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报突破的可能性

更新时间:2023-10-17 14: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家称地震预报突破可能在中国

http://news.QQ.com 2008年05月27日05:51 南方报业网—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257条

第 1 2 页

本报记者 肖明 马娟 周扬 陆振华 地震预报突破或在中国

深重的灾难催生了中国的地震预报工作。自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成千上万的地质工作者加入到地震预报的研究队伍中。

虽然在这些研究者的努力下,我国有过临震预报的成功经验,但唐山大地震和本次汶川大地震的不期而至,显示出短期地震预报的艰难现状。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如果把地球比喻成鸡蛋的话,地震研究者连鸡蛋壳都还没有打破,更不用说深入地壳去研究地震的源头。

尽管“地震预报极难,但并非无路可循”。做了50年的地震预报研究、满头银发的许绍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地震是一个大尺度的现象,研究者不应该闭门造车,而应当拓宽视野、注重实践。“只有地震实践才是检验地震知识的惟一老师。”

希望和失望

根据预报时间长短,地震预报分为长期预报、中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短临预报和临震预报。临震预报是指几小时到1周时间内的预报,短临预报是指1周到数月的预报,短期预报是指数月到1年的预报,

中期预报是指1年到5年的预报,5年到10年为中长期预报,10年以上为长期预报。

不同的预报所起的作用不同。长期预报主要是在烈度区划时起作用,中长期预报主要是对抗震加固有指导意义,中期预报对抗震加固和短临预报起作用,短期预报和短临预报对实现临震预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真正能起到挽救生命的是临震预报,这也是公众的期望。

临震预报最为困难,但中国的确有过一次成功的大地震临震预报。 1975年2月4日发布的临震预报,使得辽宁海城100多万人撤离了他们的住宅和工作地点——仅仅在两个半小时之后,海城被7.3级强烈地震击中。

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成功预报的七级以上大震,曾经给无数地震预报工作者带来希望。但1976年紧随而来的唐山大地震则将悲伤和失望重新带给地震预报人。

许绍燮介绍说,地震有各种复杂的类型。有的在大震前有密集的前震出现,如海城地震;有的则少有或根本没有前震,如唐山大地震和本次汶川大地震。

1976年海城7.3级强震前三天,在震中区首先发生了一连串的小震,而且次数逐渐增多,震级逐渐增加,至7.3级强震前,逐步增强的小震活动却突然出现了平静。

地震工作者根据邢台地震总结出的——“小震密集-平静-大震”的规律,感到海城有可能发生强震,迅速作出临震预报。

但海城经验却无法套用到唐山和汶川。唐山主震发生之前,连1级的小震都没有预测到;而汶川8级强震之前,也没有密集的小震记录。

实际上,“小震闹大震到”的规律在华北地区也仅仅只占了10%。这给临震预报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地震预测失误的事件并不鲜见。上世纪90年代,美国预测帕克菲尔得地区可能会发生地震,结果始终没有发生。1995年,日本曾认为关东地区会发生地震,结果大地震却发生在阪神地区。

临震预报需要时间、地点、强度三要素齐全,有时仅仅具备一个要素还无法发布。如果误报之后贸然下达“疏散令”,难免造成经济损失、社会震荡。

相比临震预报的高难度,中期和长期的地震预报则成功率较高,我国在这方面也有不少成功经验。

在2003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上,中国地震局就将乌恰和喀什地区列为6-7级地震危险区。新疆地震局于2003年年初向自治区政府报告,明确提出年内在新疆随时有发生6级地震的可能,并采取了强化监测等措施。

2003年2月,新疆伽师发生6.8级地震,距震中仅20公里的伽师县龙口村部分房屋因提前采用了木框架结构的建筑方法,抗震性能大大提高,在这次地震中无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

根据许绍燮的研究,本次汶川地震涉及的地区也处在南北向地震带的龙门山段,往年的中长期预报都提到南北地震带,从中长期预报来看是比较准确的,但临震预报却没有准确发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5v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