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09 03: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2007 -2008 学年第2 学期期末考试 地貌学 试题(A)
说明:1.第一题直接填入空白处。 2.其它题答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一.填空题(选择填空29个,多填无效,共29分)每空只能填一个答案。 1.山体由—山顶———,山坡,—山麓———等要素组成。
2. 据地貌形体完整性的高原类型分为---平坦高原--------------、----破碎高原------------。
3.陆地地貌划分为几种主要形体类型,即盆地,—高原——,丘陵,——平原—,—山地。
4. 火山锥地貌形体类型有-----锥形---------、----盾形----------、古钟形火山。 5.通常根据山地的---海拔高度--------、---形态-------相对高度和坡度来划分山地的形体类型,据我国山地特点,一般划分为四类,--中山----、高山、极高山、-----低山------。
6.高度指标是地貌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说明--------起貌起伏形体---------------------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指标有相对高度、------海拔高度-------和平均坡度、-----地貌类型-------等。
7.促使地貌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是内动力和外动力,前者作用的总趋势是—加大地表起伏形成基本地貌格局—,后者作用则是对地表形态进行——削高填低,减小地表起伏——。
8。风沙地貌的形成主要受-----物理风化------、---风力-------、----暂时性流水作用-----的影响。
9.坡地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由—坡长——、—坡向——、坡高、坡度、坡形等方面表现出来。
10.岩溶地貌形体在地表出露的负向地貌有溶沟、落水洞、---溶蚀盆地,盲谷,干谷--、--------------等。
11.组成坡地的松散堆积物或不稳定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能发生向坡下的运动,形成坡地重力地貌主要有蠕动、—崩塌——、滑坡、—错落——等类型。
12.冰川侵蚀地貌主要形态有————、————、-------------、冰斗等。
13.正向地貌形态是相对于某一近似水平面或周围临近的另一地貌形态为-------------------------的形态。
14.促进地貌发育的内动力作用按地貌物质变形变位特征可以分为--------------、--------------、岩浆活动等
15.地貌类型划分,应遵循----------------------------、----------------、-----------------------原则。
16.数字地貌系统包括数字高程模型、----------------------------、----------------------------。
18.地貌制图内容,包括-----------、底图内容、-----------、-----------。
19。要溶地貌发育条件,------------、----------------。
20。谷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形态,常见的有———、———、————、凸形坡。在地形图上是通过等高线的-------------------------变化来显示的。
二.名词概念(共21分)选其中7个回答,每个3分 1.风化作用 2.地貌结构
3.方山 4.河流袭夺
5.冰斗 6.横向海岸
7.新月形沙丘 8.海岸阶地
9.地貌类型 10.滑坡
三.简答题(共30分,任选5题作答,每题6分) 1. 荒漠 2 . 深切河曲
3.黄土墚形体类型 4 . 冲积平原类型及形体特征
5.断块山 6 . 大陆架
7.山谷冰川形体类型 8 . 河漫滩形体特征
四.论述题(20分)
1. 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10分)
2. 长轴褶皱构造地貌(10分)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地貌学>>课程考试A卷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选择29个填空,多填无效,共29分)每空只能填一个答案。
1.山顶;山麓(没有顺序差异)
2.平坦高原;破碎高原
3.高原:平原:山地
4. 锥形,盾形(饼形)
5. 海拔高度,形态;中山,低山
6. 地貌(表;形;面)起伏形体。海拔高度(绝对高度),地貌类型
7. 内动力,外动力,加大地表(面)起伏形成基本地貌格局,削高填低(剥蚀堆积)减小地表(面)起伏
8.物理风化、暂时性流水作用、风力
9. 坡长,坡向
10. 合成洼地(溶蚀洼地),溶蚀盆地,盲谷,干谷,岩溶丘陵,岩溶湖泊,岩溶谷地(答对3个)
11.崩塌,错落
12. 角峰、刃脊、冰川谷、悬谷、冰蚀三角面(答对3个)
13. 突(凸)起(高地)
14. 褶皱运动、断层运动(地壳运动、构造变动)
15. 等级系统原则,形态-成因原则,数量指标原则,图例系统
16.数字地貌模型、数字地貌系统
17.基本内容、一般内容、辅助内容
19.具溶蚀力的水、可溶性岩石
20.凹形坡,等斜坡,复合(阶梯)形坡,疏密变化
二.名词概念答案要点(共24分)选其中6个回答,每个4分
地表岩石、土体在外动力作用下的原地破坏作用。 地貌结构:地貌结构是指某地域范围内不同的地貌类型系统的各种地貌类型的时、空组合关系。
3.山体顶部平坦,起伏很小,面积较大,边缘线明显,周坡陡峭的山体统称为方山或者平顶山。
4.河流袭夺: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相邻流域的河流,向源侵蚀的速度不同,速度较快的,源头向分水岭伸展的速度也快,切穿分水岭,把分水岭另一侧河流的上游抢夺过来称为河流袭夺。
5.冰斗:冰川融化消失后,原山岳冰川的粒雪盆(冰盆)显露出一个三面陡峭一面开敞的半圆形或剧场形基岩裸露凹地,这种地貌形态称为冰斗。
6.属于岩石海岸的一种,海岸地区山岭、谷地、岛屿的延伸方向与海岸线呈直角或较大角度相交。
7.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在平面上呈半月形,它的纵剖面不对称,迎风坡较缓,坡度约10-20°,为凸形坡;背风坡较陡,坡度28--33°左右,为凹形坡。背风坡与迎风坡转折有一个尖锐的弧形丘顶。在背风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两翼(翼角),他指示了风向。
8.海岸阶地:海岸动力的侵蚀、堆积作用形成海岸平台,地壳抬升使其上升到破浪作用不到的高度,成为海岸阶地
9.地貌类型:结构相似并在一定地域内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成因上相互联系的地貌形态的组合称为地貌类型或地貌的成因形态类型
10.滑坡:斜坡上的岩体、土体沿着坡体内一定的软弱面(面)以整体模式向下、向前快速滑移,称为滑坡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共30分,任选6题作答,每题5分)
1.太阳辐射强度极大,降水极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很多倍,植被稀少,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强大风力作用下发育的岩漠、沙漠、砾漠、泥漠地貌地区同称为荒漠。
平面上河床蜿蜒曲折,曲折系数大于2.5,谷底尖锐、谷坡陡峭、横断面呈V字形,河床占
据整个谷底,河流深向侵蚀作用为主
3.既黄土山岭,呈狭长带状。有平顶墚、圆顶墚两种。圆顶墚又分为起伏墚、斜墚两种。平顶墚顶部平坦,圆顶墚顶部圆滑呈凸形。起伏墚为主墚,斜墚为支墚。
4. 分为洪积扇平原、冲积扇平原、三角洲平原、河漫滩平原。前两者平面为扇形,位于谷口面积较小;后两者基于平原发育,面积广大,如江汉平原
5.断块山: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山体,地质构造上一般为地垒构造,周围或者两侧下降,中间抬升到一定高度,山体周围由断层崖环绕。
6. 大陆架又称大陆浅滩、大陆裙,是大陆边缘的水下平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水深一般为-200-0米,平均坡度约30'~10,坡降不超过1.5。
7. 山岳冰川类型:山谷冰川:冰斗冰川;悬冰川:斜贴在坡面洼地中的冰川;平(山)顶冰川;山麓冰川,冰川流出谷地谷口。
8. 河漫滩的滨河床部分主要表现为沙堤(或称沙坝),高度一米至娄米,通常为自然堤(或称天然堤)。其余部分地势十分平坦没有明显起伏,其上分布有牛轭湖或沼泽。特别在近谷坡(或阶层地)处地势更为低洼,成为比较稳定的湖沼地带,或形成与谷坡平行的小河。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20分)
气候因素:干燥气候,风力作用为主形成和中风成地貌、重力地貌;湿润气候,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各种流水地貌;寒冷气候下发育冰川地貌、重力地貌
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壳上升,形成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地貌;地壳下降,形成平原、盆地、洼地、谷地地貌;褶皱构造发育褶皱山地、褶皱谷地;断层发育断层崖、断块山地貌;岩浆运动发育火山、侵入体地貌;地震造成滑坡、崩塌地貌
岩石性质:坚硬岩石组成正向地貌,软弱岩石组成负向地貌,
2. 长轴褶曲长宽比大于10:1,当背斜顶部尚未遭到明显破坏时,地貌形体表现与构造一致。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成为顺地貌。
初期,外力作用沿着背斜顶部的纵向断裂的剥蚀作用, 发育出一条谷地-背斜谷,背斜谷底高于向斜谷底。此时,原背斜山两翼对应地出现两条相互平行的单斜山岭,称为一山二岭。该地区分布向斜谷、背斜谷、背斜山和单斜山的组合地貌,岭谷平行相间。
中期,随着外力作用的继续进行,在背斜两翼沿纵向断裂发育出多条单斜山岭,山岭之间出现单斜谷地,称为一山多岭。在发育中背斜谷地被加深加宽,可能仍然高于向斜谷底或者与向斜谷底同高。该地地貌出现背斜谷地、向斜谷地、单斜谷地并存,其间的背斜山、单面山、猪背岭山地地貌并存且平行相间的空间分布特征
后期。有可能发展为构造地貌是逆构造的,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2007 -2008 学年第2 学期期末考试 地貌学 试题(B)
说明:第一题直接填入空白处。其它题答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五.填空题(选择30个填空,,多填无效共30分)每空只能填一个答案。 据外动力作用分类,平原成因类型有冲积平原、------------、-----------。
坡面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坡形,常见的有———、———、————、阶梯状坡。在地形图上是通过等高线的———————变化来显示的。
2.促使地貌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是内动力和外动力,前者促进地貌发育的总趋势是————————————————————————,后者促进地貌发育的总趋势是————————————————————。
3.谷地由————,谷源,————等要素组成,谷底形态有三种-----------------、----------------------、------------------------。
4.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及其发生、------------、结构和-----------------的科学。
5.陆地地貌划分为几种主要形体类型,即盆地,———,高原,———,———。
6.山地的形态分类,通常根据山地的外貌形态特征、-——--——、-------------和坡度来划分。据我国山地特点,一般划分为-----------、低山、高山、---------------。
7.据外动力作用,平原地貌可以划分为冲积平原、—————、——————、------------、冰川及冰水作用形成的平原、———————。
8.山顶形态一般划分为三种,即————,————,————。
9.河口三角洲地貌形体据平面形态划分为--------------、---------------、--------------几种。
10.坡地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由———--、———、坡度、坡形等方面表现出来。
11.岩溶地貌形体在地表出露的正向地貌有石芽、-------、-------、孤峰以及山地、高原、----------------等。
12.地貌制图内容概括为------------ 、----------------- 、辅助内容、---------------。
13.冰川侵蚀地貌主要形态有————-----和————--,冰川谷和悬谷。
14.负向地貌形态是相对于某一近似水平面或周围临近的另一地貌形态为-------------------的形态。
15.数字地貌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6.外力作用按动力特征可以分为------------、--------------、风沙作用等。
六.名词概念(共20分)选其中7个回答,每个3分 1.侵蚀基准面 2.地貌类型
3.风沙作用 4.大陆架
5.剥蚀 6.尾碛垅
7.崩塌 8.海蚀平台
9.断快山 10.砂岩峰林
七.简答题(共30分,任选6题作答,每题5分)
1.地貌分类原则 2。海岸类型(组成物质划分)
3.黄土圆顶墚形体类型 4。新月形沙丘形体特征
5.河漫滩形体特征 6。扇形地形体特征与特性
7.山岳冰川类型 8。地貌类型划分原则(内容划分)
八.论述题(20分)
1.河床平面形体类型与特征(10分)
2.短轴(倾伏)褶曲构造地貌(10分)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地貌学>>课程考试B卷标准答案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一、填空题(选择29个填空,多填无效,共29分)每空只能填一个答案。
1.湖成平原、海成平原、冰川与冰水作用平原、沙丘覆盖的平原(任意2个)
2.凸形坡、凹形坡,等斜坡,复合(阶梯)形坡,疏密变化
3.谷底、谷坡,尖锐、平缓、圆滑
4. 起伏形体、发展变化空间组合与分布规律
5. 丘陵、平原、盆地
6. 海拔高度、绝对高度,中山、极高山
7. 湖成平原、海成平原、剥蚀平原、沙丘覆盖的平原
8. 尖锐、平缓、圆滑
9. 扇形、鸟足形(鸟爪形)、鸟嘴形(尖头性)、指形
10. 坡向、坡高、坡长(任意2个)
11.峰林、峰丛、丘陵
12. 基本内容、一般内容、专门内容
13. 角峰、刃脊、冰蚀三角面(答对2个)
14. 洼地(低地)、相对低下(答对1个)
15.数字地貌模型、数字地貌系统
16.重力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波浪作用(任意2个)
三、名词概念评分要点(共24分)选其中6个回答,每个4分
侵蚀基准面: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流水的下蚀深度会受到某个基面的控制。在这个基面上,它的下蚀强度十分微弱,把这一基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地貌类型:结构相似并在一定地域内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成因上相互联系的地貌形态的组合称为地貌类型或地貌的成因形态类型。
3.风沙流的侵蚀作用,包括吹蚀、磨蚀,运移(搬运)作用,包括悬移、跃移、蠕动,遇到障碍后风速减小的沉积作用。
4.大陆架:大陆架又称大陆浅滩、大陆裙,是大陆边缘的水下平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水深一般为-200-0米,平均坡度约30'~10,坡降不超过1.5。
5.剥蚀:外动力将地表松散物质移离原地的过程。
6. 尾碛堤:终碛堤形态非常特殊,很易识别。冰川尾端在某处停顿较长时间,就可能形成一条横拦谷地弧形丘陵,(自然堤坝)其内侧往往形成湖泊。由于冰川舌前端呈圆弧形突出,所以横拦谷地的终碛堤大致也呈弧顶向下的弯曲。
7.岩土裸露的陡坡上的松动的岩石块体、土体在风、水、地壳运动动力的影响下离开原地快速掉落的过程。
8. 海蚀平台:波浪不断对岸坡冲蚀和磨蚀,在岸坡的基部形成凹槽,称为海蚀穴。随着海蚀穴的扩大,上部悬崖崩坠,形成具有陡峭岸坡的海蚀崖。上述这种作用不断进行,促使海蚀崖逐渐向陆地方向后退,而在海蚀崖前方发育成一片向海洋方向倾斜的、由波浪进流往返冲刷的侵蚀平台,称为海蚀平台(波蚀平台或波切台)。
9. 断块山:受地壳抬升运动影响,发生断层,断层中央或者中间部分上升形成山地、周围
或者两侧地块相对下降形成平原,山地周坡为断层陡崖环绕,山体高大平地拔起。
10.沙岩峰林:砂岩内垂直断裂发育,在平面上断裂成网形,外动力沿断裂发育,形成峡谷,峡谷之间为柱形、塔形的山峰,呈群体分布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共30分,任选6题作答,每题5分)
地貌分类原则:A形态-成因原则,把地貌成因与形态有机结合起来,提供了客观的标准;B等级系统原则,根据规模大小及发生顺序和相互关系区分出不同的地貌等级顺序,建立地貌分类系统:C.数量指标原则,对哪些不易用定性或单个指标判别属于某个类型的实体,应采取综合的定量;D图例系统,是由若干表示方法,如色彩、网纹、线划、符号、代码、文字注记等组成的严密系统。 海岸类型(组成物质划分):A岩石或基岩海岸:是岸线曲折,有众多的岛屿和深入山地的海湾。具有陡峭的海蚀崖,沿海海水深度大,波浪侵蚀作用强烈。横海岸的特征是山丘及岛屿走向与海岸线延伸相垂直(或成较大角度相交。纵海岸是指海岸带岛屿及陆地的山丘走向与海岸线一致。断层海岸的特点是海岸受断层控制,海岸线平直,沿岸岸坡十分陡峭。B沙泥质海岸,潮间带宽广,破浪作用微弱,地势平缓。
3.圆顶墚:顶部横断面呈向上凸起的圆弧形,有明显的墚坡,据圆顶墚墚顶的纵向地貌形体特征又分为起伏墚和斜墚。起伏墚顶部发育有山头和鞍部(有高低差异),一般为主墚;斜墚的顶部向某一方向有明显的由高到低的倾斜(或呈坡降),大多数为主墚两侧的支墚。。
4. 新月形沙丘形体特征:新月形沙丘在平面上呈半月形,一般高度由10米左右30米,宽约100-300米,它的纵剖面不对称,迎风坡度较缓,坡度约10-20°,背风坡较陡,坡度28--33°左右,在背风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两翼。
5.河漫滩形体特征:从地貌形态上看,河漫滩的滨河床部分主要表现为沙堤(或称沙坝),高度一米至娄米,通常为自然堤(或称天然堤)。其余部分地势十分平坦没有明显起伏,其上分布有牛轭湖或沼泽。特别在中央地势更为低洼,成为比较稳定的湖沼地带,或形成与谷坡平行的小河。
6. 扇形地形体特征与特性:扇形地是水流运移(搬运)的泥沙物质沉积形成的堆积地貌,平面上呈扇形。纵剖面呈上段陡下段缓的凹形。洪积扇高于其周边地面,横剖面呈上凸形。在降雨或暴雨时,山地的冲沟中常常形成洪流,泥沙物质在沟口外大量的堆积洪积扇。河谷流水(如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处也形成扇状地貌,称为冲积扇。
7.山岳冰川类型:山谷冰川:有明显的积累区粒雪盆和消融区冰川舌;冰斗冰川:只有积累区,没有明显的消融区;悬冰川:斜贴在坡面洼地中的冰川;平(山)顶冰川:在平缓山顶发育的冰川;山麓冰川:冰川流出谷地谷口,到达平原山麓
8. 河漫滩的滨河床部分主要表现为沙堤(或称沙坝),高度一米至娄米,通常为自然堤(或称天然堤)。其余部分地势十分平坦没有明显起伏,其上分布有牛轭湖或沼泽。特别在近谷坡(或阶层地)处地势更为低洼,成为比较稳定的湖沼地带,或形成与谷坡平行的小河。
9.地貌类型划分原则(内容划分):A内动力地貌类型,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B外动力地貌类型,流水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坡面重力地貌,波浪作用地貌;C岩石地貌类型,沉积岩地貌,岩浆岩地貌,变质岩地貌。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20分)
河床平面形体类型与特征(10分) A顺直微弯型
顺直微弯型河床段顺直或略弯曲、河床曲折率(系数)小于1.5。
B弯曲型(曲流型或蜿蜒型)
完整的曲流由三个弯道——河(床)湾组成,曲流河床的弯曲系数平均大于1.5。
弯曲型河床多分布于河谷宽广、坡降小、河岸地势较低平的地区,这里曲流横向摆荡回旋有足够的地域。横向环流在弯曲河型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是主要的。
C分汊型(江心洲型)河床
分汊型河床上下游紧邻两段的宽窄不同,窄段为单一河床,宽段则由一个或几个江心洲(滩)间隔成二股或多股汊道。分汊型河床主要分布在缩狭段上下方的开阔河段,这里由于壅水或水流扩散,淤积加强,沉积心滩,继而淤高成江心洲。
D散乱型(游荡型)河床
散乱型河床河道顺直,河身宽浅,水流散乱,沙滩高差不大却数量众多,汊道密布,无固定主河床。散乱型河床是严重淤积性河床,主要分布在水流中沙多水少、水位暴涨暴落、河岸及河床的抗冲性很弱、而河床纵比降较小的河段。散乱型河床主河床摆动不定,沙滩冲淤多变,床面迅速淤高,故也称其为游荡型河床。
2. 短轴褶曲长宽比大于10:1—3:1之间,当背斜顶部尚未遭到明显破坏时,地貌形体表现与构造一致。背斜成构造鼻山,向斜成谷,成为顺地貌。
初期,外力作用沿着背斜顶部的纵向断裂的剥蚀作用, 发育出一条谷地-背斜谷,背斜谷底高于向斜谷底。此时,原背斜山顶部出现弧形的单斜山岭,山顶最高点移至弧形湾区最大点。
中期,随着外力作用的继续进行,在背斜两翼沿纵向断裂或者坚硬岩石发育出多条弧形弯曲单斜山岭,山岭之间出现弧形弯曲单斜谷地,呈“S”形延伸。在发育中,背斜谷地被加深加宽,可能仍然高于向斜谷底或者与向斜谷底同高。该地地貌出现背斜谷地、向斜谷地、单斜谷地并存,其间的背斜山、单面山、猪背岭山地地貌并存的空间分布特征
后期。有可能发展为构造地貌是逆构造的,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现代地貌学 测试题 A
.填空题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及其发生、------、结构和----------的科学。
2.山顶形态一般划分为三种,即————,————,————。
3.谷地由————,谷坡,————等要素组成。
4.山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形态,常见的有———、———、————、阶梯状坡在地形图上是通过等高线的——————————变化来显示的。
5.陆地地貌划分为几种主要类型,即山地,———,平原,———,———。
6.区域地貌分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地图图例系统。 7. 组成地表物质的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岩石的 ————,————————————————。
8.促使地貌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是————和————,前者作用的总趋势是————————————————————————,后者作用则是对地表形态进行————————————————————。
9.单斜构造地貌的独特地貌表现为————和——-——两种形态类型。
10.坡地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由————、————、坡向、坡长等方面表现出来。
11.岩溶地貌形体在地表出露的有石芽、溶沟、漏斗、落水洞、洼地、------、干谷、盲谷、--------、--------、孤峰以及山地、高原、丘陵、------、海岸等。
12.组成坡地的松散堆积物或不稳定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能发生向坡下的运动,形成坡地重力地貌主要有崩塌、———、崩落、———等类型。
13.冰川侵蚀地貌主要形态有————和————,冰川谷和悬谷。
14.------地貌形态是相对于某一近似水平面或周围临近的另一地貌形态为突起的形态。
15.地貌图将地表存在的复杂多样的各种地貌进行科学地归纳和综合,用------、------和文字依比例如实地、定性和定量地描绘于地图上。
16.外力作用按动力特征可以分为------------、--------------、水的作用————。
二. 概念题
1.剥蚀 2.地貌结构
3.滑坡 4.侵蚀基准面
5.锥形火山 6.尾碛堤
7.风蚀丘 8.海蚀平台
9.新月形沙丘 10.大陆架
三.简答题(共30分,任选6题作答)
1.山地海岸
2.黄土墚 3.长轴褶曲地貌
4.河漫滩 5.扇形地
6.山谷冰川 7.阶地
四.论述题(20分)
1. 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10分)
2.河流谷地类型与形态特征(10分)
现代地貌学自测题A参考答 案
、填空题
1.起伏形体,发展,空间分布于组合规律 2.平顶,尖顶,圆顶 3.谷底,谷缘
4.等斜坡,凸形破,凹形坡 5.高原,盆地,丘陵
6.形态-成因原则,等级规律原则,数量指标 7.性质,结构和构造
8.内动力和外动力,上升或者下降以加大地表起伏,削高填低减小地表起伏 9.单面山,猪背岭(单斜谷) 10.坡度,坡形
11.溶蚀盆地,溶蚀谷地,蜂林,蜂丛,溶蚀平原 12.滑坡,蠕动
13.角峰,刃脊(踞脊)
14.负向(盆地,洼地 15.符号,数字
16.剥蚀,搬运,堆积,风力作用,冰雪作用,物理作用,化学作用。 二、概念题
1.剥蚀或剥蚀作用泛指地表岩石矿物物质受外动力作用而移离原地。被剥蚀的多是地表岩石风化的产物,地表岩石风化产物被剥离之后原来处下层的岩石又遭风化,……风化----剥蚀----风化……的过程概称风化剥蚀。有时把剥蚀与侵蚀相混述,有时又把各种外动力的时空交错组合共同使地表物质移离原地概称剥蚀,并产生剥蚀速率、剥蚀面、剥蚀台地等等。 2.地貌结构是指某地域范围内不同的地貌类型系统的各种地貌类型的时、空组合关系。所述的时、空组合关系即包括不同时代发育形成的(多代形、多轮回性)、各种成因发育形成的(多元性、多成因性)、各种岩石表现出的(多质性、多态性)地貌类型的组合。地貌结构或称不同时代、不同组成物质、不同成因地貌类型的组合关系,一方面充分反映着该地域不同时代地理环境的变迁,另一方面充分反映着该地域当前地表物质与能量的空间配置的稳定程度。
3.斜坡上的岩体、土体沿着坡体内一定的软弱面(面)以整体模式向下、向前快速滑移,称为滑坡。滑坡体滑动初期它的滑动速度很缓慢,一天只有几厘米或更慢,快速的滑动一小时可以达到数米。滑坡多发生在山地的较陡斜坡上。河岸、库岸、湖岸和海岸斜坡上也有滑坡出现。产生滑坡的斜坡坡度,一般为20°—40°,过陡的斜坡,其重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崩塌,通常对滑坡影响最大的是坡脚被掏蚀或挖掘后使坡地形态发生改变的地方滑坡有自己独有的地貌形体,现已发现有数十种滑坡地貌特征,形成一定的地貌形体组合。主要有半环状后壁、月牙形洼地、滑坡台地和前缘丘等独特地貌
4.下切侵蚀(简称为下蚀)是指流水在自身重力、携运物质的重力、动力下对谷地垂直向下的切割(下切)侵蚀,其结果是加深谷地,因而又称为深向侵蚀。流水下蚀的强度决定于水流的流量、流速以及挟带物质的含量。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流水的下蚀深度会受到某个基面的控制。在这个基面上,它的下蚀强度十分微弱,把这一基面称为侵蚀基准面。由于地球上大多数河流流向海洋,所以海洋水面是河流的共同侵蚀基准面——终极基面。湖面、水库面、主支流汇合处的主流水面就成为该河流或支流的侵蚀基准面。就一条河流各段而言,造成急流或瀑布的坚硬岩石形成的陡坎可作为其上游河段的侵蚀基准面。这些可以称为地方性或者区域性侵蚀基准面。
5. 火山锥主要是指火山口周围的堆体形态而言。是由多次火山活动所形成的火山碎屑物在喷发口周围堆积形成的锥形山丘。火山锥物质类型。
火山锥按其物质组成可以分为熔岩锥、火山碎屑锥、火山混合锥和火山溶岩滴丘等(图5.6.6)。熔岩锥由熔岩构成表面坡度很小的熔岩累积体,夏威夷火山喷发,岩浆涌出,形成平缓穹隆状的熔岩火山锥,锥顶火山口系岩浆冷却下沉所致。火山碎屑组成的火山碎屑锥内部呈成层堆叠,表面倾斜接近火山碎屑物质堆积的自然休止角。 6. 尾碛堤又称为终碛垅(堤),形态非常特殊,呈一条向下游突出的弧形堤坝,很易识别。冰川舌尾端在某高度停顿较长时间,冰川搬运来的冰碛物在尾端堆积,就可能形成一条横拦谷地的向地势低处突出的弧形丘陵(自然堤坝),其内侧往往积水形成湖泊,称其为尾碛湖。 冰川尾端在某一海拔高度的停顿决不意味冰川停止运动。从积累与消融的关系来说,它是冰川积累与消融处于平衡状态的反映,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即冰川冰不断从粒雪盆(冰盆)输送到冰川舌,而在冰川舌部分,冰川冰在运动过程中同时在不断消融,冰川冰的供给量与消融量在数量上达到平衡,这时从冰川舌尾端的位置来看,在某高度处于一种稳定状态。实际上,冰川体内部的冰川冰一刻也没有停止向冰川尾部运动。只有当冰川舌在某处有较长时间的停顿,冰碛被运送到冰舌尾端聚集才能形成尾碛丘陵。
7.风蚀丘是垅岗状小丘。有的风蚀丘长度很大,高度仅数十米,呈栅栏状相互平行排列,称为长丘。风蚀长丘由软硬相间成层的砂页岩组成的长轴褶皱经长期风力侵蚀作用而成,长丘组成物质是岩石不是沙粒,这类地貌在由倾角大、岩性差别明显、薄层的砂页岩组成地段发育最典型。
8.波浪不断对岸坡冲蚀和磨蚀,在岸坡的基部形成凹槽,称为海蚀穴。随着海蚀穴的扩大,上部悬空岩体发生崩坠,形成具有陡峭岸坡的海蚀崖。崩坠下来的岩块在波浪作用下被击碎和搬走。上述这种作用不断进行,促使海蚀崖逐渐向陆地方向后退,而在海蚀崖前方发育成一片向海洋方向倾斜的、由波浪进退流往返冲刷的侵蚀平台,称为海蚀平台。
9.新月形沙丘在平面上呈半月形,一般高度由10米-30米左右,宽约100-300米,它的纵剖面不对称,迎风坡较缓,坡度约10-20°,为凸形坡;背风坡较陡,坡度28—33°左右,为凹形坡。背风坡与迎风坡转折有一个尖锐的弧形丘顶。在背风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两翼(翼角),他指示了风向。
10.大陆架又称大陆棚、大陆浅滩、大陆裙、大陆平台,是大陆边缘的水下平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第四纪低海面时曾成为陆地的组成部分,大陆架上的许多海底地貌与现代陆地地貌有类似的成因和形体特征。它是大陆边缘在海洋水面以下的延续部分,在形态和地质构造上仍属于大陆的一部分。水深一般为-200-0米,平均坡度约30'~10,坡降不超过1.5‰。大陆浅滩表面平缓,逐渐地向海洋深处倾斜。
三 简答题 1.山地海岸
山地海岸主要由岩石组成,又称岩石或基岩海岸。 山地海岸基本形态特征(除断层海岸外)是岸线曲折,有众多的岛屿和深入山地的海湾。由于各地山地海岸发育的具体条件不同,因此,在形态上有局部差异。具有陡峭的海蚀崖,在海蚀崖基部分布有明礁和暗礁,沿海海水深度大,波浪侵蚀作用强烈。在局部的海蚀崖下出现沙质海滩、砾石海滩。在海湾内,由于沉积作用旺盛,发育了大片的沙泥质海滩。 横海岸的特征是山丘及岛屿走向与海岸线延伸相垂直(或成较大角度相交),海湾深入陆地,平面图形呈漏斗形或喇叭形。海岸线曲折,岬角与海湾交错分布,沿海岛屿、暗礁。
纵海岸是指海岸带岛屿及陆地的山丘走向与海岸线一致。山地(半岛)、岸线、岛屿三者相互平行排列。
断层海岸的特点是海岸受断层控制,海岸线平直,沿岸岸坡十分陡峭,海水深度大,海陆高差显著,潮间带不明显,水下岸坡极陡。
2.黄土墚是长条形向某一方向延伸的黄土山岭。依据墚顶形体特征,有平顶墚、圆顶墚两种。
平顶墚的顶部在纵向、横向都较平坦,一般宽数百米到500米,长数千米。横向略呈穹形,由中心向两侧边缘坡度为1-5度,向下转为较陡(10度以上)的沟坡,墚坡与沟坡有明显的转折;墚顶的纵向坡度1-3度。(图4.4.3)
圆顶墚的顶部横断面呈向上凸起的圆弧形,有明显的墚坡,墚坡坡度可达15度,甚至达35度,墚坡以下急转为坡度为50度以上的沟坡。据圆顶墚墚顶的纵向地貌形体特征又分为起伏墚和斜墚。起伏墚顶部发育有山头和鞍部,因而有高低差异,一般为延伸很长的主墚;斜墚的顶部向某一方向有明显的由高到低的倾斜(或呈坡降),大多数为发育在主墚两侧的支墚,数个长度近似的支墚排列平行。
3.长轴褶曲当背斜顶部尚未遭到明显破坏时,地貌形体表现与构造一致。初期,外力作用沿着背斜顶部的纵向断裂的剥蚀用,发育出一条谷地-背斜谷,背斜谷底高于向斜谷底。此
时,原背斜山两翼对应地出现两条相互平行的单斜山岭,称为一山二岭。该地区分布向斜谷、背斜谷、背斜山和单斜山的组合地貌,岭谷平行相间。中期,随着外力作用的继续进行,在背斜两翼沿纵向断裂发育出多条单斜山岭,山岭之间出现单斜谷地,称为一山多岭。在发育中背斜谷地被加深加宽,可能仍然高于向斜谷底或者与向斜谷底同高。该地地貌出现背斜谷地、向斜谷地、单斜谷地并存,其间的背斜山、单面山、猪背岭山地地貌并存且平行相间的空间分布特征。后期,外力作用将背斜谷地进一步加宽加深甚至低于向斜谷地,而原来的向斜谷地由于岩体完整受剥蚀的程度小而相对抬高成为山体-向斜山,出现所谓的地形倒置,已经形成的各种形体类型的山体的高度和规模减小成为蚀余丘陵。向斜山的顶部,初期可能是平缓且微凹,面积较大,后期,山顶变为圆顶甚至尖顶。在长轴褶曲基础上发育的平行岭谷,谷网的平面图形一般呈格状,主支谷直角相交。与褶曲轴向一致的谷地称为纵谷,通常具有延伸距离较长,宽度较大的特点,多为主谷。
4.当洪水泛滥时,除河床以外,部分或全部谷底也被洪水淹没,被淹的谷底滩地称为河漫滩。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宽度往往比河床大几倍到几十倍。极宽广的河漫滩也称为泛滥平原或冲积平原。山区河流的谷底受岩岸的约束,河漫滩不十分发育,宽度较小,河漫滩常限于在河流凸岸。由于山区河流洪水位高,所以河漫滩高度也比平原河流为高,可分出高河漫滩,低河漫滩或数级河漫滩。一般洪水淹没的谷底滩地为低河漫滩,特大洪水淹没到的谷底滩地为高河漫滩。
河漫滩是河流侧向侵蚀和河床横向移动的产物。河漫滩的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 由于河流侧向侵蚀的不断进行,河曲弯道逐渐增大,河谷加宽,凸岸的边滩随着泥沙堆积的增多而加大、增高。平水期时大部分露出水面,洪水期时全部淹没。但是,滩上的水较浅,水流也很慢,开始细粒物质的沉积,称为雏形河漫滩。
由于河流侧向侵蚀的长期进行,河谷更加扩宽,河曲更加弯曲,雏形河漫滩加宽增高,洪水期间滩地上水深更小,流速缓慢,沉积的是悬移质细小泥质、粉沙粘土类物质(河漫滩相颗粒),在沙砾层上,形成粘土层,这样,雏形河漫滩就发展成为河漫滩。随着河谷的不断加宽,河漫滩规模不断扩大。
河漫滩相沉积物与河床相堆积物上下(交替)分布的特征称为河漫滩组成物质的二元结构,它是河床侧向移动的结果,但是,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是同一地貌时期形成的堆积物的两个不同的沉积相。
5.在降雨或暴雨时,山地的冲沟中常常形成洪流。由于洪流的流量、流速及其产生的运移动力很大,运移大量泥沙等碎屑物质向冲沟的沟口方向流动。出了沟口,到达平缓坡地或者平原,坡度骤减,洪流运移能力显著减弱,从而发生泥沙物质在沟口外大量的堆积。其次,洪流出沟口后不受沟壁约束,迅速分散成很多放射状散流,因此洪流所挟带的物质呈放射状堆积下来,形成一种以沟口为顶点的扇状展开的堆积地貌——洪积扇。洪流出沟口后,以沟口为起点物质堆积量由多呈放射状逐渐减少,洪积扇的纵剖面曲线呈上段陡下段缓的凹形。洪积扇高于其周边地面,横剖面曲线呈上凸形。
河谷流水(如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处也形成扇状地形,称为冲积扇。洪积扇与冲积扇统称为谷口扇形地地貌。
扇形地形成以后,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会发育新的扇形地,新老扇形地的组合结构受构造上升运动的速度、幅度和方向的差异性的控制。如果扇形地形成后山体继续上升,山前地带相对下降,在老扇形地面可形成新的扇形地,后者局部地覆盖在老的扇形地上面,这就形成了垒叠式的扇形地;如果上升地区范围扩大,使原来老扇形地也被抬升,那么水流在老扇形地上进行下切,并在它的下方形成了新的扇形地,新老扇形地以沟谷相连,呈串珠状,称为串珠式扇形地;如果地壳不等量上升,其方向又与沟谷方向平行,则新的扇形地轴线位置不断向一侧移动,以致新老扇形地向一侧垒叠,形成不对称的形态,称为不对称垒叠式扇
形地。
6.山谷冰川是山岳冰川中规模最大的一种,也是发育最完善的、典型的山岳冰川。山岳冰川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两部分:积累区和消融区。积累区又称为粒雪盆,或者称为冰盆,冰雪积聚在盆形洼地中。在这里是冰川的摇篮,冰面呈下凹形,等高线呈半圆弧形向山峰方向弯曲(突出);消融区是沿山谷下伸的冰川舌,冰川舌是消融区,冰川舌的冰面呈上凸形,等高线向地势低处弯曲,由于强烈的差别消融和冰面泥砾的无规律性,因而冰面坑洼不平、深度和延伸长度不一的冰隙众多,等高线散乱而复杂。
山谷冰川可分为单式山谷冰川、复式山谷冰川、树枝状山谷冰川。单式山谷冰川由一条山谷冰川组成;复式山谷冰川由两条单式山谷冰川汇合而成;树枝状山谷冰川则由三条以上单式山谷冰川汇合而成。前两种又称为阿尔卑斯型山谷冰川。树枝状山冰川以喜马拉雅山区最为发育,故又称为喜马拉雅式山谷冰川。
7.由于河流下切,原来河谷底的一部分相对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在谷坡呈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阶地的形态要素包括阶地面、阶地陡坎、阶地的前缘和后缘(图3.2.26)。阶地的高度,即河床平水期水面与阶地面的垂直距离,有阶地前缘高度、阶地后缘高度以及两者的平均值三种高度表示。阶地的宽度,即从阶地前缘至阶地后缘的距离,阶地的坡度是指阶地面倾向河床的倾斜度。谷坡上若有多级阶地,其级数顺序的排列是从下而上,反映它们形成的相对年龄,最低一级最新,最高一级最老。
(1)侵蚀阶地:阶面和阶坡(陡坡)均为基岩组成,有的阶面上有极薄的粗粒冲积物。它是在水流较长期的强烈侵蚀下,形成宽谷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地面主要是侵蚀作用所致,故称为侵蚀阶地。这种阶地见于山区河流的谷坡,呈断续分布。
(2)堆积阶地:这种阶地的阶面和陡坎均由河流夫堆积物组成,故称堆积阶地。在长期的水流作用下形成宽阔的河谷地,谷底河漫滩很宽,冲积层很厚,后来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河漫滩变成堆积阶地。
(3)基座阶地:这种阶地以基岩为基座,其岩顶面覆有河流中积物。基座阶地的形成是由于构造抬升,河流下切,并切过原先河谷的底部。
(4)埋藏阶地:早期形成的阶地,被后期河流冲积物所掩埋,就形成埋藏阶地。
(5)扇形地阶地:山前或谷口水流沉积形成冲积锥、洪积扇、冲积扇及冲积扇平原,受山体继续抬升影响,扇面上水流下切即使在水量很大时水流仍在谷中流动,将堆积体转化成为阶地。这在断块山地的山麓发育普遍,如江西庐山、天山山麓地带。 四.论述题
1.2.6.1 气候与地貌发育
气候是地貌发育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气候与地貌之间的相融关系极其多种多样。气候决定着风化过程的性质和强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剥蚀作用的性质,因为各种起作用的外动力的“组合”和强度以它为转移。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岩石的特性,例如岩石对于外动力作用的稳定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会产生不同的乃至非常特殊的地貌状态,甚至在外动力作用于由岩性相同的岩石组成的同类地质构造的情况下,也会观察到形态上的差异。 气候影响地貌的形成过程,无论是直接的间接的,都通过自然环境的其它组成成分(水体、土壤和植被等)发挥作用。植被的作用尤其重要,在植被郁闭的条件下,当存在发育很好的生草层和枯枝落叶层时,地表径流甚至在陡坡上也大大减弱或完全消失。植被稀疏或没有植被的地表容易受到剥蚀过程的破坏,而在松散风化产物干燥的情况下,这种地面便容易受到风力活动的侵袭。由于气候具有水平带性和垂直带性,因此地貌也有相应的带性。 气候地貌的垂直地带性和气候的垂直带性基本一致,以其所处的水平地带开始向高处递变,如有些高山峡谷地区,下部气候温暖,主要形成流水地貌和重力地貌;上部气候寒冷,主要发育冰川地貌和冰缘地貌。但是,也有差异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质时期的气候变
迁,可以引起同一地区主导外动力与外动力组合的变化。 2.6.2 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与地貌发育 地壳大面积的上升运动,在上升地区的中部,地面绝对高度虽然增加,但地表变形微弱,只有在它的边缘地带才能引起河流下切和溯源侵蚀,但地形起伏和切割深度变化较大。在地壳大幅度上升和河流急剧下切形成的高山深谷中,导致山地气候的垂直分异,而气候的变化又可反过来影响山地地貌的发育和垂直分异。
不同的构造决定着其发育的地方形成的构造剥蚀地貌的不同类型。甚至在构造受到同一种外动力组合的影响时,也表现出差异。但是,构造-剥蚀地貌的外貌,各个构造地貌形态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地质构造的类型,而且还取决于外动力作用的性质和强度、组成构造的岩石的稳定程度----抗剥蚀强度、由抗蚀性不同的岩石组成的岩石的厚度和作为由此产生的这些岩石交互出现的频率。而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褶曲构造和断层构造及软硬相间的岩层下发育出多种多样的复杂形态。 地貌与地壳构造的相互联系,使进行地貌分析时不仅能够考虑现存地质构造的影响,而且能够考虑外动力作用破坏掉的地质构造的影响。不同的地质构造常反映出不同的地表形态如褶皱构造地貌(背斜山、向斜谷)、断裂构造地貌(断块山、断裂谷等)。
全球性的板块构造运动,可使地壳发生大规模的水平运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更为重要,板块学说对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许多大地貌特征、成因和分布规律等都提供了有力的解释。
2.6.3 地表组成物质与地貌发育
组成地表物质的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岩石的抗蚀性(或称抗破坏性),即抵抗风化作用和其他外力剥蚀作用的强度,抗蚀性强的称为坚硬岩石,反之亦然。抗蚀性是岩石性质的综合反映,主要决定于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透水性、可溶性和岩石的结构、产状等性质。
在自然状态下,胶结良好的坚硬岩石,抗蚀性强,常形成山体和崖壁。如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组成的山岭,风化、崩塌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主要沿着节理进行,常形成山峰尖凸、多悬崖陡壁的山丘地貌。抗蚀性差的岩石,如页岩、泥灰岩等,硬度弱,常形成和缓起伏的低丘和岗地。
岩石的节理和层理也直接影响到地貌的发育。例如,柱状节理发育的玄武岩,因受节理的影响常形成崖壁和石柱等地貌。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体,因受机械风化和流水沿垂直节理的冲刷侵蚀,使花岗岩山体形成悬崖峭壁、群峰林立的地貌,如黄山、九华山。 岩石的可溶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如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区,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典型的岩溶地貌。
疏松堆积物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堆积物的机械成分、化学性质和层理结构等特点。 在分析岩性对地貌发育影响时,必须考虑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其他地质条件。同样一种岩石,在干燥区和湿润区其抗蚀性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例如,石灰岩在湿热地区深受岩溶作用的影响,但在干燥区往往可以成为抗蚀性较强的岩石。松散堆积物的表面,若有良好的植被覆盖,流水侵蚀作用微弱;植被受到破坏时,则水土流失严重。另外,同样一种岩石因受构造变形或构造破碎的程度不同,其抗蚀性也有很大的差别。岩石破碎严重的,有利于风化剥蚀。
综上所述,地貌的发育是各种内动力和外动力与地表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内动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升高或降低地表物质,结果加大物质的位差,外动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对山体和高原等一切隆起的地貌进行切割、雕刻,将位差高的物质搬迁到位差低处堆积,减弱地表物质的相对高度。因此,内动力使地壳的隆起和外动力的剥蚀,内动力使地壳下沉和外动力的堆
积,彼此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既相互斗争又协调发展的。但是,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的时空结构层次中,各种内动力和外动力的组合,配合形式各不相同。因而地貌发育形成的过程、方向、规模和表现形式等也不一样。 2. V形河谷
V形河谷又称青年期河谷,处于河谷发育初期阶段。特征是谷地窄且深,谷坡陡峭甚至直立,为顺直形坡面,谷底几乎全部被河床占据,河谷与河床的平面形态相一致。平常所指的狭谷就是泛指这类谷地。V形谷发育于山地地区,除岩性、构造运动及地质构造影响外,主要是流水强烈下蚀的结果。
河漫滩河谷:河漫滩河谷的谷底宽广而平坦,谷坡亦较陡,河谷横剖面呈U形或屉形,由V形谷发展而成。它是随着河曲的发展,侧向侵蚀加强,凹岸后退,凸岸浅滩不断扩大,河谷加宽,逐渐形成稳定的河漫滩,成为河漫滩河谷。河床的平面形态与河谷的平面形态不一致。
成熟河谷:河漫滩河谷经过长期的发展,造成谷地开阔,谷坡存在有阶地的河谷,称其为成形河谷。成形河谷表明地壳相对稳定,河流侧向侵蚀与河谷发展经历了较长时期,河谷发育进入成熟阶段。
河谷两侧谷坡不对称,一侧谷坡为缓坡、一侧谷坡为较陡的坡甚至为陡崖,一侧谷坡坡有阶地另一侧谷坡无阶地、或者两侧谷坡阶地级数不等,在自然河谷中是比较常见的,人工河----渠道两坡对称性明显。造成河谷不对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岩性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地壳不等量升降运动的影响、局部地区受小气候影响(高纬度地带的东西向河流,因南北两坡所接受的太阳热量不等,向阳坡受热多,积雪融化快,雪水对谷坡起着坡面冲刷、泥石汉等侵蚀作用,使谷坡变缓,背阳坡相反,所以谷坡较陡)
现代地貌学 测试题 B
.填空题(每空一分,共30分)
1.地貌是以—————————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地貌学研究的任务是——————————————————————————————————————————————————————。
2.山顶形态一般划分为三种,即————,————,————。 3.谷地由————,谷坡,————等要素组成。
4.山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形态,常见的有———、———、————、阶梯状坡在地形图上是通过等高线的——————————变化来显示的。
5.陆地地貌划分为几种主要类型,即山地,———,平原,———,———。
6.洋底是起伏不平的,地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中央海岭,深海(大洋)盆地,断裂谷,海底平顶山——--——,-——--——,--——————,——————————。 7. 组成地表物质的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岩石的 ————,————————————————。
8.促使地貌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是————和————,前者作用的总趋势是————————————————————————,后者作用则是对地表形态进行————————————————————。
9.单斜构造地貌的独特地貌表现为————和——-——两种形态类型。
10.坡地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由————、————、坡形,坡度等方面表现出来。
11.大陆边缘是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由——--,和--——,大陆岛和大陆基四部分组成。 12.组成坡地的松散堆积物或不稳定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能发生向坡下的运动,形成坡地
用的影响,一部分大陆断裂或沉陷被海水所淹没,于是形成了外形与大陆脱离的小型陆地——岛屿。
冲蚀岛 冲蚀岛一般分布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它的高度与被分隔的大陆高度一致,其海岸多为冲蚀岸,有海蚀悬崖等侵蚀地形,在悬崖之下也有海滩的堆积地形。
构造岛 它是一种分布很广泛的地形,它们常常成群并立,有时也有单独的存在,构造岛位于大陆架和大陆坡范围以内的地区,也是大陆的组成部分。构造岛是由于陆棚地带构造隆起,或者是原来与大陆相连的低地或海峡下沉所致,或由于发生海侵作用,淹没了低地,而较高的山丘出露水面形成了岛屿。
大陆基 大陆基同大陆架和大陆坡一样,是大陆水下边缘的最大地貌形态。大陆基在大多数地区表现为倾斜平原,它与大陆坡的麓部连接,并呈数百千米的带状延伸,于大陆坡麓部与大洋底之间。位于大陆坡麓以下,坡度最大为2.5度,随着海洋深度增加逐渐变缓,并结束于大约-3500~-4500米的深处,因此,事实上为一向洋中心部分的倾斜平原,当沿走向即沿着大陆坡基部穿过平原表面时,该表面呈轻微的波状起伏,在有些地区为巨大的海底峡谷所切割,大部分平原表现是由位于大型海底峡谷口附近的冲积扇(锥)形成。在大陆基横剖面的上部,存在典型的丘陵——盆地地貌。
在个别地区,大陆基表现为很深的洼地,最大可达-5500米,呈狭窄的带状与海地高原基部相连接。这是因为,大陆基深部还表现为未被沉积充填的典型的构造坳陷。而在地中海西部、大陆基表现为丘陵地形或低山地形。 四.论述题
1.1).顺直微弯型 顺直微弯型河床段顺直或略弯曲、河床曲折率(系数)小于1.5;河床两岸有边滩交错分布,横断面上边滩与深槽并列;剖面上深槽与浅滩相间。
2).弯曲型(曲流型或蜿蜒型) 弯曲型河床是最常见的河型。完整的曲流由三个弯道——河(床)湾组成,每个弯道由弯顶和弯翼组成。曲流在河谷纵向上的直线距离称作弯距(L),主流线弯顶的法线处的弧半径称为曲流半径(r),半径的倒数称为弯道曲率1/r(程度);由弯顶到河谷纵轴的距离称为弯曲矢高h,弯道区的陆地区域称为迂回区;弯曲量的两倍值是曲流带的宽度B,沿河床轴线量取的曲流长度L′与其在河谷纵轴上的直线距离L之比(L′/L)称为弯曲系数;曲流河床的弯曲系数平均大于1.5。
弯曲型河床多分布于河谷宽广、坡降小、河岸地势较低平的地区,这里曲流横向摆荡回旋有足够的地域。横向环流在弯曲河型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是主要的。
冲积平原的弯曲河流,河床不受谷坡约束,可以自由地在宽广的谷底迂回摆动,这种曲流称为自曲曲流(河曲)。山区河流虽然受到河谷基岩谷坡的约束,但常发育为刻切于地面以下深处的河曲,称为深切河曲(嵌入式河曲)。若深切河曲在下切过程中同时进行较强的侧蚀,使河床的弯曲不断增加,河曲颈部的宽度逐渐变窄,也会发生自然裁弯。被废弃曲流环绕的基岩被孤立一侧,成为离堆山。离堆山的图形为马蹄形或半圆形的底部平坦的谷地所围绕,其内部是一组近似椭圆形的封闭等高线。由于废弃河曲原先是河床的一部分,土质肥沃,水分充足,在南方山区常是种植喜湿的竹、水稻等作物的农用。若地壳继续抬升,河流下切、废弃河床相对抬高,废弃河床发展为高位废弃河床(曲)。 3).分汊型(江心洲型)河床
分汊型河床上下游紧邻两段的宽窄不同,窄段为单一河床,宽段则由一个或几个江心洲(滩)间隔成二股或多股汊道(图3.2.17)。分汊型河床横断面为复式断面,汊河的水深和河宽均不及分汊前的单一河床,故汊河入口处的河床多与上游单一河床相接。各股汊河内的河床微地貌与单一河床相似
分汊型河床主要分布在缩狭段上下方的开阔河段,这里由于壅水或水流扩散,淤积加强,沉积心滩,继而淤高成江心洲。此外,水流对边滩及沙嘴的切割也能形成汊河。汊河衰亡,
江心洲与河岸相连,则分汊河段又变为单一河床。在汊河发育过程中,如果洪、枯水期主流动力轴线(断面最大流速点的连线)在两汊道间交替通过,往往可以使汊河维持稳定状态。 4).散乱型(游荡型)河床
散乱型河床河道顺直,河身宽浅,水流散乱,沙滩高差不大却数量众多,汊道密布,无固定主河床。散乱型河床是严重淤积性河床,主要分布在水流中沙多水少、水位暴涨暴落、河岸及河床的抗冲性很弱、而河床纵比降较小的河段。散乱型河床主河床摆动不定,沙滩冲淤多变,床面迅速淤高,故也称其为游荡型河床(图3.2.18)。2.6.2 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与地貌发育。
2. 未经外力破坏的褶皱山地,地面起伏与地质构造一致,山体与背斜相应,谷地与向斜吻合。长轴褶皱山地呈平行岭谷地貌,而短轴褶皱形成的山地呈“Z”形转折。由于自然界情况很复杂,因而褶皱山地地貌不可能如上述那样简单。首先,岩层受力发生变形时,决不会只发生一种形式的变形,在变形过程中,通常是既发生褶皱,又同时发生断裂。另外,在外力作用下,褶皱各部位破坏过程也不一致。由于上述原因,地貌形体变得十分复杂,褶皱山体和谷地与褶曲构造的背斜和向斜不可能简单地吻合。但是地貌主要特征仍然反映出褶皱构造的基本特点。
长轴褶曲当背斜顶部尚未遭到明显破坏时,地貌形体表现与构造一致。初期,外力作用沿着背斜顶部的纵向断裂的剥蚀作用,发育出一条谷地-背斜谷,背斜谷底高于向斜谷底。此时,原背斜山两翼对应地出现两条相互平行的单斜山岭,称为一山二岭。该地区分布向斜谷、背斜谷、背斜山和单斜山的组合地貌,岭谷平行相间(图5.4.4)。中期,随着外力作用的继续进行,在背斜两翼沿纵向断裂发育出多条单斜山岭,山岭之间出现单斜谷地,称为一山多岭。在发育中背斜谷地被加深加宽,可能仍然高于向斜谷底或者与向斜谷底同高。该地地貌出现背斜谷地、向斜谷地、单斜谷地并存,其间的背斜山、单面山、猪背岭山地地貌并存且平行相间的空间分布特征。
短轴褶曲或倾伏褶曲当背斜顶部尚未遭到明显破坏时,地貌形体与构造一致,山体似平放的?人鼻?形,山顶受倾斜的褶曲枢纽控制,向一端倾伏。遭受破坏的倾伏背斜,背斜的顶部发育了背斜谷,在原倾伏背斜山体的顶部出现弧形延伸的单斜山岭,特点是背斜谷两侧的单斜山岭的山脊线弧形转折。倾伏背斜的倾伏端,在单斜弧形山岭转折处外侧是缓坡(斜坡与岩层倾向坡一致),而倾伏向斜的单斜弧形山岭转折处外侧却是陡坡(斜坡与岩层倾向相反)。由于倾伏向斜中心是由相对平缓的岩层组成,因此地势平坦,而它的外围坡度(逆向坡)陡峭。这样,短轴褶曲的向斜构造山高于周围地面时,在地貌上常形成形体呈船形的高地,称为船形山也是一种地形倒置地貌形体。
穹窿构造主要由岩浆侵入地壳使得上覆的沉积岩层隆起或者由方向直交的褶皱运动互相干扰形成,其平面图形近似圆形或椭圆形,岩层由中央向四周倾斜。穹窿核部由岩浆结晶岩组成,外部是一沉积岩盖层。在未被破坏之前,通常是一个孤立的山丘,坡面发育的谷地及呈放射状。
由断层作用抬升而形成的山地称为断块山地。先发生褶皱发育了典型的褶皱构造地貌后,又发生断块抬升形成的山地,称为褶皱断块山地。褶皱断块山地的构造复杂,可由不同时期造成,许多山地属于这种类型。断块山地平地突起,山体四周以陡峻的山坡甚至高大的陡崖与周围平地接壤,山地轮廓线清晰,与相邻的平原或盆地之间,一般没有地形上的过渡带,常是急转直下。断块山顶部起伏较小,分布不同地质构造控制的、不同岩性控制的、不同外力形成遗留的、不同规模和形体及其组合的山岭、山峰、谷地,山顶部有古夷平面存在。
重力地貌主要有崩塌、———、崩落、———等类型。
13.冰川侵蚀地貌主要形态有————和————,角峰和刃脊。 二. 概念题(共20分,选4题回答)
1.地貌图2.数字高程模型3.扇形地4.河漫滩5.峰林 三.简答题(共30分)
1.荒漠类型及其地貌特点 2.海岸类型(组成物质划分)及其地貌变现 3.黄土墚类型及其形态特点 4.地貌图类型(根据内容) 5.冲积平原(类型) 6.扇形地及其地貌形体特征 7.山岳冰川类型 8.大陆边缘地貌及其地貌结构 四. 论述题(20分)
1.河床的平面形态类型(10分) 2.褶皱断块山(10分)
现代地貌学自测题B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地表起伏形体,首先是,研究地球和地表的形体特征,其次是探索这些形体产生的原因、发生发展机制、空间组织体系与规律,以便在人类活动中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
2.平顶,尖顶,圆顶 3.谷底,谷缘
4.凸形坡,凹形坡,等斜形坡,疏密变化 5.盆地,高原,丘陵 6.海沟地貌,岛弧地貌 7.性质,结构和构造
8.内动力,外动力,隆起或者下沉加大地表基本起伏,风化剥蚀削高填低减小地表起伏 9.单面山,单斜谷、猪背岭 10.坡向、坡长
11.大陆架,大陆坡 12.滑坡,蠕动 13.冰川谷,冰斗(悬谷) 二、概念题
1.地貌图是用多边形图形显示地貌体的空间位置、形状、面积和空间组合,用线性和特殊符号、色彩和文字依比例如实地、定量和定性地表示地表存在的复杂多样的各种地貌形体的专题地图,它是实体地貌的科学归纳和综合的可视化模型,是反映空间存在的地貌实体和地貌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
地貌图能表示和提供如下信息:
(1)地貌形体类型及其空间组合和分布; (2)地势起伏和频度;(3)地势起因(内力、外力及其过程); (4)地貌组成物质、结构和构造; (5)地貌年龄; (6)地貌的演变与发展。
2.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表示区域D上地形的三维向量有限序列(V=( Xi,Yi,Ei),i=1,2,…n,),其中(Xi,Yi) D是平面坐标,Ei是对应(Xi,Yi)的地面高程。地形图的等高线地貌模型是用离散的线的组合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具有可量测性和直观的立体效果,目前认为是表示地貌数量特征和形体特征最佳的技术方法。但是,缺点也是明显
的,人工量算的速度慢、精度低,量算数据的统计分析、统计图表制作,量算成果的可视化图形编制需要人工进行,数据保存及其再利用都较为困难,等等。DEM作为地貌高程信息的一种数字表达形式,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从数字高程模型可以应用计算机自动地计算和派生描述地表起伏形态的各种数字特性,例如相对高度、坡度、面积等等。
3.在降雨或暴雨时,山地的冲沟中常常形成洪流。由于洪流的流量、流速及其产生的运移动力很大,运移大量泥沙等碎屑物质向冲沟的沟口方向流动。出了沟口,到达平缓坡地或者平原,坡度骤减,洪流运移能力显著减弱,从而发生泥沙物质在沟口外大量的堆积。其次,洪流出沟口后不受沟壁约束,迅速分散成很多放射状散流,因此洪流所挟带的物质呈放射状堆积下来,形成一种以沟口为顶点的扇状展开的堆积地貌——洪积扇。洪流出沟口后,以沟口为起点物质堆积量由多呈放射状逐渐减少,洪积扇的纵剖面曲线呈上段陡下段缓的凹形。洪积扇高于其周边地面,横剖面曲线呈上凸形。
4.当洪水泛滥时,除河床以外,部分或全部谷底也被洪水淹没,被淹的谷底滩地称为河漫滩。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宽度往往比河床大几倍到几十倍。极宽广的河漫滩也称为泛滥平原或冲积平原。山区河流的谷底受岩岸的约束,河漫滩不十分发育,宽度较小,河漫滩常限于在河流凸岸。由于山区河流洪水位高,所以河漫滩高度也比平原河流为高,可分出高河漫滩,低河漫滩或数级河漫滩。一般洪水淹没的谷底滩地为低河漫滩,特大洪水淹没到的谷底滩地为高河漫滩。
5.峰林是相互独立的或基部低矮的单体碳酸盐岩石山峰的成群分布。石灰岩峰体相对高100-200米,峰坡倾角大于45度。峰体分布的形式受地质构造影响,在水平岩层或褶皱舒缓地区,峰体分布无明显规律,呈离散的随机分布。在紧密褶皱地区,峰体沿褶皱轴延伸呈带状分布。中国桂林、阳朔、贵阳、柳州、云浮等地有典型的峰林,国外学者称为塔状岩溶(Tower karst)、中国式岩溶等。古巴和牙买加的一些峰林称为锥状岩溶(Cone karst)或麻窝状岩溶,岩峰高约100-160米,坡陡60-90度,直径0.75-1千米,围绕星形的封闭洼地(内中坡地倾斜30-40度。 三 简答题
1.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面植被极其稀疏或没有植物覆盖,受到风力强烈作用的地区称为荒漠。干旱荒漠按照地貌形体与地表组成物质的不同,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石质荒漠 在干旱地区,遭受强烈风化和风蚀的裸露的基岩地表,称为石质荒漠或岩漠。岩漠大多分布在干旱区的山地边缘或山前地带,昆仑山北麓和祁连山山麓都可见到。它的主要特点是,山地边缘分布着山麓剥蚀面,其上有一些坚硬岩层构成的残丘——岛山,表现为宽广的石质荒漠平原。裸露的基岩,久经风化破坏和风沙袭击,形成各种风蚀形态,如石蘑菇、石柱、石城堡、摇摆石等。在石漠边缘地带,原来的沟谷经风化和吹蚀,使其加深扩大,成为风蚀谷。山地边缘或盆地四周,分布有洪积扇或洪积裙,这种洪积物不仅覆盖了山麓地带,甚至有一部分被剥蚀而降低后退的山岭也因洪积物堆积而几乎被掩埋。 (2)砾质荒漠 砾质荒漠的重要特征是:地面无细粒物质,主要是砾石碎石。这是在强烈的风力作用下,吹走了细沙和尘土,留下了粗大砾石覆盖着整个地表,形成面貌一新的一片广大的砾石荒漠。蒙语称为戈壁,非洲称石漠,阿尔及利亚砾漠。 砾漠上的砾石有的是早期的各种沉积物(洪积、冲积、冰积等),有的是基岩风化崩解的残积物。在风沙流的磨蚀作用下,砾石被改造成带棱角的风棱石和风磨石。
(3)沙质荒漠 沙质荒漠是荒漠中最常见的,面积最大的一种类型。它的最重要特征是荒沙覆盖着整个地表面,在长期的强烈的风力作用下,形成不同形式和大小规模的风沙地貌,主要是风积地貌,部分有风蚀地貌。
沙漠的沙子来源可能是当地松散沉积物或基岩(砂岩)风化物,也可能是风从附近地区运移而来,或者两者沙源兼有。我国的准噶尔和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子主要来自古河床冲积
物;腾格里东部和阿拉善北部的沙子,主要来自砂岩风化物。
沙质荒漠的形成时代一般要比砾漠晚,并且常分布在砾漠的外围,或覆熏在砾漠之上。 (4)泥质荒漠 泥质荒漠常形成于干旱地区的低洼地带或封闭盆地中部,是由流向洼地或者湖沼的暂时性洪流所携带的粘土质淤积而成。由于强烈蒸发而干涸,变成泥漠。有的土干如砖,十分平坦,甚至可做机场使用;有的发育有干缩网状裂隙,称为龟裂地。一般泥漠表面平坦,植物极稀少,面积不大,是一种附属于沙漠或砾漠中的荒漠。
有的泥漠洼地中常有大量盐分,如氯化物、硫酸盐和碳酸盐等,由于盐分吸水而膨胀,经常处于潮湿状态中,有盐渍化现象,称为盐沼泥漠。 2.山地海岸 (1)基岩海岸组成山地和丘陵。 基岩海岸基本形态特征(除断层海岸外)是岸线曲折,有众多的岛屿和深入山地的海湾。由于各地山地海岸发育的具体条件不同,因此,在形态上有局部差异。具有陡峭的海蚀崖,在海蚀崖基部分布有明礁和暗礁,沿海海水深度大,波浪侵蚀作用强烈。在局部的海蚀崖下出现沙质海滩、砾石海滩。在海湾内,由于沉积作用旺盛,发育了大片的沙泥质海滩。 横海岸的特征是山丘及岛屿走向与海岸线延伸相垂直(或成较大角度相交),海湾深入陆地,平面图形呈漏斗形或喇叭形。海岸线曲折,岬角与海湾交错分布,沿海岛屿、暗礁。 纵海岸是指海岸带岛屿及陆地的山丘走向与海岸线一致。山地(半岛)、岸线、岛屿三者相互平行排列。
断层海岸的特点是海岸受断层控制,海岸线平直,沿岸岸坡十分陡峭,海水深度大,海陆高差显著,潮间带不明显,水下岸坡极陡。
(2)主要由沙、泥物质组成,又称为沙泥质海岸,海岸地带地势平缓,海拔低于50米。它的特点是海岸线平滑呈圆弧形,沿海水深浅,海底向海倾斜平缓,堆积地貌(海滩、沙堤、沙嘴)发育,又称为堆积海岸。根据组成海岸的泥沙物质颗粒差异,可分为沙质海岸和泥质海岸。
(3)生长在海岸带的某些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对海岸地貌的发育起着明显的影响,甚至生物体本身就形成特殊的海岸景观,这类海岸称为生物海岸。生物海岸主要是红树林海岸和珊瑚海岸。
海岸红树林带树冠相接,根盘节错,很难通行,它阻碍和削弱波浪和潮流对海岸的冲击,并加速淤泥的积累,形成特殊的红树林淤泥质海岸。随着红树林不断向外繁殖生长,海滩不断加积,其后侧早期的红树林带在通常情况下,潮水不能到达,逐渐发育了土壤和泥炭后,以后土质变干、变淡,红树林逐渐衰亡,演变成滨海平原一部分 大量珊瑚聚成群体,并在生长时分泌碳酸钙将自己与下面的死珊瑚碳酸盐残体胶结在一起,有的造礁珊瑚由红藻连续成为坚固的骨架,从而成为块状岩质的珊瑚礁体
3.黄土墚是长条形向某一方向延伸的黄土山岭。依据墚顶形体特征,有平顶墚、圆顶墚两种。
平顶墚的顶部在纵向、横向都较平坦,一般宽数百米到500米,长数千米。横向略呈穹形,由中心向两侧边缘坡度为1-5度,向下转为较陡(10度以上)的沟坡,墚坡与沟坡有明显的转折;墚顶的纵向坡度1-3度。
圆顶墚的顶部横断面呈向上凸起的圆弧形,有明显的墚坡,墚坡坡度可达15度,甚至达35度,墚坡以下急转为坡度为50度以上的沟坡。据圆顶墚墚顶的纵向地貌形体特征又分为起伏墚和斜墚。起伏墚顶部发育有山头和鞍部,因而有高低差异,一般为延伸很长的主墚;斜墚的顶部向某一方向有明显的由高到低的倾斜(或呈坡降),大多数为发育在主墚两侧的支墚,数个长度近似的支墚排列平行。 4. 单一内容地貌图
(1)形态描述图 定性描述地貌形体的图。如山顶的形态、谷地貌态,阶地貌态图
等。
(2)形态示量图 定量描述地貌形体的图,如地表切割深度图、切割密度图等。 (3)地貌类型图 定性地表示各类地貌的分布及组合关系的图。 (4)地貌年龄图 表示出地貌形体及类型的距今年数或发育时间。 普通地貌图 依据地貌形体、形态示量、地貌成因和年龄等标志反映地貌的一般特征,按内容可分为地貌区划图和地貌类型图。
(1)地貌类型图 表示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各种地貌类型,它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地貌类型及它们之间的组合,以及同一种地貌类型在空间分布上的分异绘制的图件。
(2)地貌区划图 表示不同地貌类型和组合所形成的特殊地貌综合体。把在成因上和形态上有着密切联系的地貌在分布地区连成一片,为本地区所特有,在另外地方不再重复出现的一种地貌图。
专门地貌图 具有明确的专用目的,针对专门需要,突出表现与应用目标相关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要素的特征及其时空分布。
部门地貌图 综合地表示某一类型地貌及时空分布。它表达的是在某一主导动力作用下所形成的特有地貌特征及空间区域,所以,必须着重详细表示一些特殊地貌形体、个体特征、组合及相互的关系。
5.由河流的冲积作用所形成,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及河口地带。河流中下游形成的平原面积广大,这种平原一般沿着河谷延伸方向成带状或片状分布,如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 冲积扇平原形成于山地河流流出谷口进入平地的地方。如华北平原上的永定河冲积扇、滹沱河冲积扇和黄河冲积扇等已连成一个复杂的大冲积扇平原。 河漫滩平原是由河流的旁蚀的堆积形成的,因其常被泛滥的洪水淹没也称泛滥平原,又因它都形成在河谷底部,也称为河谷平原。
三角洲平原位于河流入海口,是最大的冲积平原。在三角洲平原上河流多汊流,这些河流的河床有时高出周围平原,河流的两岸常形成天然堤。
洪积扇平原多分布在山麓地带,平原面由山麓向外倾斜,我国酒泉盆地、吐鲁番与哈密盆地四周等均有分布。
6.在降雨或暴雨时,山地的冲沟中常常形成洪流。由于洪流的流量、流速及其产生的运移动力很大,运移大量泥沙等碎屑物质向冲沟的沟口方向流动。出了沟口,到达平缓坡地或者平原,坡度骤减,洪流运移能力显著减弱,从而发生泥沙物质在沟口外大量的堆积。其次,洪流出沟口后不受沟壁约束,迅速分散成很多放射状散流,因此洪流所挟带的物质呈放射状堆积下来,形成一种以沟口为顶点的扇状展开的堆积地貌——洪积扇。洪流出沟口后,以沟口为起点物质堆积量由多呈放射状逐渐减少,洪积扇的纵剖面曲线呈上段陡下段缓的凹形。洪积扇高于其周边地面,横剖面曲线呈上凸形。
河谷流水(如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处也形成扇状地形,称为冲积扇。洪积扇与冲积扇统称为谷口扇形地地貌。
扇形地形成以后,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会发育新的扇形地,新老扇形地的组合结构受构造上升运动的速度、幅度和方向的差异性的控制。如果扇形地形成后山体继续上升,山前地带相对下降,在老扇形地面可形成新的扇形地,后者局部地覆盖在老的扇形地上面,这就形成了垒叠式的扇形地;如果上升地区范围扩大,使原来老扇形地也被抬升,那么水流在老扇形地上进行下切,并在它的下方形成了新的扇形地,新老扇形地以沟谷相连,呈串珠状,称为串珠式扇形地;如果地壳不等量上升,其方向又与沟谷方向平行,则新的扇形地轴线位置不断向一侧移动,以致新老扇形地向一侧垒叠,形成不对称的形态,称为不对称垒叠式扇形地。
7.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中低纬高山地区。它呈舌状沿山坡洼地、山间谷地向下缓慢流动。
按其形态、发育和地形特点的差别,山岳冰川又可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种。
山谷冰川是山岳冰川中规模最大的一种,也是发育最完善的、典型的山岳冰川。山岳冰川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两部分:积累区和消融区。积累区又称为粒雪盆,或者称为冰盆,冰雪积聚在盆形洼地中。在这里是冰川的摇篮,冰面呈下凹形,等高线呈半圆弧形向山峰方向弯曲(突出);消融区是沿山谷下伸的冰川舌,冰川舌是消融区,冰川舌的冰面呈上凸形,等高线向地势低处弯曲,由于强烈的差别消融和冰面泥砾的无规律性,因而冰面坑洼不平、深度和延伸长度不一的冰隙众多,等高线散乱而复杂。
山谷冰川可分为单式山谷冰川、复式山谷冰川、树枝状山谷冰川。单式山谷冰川由一条山谷冰川组成;复式山谷冰川由两条单式山谷冰川汇合而成;树枝状山谷冰川则由三条以上单式山谷冰川汇合而成。前两种又称为阿尔卑斯型山谷冰川。树枝状山冰川以喜马拉雅山区最为发育,故又称为喜马拉雅式山谷冰川
悬冰川:冰川厚度较薄,一般为一、二十米,面积很小,很少超过一平方千米,但是数量众多、分布相当广泛的一种冰川。它分布在山坡上比较平缓或相对低洼的地方,呈饼形依附(悬挂)在坡地上(图3.3.6)
冰斗冰川:这类冰川的特点是没有冰川舌,或者仅有一条短小的冰川舌。冰斗冰川的平面形状为椭圆形或半圆形、扇形、三角形,面积一般为几平方千米,其大小介于山谷冰川与悬冰川之间(图3.3.7),分布于谷源三面由陡坡环绕,一面开口的洼地中。
平顶冰川:在高山顶部比较平坦的山顶夷平面上发育的冰川是平顶冰川,又称为冰帽。平顶冰川犹如冰雪制成的帽子覆盖在山顶,四周有不明显的冰川舌下伸。由于它位于山体的最高处,没有岩石裸露,所以平顶冰川没有表碛。冰川表面上层是粒雪,下层是冰川冰。由于受地形限制,它不可能积累很厚的冰川冰。这类冰川数量不多 山麓冰川:山麓冰川是山谷冰川流出山口,在山前平原上漫流的一种冰川,又称山麓冰泛。它是山谷冰川向大陆冰川转化的过渡形态。
8.大陆边缘是环绕陆地的海洋水下部分,是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与大陆的大地构造和地质构造是一体
大陆架 大陆架又称大陆棚、大陆浅滩、大陆裙、大陆平台,是大陆边缘的水下平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第四纪低海面时曾成为陆地的组成部分,大陆架上的许多海底地貌与现代陆地地貌有类似的成因和形体特征。它是大陆边缘在海洋水面以下的延续部分,在形态和地质构造上仍属于大陆的一部分。水深一般为-200-0米,平均坡度约30'~10,坡降不超过1.5‰。大陆浅滩表面平缓,逐渐地向海洋深处倾斜。世界各地的大陆架浅滩宽度不一,它与沿岸陆地地貌有密切关系。大体上,在沿岸陆地多山的地方,岩岸陡峭,大陆浅滩宽度较小,坡度稍大。沿岸大陆是平原的地段,大陆浅滩宽度较大,坡度较小。大陆架地貌主要是平原地貌。
大陆架上常常分布着一些水下阶地,它是作带状沿着海岸线分布,这些阶地的表层为海相物质,而其下部则为河流相物质,有时为冰川相物质,这也证明大陆架曾是滨海大陆的一部分。
大陆坡 大陆坡是大陆架的外缘,低于大陆架边缘的一般比较狭窄的海底地带,是大陆架与海洋底的过渡地带。深度在-200—-3500米之间,有的深达-4000米,大陆坡倾斜角一般在4-70,常常是150-200,占世界海洋面积约12%,犹如一条裙带围绕着大陆架。
在大陆坡上常有海底峡谷存在,海底峡谷的横剖面呈陡峭而狭窄的V形,纵剖面呈阶梯状下切深度达2000米,谷地长达数十至数百千米。海底峡谷大部分是由断裂引起的巨大裂隙,经海底水流强烈冲刷扩展形成。很多海底峡谷有支谷,许多峡谷是弯曲的,但更常见的是呈直线形。
大陆岛 大陆岛是大陆架、大陆坡上突起的岩体出露水面的部分。由于受到地球内力作
正在阅读:
地貌学试卷11-09
党员思想汇报02-24
电力机车辅助电源系统的讨论05-12
《计算文化与计算思维基础》重点内容04-19
汽机振动05-25
旅行社业务复习题四11-14
快乐的游学之旅作文900字07-02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地貌学
- 试卷
- 第8章 蒙特卡洛模拟金融衍生产品定价
- 工程数学 应用概率统计习题九答案
- 《药理学》第09章在线测试
- 河北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 苏建质安847号《关于加强全省建筑安全生产责任追究若干意见的通知》
- 2018-2023年白酒包装设计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中考数学 专题突破一 填空压轴题型作业手册
- 2017天津师范大学翻译硕士好不好就业
- 脖子右边有硬块需要做哪些检查
- 食品加工卫生控制 - 第一阶段练习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整理版)
- XSJ-YZ-GY-014-01 氟苯尼考溶液工艺验证方案
- 诈骗罪辩护词
- 2016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试题及答案
- 卡尔曼滤波介绍
- 中国黑板擦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炼钢工-选择题735
- GPS实验报告
- 新人教版九年级英语1-12单元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