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重点难点讲解

更新时间:2024-01-20 00: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上层建筑 D.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 A.劳动过程 B.物质资料生产

( B B ) )

(

C.改革生产关系

D.发展科学技术

3.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和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是: ( A )

A.商品 B.货币 C.资本 D.利润

4.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发展是: ( C )

A.商品经济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B.商品经济产生的惟一条件

C.商品经济存在的一般基础

D.商品经济发展的惟一结果

5.在商品买卖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执行的是:( B )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贮藏手段职能 6.资本的总公式是: ( C ) A.W G-W B.G-W-G C.G-W-G’ D.G-G’

7.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 B )

A.不变资本的比率 B.可变资本的比率

C.固定资本的比率 D.流动资本的比率

8.资本积聚: ( A )

A.是通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是通过把分散的单个资本集中合并成大资本实现的

C.不受社会财富绝对增长的限制

D.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9.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单个资本生产规模属于: ( B )

A.资本积聚 B.资本集中 C.资本保值 D.资本增殖

10.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D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1.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 B )

)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12.一个资本主义企业总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V为4:1,假定剩余价值率为100%,其流动资本一年可周转2次,则这个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分别是: ( D )

A.20万元,100%

B.20万元,200%

C.40万元,100%

D.40万元,200%

1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C ) A.I(c+v+m)=I(c+△c)+II(c+△c) B.I(v+m)>Ⅱc C.I(v+m)=Ⅱc D.I(v+m)<Ⅱc 1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v+m)=Ⅱc B.(v+m)>Ⅱc C.Ⅱ(c+v+m/x)>I(v+m/X) D )

D.I(V+△V+m/x)=Ⅱ(c+△c)

15.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采取了: ( A )

A.利润形式

B.超额利润形式

C.生产成本形式

D.生产价格形式

16.资本主义制度下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 ( C )

A.商品的生产价格

B.商品的市场价格

C.商品的社会价值 D.商品的个别价值 17.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价格的构成是: ( C A.成本价格加利润 B.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 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18.商业资本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件是: A.商业资本的数量越多越好

) ( B )

B.商业资本的数量不超过社会必要的限度

C.商业资本的数额应大于社会商品价值总额

D.业资本的数额应等于社会商品价值总额

19.有一个股份公司,其每张股票一年可得股息10元,当时银行年利率为5%,不考虑其他因素,这张股票的理论价格应为: ( B,)

A.100元 B.200元 C.1000元 D.2000元

20.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 C )

A.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资本积累阶段

B.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1.银行的作用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生了根本变化,即银行: ( B )

A.直接控制了工业生产

B.由普通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

C.不仅是信用中介,而且是支付和结算中介

D.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2.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向私人企业采购订货的形式属于: ( C )

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C.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D.国民经济计划化的一种方式

23.国际经济一体化: ( A )

A.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B.是各国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要求

C.是各国放弃本国经济利益促成的

D.意味着各国之间不再有经济上的矛盾

24.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 ( C )

A.经济与合作组织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欧洲联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25.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和平与进步

B.和平与发展

C.改革与发展

( B )

D.改革与创新

26.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机遇和有利条件的是: ( B )

A.世界单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B.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C.世界单极化和经济一体化

D.世界多极化和经济一体化

27.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

A.西方发达国家

B.联合国

C.广大发展中国家

D.民族独立国家

28.垄断资产阶级维护和强化统治的手段主要有: ( B )

A.暴力镇压和参与市场竞争

B.暴力镇压和推行改良主义

C.建立垄断组织和推行福利政策

D.提高剥削程度和推行改良主义

29.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主要是指: ( B )

A.无产阶级产生与壮大

B.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C.社会矛盾的加剧

D.国家管理经济的手段与经验

30.在我国21世纪的发展道路中,在实现工业化问题上要: ( D )

A.按发达国家的模式实现工业化

B.按发展中国家的模式发展工业化

C.走传统工业化道路

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多项选择题

1.经济规律的特点是: (ACD)

A.与人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

B.脱离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

C.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并非长久不变

D.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有阶级背景

E.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没有阶级背景

2.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是: (BCDE)

A.二者没有区别

B.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C.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D.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E.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资本主义经济中雇佣工人的工作日包括: A.具体劳动时间 B.抽象劳动时间 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 E.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D)

4.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经历的阶段一般是: (ABDE)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销售阶段 D.复苏阶段 E.高涨阶段

5.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具有重大意义,主要是:

A.理论意义 B.实践意义 C.革命意义 D.改良意义 E.现实意义

6.在资本主义农业经济中,既要交级差地租又要交绝对地租的土地包括:

A.优等地

B.中等地

C.劣等地

D.地理位置最差的土地

E.农业中的超额利润所形成

7.资本主义地租是: (BCDE)

A.农业工人向地主缴纳的地租

B.农业资本家向地主缴纳的地租

C.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

D.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E.农业中的超额利润所形成

8.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未违背价值规律是因为: (ABE)

A.垄断组织本能无限抬高价格到极大脱离价值的地步

B.垄断本身并不能创造财富增加社会价值总量

C.垄断价格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D.垄断价格的出现只是暂时个别现象

E.垄断价格的出现只是部分改变了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

9.垄断时期竞争的特点是: (ABCE)

A.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B.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化

C.竞争更加激烈,更具持久性

D.竞争采取了更加温和文明的手段

E.竞争的范围更加广泛

10.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目标一般包括: (ACDE)

A.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

B.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C.保持币值与物价的稳定

D.促进充分就业

E.保持国际收支大体平衡

11.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大体可以分

为: (ABE)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销售的全球化 D.宣传的全球化 E.资本全球化

12.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应该追求: (ABCD)

A.共同发展 B.平等互利 C.相互促进 D.反对贫富悬殊 E.拉平贫富差距

13.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要体现在: (ABC)

A.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不强加于人

B.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反对贫富悬殊

C.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不排斥其他文化

D.军事上维持大国军力,保持现有格局不变

E.环境和资源上共同开发,共同利用,共同享有主权

14.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的条件是: (BD)

A.必须有完善的宏观调控机制

B.生产力有较高程度的发展

C.要有完善的市场体系

D.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E.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15.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运行上区别于其他社会的特点是经济运

行具有: (AC)

A.自觉性 B.自发性 C.计划性 D.市场性 E.盲目性

16.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ABCD)

A.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D.要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E.要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对立起采,分别发展

17.十六大报告指出,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中要确立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各种生产要素包括: (ABDE)

A.劳动 B.资本 C.教育 D.技术 E.管理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DE)

A.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初的起始阶段

B.特指中国社会主义的一个发展阶段

C.必须实行完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D.必须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E.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非经济管理类各专

业本科段的必修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基本原理,还有一章简要介绍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理论。为帮助广大考生学好这门课,现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和一些典型例题简介如下。

一、课程的重点内容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是教材第一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包括: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物质资料生产的地位和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以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2.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教材的第二章阐述了商品经济的核心内容即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是全书的重点章之一,包括关于商品、价值、货币、价值规律等方面的论述,这是学好政治经济学,进一步理解全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要弄懂弄通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货币的职能、,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等一系列相互联系、步步深入的理论概念和规律,这

会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3.剩余价值理论。教材第三章论述这一原理,也是全书的重点章之一。要掌握资本总公式、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资本主义工资、资本积累等概念和原理。

4.资本的流通过程。这是教材第四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实现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资本周转的时间和次数,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

5.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这是教材第五章的主要内容,也是全书的重点章之一。它是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的进一步延伸。要正确把握成本价格、利润、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等概念和范畴,这

也是本章的重点。

6.关于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的理论,这是教材第六章的内容,其重点包括:商业资本的本质、职能和作用,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利息的来源与利息率的决定,资本主义信用和股份公司的基本知识,资本主义土地制度的特征,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形成条件、原因和源泉,土地价格的决定。

7.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和本质。教材第七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论述,这也是全书的重点章之一。应重点掌握垄断的形成及其经济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基本形式,它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管理与调节等主要内容。

8.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教材第八章的重点是:资本输出,国际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资本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协调,经济一体化与地区集团化,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关系,发达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关系。

9.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教材第九章的重点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必然趋势。

10.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特征。教材的第十章阐释的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思想。其重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联系和区别,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自觉性、计划性和比例性,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大力发展生产力。在学习这些原理的过程中,要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经济特征有正确的理解,并要结合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报告等的有关内容加以掌握和融会贯通。

二、课程的主要难点

1.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和把握。对什么是商品经济,价值的实体,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等要有深入的理解,要能回答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关于价值规律的作用要能够既从理论上说明又能举出实际例证,还要把第二章和以后各章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论述联系起来理解和掌握。

2.关于剩余价值理论妁理解。首先,要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来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和剩余价值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理论。要将剩余价值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联系起来去把握,正确理解活劳动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对教材中关于体现资本主义关系的资本和资本一般等论述也要很好掌握。

3.关于一些涉及经济计算的问题。在考试中,差不多每一份考卷里都在选择题中有一些涉及计算的题目。例如计算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利润率、资本周转速度、折旧率、股票价格、土地价格等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对相关经济理论要熟悉,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

知其所以然。例如计算一个企业的预付资本一年周转几次的问题,就不但要知道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公式,而且要能对给出的一些具体条件,如厂房、机器、工具的不同折旧率,流动资本的周转次数等作出具体分析,知道这些数据该代人公式的哪一项,再经过计算就能得出正确答案了。

4.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问题。这也是一些考生在理解时感到有困难、在答题时容易出错的一个难点。首先要搞懂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对其实现条件的公式不仅要能记忆,更重要的是要能理解其经济含义,明白为什么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一部类的v+m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c。然后再对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加以理解和把握。只要记住并理解了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这三个公式和它们的含义,就能提纲挈领地掌握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原理了。

5.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在自学考试中,特别是一些论述题,不但要求考生能够回答相关理论观点,而且要求能联系实际加以论证,这也是本课程自学考试中的一个难点。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

是行动的指南,学习政治经济学要在学好理论、掌握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教材在这方面就有很多论述,可供广大考生参考,例如在价值形式的发展、价值规律的作用、资本的循环周转、平均利润的形成、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等论述中就举了许多事例加以论证。考生可以在学习的时候就有意识地一边学习理解领会原理,一边联系自己身边的现实加以思考和融会贯通,在应考时既可直接运用教材中的事例,更可将自己的体会写进答卷,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6.关于教材之外的补充材料问题。考生要关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考委)发布的补充材料。本课程的教材是1999年出版的,在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和十六大以后,考委相继发布了贯彻“讲话”和十六大精神的教育考试方案,对课程的相关内容作了补充,考生要在学习教材的同时,按教育考试方案的要求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就本课程来说,大体有两种情况,一是要对教材论述的理论加深理解并联系当前国内国际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如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化理解劳动价值论、经济全球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问题;另一种是适当把握教材中没有而“讲话”、报告涉及的关于经济方面的重要问题,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新型工业化道路等问

题。考生可参考“讲话”、报告的原文及相关辅导材料,按教育考试方案的要求学习和复习。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经济科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点和要求;它深深的植根于现实经济运行的土壤中;它不是封闭、凝固、静止的学说,不是某种教条,而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拘泥于前人的个别词句,要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和发展。

2.为什么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尤其是一个社会中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生产力中包含科学技术,科技因素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方面,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其次,今天的科技已是山种与生产并列的人类基本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它的突破可以使生产力获得跳跃式发展,从而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3.什么是商品?简述商品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生产物。要能交换就必须对别人有用,即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商品还必须是能够用来交换的,它还有交换价值的属性。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商品之所以能以一定量相交换,是因为商品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生产商品都要消耗一定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二因素是统一的,缺一方面就不成其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4.简述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的货币量一方面由流通的商品量和商品价格水平决定,或者说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同货币量成正比。另一方面,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的速度越快,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少,也就是说货币量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是基本的货币流通量规律。在出现了支付手段后,货币流通量规律变得复杂了一些,就是与货币量成正比的不仅是商品价格总额,而且要在这个商品价格总额中减去赊购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到期支付所需的货币量,再减去相互抵消的支付额。这是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流通的基本规律。

5.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劳动者赡养家属教育子女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三是劳动者的教育培训费用。此外劳动力价值决定还包括道德、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劳动是形成价值的源泉,劳动

者通过劳动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资本家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把货币转化为资本,通过购买劳动力,让劳动者创造出比其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从而实现价值增殖,并最终获得剩余价值。

6.怎样认识“资本一般”或资本的共性?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历史范畴。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以外的资本,范畴以及资本的一般性质或资本共性,可简单把握三点:一是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资本是一种能自行增殖的价值;二是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价值;三是它的生产过程以劳动力市场建立为前提。

7.简述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因为作为商品要在出售前就独立存在,而劳动在出售前是无法独立存在的;而且价值本身是劳动创造的,说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成了同义语的反复,

说明不了问题的实质;再则如果说工资是劳动的价值,那就会违背价值规律或剩余价值规律,而这二者都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因此,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的转化形式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8.简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

按资本不同部分周转方式的不同,可把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部分。固定资本是指用于机器、厂房等方面的资本,它们在实物形态上一次投入生产,长期起作用,其价值是一次投资多次收回的,因此称为固定资本。而用在购买原材料上的资本则是一次投资,经过一个生产过程后就可收回的。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虽说被工人消费了,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马上就再生产出了相当于他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并可通过销售,使资本家及时收回这部分投资。从这个意义上看,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也是一次投资一次收回的。所以,从资本价值的周转方式来看,用于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的资本都是流动资本。

9.为什么说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要全面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研究其运动规律,把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资本流通和商品流通结合起来研究,核心的问题是社会总产品如何实现,即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回答了这些问题、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客观条件,也就找到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规律.性。因此,实现问题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正常运动的基础,物质补偿是维持社会再生产进行的条件。

10.简述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原理或理论前提。

要全面研究和解决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就要对社会总产品进行科学的分类,这也就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理论前提:即把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大部分,从实物上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称为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或以罗马字母I、Ⅱ表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再生产理论中的两个基本理论。这种分类是一种科学的抽象,只有进行

这样的科学的抽象分类,才能从总体上把握社会再生产的规律或宏观经济顺利运行的基本条件。

11.什么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

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价值包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个组成部分。但在资本家眼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对他来说都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资本,因此他在计算生产商品的成本时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耗费都看成是生产成本,这样商品的价值就由w=c+v+m,变成了w=k+m,式中k表示生产成本,或称生产费用、成本价格。生产成本范畴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殊性质。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有重大影响,是资本家经营企业赚钱还是亏本的一个标志。

12.平均利润形成后为什么还会存在利润率的差别?

生产价格形成后,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但这并不排除各部门中各个企业之间利润率的差别。这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各

个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是有差别的,由于生产条件不同,它们生产的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不同。但是,商品必须按照部门平均的生产条件所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售,由于生产力水平高于部门平均水平即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先进企业,就可以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其原因就在于,超额剩余价值不会被平均化,它转化为超额利润。因此,超额利润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而平均利润反映的是部门之间的兼系。所以,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并不排斥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资本家之间为了获取超额利润不断地在部门内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13.简述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的变化。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品的交换不再是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二是由于供求关系变化,市场价格不再是围绕价值而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种形式的变化是由于受到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社会,平均利润率规律要求商品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即生产价格出售。这一要求作为一种客观必然趋势加以贯彻,使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生产价格不是市场价格,它是一种相

对稳定的,具有内在标准的价格;市场价格以它为中心,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上下波动。所以,价值规律现在不是通过价值而是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

14.简述利息率及其决定因素。

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即利息率=一定时期的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额。利息率的高低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它的最高界限是不能等于更不能高于平均利润率,否则职能资本家将不会借款;它的最低界限是不能等于零,否则借贷资本家将不会贷款。所以利息率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浮动,其间的变动有彳艮大余地。在这个浮动幅度之内,一定时期利息率的高低受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高低,二者同向变化;第二,当平均利润率既定时,利息率则取决于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的比例,而这个比例又是由借贷资本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15.土地的理论价格是怎样决定的?

土地本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凭借土地私有权可以获得地租,也即土地可以带来相关的经济利益,因此土地可以作为商品来买卖,井有了价格,它并非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实质上是一种资本化的收入,或者说土地价格即地租的资本化,也就是说土地价格相当于能够获得一定地租收入的货币资本。因此理论上的土地价格等于地租除以银行利息率。

16.垄断是怎样形成的?

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资本主义企业在自由竞争中,会不断通过资本积聚和集中来扩大规模,从而引起生产和资本的不断集中。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信用制度的发展,股份公司和联合制公司的出现以及周期而至的经济危机中企业破产和分化的加剧,都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因为当一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或流通为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所控制时,小企业再难与之竞争;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继续竞争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于是出现了垄断。垄断就是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占有一个经济部门的全部或绝大

部分的生产或流通份额,控制相关商品的价格,从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情况。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怎样产生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其产生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资本主义社会中发展起来的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计划、协调各种社会经济活动,而私人垄断资本是不可能顺应这种要求的,必须由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必须,由国家出面、利用政权的力量来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关系,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这样产生了。

18.什么是资本输出?

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之一就是资本输出,他们利用这些资本作武器,控制资本输入国的经济命脉,剥削、压迫这些的国家劳动人民,掠夺这些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最终为金融资

本控制这些国家、形成金融资本的国际统治服务。资本输出的实质,是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际垄断的基础。

19.什么是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由一国的垄断组织或主要由一国的垄断组织建立的,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予公司和分支机构,进行国际间的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的大垄断企业。跨国公司的发展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它的生产和经营不是从一国、一地眼前局部的市场和需要出发,而是从世界市场总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出发,用全球战略的眼光来制订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着眼于在全世界范围内考虑生产布局、营销渠道、长远发展等问题,从企业组织形式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垄断组织,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月艮务,是垄断资本对外扩张和掠夺的工具。它在经济上控制所在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在政治上则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干预所在国的内政,扶持政治代理人,建立一种凌驾于独立主权国家之上的“国中之国”。

20.简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

发展中国家各自的情况有很大差异,但总的说来都有如下一些经济特征:(1)生产力水平低、科技教育落后。(2)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即现代经济成分和传统经济成分共存。(3)从生产关系上看,这些国家的经济成分比较复杂,既有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又有或多或少的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4)经济发展的依附性。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科学技术落后,在已形成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发展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要依附于发达国家。

(四)论述题

1.试述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的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的凝结,因此商品的价值量可以用劳动量来衡量,但不是每个劳动者的具体的、个别的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生产商品的劳动的复杂程度是不同的,有不须专门培养训练的简单劳动,有必须经过一定培养训练的复杂劳动,在商品交换中复杂劳动被当作多倍的简单劳动。价值量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生产商品所须劳动时间在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也在变化。简单地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试述价值规律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在任何社会中,社会再生产的协调顺利地发展,客观上都要求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社会资源,按照一定比例合理分配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按比例分配社会资源的要求,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的。在‘价值规律作用下,通过市场价格信号的波动,引导商品生产者把劳动和其他资源投向各个部门,从而实现由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但这种自发调节也有其局限性,即自发性、事后性、

短期性等不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方面。第二,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每个商品生产经营者,都力求使自己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在市场上得到更多的利益。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改善和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就从微观经济的角度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这种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商品生产者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可能会保守生产经营中的一些机密,甚至可能人为的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和经营管理的改善。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分化。实际经济生活中,不同的商品生产者在生产、技术、经营等方面的差距彳艮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会出现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一些处于有利地位的商品生产者会在市场竞争中胜出,而另一些处于不利地位的商品生产者就可能亏本破产。商品生产者的分化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这种分化会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3.试述资本主义的价值增殖过程。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值是如何增殖的,首先要从商品价值形成分析起。在生产商品的劳动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它生产出使用价值,这个过程中也就把原材料和其他生产资料的

价值转移到了新产品中。工人的劳动同时又是抽象劳动,它是价值形成的源泉,也就是说工人在劳动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出新价值来。如果工人创造的新价值只等于他的劳动力价值,那么资本家的资本就不能增殖,但是,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同他创造的新价值是不相同的。资本家付给工人一日的工资,就会要求工人在一日中创造出多于一日工资的新价值来,多余部分即剩余价值。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实际上是分为两个部分的,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这期间,工人创造出相当于他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在这部分劳动时间内工人创造的新价值,成为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

4.相对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工作日的延长总是有限的,在工作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即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实现要靠降低劳动力价值,这又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对每一个资本家来说,直接追求的目的是得到比其他资本家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超额剩余价值。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个别价值低手社会价值,才能得到超额剩余价值。而且这种超额剩余价值是不稳定的,在激烈的竞争中,每个资本家都在追

求超额剩余价值,在此过程中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整个资本家阶级就得到了相对剩余价值。

5.试述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

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生活中,产业资本的连续顺利循环,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即在一个正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里,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一定要以适当的比例同时存在,企业的资本运动和生产经营活动才能顺利的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也就是说,在每个时点上都使三种资本形式保持合适的比例,才能实现资本的正常循环。二是要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继起性,即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顺利进行各自的循环,不断完成资本形式的轮转,也就是说,所有资本都应顺次采取三种职能形式,连续不断地完成资本循环。上述两个条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没有并存性各种职能形式就不能相互转化,所以并存性是继起性的前提;同样,各种职能形式不能相互转化,三种职能形式的并存性也将被破坏,所以并存性又是继起性的结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5w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