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

更新时间:2023-06-08 22:0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本卷分Ⅰ卷和Ⅱ卷,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请将Ⅰ卷试题的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51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

宗法制以什么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2.周初实行分封的目的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3.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世袭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C.井田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D.君主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

4.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因此: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

5.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

A.三公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6.据《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谦虚的产物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7.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8.刘邦建立的地方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

A.实行郡县制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皇帝制度更加完善 D.根本目的不同

9 汉朝实行的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 ( ) A刺史制度 B中外朝制度 C察举制 D三省制度

10.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主要是因为:

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

B.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

C.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各个机构相互配合

D.君权首次得到独尊,有力维护了皇帝的尊严

11 行省制度创立于 (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2、元代设置的管辖西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是 ( ) A宣慰司 B 门下省 C宣政院 D枢密院

13.明朝废丞相、撤销行中书省的目的是:

A.健全地方职能 B.厉行思想控制 C.监视官吏百姓 D.强化君主专制

14.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A.李世民 B.汉武帝 C.朱元璋 D.雍正帝

15.内阁制度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地方职能的健全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中国社会的进步 D.君主专制的强化

16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 ) A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

B明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

C清康熙帝时,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D设置了直属皇帝具有传达性质的中央机构——军机处

17.你看过《宰相刘罗锅》吗?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军机处的设置

A.发生在顺治时期

B.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使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18.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统治阶级的权欲 B.地主阶级的要求C.封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法家思想的启示

19.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20.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缴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此条款侵害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 B.关税自主权

C.领土主权 D.内河航运权

2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主要是为了

A.开辟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B.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解体,推动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C.清朝推行闭关政策,统治走向衰落,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日益落后

D.林则徐严厉禁烟,打击鸦片交易,严重损害了英国的合法权益

22.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最主要体现在中国:

A.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B.社会性质变化 C.农民战争不断爆发 D.开始学习西方文化 23.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2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要花费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法国

25.“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A.辽东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

26有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的近代不平等条约是:

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北京条约》④《马关条约》⑤《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27《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2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B慈禧太后颁布“剿匪”上谕

C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剿杀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9.《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这主要是指:

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C.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0 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俄国

31.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五卅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秋收起义

32.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3 全面抗日战争开端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4.在中国有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9分)

本大类共有5小题,第35题12分,第36题12分,第37题7分,第38题12分第39题13分,共49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二 材料解析题(共有三小题31分, 第35题12分,第36题12分,第37题7分)

35.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请回答:(共12分)

(1)图一是哪次战争后留下的战争残迹?(1分)这场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2分)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2) 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2分)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4分)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

36.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幅

图:

请回答:(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些朝代的哪种制度?(6分)

(2)上述三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图二、图三所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2分)核心本质是什么?(1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

37【探究性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7分)

材料一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下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 唐太宗曾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

材料四 清高宗(乾隆帝)曾说:“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宰相,此止可就彼时朝政闒冗者而言。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旒缀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东华录》

请回答:

(1) 探究:上述材料中各朝统治者对宰相的态度是怎样的?(4分)有无本质的区别?

(1分)

(2探究:统治者对宰相态度的变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2分)

三 问答题(共有二小题18分,其中38题10分,39题8分)

38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0分)

39从领导力量、民众动员、战略战术、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一成一败的原因。(8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6f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