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慕课法与社会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4-03-14 01: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法与社会选择题

第一周

1 “礼”治对行为者的影响途径不包括: A. 父母长期的教育 B. 社会舆论的规劝 C. 地方风俗的潜移默化 D. 法律制度的规定 参考答案: D.

2 比较“法”与“法律”这两个概念,我们会发现 A. “法律”是一个范畴更大的概念 B. “法律”有时候不仅仅指代国家法律 C. 这两者的界限有时候不是那么泾渭分明 D. “法”这个概念指且仅指社会规范 参考答案: C.

3 下列哪一个因素不是导致禁酒令最后被废除的原因? A. 民众抵制 B. 社会舆论 C. 战争影响 D. 市场混乱 参考答案: C.

4 “斯堪的纳维亚”执法方式是一种: A. 制度化的社会管理方式

B. 以经济人为前提的社会成本估量方式

C. 对交通事故引起的伤残给予国家福利补贴的立法 D. 定期或不定期的执法运动 参考答案: D.

5以下哪一选项不是运动式执法的优势? A. 有助于日常化的制度运作 B. 可以节省监督成本

C. 可以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D. 有助于矫正人们的违法行为 参考答案: A.

6假设在某个社会中,公权力限制个人饮酒的行为,这就涉及到: A. 对个人自由的干涉

B. 可以强化人们的宗教信仰 C. 可以净化人们的道德情操 D. 对酒类市场的管理大有帮助 参考答案: A.

7美国历史上的禁酒令是在哪一年生效的? A. 1911 B. 1920 C. 1939 D. 1945

参考答案: B.

8醉驾入刑的立法举措是一种: A. 提高法律强制力的制裁措施 B. 体现社会民主商谈的立法行为 C. 反映中国社会传统风俗的规则制定 D. 必须取决于行为者理性同意的立法行为 参考答案: A.

9 醉驾入刑所带来的社会效果不包括以下哪一个选项? A. 加强人们的守法意识 B. 提高出行的方便性 C. 增大法律规范的刚性 D. 提高社会民众的安全感 参考答案: B.

10在中国,下列哪一个描述不符合人们对酒后驾车行为的一般看法? A. 有时候喝酒后开车在所难免

B. 规则是要遵守的,但人情也不可以不顾及 C. 规则就是规则,社会习惯不得超越于规则之上 D. 认为有时候酒后驾车只要自己小心问题就不大 参考答案: C.

11下列方式哪一项不属于醉驾行为可能在中国遭受的刑罚? A. 拘役 B. 罚金 C. 有期徒刑 D. 劳教

参考答案: D.

12 近年来为整顿交通秩序所采取的各种应对举措中,最引起中国社会关注的立法是哪种?

A. 限制机动车数量 B. 醉驾入刑 C. 禁止违章停车

D. 加重对无照驾驶的处罚 参考答案: B.

第二周

1 哪一个因素无法有效防止法官的主观任意性? A. 程序公正 B. 法律推理 C. 司法独立 D. 听从舆论 参考答案: D.

2 通过“许霆案”我们获得的启示是 A. 法官应该准确适用条文

B. 法官判决时应该听从民众和媒体的呼声

C. 法官应该仔细斟酌与法律要件有关的具体事实 D. 法官判决时应该考虑专家学者的意见 参考答案: C.

3 对判决的可预测性而言,以下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A. 判决公开之前必须经过上级法院审批

B. 防止律师在辩护中对法律作出不同的解释 C. 详细阐述判决理由

D. 所有判决都必须经过当事人同意 参考答案: C.

4 “徒法不足以自行”。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有没有法律无所谓,关键看个人的自我约束 B. 不能仅用法律约束所有的人 C. 应该让法律形成自动运作的机制

D. 法律的有效实施还有赖于人的使用运作 参考答案: D.

5 “利益衡量”体现的特点中,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奉法律为教条

B. 使规范体系柔性化

C. 重视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关系

D. 承认对一个问题存在复数的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A.

6 下列哪个学派不特别注重案件中的利益衡量问题? A. 利益法学派

B. 现实主义法学派 C. 自然法学派

D. 法经济学派 参考答案: C.

7 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是不正确的? A. 法律上的平等,而非事实上的平等 B. 政府也必须受到法律制约

C. 必须采取法律手段消灭事实上存在的一切不平等

D. 国家平等地保护公民的法定权利,同时平等地要求公民履行法定义务。 参考答案: C.

8 如果当广大群众在行动中都忽视规则时,就会爆发法律秩序的危机,从这个层面来看,法律的本质特征是下列哪一项? A. 合意或承认 B. 国家强制 C. 事实认知 D. 普遍适用 参考答案: A.

9 下列哪一个学术领域是最近十年来跨学科研究的最前沿? A. 分析法学

B. 脑神经认知科学与法律行为学 C. 女性主义法学 D. 自然法学 参考答案: B.

10 下列哪个因素最能有效防止酒后驾驶行为 A. 法律规范没有弹性 B. 执行规则时的临机应变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 D. 顾及家人的不安 参考答案: A.

11 中国传统文化中餐叙时的相互劝酒应该属于下列哪种理性的规制范围? A. 工具理性 B. 沟通理性 C. 规范理性 D. 情绪意识 参考答案: B.

12 关于醉驾入刑这一问题,下列哪一种状况体现了工具理性的特点? A. 趋利避害 B. 根据公平正义 C. 考虑他人面子

D. 对个体生命和自由的尊重

参考答案: A.

第三周

1 下列哪部著作为哈佛大学巴西教授昂格尔所著: A. 《社会的法律》 B. 《经济与社会》 C. 《古代法》

D. 《现代社会中的法律》 参考答案: D.

2 根据昂格尔的论述,中国传统法由: A. 自然法与人定法构成 B. 习惯法与人定法构成 C. 习惯法与官僚法构成 D. 官僚法与自然法构成 参考答案: C.

3 在传统中国,由 “引经而议”这一做法所产生的效果不包括: A. 把道德话语导入进法律性话语 B. 法律的实施由此就逐步联系起来了 C. 弱化了当事人参与司法决定的积极性

D. 使得审判案件过程中意见沟通的作用明显增大 参考答案: C.

4 由于不存在着天赋人权这样超越实体法的超验价值,在传统中国,在法律之上存在的根本规范是什么? A. 情 B. 理 C. 俗 D. 道

参考答案: D.

5 清初学者汤斌曾经对“儒家式合理主义”进行过评述,下列哪一个选项不能代表他的观点?

A. 儒家的问题不在于不相信理性

B. 中国的儒生之所以迂腐,是因为他们不够理性 C. 儒家的问题在于世俗合理性过多

D. 儒家教育的结果可能会导致人们缺乏原则和信仰 参考答案: B.

6 “清教徒式合理主义”与“儒家式合理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 A. 后者以实现宗教诉求为取向

B. 后者以顺应现实为基本价值取向 C. 前者以顺应现实为基本价值取向

D. “儒家式合理主义”有利于重商文化的形成 参考答案: B.

7 下列哪一个概念属于马克思韦伯所采用的法社会学分析框架: A. 商谈理性 B. 交往理性 C. 形式非理性 D. 情感非理性 参考答案: C. 8

[单选题]

根据本周课程一中所引述的德国思想家的论述,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不具备以下哪个特征?

A. 没有形式合理性

B. 很难在理论上进行整合

C.在其体系顶端存在着起重要作用的“迷信大宪章” D. 在其体系顶端存在着类似现代宪法的根本规范 参考答案: D.

9 下列哪一句表述属于英国法学家奥斯丁的观点? A. 法律体系是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的结合 B. 人定法必须符合自然法 C. 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

D. 法律与道德间不存在着明显的界限 参考答案: C.

10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语境中,能够准确表达政府官员与百姓特殊关系的表达是: A. 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商谈

B. 两者的关系由中国特殊的贵族阶层从中调和 C.政府官员被称为“父母官”

D. 没有特殊的官僚阶层,社会基本上实现了全面自治 参考答案: C.

11 根据本周课程一中所引述的德国思想家的论述,中国皇帝诏书的内容特点不包括:

A. 具备教诲性质的内容 B. 具备命令性质的内容

C. 它们对审判进行普遍的或者具体的干预 D. 它们一般以国家法典的形式进行编撰汇总 参考答案: D.

12 使用理想型的分析方法,借助社会科学的工具性框架来对中国社会进行论述的社会学家是: A. 马克思 韦伯 B. 迪尔凯姆 C. 齐美尔

D. 卡尔 马克思 参考答案: A.

第四周

1 关于“第三领域”,下列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 在这个领域中,强制与合意不断地进行重组

B. 在这个领域中,充满着使当事人乃至社会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努力 C. 其结果最终导致司法变成了一个寻找利益均衡点的过程

D. 可以看到寻找均衡点的轨迹在经济学建模下呈现出单一线性结构 参考答案: D.

2 根据所学内容,哪一位著名华裔美籍历史学家曾经专门分析过清代审判制度中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互动关系 A. 黄宗智 B. 费孝通 C. 黄仁宇 D. 费正清 参考答案: A.

3 如果不考虑秩序的正当性和当事人的满意度,有关当局可以采取的迅速解决社会纠纷的方式是:

A. 通过宣传强调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的益处 B. 运用强制手段来主动解决纠纷 C. 采取消极态度对社会纠纷听之任之 D. 通过立法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参考答案: B.

4 根据所学内容和分析手法,若制度上提供的第三者强制力小于能够充分解决纠纷的强制力,则会出现: A.缠讼.健讼现象

B. 更有效地息事宁人的结果

C. 在制度之外进行私力救济的倾向 D. 合同的第三者履行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参考答案: C.

5 根据所学内容和分析手法,假设进行诉讼的制度成本和社会成本过大,则: A. 当事人对强制力的内在认同就会增强 B. 当事人倾向于选择法律制度解决问题

C. 当事人倾向于回避诉讼

D. 当事人行为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参考答案: C.

6 中国司法机制设计的特色包括下列哪一选项 A. 在审判过程中特别强调严格程序的适用

B. 在强制和合意之间侧重于强制解决问题的手段 C. 不注重私下协商与沟通,强调对簿公堂的必要性 D. 在审判过程中加强了讨价还价和调解的环节 参考答案: D.

7 根据所学内容,在授课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中,司法制度安排的关键是: A. 如何使得人们都选择法律作为解决纠纷的方式 B. 如何使得人们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获得满意的结果

C. 如何把强制和合意进行适当的组合,使得解决纠纷的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D. 如何把司法与立法结合起来,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 参考答案: C.

8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司法对“实事求是”原则的强调: A. 为了追求实事求是,可以把判决的既定力相对化 B. 检察院和法院固守审判权独立和规范性的要求 C. 牺牲法律关系的安定性

D. 司法机关采取根据事实对案件有错必纠的态度 参考答案: B.

9 下列哪一本著作探讨了六十四卦的二进制和“决策之树”分形原理: A. 《皇极经世》 B. 《格物论》 C. 《老子》 D. 《春秋》 参考答案: A.

10 根据所学内容,刘邦“约法三章”的故事说明了: A. 传统中国的立法注重基本规范的建构

B. 传统中国的立法往往采取一分为三的结构 C. 传统中国的立法奉行宜粗不宜细的原则 D. 传统中国的立法重视社会舆论的建议 参考答案: C.

11 根据滋贺秀三的观点,在传统中国,司法公正的保障不包括下列哪一选项: A. 自上而下的监督 B. 内部制裁

C.行政技术.人事技术

D. 严格的程序规则 参考答案: D.

12 在日本著名法制史专家滋贺秀三的著述中,中国传统的法律与审判主要表现为:

A. 一种自下而上的民间自治立法现象 B. 一种自上而下的精密的调整以及教化 C. 一种中央通过实证法对社会的直接控制 D. 一种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教会法体系 参考答案: B.

第五周

1 根据授课内容,关于小悦悦一案,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 此案引起了社会舆论对冷漠大众的反思

B. 根据有关法律,那18个视而不见的路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C. 中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不包含对见义勇为行为免责的相关规定 D. 此案从另一侧面展现了法律.社会.道德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 参考答案: B.

2 在许云鹤案中,法院在认定事实方面存在最大的问题是: A. 法院没有考虑王老太太是否对自己的损害有过错

B.法院没有考虑王老太太的损害是否与许云鹤驾车的行为有直接的.必然的关系 C. 法院没有考虑许云鹤是否存在酒后驾车现象 D. 法院没有考虑许云鹤是否存在撞人的主观恶意 参考答案: B.

3 下列选项所列举的责任重,不适于无过失责任原则的是: A. 不为特别规定所列举的因汽车制造产品缺陷致人损害 B. 不为特别规定所列举的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 C. 不为特别规定所列举的饲养动物致人损害 D. 不为特别规定所列举的高空坠物致人损害 参考答案: D.

4 关于民法中的过失责任法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过失责任以当事人有过失为承担责任的原则 B.过失责任的运用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C. 在过失责任的司法运用中,法官不可以以常理来进行过失推论

D. 如果被告针对原告的请求提出了反证,只要反证成立,那么过失推论就无从成立

参考答案: C.

5 在彭宇案中,假定造成老太太受伤的原因真是彭宇所造成,那么 A. 彭宇无论如何都应当承担完整的责任

B. 如果老太太违规穿越马路,则彭宇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C.有可能出现所谓“混合过失”的情形

D. 如果双方都没有过失,则应当按照平等原则进行裁判 参考答案: C.

6 根据彭宇案的案情,下列哪一选项不应当属于法官在分配事故责任前应考虑的事实:

A. 法官需要考虑加害人是不是充分履行了法律上的注意义务 B. 法官需要考虑受害人是不是充分履行了法律上的注意义务 C. 法官需要考虑当事人双方是否能够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D. 法官需要考虑当事人双方有没有注意防止损害的继续扩大 参考答案: C.

7 关于公平责任原则的责任分配原理,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 A. 它是依据因果关系来对责任进行分配 B. 它是依据过失行为来对责任进行分配 C. 它是依据特别规定来对责任进行分配 D. 它是依据抽象价值来对责任进行分配 参考答案: D.

8 彭宇案所引起的全国性的“蝴蝶效应”不包括: A. 人们对现行司法制度的反思 B. 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极大争议

C.社会上出现了“先存证,再救人”的现象 D. 使得中国的司法改革走上了正轨 参考答案: D.

9 彭宇案中法官的裁量和说理清楚地表明:

A. 在中国司法系统中,法官的自由裁量受到法条的严格约束 B. 法官试图通过裁量弘扬某种利他主义精神

C. 法官的判决书的论证于学理上不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D. 判决书中四六开的责任分配于法有据 参考答案: B.

10 在彭宇案中,彭宇找来为其作证的证人证言不属于: A. 言辞证据 B. 反证 C. 间接证据 D. 传来证据 参考答案: D.

11 过失盖然性推定在民事诉讼法中的运用其目的是为了 A. 要减轻负有举证责任的加害人一方的责任 B. 要减轻负有举证责任的受害人一方的责任

C. 要减轻必须进行自由裁量的法官的责任 D. 要增加负有举证责任的受害人一方的责任 参考答案: B.

12 在彭宇案的审理中,法官在判决论证中没有给出的理由是: A. 从常理分析,撞人者一般都会主动地去救助被害人

B. 从常理分析,如果被告人是见义勇为,应当去抓住真正的施害人

C. 根据社会情理,被告人应当在原告家属到场后自行离开而不是一同送往医院 D. 被告人一定是因为逃走不成才希望通过帮助被害人的行为减轻责任 参考答案: D.

第六周

1 “怨毒者告密”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 A. 纳粹制定的法律根本就不是法律

B.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乃是泾渭分明的

C. 如果追究该名女子的责任,有可能出现不合法理的新法“溯及既往”判决 D. 以上皆非 参考答案: C.

2 就奥地利著名法学家凯尔森的观点而言,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凯尔森认为法律是一种人为的.主观的创造

B. 在凯尔森的体系中,其金字塔结构的顶点规范被称为自然法 C. 凯尔森完全赞同法律是一种日常道德在国家制度中的实践 D. 凯尔森开创了纯粹法学的理论体系 参考答案: D.

3 就德国大哲康德的观点而言,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道德强调的是动机以及动机行为的纯粹性 B. 动机不纯正,有可能不符合道德的要求

C. 法律必须符合某种道德准则,否则就不是法律 D. 道德的规范特征在于去除了外在的强制 参考答案: C.

4 根据所学内容,课程中引述的雅各宾派的例子说明了: A. 法国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雅各宾派执政时间太短

B. 强行统一社会价值观进而树立公德标准的举措往往会造成历史悲剧 C. 教会是法国大革命最大的敌人

D. 雅各宾派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过于重视商谈沟通 参考答案: B.

5 根据所学内容,课程中引述的费孝通先生的例子说明了: A. 从古到今中国人于私德领域都不存在任何问题 B. 中国人完全没有任何公德观念

C. 中国人不关心自身事务以外的任何问题

D. 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可能存在两套行事准则 参考答案: D.

6 根据所学内容,下列哪一选项错误地描述了“私德”与“公德”的界限: A. 私德不能妨碍公共事务决定和公共秩序的维持 B. “公德”的范围是由社会核心价值所决定的

C. 国家不能够通过合法的程序制定干预公民“私德”层面的法律 D. 私德不能妨碍其他人的私人自由 参考答案: C.

7 现代法治国家在制度设计上是要去承认私人生活领域中价值观的多样性,下列选项哪一项不能代表对此种多样性的承认? A. 它是依据因果关系来对责任进行分配 B. 它是依据过失行为来对责任进行分配 C. 它是依据特别规定来对责任进行分配 D. 它是依据抽象价值来对责任进行分配 参考答案: D.

8 根据所学内容,同性恋这一现象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接受说明了 A. 人们不得不与时俱进地接纳新出现的事态 B. 社会舆论对私德问题的态度愈发宽容

C. 这一现象在大多数社会中已经得到了法律的普遍许可 D. 大多数人们倾向于认同这一现象 参考答案: B.

9 根据所学内容,就世界范围内的一般情况而言,法律对私德的宽容度呈现怎样的态势?

A.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愈发收紧 B. 与几百年前相比没有显著变化

C.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自由思潮的兴起,法律要更多地干预个人的私生活 D. 以上皆非 参考答案: D.

10 在古代中国,文武百官的制服之所以各有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因为 A. 古代中国存在着严格的官员等级制度 B. 这样做能方便官僚辨认对方职务职位 C. 纯粹出于美观的考虑

D. 这些官服难以被仿制,从而可以杜绝“假官”的存在 参考答案: A.

11 根据所学内容,下列哪一种行为虽基于双方同意,但也一般被认为是违法犯罪行为?

A. 商家出售伪劣产品

B. 相约自杀,双双身亡 C. 赌博

D. 父母擅自处分未成年子女的财产 参考答案: C.

12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公德”的调整范围? A. 卖淫嫖娼 B. 吸毒

C. 身着奇装异服 D. 在动车组上吸烟 参考答案: D.

第七周

1 根据所学内容,不属于大陆法系书面审理方式的特点是哪一项? A. 控辩双方的主张很少有机会在公开场合面对面进行表达 B. 法官严格按照法律进行审判

C. 判决主要取决于当事人之间互相竞争说服力的抗辩活动 D. 法官可以根据职权进行调查取证以确保审判的客观性 参考答案: C.

2 根据所学内容,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 不利于改善法官的素质 B. 不利于外部监督 C. 不利于提高审判效率

D. 不利于公开而充分的法庭辩论活动 参考答案: D.

3 根据所学内容,电脑量刑被引入刑事审判的初衷是: A. 以精确的技术手段进行司法制度创新

B. 最大限度地减少法官在量刑时的自由裁量空间 C. 法院人手不够,需要电脑帮忙处理积压案件

D. 把所有刑事案件都解决在一审法院,尽量防止当事人上诉 参考答案: B.

4 电脑量刑引入司法审判可能会令法官变成一台“自动售货机“,下列哪一个选项与这样的变化格格不入?

A. 输入事实和法律,判决就会自然地生成 B. 同样的案件,可以得到同样的判决

C. 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可以尽量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

D. 通过不同价值观的比较权衡能最大限度保护人权和个案公正 参考答案: D.

5 一般而言,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对审理过程的监控主要体现在:

A. 案件处理是不是在法定期限内完成 B. 诉讼文书的制作是不是符合标准

C. 庭审活动是不是遵循程序法和实体法的有关规定 D. 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 D.

6 在河北省雄县人民法院所导入的“一案两卡”式案件流程管理制度中,“两卡“指的是?

A. “原告卡.被告卡“ B. “立案卡.结案卡“ C. “审判卡.调解卡“ D. “程序卡.实体卡“ 参考答案: B.

7 根据所学内容,课程中提到的通过信息技术对案件审理进行全程监控的手段是?

A. 电脑量刑

B. 案件流程管理制度

C. 在互联网上公开判决内容 D. 普及法律信息检索系统 参考答案: B.

8 根据所学内容,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解决司法腐败问题的制度化手段? A. 完备辩论规则 B. 实行判例公开

C. 加强公众舆论对司法的干预 D. 加强程序公正 参考答案: C.

9 下列我国宪法的哪一个版本采取了“人民法院独立进行审判,只服从法律”之表述?

A. 1954年宪法 B. 1975年宪法 C. 1978年宪法 D. 1982年宪法 参考答案: A.

10 根据所学内容,李庄案的审理所存在的最严重问题是: A. 不应该拘捕和审判律师 B. 没有为李庄安排辩护律师

C. 没有深究李庄是否行贿受贿的问题

D. 以破坏律师与客户之间的攻守同盟为目标 参考答案: D.

11 根据所学内容,黄松有案之所以令法学界感到震惊,其原因不包括: A. 黄松有是一个为民事审判做过贡献的学者型法官 B. 司法界的顶层人物居然也走上了被告席

C. 黄松有在判决执行的过程中接受了律师的贿赂

D. 该案意味着在判决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灰色利益链条 参考答案: A.

12 结合所学内容,关于法律体系的实际效力,下列哪个表述是不正确的? A. 法律体系是否具有实际效力,主要看它的强制执行力

B. 法律体系是否具有实际效力,关键在于制定法律的主体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 法律体系是否具有实际效力,取决于具体案件的审理的公正性

D. 法律体系是否具有实际效力,有赖于一般民众具有充分的法律知识 参考答案: B.

第八周

1 结合所学内容,关于科斯所提出的“交易成本”概念以及相关理论,下述表述正确的是:

A. 在明确产权和实行交易自由化的情况下,社会预期的经济绩效一定能实现 B. 审判制度耗时费事,会导致交易成本上升

C. 合理的司法规则会提高行为的可预期性并节约交易成本 D. 强有力的行政权可以有效保护产权并节约交易成本 参考答案: C.

2 根据所学内容,在法治国家“政治问题”常常被转换为“法律问题”来看待,其相关原因不包括:

A.程序化.技术化的法律方式使得纠纷解决变得理性.可控 B. 法律的公开性和中立性有利于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 C. 政治问题的法律化处理只是律师牟利的一个借口而已 D. 强调理由论证的法律方式有利于提高执政的正当性 参考答案: C.

3 结合所学内容,在当下中国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关于这两个步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第一个步骤是在高度集中的.强大的行政权力之外,形成一个一元化的审判权力,第二个步骤是直接对行政权力进行改造。

B. 第二个步骤是形成法律共同体,第二个步骤是进一步推动政治民主化。 C. 第一个步骤是确立司法独立原则,第二个步骤是导入违宪审查制度。 D. 第一个步骤是通过尽量调解处理纠纷,把尽量把信访变成信法的诉讼。 参考答案: D.

4 近十年来,中国的司法改革导致司法领域中产生了一些特定现象,这其中不包括:

A. “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废除

B.以“大调解”代替依法裁判 C.倡导“零判决”的司法民主主义 D. “能动司法”口号的提出 参考答案: A.

5 根据所学内容,“能动司法”以及“大调解”的思路将有可能带来的结果是: A. 导致审判机关的审判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B. 导致办案法官不得不直接面对政策性后果和风险责任,从而往往倾向于逃避责任

C. 导致办案法官不得不采取形式主义的策略,在给出判决之时不考虑特定的社会现实

D. 导致社会民众对审判机关的信任感增强,从而社会的不确定性减弱 参考答案: B.

6 根据所学内容,中国在司法改革中之所以会出现种种弊端,就学理层面而言是因为当局没有没有充分理解法律在社会中发挥的“应然(Sollen)”与“调整(Coordination)”两种不同功能,关于这两种不同功能,下述理解正确的是: A. “应然”主要解决法律规范问题,“调整”主要解决社会关系问题 B. “应然”主要解决道德教化问题,“调整”主要解决制裁体系问题

C. “应然”主要解决行为正当化(价值判断)问题,“调整”主要解决行为有序化(技术处理)问题

D. “应然”主要解决司法判决问题,“调整”主要解决行政措施问题 参考答案: C.

7 根据所学内容,关于法律程序与法律的调整功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程序上的调整功能,就是让不同的诉求.主张以及价值判断在同等的条件下竞争

B. 强调法律程序的重要意义就要把技术性的问题转换为价值问题进行处理 C.审判程序尽管包含着“应然”的内容,但其实主要是通过法律程序解决“调整”的问题

D.法律程序的调整功能要求我们尽量在技术化.理性化的条件下化解进行适当价值判断的困难 参考答案: B.

8 根据所学内容,下列关于“司法腐败”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调解结案率越高,问责的范围就越小,从而司法腐败的余地也就越大

B. 当事人基于互惠的妥协往往有可能大幅度压缩法官滥用职权的空间

C. 在法外行事与私下交易的弹性条件下,审判者的种种义务还是可以通过人民监督的方式予以保障

D. “零责任”与“零判决”的司法改革口号有助于形成“零腐败”的廉政局面 参考答案: A.

9 根据所学内容,下述对所谓“三审制”改革方案进行了正确概括的选项是: A. “三审制”设计方案与诉讼程序中“三审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B. “三审制”设计方案中“预算审议”与“问责审计”其实是一回事

C. “三审制”设计方案主要是要审查司法权与立法权,没有审查行政权的内容 D. “三审制”设计方案提出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软着陆 参考答案: D.

10 关于“三审制”中的“预算审议”,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它的目的就是要有步骤地把各级人大转化成财税民主的论坛

B. 预算审议在当今中国就是要把争论的焦点聚集在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上 C. “预算审议”将有利于群众参与,因为财政预算牵涉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D. “预算审议”将有利于人大代表的专业化 参考答案: B.

11 对于市场经济运行良好的现代国家而言,法治的重要性不包括以下哪一选项: A. 个人或者团体只有明确地知道行为准则以及违反规则的后果,才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决策

B. 要求公民通过谈判自我履行合同,限制人们利用诉讼制度来强制执行合同 C. 法治可以使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不必担心他人任意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 D. 法治使得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不必就问题纠纷逐一与政府官员进行谈判 参考答案: B.

12 结合所学内容,关于现代法治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学说,特别强调两条原则,它们是:

A. 个人自由至上原则与优胜劣汰原则

B. 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原则与限制利己动机原则 C. 所有权保障原则与契约自由原则 D. 平等至上原则与分配公正原则 参考答案: C.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4q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