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简答论述

更新时间:2023-09-19 07:08: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前面带◆为历年考过的

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一、行政主体的含义及特征?

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通常能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特征: 1.能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2.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

3.由其本身对外就自己行使职权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二、行政相对人的含义及特征?

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主体行政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即其权利、义务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特征: 1.是行政管理的对象

2.其权利、义务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影响

3.作为与行政主体的相对一方,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 三、试论述行政法如何控制和规范行政权? 1.通过行政组织法、控制行政权的来源 2.通过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方式

3.通过行政法制监督法、行政责任法、行政救济法以制约行政权滥用

第二章 行政法的来源

一、◆试论述行政法法源的种类?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6.部门规章 7.地方政府规章 8.法律解释 9.条约与协定

第三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行政法治原则 2.行政合理原则 3.行政公正原则 4.行政公开原则 5.行政效率原则

二、◆行政法治原则的内容?

1.依法行政 2.控制滥用自由裁量权 3.政府对违法、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4.保护人权,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三、行政合理原则的内容? 1.比例原则 2.信赖保护原则 四、行政公正原则的内容?

1.依法办理、不偏私 2.平等相对人,不歧视 3.合理考虑相关因素,不专断

4.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 5.不单方接触 6.不在事先未通知听取相对人申辩意见的情况下作出对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

五、◆行政公开原则的内容? 1.行政立法和行政政策公开 2.行政执法行为公开

3.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行为公开 4.行政信息、情报公开

六、行政效率原则的内容? 1.严格遵循行政程序和时限

2.行政机构组织精干

3.加强行政决策、行政行为的成本---效益分析 七、◆试论述行政合理原则中比例原则的内容?

比例原则的基本涵义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为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保持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比例原则包含三个子原则:

1.妥当性原则,指行政行为对于实现行政目的,目标是适当的,有用的

2.必要性原则,指行政行为对于达到行政目的、目标是必要的,给相对人权益造成的不利影响是难免的

3.比例性原则,指行政行为的实施应衡量其目的的达成的利益与侵及相对人的权益二者孰轻孰重。 八、◆简述依赖保护原则的要求? 1.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

2.对行政相对人的授益行政行为作出后,事后即使发现有轻微违法或对政府不利,只要行为不是因相对人过错所造成,亦不得撤销、废止或改变

3.行政行为作出后,如事后发现有较严重违法情形或可能给国家、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必须撤销或改变此行为时,行政机关对撤销或改变此种行为给无过错的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给予补偿

第四章 行政机关

一、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

1.行政立法权 2.行政命令权 3.行政处理权 4.行政监督权 5.行政裁决权 6.行政强制权 7.行政处罚权

第五章 依授权和依委托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

一、被授权组织的条件及法律地位?

条件:1.相应组织应与所授权行使的行政职能无利害关系

2.相应组织应具备和了解与所行使行政职能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知识的工作人员 3.相应组织应具备所授行政职能行使所需要的设备和条件

4.对于某些特别行政职能、被授权组织还应具备某些特别的条件

法律地位:1.被授权组织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行政职能时,是行政主体,具有与行政机关基本相同的法律地位

2.被授权组织以自己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能,并由其本身就行使所授职能的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3.被授权组织在非行使行政职能的场合,不享有行政权,不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 二、受委托组织的条件?

1.受委托组织应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2.受委托组织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任务的工作人员受委托组织履行职能需要进行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其应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第六章 国家公务员

一.公务员辞退的法定情形?

1.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 2.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

3.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其工作,本人拒绝对其的合理安排 4.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

5.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又不宜给开除处分 二、◆公务员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

1.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行政首长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

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监察、审计、人事、财务工作

2.公务员执行公务时,涉及本人或涉及与本人有上述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 3.除民族自治地方外,公务员担任县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原籍任职

第七章 行政相对人

一、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1.行政对相对人是行政管理的对象 2.行政相对人也是行政管理的参与人

3.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救济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中可以转化为救济对象和监督主体 二、◆行政相对人的义务?

1.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2.协助公务的义务 3.维护公益的义务 4.接受行政监督的义务 5.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 6.遵守法定程序的义务

第八章 行政行为概述

一、行政行为的特征?

1.服务性 2.从属法律性 3.裁量性 4.单方性 5.强制性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

1.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2.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3.依职权行政行为与应请求行政行为 4.附款行政行为与无附款行政行为 5.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 6.授益行政行为与不利行政行为 三、行政立法行为的成立要件?

1.经享有相应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讨论决定 2.经行政首长签署 3.公开发布 四、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1.行政主体作出行政决定

2.行政决定已送达行政相对人

3.行政决定文书已为行政相对人受领 五、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1.行为主体合法

A.行为主体是行政主体

B.行为在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内

C.应通过一定会议作出的行为通过了相应会议的讨论,并且相应会议有法定人数出席、相应决定有法定票数通过 2.行为内容合法

A.行政行为有事实根据,证据确凿

B.正确适用了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 C.行为目的合乎立法目的 3.行为程序合法

A.行为符合法定方式

B.行为符合法定步骤、顺序 C.行为符合法定时限

六、◆试论述行政行为的无效条件和法律后果?

行政行为无效的条件:1.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 2.行政行为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 3.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 4.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

5.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

6.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

法律后果:1.行政相对人可不受该行为拘束,不履行该行为为之确定的任何义务,并且对此种不履行不承担法律责任

2.行政相对人可在任何时候请求有权国家机关宣布该行为无效

3.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相应行政行为无效,因为无效行政行为不具有公定力和确定力 4.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行政主体通过相应行为从行政相对人处所获取的一切均返还相对人,所造成的损失应给予赔偿

七、◆简述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和法律后果? 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1.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 2.行政行为不适当

法律后果:1.相应行政行为通常自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撤销之前仍有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行政相对人仍应履行相应行为为之设定的义务,但行政行为撤销的效力可一直追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

2.如果行政行为的撤销因行政主体过错引起的,且相应行政行为授益行政行为,撤销的效力也可不追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

3.如果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相对人的过错或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共同过错所引起的,行政行为撤销的效力应追溯到自行为作出之日 八、◆行政行为效力的涵义与表现形式?

行政行为的效力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对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本身以及对所有其他组织、个人所具有的法律上的效力。表现形式:

1.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2.行政行为的确定力 3.行政行为的拘束力 4.行政行为的执行力

第九章 行政立法

一、行政立法程序?

1.立项 2.起草 3.听取公众意见 4.审查 5.决定与公布

第十章 行政处理概述

一、行政处理的一般特征?

1.法定性 2.行政处理的主体是行政主体 3.行政处理的对象特定 4.行政处理的内容直接影响特定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是具体行政行为 5.行政处理是要式行政行为,一般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 6.行政处理导致侵权时具有可救济性 7.行政处理的形式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二、◆行政确认的特征?

1.行政确认行为的主体是行政主体

2.行政确认行为的内容或目的,是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的确定或否定 3.行政确认权是国家行政权的组成部分,行政确认行为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4.行政确认是要式行政行为 5.行政确认是羁束性行政行为 三、行政奖励的基本原则? 1.依法奖励、实事求是的原则 2.奖励与受奖行为相当的原则

3.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4.公正、合理、民主、平等的原则 5.及时性、时效性和稳定性原则 四、行政给付的特征?

1.行政给付是行政主体向行政相对人给付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 2.行政给付的对象是特定的行政相对人 3.行政给付是一种依申请行政行为 4.行政给付依法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十一章 行政许可

一、◆行政许可的特征?

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2.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 3.行政许可是授益性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的目的在于抑制公益上的危险或影响秩序的因素,确保财政收入 5.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 二、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1.行政许可法定的原则

2.行政许可公开、公平、公正和民主的原则

3.行政许可平等的原则与先申请主义和通知利害关系人的原则 4.行政许可均衡、比例、适度和责任的原则 5.行政许可的效率与时限原则

6.行政许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与诚信的原则 7.行政许可合理收费的原则

第十二章 行政征收

一、行政征收的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法定性 4.先定性和固定性 二、◆行政征收的基本原则? 1.行政征收法定的原则

2.行政征收公平负担与受益者负担的原则 3.行政征收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4.行政征收效率的原则 5.确保财政收入的原则

6.尊重个人和组织财产权的原则

第十三章 行政处罚

一、◆行政处罚的类型?

1.警告 2.罚款 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4.责令停产信业

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 6.行政拘留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二、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1.处罚法定的原则 2.处罚公开、公正的原则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保障相对人权利的原则 5.职能分离的原则 6.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三、简述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内容?

1.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2.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行政机关不再予以人身自由的处罚

3.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 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处罚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四、◆简述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区别?

1.两种行为的权力归属不同。行政处罚权属于行政权的一部分,而刑罚的权利则归属于审判权范畴。 2.实施处罚的主体不同。行政处罚是由行政主体实施的,而刑罚则是由人民法院实施。

3.实施处罚的对象不同。行政处罚针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刑罚只能针对犯罪分子实施。

4.作出处罚决定的程序不同。行政处罚按照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行政程序作出,而刑罚则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程序作出。

5.处罚的种类不同。行政处罚的种类很多,既有行政处罚法统一规定,又有单行法律、法规的分散规定。而刑罚的种类统一由刑法规定,有两类十种。 五、◆行政处罚的特征?

第二十五章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一、可诉性行政行为的特征?

1.可诉性行为是拥有行政管理职权的机关、组织所实施的行为 2.可诉性行为是与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有关的行为

3.可诉性行政行为是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发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4.可诉性行政行为是在现实情况下有司法审查可能性的行为 5.可诉性行政行为是具有司法审查必要性的行为 二、可诉性不作为的特征?

1.可诉性不作为是被认为违反作为义务的行为

2.原则上与可诉性不作为相对应的行为必须具有可诉性

3.可诉性不作为须涉及公民的财产权和人身权,涉及政治权利的不作为暂时不具有可诉性 4.可诉性不作为是超过法定期间或者合理期间而不实施一定行为的行为

第二十六章 行政诉讼管辖

一、确定行政诉讼管辖的原则?

1.考虑案件性质和法院工作负担均衡性的原则 2.便于当事人诉讼的原则

3.便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原则 4.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十七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

一、享受原告资格的法定条件?

1.必须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3.原告必须是行政相对人 二、被告的特征?

1.被告恒定为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 2.被告必须是经原告起诉并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 3.被告与原告处于对抗地位 三、被告的资格要件?

1.必须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主体

2.必须实施了原告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3.必须具有行政诉讼权利能力,并以自己的名义应诉 四、◆简述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概念及其诉讼地位?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指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因而参加到他人正在进行的行政诉讼中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诉讼地位:

1.第三人享有当事人具有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同时也承担当事人的各种诉讼义务 2.有权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

3.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裁定不服,有权提出上诉

第二十八章 行政诉讼证据

一、◆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

1.未经法庭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据

2.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

3.被告在二审过程中向法庭提交在一审程序中没有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二审法院撤销或变更一审裁判的根据

二、◆简述行政诉讼中被告的举证责任?

1.《行政诉讼法》规定:被告对其作出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

2.被告的举证内容应当包括事实证据和所依据的全部规范性文件 3.法律规定被告负举证责任是依法行政原则在行政诉讼程序上的反映

第二十九章 行政诉讼程序

一、◆简述行政诉讼起诉的条件?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章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

一、行政诉讼法律适用规范冲突规则?

1.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冲突,应当遵循特别法优先的规则 2.新法与旧法的冲突,应该 遵循新法优于旧法的规则

3.效力等级不同的法律冲突,应当遵循高位规范优于低位规范的规则 4.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法律冲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要求 5.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冲突,向有关人民政府提出 6.规章之间的冲突,送请主管机关解释、裁决或者处理

第三十一章 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和决定

一、◆撤销判决的条件? 1.主要证据不足

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3.违反法定程序 4.超越职权 5.滥用职权

二、◆试述行政确认判决适用的主要情形?

1.被诉行政行为属于事实行为的 2.被诉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或无效的

3.被诉行政行为违法,但撤销该行政行为后将会给公共利益带来重大损失的 4.被告未履行作为义务,但判决其履行作为义务已无实际意义的 5.行政合同是否有效 6.确认特定的法律关系是否存在

第三十二章 行政诉讼执行程序

一、执行中止的条件或适用情形? 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承担义务的 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4r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