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AC系统代码命令编程格式及方法

更新时间:2023-10-28 02: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FUNAC系统代码命令编程格式及方法

第一节 G代码指令

一、快速点定位(G00) 1. 格式 G00 X Z

这个命令把刀具从当前位置移动到命令指定的位置 (在绝对坐标方式下), 或者移动到某个距离处 (在增量坐标方式下)。

2. 非直线切削形式的定位

我们的定义是:采用独立的快速移动速率来决定每一个轴的位置。刀具路径不是直线,根据到达的顺序,机器轴依次停止在命令指定的位置。

3. 直线定位

刀具路径类似直线切削(G01) 那样,以最短的时间(不超过每一个轴快速移动速率)定位于要求的位置。

4. 举例 G0 X100 Z65

二、直线插补(G01) 1. 格式

G01 X(U)_ Z(W)_ F_;

直线插补以直线方式和命令给定的移动速率从当前位置移动到命令位置。

X, Z: 要求移动到的位置的绝对坐标值。 U,W: 要求移动到的位置的增量坐标值。

2. 举例

① 绝对坐标程序 G01 X50. Z75. F0.2 ; X100.;

② 增量坐标程序 G01 U0.0 W-75. F0.2 ; U50.

三、圆弧插补(G02/G03) 1.格式

G02(G03) X(U)__Z(W)__I__K__F__ ; G02(G03) X(U)__Z(W)__R__F__ ; G02 – 顺时针 (CW) 凹圆 G03 – 逆时针 (CCW) 凸圆 X, Z –在坐标系里的终点 U, W – 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 I, K – 从起点到中心点的矢量 (半径值) R – 圆弧范围 (最大180 度)。

2.举例

① 绝对坐标系程序 G02 X100. Z90. I50. K0. F0.2 或G02 X100. Z90. R50. F02; ② 增量坐标系程序

G02 U20. W-30. I50. K0. F0.2; 或G02 U20. W-30. R50. F0.2; 四、第二原点返回 (G30)

坐标系能够用第二原点功能来设置。

1. 用参数 (a, b) 设置刀具起点的坐标值。点 “a” 和 “b” 是机床原点与起刀点之间的距离。

2. 在编程时用 G30 命令代替 G50 设置坐标系。

3. 在执行了第一原点返回之后,不论刀具实际位置在那里,碰到这个命令时刀具便移到第二原点。

4. 更换刀具也是在第二原点进行的。 五、切螺纹 (G32) 1. 格式

G32 X(U)__Z(W)__F__ ; G32 X(U)__Z(W)__E__ ; F –螺纹导程设置 E –螺距 (毫米)

在编制切螺纹程序时应当带主轴转速RPM 均匀控制的功能 (G97),并且要考虑螺纹部分的某些特性。在螺纹切削方式下移动速率控制和主轴速率控制功能将被忽略。而且在送进保持按钮起作用时,其移动进程在完成一个切削循环后就停止了。

2. 举例

G00 X29.4; (1循环切削) G32 Z-23. F0.2; G00 X32; Z4.;

X29.;(2循环切削) G32 Z-23. F0.2; G00 X32.; Z4.

六、刀具直径偏置功能 (G40/G41/G42) 1. 格式 G41 X_ Z_; G42 X_ Z_;

在刀具刃是尖利时,切削进程按照程序指定的形状执行不会发生问题。不过,

真实的刀具刃是由圆弧构成的 (刀尖半径) 就像上图所示,在圆弧插补和攻螺纹的情况下刀尖半径会带来误差。

2. 偏置功能 命令 切削位刀具路径 置 刀具按程序路径的移动 刀具从程序路径左侧移动 刀具从程序路径右侧移动 G40 取消 G41 右侧 G42 左侧 补偿的原则取决于刀尖圆弧中心的动向,它总是与切削表面法向里的半径矢量不重合。因此,补偿的基准点是刀尖中心。通常,刀具长度和刀尖半径的补偿是按一个假想的刀刃为基准,因此为测量带来一些困难。

把这个原则用于刀具补偿,应当分别以 X 和 Z 的基准点来测量刀具长度刀尖半径 R,以及用于假想刀尖半径补偿所需的刀尖形式数 (0-9)。

这些内容应当事前输入刀具偏置文件。

“刀尖半径偏置” 应当用 G00 或者 G01功能来下达命令或取消。不论这个命令是不是带圆弧插补, 刀不会正确移动,导致它逐渐偏离所执行的路径。因此,刀尖半径偏置的命令应当在切削进程启动之前完成; 并且能够防止从工件外部起刀带来的过切现象。反之,要在切削进程之后用移动命令来执行偏置的取消过程。

七、工件坐标系选择(G54-G59) 1. 格式 G54 X_ Z_; 2. 功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5q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