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19 17: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史学概论期末考试题推荐度:
- 相关推荐
2011-2012第一学期《史学概论》复习题
1、广义“历史”定义。
定义: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它包括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
2、狭义的“历史”定义及其特征。
定义: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类社会的历史;二是指对以往事件的记录和研究。特征:前者是客观的,后者则是带有主观倾向性的。
3、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关系?
(1)两者的共性:①一度性;②客观性。
(2)两者的差异:①对象不同:自然史以自然界的物质及其变化过程为研究对
象;人类史是以社会中的人、人群的活动为研究对象。②产生的时间、变化的速度各不相同:自然界约有46亿年的历史,生物的历史也有30多亿年,且自然界的变化缓慢;人类的历史只有300万年左右,农业起源于1万年左右,人类最早的文明只有5500多年,且人类史的变化相对较快。③产生的途径和其中存在的规律不同:自然史是一种没有意识的存在,因此,自然历史的规律都不存在主体的选择规律;人类史是人类创造的结果。 因此,人类历史的规律往往不能简单地用因果关系来表达,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向。
4、狭义“历史”二者间(人类客观的历史与历史撰述)的关系如何? (1)区别:①客观性:②主观性:
历史记录(一次主观化)、历史著作(至少二次主观化)
(2)联系:客观的历史:是被反映对象(被加工物) 历史撰述:是反映结果(加工处理的产品)
5、何谓“历史学”?
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6、历史学的学科特性?根本任务? 学科特性:是科学,而非艺术。 根本任务:揭示历史规律。
7、历史学的学科群是怎样划分的?
(1)、理论部分(以历史、历史学为研究对象)
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2)、主题部分(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
按时间划分:史前、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当代史等
按内容划分:世界史、地区史、民族或者国别史、专门史、历史地理等 按区域划分:美国史、日本史、中国史、中东史等 按专题划分: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等 (3)、史学辅助学科(以史料为研究对象)
①目录学(搜集史料);②版本学;③校勘学;④辑佚学;⑤辨伪学;⑥考据学;⑦训诂学;⑧史料学。(②-⑧,获得真实的史料)
8、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课本14页)
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尊在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
9、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
律的学问。
关系:①哲学为历史学提供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历史研究的每一个环节
离不开这样那样的哲学世界观的理论指导,它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渗透在历史研究方方面面,成为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②历史学位哲学提供经验拿和史实的依据。
10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课本13页)
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等的关系十分密切。
①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社会科学诸学科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决定了它们之间在理论、原则和方法上可以相互借鉴;
②历史学的综合性又决定了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有交叉重叠之处,特别是在专门史方面,如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思想史、人口史、妇女史、科技史和劳工史等等。
11什么是历史观?
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是对历史系统的理论认识,同时也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12历史观的特征?
特征:①时代性和阶级性:历史观是一种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一定社会生活的政治和经济的产物;②多样性:原始的宗教观、天命观;天命观与原始宗教观念混杂在一起;循环史观;③相对独立性:历史观变化的总体趋势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阶级统治的更替而变化,但并非同步。新时代来临之后,旧史观的残余还会长期存在;在旧时代结束之前,新史观往往已经萌芽。
13什么是唯心史观、唯物史观?
(1)、唯心史观:是把社会现象及其发展的终极因素归结为唯心史观。
它有两种理论形态:一是主张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的主观主义历史观;二是主张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决定历史的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 (2)、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
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4唯心史观产生的根源?
① 社会历史根源: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之前,由于生产规模小,限制了人们的眼
界,因为难以揭示社会发展的经济根源;
② 阶级根源: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一般说来,剥削阶级垄断了精神生产,所以必然夸大精神的作用,抹杀物质生产者的决定作用;
③ 认识根源: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形成并发生作用的,因此,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原因的研究,容易使人停留于思想动因,将人的思想意志片面夸大为历史的决定力量,导致唯心主义产生。
15唯物史观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 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使人们科学的认识社会历史成为可能; ②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成长和革命实践。
③ 思想基础: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历史哲学发展的全部积极成果。
16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
① 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观:圣西门、傅立叶 从生产领域开始建设社会制度的思想,以及阶级斗争学说。
② 十九世纪法国复辟时代历史学家的历史观:梯叶里、基佐、米涅 ③ 德国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历史观。(唯心主义体系中却包含着辩证法) 17第二章第二、三节内容全部。★
18二十世纪30年代三次社会性质的大论战的时间﹑主要内容是什么?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思想理论界主要围绕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究竟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问题展开的学术争论。论战的焦点是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此后又论及中国社会史问题和中国农村性质问题。这场争论进行了3次,历史上简称“三次论战”。
① 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1927—?):这场论战与共产国际内和中国共产党内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性质的争论紧密相联。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人们对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途感到困惑,对于确定中国革命性质的主要根据──中国的社会性质,即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出现了分歧。
② 关于中国社会发展史问题的论战(1932—1933):当中国社会性质的争论全面展开的时候,论战又从现实转到历史,引起了大规模的对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论战主要围绕 3个问题:①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即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过这一生产方式的时代;②中国历史上有没有经过奴隶社会;③关于“商业资本主义社会”,即现阶段中国社会的性质及中国社会向何处去的实践问题。
③ 关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从1934~1937年,论战主要围绕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问题展开。
19建国以来所谓的“五朵金花”问题的指的是什么?如何评价?
“五朵金花”问题是指:古史分期问题;历史土地制度问题;资本主义萌发问题;农民战争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
评价:(不知道对不对)即“对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评论问题” ① 是“为现实而历史”,注重史学与现实、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② 是填补“食货之学”的空白,开拓社会经济史领域; ③ 是引发了“从下往上看”,书写民间历史。
20马克思唯物史观在发生期的特点是什么?
① 力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有系统的介绍和全面的理解;
② 强调运用这一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得中国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从实际出发,并且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相结合; ③ 开始了马克思主义时期的创建工作。
21什么是马克思的历史主义?
由于人类历史处于永恒发展中,一切历史事物都处在某一具体的历史阶段上,都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因此,历史研究中,要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条件出发,分析特殊的历史联系,才能有更接近事实的理解和认识。
22什么是整体研究的原则?
(1)、含义:是在历史过程中各因素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把握历史脉络。 (2)、原则:①在时间序列上,是把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看成一个有内在脉络连续的过程,不因为后来的偏见而割裂历史;②在空间上,表现为对近代以后的世界历史进行整体的研究的努力;③将所研究的问题放在历史发展的纵向、横向联系中来考察,即使要做到纵通和横通。
23什么是考古学?
本意是“关于古代的学问”。其任务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古代的遗物、遗存、遗迹等)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24考古学对历史研究主要有哪些贡献?
① 考古学的成果能够有效弥补历史文献资料的不足,丰富和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填补了某些阶级的历史空白,使一些“历史之谜”揭开了谜底; ② 考古学的成果有助于纠正历史文献、历史传说,或历史研究论中的某些不足或谬误;
③ 考古学以历史遗存和遗物为研究对象,因其研究对象具有直观地认识历史的特点,因此对历史认识的检验起着难以取代的作用;
④ 对于研究没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早期活动的历史,具有独特的优势,填补了原始社会研究的空白,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基本理论建立也有重要意义; ⑤ 考古学中多学科手段的运用,丰富了研究的手段,增强了历史研究的科学性。
25人类学对历史研究有哪些影响?(151页) ① 眼光向下,更加重视普通百姓的历史和日常生活; ② 更加重视田野研究和历史现场的体验;(口述方法) ③ 重视地方文献、民间文书和口述资料的收集与利用;
④ 为从事区域研究的历史学家提供构建理论模型的借鉴途径。(视角、路径、理论等)
26地理学对历史研究有哪些影响?
① 历史学和地理学的结合产生了历史地理学,扩大了历史研究的视野; ② 地理学知识和理论的运用,使历史研究者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环境中人的因素,也催生了环境史学的诞生。
27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
(1)、比较史学的方法:是指从事历史比较研究的一套理论和方法体系。 (2)、历史比较方法:是指运用某种理论和方法对各种历史现象的同异及其原因
等进行实证的比较研究的实践。
28历史比较方法的作用?
① 为探究历史规律提供了重要而有效的认识手段;
② 可以增强历史论证的鲜明性,将历史事物的特征明显而直观地突显出来; ③ 可使研究突破具体历史事物的局限,获得认识历史的新角度;
④ 可以打破年代序列和严格的地域、国界限制,将近乎没有联系的历史现象,从各个角度进行比较对照,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思想; ⑤ 是使历史“近似地”重演的重要方法之一。
29历史比较研究的原则是什么?(154页) ① 遵循历史可比性原则;(共同性或相似性) ② 对被比较的双方应经过认真的个别研究;
③ 历史比较不能简单地罗列历史现象,应致力于寻求异中之同,同中之异。(普遍性或特殊性、规律或特点)
30历史比较方法的主要局限??
比较研究都有特定的思维角度,是从事事物的某些侧面进行比较考察,而暂时地有条件地撇开其他方面,这就决定了比较研究的非全面性、相对性。
31历史研究的统计学?
是运用现代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定量地研究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的产物。
32历史研究的统计学方法的意义是什么?
(1)、意义:①使原来不够确定的历史问题,得到了可靠数据的证明,使历史研
究向科学化、精确化发展;②使许多以往无法利用的资料得到了应用,并拓展了新的学科,扩大了新的研究领域;③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方法:A、研究兴趣由上而下,转移为由下而上;B、不再强调定性研究的唯一性,而是注意到定量研究的必要性。
(2)、局限:①应用范围有限度;②研究结果比较抽象难懂。
33历史研究的心理学方法。
含义: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说明历史人物或社会集体的行为,对各种历史现象做出心理学解释的一种史学方法。
34历史研究的心理学方法运用的原则是什么? ① 心理因素要与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相结合;
② 挖掘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典型材料,把心理分析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 ③ 使心理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相结合;
④ 研究群体心理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社会心理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结合起来。
35历史研究的心理学方法的作用和局限有哪些?
(1)、作用:①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②可以深化对历史人物的研究。 (2)、局限:①历史记载中包含心理方面的材料极少,进行心理分析就受到限制,
应用的资料不乏猜测和想象的成分,并由此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②心理分析理论与心理事实的分离,使得心理分析面临着以理论模式去套史实的危险;③历史研究的心理学方法只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且它只
能适用于历史人物、群体和部分历史现象的研究,它不能全面解释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性质。
36口述史学方法?
含义:既是指史家搜集和记录口述材料的方法,又是指史家部分或者全部依据口头史料撰写历史著作的方法。
口述史料可分为两种:一是人们回忆自己以前经过和见闻的口述材料;二是口头传说,指那些以口碑形式流传了若干代的对以往人物、事件的叙述。
37口述史学方法的价值?
(1)、价值:①开拓了新领域,扩大了新视野,补充了新材料;②发现并矫正文
献记载的缺陷。
(2)、局限:①口述中包含各种不真实成分,几乎是难以避免的;②此方法适用
的时间段有限。
38什么是史料?
含义:是指过去遗留下来的所有文字记载和一切物品,它反映客观历史的部分或
否,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唯一桥梁,是认识历史的基础。 39史料的分类。
① 实物史料:可明确反映和传递历史信息的物品,因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所以它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最为准确。但它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只是个别的和局部的,而且其发现带有偶然性,因此,它也有其局限性;
② 行为史料:是指今天人们,包括个人和群体的行为中保留的历史积淀。它是活的历史,可以弥补实物史料的不足,但对其年代难以断定;
③ 口碑史料:是人们口头讲述的对过去的回忆。特点:详细,可信度比较高。但传说、神话类口述史料难以确定准确的事件。而当事人的口述史料由于口述者技艺偏差或个人的好恶等原因,也会有失实的问题;
④ 文献史料:是指人类的文字记录、文字材料。其载体有多种形式。具有明确、不易更改的特点,但也有局限。
40史料的作用
① 新史料的发现往往会产生新的研究领域,或带来学术上的创新; ② 史料是否能够进入研究的视野,与研究者的历史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41什么是历史编纂的旨趣?试举例说明它历史编纂的旨趣有哪些特点? (1)、历史编纂的旨趣:事(事实)、文(表达)、义(意义)
(2)、特点:A、不同时代史家的撰述旨趣往往因时代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史
家的进步,往往就是以撰述旨趣为标志的。
如:古典史家:保留历史、提供借鉴;启蒙时代的史家:描述文明史;19
世纪的客观史家:说明真相;20世纪的西方史学:探求文明发展的轨迹;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梁启超:采用西方人的进化理论,探求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近代心考据派:在继承乾嘉考据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的实证方法,研究中国历史的诸问题;马克思主义史家:运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
B、历史撰述的旨趣体现了史家对历史本质的认识、对历史研究的目的和
看法。而对研究主题的选择、对体裁、体例的选择都与此相关。 ① 把事件脉络认同为历史脉络——编年史:反映了事件的自然发生过
程;前一事件与后一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
② 空间——国别史(区域史):反映出史家对空间差异性的认识;历史
是各个区域逐渐整合起来的认识。
③ 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中的历史内容有多种,他们都是史家应该
关注的对象:人物、事件、制度、学术、思想等。纪传体、传记体、纪事本末体、典制体、会要体、学案体、历史评论、史学评论等体裁。 ④ 当人们试图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本身存在着的横向或纵向、局部
与整体、个人与整体联系的时候就会采取通史体裁反映历史。历史观→旨趣→内容、编撰形式→对历史的解喻
42历史编纂的形式(填空)
历史撰述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即体裁、体例。
如: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典制体、学案体、纲目体、章节体等。 43什么是体例?它有哪些作用? 体例:是指史书的内部结构。
作用:①起整序的作用;②决定对内容进行取舍的作用;③一定程度上决定历史编撰的成败,有助于对史书宗旨的理解。 44狭义的“历史叙事”
是指按照一定方式叙述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社会现象等的来龙去脉、起始终结,以客观呈现其面貌为特征。即只需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45议论:
是指作者在叙事的基础上,针对所叙之事所作的简短的讨论,以表明个人的看法为特征。解释则是议论的更高层次。 46广义的“历史叙事”。
是指包括“议论”或“解释”、体裁、体例在内的所有内容。它不仅要回答历史是什么,也要回答为什么,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47历史解释:
是指对历史现象背后动因、意义的解释和说明,是高层次的议论。从形式来说,是指独立成篇或独立成书的议论或解释性文字。 48解释的类型:
一是直接对客观存在的历史运动进行解释的专文。如:贾谊《过秦论》、柳宗元《封建论》、顾炎武《郡县论》等。
二是对历史撰述发表解释性的见解。如《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读通鉴论》等。
49历史文本与历史事实的关系。
① 文本不等于事实,但文本不能脱离所指代的事务而独立存在,因而也就不
能否认文本的客观性;
② 历史文本无法脱离“文学性”。“文学性”是历史表述的本质性的特征之一,
它与历史学终极追求之间的矛盾,正是人们认识历史表述的真实性所不可缺少的环节。
50结合自己历史学专业的学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谈谈你对历史研究者之修养问题的认识。 51整体研究
含义:是再历史过程中各因素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把握历史脉络。 52“五朵金花”
指:古史分期问题;历代土地制度问题;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资本主义萌发
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
53按照唯物史观的解释,“人民群众”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含义:阶级社会、人民群众的主体是指被剥削阶级压迫的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和脑力劳动者。即人民群众包含着劳动群众和部分的剥削者。
① 劳动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劳动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任何人类的存在都要解决生存需要的问题,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否则就谈不上政治、科学、艺术等上层建筑。
② 劳动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历代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往往身兼多职,作为剥削阶级的成员,他们参与剥削,但作为脑力劳动者,又创造精神财富,他们创造性劳动成果对劳动群众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精神深化水平的提高,起着很大的作用,理应受到尊重。但也应看到,任何有价值的精神财富都来源于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劳动群众。即一切精神财富的来源都来自于劳动群众的社会实践。
③ 劳动群众是社会的变革力量。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生产力引发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因此,作为生产力唯一能动的人的因素,人民群众也就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④ 劳动大众的人心相背,决定着领袖人物的成败或作用的大小。领袖人物的才能是在与群众共同进行的社会实践中孕育锻炼出来的。领袖人物的民心与否是其成功的前提。
唯物史观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并不是说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受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
不同阶级的劳动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其创造历史的具体作用和具体结果是不同的。
正在阅读:
史学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03-19
人口普查工作填表要求05-26
网上购物网站建设方案08-24
第一章 古代希腊的政治思想08-24
会计学习题及答案-总论01-19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自评报告修改稿04-13
初三英语上册十一单元短语09-03
山泉水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4-25
关于转发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03-1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复习题
- 史学
- 概论
- 答案
- 参考
- 哈尔滨市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对外担保管理试行意见
- 南京三江学院
- 夏天旅游去哪好 - 夏季出国旅游推荐 - 图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练习题(正确答案)
- 至善学院“至善领袖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 《粤东西北地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路径与对策》在线考试
- 坊子区凤凰街道凤凰小学作业布置管理细则(修改稿)201309
- 纪念刘和珍君1
-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练习题
- 2019最新高中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
-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三八节亲子活动方案
- 七年级数学 2.7 准确数和近似数 - 图文
- 超短线中的分钟K线技巧
- 北师大版确定位置优秀教案
- 2010—2011年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小学毕业语文总复习教案
- 立足课堂、以生为本,着力培养核心素养-最新文档资料
- 形成性考核(网络)实施方案
- 大丰高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