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打印
更新时间:2023-09-23 14:16:01 阅读量: 自然科学 文档下载
- 生日祝福语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动物生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二、填空题
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
2 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称为 3 生命活动中出现的电现象称为 4 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经历
5 动作电位包括 三个过程。
7. 易化扩散主要是指_ _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它受物质的结构特点、结合的位点数目的影响,需要细胞膜上__ __的帮助, 是_ _转动的一种形式。 8 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是__ __和__ 9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__ 。
10 易化扩散是指水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移动。该过程_ _消耗能量,_ 载体。
11 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为基础的传导过程不易出现传导阻滞是因为局部电流的_
常可超过引起兴奋所必需的 _数倍以上。
12 沿着整个神经细胞膜的不衰减传导是通过_ _实现的。
13 在刺激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引起组织兴奋的_ _强度称为阈刺激,阈刺激越小,说明该组织的_ _。
14 在静息电位形成中,K+的外流属于细胞膜的 _转运方式,因为K+是经蛋白载体_ 浓度差转运的。
15 机体的可兴奋组织通常是指神经、肌肉和__腺体 ,这些组织受到有效刺激后能产生_ 三、单项选择题
1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
A.收缩反应 B.分泌 C.神经 D.反射活动 E.电位变化 2 兴奋性是指机体的下列何种能力?( )
A.对刺激产生反应 B.作功 C.动作灵敏 D.能量代谢率增高 E.运动 3 决定单纯扩散方向和通量的驱动力是:( )
A.通道特性 B.溶解度 C.化学梯度 D.分子热运动 E.膜蛋白质运动 4 氨基酸跨膜转运进入一般细胞的形式为:( )
A.单纯扩散 B.通道转运 C.泵转运 D.载体转运 E.吞饮 5 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 )
A.为零 B.较高 C.正常 D.无限大 6 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转运是通过:( )
A.易化扩散 B.主动转运 C.单纯扩散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通道中介易化扩散
7 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
A.吞饮 B.载体中介易化扩散 C.泵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通道中介易化扩散
8 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指标是:( )
A.刺激的频率 B.阈强度 C.阈电位 D.基强度 E.强度-时间变化率 9 可兴奋细胞包括: ( )
A 神经细胞、肌细胞 B 神经细胞、腺细胞 C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D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E神经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 10 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 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 B 其大小接近钾平衡电位 C 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 D 它是个稳定的电位 E 其大小接近钠平衡电位
11 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 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浓度 B 细胞膜对Na+有点通透性 C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 加大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值加大
E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浓度
12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 )
A Na+ B K+ C Ca2+ D Cl- E Mg2+
13 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 )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反极化 D 复极化 E 去极化 14 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 )
A 膜安静时K+通透性大 B 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 Na+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Na+ -K+泵的作用 E 膜上Na+ -K+泵和Ca2+泵的共同作用 15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 )
A K+内流 B Cl-外流 C Na+ 内流 D Na+外流 E K+外流 16 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 加大细胞外Na+浓度,动作电位会减少 B 其去极过程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 C 其复极过程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
D 膜电位去极到阈电位时, Na+通道迅速大量开放 E 该动作电位的形成与Ca2+无关
17 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 )
A 单纯扩散 B 易化作用 C 主动转运 D 出胞作用 E 被动转运 18 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 )
A 肌肉收缩 B 腺体分泌 C 产生神经冲动 D 产生动作电位 E 产生局部电位 19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
A 脂质 B 蛋白质 C 糖类 D 核酸 20 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位置是: ( )
A 仅在内表面 B 仅在外表面 C 仅在两层之间
D 仅在外表面和内表面 E 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三种都有 21 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 ( )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入胞 E 出胞 22 运动神经纤维末稍释放Ach属于: ( )
A 单纯扩散 B 易化作用 C 主动转运 D出胞 E入胞 23 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 )
A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 B 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
C 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D 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 膜内外K+的净外流为零
24 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 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胞外 B 钠泵能顺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移入胞内 C 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进入细胞内 D 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反应得以进行 E 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 25 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 ( )
A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C 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
D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E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26 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 )
A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 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27 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 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 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D 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 E 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28 刺激阈值是指: ( )
A 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B 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C 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E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29 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根本区别是: ( )
A 主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B 被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C 主动转运依靠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 D 被动转运不依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30 钠泵的化学本质是: ( )
A 载体蛋白 B 受体蛋白 C Na+- K+依赖式ATP酶 D 糖蛋白 31 下列哪一种离子决定锋电位的高度: ( )
A K+ B Na+ C Ca2+ D K+和Na+ 32 细胞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状态称为: ( )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去极化 D 反极化 33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是( )。
A. 动作电位 B. 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C. 阈电位 D. 刺激阈 E. 以上均不是 34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出胞作用的是( )。 A. 胃腺粘液细胞将粘液分泌到胃腔中 B. 胰腺细胞分泌胰蛋白酶原到导管中 C. 肾小管上皮细胞向管腔分泌NH3 D.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E.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35 降低细胞外液中Na+浓度时,发生的变化是( )。 A.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不变
B.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C.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降低 D.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E. 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36 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 )。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出胞作用 E. 以上都不是 37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由于( )。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出胞作用 E. 吞噬作用 38 一般细胞用于维持钠泵转运的能量大约占其代谢能量的( )。 A. 5~10% B. 10~20% C. 20~30% D. 30~40% E. 40~50% 39 正常细胞膜内K+浓度约为膜外钾离子浓度的( )。 A. 12倍 B. 30倍 C. 50倍 D. 70倍 E. 90倍
40 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膜内钠离子浓度的( )。 A. 1倍 B. 5倍 C. 12倍 D. 18倍 E. 21倍
41 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中负后电位出现在( )。
A. 去极相之后 B. 超射之后 C. 峰电位之后 D. 正后电位之后 E. 以上都不是 42 就绝对值而言,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与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 )。 A. 前者约大10% B. 前者大 C. 前者小 D. 两者相等 E. 以上都不对 43 人工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泡溶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绝对值将( )。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先增大后减小 E. 先减小后增大 44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 A. 钾平衡电位 B. 钠平衡电位
C. 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和 D. 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差 E. 超射值
45 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 )。
A. 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 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其电位幅度增大 C. 动作电位一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 D. 动作电位大小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变小
E. 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 46 下列有关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 方式是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 C. 出现的动作电位在有髓纤维传导是跳跃式传导 D. 有髓纤维传导冲动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E. 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47 在多数细胞膜组成中,占重量百分比最多的是( )。 A. 糖类 B. 脂类 C. 蛋白质 D. 糖脂 E. 胆固醇 48 蛋白质是通过何种方式进入细胞的( )。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出胞作用 E. 入胞作用 49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首先可出现( )。
A. 峰电位 B. 阈电位 C. 负后电位 D. 局部电位 E. 正后电位 50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
A. 峰电位 B. 阈电位 C. 负后电位 D. 局部电位 E. 正后电位 四、判断题
1. 细胞的静息电位主要由Na+外流产生的。
2. 甲细胞的刺激阈值为1.5V,乙细胞的刺激阈值为2.0V,所以说乙细胞的兴奋性比较高。 3. A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为5g,B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为8g,所以说B肌肉的兴奋性比较高。
4. 活细胞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兴奋性。
5. 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Na+的平衡电位。 6. 细胞超极化时兴奋性降低。 7. 受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8. 静息电位主要是K+内流形成的。
9. 阈电位就是能够使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10. 单根神经纤维与神经干的动作电位都是“全或无”的。
11. 神经纤维发生动作电位时,膜内电位极性倒转为+30mV的状态,称为超极化。 12. 动作电位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两部分。 13. cAMP是细胞跨膜信号传递的唯一第二信使。 14 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即可产生动作电位。 15 在静息状态下, K+和Na+都较易通过细胞膜。 16 神经纤维的负后电位实际上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17 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因此在实际的反射进程中,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成。
18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时要消耗能量。
19 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阈值越低,兴奋性越高;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 20电刺激从机体分离出来的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引起肌肉收缩,这种现象称为反射。
21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 22 生物体在特定条件下,可在一定时间内不表现生命活动。
23 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反射地引起血压回降。这一调节现象过程属于自身调节。 24 刺激传入神经引起的反应,也是反射。
25 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对输出变量可能出现的偏差能及时进行调节,无波动和滞后现象。 26 膜的超极化使膜的兴奋性降低,标志着膜处于抑制状态。 27 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28 当细胞内K+增多,细胞外Na+增多时,钠泵被激活。
30 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峰电位,但是刺激到达阈值后,峰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 五、简答题
1. 叙述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 2. 叙述动作电位沿细胞膜传播的机理。 3. 什么叫兴奋性?常用的衡量指标有哪些? 4 膜蛋白质具有哪些功能?
5 简述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有何区别? 6 易化扩散的特点有哪些?
7 神经和肌肉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后,其兴奋性发生何种规律性变化? 六、论述题
1 试述动作电位的形成机理。 2 试述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机能是什么?
第三章 血液
二、填空题
1. 血液是由液体成分的 和悬浮其中的 所组成。
2. 血清和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有一种叫做 的血浆蛋白成分。 3. 血浆中主要缓冲物质对有: 4. 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
5. 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的物质主要是 6. 血浆中的主要抗凝物质是 和 7. 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8. 血液样品经抗凝剂处理后离心,离心管底部的红色部分是_ _,顶部的淡黄色液体是_
二者之间很薄的白色部分是_
9. 红细胞沉降率与血浆蛋白成分有关,__ 降率降低,而__ 沉降率升高。
10. 长期居住在高原者的红细胞数量_多于_居住在平原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_组织中O2 _分压降低,刺激肾产生__促红细胞生成素__。
11 血小板主要有____、_、__、__和等生理特性。
12 红细胞发生沉降的主要原因快慢,关键在于红细胞是否发生_血浆叠连现象____。 13 5%___溶液的渗透压数值与哺乳动物的__渗透压值相当。 14 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基本化学因素是__ _。 15 血液凝固的三个阶段都需要__ _的参与。
16 肝素主要是由__肥大细胞__产生,其化学本质是_直链多糖酯__。 17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_ _的各种_ __和_ _相对稳定。 18 组织液是细胞__ _液的一部分,它与血浆约占体重的_。
19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的__ __形成,而血浆的__ _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20 T 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与_ _免疫有关;而 B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与__ _免疫有关。 21 生理学上,常把__ _中的__ __含量看作是血液的碱储。
22 机体缺乏维生素K 将导致血凝时间__延长____,主要原因是肝脏__凝血酶原____形成减少。
24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是__ IgG _。
25 抗凝血酶Ⅲ的主要作用是与_凝血酶_____结合形成复合物,使之___失活_。 三、单项选择题
1. 下列物质中哪一种是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
A.Nacl B.KCl C.白蛋白 D.球蛋白 E.红细胞 2. 血浆中有强大抗凝作用的是:
A.白蛋白 B.肝素 C.球蛋白 D.葡萄糖 E.Ca2+ 3. 血浆中起关键作用的缓冲对是:( )
A.KHCO3/ H2CO3 B.NaHCO3/H2CO3 C.K2HPO4/KH2PO4 D.Na2HPO4/NaH2PO4 4. 血液的组成是:( )
A.血清+血浆 B.血清+红细胞 C.血浆+红细胞 D.血浆+血细胞 5. 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场所主要是: ( )
A 肝 B 脾 C 胸腺 D 骨髓 6. 对血管内外水平衡发挥主要作用的是: ( )
A 血浆胶体渗透压 B 血浆晶体渗透压
C 血浆总渗透压 D 血红蛋白含量 7.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是: ( )
A 球蛋白 B 白蛋白 C 小分子有机物 D 电解质 8. 参与血液凝固的成分是: ( )
A 白蛋白 B 球蛋白 C 纤维蛋白原 D 凝集素A和凝集素B 9. 血浆总渗透压 ( )
A 近似NaCl0.9%溶液的渗透压 B 近似0.9%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 C 近似0.9%尿素溶液的渗透压 D 近似血浆胶体渗透压 10. 细胞内液与组织液常具有相同的: ( )
A Na+浓度 B K+浓度 C 总渗透压 D 胶体渗透压 11.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 )
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与血管容积之比
C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 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2. 红细胞不具备的特性是: ( )
A 在血浆内的悬浮稳定性 B 趋化性 C 可变形性 D 对低渗溶液的抵抗性 13. 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器官是: ( ) A 骨髓 B 肺 C 肾 D 肝 14. 影响红细胞生成的最直接因素是: ( )
A 铁的供给 B 雄激素 C 促红细胞生成素 D 组织内O2分压降低 15. 外源性凝血: ( )
A 由出血激活凝血因子XII开始 B 由损伤组织释放因子III引发 C 不需要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 D 凝血时间较长 16.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 ( )
A 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在体外 B 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在血管外 C 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需外加因子 D 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 17. 可延缓或防止体外血液凝固的是: ( )
A 维生素K B 血管舒缓素 C 肝素 D 香豆素 18. 不属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成份是: ( )
A 前激肽释放酶 B 尿激酶 C 抗凝血酶III D 纤溶酶原 19. ABO血型的分类依据是: ( )
A 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的类型 B 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的类型 C 血清中特异性凝集素的种类 D 血清中的特殊免疫抗体种类 20 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延缓和防止凝血()。
A. 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 B. 血液置于硅胶管中
C. 血液中加入肝素 D. 血液中加入维生素K E. 血液放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 21 下列哪项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点()。
A. 由因子Ⅲ发动 B. 所需时间较内源性凝血途径短
C. 不需要钙离子参 D. 需要因子Ⅶ参与 E. 由因子Ⅴ发动 22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是( )。
A. 抗凝血酶Ⅰ B. 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C. 氯化钠 D. 肝素 E. 白蛋白 23 占体液总量最多的部分是()。
A. 组织间液 B. 血浆 C. 细胞内液 D. 脑脊液 E. 淋巴液 24 下列哪种离子较易透过红细胞膜( )。
A. 铁离子 B. Ca2+ C. K+ D. Na+ E. Cl-和HCO- 25 促进红细胞成熟的主要物质是( )。 A. 维生素B6和叶酸 B. 维生素B1和叶酸
C. 维生素B2和叶酸 D. 维生素B12和叶酸 E. Fe2+和叶酸 四、判断题
1.每毫升血液中数量是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 2.低温可加速血液凝固。 3.血液加温可加速血液凝固。 4.血小板数量减少时动物血凝减慢。 5.白细胞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6.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7. 血量维持相对稳定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因此血量的轻微变化就会导致严 重的身体不适。 8. 红细胞脆性大,表示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大。 9. 所有血细胞都是在骨髓内发育成熟。 10. 抽出的血液在试管内凝固属于外源性凝血。
11动物在缺氧环境中,促使肾脏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红细胞数增多。 12红细胞在与其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中即能保持原体积不变。
13 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成为血清,血浆中的凝血因子与血清中的相同。
14 成年雄性动物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一般均较雌性动物多,主要是由于雄激素的作用。 15 血液长期在4℃保存时, 红细胞膜内外Na+, K+浓度与正常时比有明显差异。 16 机体的内环境就是指血液而言。
17 某一体重为300Kg 的健康成年动物,其体液重量约为24Kg。 18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与血细胞容积之比。
19 在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 20 血浆总渗透压近似于 0.9%NaCl溶液的渗透压。
第三章 答案
一、名词解释
32. 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
A 半月瓣关闭 B半月瓣开放 C 房室瓣关闭 D 房室瓣开放 E 心室射血入大动脉,引起动脉管壁振动 33. 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
A 心室收缩时,血液冲击半月瓣引起的振动 B 心室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缩引起的振动 C 心室收缩,动脉瓣突然开放时的振动 D 心室舒张,半月瓣迅速关闭时的振动
E 心室收缩时,血液射入大动脉时冲击管壁引起的振动
34. 下列关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离子基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 0期主要是Na+内流 B 1期主要是Cl-内流 C 2期主要是Ca2+内流和K+外流 D 3期主要是K+外流 E 1期主要是K+外流 35. 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 ( )
A 收缩期开始 B 收缩期中间 C 舒张期开始 D 舒张中后期 E 舒张期结束 36 心室肌有效不应期长短主要取决于: ( )
A 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速度 B 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 C 阈电位水平的高低 D 动作电位3期的长短 E 钠--钾泵功能 37. 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期的原因是: ()
A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B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 C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传出速度大大减慢 D 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E 窦房结的一次节律性兴奋落在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 38. 心肌不会出现强直收缩,其原因是: ( )
A 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 心肌肌浆网不发达, Ca2+贮存少 C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D 心肌有自动节律性 E 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39. 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 )
A 静息电位仅为-70mV B阈电位为 -40mV C 0期去极速度快 D 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 E 4期电位去极速率快 40. 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
A 心房 B 房室交界 C 左、右束支 D 浦肯野纤维 E 心室 41.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 )
A 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B 增强心肌收缩力 C 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D 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E 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42. 关于心电图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B 心电图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C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变化是心电图的来源
D 电极放置的位置不同,记录出来的心电图曲线基本相同 E 心电图曲线与单个心肌细胞的生物电变化曲线有明显的区别 43. 下列关于正常心电图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 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化 B QRS波代表两心室去极化
C QRS三个波可见于心电图各个导联 D PR间期延长说明房室传导阻滞 E ST段表明心室各部分之间没有电位差存在 44. 以下心电图的各段时间中,哪一段最长: ( )
A PR间期 B ST 段 C QRS波群时间 D P波时间 E QT间期 45. 使血液沿单方向流动的基础是: ( )
A 心脏特殊传导组织的节律性活动 B 大动脉的弹性
C 心瓣膜的规律性开闭活动 D 骨骼肌活动和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 46. 心室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 0期去极化缓慢 B 1期复极化缓慢 C 电位变化较小的平台期 D 慢钙通道失活 47. 下列结构中,自律性最高的是: )
A 窦房结 B 房室交界 C 房室束 D 浦肯野纤维 48. 心肌自律细胞的自律性高低主要取决于动作电位的: ( )
A 0期去极化速度快慢 B 1期复极化速度快慢
C 舒张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慢 D 快离子通道和慢离子通道的比例 49. 心电图反映的是: ( )
A 心脏不同部位之间的电位差 B 心脏与体表之间的电位差 C 体表不同部位之间的电位差 D 心脏的静息电位 50. 心率过快时,缩短最明显的是: ( )
A 心房收缩期 B 心房舒张期 C 心室收缩期 D 心室舒张期 四、判断题
1.血管外周阻力增加,以舒张压升高为明显。( )
2.心脏中自律性最高的是窦房结。( ) 3.心脏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蒲肯野纤维。( ) 4.交感神经兴奋可使骨骼肌血管收缩。( ) 5.血液胶体渗透压升高可促进组织液的产生。( ) 6.迷走神经兴奋时心跳加快。(× )
7.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 8. 组成心脏特殊传导组织的细胞均具有自动节律性。 (× ) 9. 心室肌和心房肌不具有自动节律性和传导性。 ( ) 10. 正常心脏的活动受窦房结控制。 ( ) 11. 心率的快慢取决于房—室延搁的长短。 ( ) 12. 心电图的波形与引导电极安放的位置无关。 ( ) 13. 心电图是反映心肌收缩力的重要指标。 ( )
14. 心脏射血是靠心肌收缩实现的,因此心室舒张期的长短对心脏射血功能影响不大。( ) 15. 在整个等容收缩期内,心室内压力没有变化。 ( )
16. 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指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室内压。 ( ) 17. 从大动脉至毛细血管的口径逐渐变小,所以血压也越来越高。 ( ) 18. 大多数血管平滑肌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 ) 19. 暂时屏气可使心率加快。 ( )
20. 正常生理水平的血管加压素不引起血管收缩。 ( )
21. 脑脊液的pH值降低时,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传入冲动频率增加。 ( ) 22. 持续高血压将使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产生适应。 ( ) 23. 体循环外周阻力增大时将引起冠脉血流量减少。 ( ) 24. 血—脑屏障又称为血—脑脊液屏障。 ( ) 25 浦肯野氏纤维既有自律性,又有传导性。
26 心肌快反应细胞的自律性较高,而慢反应自律细胞的自律性低。
27 兴奋在房室交界处的传导较慢,有一定的时间延搁,使心室收缩前充盈量增加,有利于射血。
28 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很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 29 心肌的收缩强度不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浓度。
30 心脏可通过改变参与兴奋收缩的心肌纤维数目来提高收缩力量。
五、简答题
1 简述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 2 简述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
3. 简述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4. 简述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 简述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6 简述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7. 心肌细胞为什么不会产生强直收缩? 8 简述等容收缩期的特点? 六、论述题
1 简述正常情况下参与心血管活动调节的体液因素有哪些? 2 简述决定和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 3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第四章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所构成的活动周期 2.每搏输出量:心脏收缩时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量 3.心力储备:指心排出量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4.期前收缩:在心肌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额外刺激,可引起心肌正常收缩之前的收缩 5.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代偿间歇 6.窦性节律:由窦房结发出冲动引起的心搏节律
7.异位节律:由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取代窦房结而主宰的心搏节律 8.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量 9.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五、简答题
1. 心输出量主要取决于心率及每搏输出量,因此,心率的改变以及能影响每搏输出量的因素都可以引起心输出量的改变。
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在一定范围内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越大,心室肌的收缩能力也越强,每搏输出量也越多。
②心肌后负荷:即心室收缩、射血时面临的动脉压的阻力大小,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心室射血阻力增大,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速度减慢产,搏出量减少。
③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的增加能使心输出量随之增加。但如果心率过快,心舒期过短,造成心室在还没有被血液完全充盈的情况下收缩,每搏输出量减少,以致心输出量减少;反之,心率过慢,心舒期更长也不能相应提高充盈量,结果反而由于射血次数的减少而使心输出量下降。
2. 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①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②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
③吸收和运输脂肪。④防御作用。
第五章 呼吸
二、填空题
1.胸内压= 肺内压-肺回缩力 。
2.气体分子扩散的速度与__溶解度__成正比,与 分子量平方根_成反比。 3.功能余气量= ___余气量__ + __补呼气量__。
4.以化学结合形式运输的CO2有__碳酸氨盐 _和__氨基甲酸血红蛋白_两种。
5.血液运输氧主要是与__血红蛋白__结合,以__氧合血红蛋白__的形式存在于__红细胞__中。
6.气体分子扩散的动力是__气体分压差__。
7.使氧解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有.PH下降 PO2下降 PCO2升高 温度升高 2,3—DPG含量下降
8.肺表面活性物质由____肺泡壁Ⅱ型细胞____分泌。
9.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因素是 :分压差溶解度和分子量;呼吸膜面积与厚度;通气/血流比值 10.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____型细胞分泌的,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11. 氧的化学结合是结合到血红蛋白中血红素的______上。一个分子的血红蛋白可以结合______个分子的氧。
12. 氧的解离曲线发生左移,表明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_增高_;当温度升高、PO2升高时,曲线将会_右_移。
13. 2,3-二磷酸甘油酸是_红_细胞在_无氧__代谢中产生的,它可以使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_下降_。
14. CO2可以结合到血红蛋白分子的__自由氨基_上,形成的物质叫做__氨基甲酸血红蛋白__。
15. 人体呼吸运动的基本节律产生于__延髓_。
16. CO2分压增高时,主要是通过__中枢化学感受器__,其次才是通过_颈动脉体__和_主动脉体__反射性地使呼吸运动加强。
17.肺通气的阻力包括_弹性_阻力和_非弹性_阻力。
18. 在呼吸运动的调节中,CO2增多主要作用于_中枢化学感受器_,缺氧刺激主要作用于 外周化学感受器_,二者都能引起呼吸运动增强。
19. 缺氧刺激对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作用是_兴奋_,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_抑制_。 20. 人体最主要的吸气肌是__膈肌_和_肋间外肌__;最主要的呼气肌是_腹壁肌_和__肋间内
46. 血容量感受器兴奋可使: (B )
A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醛固酮分泌增多 D 醛固酮分泌减少 47. 醛固酮促进Na+重吸收和K+分泌的部位是: (D )
A 近球小管 B 髓袢降支 C 髓袢升支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E 输尿管 48. 对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刺激作用最强的是: ( D)
A 肾素 B 血管紧张素原 C 血管紧张素I D 血管紧张素II E 血管紧张素III 49. 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的是: (D )
A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B 氨基肽酶 C 羧基肽酶 D 肾素 E 肾上腺素 50. 下列因素中, 哪种不引起醛固酮分泌: (D )
A 循环血量减少 B血Na+降低、血K+升高 C 肾交感神经兴奋 D 肾素分泌减少 E 血管紧张素增加 四、判断题
1.推动血浆从肾小球滤过的力量是肾球囊囊内压。(× ) 2.氨基酸的重吸收部位主要是在近曲小管。(√ )
3.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主要是受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变的影响。( × ) 4.只有当全身血量减少大于10%时才能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的变化。( √ ) 5.醛固酮是肾上腺髓质所分泌的一种激素。( × ) 6.醛固酮的分泌直接受血K+浓度的调节。(√ )
7.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时可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 8.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中脑。( × )
9.入球小动脉两端的血压比出球小动脉两端的血压要高。( × ) 10.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受抗利尿激素调控。( √ ) 11.交感神经高度兴奋,可引起尿量增加。(× )
12.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血浆抗利尿素的浓度下降。(√ ) 13.循环血量减少可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 √ ) 14.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脑干。(× )
15.有效滤过压同血浆的胶体渗透压成正比。( × )
16.肾小管细胞分泌H+的同时伴随着Na+的重吸收,即H+-Na+交换。(√ ) 17.原尿中的葡萄糖只能部分被重吸收。(× ) 18.原尿中的氨基酸几乎可被全部重吸收。(√ ) 19.血液循环量下降时,抗利尿素的分泌减少。( × ) 20.原尿中的水大部分在集合管被重吸收。(× )
第八章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原尿:入球小动脉的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滤过液。
2.终尿: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作用,最终形成的尿液。 3.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量。 4.有效滤过压:存在于滤过膜两侧的压力差。
5.排泄:动物有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其它不需要的物质经过血液循环由体内排出的过程。 6.肾糖阈: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浓度限度。
7.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8.高渗尿:尿的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
9.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渗透压的升高,阻碍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而引起的尿量增加
10 渗透性利尿: 如果原尿中溶质浓度很高,渗透压就大,必然要妨碍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这种现象叫做渗透性利尿。
11 水利尿:动物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现象叫做水利尿。它主要是由于ADH 释放减少,使水重吸收减少所致。
14 逆流倍增: 在逆流系统中,由于管壁的通透性和管壁周围环境的作用或逆流交换作用,使两管液体中的溶质浓度或热量由上至下逐渐递增,这种现象称为逆流倍增。
15 尿素再循环:由于升支细段对尿素具有中等通透性,所以从内髓集合管出来的尿素可以进入升支细段,再回到内髓集合管,并再弥散到内髓区组织液,这个过程叫做尿素再循环。 五、简答题
1 (1)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膜通透性的改变可明显影响生成原尿的量和成分。 (2)滤过压。构成有效滤过压的三种(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囊内压)力量中,任一力量的改变都将影响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 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肾脏重吸收水分减弱,使多余水分以稀释尿形式排出,尿量增多。
3 (1)肾脏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通过生成尿液,将机体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 (2)对机体的渗透压、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起重要作用。 (3)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6 抗利尿激素(ADH) 的作用主要有:
1.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2.大剂量的ADH 能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普遍收缩,引起血压升高。
3.ADH能增强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有利于加强内髓集合管的渗透压梯度。
4.ADH还可减少肾髓质的血流量。 六、论述题
1 尿生成包括三个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水、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在有效滤过压的推动下,透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生成滤液即原尿。滤过膜具有较大的通透性和有效面积,而滤过的直接动力来自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它有较高的压力,减去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囊内压的阻力,也有较大的有效滤过压。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小管液经小管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将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 氨基酸等全部重吸收, 绝大部分水、Na+、K+、Cl-、HCO3-等, 小部分尿素被重吸收;对机体无用的肌酐等代谢废物不被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K+等都是主动重吸收的,原尿中约99%以上的水随着溶质的重吸收而被动重吸收,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是受ADH调节的, 是决定尿量的关键。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再进入血液循环。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由肾小管分泌的物质有H+、K+和NH3等, 排泄的物质有肌酐、对氨基马尿酸以及进入机体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酚红等。
由肾小球滤出的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使原尿的质和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后形成了排出的终尿。
第十章 神经系统
二、填空题
1.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可将其分为 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三种。 2.神经纤维传导的一般特征是 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不衰减性;相对不疲劳性 3.根据突触传递信息的方式,可将突触分为化学性突触 和 电突触 两种。
4.突触传递的特征是 单向传递;突触延搁;总和现象;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易于疲劳性。
5.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的主要方式有 单线式;辐散式;聚合式;环路式。 6.根据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性质,常分为 .机械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光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
7.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 适宜刺激;换能作用;适应现象;编码作用;反馈调节 。 8.小脑的主要功能有 调节躯体平衡、调节肌紧张;调节随意运动
11.神经动作电位的去极相是由_. Na+____内流形成,而复极相是由__ K+__外流形成。 12. 无髓纤维传导兴奋的机制是__局部环路电流__;而有髓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是___跳跃式传导_,其优点是___速度快 , 节省能量_。
13.根据对下一个神经元的功能影响不同,突触可分为_兴奋性__突触和_抑制性__突触 14. 如果某一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幅度为120mV,其超射电位数值为40mV,它的静息电位则
为_-80_
15. 植物性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控制具有_紧张性_,所以当剪断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后,动物的心率_减慢_。
16.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__乙酰胆碱_,可以使 肾上腺_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多。
17. 在建立条件反射时,需要使用无关刺激与__非条件刺激_刺激在时间上反复结合,这个过程叫做 强化。
18. 支配心脏的神经有__心交感神经__、__心迷走神经_和___肽能神经元 ;支配血管的神经有___缩血管神经纤维_和__舒血管神经纤维_。
19. 刺激心交感神经的主要效应是____心跳加快加强_,而刺激心迷走神经的主要效应是__心跳减慢减弱_。
20. 交感舒血管纤维末梢释放___乙酰胆碱_,通过__ M __受体发挥效应。
21. 心交感神经元的节前纤维释放_. 乙酰胆碱_______,与节后神经元表面的__ N型__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而节后纤维释放_去甲肾上腺素_,与心肌细胞膜上的_β1___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心迷走神经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均释放__乙酰胆碱_,但神经节细胞膜上的受体是__ N型__,而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是__ M型__。
22 轴突-树突突触,又称___依傍性___突触,其功能是使神经元发生_兴奋性改变_____。 23 兴奋性化学递质主要是使后膜对 Na+__ 的通透性升高,而抑制性化学递质主要是使后膜对_ Cl- 的通透性升高。
24 突触后电位分为_兴奋性__突触后电位和_抑制性__突触后电位,突触释放的化学递质有_多_ 种。
25 单胺类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_多巴胺_和__5-羟色胺_。 三、单项选择题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是因为A A.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升高,局部去极化 B. 突触后膜对cl-通透性升高,局部去极化 C. 突触后膜对cl-通透性升高,局部超极化 D. 突触后膜对K+通透性升高,局部超极化 E. 突触后膜对K+通透性升高,局部去极化 2.侧支抑制是D
A. 运动神经元轴突发出的侧支所引起 B. 经过兴奋性中间神经元起作用 C. 使拮抗肌同时兴奋
D. 经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起作用
E. 引起侧支抑制的兴奋来自运动神经元 3.下列哪一项不是突触传递的特征?D A.单向传递 B.有时间延搁 C.可以总和 D.对内环境变化不敏感 E.对某些药物敏感
4.对特意性投射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D
A. 丘脑的神经元点对点地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部位 B. 每一种感觉的传导投射系统是专一的,可产生特异性感觉 C.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D. 在脑干中经过多突触联系再投射到丘脑 E. 躯体四肢的感觉投射到对侧大脑皮质
5.在动物的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后,将出现A A.去大脑僵直 B.脊髓休克 C.上肢肌紧张下降 D.下肢肌紧张下降 E.死亡
6.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不包括E A.维持平衡 B.调节肌紧张 C.协调随意运动 D.直接控制精细运动 E.以上都不对
7.大脑皮质运动区控制躯体运动的特征不包括C
A.具有精确的定位 B.代表区大小与运动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C.刺激皮质运动区主要引起少数个别肌肉收缩 D.刺激皮质运动区可发生肌群的协同性活动 E.左半球运动区支配右侧躯体运动 8.大脑皮质兴奋时的脑电波是B A.α波 B.β波 C.δ波 D.θ波 E.尖波
9. 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条件反射: (A )
A 看到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 B 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胃腺分泌 C 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 D 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 E 炎热环境下出汗
10. 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E )
A 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 B 其大小接近钾平衡电位
正在阅读:
生理学 打印09-23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非洲的独立运动与拉丁美洲的发展》教案04-27
宜昌十大英语培训机构11-12
学校建筑项目给排水设计总说明格式08-07
耿儿庄社区简介03-10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的数学题和答案07-10
2017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4单元教案05-19
财务、人力资源、行政制度汇编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