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企业应急预案样板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31 15: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什么样的企业需要应急预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1
甲公司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
单位名称:编制单位:审 核 人:签 发 人:
年 月2
甲公司
日
目 录
1 总则 .............................................................................................................................1
1.1 编制目的..........................................................................................................................................................1 1.2 编制依据..........................................................................................................................................................1 1.3 适用范围..........................................................................................................................................................2 1.4 应急预案体系 .................................................................................................................................................2 1.5 工作原则..........................................................................................................................................................2
2 企业基本情况 .............................................................................................................3
2.1 企业简介..........................................................................................................................................................3 2.2 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3 2.2.1工艺流程 ..................................................................................................................................................3 2.2.2 企业污染物产生、处理与处置情况 ................................................................................................4 2.2.2.1产污环节分析 ......................................................................................................................................4 2.2.2.2 企业污染物处置情况........................................................................................................................5 2.3 环境保护目标 .................................................................................................................................................7
3 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7
3.1 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7 3.1.1 主要风险类物质 ....................................................................................................................................7 3.2 环境风险源识别 ............................................................................................................................................8 3.2.1 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情况.......................................................................................................................8 3.2.2 重大环境风险源识别 ...........................................................................................................................9 3.3 环境污染隐患的危害及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9
4 组织机构及职责 .......................................................................................................10
4.1 组织体系....................................................................................................................................................... 10 4.2 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10 4.2.1指挥机构的组成 .................................................................................................................................. 10 4.2.2 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 ........................................................................................................................ 11 4.2.3 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及其主要职责 .................................................................................................. 12
5 预防与预警 ...............................................................................................................14
5.1 预防措施....................................................................................................................................................... 14 5.2 预警................................................................................................................................................................ 15 5.2.1预警的条件 ........................................................................................................................................... 15 5.2.2预警的分级 ........................................................................................................................................... 15 5.2.3预警的方法 ........................................................................................................................................... 16 5.3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16
6 信息报告与通报 .......................................................................................................17 7 应急响应与措施 .......................................................................................................17
7.1 分级响应机制 ...............................................................................................................................................17 7.2 应急措施....................................................................................................................................................... 18
3
7.2.1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措施 ............................................................................................................ 18 7.2.2 大气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 22 7.2.3 水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25 7.2.4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26 7.3 应急监测........................................................................................................................................................27 7.3.1 应急监测方案的确定 .........................................................................................................................27 7.3.2 主要污染物现场以及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 .................................................................................27 7.3.3 仪器与药剂 .......................................................................................................................................... 28 7.3.4 监测布点与频次 ................................................................................................................................. 28 7.3.4.1 采样点位布设 .................................................................................................................................. 28 7.3.4.2 应急监测频次的确定..................................................................................................................... 30 7.3.5 应急监测人员安全防护措施........................................................................................................... 30 7.3.6 应急监测分工 ..................................................................................................................................... 31 7.4 应急终止....................................................................................................................................................... 32 7.4.1 应急终止的条件 ................................................................................................................................. 32 7.4.2 应急终止的程序 ................................................................................................................................. 33 7.5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 33
8后期处置 ....................................................................................................................34
8.1善后处置 ....................................................................................................................................................... 34 8.2 保险................................................................................................................................................................ 34
9 应急培训和演练 .......................................................................................................34
9.1 培训................................................................................................................................................................ 34 9.2 演练................................................................................................................................................................ 35 9.2.1 演练的组织与级别............................................................................................................................. 35 9.2.2 演练准备 .............................................................................................................................................. 36 9.2.3 演练频次与范围 ................................................................................................................................. 36
10 奖惩 .........................................................................................................................36 11 保障措施 .................................................................................................................37
11.1 经费保障......................................................................................................................................................37 11.2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37 11.3 应急队伍保障............................................................................................................................................ 38 11.4 通信与信息保障 ....................................................................................................................................... 38
12 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 .........................................................................38
12.1预案评审 ..................................................................................................................................................... 38 12.2预案备案 ..................................................................................................................................................... 38 12.3预案发布与发放 ........................................................................................................................................ 39 12.4应急预案的修订 ........................................................................................................................................ 39
13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39 14 附件 .........................................................................................................................40
4
附件F1 企业地理位置图................................................................................................................................. 41 附件F2企业周边环境示意图......................................................................................................................... 42 附件F3 厂区平面布置及撤退路线图........................................................................................................... 43 附件F4 联系方式 .............................................................................................................................................. 44 附件F5消防设施清单 ...................................................................................................................................... 45 附件F6 消防及防雷设施分布示意图........................................................................................................... 46 附件F7设备及用途 ...........................................................................................................................................47 附件F8 主要危险物质的理化性质 ............................................................................................................... 49 附件F9甲公司应急管理体系组织图 ............................................................................................................53 附件F10甲公司危险废物处置合同 ............................................................................................................. 54 .................................................................................................................................................................................56
5
1 总则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是我公司为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或由生产事故次生、衍生的各类环境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为我公司有效、快速地应对环境污染,保障区域环境安全提供科学的应急机制和措施。
1.1 编制目的
为提高我公司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科学、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援的应急机制,控制事件危害的蔓延,减小伴随的环境影响,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危险物质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 《剧毒化学品名录》(2010)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5085.7-2007) 《危险废物鉴别规范》(HJ/T 298-2007) 《重大风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以及生产区域、厂区所在地周边环境敏感区域和上述区域内人员的在突发环境事件时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
1.4 应急预案体系
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由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综合预案、车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各工段、关键岗位的应急处置措施组成。公司应急预案包括总则、公司基本情况、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与通报、应急响应与措施、后期处置、应急培训与演练、奖惩、保障措施、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应急预案实施、附录组成。
1.5 工作原则
⑴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环境危害。
⑵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环境安全,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各项预备工作。
2
⑶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
⑷科学预防,高效处置。鼓励环境应急相关科研工作,加大投入,重视专家在环境应急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等日常准备工作,强化预防、预警工作,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
2 企业基本情况
2.1 企业简介
公司系乙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A市B镇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公司系承租丙总公司所属的原折船厂厂房,占地面积20.4亩。企业主要生产汽车配件:防护栏、保险杆和汽车燃油箱。并有2万套镀铬、镀镍、镀锌的汽车零配件电镀生产线。
项目位于A市B镇民营工业园区西北部,东有金腾集团,南有晨阳宾馆,西南侧有港鹰集团和针织厂。地理位置图见附件1。企业内部总图布置见附件3。
2.2 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
2.2.1工艺流程 (一)
防护栏类
(二) 保险杠类
原材料 点 焊 委外抛光 镀镍铬 包 装 发 货 (三) 汽车燃油箱类
3
冲压件 发 货 清洗 点 焊 轮 焊 喷 涂 组 装 2.2.2 企业污染物产生、处理与处置情况 2.2.2.1产污环节分析
(一) 镀锌工艺,产污环节图见图2.1。
图2.1 镀锌工艺产污环节图
(二) 企业镀镍工艺产污环节图见图2.2。
4
图2.2 镀镍工艺产污环节图
(三) 油漆喷涂产污环节图见图2.3。
上 线 喷 涂 烘 烤 下 线 组 装 产生废漆
图2.3 油漆喷涂产污环节图
2.2.2.2 企业污染物处置情况 (一) 废水污染物:
企业主要的废水有:含酸废水900t/a,含碱废水3600t/a,含镍废水1440t/a,含铬废水1800t/a。共有废水7740 t/a。其处理流程见图2.2.3。废水达标处理后80%回收利用,剩余20%排放在太子圩港,排放口有排水计量表及在线监控仪。
5
图2.4 生产废水处理流程
企业有生活污水1万t/a,通过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后,与工业废水一起经由太子圩港排入长江。 (二) 噪声污染源:
主要噪声源为提泵、污泥泵(其它泵均为潜污泵)、污泥脱水机等设备的运行噪声和电器设备噪声。 (三) 雨水排放:
本公司雨水收集后直接排入太子圩港进入长江。 (四) 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主要为废油漆、废石膏及污水处理站的污泥,生活垃圾。污泥经过浓缩、脱水后申报环保局处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代处理。液体漆和废石胶由供应商回收,粉体漆在公司内收集后回用。
表2.1 固体废弃物产量及处置方法 序号 1 2 3
污染物名称 粉体漆 液体漆 废石胶 主要成分 聚脂树脂 树脂 碳酸钙及年产生量 (t/a) 0.5 0.15 0.3 介质 固体 液体 处置方法 采用排风集尘设备回收,收集回收利用率在100%。 液态沉淀设备回收,回收后交由供应商过滤回用。 液体 液态沉淀设备回收,回收后交由供应商6
可塑剂 4 5 污泥 生活垃圾 含重金属 / 12 7.3 固体 固体 过滤回用。 申报环保局进行处理 凤凰山垃圾填埋场 2.3 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分布图见附件F2 企业周边环境图。
表2.2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 序号 1 2 3 4 保护对象 医院 政府 农村 农田面积 数 量 3个 2个 9个 800亩 博爱医院、金港医院、晨阳医院 晨阳办事处、晨阳派出所 晨阳村、套沿村,李家港村,善政桥村,三角滩村,严家埭村,晨中村,龙潜村 保护对象名称 3 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3.1 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 3.1.1 主要风险类物质
主要风险类物质如下表3.1.1:
表3.1 主要原材料使用情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药品名称 防石胶 高温粉 低温粉 PU-黑亮光 铬酸 硼酸 硫酸镍 氯化镍 微孔镍添加剂 半光亮镍整平剂 镀镍润湿剂 镀铬走位盐添加剂 镀铬走位盐 年耗用量 23500kg/a 3107 kg/a 10701.5 kg/a 254 kg/a 850 kg/a 2150 kg/a 6700 kg/a 1600 kg/a 22.68 L/a 2580 L/a 475 L/a 50 L/a 50g/a 7
序号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药品名称 PU稀释剂 亚硫酸氢钠 消泡剂 原盐(NaCl) 除氧剂 硫酸 盐酸 阻垢缓蚀剂 硫酸亚锡 镀锡添加剂TB-A NCZ DIMENSION C 黑锌钝化A剂 抑雾剂 年耗用量 16 kg/a 10275 kg/a 450 kg/a 3650 kg/a 1925 kg/a 14460 kg/a 22830 kg/a 4750 kg/a 10 kg/a 50 L/a 25 L/a 25 kg/a 25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铬沫抑止剂 990添加剂 电化学除油剂 SF-526镀锌光亮剂 SF-301B化学涂油粉 军绿钝化A剂 光亮镀镍补充剂 片碱(NaOH) 除腊水 电解除油粉 乳化液 葡萄糖酸钠 活性炭 双氧水 光亮镀镍开缸剂 半光亮镍开缸剂 镍块 微孔镍添加剂 1500 L/a 100 L/a 2900 kg/a 1350 kg/a 1575 kg/a 600 kg/a 1210 L/a 12550 kg/a 990 L/a 2795 kg/a 50 kg/a 150 kg/a 50 kg/a 25 kg/a 25 L/a 250 L/a 16600 kg/a 25 L/a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SF-526镀锌走位剂 SF-526镀锌净化剂 SF-526镀锌调整剂 SF-526镀锌延展剂 军绿钝化B剂 硝酸 锡锭 锌锭(0#) 磷酸三钠 醋酸 A01-233F补给剂 A01-233E建浴剂 白色封闭剂 防锈蜡 脱脂剂 氢氧化钙 膜阻垢剂 镀镍光亮剂 650 kg/a 75 kg/a 50 kg/a 25 kg/a 25 kg/a 230 kg/a 28.7 1652.7 kg/a 9瓶/a 75.5 kg/a 25 L/a 100 L/a 350 L/a 30 kg/a 225 kg/a 12340 kg/a 1550 kg/a 25L/a 3.2 环境风险源识别
3.2.1 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根据公司消防安全应急预案,确定的危险物料仓储点同时作为环境风险源,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废水处理设施等也作为环境风险源。
依据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准则主要对公司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风险基本情况调查:
a.对公司使用的各类化学材料名称及日用量、贮存量和加工量进行统计分析;
b.对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及其处理情况以及委托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c.对环境风险类物质的运输、装卸情况进行了分析; d.高浓度废水的收集、储存、治理等设施进行分析。
8
经分析我公司主要环境风险主要有三大项:
一是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造成人员中毒和水、大气等环境污染,尤其是由于电镀槽破损等原因导致重金属电镀液进入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
二是治污设施运转不正常,没有能及时发现,造成重金属废水事故排放影响水质的情况;
三是在生产等作业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引发物料泄漏或消防灭火水等事故排放造成水、大气环境污染。
综合考虑上表和附件,物料的理化毒理性质,结合仓库储量、车间使用量,确定本厂风险物质为表3.1中所列的化学原材料,其在储存、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从而导致中毒和爆炸的环境风险。 3.2.2 重大环境风险源识别
本公司的重大环境风险源是:由于泄漏、停电、火灾等原因导致含重金属的电镀液、电镀废水事故排放而影响外环境。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订本单位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A市安全生产监督局和环境保护局备案,确保安全生产。
3.3 环境污染隐患的危害及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企业的含镍、铬、锌废水若处理不达标排放,将引起受纳水体太子圩港和长江的污染,影响沿河两岸的生活和工、农、鱼业用水。
喷漆、电镀工艺的生产事故会导致易燃物质、剧毒原材料的突发泄漏事故,同时与爆炸、火灾相互引发,致使有毒化学品大量外泄,或多点诱发,从点源发展到面源,造成厂区及周边村庄、集镇等大气以及附近河水的污染。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生态的破坏。
固体危废堆放不规范或清运不及时,可能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溶出,污染周边土壤,污染地下水。
主要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表3.2 主要环境污染风险情况 序号 地点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物质 影响类型 9
1 2 3 4 废水处理单元 电镀、喷漆单元 化学品库 固体收集场 废水事故排放 化学品事故排放 化学品的泄漏 Cr、Ni、Zn、COD、TN、TP、pH等 油漆、镀液 详见表3.1 太子圩港、长江 太子圩港、长江 土壤、地下水、太子圩港、长江 土壤、地下水等 固体废物(含危险废重金属污泥、废油漆、弃物) 生活垃圾等 4 组织机构及职责
4.1 组织体系
公司设立公司级和部门级二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公司成立“指挥领导小组”为一级指挥机构;部门组成立二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同时设立技术保障、应急救援、应急监测、通讯联络、后勤保障、医疗救护和善后处置等工作小组。
4.2 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4.2.1指挥机构的组成
公司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指挥领导小组”,由总经理、副总经理担任指挥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设备部、运行部及辅助部门的部门领导组成,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现场应急指挥部一般设在集中控制室(化工库旁办公室),电话0512- 58743608;备用现场应急指挥部设在(物管登记室),电话0512-58743620。
若副总经理不在厂部由总工程师和总经理助理为临时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10
④接到恐怖袭击恐吓电话或政府发面预防恐怖袭击通知时; ⑤其他异常现象。 5.2.3预警的方法
在确认进入预警状态之后,根据预警相应级别环境应急小组按照相关程序可采取以下行动:
①立即启动相应事件的应急预案。
②按照环境污染事故发布预警的等级,向全厂以及附近居民发布预警等级。一级预警:现场人员报告值班调度,调度核实情况后立即报告公司,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依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通知相关机构协助应急救援。若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严重,应当及时向县、市政府部门报告,由县、市领导决定后发布预警等级。二级预警:现场人员或调度向安全或环保部门报告,由安全或环保部门负责上报事故情况,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宣布启动预案。三级预警:现场人员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和值班调度并通知安全或环保部门,部门负责人或调度视现场情况组织现场处置,安全或环保部门视情况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置,落实巡查、监控措施;如隐患未消除,应通知相关应急部门、人员作好应急准备。遇非工作日时,通知值班调度和总值班人员,并及时报告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和有关人员。
③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④指令各应急专业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人员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⑤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⑥调集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其他应急保障工作。
5.3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1、事故报警:发现事故者,应立即向当班班长报告,当班班长向车间领导报告,并通知生产调度室,生产调度室向主管和公司领导报告,启动与事故等级相适应的应急救援响应。
16
2、火灾报警:凡在本公司范围内发生火灾事故,首先发现者,应立即打公司内电话0512-58796199-200,并通知生产部,生产部向主管和公司领导报告,应急救援小组响应成立。报警时,应清楚说明起火位置、起火燃烧对象、火势大小及报警者姓名。如火势较大厂内消防队不处理,指定了专人向市消防中队119报警。
3、24小时有效的报警电话:0512- 58796199-200 4、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讯联络手段
外部:环保:12369 火警:119 公安:110 急救:120
6 信息报告与通报
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向班长和车间(装置)管理人员报告,由班长和有关管理人员向有关部门报告。火灾事故应先报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凡发生事故伤及人身时,应先向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如发生急性中毒事故时应先向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在报告的同时,现场人员应及时抢救。
公司主管领导接到上报事故汇报后,应立即向上级单位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已污染的范围,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及趋向,可能受影响区域及采取的措施,需要增援和救援的需求。
被报告人及相关部门单位的联系方式:见附件F4。
7 应急响应与措施
7.1 分级响应机制
紧急情况是指:(1)公司供应的物料和公用工程等因不可抗拒的原因必须降荷供应,或者停供的情况。(2)公司循环水等因故障不能满足要求时。(3)装置发生大面积泄漏。(4)现场发生火灾、爆炸、人身伤亡、重大设备等事故。(5)虽然公司内部没有问题,但受到外
17
部环境严重威胁时,如周围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地震、洪水等。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厂内部(生产工段、车间)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不同的等级。等级依次为Ⅲ级(一般环境污染事件)、Ⅱ级(较大环境污染事件)、Ⅰ级(重大或特别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对于Ⅲ级(一般环境污染事件),事故的有害影响局限在各车间之内,并且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公司局部区域内,启动三级响应:由该车间的车间主任负责应急指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对于Ⅱ级(较大环境污染事件),事故的有害影响超出车间范围,但局限在公司的界区之内并且可被遏制和控制在公司区域内。启动二级响应: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指挥,组织相关应急小组开展应急工作。
对于Ⅰ级(重大或特别环境污染事件),事故影响超出工公司控制范围的,启动一级应急响:由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总指挥执行;应当根据严重的程度,通报县,市、省或者国家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决定启动相关预案、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遇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时,移交政府指挥部人员指挥并介绍事故情况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配合协助应急指挥与处置。
7.2 应急措施
7.2.1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措施 (1)切断污染源方案
对于化学物质的泄漏,首先应根据泄漏物质的性质,毒性和特点,确定使用堵塞该污染物的材料,同时关闭阀门,利用该材料修补容器或管道的泄漏口,以防污染物更多的泄漏;利用能够降低污染物危害的物质撒在泄漏口周围,将泄漏口与外部隔绝开;若泄漏速度过快,并且堵塞泄漏口有困难,应当及时使用有针对性的材料堵塞下水道,
18
截断污染物外流造成污染;保持现场通风良好,以免造成现场有毒气体浓度过高,对应急人员构成危险。 (2)化学品泄漏的应急监测与处置
用洗消液冲洗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在源头冲洗,将污染源严密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二是在事故发生地周围的设备,厂房,以及下风向的建筑物喷洒洗消液,将污染控制在一个隔绝区域;三是在控制住污染源后,从事故发生地开始向下风方向对污染区逐次推进全面而彻底的洗消。
洗消冲洗废水不能直接排入污水处理装置,应当及时关闭污水处理设施的入口阀门,防止高浓度污染物流入厂污水处理设施,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压力。
关闭正常污水排放口和雨水泵站,防止污染物通过污水排放口和雨水排放口流入到厂外,对厂外水沟造成污染。通知相关人员启动通入环境应急池的应急排污泵,引导污染物、消防废水和冲洗废水等流入应急管道,最终流入环境应急池集中处理。
待事故现场污染物得到控制并消除已产生的污染物后方可启动正常排污口。
(3)污染物削减与消除方案
盐酸泄漏时,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输送至废物处理场所用液碱中和。
硫酸泄漏时,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小量泄漏时,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量泄漏时,收集回收或输送至废物处理场所用液碱中和。
液碱泄漏时,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时,用砂土活性炭等
19
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时,收集回收或输送至废物处理场所用盐酸中和。
对于石灰固态废物,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回收利用。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若企业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则视情况关闭污水处理设施。同时消防废水等通过雨水泵房的旁路支管排入应急事故池。待事故排除后,再排入污水厂处理单元处理达标后排放。
表7.1 厂内常见化学污染物质处理方法 污染物质 泄漏处理方法 液碱 HCl H2SO4 石灰 沙土覆盖、收集渠集中回用或处理 沙土覆盖、收集渠集中回用或处理 沙土覆盖、收集渠集中回用或处理 塑料布、帆布覆盖。 (4)水处理单元事故停车
水处理单元发生事故异常情况,运行部全权组织处理;当装置发生故障有可能影响其他公司时,必须向公司通报;生产装置发生人身伤亡事故以及设备、操作、火灾等重大事故时,必须立即向设备部经理报告。 (5)应急药剂
应急过程中要用到大量的药剂以及工具,如下表7.2.2所示:
表7.2 应急药剂表 名称 稀盐酸 液碱 活性炭 沙土 用途 酸碱中和 酸碱中和 吸附 吸收吸附 储量(kg) 与原贮罐互为备用 3000 1000 (6)装置生产应急处理原则 ①供电紧急情况
当供电出现紧急情况需要降负荷时,视电力供应情况,停车的顺序为办公生活用电,装置、循环水部分水泵。
出现紧急情况时,公用工程当班班长根据公司调度的降荷要求通
20
知有关部门停车,并通知下一步要停车的部门做好准备。
②有关供出单位应力争避免此种现象发生,至少要及时发出预报,使有关用户可以准备应急对策。
③当发生重大火灾、爆炸、地震等突发事故时,实施紧急停车。 (6)危险区的隔离
1、危险区的设定: 全公司生产区为危险区。
2、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
在发生紧急事故时,要按事故的状态进行区域管制与警戒,限制无关人员进入和无关车辆经过,以防止事故扩大或人员伤亡。
在公司主管部门未到达和接管前,将由发生事故现场主管在本装置主要路口和周围地带进行区域管制与警戒工作。
3、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危险区边界警戒线,为黄黑带,警戒哨佩带臂章,救护车鸣灯。 4、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实行区域管制与警戒,专人进行疏导。 5、现场人员的撤离
在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严重的有毒物质泄漏,严重威胁现场人员生命安全条件下,事故现场最高指挥有权作出与事故处理无关人员的撤离,或全部人员撤离的命令。
公司指定要求大门作为公司紧急集合地点,在发生严重的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时,应依据当时的风向选择确定上风向的一侧作为紧急集合地点,撤离人员先在该处集合登记,等待进一步的指令,撤离的信号为公司警报系统发出的报警声:持续时间为30秒(预先通知的系统测试根据通知要求进行响应)
在发生事故时,公司派专人对非公司人员(参观人员、外单位施工作业人员等)进行引导疏散并撤离至安全地带。
当经过积极的灾害急救处理后,灾情仍无法控制进,由事故应急指挥小组下达撤离命令后,装置现场所有人员按自己所处位置,选择特定路线撤离,并引导现场其他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对可能威胁到厂外居民安全时,指挥部应立即和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并应迅速组织有
21
关人员协助友邻单位、厂区外过往行人在县、市指挥部指挥协调下,指挥引导居民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撤离路线见附件F6 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 (7)应急人员进入撤离现场的条件
应急人员在进入现场时应做好如下准备:一是人员准备,根据事故发生的规模,影响程度以及危险范围,确定应急救援人员的人数,并由经验丰富的或相关专业人员带队;二是救援器材、物资必须准备充足,以防出现吸附剂等救险药剂不够用的情况;三是必须弄清救援方式,救援前尽量弄清楚各类相关事故处置情况,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抢险救灾;四是思想准备要充分,救援时思想情绪保持稳定,做好救援抢险工作。
当突发事件的危害已经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由应急小组组长命令应急救援人员撤离现场。撤离时应保持秩序不混乱,不得提前脱下防护设备,待到安全区域时立即消毒,沐浴。 (8)应急救援的调度和保障供应措施
应急救援队伍由应急小组组长统一调度和指挥,突发环境事故时,由应急小组组长下达救援命令,并由事故发生车间或生产工段负责人带领展开应急救援行动。
应急救援物资由各物资保管人负责分发给各救援小组,在达到应急救援的目的同时尽量节约,不浪费。 7.2.2 大气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1)确定扩散污染物的种类
本公司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HCl雾和H2SO4雾等。 (2)污染防治措施
厂内危险化学品储量参差不齐,分布在各车间及仓库。 重点需要防范的物质包括储量较大剧毒物质。
对于泄漏量小,容易收集或容易及时处理,能够迅速把污染控制切断在源头处的,将冲洗稀释水或者吸附后的吸附剂收集,交由三废车间集中处理;对于泄漏量小,但是车间无法及时收集或处理,需其
22
他车间援助的,及时联系附近车间配合处理,冲洗水或吸附剂交由三废车间集中处理;对于危险物泄漏量大,不易控制,模型预测可能会超标的,应当一方面处理泄漏的污染物,另一方面通知厂应急小组,由应急小组指挥应急监测小组对环境保护目标进行监测,监测计划详见下一章。若监测结果超标,再根据污染物类型确定防护措施和方法;对于泄漏量大,毒性严重,根据模型预测严重超标的污染物,一方面由应急领导小组指挥各救援小队救险,另一方面通知上级相关部门,指挥需保护的村舍和社区做好防范措施,同时通知应急监测小组对目标区域进行监测;若泄漏或火灾爆炸事故十分严重,威胁到需保护区域人的生命安全,应当由应急监测小组组长立即通知镇或者县有关部门,根据事态的严重程度安排该区域的人员疏散,同时划定隔离区。
(3)基本防护措施
1.呼吸防护:在确认发生毒气泄漏或袭击后,应马上用手帕、餐巾纸、衣物等随手可及的物品捂住口鼻。手头如有水或饮料,最好把手帕、衣物等浸湿。最好能及时戴上防毒面具、防毒口罩。
2.皮肤防护:尽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或用床单、衣物遮住裸露的皮肤。如已备有防化服等防护装备,要及时穿戴。
3.眼睛防护: 尽可能戴上各种防毒眼镜、防护镜或游泳用的护目镜等。
4.洗消:到达安全地点后,要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流动的水冲洗身体,特别是曾经裸露的部分。
5.救治:迅速拨打120,将中毒人员及早送医院救治。中毒人员在等待救援时应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致使病情恶化。
6.食品检测:污染区及周边地区的食品和水源不可随便动用,须经检测无害后方可食用。 (4)受影响区域人群疏散方式
当环境事故发生后严重影响到了厂内以及受保护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时,应当组织人员疏散,疏散时,遵循以下原则:
1.保证疏散指示标志明显,应急疏散通道出口通畅,应急照明灯能正常使用
23
2.明确疏散计划,由应急领导小组发出疏散命令后,疏散小组按负责部位进入指定位置,立即组织人员疏散。
3. 疏散小组用最快速度通知现场人员,按疏散的方向通道进行疏散。
4.积极配合好有关部门(公安消防队)进行疏散工作,主动汇报事故现场情况。
5.事故现场有被困人员时,疏导人员应劝导被困人员,服从指挥,做到有组织、有秩序地疏散。
6.正确通报、防止混乱。疏导人员首先通知事故现场附近人员先疏散出去,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告诉其他区域人员进行有序疏散,防止不分先后,发生拥挤影响顺利疏散。
7.口头引导疏散。疏导人员要用镇定的语气,呼喊、劝说人们消除恐惧心里,稳定情绪,使大家能够积极配合进行疏散。
8. 广播引导疏散。利用广播将发生事故的部位,需疏散人员的区域,安全的区域方向和标志告诉大家,对已被困人员告知他们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自制救生器材的方法。
9. 事故现场直接威胁人员安全,疏散组人员采取必要的手段强制疏导,防止出现伤亡事故。在疏散通道的拐弯、叉道等容易走错方向的地方设疏导人员,提示疏散方向,防止误入死胡同或进入危险区域。
10. 对疏散出的人员,要加强脱险后的管理,防止脱险人员对财产和未撤离危险区的亲人生命担心而重新返回事故现场。必要时,在进入危险区域的关键部位配备警戒人员。
11. 专业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疏导人员若知晓内部被困人员,要迅速报告,介绍被困人员方位、数量。 (5)紧急避难场所
1.选择合适的地区或建筑物为紧急避难场所;
2.做好宣传工作,确保人人了解紧急避难场所的地址,目的和功能;
3.紧急避难场所必须有醒目的标志牌; 4.紧急避难场所不得作为他用。 (6)交通疏导
24
1.发生严重环境事故时,应急领导小组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安排好交通封锁和疏通;
2.设置路障,封锁通往事故现场的道路,防治车辆或者人员再次进入事故现场;
3.配合好进入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小队,确保应急救援小队进出现场自由通畅;
4.引导需经过事故现场的车辆或行人临时绕道,确保车辆行人不受危险物质的伤害。
7.2.3 水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由于构筑物机械安全性及基础安全性而发生酸、碱罐等罐体发生破裂、污水处理效率降低、排污管道发生爆裂等。 1) 污水管道事故
当污水输送管道发生破裂时,会影响周围环境,污染周围土壤和地下水等。
当厂内污水输送管道发生破裂时,应立即停止污水输送,积极抢修,并把废水暂存于污水事故池,若管道修复时间较长,应立即停止生产,待排污管道修复后重新生产。
此外,停产检修期间需进行试压检查,日常应加强巡查,管系统均安装压力表,日常记录、发现压力异常进行检查,发现泄漏立即修复。在污水管线沿岸树立标志和联系电话,一旦周围群众发现泄漏现象可以及时汇报。
2) 废水处理设施处理效率降低影响分析及应急预案
当水处理设施发生泄漏时,或污染物浓度突然变化、或因操作运行不当时,污水处理效果下降,应通过污水管网把废水收集到事故池。由于项目污水处理直接排放长江,若厂区污水处理厂发生事故,将对长江下游的取水单位产生不利影响。
若污水处理站发生故障,自动监测仪显示出水水质浓度较高时应立即关闭污水排放口的阀门,把废水控制在厂内。并且检查污水厂发生事故的原因。若事故排除需较长时间,则应通知相关生产车间降负
25
荷生产或停产。
若污水厂事故排放,废水未经处理达标就排放长江,引起长江上、下游用水单位取水口处水污染物超标,则应及时通知相关用水单位停止取水。同时,应立即关闭污水排放口的阀门,把废水控制在厂内,并且检查污水厂发生事故的原因。
5)化学储罐泄漏事故排放影响分析及应急预案
由于构筑物机械安全性及基础安全性而发生化学储罐体发生破裂。预计罐整体发生破裂,液体总量10m3。若发生酸、碱泄漏,可基本全部收集控制在围堰内,利用围堰内的贮存的酸、碱进行中和处理。待事故处理后,中和后的废水排到废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处理。若其他化学品发生泄漏,应立即用沙土覆盖、吸附。
对大型液体储罐用钢板对可能会崩裂处进行加固,所有设备连接处全部接软接头,减少罐体发生爆裂的可能性。对其他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复核、部分设施重新维护、整改。在各个罐体加设围堰,确保发生泄漏时,污染物不会泄漏至外围环境中。同时原有雨水管网的总排水管有通往污水事故池的旁路。 7.2.4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1)被救人员衣服着火时,可用水或毯子、被褥等物覆盖措施灭火,伤处的衣、裤、袜剪开脱去,不可硬行撕拉,伤处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棉布覆盖,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2)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
(3)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
(4)将伤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5)抢救受伤严重或在进行抢救伤员的同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由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抢救伤员,并派人接应急救车辆。
26
7.3 应急监测
突发环境事件时,环境应急监测小组应迅速组织监测人员赶赴现场,根据事件的实际情况,迅速确定监测方案,及时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以便对事件及时正确进行处理。 7.3.1 应急监测方案的确定
(1)根据厂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建立全厂应急监测网络,组织制定全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
(2)通过初步现场及实验室分析,对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以及确定污染范围。根据不同形式的环境事故,确定好监测对象、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频次、质控要求。同时做好分工,由小组组长分配好任务。
(3)现场采样与监测。由厂应急领导小组进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技术指导和应急监测技术研究工作。
(4)根据事态的变化,在厂应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监测方案。
(5)应急监测终止后应当根据事故变化情况向领导汇报,并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进行追踪监测。
(6)完成厂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7.3.2 主要污染物现场以及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
(1)现场监测应当优先使用试纸、气体检测管,水质速测管及便携式测定仪。
(2)对于现场无法进行监测的,应当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应急监测结束后需用精密度、准确度等指标检验其方法的适用性。
(3)对于某些特殊污染事件或污染物,也可适当采用生物法进行监测。
表7.3全厂主要污染物监测方法
监测项目
监测对象 27
推荐监测方法
HCl雾 硫酸雾 COD NH3 TP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 长江 长江 长江 1气体检测管 2便携式HCl雾检测仪 便携式H2SO4雾检测仪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钼滴抗分光光度法 7.3.3 仪器与药剂
当厂内仪器设备无法满足监测需求时应当向县、市监测站寻求帮助,若发生重大危险事故时应与国家相关监测部门联系进行监测。
表7.4 全厂仪器统计 仪器设备名称 大气采样器 分光光度计 酸度计 应急检测箱 大气采样 对采回的水质样品进行氨氮等定量分析,对采回的空气样品进行氨、氮氧化物等定量分析 现场对水质进行pH值测定 现场对空气进行测定 用途及监测项目 责任部门 环保科 环保科 环保科 环保科 7.3.4 监测布点与频次 7.3.4.1 采样点位布设
首先应当根据污染源以及污染物的类型,直接测定该污染源或排放口所排污染物在空气、水环境中的浓度。其次由于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发生时,污染物的分布极不均匀,时空变化大,对各环境要素的污染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采样点位的选择对于准确判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污染范围与程度等极为重要。这就需要根据事故类型,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采样点。
(1)大气环境污染事故
对于有毒物质,若产生挥发性气体物质的泄漏,首先应当尽可能在事故发生地就近采样,并以事故地点为中心,根据事故发生地的地理特点、风向及其他自然条件,在事故发生地当日的下风向影响区域、掩体或低洼地等位置,按一定间隔的圆形布点采样,根据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确定采样点布置的范围。而且需要在不同高度采样,同时在事故点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布设采样,作为对照点。在距事故发生地
28
最近的居民住宅区或其他敏感区域应布点采样,且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位置。
对于火灾以及爆炸事故,首先应当确定事故中可能产生的衍生污染物,再根据该污染物的性质特征,按照以上的采样点布置原则进行布点。
采样时,应当确定好采样的流量和采样的时间,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和风速,采样总体积应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2)水环境污染事故
危险化学物质发生泄漏造成水环境污染,采样时以事故发生地为主,按水流的方向,扩散速度以及其他因素进行布点采样,根据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可现场确定采样范围。采样在事故发生地、事故发生地的下游布设若干点位,同时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一定距离布设对照断面;由于厂外水沟水流速度较小,且河面宽度小,因此需要在同一断面的不同水层进行采样;另外,在事故影响区域内饮用水和农灌区取水口也设置采样断面。采样时,需要采平行样品,一份在现场进行检测,一份加入保护剂后尽快送至实验室分析。若根据污染物质类型需要,应当使用塑料广口瓶对水体的沉积物采样密封后分析。
对于火灾以及爆炸事故,除了执行以上的监测步骤,还必须对消防水采样分析。
(3)土壤环境污染事故
土壤污染的采样应当以事故发生地为中心,根据不同的污染物质确定一定范围,然后在该范围内离事故发生地不同距离设置采样点,并根据污染物类型在不同的深度采样,另外采集未受污染区域的样品作为对照。除了对土壤进行采样,还需要采集事故发生地的作物样品。若事故发生地在相对开阔区域,采样应采取垂直深10cm的表层土。一般在10m×10m范围内,采用梅花形布点方法或根据地形蛇形布点方法,采样点不少于5个。不同采样点采集的样品在除去小石块和杂草后混合放入密封塑料袋。
对于所有采集的样品(包括大气样品,水样品和土壤样品),应分类保存,防止交叉污染。现场无法测定的项目,应立即将样品送至实验室分析。样品必须保存到应急行动结束后,才能废弃。
29
7.3.4.2 应急监测频次的确定
应急监测的频次根据事故发生的时间而有所变化,根据污染物的状况,在事发初期应当增加频次,不少于2小时采样一次;待摸清污染规律后可适当减少,不少于6小时一次;应急终止后可24小时一次进行取样。至影响完全消除后方可停止取样。
表7.5 水质监测频次表 监测点位 江、河在事故发生地、 事故发生地下游的混合处 江、河事故发生地 上游的对照点 监测频次 初始加密监测, 视污染物浓度递减 1次/应急期间
追踪监测 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同等级地表水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 以平行双样数据为准 表7.6环境空气监测频次表 监测点位 事故发生地 污染物浓度的最大处 事故发生地最近的 居民居住区或其他敏感区 事故发生地的下风向 事故发生地上风向对照点 监测频次 初始加密监测, 视污染物浓度递减 初始加密监测, 视污染物浓度递减 4次/天 2次/应急期间
追踪监测 连续监测2次浓度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 连续监测2次浓度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 连续监测2~3天 表7.7 土壤监测频次表
监测点位 事故发生地受污染的区域 受事故污染水质灌溉的区域 对照点 监测频次 1次/应急期间 1次/应急期间 1次/应急期间 追踪监测 清理后、送填埋场处理 清理后、送填埋场处理 7.3.5 应急监测人员安全防护措施
现场应急监测分析方案的具体实施均是由应急监测工作者完成的,而每一污染事故都可能危及分析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了保护分析人员并有效地实施现场快速分析,在实施应急监测方案之前,还应该配备必要的防护器材,如隔绝式防化服、防火防化服、防毒工作服、酸碱工作服、防毒呼吸器、面部防护罩、靴套、防毒手套、头盔、头
30
罩、口罩、气密防护眼镜以及应急灯等。 7.3.6 应急监测分工
队 长:李林林 应急监测总指挥,负责组织领导应急监测分队的工作,组织完成上级下达的应急监测任务。
副队长:顾春龙 分管仪器设备组工作、后勤保障组工作、分管化验分析组工作。
协助队长做好应急监测现场指挥工作,分管现场监测组工作,并分管仪器设备组工作、后勤保障组工作。负责应急监测技术工作,分管质量保证组工作。
(1)现场调查组: 负责人: 刘荣清 成 员:黄春伟、宋延晔
分 工:负责应急监测现场调查、制定初步应急监测方案及提出现场处置建议。
(2)现场监测组: 负责人:邹一飞 成 员:黄春伟、宋延晔
分 工:负责对应急监测现场空气、水质和土壤进行采样,对噪声进行监测。
(3)化验分析组: 负责人:黄春伟 成 员:周燕、游华清
分 工:负责应急监测现场采回的空气、水质和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分析。
(4)质量保证组 负责人:黄春伟 成 员:周燕、游华清
分 工:负责应急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和应急监测方案审核、应急监测报告审定。
31
(5)仪器设备组 负责人:周燕
分 工:负责应急监测现场电力系统和气象系统安装架设、仪器设备、通信照明器材保障工作。
(6)后勤保障组 负责人:宋延晔
分 工:负责车辆后勤保障、药品后勤保障、现场救助、摄影和录像、协助安装架设电力系统和气象系统等工作。
厂应急监测领导小组 现场调查组 质量保证组 现场监测组 化验分析组 仪器设备组 后勤保障组 水质监测小组 空气监测小组 土壤监测小组
7.4 应急终止
7.4.1 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造成的危害已经被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32
(5)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7.4.2 应急终止的程序
(1)现场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由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指挥部批准;
(2)现场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相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应急指挥部应根据政府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须继续进行为止。
7.5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1)通知厂各办公室,各科室及车间以及附近周边企业、村庄和社区危险事故已经得到解除;
(2)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进行清洁净化;
(3)对于此次发生的环境事故,对起因,过程和结果向有关部门做详细报告;
(4)全力配合事件调查小组,提供事故详细情况,相关情况的说明以及各监测数据等;
(5)弄清事故发生的原因,调查事故造成的损失并明确各人承担的责任;
(6)对整个环境应急过程评价;
(7)对环境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厂领导汇报; (8)针对此次突发环境事件,总结经验教训,并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9)由各负责人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
33
8后期处置
8.1善后处置
1.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做好事故的善后工作。 2.安置受灾人员,赔偿受灾人员损失。
3.组织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中长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对受污染生态环境进行恢复。
8.2 保险
我厂为员工办理保险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环境污染责任险。发生重大环境事故后,受灾人员应当视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
为具有应急救援任务的应急救援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以防在救援时受到意外伤害,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9 应急培训和演练
安全管理部负责组织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培训分为公司、车间班组两级培训,演练分为公司、部门(功能组)、班组三级演练。
9.1 培训
依据对本企业单位员工、周边工厂企业、人员情况的分析结果,明确培训如下内容:本公司事故应急救援和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理的人员培训分二个层次开展。
1、车间班组级
车间班组级是及时处理事故、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事故及早发现、及时上报的关键。一般治污设施故障、化学品泄漏、生产装置事故等在这一层次上能够及时处理而避免,对班组
34
职工开展事故急救处理培训非常重要。每季开展一次,培训内容:
⑴ 针对各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紧急停车、避险、报警的方法;
⑵ 针对各岗位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类别,现场进行紧急救护方法。 ⑶ 针对各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和避免事故扩大化。
⑷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急救援必须使用的防护装备,学会使用方法,例正压自给式呼吸器、防毒面具等。
⑸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学习消防器材和各类设备的使用方法。 ⑹ 掌握车间存在危险化学品特性、健康危害、危险性、急救方法。 2、公司级
由总经理、安管员及义务消防队员组成,成员能够熟练使用现场装备、设施等对事故进行可靠控制。它是应急救援的指挥部与操作者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是事故得到及时可靠处理的关键。每年进行二次,培训内容:
⑴ 包括班组级培训所有内容。
⑵ 掌握应急救援预案,事故时按照预案有条不紊地组织应急救援。
⑶ 针对车间生产实际情况,熟悉如何有效控制事故,避免事故失控和扩大化。
⑷ 各部门依据应急救援的职责和分工开展工作。 ⑸ 组织应急物资的调运。
⑹ 申请外部救援力量的报警方法,以及发布事故消息,组织周边社区、政府部门的疏散方法等;
⑺ 事故现场的警戒和隔离,以及事故现场的洗消方法。
9.2 演练
9.2.1 演练的组织与级别
应急演练分为部门、公司级演练和配合政府部门演练三级。 指挥领导小组从实际出发,针对危险目标可能发生的事故,每年
35
正在阅读:
电镀企业应急预案样板 - 图文05-31
文言文词意思汇编05-09
小麦D 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筛选和遗传背景的分子检测08-20
2014财务会计专业精美个人求职简历模板-实习经历为亮点-word版可编辑 905-25
怎么去体臭02-13
1、建筑管理考试单选题11-29
《皮肤性病学基础》期末试题09-21
演出经纪人考试复习资料 - 图文01-28
水电(石岗)材料检测方案05-2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预案
- 电镀
- 样板
- 应急
- 图文
- 企业
-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答案-简答题
- XXX同志在全县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 质量保证手册(压力容器最终版) - 图文
- 安徽巢湖和09-10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试卷
- 电子商务师三级2015-2017年历年技能操作考题全 - 图文
- 广东省中山市人教版2016年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课件 第八单元
- (2011版)危险化学品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胶粘剂产品部分)
- 论航海业在实现海洋强国梦中的作用
- 中小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论文 - 图文
- β受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 中小型公司网络安全方案
-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B》--实验指导书-廖丽娟 - 图文
- 西式面点四级理论练习题500
- 普通逻辑课后习题答案
- 测量和标定系统中的一些标准协议
- 信号与系统试题附答案
- 关于金融方面的分析报告
-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第2课时教学设计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考卷(三)
- 食品机械设备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