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各章节配套试题

更新时间:2023-12-13 07: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流行病学各章大纲以及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学科特征。

2、熟悉: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价值。

3、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以及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教学大纲精要 :

1、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即疾病、伤害和健康。 2、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

3、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三个范畴。描述疾病分布;探索原因;落实防制措施。

4、 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5、 流行病学学科中的三要素,即原理、方法和应用。 (三)流行病学的应用 1、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2、疾病监测

3、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 4、疾病自然史研究 5、效果评价

(四)流行病学的特征 1、群体特征 流行病学的着眼点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注意个体的发病情况。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3、对比的特征 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

4、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的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 5、社会医学的特征 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 (五)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流行病学的发展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一些社会学科密切相关,并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些新的交叉学科。

三、典型试题分析 单项选择题

(1)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A.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B.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C. 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D.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E. 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答案:[E]

(2)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A. 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 B. 疾病的病因 C. 疾病的防治措施 D. 流行病研究方法 E. 以上均是 答案:[E] 四、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 A. 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B. 对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C. 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 D. 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 E.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2)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 B.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C.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D.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E.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3)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 A. 传染病

1

B. 地方病

C. 传染病和地方病 D.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E. 疾病和健康状况

(4)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 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B. 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 C. 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 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E. 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

(5) 流行病学工作的三个阶段是: A. 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B. 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C. 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D. 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E. 筛查病人、确诊病人、治疗病人 (6) 流行病学主要应用于: A. 考核疾病的防制效果 B. 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 C. 研究疾病预防和控制 D. 研究疾病的病因 E. 以上均是

(7) 以下哪一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 A. 群体特征

B. 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C. 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 D. 对比的特征

E. 预防为主的特征

(8)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 A. 它是医学的基础学科, B. 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C. 它可以评价药物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D. 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E. 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二)多项选择题

(9) 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临床医学一个体为研究对象

B. 流行病学研究以描述疾病和健康的分布为起点并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而临床医学从个体的症状、体征和各种理化检查入手以作出临床诊断

C. 流行病学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而流床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D. 从学科特征上讲,流行病学具有宏观性,而临床医学

属于微观范畴

E. 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特征,而临床医学的重心在非传染病

(10) 流行病学在病因未明疾病研究中的一般程序是: A. 描述疾病的分布 B. 分析影响分布的因素 C. 提出病因假设

D. 检验或验证病因假设

E. 制定针对病因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11) 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有: A. 群体特征

B. 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C. 社会医学的特征 D. 对比的特征

E. 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名词解释

(12)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四)论述题

(13) 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五、参考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E (4)D (5)B (6)E (7)C (8)B (二)多项选择题

(9)ABCD (10)ABCDE (11)ABCDE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一、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及用途;散发、爆发、流行的概念;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述。 2、熟悉:

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出生队列分析;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 3、了解:

DALY、PYLL的概念及用途;移民流行病学的结果判断。 二、教学大纲精要

1、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

(1)它是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探索疾病病因的基础。 (2)可帮助我们认识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

(3)为合理地制订疾病的防制、保健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2

(1)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K= 100%, 1000/千,或 10000/万 .................. 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中所规定的暴露人口是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在对比不同资料时,应考虑年龄、性别等的构成,进行发病率的标化。

发病率可用于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2)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即:P=ID,P-患病率,I-发病率,D-病程

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医疗费用的投入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3)感染率:是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感染率=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 (K , K=100%

常用于研究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估计某病的流行势态、也可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常用的指标。 (4)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比较不同地区死亡率时因人口构成不同,也需要先对死亡率进行标化。 死亡率可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 也可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常用作病因探讨的指标。

(5)病死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病死率可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通常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6)潜在减寿年数(PYLL): 是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用潜在减寿年数来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能消除死亡者年龄构成的不同对预期寿命损失的影响。

潜在减寿年数是人群中疾病负担测量的一个直接指标。也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可用于衡量某种死因对一定年龄组人群的危害程度,比较不同原因所致的寿命减少年数。即可反映出对各年龄组人群的危害大小。也 适用于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价及卫生政策的分析。 (7)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是一个定量的计算因各种疾病造成的早死与残疾对健康寿命年损失的综合指标。是用于计算疾病负担的主要指标之一。可对已有的措施计划进行初步的评价,测定医疗卫生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可以帮助确定危害严重的主要病种,重点人群,和高发地区,为确定防治重点及研究重点提供重要信息依据。可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3、疾病流行强度

(1)散发: 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 疾病分布出现散发的原因是:

1)该病在当地常年流行或因预防接种的结果使人群维持一定的免疫水平。

2)有些以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

3)有些传播机制不容易实现的一些传染病也可出现散发。 4)某些长潜伏期传染病。

(2)爆发: 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3)流行: 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时,称流行。

(4)大流行:有时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时,称大流行。 3,疾病分布的形式 (1) 人群分布特征

1) 年龄: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有助于深入探索致病因素,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可帮助提出重点保护对象及发现高危人群,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免疫水平状况; 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不同;有效的预防接种。

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横断面分析及出生队列分析方法。后者可明确地呈现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有助于探明年龄、所处时代特点和暴露经历在疾病的频率变化中三者的作用。横断面分析结果不能看出病因的作用和变化。

2)性别: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包括:两性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 ;与两性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性的差异有关;妇女较男性有更少的机会从事一些危险性很大的职业;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

在对人群中不同性别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进行比较时,亦应

3

先分别对不同年龄组进行标化,再直接比较。

3)职业: 疾病的职业分布不同与感染机会或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有关;暴露机会的多少与劳动条件有关;职业反映了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不同职业的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不同,在疾病的种类上也有不同的反映。

4)民族:不同民族和种族之间疾病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与不同民族、种族的遗传因素有关;与不同民族间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同有关;与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与各民族所处定居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的不同影响有关;与医疗卫生质量和水平不同有关。

此外,宗教, 婚姻与家庭,流动人口等均与疾病的人群分布有关。

(2)时间分布特征:

1)短期波动:含义与爆发相近,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

2)季节性: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

季节性升高的常见原因包括: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和媒介昆虫的活动力及数量均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与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家畜的生长繁殖等因素和人类的活动有关;受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劳动条件、营养、风俗习惯及医疗卫生水平变化的影响;与人们暴露接触病原因子的机会及其人群易感性的变化有关。

3)周期性:是指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

疾病周期性常见的原因:多见于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的大中城市,存有足够数量的易感人群;传播机制容易实现的疾病,人群受感染的机会较多,只要有足够数量的易感者疾病便可迅速传播;这类疾病可形成稳固的病后免疫,所以一度流行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周期性的发生还取决于易感者积累的速度及病原体变异的速度。

传染病流行的间隔时间取决于下列几方面因素:前一次流行后所遗留下的易感者人数的多少;新的易感者补充积累的速度;人群免疫持续时间的长短。

4)长期趋势: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多为几年或几十年),观察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长期变异出现的原因大致可归为: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了变化;抗原型别的变异,病原体毒力、致病力的变异和机体免疫状况的改变,是传染病产生长期变异的主要原因;诊治条件和诊断能力的改变、医生诊断经验和诊断手段及方法技术的提高、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的引进、普及与应用;登记报告及登记制度

是否完善,疾病的诊断标准、分类是否发生改变;人口学资料的变化。

(3)地区分布特征:

1)疾病在不同国家及一国内各地区的分布: 2)疾病的城乡分布

3)疾病的地区聚集性:地区聚集性的发生率可提示一个感染因子的作用,对探讨病因或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十分重要;可提示局部环境污染的存在。

4)地方性疾病: 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

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频率均低,甚至不发病;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4)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它是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及移民国当地居民和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并从其差异中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 三、典型试题分析

(1) 一种新疗法可以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于是发生下列情况:

A. 该病患病率减少 B. 该病患病率增加 C. 该病发病率增加 D. 该病发病率减少 E. 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减少

答案:[B]。

(2) 下列那些疾病常用病死率

A.关节炎 B.消化道溃疡 C.流行性出血热 D结核病 E.心肌梗死

答案:[CDE]

四、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

A.发病率 B.罹患率 C.患病率 D.期间患病率 E.时点患病率

(2)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

A. 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 B. 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C. 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

D. 诊断标准的变化 E. 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 (3)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

A. 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B. 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 C. 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4

D. 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E. 存活时间长短

(4)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

A. 发病率 B. 发病专率 C. 罹患率 D. 时点患病率 E. 期间患病率 (5)疾病分布是指

A.民族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 B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 C.城乡分布,年龄分布,民族分布

D.民族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 E. 年龄分布,城乡分布,季节分布

(6)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 A.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 B.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 C.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

D.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 E.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

(7)发病率指标来自

A.对住院病人的调查 B.对门诊病人的调查 C.对社区人群的调查 D.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E. 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 (8)患病率指标来自

A.现况调查资料 B.门诊病例资料 C.住院病例资料 D.专科医院病例资料 E.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9)对暴发性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应是 A. 死亡率 B. 发病率 C. 患病率 D. 病死率 E. 罹患率 (10) 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那些指标最合适? A. 死亡率 B. 发病率 C. 患病率 D. 病死率 E. 罹患率

[A2型题]

(11)1994年平山县发现喘憋性肺炎的流行,暴露总人口数为83271,经调查诊断发病例数共1478例,试问在资料分析时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

A. 发病率 B. 罹患率 C. 时点患病率 D. 期间患病率 E. 感染率 (12)某医院心血管内科1985年和198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例数分别101人和121人,那么和1985年相比 A. 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死亡危险性更大

B. 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抢救失败的情况更为严重 C. 心肌梗塞死亡危险的增加不会有统计学意义

D. 所有资料不能判断该科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的死亡频率的升降

E. 以上均不对

[A3]型题

某县有人口10万人,1997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该年共发生结核300人,原有结核400人,1987年共有60人死于结核,请问: (13)该县的总死亡率为

A. 300/10万 B. 60/1000 C. 60/10万 D. 1000/10万 E. 资料不足,不能计算 (14)结核的病死率为

A. 60/300 B. 60/400 C. 60/700 D. 60/1000 E. 60/10万 (15)结核的发病率为

A. 300/10万 B. 400/10万 C. 700/10万 D. 300/1000 E. 400/1000 [B]型题

(16)A.森林脑炎见于春天

B.吸毒、不正当性行为可致艾滋病 C.城市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农村

D.流行性乙型脑炎和脊髓灰质炎多有隐性流行 E.霍乱可发生大流行

1. 人群分布 2. 地区分布 3. 时间分布 (二)多项选择题

(17)研究职业与疾病的关系时应考虑那些因素

A 暴露机会 B 劳动条件 C 民族 D 劳动强度 E 精神紧张强度

(18)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在于

A 提供病因线索 B 帮助认识疾病特征 C 提出治疗方案 D 有助于制定防治策略 E 可以确定病因 (19)疾病分布的季节性升高现象时由于

A 气象条件的影响 B 人们的生活方式 C 人们的劳动条件 D 风俗习惯 E 人们的文化水平

(20)疾病年龄分布横断面分析方法可以说明

A描述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 B 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

C 同一年龄组不同时期死亡率的变化 D 不同年代各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 E 描述不同年代的发病率、死亡率 (三)名词解释 (21)发病率 (22)患病率 (23)感染率 (24)死亡率 (25)病死率 (26)PYLL, (27)DALY (28) 散发 (29 )爆发

5

(30 )流行

(31) 移民流行病学 (四)论述题

(32) 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那些?

(33) 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 (34) 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不同?

(35) 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什么? (36) 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有那些? (37) 疾病不同民族分布的差异原因是什么?

(38) 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那些因素?

(39) 疾病分布出现长期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40) 疾病出现城乡分布差异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五、参考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A (5)B (6)E (7)C (8) C (9) D (10)B (11)B (12)D (13) D (14)C (15)A (16) 1B 2C 3A (二)多项选择题

(17)ABDE (18)ABD (19)ABCD (20)ABD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

一、 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现况研究的概念与目的;普查的概念、目的及优缺点;抽样调查的方法;筛检的概念及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熟悉:抽样调查估计样本大小的原则;现况研究中常见偏倚及其防止;筛检的应用原则。 了解:抽样调查估计样本大小的公式;生态学研究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应用。 二、 教学大纲精要

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常可通过对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特征的描述,获得有关病因假设的启发。

㈠现况研究

1. 概念:是按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搜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亦称横断面调查或患病率调查。 2. 目的:

⑴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从而发现高危人群及防制的重点疾病,为疾病的防制提供依据。 ⑵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以逐步建立病因假设。 ⑶为评价防制措施及其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⑷为疾病的监测或其他类型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 3. 种类 ⑴普查: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中每一成员所作的调查或检查。

1) 普查时必备的条件 2) 普查的目的 3) 普查的优缺点

⑵抽样调查:用有代表性的样本的调查结果估计出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的调查方法。

1) 抽样方法:①单纯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④整群抽样⑤多级抽样 2) 样本大小取决于①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高低②预期现患率或阳性率的高低

3) 样品大小的估计公式n= 4s2/d2 ① 计量资料n-样本量 s-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 d-容许误差

② 计数资料 n= 400*Q/p P-总体率的估计值 Q=1-P

4. 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防止 5. (1)常见的偏倚

1) 选择性偏倚:①选择性偏倚②幸存者偏倚③无应答偏倚

2)信息偏倚: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②调查员偏倚③测量偏倚

⑵防止偏倚的措施:①抽样遵守随机化原则②提高受检率③选用不易产生偏差的仪器、设备④培训调查员、开展互相监督和服查工作 ㈡筛检

1、 定义:是用快速检验方法主动地自人群中发现无症状病人的措施,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病人。 2、 应用原则

⑴所筛检的疾病应是当地患病率较高,危害严重的疾病 ⑵筛检所用的方法是无害的、简便、易行,可迅速得到准确结果。

⑶有进一步确诊的方法和治疗条件 ⑷筛检试验充分考虑收益 3.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

⑵可靠性及其影响筛检结果可靠性的原因 ⑶联合试验:①串联②并联 4.预测值

⑴试验阳性预测值=A/A+B?00% ⑵试验阴性预测值

6

=D/C+D?00% ㈢生态学研究

1. 定义:是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2. 生态学谬误:是生态学研究结果与事实不相符。 3. 生态学研究方法:①生态比较研究,②生态趋势研究。 4. 生态研究的应用:①省时,省人力、物力,获得结果快,②可从群体的角度提供病因假设的线索,③可对生态比较研究中获得的病因,通过干预措施前后比较,从而肯定或否定原先的病因假设。④在疾病检测中常应用生态学研究。

5. 生态学研究的局限性:①潜在的混杂因素的控制,②有生态学谬误存在。 三、 典型试题分析

(1)普查妇女乳腺癌时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 A.发病率 B.发病专率 C.罹患率 D.时点患病率 E.期间患病率 答案:[D]

(2)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

A.个案调查 B.典型调查 C.现况研究 D.生态学研究 E.爆发调查 答案:[C] 四、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1) 进行人群高血压普查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 A.发病率 B.发病专率 C.罹患率 D. 时点患病率 E. 期间患病率

(2) 欲了解某病在某地区的危害状况,进行现况调查时宜选用

A. 普查 B. 抽样调查 C. 典型病例调查 D. 住院病例调查 E. 个案调查

(3)根据现况调查资料可计算出 A. 发病率 B. 患病率 C. 死亡率 D. 治愈率 E. 病死率 [A2]型题 (4) 对某大城市20-25岁妇女进行的一项现患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发病率为5/10万,而未服用者为2/10万。据此研究者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此结论是 A. 正确

B. 不正确,因为没有区分新发病例与现患病例 C. 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

D. 不正确,因为本研究无法确定暴露与发病的时间关系 E. 不正确,因为没有作显著性检验 [A3]型题

1982年某市为了调查老年人中多发病的分布情况,对该市7个区的9个不同地段抽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6393例进行调查 (5) 这是

A. 普查 B. 抽样调查 C. 队列调查 D. 筛检 E. 发病率调查

(6) 该调查可计算

A. 发病率 B. 患病率 C. 罹患率 D. 发病专率 E. 存活率

[B]型题

(7)A.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宫颈癌 B. 为了调查大学生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可不必调查所有大学的全部学生

C.一项在健康人中发现可疑的肺结核患者的调查 D.对个别发生的麻疹病人进行调查 E. 一次因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1. 抽样调查 2. 普查 3. 筛检

(二)多项选择题

(8)有关筛选试验,以下那些说法不正确:

A. 为了发现罕见的疾病 B. 危害人群健康的严重疾病 C. 发现疾病后,有确实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

D. 发现疾病后,尚无有效诊治手段和措施 E. 筛检阳性者就应立即治疗

(9)为在某人群中进行肺癌的筛检试验,以下措施那些不适宜采用:

A.CT B.磁共振 C.活组织病理检查 D.胸透 E.胸部X光摄影

(10)进行现况研究时,下述那些说法正确:

A.可计算出发病率 B.需要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 C.可以发现因果联系 D.可以计算出现患率 E.可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三)名词解释

(11)描述性研究 (12)现况研究 (13)普查 (14)抽样调查 (15)系统抽样 (16)分层抽样

(17)筛检 (18)灵敏度 (19)特异度 (20)试验阳性预测值 (21)试验阴性预测值

(22)生态学研究 (23)串联试验 (24)并联试验

7

(四)论述题

(25)现况研究与生态学研究的异同点

(26)普查常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目的是什么?比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27)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征是什么?

(28)现况研究常见的偏倚有那些?如何防止?

(29)有一筛检试验,每周可处理1000人,若早期检出此病的患病率为2%,该试验的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90%时,求:一周内可查出多少阳性例数?其中有多少为真阳性?多少为假阳性? 五、答题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D (2 )B (3).B (4)D (5)B (6)B (7) 1B,2A, 3C (二)多项选择题:

(8)ADE (9)ABC (10) DE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一、 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

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分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二、 教学大纲精要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case reference 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 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 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 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人的随机样本。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

4. 选择病例的另一个原则是,只要该病例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而不应受其暴露状态的影响,否则将产生选择偏倚。

5. 一般情况下选择新发病例比现患病例好,因为新发病例在回忆暴露及暴露与疾病的时序关系时更明确,但是新诊断疾病后带给病人的情绪冲击和精神打击可能会影响资料回忆的质量。如果疾病的病程与暴露没有联系,即新发病例与现患病例中暴露分布没有差别,也可用现患病例;在研究先天畸形和某些非致死性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也用现患病例。采用死亡病例省时省钱,很快可以提供研究线索。

6. 正确地选择对照是病例对照研究成败的关键。对照与总体人群或全部非患病人群,在暴露的分布和其它主要混杂因素的分布上,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但与产生病例的人群则相似。病例的来源决定了对照的来源。病例与对照之间的可比性比代表性更重要。因此,武断地认为医院对照没有人群对照好,或配偶作为对照比医院对照更优越等看法是肤浅的。 7. 资料质量的可比性与病例和对照成员之间的可比性一样重要。因此要注意两组收集资料时资料质量的可比性,以保证研究的真实性。

8. 对照所还患疾病不应与研究的暴露因素有关,就是说在暴露的各个类别或暴露的各个水平上,对照疾病的发病率都一样。研究的病例是新诊断的病例,则对照病人不应是慢性病患者。

9.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分析方法,就是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的比例,计算暴露的优势比,用以估计患病的优势比,在发病率低的情况下估计相对危险度。 (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有的书中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放在队列研究中讲,因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对象(病例组和对照组)是在队列

8

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但是其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仍与病例对照研究相同。该研究设计尤其适合于研究因素包括有复杂的化学或生化分析的前瞻性研究。在研究开始时,一方面收集暴露及可能的混杂因素的资料,一方面进行各种生物样本的分析,以备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之用。 三、 典型试题分析

(1) 某研究得出某因素与疾病的关系OR=1.1,95%可信区间为0.7~1.5,这意味着

A. 总体OR值95%的可能是错误的 B. 总体OR值在0.7~1.5之间的机会为95%

C. 总体OR值说明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而95%区间说明有联系

D. 存在偏倚的可能性为95% E. OR值正负联系均存在

答案:[B] (2) 假定夫妻不和睦的男外科大夫有较高的手术事故发生率,如用病例对照研究来检验此假设,合适的对照为 A. 未出事故的男外科大夫 B. 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 C. 夫妻和睦的男外科大夫

D. 夫妻和睦的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 E. 未出事故的外科大夫之妻 答案:[A] 四、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如果用询问的方法调查饮酒与中风的关系,最可能发生

A. 饮酒者少报饮酒量

B. 中度或大量饮酒者少报饮酒量 C. 少量饮酒者多报饮酒量 D. 少量饮酒者不报饮酒 E. 不饮酒者谎报饮酒

(2) 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如下(表5-1),其OR值为

表5-1 某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 病例 对照 合计 暴 露 18 12 30 非暴露 13 19 32 合 计 31 31 62

A.3.21 B. 2.33 C. 2.19 D. 0.5 E. 1.6

(3)一项病例对照研究,5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而5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例,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

A. 80% B. 40% C. 20% D. 100% E. 无法计算 (4) 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χ

2=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为 A. 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 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 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D. 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

E. 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

(5) 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1:M匹配,但M的取值一般不超过 A. 2 B. 3 C. 4 D. 5 E. 6

(6) 在500名病例与500名对照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有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有暴露史,OR值应为 A. 18 B. 16 C. 20 D. 10 E. 无法计算

(7) 吸烟者肺癌死亡率=0.96‰,不吸烟者=0.07‰,一般人群=0.56‰,人群中吸烟率为55%,则完全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率占吸烟者肺癌死亡率的比重是多少 A.13.7% B.0.89‰ C.92.7% D.87.5% E.0.49‰ (8) 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63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雌激素暴露史者27对,两组均无暴露史者4对,暴露组有暴露史而对照组无暴露史者29对,其余为对照组有暴露而病例组无暴露者。OR为

A.10.67 B.9.67 C.2.24 D.1.24 E.4.47

(9) 在设计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时,确定配对条件的主要原则是:

A.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B.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C.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但并非研究的项目应列为配对条件

D.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不应列为配对条件 E.以上均不对

(10)Herbst医师关于阴道腺癌病因研究的结果: A.证实雌激素是阴道腺癌的病因 B.证实雌激素是阴道腺癌的病因之一

C.证实雌激素是阴道腺癌的病因之外,尚存在其它病因因素

D.提示己烯雌酚可能是阴道腺癌的病因线索 E.证实己烯雌酚可能是阴道腺癌的诱发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

(11)病例对照研究之所以需要设立对照组,是因为: A.某些研究因素在两组可比

B.设立比较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C.设立对照增大了样本,可达到统计学要求 D.借助于具有可比性的对照中的暴露,正确评估病例中的

9

暴露,判断两组暴露有否差别

E. 比较两组中的发病比例, 以判断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12)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

A.选择性偏倚 B.信息偏倚 C.错误分类偏倚 D. 混杂偏倚 E. 回忆偏倚

(13)病例对照研究在研究病因时主要缺点有:

A. 回忆偏倚大 B. 难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对照 C. 统计处理复杂

D. 时间顺序有时不清 E. 一次智能研究有限的几个因素

(三) 名词解释

(14 ) 匹配过头 (over-matching) (15) 分析性研究 (analytical study )

(16) 比值比 (odds ratio)

(17)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hospital-based case control study)

(18)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community-based case control study) (四)论述题

(19) 请考虑一个病例对照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饮用咖啡是否引起膀恍癌。

1)对照应就下述哪些变量与病例进行配比:年龄、性别、饮用咖啡浓度、咖啡加糖和吸烟,请说出你的理由。 2)如果进行调查,要询问近期咖啡应用情况吗? 3)你会对温习每个病例的病理报告感到厌倦吗?

4) 如果应用医院病例做对照,应当避免具有何种特殊疾病的病人? (20)为了确定口服避孕药的应用是否对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影响,在已婚护士中做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将159名心肌梗死住院病例与3180名对照进行比较。 结果是21名病例和273名对照使用过口服避孕药。请计算口服避孕药的相对危险度,并回答应考虑哪些潜在的混杂因素? (21)计划进行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以调查饮酒与心肌梗死的关系。病例选自某医院的心脏科。对照的选择有两个方案:一是由事故所致外伤病人组成,他们均为该院急症患者;二是由医院管辖区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组成。请问: 1) 哪个对照组将产生较大的相对危险度? 2) 对这类调查,选择对照组应当注意什么? 3) 提出一个适宜的对照组。

(22)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了病例和对照有关饮食,吸烟和饮酒习惯的情况。这些因素被怀疑在该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病例为某特定人群中一年内出现的该病全部病例,若对照从该年内出现的其他严重疾患的病人中而

不是该特定人群的健康者中选择,其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23)为了研究吸烟和户外工作(日晒)对唇癌发生的影响,对50~69岁唇癌病人和作为对照的皮肤癌病人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唇癌 皮肤癌 吸烟、户外工作 51 6 吸烟户内工作 24 10 不吸烟,户外工 作 15 8 不吸烟,户内工3 5 作

1) 该研究设计是什么类型? 2) 请就对照组的选择讨论。

3) 请计算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4) 按吸烟分层后,再比较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5) 计算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6) 按户内户外分层后,再计算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7) 计算户外工作吸烟者与户内工作不吸烟者的相对危险度;

8) 请就上述结果做出解释,对照组的选择对结果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五、 答题要点 (一) 单项选择题

(1)B (2)C (3)E (4)E (5)C (6)B (7)C (8)B (9)E (10)D (二) 多项选择题

(11)BD (12)ABCDE (13)AD (四) 论述题 (19)

1) 应当予以配比的变量是年龄和性别,因为这些变量既与膀胱癌危险有关,又与饮用咖啡量有关。另一个可以配比的变量是吸烟,由于饮用咖啡和吸烟经常相互关联,而后者在膀胱癌中可能发挥作用。就咖啡浓度和加糖或糖精进行配比是不适宜和无用的。因为这些变量只有在是否饮用咖

10

啡这一主要调研的因变量确定之后才有可能加以确定,它发生在对照选取后资料收集期间。将这些变量作为附加的有关因素予以研究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要这样做,在询问咖啡饮用情况时应把它们包括在内。

2) 由于人们认为癌症要在暴露于致癌因子若干年后才出现,所以应询问受试对象整个一生或发病前10-20年间通常咖啡饮用情况。另外,鉴于他们已染疾患,所以病例中新近咖啡饮用可能已经有所减少。

3) 检查病理学报告是一项十分值得做的工作,因为这有助于确立该病是否存在。另外应记录其组织类型,原因在于每种类型〈如移行性细胞,鳞状细胞〉可能有不同的病因从而分别予以研究。

4) 有些病人可能需要予以摒除。例如那些因消化性溃场而住院治疗的病人。溃疡病患者经常被劝告避免引用咖啡,如果包括这类病人,会使对照组咖啡引用情况人为地降低。

(20)OR=1.6 , 年龄、吸烟、超重、高血压史和可能与口服避孕药有关并影响心肌梗死危险的其它因素。 (21)1) 管辖区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

2) 所选择的对照组应反映产生病例的群体中暴露的情况。

3) 其所患疾病与饮酒无关的一组病人(意外事故引起的外伤除外)。

(22)优点:①无应答率较低;②组间差别较小。

缺点:对照组的疾病与暴露因素可能有关联,对照组未能反映产生病例的群体中暴露因素的发生情况。 (23)1)这是病例对照研究;

2)选择皮肤癌病认为对照组不合适,因为皮肤癌在户外工作人员中比户内工作人员中更为常见,因此对照组不能反映该群体中暴露发生的情况。 8)

结果[ 4)和6)]表明户外工作和吸烟可以增加唇癌的危险。未分层时,相对危险度有所低估。这是因为吸烟和户外工作有联系。吸烟和户外工作的联合作用似乎比相加作用大些。

如果户外工作增加了皮肤癌的危险,皮肤癌用做对照组则会低估户外工作与唇癌的联系强度。

第六章 队列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类型;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死亡比、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 限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熟悉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确定研究队列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人时的概念。

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步骤;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克服方法,特别是失访偏倚及错分偏倚;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二、 学大纲精要

(一)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也是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之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菲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暴露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非暴露组该病的发病率,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队列研究有时也称为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或发病率研究(incidence study)。

2.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研究开始时暴露已经发生,而且研究者知道每个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

3.队列研究是发病率研究,所关心的是某病在人群中发生的概率(累计发病率)和发生速度(发病率)。因此在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不应当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在队列研究开始之前,常进行一次横断面研究。

4.队列研究的人群一方面开始时不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同时要求每个研究对象在随访过程中均有可能成为所研究疾病的病人。

5.队列研究资料可直接用来计算疾病的发病率,累计发病率和归因危险度。如果知道人群中暴露的比例,也可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和人群归因危险度反映了疾病预防中的意义。 6.队列研究可以计算相对危险度RR,RR的本质是比(rate ratio)或危险比(risk ratio),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RR的大小反映的是病因学联系的大小。

7.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的研究,能比较明确地提出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关系。

8.队列研究尤其适用于暴露率低的危险因素的研究。 9.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应注意克服。 (二)三类队列研究

1.回顾性队列研究开始研究所关心的暴露和疾病均已发生,研究者不需要等待疾病或死亡的发生,而是根据已有的资料来确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以及各成员的死亡和疾病情况。回顾性队列研究完全取决于是否存在完整的暴露与疾病资料。同时,该类研究无法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

11

有效的控制。

未服避孕药者 10 8910 8920 2.前瞻性队列研究最适宜做因果关系的推论,但观察时

间长,耗资大,失访等问题值得注意。

3.双向性队列研究最适宜于评价对人体健康同时具有短

合 计 20 9900 9920 期效应和长期作用的暴露因素。

(三)暴露问题

1.暴露的概念定义:暴露的概念定义越准确越好,可以

由上表资料能得出哪些结论?(找出最佳答案) 保证匀质的暴露组。暴露的概念定义就是保证把真正暴露

A. 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中风的危险,因为使用该药的和无关暴露区分开来,把暴露本身与暴露的结果区分开

人中有1%发生中风,而未使用该药的人中有来。暴露的概念定义要求考虑疾病的诱导期和潜伏期,即

0.1%(10/8920)发生中风。 没有满足最短诱导期和潜伏期的病人,不能算做已经暴露

B. 使用该药并未增加中风危险,因为中风病例中有50%到研究因素,即该病人与研究的暴露因素无关。从暴露的

(10/20)使用了该药, 50%未使用该药。 概念定义出发,随访不能从暴露到某因素的当天就开始。

C. 使用该药并未增加中风危险,因为虽然使用该药的暴露的概念定义需要考虑暴露的累计影响。常用的指标是

人中1%确实发生了中风,但使用该药的人中尚有99%暴露的期限。

(990/1000)并未发生中风。 2.暴露的工作定义用来回答哪些暴露的个体可以考虑为

D. 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中风危险。下述事实表明了这已经暴露而纳入暴露组。暴露的工作定义受到研究的特殊

种危险的程度;中风病例中50%(10/20)使用该药,而性和可行性等实际情况的影响。

未中风病例中10%(990/9900)使用该药。 (四)分析原则:

E.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队列研究的结果可以用来计算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由

答案:[A] 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性别、种族和时间等因

(2)一次队列研究的结果,城市和农村男性脑卒中发病素而变化,因此通常计算的是发病专率或死亡专率。比较

率资料如下(表6-2,表6-3):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队列

研究是用一般人群死亡率与暴露组做比较,通常得到的是标准化死亡比(SMR)。人时的计算及暴露与疾病关联强表6-2 某城市和农村脑卒中发病率资料 度的指标。 三、 典型试题分析 (1)为确定一种新发明的避孕药是否增加了中风的危险, 农村 城市 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选取生育年龄的一个随机样本,发现9920名妇女适于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00名定期使用该种避孕药,其他人不用。对整个样本人群随访10年,危险人口 结果如下(表6-1): 表6-1 避孕药与中风关系的队列研究 529 937 表6-1 避孕药与中风关系的队列研究 脑卒中病 例 表6-1 避孕药与中风关系的队列研究 发病率未中风者 (‰) ? 服避孕药者 10 990 1000 24 41 中风病例 合 计 45.3 43.8 12

3 农村和城市男性各年龄组脑卒中发病率 (‰) 村 城 市 发危险人发病率 例 病例 病 答案:[B]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队列研究的分析思路。

A是不正确的,每个年龄别的发病率农村均低于城市,所以不同年龄分布可以解释农村男性总的发病率较高。C也是不正确的,因为是对率进行比较。D也是不正确的,因为不存在偏倚。只有B是正确答案,因为每个年龄组的发病率都是城市高于农村,所以除了年龄因素外,城市还应有其它增加危险的因素。 口 率 1 6.8 436 6 13.8 3 34.5 188 7 37.2 4 30.1 195 13 66.7 16 100.0 103 15 145.6 0 ─ 15 0 ─ 24 45.3 937 41 43.8

该研究实施周密,诊断标准经仔细标化,样本有充分代表性,很少失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请根据该资料判断下述结论:

A. 该样本中,农村男性发病率较高表明尚存在与农村环境条件有关的增加危险的因素。

B. 该样本中,因为每个年龄组内城市发病率均高于农村,所以还存在着与城市生活条件有关的增加危险的有关因素(除年龄因素外)。

C. 这些资料不能进行城市与农村之间率的比较,因为城市的危险人口几乎是农村的2倍。

D. 该研究在抽取样本时,分配年龄方面犯有错误。因为尽管总率显示农村男性较高,但按年龄组分别统计时,城市中各年龄组的率度比农村的高。 E.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四、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选择

A. 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B. 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

C. 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

D. 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两组 E. 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 (2)在队列研究中

A. 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 B. 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 C. 只能计算比值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

D. 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 E. 以上都不是

(3)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在于

A. 对较多的人群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

B. 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性比病例对照研究少 C. 较直接地确定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D. 对混杂因素的作用易于控制 E. 研究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 (4) 相对危险度是

A. 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B. 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

C. 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比

D. 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差

E. 以上都不是

(5) 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率为 A. 发病率 B. 发病密度 C. 病死率 D. 现患率 E. 死亡率

(6) 进行某种疾病的队列研究最初选择的队列是

13

A. 患该病病人 B. 不患该病的人 C. 具有病因因素的人 D. 不具有病因因素的人 E. 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

(7) 评价某致病因素对人群危害程度使用

A. RR B. AR C. PAR D. AR% E. 死亡比例 (8) 用人年为单位计算发病率可信的一个前提是

A. 样本含量必须足够大 B. 追踪观察的时间必须足够长 C. 相对危险度必须足够大

D. 观察期相对危险度变异小 E. 暴露因素在人群中比例高

(9) 下述哪项不是前瞻性调查的特点

A. 可直接计算发病率 B. 多数情况下要计算人年发病(死亡)率 C. 多用于罕见疾病 D. 每次调查能同时研究几种疾病

E. 因素可分为几个等级,以便计算剂量反应关系 (10)队列研究最大的优点是:

A. 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期的随访 B. 发生偏倚的机会少 C. 较直接地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D. 较易控制混杂因子 E. 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 (二) 多项选择题 (11) 队列研究的缺点

A. 包括资料靠回忆提供,可能存在偏倚 B. 观察时间长,费用高

C. 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 D. 不适用多因素疾病研究 E. 准备工作繁重,设计要求高

(12)下表为对职业男性工人进行的一次队列研究结果: 表6-4 重度吸烟与不吸烟者冠心病、肺癌年龄调整死亡率(/105/年)

根据这些结果,可以认为:

A. 如果人们都不吸烟,则所挽救的不患肺癌的工人多于不患冠心病的工人。

B. 如果人们都不吸烟,则所挽救的不患冠心病的工人多于不患肺癌的工人。

C. 重度吸烟对肺癌带来的相对危险比冠心病高。 D. 重度吸烟对冠心病带来的相对危险比肺癌高。 E. 所给数据难以区分重度吸烟与肺癌和冠心病的关系的大小。

(13) 队列研究的缺点包括:

A. 资料靠回忆提供,可能存在偏倚。 B. 观察时间长,费用高。

C. 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

D. 不适用于多因素疾病研究。 E. 准备工作复杂,设计要求高。 (三) 名词解释

(14) 相对危险度RR(relative risk) (15) 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study) (16) 累计发病率CI(cumulative incidence)

(17)标化死亡比SMR(standard mortality ratio)

(18)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四) 论述题

(19) 在一项比较糖尿病患者死亡和整个人群预期死亡的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死亡数为1107,而人群预期死亡数为531。请计算SMR,并予以描述。

(20) 两项关于冠心病的队列研究,一个是美国麻省的Framingham,另一个是在Puerto Rico进行的。两地采用的方法相同,诊断的标准相同,研究期间人口变动很小且几乎相等,而冠心病没有能完全治愈的方法。研究的部分结果如下:

表 1960-1970年间两地60-64岁男性冠心病患病率和发病率

患病率(/105)(1970年) 平均发病率(/105)(1960~1970年) Framingham 37.4 27.0 Puerto Rico 15.5 5.2 根据该资料,对于该年龄组男性冠心病死亡率可以做出如下哪种推论:

A. Framingham比Puerto Rico高 B. Puerto Rico比Framingham高 C. Framingham与Puerto Rico同样高

(21)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难以避免的一种偏倚,特别是较大型及较长时间的研究。为了将失访偏倚的影响减到最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22)某医师认为成年早期摄入大量的糖可能导致成年男性易于疲劳和性功能减退。该医师决定检验该假设。他询问30岁健康男性的糖摄入量,然后将研究对象分为糖摄入量多和摄入量少两组。10年后,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访视了糖摄入量多的一组人,询问他们的精力、体力和性功能。随后一个月,他又对糖摄入量少的一组人进行了同样的调查。 他发现糖摄入量多的人中阳痿和疲乏劳累的相对频率较高。请你分析一下该队列研究有何不足之处。 五、答题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A (5)B (6)B (7)C (8)D (9)C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4

(11)BCDE (12)BC (13)BCDE (三)名词解释 (14)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15)前瞻性队列研究指一般意义上的前瞻性研究,即从研究开始纵向地随访观察研究队列的所有成员,观察一定时间后,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借以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

(16)累计发病率为,当观察人口比较稳定时,以开始观察时的人口数为分母,整个观察期内发病人数为分子,不考虑观察时间的长短,得到观察期内的累计发病率。 (17)当发病率或死亡率比较低时,不宜直接计算率,可以全人口的死亡率为标准,计算该观察人群的理论死亡人数,即预期死亡人数,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即为标化死亡比。

(18)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etiologic fraction),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 (五) 论述题

(19) SMR=1107/531=208% 。 对糖尿病来说,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是整个人群的208%,或大约是整个人群的2倍(年龄标化后)。 (20)1970年Framingham比Puerto Rico患病率高,大约是2倍。1970年之前10年间平均发病率Framingham是Puerto Rico的5倍。因此如果两各地区死亡率是相同的,可以预料Framingham的患病率是Puerto Rico的5倍,而表中的数据仅为2.4倍,所以Framingham的死亡率一定高于Puerto Rico死亡率。因此A推论是正确的。问题中给的条件已经说明,移民和治疗对这一差异并无影响。 (21)对于队列研究中的失访偏倚可以考虑以下措施:①设计时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便于随访;②计算样本量时,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以减少失访造成的影响;③实施过程中努力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④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⑤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如无显著性差别则可认为失访是随机的,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很大。⑥如有可能,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以推测失访的影响。

(22)主要应从可能发生的偏倚考虑。①调查者已经对糖的作用有了看法,他又知道研究对象既往摄入糖的情况,很可能不自觉地影响调查结果。理想的做法是由不了解糖摄入情况的人做调查员,用组织严谨的访视获得资料;或者可采用自我填写调查表的方法,然后由研究者客观地分析;②对两组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调查评估也不合适,调查

的症状在不同时间可能有所变化,例如节假日期间可能容易出现疲劳症状。对两组的访视应在同一时期交叉混合进行。

第七章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流行病学实验设计要点和评价实验效果的主要指标 熟悉流行病学实验的基本特点

了解流行病学实验的概念,主要类型和优缺点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流行病学实验的概念

流行病学实验通常以人类(病人或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所研究的干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后,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等,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效应上的差别,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

(二)流行病学实验的基本特点

1. 它是前瞻性研究,即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这些对象虽不一定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跟踪;

2. 流行病学实验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处理,作为处理因素可以是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的疫苗、药物或方法措施等;

3. 研究对象必须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

4. 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在开始实验时,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这样实验结果的组间差别才能归之于干预处理的效应。 根据上述特征可以看出,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法有其独到之处。如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是用观察法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可以随机抽样,但不能随机分组。与描述性研究相比,实验性研究还有一个明显特征是能够检验假设;与分析性研究相比,虽然两者都可以用来检验假设,但实验性研究在检验效应能力上比任何分析性研究都强得多,其往往可以作为一系列假设检验的最终手段而作出较肯定性的结论。

(三)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 分为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三类:

1.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其研究对象是病人,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随机化实验分组的实验方法,病人包括住院和未住院的病人。

2.现场试验(field trial) 是以尚未患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

15

并随机化分组,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

3.社区试验(community trial) 是以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观察,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社区试验是现场试验的一种扩展,二者概念上的区别在于现场试验接受干预的基本单位是个人,而社区试验接受干预的基本单位是整个社区,或某一人群的各个亚人群,如某学校的班级、某工厂的车间或某城市的街道等。如疫苗的效果评价可用现场试验来进行,因为疫苗可以分配给个人,而食盐中加碘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将碘统一加入到食盐中,使整个研究地区的人群食用,而不是分别授与每一个体,因此,食盐中加碘的效果评价不能用常规的现场试验,而只能用社区试验。 (四)流行病学实验的优缺点 1. 优点:

1) 研究者根据实验目的,预先制定实验设计,能够对选择的研究对象、干预因素和结果的分析判断进行标准化; 2) 按照随机化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做到了各组具有相似的基本特征,提高了可比性,减少了偏倚;

3) 实验为前瞻性研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通过随访将每个研究对象的反应和结局自始至终观察到底,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步进行比较,最终能作出肯定性的结论。 2. 缺点:

1) 整个实验设计和实施条件要求高、控制严、难度较大; 2) 受干预措施适用范围的约束,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不够,以致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推论到总体; 3) 研究人群数量较大,实验计划实施要求严格,随访时间长,因此依从性不易做得很好,影响实验效应的评价。有时可涉及医德问题。

(五)流行病学实验的设计要点

1. 明确实验研究目的 进行任何一项实验研究都必须事先制订一个比较完善可行的设计方案,在设计中首先应明确实验研究的目的,即要解决什么问题,是验证病因,或是为了考核某项防治措施的效果。

2. 选择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人群,即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

1) 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 如在现场试验中,对某疫苗的预防效果进行评价,应选择对某病易感的人群为研究对象,要防止将患者或非易感者选入。在临床试验中,选择病例要有统一的、公认的诊断标准,另一方面要考虑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2) 选择预期发病率较高的人群;

3) 选择干预对其无害的人群 若干预对其有害,不应选作

研究对象;

4) 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 5) 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

3. 确定实验现场 通常选择实验现场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验现场人口相对稳定,流动性小,并要有足够的数量;

2) 实验研究的疾病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 3) 评价疫苗的免疫学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该疾病流行的地区;

4) 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卫生防疫保健机构比较健全,登记报告制度较完善,医疗机构及诊断水平较好等;

5) 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条件等。

4. 估计样本含量 为保证实验质量,在设计时就应对研究所需的样本量加以适当估计,可通过公式计算或查表获得。

5. 随机化分组 在实验研究中,随机化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即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使每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各组去,以平衡实验组和对照组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两组的可比性,避免造成偏倚。

6. 设立对照 实验研究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必须有对照。合理的对照能成功地将干预措施的真实效应客观地、充分地暴露或识别出来,使研究者有可能作出正确评价。设立对照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标准疗法对照(有效对照) 2) 安慰剂对照 3) 自身对照 4) 交叉对照

7. 盲法 根据盲法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种:

1) 单盲(single blind) 只有研究者了解分组情况,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

2) 双盲(double blind) 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 3) 三盲(triple blind) 不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了解分组情况,而且负责资料收集和分析的人员也不了解分组情况,从而较好地避免了偏倚。

(六)流行病学实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1. 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为了保证达到实验研究的预期目的,在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还要注意防止偏倚的产生。要制定明确的排除和退出标准:

1) 排除(exclusions) 在随机分配前对研究对象进行筛查,

16

凡对干预措施有禁忌者、无法追踪者、可能失访者、拒绝参加实验者,以及不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则应排除。经过排除后,其结果可减少偏倚,但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外推(extrapolation of the result),被排除的研究对象愈多,结果推广的面愈小。

2) 退出(withdrawal) 指研究对象在随机分配后从实验组或对照组退出。这不仅会造成原定的样本量不足,使研究A3型题:

(3)对农村7岁易感儿童进行甲肝疫苗免疫,经3年随访观察,结果如下 组别 接种人数 病例组 接种组 500人 1 对照组 500人 10

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 A. 0.9 B. 工作效力降低,且易产生偏倚。退出的原因可能有不合格(ineligibility)、不依从(noncompliance)、失访(loss to follow-up)。在资料分析时,应考虑两组失访率的差异,若失访率不同,则资料分析结果可能产生偏倚,即使两组失访率相同,但失访原因或失访者的特征不同,则两组预后也可能不同。

2. 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 选择应视实验目的而定,但基本原则是:不但用定性指标并尽可能用客观的定量指标;测定方法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易于观察和测量,且易为受试者所接受。具体指标如下: 1) 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

2)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

此外,治疗措施效果的考核还可用病死率、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及病后携带病原状态、后遗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评价;预防措施效果考核可用抗体阳转率、抗体滴度几何平均数、病情轻重变化等指标评价;考核病因预防可用疾病发病率、感染率等指标评价。 三、典型试题分析 A1型题:

(1) 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实验研究不具备的 A. 须随机化分组

B. 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C. 必须有干预措施

D. 有严格的平行可比的对照

E. 是前瞻性研究,必须随访观察实验结果 答案:[B] A2型题:

(2) 某药治疗高血压患者100例,观察一个疗程一个月,服药后血压70%降至正常且无不良反应,下列哪个结论正确

A. 该药有效

B. 很难下结论因为观察时间太短 C. 样本太小不能下结论

D. 尚不能下结论没有进行统计学检验 E. 不能做结论因未设平行可比的对照组 答案:[E]

1 C. 10 D. 5 答案:[C]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效果指数的计算方法

B1型题:

(4).对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评价效果可选用指标 A. 罹患率、患病率 B. 病死率、死亡率 C. 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 D. 有效率、治愈率 E. 抗体阳转率、保护率 答案:[E]

(5)某社区进行某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时可选用指标 答案:[D]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评价指标 1.评价疫苗预防效果的指标

A、B、D是描述患病、死亡、治疗效果,C是评价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指标,仅E是回答疫苗接种的效果 2.评价临床试验效果指标

药物治疗效果评价主要用有效率和治愈率,其他指标无针对性。 四、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1)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A. 观察性试验 B. 社区试验 C. 现场试验 D. 临床试验 E. 干预试验

(2)下列哪项试验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A. 研究对象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象人群并随机化分组 B. 有平行可比的对照组 C. 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

D. 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

E. 前瞻性研究,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

(3)评价人群疫苗接种效果最关键的指标是

A. 安全性 B. 种后反应率 C. 临床表现 D. 保护率 E.

17

抗体水平

(4)下列哪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A. 评价病例暴露危险因素的比例 B. 分析危险因素暴露的结局 C. 探讨病因的线索

D. 评价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 E. 筛查早期患者 (5)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最重要的优点是

A. 随机化分组可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 B. 实验者可决定干预措施的方案 C. 盲法试验可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D.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可以提高评价、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干预措施的正确性

E. 可以控制研究过程的偏倚

(6)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下列哪条不是其缺点 A. 设计严格、实施困难、随访观察花费太大 B. 盲法不易实施

C. 随访时间长、研究人群依从性差 D. 易引起医德和伦理学的争议 E. 用随机分组很难控制偏倚

(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A. 选择干预措施对其无害的人群 B. 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 C. 选择预期发病率较低的人群

D. 选择的对象应能够从实验研究中受益 E. 选择依从性较好的人群

(8)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 A. 同一总体的患某病人 B. 同一总体的健康人

C. 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D. 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 E. 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人群 (9)流行病学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A. 在动物群中进行实验研究,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 B. 同一总体实验人群,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 C. 同一总体中的病例组和对照组,有干预措施

D. 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有干预措施 E. 同一总体的随机抽样人群,分干预组和对照组 (10)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点是

A. 观察指标不同 B. 目标人群不同 C. 入选标准不同 D. 干预措施不同 E. 随访方式不同

(1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的盲法是指

A. 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分组情况 B. 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实验设计

C. 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研究结局

D. 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研究目的

E. 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如何评价效果

(12)对一种疫苗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是指

A. 设计者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B. 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C. 受试者和设计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D. 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什么疫苗 E. 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 (13)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最常用的分析指标是 A. 发病率、治愈率、死亡率 B. 发病率、治愈率、保护率 C. 发病率、死亡率、有效率 D. 发病率、病死率、有效率 E. 发病率、流行率、有效率

(14)下列哪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点 A. 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 B. 能够及早治疗病人或预防和控制疾病

C. 可平衡和控制两组的混杂因素提高两组可比性 D. 易于控制失访偏倚

E. 省时、省钱、省力、可进行罕见病的研究 (15)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缺点 A. 设计和实验条件高、控制严、难度大 B. 样本量大、随访时间长、易失访 C. 依从性不易做得很好,影响结果评价

D. 其研究结果的科学价值还不如分析性研究方法 E. 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有时还可涉及医德问题 (16)用双盲法进行临床试验可以减少

A. 选择偏倚 B. 信息偏倚 C. 入院率偏倚 D. 混杂偏倚 E. 志愿性偏倚

(17)下列哪项指标不能用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评价 A. 患病率 B. 治愈率 C. 效果指数 D. 保护率 E. 有效率

A2型题 (18)随机选择5所幼儿园小班儿童进行某疫苗的预防效果观察,随访3年结果表明85%的免疫接种者未发生该

18

病,由此研究者认为

A. 该疫苗预防效果欠佳,仍有15%儿童生病 B. 该疫苗预防有效,因可保护85%儿童不生病 C. 不能下结论,因为3年观察时间不够 D. 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 E. 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

(19)现有新型流感疫苗,为了评价其免疫效果你准备选择的观察人群

A. 抗体水平高的人群 B. 交通不发达的山区人群 C. 预测发病率低的人群 D. 预测发病率高的人群 E. 依从性好的人群 A3型题

为评价水痘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其随访结果见表: 组别 接种人数 病例数 接种组 400 10 对照组 600 90

(20)该疫苗的保护率是

A. 80% B. 83.3% C. 90% D. 92.5% E. 78.5% (21)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 A. 6 B. 7 C. 8 D. 9 E. 5 B1型题

A. 治疗好转的例数髦瘟频淖芾100% B. 治愈人数髦瘟频淖芾100%

C. 随访5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魉娣?年的总病例数?00% D. 对照组发病(死亡)率魇笛樽榉⒉。ㄋ劳觯┞首100% E. 〔对照组发病(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死亡)率〕鞫哉兆榉⒉。ㄋ劳觯┞首100%

(22)治愈率 (23)效果指数 (24)保护率 (25)5年生存率

A. 在易感儿童中进行疫苗接种的效果观察 B. 在碘缺乏地区进行碘盐的实验和对照组实验 C. 在医院评价某种新疗法的效果

D. 在流脑流行区儿童广泛进行中草药漱口的预防效果观察

E. 孕妇抽烟情况对新生儿发育影响的观察

(26)属于临床试验 (27)属于现场试验 (28)属于社区试验

(二)多项选择题

(29)与描述性和分析性研究相比,流行病学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A. 必须有干预措施 B. 是实验方法而非观察性方法 C. 实验的性质是回顾性的 D. 须随机化分组 E. 实验组与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30)下列哪些是流行病学实验的范畴

A. 流行病学动物实验 B. 血清流行病学 C. 社区试验 D. 现场试验 E. 治疗试验

(31)流行病学实验的优点

A. 研究者能根据实验设计选择研究对象 B. 研究者可根据实验设计施加干预措施

C. 研究对象能按随机化分配原则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 D. 实验为前瞻性研究 E. 可推算归因危险度

(32)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示

A. 感染率 B. 治愈率 C. 病死率 D. 保护率 E. 发病率 (33)流行病学实验选择对象时以下哪几点是正确的 A. 预期发病率高的人群 B. 免疫力低的山区人群 C. 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

D. 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 E. 选择病情较重的人 (34)选择流行病学实验现场以下哪几点是正确的

A. 人口流动性大的因发病率高 B. 人口流动性小,人口相对稳定

C. 当地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 D. 评价疫苗效果的试验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流行的地区 E. 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35)影响流行病学实验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下列哪几点是正确的

A. 干预因素实施前发生率越高所需样本越大

B. 干预因素实施后效果好发生率越低所需样本越大 C. 干预因素实施后发生率越低所需样本越小 D. 干预因素实施前发生率越高所需样本越小 E. 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小 (三)名词解释

(36)流行病学实验(epidemiogical experiment) (37)临床实验(clinical trial) (38)现场实验(field trial) (39)社区实验(community trial) (40)类实验(quasi-experiment) (41)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s) (42)不依从(noncompliance) (43)排除(exclusions) (44)退出(withdrawal)

(45)预实验(pilot stduy) (46)保护率(protective rate) (47)效果指数(index of effectiveness) (四)论述题

(48)流行病学实验基本特点有哪些?

(49)流行病学实验和队列研究有何异同点?

(50)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及各类实验的起始点有何不同?

19

(51)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数有哪些? (52)列出流行病学实验设计的要点。 (53)流行病学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54)流行病学实验效果评价指标选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55)影响流行病学实验样本估计的因素有哪几点? 五、答案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D (5)D (6)E (7)C (8)D (9)B (10)D (11)A (12)B (13)B (14)C (15)D (16)B (17)A (18)E (19)D (20)B (21)A (22)B (23)D (24)E (25)C (26)C (27)A (28)B

(二)多项选择题

(29)ABD (30)CDE (31)ABCD (32)BD (33)ACD (34)BCD (35)CDE

(49)流行病学实验和队列研究相同点:①都是前瞻性研究;②都可以用来检验假设,但前者检验效力要高于后者;③研究过程中都要设立对照;异同点:①前者是实验性研究,后者是观察性研究;②前者研究中有干预措施,后者无;③前者研究对象的分组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随机抽样的,不能随机分组。

(50)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分为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三类:通常临床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其干预措施不是一级预防,它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但能防止疾病的后遗症,故起始点多为疾病的临床期;现场试验以尚未患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社区试验是是现场试验的一种扩展,以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观察,两者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故研究多起始于疾病尚未发生时。 (51)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 ① 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②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

此外,治疗措施效果的考核还可用病死率、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及病后携带病原状态、后遗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评价;预防措施效果考核可用抗体阳转率、抗体滴度几何平均数、病情轻重变化等指标评价;考核病因预防可用疾病发病率、感染率等指标评价。

(52)流行病学实验设计的要点如下: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人群,即研究对象;③选择实验现场;④估计样本含量;⑤对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化分组;⑥设立可比对照;⑦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盲法干预。 (53)流行病学实验中应注意:①伦理道德问题;②预实验。

(54)实验效果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视实验目的而定,但基 本原则是:①不但用定性指标并尽可能用客观的定量指标;②测定方法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③要易于观察和测量,且易为受试者所接受。

(55)影响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因素:①干预因素实施前、后研究人群中研究事件的发生率;②第I型(α)错误出现的概率,即出现假阳性错误的概率;③第II型(β)错误出现的概率,即出现假阴性错误的概率;④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小;⑤研究对象分组数量。

第八章 病因和病因推断

一、 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病因的判定标准

熟悉病因的定义和病因推理方法

了解病因模型、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以及因果联结方式

二、 教学大纲精要 (一) 病因的概念 1. 病因的定义

(1) 现代科学的概率论因果观: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即一定的原因只是可能而不是必然导致一定的结果。

(2) 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那些能使人群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就是病因,相应地,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后者的含义就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2.病因模型 它用简洁的概念关系图来表达因果关系。 (1)生态学模型 将机体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具体包括流行病学三角和轮状模型,它们给出了寻找病因的分类大框架。致病因素(动因)是从环境因素中分离出来的,即狭义的病因。 社会环境

(2)疾病因素模型 将因素分为外围的远因(社会经济、生物学、环境、心理和行为以及卫生保健因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医学生物学因素),操作性和指导性较强。流行病学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指外围的远因。 (3)病因网模型 多个病因按时间先后联结起来就形成病因链,多个病因链交错联结起来就形成病因网,它提供因

20

规划,广泛开展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活动,于20世纪70年代在全世界消灭了天花就是一个实例。 自然因素十分复杂,其中气候因素和地理条件对流行过程影响最重要。这些因素影响动物传染源的生长繁殖,影响人类受染机会,对传播途径的影响更为明显。一些媒介生物的地理分布、季节消长、活动能力以及病原体在媒介昆虫体内发育等均受自然因素制约。 (三)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1、防制策略 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是多年来与传染病斗争策略的概括。

2、传染病的预防 指尚未出现疫情前采取的防病措施。 (1)改善卫生条件:保持饮水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实施粪便和污物管理与无害化,以改善城乡卫生面貌。这是预防传染病的根本性措施。

(2)健康教育: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来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是国内外公认的一种低投资高效益的决策。

(3)免疫预防:是一种特异性预防措施,是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1)计划免疫:是预防接种的发展,它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或最终消灭针对性传染病的目的。 目前我国计划免疫主要内容为儿童基础免疫,即对7周岁及7周岁以下儿童进行撍拿缃又謹以预防结核,小儿麻庳、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等六种传染病。 2)扩大免疫规划(EPI):是WHO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计划,其中心内容,一是要求不断扩大免疫接种覆盖面,二是要求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疫苗种类。

3)预防接种的实施:预防接种分为三类:①人工自动免疫,是免疫预防的主要方法;②人工被动免疫,主要在有疫情时使用;③被动自动免疫,用于某些传染病在有疫情时保护婴儿及体弱接触者的一种免疫方法。预防接种的途径、剂量等,应按其说明进行。要注意疫苗接种禁忌症及其反应的观察与处理。

4)计划免疫效果评价:主要包括疫苗安全性、免疫效果、流行病学效果等。

(4)国境卫生检疫:是检疫的一种。为了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和国内传出,在国境口岸而实施的一种综合性预防措施。我国规定检疫的传染病有鼠疫、霍乱和黄热病。当国境口岸发现检疫传染病的患者,立即隔离治疗,发现可疑者应将其留验。接受入境检疫的交通工具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实施消毒,除鼠、除虫或其它卫生处理。 ①来自检疫传染病疫区的;②被检疫传染病污染的;③发现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啮齿类动物或者病媒昆虫的。

3.传染病的控制措施 指发生疫情后,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消除传染病在人群中继续传播和流行的危险所采取措施。

(1)疫情管理:根据传染病病种传播特点及对人的危害程度的不同,对传染病采取科学分类管理。 1)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共有35种,分为甲、乙、丙三类。①甲类,属于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的烈性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两种。②乙类,与甲类传染病相比较,其传染性,传播速度等较次之的一类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24种。③丙类 在监测区内进行监测管理的传染病。包括血吸虫病,流行性感冒等9种。 2)疫情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3)报告时限: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不同类型传染病病人、可疑病人、病原携带者,必须按照规定时限(表1)向发病地区所属县(区)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传染病类型 城市 农村 甲类及乙类中6 12 AIDS、肺炭疽 乙类(除外AIDS、 12 24 肺炭疽 丙类(在监测区24 24 内)

(2)防疫措施:主要针对撊方跀采取防止传染病扩散的措施。

1)对传染源的措施:①病人 一般要求做到撐逶鐢,使其尽快达到临床或病原学治愈。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及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和肺炭疽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必须隔离治疗。如拒绝或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可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②病原携带者 应做好登记、随访,指导他们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饮食、服务行业及托幼机构工作的病原携带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久治不愈伤寒或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携带者不应再从事威胁性职业;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疟疾的病原携带者严禁做献血员。③接触者 根据接触传染病类型不同,可分别采取留验或医学观察等检疫措施及实施应急接种或药物预防等保护措施,防止可能已处于潜伏期者成为传播疾病的传染源。④动物传染源 对人类危害较大且无经济价值的感染动物应采取捕杀;对有经济价值的病畜等动物应隔离治疗或检疫等。

2)对传播途径措施:主要针对疫源地的环境采取消毒、杀虫等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

26

疫源地消毒(杀虫),一般分为两种:①随时消毒:即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物品、场所进行及时消毒,以迅速将致病微生物杀灭。②终末消毒:指传染源已痊愈、死亡或已离开住所后,对其疫源地进行一次彻底消毒。一般对外界抵抗力较强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才需要进行终末消毒。

3)对易感者的措施:①免疫预防 包括被动免疫和自动免疫;②药物预防 某些传染病流行时,给以药物预防,可降低发病率或减轻症状。③个人防护 戴口罩、手套和使用避孕套都可起到个人防护作用。 三、典型试题分析

(1)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是

A 临床症状的轻重 B 是否排出大量病原体 C 活动范围的大小 D 疾病的传染期 E 疾病的潜伏期 答案:[D] 【评析】

本题考点:传染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与用途

隔离是防止或限制传染性病原体直接或间接传播给他人的一种措施。病人临床症状的轻重及其活动范围的大小,未能提供排出病原体情况,故无法确定隔离期限。疾病的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至出现临床症状这段时间,因此根据潜伏期只能推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从而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留验或医学观察期限;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间及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等。传染期是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排出病原体就有传播给他人的危险。因此,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多或少均应实施隔离措施,而不是决定隔离期限的依据。

(2)下列哪些因素可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

A.在人群中有计划地开展预防接种;B.易感人口的迁入; C.新生儿增加; D.隐性感染者增多; E.病原体变异。 答案:[BCE] 【评析】

本题考点:人群易感性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人群易感性是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易感染程度。其高低主要取决于总人口中易感者所占比重大小。易感者在总人口中占比例大,人群易感性则高,反之则人群易感性降低。病原体变异,致使人群对其无免疫力,而形成易感人群;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以上,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逐渐消失而成为易感儿。易感人口的迁入、新生儿增加和病原体变异,均可使人群中易感者比例增大,是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预防接种和隐性感染者增多,可以增加人群中免疫者数量,使人群中易感者占比重相对减

少,降低了人群易感性。因此,它们不是人群易感性升高因素。 四、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传染源是指

A 体内有病原体的人 B 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C 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和动物

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E 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2)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

A 病原体能通过动物传播到人的疾病 B 以动物作为传染源,并在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C 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

D 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并只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和家畜

E 经常在某一地区某一人群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 (3) 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

A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排出病原体数量及毒力 B 传染源的数量,活动范围及周围人口数多少

C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等

D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数量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 E 传播途径的特点和病原体所能涉及的范围 (4) 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单位是

A 疫点 B 疫区 C 疫源地 D 家庭 E 社团 (5) 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A 人群易感性增高,就可导致疾病的爆发或流行 B 人群易感性降低,就可终止疾病的流行 C 人群人口数增加,就使人群易感性增加 D 人群人口数减少,就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E 人群易感性增高,只是为一次流行或爆发准备了条件 (6) 根据三个环节两个因素的学说,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

A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B 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者 C 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 传染来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 E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传染病有

A 3类23种 B 2类23种 C 2类24种 D 2类35种 E 3类35种

(8) 下列哪种为我国规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

27

A 肝炎 B 流脑 C 霍乱 D 流感 E 麻疹

(9)某单位有十余人吃了某冷饮店的冰棒后感染了痢疾,同时防疫站从冰棒中分离到痢疾杆菌,从而确定冰棒是 A 传染源 B 传播途径 C 传播媒介 D 带菌者 E 以上都不是

(10) 外潜伏期是指

A 病人受感染后所经过的时间 B 病原体在体内存活的时间

C 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或完成其生活周期的某一阶段后,才具有传染性的时间 D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存活的时间 E 病原体在食物或水中存活的时间 (11)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定义是

A 各种传染源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 B 病原体侵袭易感者

C 病原体在中间宿主中的传代

D 病原体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不断更迭其宿主的过程 E 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的过程 (12) 下列哪一项不是水平传播

A 空气传播 B 经水传播 C 产前期从母亲到后代之间的传播

D 经食物传播 E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13)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 A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B 流行后免疫人口的增加

C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的增加 D 新生儿在人群比例的增加 E 免疫人口的迁入

(14) 下列哪项不是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特征 A 病人有进食某共同食物的病史,不食者不发病

B 如食物属一次性大量污染,用餐者中可呈现爆发,并且病人临床经过往往较重 C 停供该食物后,爆发即可平息 D 夏季多发 E 无职业、性别差异

(15) 下列哪项不是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A 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 B 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C 判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D 评价预防效果好坏 E 判断传染病传染力的大小 (16) 那种传播途径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儿童

A 经空气飞沫传播 B 经食物传播 C 经水传播 D 经虫煤传播 E 日常生活接触

(17) 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取决于疾病的

A 传染期 B 恢复期 C 临床症状期 D 潜伏期 E 发病期 (18) 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为

A 新生儿的增加 B 易感人口的迁入 C 免疫人口的死亡 D 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 E 预防接种

(19) 我国规定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在城镇最多不超过 A 4小时 B 6小时 C 8小时 D 10小时 E 12小时 (20) 下列哪一种是用来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的措施 A 检疫 B 消毒 C 预防接种 D 疾病监测 E 卫生监督

(21) 传播途径是指

A 病原体更换宿主在外界环境下所经历的途径 B 传染病在群体或个体间的传播 C 病原体由母亲到其后代间的传播 D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的过程

E 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22) 影响和制约疾病流行的两因素指的是

A 自然因素、气候因素 B 气侯因素、地理因素 C 地理因素、社会因素

D 社会因素、气侯因素 E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23) 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住所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称为

A 预防性消毒 B 疫源地消毒 C 随时消毒 D 化学消毒 E 终末消毒

(24) 预防接种的目的是

A 提高人群易感性 B 降低人群易感性 C 提高人群非特异免疫水平

D 降低人群非特异免疫水平 E 以上都不是 (25) 下列那种情况可以抑制传染病的流行:

A 人群免疫性降低 B 人群易感性升高 C 人群易感性降低 D 人群数量增加 E 人群数量减少 (26) 下列那种是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A 伤寒菌苗 B 卡介苗 C 麻疹疫苗 D 白喉类毒素 E 破伤风抗毒素

(27) 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不具备下列那种特征: A 多呈爆发流行 B 病例一般多呈散在性出现

C 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发病者较多; D 病例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E 加强传染源管理及严格消毒制度后,可减少病例发生。 (二)多项选择题

(28)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有 A 判断暴露时间,寻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B 确定接触者留验、医学观察或检验期限

C 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D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E 有助于判断爆发流行类型

28

(29) 健康病原携带者的流行病学意义,主要取决于 A 携带者的卫生习惯 B 携带者的性别 C 携带者的职业 D 携带者的年龄 E 携带者所处环境的卫生水平 (30) 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有:

A 预防接种 B 易感人口的迁入 C 新生儿增加 D 隐性感染人口增多 E 病原体变异 (31) 疫源地消灭的条件为:

A 传染源被移走或不再携带病原体

B 传染源散播外界环境的病原体被彻底消灭

C 周围所有易感者经该病的最长传染期后不在发病 D 周围所有易感者经该病的平均潜伏期后不在发病 E 周围所有易感者经该病最长潜伏期后不在发病 (32)对接触者的预防措施包括:

A 医学观察 B 留验 C 应急接种 D 药物预防 E 住院隔离

(33) 对易感者的预防措施

A 免疫预防 B 药物预防 C 个人防护 D 报告登记 E 体检

(34) 下列那些疾病为我国规定检疫的传染病: A 黄热病 B 斑疹伤寒 C 霍乱 D 流感 E 鼠疫 (35) 下列哪些疫苗为我国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疫苗:

A 麻疹疫苗 B 白百破混合制剂 C 脊髓灰质炎疫苗 D 乙肝疫苗 E 卡介苗

(36) 下列哪些因素可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

A 有计划地实施预防接种 B 易感人口的迁入 C 新生儿增加 D 隐性感染者增多 E 病原体变异 (三)名词解释

(37) 流行过程(epidmic process) (38) 传染源(souree of infection)

(39) 病原携带者(Carrier) (40) 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41) 医源性传播(iatrogenic transmission)(42) 垂直传播(Vertical tramsmission)

(43) 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lity)(44) 疫源地(infectious focus)

(45) 国境卫生检疫(international of nealth quarantine) (46) 留验(modified quarantine)

(47) 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

(48) 计划免疫(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 (49) 扩大免疫计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 EPI)

(50) 预防接种(Vaccination) (51) 冷链(cold chain) (四)论述题

(52) 试述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

(53) 试述撊方跀和摿揭蛩財在流行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54) 简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55) 试述人群易感性与群体免疫的关系及其在防疫工作中的意义?

(56) 试述社会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 (57) 试述以撛し牢鲾的策略意义?

(58) 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中地位?

(59)试述计划免疫在传染病预防中的意义和作用? 五、答题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C (5)E (6)E (7)E (8)C (9)C (10) C (11)D (12)C

(13)D (14)D (15)E (16)A (17)D (18)E (19)B (20)A (21)A (22)E (23)E (24)B (25)C (26)E (27)A (二)多项选择题:

(28)ABCD (29)ACE (30)AD (31)ABE (32)ABCD

(33)ABC (34)ACE (35)ABCE (36)BCE (四)论述题

(52)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虽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一些古老的传染病尚未有效控制;新发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动脉硬化症及某些癌症等慢性病与微生物感染有关。传染病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53) 撊方跀是构成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只有三个环节同时存在并相互连接、相互作用传染病才会在人群中发生和蔓延,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则流行过程即可中断。 三个环节能否相互连接,受摿揭蛩財的影响和制约。其中社会因素更重要。

社会因素不仅促使流行过程的发生,而且可以制止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以至消灭。

(54) 根据潜伏期:①可推测病人暴露(感染)日期,以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②确定接触者留验和医学观察期限;③可确定接触者应急接种时间;④可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潜伏期的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55) 人群易感性和群体免疫状态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群体免疫水平高,人群易感性低。人群易感性高低与传染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当人群中免疫人口达到一定比例,可终止传染病流行。

(56) 社会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社会因素促使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②社会因素也可制约传染病的发生、蔓延,以至消灭。

29

(57) 预防为主是指防治传染病要重视预防措施,要从防治疾病的发生入手,通过采取各种防治措施使疾病不发生、不流行。

预防为主,不是不重视治疗,而是要求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立足于防。

(58) 健康教育是提高人们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的活动。群众健康知识越多,健康需求越迫切。健康知识对控制和预防传染病是一种重要武器和卫生资源,是一种低投资高效益决策。

(59) 计划免疫是预防接种的发展,远远超出了预防接种意义。它有明确的免疫规划和策略,是一个综合性预防措施。计划免疫是一项投资小,收益大工作。

流行

病学各章试题

第一章 绪论 A型题:

1. 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 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B. 无症状的健康人

C. 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传染病患者 E. 病原携带者

2.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疾病 B. 病人 C. 人群 D.健康人

E. 亚临床型病人

3.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B. 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C. 提供诊断依据 D.不涉及药物治疗 E. 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4.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使用最多的是: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理论法 D.方法学研究 E. 以上都不是

5. 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 设立对照组 B. 不设立对照组

C. 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 D.盲法

E. 统计学检验

6.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 进行统计学检验

B. 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C. 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E. 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7. 流行病学的定义可概括为:

A. 研究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 B. 研究非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

C. 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其分布的原因,以及制订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的科学

D.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科学 E. 以上都不是

8.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 实验室方法 B. 临床诊治方法

C. 现场调查与现场实验观察研究方法 D.临床诊治与统计学方法 E. 统计学方法

9. 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 A. 病例对照研究 B. 临床试验 C. 队列研究

D.回顾性队列研究

E. 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10. 关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人群现场是流行病学主要的实验室

B.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理流行病学研究 C. 分析性研究可人为控制研究条件

D.流行病学研究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 E. 病例对照研究可提供病因线索

11. 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 普查 B. 抽查 C. 队列研究 D.现患调查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5q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