湿等邪者,应随证加减。
②温邪在卫表,忌用辛温发汗法,重在疏解透表。 ③使用本法应中病即止,避免过汗伤津。
2.清解气热法 以清泄气分邪热之品以解除气分无形邪热的一
4
课程名称:温病学
类治法,又称“清气法”。属于八法中“清法”的范围。
适应证:温病气分里热虽已亢盛,但尚未与燥屎、食滞、痰湿、 瘀血等有形实邪相互搏结的病证。
作用:使气分无形邪热或从外泄或从里解。 现代研究该法:
①部分药物对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杀灭作 用,或对细菌的内毒素、外毒素有中和解毒作用。
②有的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渗出作 用,可减少病理损害。
③有的有增强血中白细胞等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血清溶菌酶 活力,提高人体血淋巴细胞母细胞的转化能力,促进抗体生成等调 整免疫功能的作用。
④有的还具有解热、镇静、升压、强心、止血和修复机体组织 器官等作用。清解气热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l)轻清宣气:
作用:以轻清之品透泄热邪,宣畅气机。
主治:邪在气分,热郁胸膈,热势不甚而气失宣畅者。主治症: 身热微渴,心中懊憹不舒,起卧不安,苔薄黄,脉数。
代表方剂:栀豉汤加味。 (2)辛寒清气:
作用:以辛寒之品透热外达,大清气分邪热。 主治:邪热炽盛于阳明气分,热势浮盛者。
主治症:壮热,汗出,心烦,口渴欲得冷饮,苔黄燥,脉洪数 等。
代表方剂:白虎汤。 (3)清热泻火:
作用:以苦寒之品直清里热,泻火解毒。 主治:邪热内蕴,郁而化火者。
主治症:身热,口苦而渴,心烦不安,小便黄赤,舌红苔黄,
5
正在阅读:
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11-22
云南世珍泉饮用水有限公司《员工手册》05-19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知识归纳04-14
盾构分体始发掘进专项施工方案04-11
我了解了成功的背后作文500字02-04
水晶报表开发08-24
教师个人业务自传09-25
环境质量自动监控分中心建设方案07-03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温病
-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