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大道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更新时间:2024-07-10 21: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北产业园皖江大道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工程概况

我院受无锡市政设计院的委托,承接了江北集中区皖江大道桥的岩土工程勘察(详勘)任务。拟建桥位于江北集中区皖江大道与十里长河交口处上,桥长120.0m,宽29.0m,4跨,为中桥。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我院接受任务后,依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中的要求,编制了勘察纲要,并据此进行勘察工作。

二、勘察工作 (一)、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的依据是:

1、勘察合同及甲方提供的有关资料; 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0、《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二)、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是:

1、查明桥位区墩、台和主要防护构筑物范围内及其邻近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各类土层的性质、坡度,对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进行评价,提供验算基础抗倾覆和抗滑稳定性所需参数;

2、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分布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 4、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评价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三)勘察工作量

根据勘察的目的和任务,结合拟建桥梁特征及所处的区域地质等情况,依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的有关规定,本次勘察共布置勘探点8个,我院于2011年9月22日进场放样、施工,10月3日完成外业工作。使用设备采用GXY-1型工程钻机,土样采取采用薄壁敞口取土器,取样方法采用重锤少击法;岩样采取采用岩芯管。外业完成工作量如下:标贯+取样孔3个,标贯孔2个,鉴别孔3个,总进尺418.10m,取土样24组,岩样6组,标准贯入试验34次。内业资料整理于2011年10月10日开始,2011年10月15日结束并提交报告。

1

三、桥位区地质环境概况 (一)、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桥梁位于和县江北集中区皖跃路与十里长河交口处,场地地形略有起伏,勘探孔孔口高程5.92~6.90m,孔口最大高差0.98m。场地中位于本桥位区的十里长河勘察期间水面宽度约60m,水深约0.8~1.8m。本次勘察BM点位于省道206上点sx1(坐标X=3484940.638,Y=476802.279),甲方提供,高程8.634m(黄海高程系)。

本场地地貌单元为长江河漫滩。 (二)地层构造

根根据钻探及区域地质资料,拟建桥上部为填土和第四系全新统(Qal

4+pl

)冲洪积成因的粘性土、粉土、细砂,下伏基岩下卧层为白垩系上统

张桥组(K2z)紫红色砂岩。桥梁位置未有断裂构造通过。 四、桥位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一)、桥位区工程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

根据野外钻孔揭露、原位测试资料,本次勘探所达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分布情况如下: (1)岩土体组成

本区勘察钻孔分布于第四系地层中,根据野外钻孔揭露及原位测试资料,本次勘探所达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分布情况如下:

① 层素填土(Q4ml):灰黄、灰褐等杂色,松散~稍密,稍湿~湿,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层厚1.30~3.20m。该层主要分布于河道两岸。

①-1层淤泥(Q4ml):灰褐色,流塑状,湿,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层厚1.30~

1.40m,该层主要分布在河道内。

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pl):青灰、灰色,流塑~软塑状态,具摇振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含有机质,夹薄层粉土、粉细砂。层顶埋深1.30~3.20m,层厚7.70~13.10m,层顶高程3.20~5.10m。该层在场地分布普遍。

③粉土夹粉质粘土(Q4al):青灰、灰色,稍密状态,具摇振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含有机质,夹薄层粉质粘土、粉细砂。层顶埋深9.30~16.30m,层厚21.90~27.90m,层顶高程-9.40~-2.60m。该层在场地分布普遍。地基承载力基本允许值(fa0)为130kPa

④层粉土夹粉砂(Q4al):灰、灰褐色,密实状,局部中密,摇振反应中等,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有机质,夹薄层粉土、粉细砂。层顶埋深35.60~38.20m,层厚4.30~6.10m,层顶高程-31.70~-29.50m。该层在场地内分布普遍。地基承载力基本允许值(fa0)为220kPa

承粉 ⑤强风化砂岩(K2z):灰褐色,岩芯破碎,裂隙较发育。层顶埋深39.90~42.80m,层厚1.40~2.20m,层顶高程-36.50~-34.78m。该层在场地内分布普遍。地基承载力基本允许值(fa0)为400kPa

⑥中风化砂岩(K2z):灰褐色,岩芯完整,局部见裂隙发育,层状构造,含石英晶体。层顶埋深42.00~44.50m,层顶高程-38.70~-36.28m。最大揭露厚度8.80m.该层在场地内分布普遍。地基承载力基本允许值(fa0)为1200kPa

各地基土层的具体分布情况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2、桥位区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基承载力

本次勘察对桥位区地基土层做了现场原位测试(取样和标准贯入试验),并对各层取样进行了室内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见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依据对桥位区地基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行分析、选定和统计,并确定各地基岩土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结果见桥位区地基土的物理力学

2

性质及地基承载力统计表,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

桥位区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地基承载力表 表1

含水率 液性 孔隙比 变形 压缩模粘聚力 内摩 地基承载w 指数 模量 量 C 擦角 标准贯入 力基本容层号 k许值 % Il e E0 Es1-2 kPa Φ(实测值) k MPa MPa kPa N fa0 kPa ②淤泥质粉质38.8 1.13 1.100 4.74 6.1 5.5 1.7 80 ③粉土粘土 夹粉粘 30.6 1.06 0.866 7.39 8.7 14.0 12.0 140 ④粉土夹粉砂 12.0* 34.6 220 ⑤强风化砂岩 25.0* 66.3 400 ⑥中风化砂岩 1200 注:“*”为经验值 ⑥层中风化砂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统计表 表2

统 计 指 标 MPa 统计频数 n 6 最 大 值 Max 18.2 最 小 值 Min 9.4 平 均 值 φm 13.61 标 准 差 σ+ 3.19 变异系数 δ 0.234 修正系数 γs 0.81 标 准 值 φk 11.0 (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1、场地地下水主要在①层素填土中赋存少量上层滞水和③层粉土夹粉质粘土、④层粉土夹粉砂、⑤层强风化及⑥层中风化砂岩中赋存的承压水。勘察期间静止地下水位埋深在1.20m左右(相当黄海高程6.10m),地下水补给来源主

要为大气降水,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为向下游径流及蒸发。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受大气降水和河水影响较大,约在1.0~3.0m。

拟建桥梁位于的河道勘察期间水面宽度约50.0m,勘察期间水深约0.8~1.8m,冲刷深度约1.5m。

2、地下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1)、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场地水和土受环境类型影响,环境类型为Ⅱ类, 场地属干湿交替,根据附近

的水质分析资料:硫酸盐含量(SO2-4)<300mg/L、镁盐含量(Mg+2)<2000mg/L、铵盐含量(NH+41)<500mg/L、苛性碱含量(OH-)<43000mg/L和总矿化度<20000mg/L,判定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腐蚀性微;

(2)、地下水和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

根据全省土壤取样分析和区域水文资料,水土中cl-的含量50<mg/kg,地下 水和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性微。

五、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评价

1、根椐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县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2、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的有关规定,该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标准设防类)。 3、建筑场地类别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周边勘察报告,该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0.0m,覆盖层范围内土主要为素填土和第四系流塑~软塑状态粘性土及稍密~中密状粉土、砂土,根据抗震规范估算该场地等效剪切波速为110m/s,判定场地类别为Ⅲ类,场地特征周期0.45s。由于场地内存在大面积软弱土,拟建场地属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六、桥位区(岩)土工程分析及评价

3

(一)、桥位区地基土工程特性评价 ①层素填土,土质均匀性差。

①-1层淤泥(Q4ml):灰褐色,流塑状,工程特性差。

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软塑,压缩模量(Es)平均值为4.74MPa,标准贯入平均值(实测值)N=1.4击,土质均匀,层位稳定,工程特性差。该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为80kPa。

③层粉土夹粉质粘土,呈稍密状态,标准贯入平均值(实测值)N=12.0击,土质均匀,工程特性较差。该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为140kPa。

④层粉土夹粉砂,呈密实状态,工程特性一般,标准贯入平均值(实测值)N=34.6击,可作一般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该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为220kPa。

⑤层强分化砂岩:呈密实状态,工程特性较好,标准贯入平均值(实测值)N=66.3击,为良好的基础持力层。该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为400kPa。

⑥层中风化砂岩:呈坚硬状态,工程特性好,为良好的基础持力层。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1.0Mpa,该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为1200kPa。

(二)、液化判别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县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可不进行液化判别。

(三)、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本次勘察结果表明,场地地基土工程地质条件一般,现状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可进行本工程的建设。

七、桥基基础方案分析 (一)基础类型

根据桥位区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拟建桥的结构特征,拟建桥桥墩(台)基础类型建议采用桩基,桩基类型可采用预应力管桩或钻孔灌注桩。桩基设计参

数见下表。

桩 基 础 参 数 建 议 值 表 钻孔灌注桩 预应力管桩 桩基 极限侧阻力 极限端阻力 极限侧阻力 参数 标准值 标准值 极限端阻力 岩土层 q标准值qpa sia q标准值qpa kPa kPa sia kPa kPa 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35 37 ③层粉土夹粉质粘土 30 32 ④层粉土夹粉砂 70 72 3800 ⑤层强风化砂岩 160 180 8000 ⑥层中风化砂岩 180 6000 “l”为桩长

注:1、桩基施工前应进行试桩及载荷试验来核实桩基参数及成桩可行性;

2、本表取值均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3. 桩的极限侧(端)阻力标准值=2*桩的侧(端)阻力特征值; 4、采用上表设计参数时,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应小于1.5D(桩径)

(二)地下水控制

桥墩基坑开挖时,应做好止水、排水工作,基坑顶部应设置截水沟。为避免地下水对施工质量及工期的影响,建议采用明沟结合井点降水。

八、结论与建议

4

1、桥位区地基土由①层素填土、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③层粉土夹粉质粘土、④层粉土夹粉砂、⑤强风化砂岩和⑥层中风化砂岩组成。

2、根据桥位区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拟建桥的结构特征,拟建桥桥墩基础类型建议选用桩基础,桩基类型可选用钻(冲)孔灌注桩或预应力管桩。

3、场地地下水主要在①层素填土中赋存少量上层滞水和③层粉土夹粉质粘土、④层粉土夹粉砂、⑤层强风化及⑥层中风化砂岩中赋存的承压水。勘察期间静止地下水位埋深在1.20m左右(相当黄海高程6.10m)。根据地区经验地下水、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泥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 4、基坑开挖时应注意防水、防晒。基坑开挖后,应通知我院做好验槽工作。 5、若采用桩基,施工应先做试桩,以核实桩基参数及成桩条件。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检测的方法及数量应该满足规范要求。并及时通知我院做好验桩工作。

5

目 录

和县江北集中区皖江大道路桥岩土工程勘察(详勘)报告 第一部分 文字部分 一、 工程概况 二、勘察工作

三、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四、场地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基承载力 五、场地与地基地震效应评价 六、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七、结论与建议

第二部分 附图、附表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工程地质剖面图 3、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4、岩石试验成果表 5、e-p压缩曲线

共 1 张 共 4 张 共 1 张 共 1张 共 2 张 6

目 录

和县江北集中区皖江大道路桥岩土工程勘察(详勘)报告 第一部分 文字部分 一、 工程概况 二、勘察工作

三、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四、场地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基承载力 五、场地与地基地震效应评价 六、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七、结论与建议

第二部分 附图、附表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工程地质剖面图 3、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4、岩石试验成果表 5、e-p压缩曲线

共 1 张 共 4 张 共 1 张 共 1张 共 2 张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4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