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孟昭毅 2009年版))

更新时间:2024-07-07 13: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 方 文 学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 识记: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化和文学的发源地。古罗马文学的分期及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古希腊文学的三个分期及代表作家作品。第一部文人史诗《爱涅阿斯纪》。

古希腊文学的发展状况,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荷马史诗 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代表作:(1)教谕诗《工作与时日》(又译《田功农时》:这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2)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是研究古希腊神话的重要史料。 第二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 主要成就: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其中戏剧成就最大。 抒情诗中琴歌成就重大:

萨福:古希腊最著名的女诗人,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独唱琴歌代表诗人阿那克瑞翁:创造“阿那克瑞翁体”。 合唱琴歌代表诗人:品达,代表作《胜利颂》 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

几次著名的战役后,出现了正式的历史著作。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 雄辩家:苏克拉底和狄摩西尼。

文艺理论家: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代表作《对话录》。 亚里斯多德:代表作《诗学》

第三时期(奴隶制衰亡时期)史称“希腊化时期”: 主要成就:

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 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米南德(雅典人) 田园诗(牧歌):主要作家:忒俄克里托斯

2.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和后世欧洲文学之间的桥梁。“伊索寓言”;《埃涅阿斯纪》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的奴隶伊索所作,故称《伊索寓言》。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整理的,所收篇目三百余篇。其中绝大部分是古希腊的民间口头创作,有些故事还可能来自非洲、亚洲等地。《伊索寓言》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

在艺术上善用拟人或对比手法,形象生动,比喻恰当,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学色彩。它对后来的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等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埃涅阿斯纪》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史诗通过主人公的经历证明罗马人是神的后裔,颂扬了帝国的神圣和先王建国的艰辛。通过他游地狱的情节 ,歌颂了凯撒和吴大维的功绩,肯定了罗马帝国统治世界的使命,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艺术特色:1、作为第一部文人史诗,埃尽管在某些方面与荷马史诗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整体布局和结构安排上的模仿,大量的比喻、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等。

2、就本质而言,埃更像一首民族史诗,有着成熟的思想和更沉重的历史感。 3、史诗塑造了爱涅阿斯这一民族英雄和理想君王的美好形象。

4、史诗具有乐观勇武、严肃而哀婉的艺术风格,音律谨严,语言简练,尤其是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在艺

1

术上具有独特的成就。

3.应用:古希腊文学的特征和价值。

特征:1、古希腊文学有着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古希腊文学的众多篇章程度不同地从多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的夸张和优美的抒情,表现出浓厚的浪漫色彩。

3、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古希腊文学种类齐全,具备了后世几乎所有的文学样式。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等。

价值: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第二节 古希腊神话

1. 识记:奥林波斯神系。英雄传说。 奥林波斯神系:

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波斯神系的生活则反映了氏族社会后期即父权制时期的生活和家庭关系。在这一组神话中,希腊诸神按父权制的方式在奥林波斯山上建立其以宙斯为首的庞大家族,成为“奥林波斯神系”

英雄传说:起源于祖先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主要有赫拉克勒斯建立12件大功的故事、伊阿宋率众英雄取金羊毛的故事,俄狄浦斯的故事,特洛亚战争的故事,奥德修斯的故事,忒修斯的故事等。

2.理解:希腊神话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思想内容: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神的故事包括神的产生、神的谱系、神的创造(天地开辟,人类起源,万物初生)等。英雄传说:起源于祖先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希腊神话中还有

艺术价值: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1希腊一切文学艺术作品,大多以神话为题材。

2希腊文学中没一部完整的神话。散见于希腊的各种文学作品中,因此希腊的文学作品保留了希腊神话。 3希腊神话的地位和影响是无可比拟的,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相当的高度。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3.应用:希腊神话的特征。

1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

偏重于神人同形同性,他们不但有人的形象和性格,甚至七情六欲等。与人的区别:长生不死,无比的法术和智慧,超人的神力。他们不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而且也是社会力量的表现。“神的故事”实际基于人的体验、感受,可以说是“人话”。

2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

希腊神话“神人合一”神所经历的生活,实际就是人的社会化的生活。对神的肯定与赞扬,实际也是对人的。他们的冥界也充满光明、人间气息,不存在“末日审判”的恐怖与神秘。

3地位和影响无可比拟,思想性和艺术性相当高。

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是它的土壤”。

第三节 荷马史诗

1.识记:《伊利昂纪》的主要英雄人物。《奥德修纪》的主人公。 《伊利昂纪》:意为“伊利昂的故事”,因为希腊人把特洛伊城又叫做伊利昂。全诗24卷,15693行。这是一部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史诗以“阿喀琉斯的愤怒”开篇。希腊联军中最勇猛的主将是阿喀琉斯。全诗在特洛伊人为赫克托耳举行葬礼中结束。

《伊利昂纪》的主要英雄人物是阿基琉斯。他作为氏族社会的英雄,体魄雄健和英勇奋战,为部落累建功勋。阿喀琉斯的形象是阶级对抗前的部落英雄,体现了部落集体的精神和力量,

伊利昂纪》中希腊一方的主将是阿基琉斯,主帅是阿伽门农,特洛亚方面的军事代表人物是赫克托尔。 《奥德修纪》的主人公是奥德修斯,他的妻子叫珀涅罗珀,他的儿子叫帖雷马科。

史诗以古希腊英雄人物奥德修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在伊利昂城攻下之后在海上艰苦飘流十年返回故乡,以及他回乡后如何复仇的故事。

2

《伊利昂纪》《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诵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

《伊利昂纪》:讲述的是战争第10年最后51天中的事,史诗描写部落战争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

希腊主将:阿喀琉斯;统帅:阿伽门农

特洛伊主将:赫克特尔《奥德修纪》只写了主人公奥德修10年漂泊最后40天内的事。 旧译《奥德赛》希腊语意“奥德修斯历险记”。 2.理解: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的内容丰富,广阔地描绘了由氏族社会向努力社会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对当时的社会形态、思想观念、宗教活动、田园耕作、体育竞技、家庭生活、商品交换、风格礼仪等,都作了生动的描绘。被视为古希腊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史诗中反映的社会组织细胞是父系氏族,由氏族结成胞族、部落,以至部落联盟。在政治生活上,实行原始军事民主制。经济方面,土地仍属公社所有,但土地私有制已在形成。手工业开始从农业分离,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史诗中已出现家奴。

3.应用: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两部史诗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人在自然及神斗争的过程中,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因素。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情况。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这种新的家庭生活伦理道德风尚及一夫一妻制。

2艺术价值

(1)结构紧凑、安排巧妙。《伊利昂纪》写的是战争,突出“阿喀琉斯的愤怒”。十年战争只写最后51天的事,具体描写了4天的激烈战斗场面。

(2)史诗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他们“没有一个不具有特殊的性格”如希腊主将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集年轻、美貌、勇敢、钟情、义气、凶狠、善良于一身,性格是立体多元的。

在妇女形象方面、贤惠的安德洛马刻,痴情的卡吕普索都写得栩栩如生。史诗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情势中,以夸张的手法或色彩浓重的诗句,具体地描绘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他的性格,但有时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也很成功。

(3)史诗的语言流畅自然、优美动听,比喻生动形象,往往借助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来比喻人,后人赞誉为“荷马式的比喻。”诗中多处使用重复手法,词的重复、句子的重复乃至段落的重复,一唱三叹。

第四节 古希腊戏剧

1.识记: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和喜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之父):创作70部悲剧,只留下7部 《波斯人》:现存希腊悲剧中唯一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 三联剧:(后两部没流传下来)

《普罗米修斯》是由《被绑的普罗米修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带火普罗米修斯》三部悲剧构成。

普罗米修斯:是反抗暴君的具有民主精神的英雄人物。马克思赞誉他为“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悲剧还鞭挞了其它神。,马克思说希腊众神在《普罗米修斯》中“悲剧式地受到了一次致命伤”。 体现了“成事在天”的思想。 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的荷马): 《俄底浦斯王》:亚里士多德认为它是希腊悲剧的典范。剧作结构复杂,布局严谨巧妙,一环扣一环。运用动机与效果相反的手法,解开了俄底浦斯王杀父娶母的疑团。

体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思想。

欧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学家):写了92部剧本,保留了18部。 悲剧《美狄亚》:取材于希腊的神话传说。体现“事在人为”的思想。 他对希腊悲剧发展的主要贡献是写实手法,心理刻画。

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完整剧本11部。他反对内战,主张和平。(恩格斯称他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反站喜剧中最著名的是:《阿卡奈人》 《云》:嘲讽诡辩学派。

3

《鸟》:表达了乌托邦思想,是流传至今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作品。阿里斯托芬的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嘻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

米南德:古希腊新喜剧诗人 2.理解:古希腊戏剧的起源。

古希腊喜剧包括悲剧、喜剧、萨图罗斯剧(一译“羊人剧”)和拟剧(一译“模拟剧”)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悲剧和喜剧。

1.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掌管葡萄栽种、葡萄酒酿造的神)。 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活动中的“酒神颂歌”。相传酒神在半人半羊神的伴随下漫游世界,“酒神颂歌”中的歌队就是由身披羊皮的一些人组成,与歌队一问一答,讲述酒神在尘世所受的苦难和教人种葡萄的故事。因此,悲剧在古希腊语中意为“山羊之歌”。

希腊喜剧起源于:喜剧在古希腊语意为“狂欢歌舞剧”。希腊喜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 滑稽戏产生于魔加拉城邦民主制建立时期,后来流传到阿提刻,具有了诗的形式成为喜剧。 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基本特性。

悲剧:1.古希腊悲剧基本取材于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也有极少数以当代重大事件为题材。

2.古希腊悲剧内容丰富,主题严肃,有相当的哲理深度,虽然带有浓厚的命运观念或迷信色彩,但反映的却是当代的社会生活和斗争。无论是神与神之争,还是人与神之争,实际都是现实现实中人与人之间斗争的反应。

3.在艺术形式方面,悲剧由话语和唱段组成。话语通常用三音段(或六音步)短长格表述,唱段则采用众多的抒情格写成。悲剧的布局一般包含开场白,入场歌、场、场次之间的唱段、终场等5部分,有的悲剧直接从入场歌开始。

喜剧:1.古希腊喜剧多为政治讽刺剧和社会问题剧,它取材于当代的现实生活,对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因而,比之古希腊悲剧具有更强的现实性和政治倾向性。

2.古希腊喜剧的情节 荒诞离奇,风格幽默滑稽,人物形象及台词动作夸张粗俗,表演形式轻松,但却表达了严肃的主题。

3.古希腊喜剧的发展分古典时期的旧喜剧、中期喜剧和希腊化时期的新喜剧三个阶段。

3.应用: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三大悲剧诗人对希腊悲剧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1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一个常见的主题。

2按照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这种命运观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人类处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

3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观也在发生变化。三位悲剧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差异就表明了这一点。埃斯库罗斯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种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虽不可抗拒,但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敢于抗争命运的英雄是值得同情和歌颂的,虽然最后只能是一场悲剧。欧里庇得斯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三大悲剧诗人对希腊悲剧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他们的创作标志着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的三个阶段,也显示了希腊悲剧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埃斯库罗斯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1.他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2.他在演出技巧上做了不少改革,他首先采用布景、道具,戏剧服装、演员面具也初步定型化。3.希腊悲剧的结构程式和艺术特色在他的剧中已基本形成。他的悲剧风格庄严崇高、雄浑古朴,抒情气氛浓,诗句优美,但情节 比较简单,动作少,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埃斯库罗斯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创作标志着希腊悲剧已进入成熟阶段。 1. 他首先在悲剧中采用第三个演员,加强了戏剧对白与动作; 2. 他打破了“三联剧”的传统;

3. 他的悲剧矛盾冲突尖锐,结构精巧紧凑,风格质朴明快,合唱词优美。

欧里庇得斯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1.他坚持写实手法,以“现实中本来的样子”来塑造人物,因而更接近于生活。2.他注重心理描写,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为塑造形象的主要手法,被誉为“心理戏剧鼻祖”,开创了后来戏剧心理线索和情节 线索二者结合的模式。3.他的开场白、内心独白、音乐等技巧对后世也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第二章 中古文学 第一节 概述

4

1.识记:中古各种类型文学的代表作品

2.理解: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市民文学。《罗兰之歌》。《列那狐传奇》。 1教会文学(正统文学取材《圣经》)

体裁: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圣徒言行录、梦幻故事、宗教剧等。 作者:教会僧吕

主要内容: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主要手法:梦幻、寓言、象征。

2骑士文学(世俗封建主义文学)兴盛地:法国

宣传骑士道“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反映大量骑士与贵妇间的“典雅的爱情”肯定对现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这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来世主义极大的冲击。

主要内容: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 主要体裁:

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 作者:封建主、骑士

骑士抒情诗内容:描写骑士们的所谓“典雅的爱情”。 中心主题:骑士对贵妇人的爱和崇拜。 破晓歌最为有名。 分为三个系统:

古代系统:根据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改写。著名的作品:《亚历山大传奇》 骑士叙事诗《特洛伊传奇》《埃涅阿斯传奇》

不列颠系统:主要写不列颠王亚瑟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作品:《特里斯和伊瑟》 拜占庭系统:《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3英雄史诗(歌颂封建时代理想英雄人物的长篇史诗)。 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甫》(流传至今最完整的一部早期英雄史诗)。 前期英雄史诗

(中世纪初期)日耳曼人:《希尔德布兰特之歌》 芬兰:《卡勒瓦拉》(又译《英雄国》) 冰岛:《埃达》《萨迦》 《贝奥武甫》:上篇《鹿厅》下篇《屠龙》

中心主题:爱国主义、英雄主义、诗中的英雄具有忠君爱国、英勇善战的高尚情操。 后期英雄史诗法国:《罗兰之歌》(爱国主义的主题) (中世纪中期)西班牙:《希德之歌》 德国:《尼伯龙根之歌》 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英雄史诗特点:

(1)民族遭难、民族英雄拯救民族,脱离苦难。 (2)风格庄严、激越。

谣曲:以描写生活的悲剧或历史题材为主,不少作品塑造下层人民喜爱的英雄,具有平民意识。最有名的:英国《罗宾汉谣曲》

4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生活和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愿望)

主要特征:适应市民的政治要求和生活愿望。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赞扬市民的才智,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主要创作手法:讽刺

主要体裁: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市民戏剧等。 《列那狐的故事》:以动物讽喻现实,通过动物间的斗争来反映城市内部各阶层间的矛盾冲突。在动物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列那狐是市民的化身,在它身上体现市民阶级的二重性:

5

索的五个阶段。

歌德在德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歌德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他的文学与德国唯心主义的哲学,都是德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古典时期的辉煌成就。歌德之于德国有如莎士比亚之于英国,他的《浮士德》是德国人的“世俗的圣经”,人们甚至还把德国的古典时期直接称作“歌德时代”。

2.理解:维特的形象。浮士德精神。浮士德和梅菲斯特的辨证关系。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市民的青年,他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但是,围绕着他的社会却充满着等级的偏见和鄙陋的习气。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势利傲慢的贵族使他和周围的现实不断地发生冲突,他自己又陷入毫无希望的爱情之中,最后走上了自杀的道路。维特与社会的冲突,具有反封建的意义。通过维特的悲剧,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的现象,表达了觉醒的德意志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绪,因此,它一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形成了一阵维特热,而且很快就流传到欧洲各国,成为第一部发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小说中维特的形象也有它消极的一面。他并不想进行社会改革,只要求个性的自由抒发;他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然而只停留于孤独的感伤和愤慨中,乃至最后悲观自杀。这些都反映了狂飙突进运动本身的弱点,在当时,莱辛就曾指出维特的性格过于软弱。

浮士德精神:浮士德首先是普通人类的代表。但是,浮士德在赌赛中取胜,以及灵魂的得救,主要是由于他的不懈奋斗的精神。而这也是天主在“天堂里的序幕”里所预见到的这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就是所谓的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和梅菲斯特的辨证关系:歌德对浮士德形象的描写,是以浮士德与靡非斯托的辨证关系为基础的。1.浮士德不断地寻求真、善、美,体现了肯定的精神。2.靡非斯托只是向诱惑,体现了否定的精神,是恶的代表,正如他自己说的,“你们所谓罪过啊,破坏啊,简言之,被称作恶的一切,正是我的本质特征”。3.但对于浮士德来说,靡非斯托的恶在客观上却起着引导浮士德最终找到人生真谛的作用,促成了浮士德的向善,还是借用靡非斯托自己的话来说,“老想作恶总是把善促成,我便是这种力量的一部分。”

3.应用:《浮土德》的思想意义。浮土德的形象。

《浮土德》通过主人公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五个阶段,即知识、悲剧、生活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的追求,集中展示了浮士德形象所具有的性格特点:1.即受生命本能欲望的驱使,沉迷于对名利、权势、地位和女人等现实欲望的追求,又能摆脱诱惑,勇于超越自我,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2.浮士德形象表现出的这种“灵”与“肉”的矛盾,非常鲜明地体现了普通人所具有的两重性特征,实质上也是人类自身复杂性的体现,可见,浮士德首先是普通人类的代表。3.但是,浮士德在赌赛中取胜,以及灵魂的得救,主要是由于他的不懈奋斗的精神。而这也是天主在“天堂里的序幕”里所预见到的这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就是所谓的浮士德精神。4.可见,浮士德又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探索者形象,歌德对浮士德人生经历的描写,实际上是对文艺复兴以来至启蒙运动时期欧洲历史的概括,因而,浮士德又是处在上升时期的欧洲资产阶级优秀知识分子形象的概括。

《浮土德》的思想意义

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第二章19世纪文学(一)

1.识记:德、英、法、俄、美、东欧等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11

2.理解:浪漫主义。耶拿派。湖畔派。《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草叶集》 「耶拿派」

1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219世纪他们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3.应用: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1强烈的主观情感,注重抒发自我。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

2推崇想象力。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中抒发自我感情时,其笔下大胆的想象也着实令人折服。所以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作家可以在作品中驰骋想象、尽情发挥,天上人间无所不写。

3.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在他们笔下,充满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庸俗卑下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

4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中世纪民间文学充分体现了各国民族文化传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有助于唤起民族的觉醒。因此,由于浪漫派作家的倡导,民间文学对革新当时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都起了重大作用。

5夸张的手法,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 。这是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最鲜明的特点。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 ,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神话色彩以及奇特的异域情调和平凡的日常景象的交织、对照,就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上的鲜明特征。

第二节 拜伦

1.识记:拜伦的主要作品

乔治·戈登·拜伦:是19世纪英国和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1809年,拜伦出版第一部诗集《懒散的时刻》。拜伦发表双韵体长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批判“湖畔派”诗人的作品,讽刺他们保守的美学原则。旅行经历为题材的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1、2章,一举成名,在诗坛上赢得自己的位置。

拜伦发表著名诗篇《〈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定者颂》痛斥政府迫害工人的罪行,指出一切立法机关、警察、军队都是统治集团利益服务的,并在诗中描绘出立法者的丑恶面孔。

《东方叙事诗》是拜伦在1813——1816年创作的东方故事为题材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组传奇诗,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

拜伦政治诗《东方叙事诗》是以东方为题材的富有浪漫色彩的传奇诗,共六篇:《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是《东方叙事诗》的代表作)、《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巴里·西娜》。每篇都是诗体的中篇故事。主人公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被称为“拜伦式英雄”。(即:拜伦式英雄的出处是《东方叙事诗》)。

拜伦后期代表作是诗体小说《唐璜》,被歌德称赞为“绝顶天才之作”。 拜伦的《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共四章。 2.理解:“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 1.《东方叙事诗》是拜伦在1813——1816年创作的东方故事为题材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组传奇诗,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是《东方叙事诗》的代表作)、《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巴里·西娜》等。在这些诗篇中,诗人集中塑造了一系列“拜伦式英雄”的形象。

2.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高傲、孤独、倔强,个性独特,蔑视文明,反抗现存社会制度,敢于和罪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

第二种答案:

1这些英雄大多出自于拜伦的《东方叙事诗》里。

2他们个个热情勇敢、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最后还是以失败、死亡告终 3.应用:《唐磺》的人物形象和和艺术特色。 《唐磺》的人物形象

诗作的同名主人唐璜本是中世纪西班牙民间传说中放荡好色的登徒子,在此之前的不少欧洲文学作品。

1.作者着力强调和侧重的却是他性格中美好善良的一面,极力挖掘他性格中的积极因素,把他写成18世纪末的一个天真、善良、勇敢、热情、热爱自由、厌恶虚伪的贵族青年。

2.他顺从人的自然本性而生活,不愿同上流社会同流合污,无视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传统习俗和虚伪道德,勇

12

于反抗压迫和奴役,极力追求个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

3.他性格中消极的一面则是玩世不恭、任性放纵、意志薄弱,随波逐流,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带有这一形象原始性格的痕迹。这是一个在生活的磨练中不断发展成熟的贵族知识分子形象,在他身上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

艺术特点:

1.突出的特点是辛辣的讽刺。拜伦自称《唐璜》为“讽刺史诗”,他在长诗中使用了夸张、变形、对比、反语、谐等手法,针对主人公活动的18世纪末以及19世纪初之“各国社会的可笑方面”,展示其辛辣的讽刺艺术特点。

2.其次,作品富于浪漫传奇色彩。离奇的故事、异域的情调与层出不穷的戏剧性场面所营造的传奇性氛围,使得诗人对现实的描绘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传奇色彩。诸如海上遇险遭遇人吃人的惨剧,海岛上享受爱情的欢愉、土耳其宫闱内的欲海风波等。

3.再次,诗作具有浓烈的抒情性。优美而略带感伤的抒情性,无处不在,统贯全篇。

4.《唐璜》采用了兼叙兼议的表现手法,即在第三人称的叙述中插入第一人称的谈话。这种插笔具有两种性质,一是讽刺性的,一是抒情性。

5.最后《唐璜》还在格律、诗歌语言等方面进行创新,它是英国诗歌史上运用口语体取得最高成就的诗篇。

第三节 雨果

1.识记:雨果的主要小说和诗歌作品。 2.理解:《欧那尼》的决战。美丑对照原则。雨果的人道主义。《悲惨世界》 《欧那尼》的决战:

剧本《欧那尼》以16世纪西班牙为背景,主要叙述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为父报仇,反对国王的故事,表现了反对封建暴君的进步主题,反映出七月革命前夕人民高涨的反封建情绪。在艺术上,剧本完全打破了“三一律”的限制,地点随意变换,大量采用奇情剧的手法,充满浪漫的奇异构想。围绕它的上演引起了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阵营之间的一场决战。它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彻底战胜了古典主义。

美丑对照原则:

一在《克伦威尔序言》中,雨果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 二主要内容:1大自然中美丑并存。

2艺术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应该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同时采取艺术的夸张。 3于是“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 雨果的人道主义。

贯穿他一生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他的人道主义思想随着作家对社会人生问题认识的加深和创作的成熟也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在他30年代初创作的《巴黎圣母院》中,他的人道主义的进步性表现为对封建专制王朝、天主教会黑暗势力的批判,对劳动人民苦难的同情,同时作者还极力夸大爱和美的感化力量,其人道主义中“仁爱万能”的思想也在此初露端倪。此后他的思想不断发展,人道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頁越来越明显突出。在60年代初出版的《悲惨世界》中,作者从人道主义出发,批判资产阶级法律的残酷性,同情关注劳动人民的困难,歌颂共和主义者的英勇斗争;同时頁幻想以仁爱感化、开办慈善事业阿里解决社会矛盾,为拯救社会指明一条出路。

《悲惨世界》

雨果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作者从1848年动笔,到1862年出版,历时十几年之久。小说共分5部:第1部芳汀,第2部珂赛特,第3部马吕斯,第4部卜吕梅街的儿女情和圣德尼街的英雄血,第5部冉阿让。贯穿整部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冉阿让。

在《悲惨世界》中,作者同情关注劳动人民的苦难,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法律的反动,歌颂共和主义者的英勇斗争,反映了雨果人道主义的进步性;而他企图以仁爱感化、开办慈善事业解决社会矛盾的设想则是其人道主义局限性的表现。

《悲惨世界》:人道主义思想主要人物:冉阿让、芳汀、小柯塞特。 3.应用:《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人物形象:

小说还对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命运表示深切同情,赞美这些“低贱者”美好的心灵和品德。

1.爱斯梅哈尔达是一个封建制度下无辜遭受侮辱迫害的下层妇女形象和人性美的化身。她处身社会底层,但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和反抗性格。她不计前嫌,给加息莫多在刑台喂水;为救穷诗人甘果瓦,自愿同他“结婚”;她真诚爱着曾救过她的侍卫长法比,而对克罗德的威胁利诱,她则坚贞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死也不屈从

13

他的淫欲。在她身上外貌的美与心灵的美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成为美的化身。

加西莫多则是另一种类型的“低贱者”的代表。他外貌奇丑:驼背、跛足、独眼、声哑,但心灵美好、性格善良,坚强勇敢,富于牺牲精神。

小说在描写下层人民苦难的同时,对于他们的反抗斗争精神也予以一定反映,精心描绘了“奇迹王朝”的流浪汉、乞丐攻打圣母院的场景,歌颂了人民群众反封建民主力量的觉醒。

艺术特色:

《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创作特点。

1.运用“美丑对照原则”进行创作。雨果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运用了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照的艺术原则,编织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 ,塑造异乎寻常的人物,展现了光明与黑暗殊死搏斗的画面。对照艺术在《巴黎圣母院》中主要体现在情节 、场景对照与人物形象对照两个方面。

2.恢宏的史诗性质。《巴黎圣母院》以15世纪路易十一时代为背景,全面再现了一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 3.曲折离奇、引人的情节 。比如,加西莫多力大无比,当街抢人,烈日下受鞭刑示众、劫法场、一人保卫巴黎圣母院、摔死克洛德、殉情而死。

4.精彩的心理描写。小说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曲折过程,揭示行为的内在原因。 5.此外,《巴黎圣母院》善于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庄重神奇、动人心魄,仿佛使富有灵性的活物。

第四节 普希金

1.识记:普希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普希金的诗歌和小说。《驿站长》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塑造“小人物”形象的作品。奥涅金是第一个“多余人”的典型

2.理解:达吉雅娜的形象。

1.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达吉亚娜,使普希金心目中的理想贵族妇女形象。诗人称她为“灵魂上的俄罗斯人”。 2.在这一形象中,包含着诗人对人民的理解,体现着诗人创作的高度人民性。诗人把达吉亚娜美好的品德和性情同人民的影响联系在一起,从俄罗斯普遍人民身上,她学得了纯朴、善良;

3.从大自然中,她领悟了生命应该而且必须自由、舒展,后来她违背心愿嫁给一个年老的将军,并且拒绝了奥涅金的狂热追求,因为她清醒地意识到奥涅金并不能帮助自己走向理想的生活,反而会摧毁自己内心这块最后的理想的天地。这正反映出她性格的优美,虽然这种性格美带有柔弱的悲剧色彩。

3.应用:《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主人公形象、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思想意义体现在:小说以彼得堡和外省乡村为背景,广泛而生动地展现了19世纪初俄国社会生活画面,深刻揭示了上流社会贵族生活的罪恶。

同时,小说通过奥涅金这个“多余人”的形象,批判了专制的沙皇农奴制度,也指出了他们远离人民、脱离实际的致命弱点。通过达吉亚娜的形象的塑造,赞美了纯洁、善良、真诚等优美的品德,批判了沙皇专制制度对人类社会美的亵渎。小说对农奴的悲惨生活也作了一定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人道主义的同情。

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主要代表作,被认为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经典性的现实主义杰作。它是诗人对俄国社会生活长期观察、体验、分析的结果,生动地描绘出19世纪20年代俄国广阔的生活画面,塑造出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把抒情诗、叙事诗与小说创作的艺术形式融于一体。

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是俄国贵族**时期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1他受到西欧**思想的启蒙,具有人道主义和**主义的思想,品格和气质都高于周围的贵族子弟。

2他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现实社会看不到出路和希望,所以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对生活极端的冷漠。

3他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可能与社会决裂,所以他不会与社会反抗,对生活态度是消极的逃避。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典型。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达吉亚娜是作者最喜欢的人物,称她为“我可爱的理想”。 此作品是作者“幻想的宠儿”,采用四音步扬格十四行诗节 称为“奥涅金诗体”。

1.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他是19世纪20年代俄国贵族青年中的佼佼者。他专研果亚当·斯密斯的经济学著作《国富》,研读果卢梭的社会政治学著作《民约论》。他还非常喜欢拜伦那些讴歌自由与个性解放的诗歌。西欧这些进步文化思想的影响使他看清自己原来所沉醉、所迷恋的贵族社会灯红酒绿的生活毫无意义和价值,悔恨自己白白蹉跎了大好年华。他烦闷、痛苦,对贵族社会的庸俗、空虚感到不满,与周围人格格不入。他想认真读书,从事写作,又要搞农事改革,“用较好的地租代替古老的徭役”,希望西欧的资本主义出现于俄

14

国。这一说明,奥涅金在精神上,远远高于那些贵族社会中的庸人之上,使开始觉醒的贵族青年一代的典型。

2.奥涅金并没有完全摆脱贵族阶级传统道德的影响,他对社会的厌恶只能停留在精神上和思想上。因此,贵族的教育,使他毫无实际工作的能力。由此可见,这个贵族社会的土壤培植起来的青年,对生活缺乏实感,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别人,不了解自己处身之中的环境,找不到自己生活的位置,性格极其复杂和矛盾。

1.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达吉亚娜,使普希金心目中的理想贵族妇女形象。诗人称她为“灵魂上的俄罗斯人”。 2.在这一形象中,包含着诗人对人民的理解,体现着诗人创作的高度人民性。诗人把达吉亚娜美好的品德和性情同人民的影响联系在一起,从俄罗斯普遍人民身上,她学得了纯朴、善良;

3.从大自然中,她领悟了生命应该而且必须自由、舒展,后来她违背心愿嫁给一个年老的将军,并且拒绝了奥涅金的狂热追求,因为她清醒地意识到奥涅金并不能帮助自己走向理想的生活,反而会摧毁自己内心这块最后的理想的天地。这正反映出她性格的优美,虽然这种性格美带有柔弱的悲剧色彩。

艺术特点:

1.人物于环境的典型性。奥涅金这个“多余人”形象,使时代的产物,他体现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贵族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征,他们不满现实、追求理想;但又脱离实际,远离人民,一事无成,这正是十二月党人和先进贵族的特点,也是十二月党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2.鲜明的对比手法,小说中的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

3.诗体小说的独特体裁。这是一个诗体长篇小说。一方面,它具有一般长篇小说,尤其是现实主义长篇的典型特色。另一方面,它又用诗歌的凝练笔法,使形象、景物、场面的描写都具有诗的意境。同时,还有许多抒情插笔。

第七章19世纪文学(二)

第一节 概述

1.识记:法、英、俄等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无产阶级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2.理解:宪章派文学。多余人,自然派。小人物。新人。 宪章派文学:

1837年至1848年爆发了为实现《人民宪章》而进行的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工人运动,被称为“宪章运动”。在运动中出现的文学被称为“宪章派文学”。

1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主要成就:诗歌

2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

3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琼斯和林顿。德国工人诗歌(19世纪40年代):维尔特(最著名的无产阶级诗人):加入“共产主义同盟”成为了一个出色的无产阶级歌手。恩格斯称他“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诗人”。

多余人:

多余人(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典型)

1俄国贵族革命时期的产物,封建农奴制社会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

2他们开始觉醒但又找不到出路,看不惯贵族庸俗的生活,又摆脱不了自身的资产阶级利己思想。即不愿与贵族同流合污又不能站在农民一边,成了一事无成的“多余人”。“多余人”的弱点是脱离人民群众。

“多余人”系列形象: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毕巧林 赫尔岑《谁之罪》:别尔托夫 屠格涅夫《罗亭》:罗亭《贵族之家》:拉夫列茨基。 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奥勃洛摩夫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 俄国文学(19世纪60、70年代)术语解释自然派: 1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领袖:果戈理)。

2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和专制制度。 3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小人物”即小官员、小职员、农民为主。

4体裁上,多以散文(即小说)为主,后来“自然派”便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小人物:

1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生活底层的小人物的典型形象。

15

2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即地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

3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译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有崇高理想的新人形象(第一部反映新人形象:平民知识分子的作品) 《父与子》(代表作):一部社会心理小说。

车尔尼雪夫斯基:19世纪后期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批判家,在哲学、美学和文学方面有很高的建树。 《怎么办》(长篇小说):典型的“问题小说”主人公:薇拉、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三角恋爱), 最高典型:拉赫美托夫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光辉形象。 杜勃罗留波夫(英年早逝)《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针对《大雷雨》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又一多余人形象奥斯特洛夫斯基(俄国著名的戏剧大师):《大雷雨》被称为“生活的戏剧”。主人公:卡杰琳娜、鲍里斯涅克拉索夫:《谁在俄罗斯能过上好日子》(长诗)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中塑造了罗普霍夫、拉赫美托夫等“新人”形象。

新人指的是19世纪中叶在俄国文学中出现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这些形象尽管个性相异,但大多出身平民,具有坚定的意志、明确的理想,以及实干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3.应用: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法、英、俄三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1.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画,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2.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的价值取向。现实主义文学还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种种反人性的弊病,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法、英、俄三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1.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注重细节 的真实。现实主义作家认为,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内容具有同构性,从而使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

2.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现实主义文学在人物塑造方面大大超越了以前的西方文学,为世界文学史创造了一系列不朽的典型形象。

第二节 斯丹达尔

1.识记:斯丹达尔的主要小说。《拉辛与莎士比亚》。 2.理解:《红与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斯丹达尔的心理描写特点。“意大利性格”。 《红与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红与黑》,这部作品被称为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奠基作。

《红与黑》中对于连,德·瑞那夫人等人物的爱情描写,更是入木三分,他笔下人物的激情,基本上是一种分析性的心理描写,但又有某些现代的因素,正是这一杰出的心理描写,他被称为“近代小说之父。”

斯丹达尔的心理描写特点

斯丹达尔的心理描写是激动的心灵和外表的冷漠,内在抒情和外在“生硬”的统一。这种手法,既有作者“自爱”的表现,也是理性的思维方式,是通过认识自己从而认识他人乃至“整个人类心灵”的独特艺术手法。他在《阿尔芒斯》中,出色地运用了“内心独白”,不仅展现了奥克塔夫奇特的内心痛苦,还以曲折入微的手法,刻画了阿尔芒斯纯洁心灵的复杂变化。《红与黑》、《巴马修道院》等作品中对于连、德·瑞那夫人、法布利斯等人物的爱情描写,更是入木三分,动人心弦。他笔下人物的激情,基本上是一种分析性的心理描写,但又有某些现代的因素,正是这一杰出的心理描写,他被称为“近代小说之父”。

“意大利性格”。

斯丹达尔塑造了一些“意大利性格”的人物形象,他们都具有追求纯洁爱情,不求虚荣,不受封建礼教束缚的特征。收在《意大利遗事》中的《卡斯特罗女修道院院长》,通过一个出身名门望族的女主人公与强盗儿子的爱情悲剧故事,歌颂了男女青年的真挚爱情,抨击了等级观念,暴露了宗教伪善。

3.应用:《红与黑》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红与黑》这部作品是19世纪法国社会的风俗画画,全面地展现了当时法国从小城到省城直至京城的贵族、教会、资产阶级和平民的精神面貌的心理状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

人物形象。

《红与黑》的突出成就就是塑造了主人公于连的形象。于连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它的性格不是固定的,他

16

经历了反抗——妥协——反抗这样的变化。

于连是法国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奋斗的典型,但他既不同于只求温饱的青年,也不属于甘愿出卖灵魂、最终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的一类,他是有理想、有抱负、不满现状、要求民主平等、富有反抗精神的“理想型”青年。因此,于连也是“性格分裂”的人物,是一个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又自卑、怯懦、虚伪的矛盾统一体。于连的一声都在追求,曾以不凡的勇气、激情、自尊和胆量与命运进行抗争。但他不是命运的宠儿,每一次努力都在即将达到胜利彼岸时成为泡影。于连的悲剧告诉我们:在复辟时期,一个有进取心的平民青年,试图通过个人奋斗跻身上流社会,却又不愿厚颜无耻地讨好主人,丧尽天良地利用他人的鲜血来染红自己的肩章,最终只能成为上流社会的“局外人”。

艺术成就:

1.从传统封闭结构向现代开放结构过度。作品以于连一生的仕途、爱情为发展线索,重点描写了他在小城、省城、巴黎和监狱4个场景,形成了主干明显、疏密得当的结构。

2.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作品除了塑造于连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之外,还以巨大的艺术力量展现了众多既有个性又有某一类型性格的人物。

3.对人物行动的深刻心理分析,是《红与黑》的主要艺术魅力所在。斯丹达尔具有数学家那样的天才,能准确无误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的细致心理变化及其发展过程,尤其是他们的爱情心理变化。于连一生的追求,他的爱恨情仇,就始终伴随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

第三节 巴尔扎克 1.识记:《人间喜剧》的分类,创作分期与主要作品。

巴尔扎克(原名:奥诺雷?巴尔萨法国人)出生:中等资产阶级家庭第一部作品:《克伦威尔》(五幕诗体悲剧)长篇小说《舒昂党人》:是他的第一个胜利,第一部署名巴尔扎克的作品,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开端。

1832年《三十岁的女人》(长篇小说):开始和一个波兰贵族韩斯卡夫人通信。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雨果发表了演说,赞扬巴尔扎克是伟大的“革命作家”、“作品比岁月还多”,真实地反映了法国的“当时现实”。

巴尔扎是个多产的作家,收在《人间喜剧》中的长中短篇小说有96篇。他的全部作品分为3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

小说总集的主干部分“风俗研究”又分:“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6个部分。

2.理解:《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人物再现法。葛朗台形象。伏脱冷和鲍赛昂夫人的形象。 《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

1. 《人间喜剧》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2. 《人间喜剧》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

3. 《人间喜剧》描写了一幕幕围绕着争夺金钱而展开的惨剧,创作了一部金钱统治一切的社会风俗史。 4. 《人间喜剧》也描写到底层人物,尤其塑造了共和主义的英雄克雷斯蒂安(《幻灭》),并把这个政治上的死对头看作未来真正的人。

艺术成就:

1. 集中表现在对典型的塑造上。他创作出各个阶层的人物。

2. 巴尔扎克在小说结构和叙述方面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他的小说有序幕、展开、高潮、结尾,往往冲突激烈,戏剧性很强。

3. 由于巴尔扎克在小说方面的卓越建树,他被尊为法国现代小说之父。 伏脱冷和鲍赛昂夫人的形象

伏脱冷的身份是苦役监逃犯,实际上是政客和野心家的另一种典型。他千方百计要爬上去,他研究了法网上哪儿有漏洞可钻,利用自己对这个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了解,干的是大买卖。他羡慕那些心毒手狠的奴隶贩子,幻想十年之内能挣到三四百万。他信奉的是不择手段向上爬的原则。他的哲学体现了占统治地位的恶的观念。

鲍赛昂夫人

鲍赛昂子爵夫人是“贵族社会的一个领袖”,“天皇贵胄,蒲高涅王室的最后一个女儿”。她的客厅是资产阶级妇女梦寐以求的地方,能够在那里露面,其他地方都可以通行无阻。然而,她的情夫阿瞿达侯爵为了娶上暴发户的女儿,得到20万法郎利息的陪嫁,竟然抛弃了她。这个失败意味深长,说明贵族的地位已被金钱取代。巴尔扎克以矛盾的心情,以极尽哀荣之笔为鲍赛昂夫人的隐退,也即为贵族社会的衰亡唱了一曲无尽的挽歌。

17

鲍赛昂夫人是“贵族社会的领袖”,她的命运是门第显赫的贵族在资产阶级金元的逼攻下节 节 败退的缩影。她的客厅曾经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妇女,特别是资产阶级新贵的妇女梦寐以求的地方,“能够在那些金碧辉煌的客厅里露面,就等于有了一纸阀阅世家的证书”,身价倍增。她那高贵的姓氏能象魔术棒一样使人为之改容,为之肃然起敬。然而,她却在情场上失意,败在一位资产阶级小姐的手下。她的情夫阿瞿达侯爵为了娶上一个暴发户的女儿,得到20万法郎利息的陪嫁,抛弃了她。这个失败意味深长,说明贵族的地位已被金钱取代。巴尔扎克是把鲍赛昂夫人当作贵族社会的最后一朵玫瑰花来写的,对她充满同情,极力美化,尽管意识到这朵玫瑰花必然凋谢,还是写出了它凋谢前最后一道耀眼的光彩,为她安排了一个告别巴黎的盛大舞会。在灯火辉煌、花团锦簇、仙乐飘飘的鲍府大厅里,鲍赛昂夫人打扮得雍容华贵,满面春风,犹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从容自若地接待来客,占尽了晚会上的风光。然而晚会结束一回到内室,她就泪流满面,无限凄凉,匆匆整理好行装,等不及天明,就起程隐居到乡下去了。这个场景实际是贵族阶级退出历史舞台的艺术写照。巴尔扎克以矛盾的心情,以极尽哀荣之笔为鲍赛昂夫人的隐退,也即为贵族社会的衰亡唱了一曲无尽的挽歌。

试述《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

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我们展现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

1作品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衰亡史。在《古物陈列室》和《农民》中:作者通过描写资产阶级和贵族间的矛盾,来揭露封建贵族必将灭亡的客观历史规律。名门贵妇鲍赛昂夫人的盛衰史和贵族阶级的盛衰史紧密相联。《高老头》中她情场失意,被资产阶级小姐击败逼迫离开巴黎,是贵族厄运的写照。《弃妇》中男爵卡斯顿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抛弃了她。贵妇人再次受到社会的弃绝,就这样资产阶级妇女靠金钱击败了贵族妇女并代替她们活跃于上流社会。

2资产阶级的发家史。作者通过一系列本质相同而形象各异的资产阶级人物真实地再现了资产阶级的发家史。《高利贷者》中的高布赛克是单纯的高利贷者,不懂商品的流通和资本的周转。《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懂得在流通中使资本增值。《纽沁根银行家》中纽沁根是交融资产阶级的典型,不仅懂得怎样获得高利润,还会制造谣言、假象等。

3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金钱罪恶。《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不让女儿爱破了产的查理,断送了女儿的青春。被查理抛弃,使她即遭到金钱关系的摧残,又受到金钱关系的毒害,罪恶,是其父的牺牲品。

4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对共和主义者即不完全理解他们的思想实质,但又看不到他们是高尚品德的人。《幻灭》中的克雷斯蒂安、《农民》中的尼雪龙艺术形象虽不够丰满,但描写他们的精神却十分突出。《高老头》理解后简答题简述《高老头》的主题思想。

葛朗台形象:

老葛朗台十一个通过政权更迭大发横财的暴发户,是大革命后得势的资产阶级的代表,又是复辟王朝时期游刃有余的大财主。他积聚财富的历史充满了血腥味。他既是大土地所有者,阶级主宰一切的社会现实。巴尔扎克写出了法国大革命以后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发家过程,揭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聚敛财富的特点。葛朗台的形象是对资产阶级金钱拜物教的生动写照。

人物再现法:

在《人间喜剧》中出现的2000多个人物中,性格鲜明的典型有数十个。巴尔扎克把环境看作人物性格形成的土壤,还把环境描写同人物的心理变化和精神状态糅合在一起;把精细的外貌描写和性格化的对话结合起来。巴尔扎克用高度集中和概括的手法描画了典型性格。如高老头的父爱、葛朗台的吝啬、贝姨的嫉妒、于洛的淫欲、克拉埃斯的科学癖,邦斯的收藏癖等等,最为鲜明突出。而且这些形象千差万别,彼此绝不雷同。巴尔扎克塑造人物还有一个独创的手法,就是“人物再现法”。:即在《人间喜剧》不同的小说中人物反复出现,以表现他们的性格发展和不同生活阶段,最后形成这个人物的整体形象。这种手法能使各种作品联结起来,也使《人间喜剧》形成一个艺术整体。

4. 应用:高老头的“父爱”。拉斯蒂涅形象及典型意义。《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老头父爱悲剧的社会意义。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高老头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宗教观念的商业资产者的典型。1高老头爱女儿十真诚的,但只懂得用金钱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用金钱维系父女之间的感情使她们成为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者,使自己成为拜金主义的牺牲品。

2他的悲剧是一个通晓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现象的反映。他的父爱反衬出女儿的无情无义,他的人性反衬出社会的残忍。有力地控诉了金钱败坏道德,腐蚀社会的罪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化。特别是家

18

庭关系金钱化的可悲景象。

综合论述题分析拉斯底涅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主人公拉斯底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小说描写他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过程)。

他的性格发展有三个阶段:

1他到巴黎上大学,想通过勤奋努力,刻苦攻读争取一番功名。但是经不起上流社会的诱惑。3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质: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无效,财产才是金科玉律。于是他决定走另一条道路:往上爬!不顾一切地往上爬。

2经过人生两个导师的教唆,拉斯底涅开始了明显的蜕变。鲍赛昂夫人亲自教他读“人生这部分”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对付社会和个人的伎俩。最后鲍赛昂夫人的隐退使他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作用。伏脱冷要求拉斯底涅同自己合伙,教他与维多莉恋爱,自己杀死维多莉的哥哥,以获取泰伊番的财产。他还用赤裸裸的语言剖析社会的本质。伏脱冷后来被米旭诺以3000法郎卖给当局,使拉斯底涅进一步相信伏脱冷利己主义社会本质的剖析。

3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当他埋葬了高老头后,埋掉了最后一点人性。这曾清白的青年,已堕落成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意义:小说通过拉斯底涅的演变,反映了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高老头》的艺术特色

《高老头》在人物塑造、心理描写,情节 结构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1. 为了塑造人物,巴尔扎克首先描写下层人物的活动舞台——伏盖公寓,它坐落在偏僻角落,外表恶俗不堪,屋内陈设和周围氛围阴森逼人,各层居室分出等级,如同一个小社会。这些环境描写属于风俗描写的一部分,是巴黎下层生活的缩影,它与小说人物的生活,思想、行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小说的几个主要人物鲜明。付脱冷是《人间喜剧》中最有性格魅力的人物之一。拉斯蒂涅的刻画方法与伏脱冷不同,巴尔扎克写的是他作为野心家的形成过程,运用了心理描写。高老头的塑造手法又有不同。

3. 作品中不仅主要人物性格突出,而且次要人物也跃然纸上。伏盖太太的见钱眼开和委琐浅薄,米旭诺的阴险和鬼鬼祟祟,写得都很生动,各有特色。

4. 高老头通过高里奥、拉斯蒂涅、付脱冷和德·鲍赛昂子爵夫人这四条线索的交叉穿插来组织情节 ,其中拉斯蒂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全书跌宕起伏,一气呵成,十分紧凑。另外,这部小说第一次运用了人物再现的手法,具有特殊的意义。

论述《高老头》的艺术特色。

1结构精致,情节 富有戏剧性。小说围绕拉斯底涅向上爬安排情节 ,有主有次、多情节 、多故事。拉斯底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其它人主要围绕他的性格形成而展开的。伏脱冷完成了教育的使命后被捕;鲍赛昂夫人完成任务后隐退;高老头的悲剧促进了他性格的最后形成。

2从现实的精致观察进行精确生动的典型环境的描写。对典型环境的描写为人物性格发展提供依据。如伏盖公寓的颓废、寒酸与上流社会灯红酒绿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出拉斯底涅向上爬的野心,形成了典型环境相适应的典型性格。

3广泛地运用了对比的原则。如高老头对女儿的溺爱与泰伊番将女儿赶出家门;高老头的痴情与女儿的绝情,从中引出抑恶扬善的教训。(人物对比)上流社会和伏盖公寓下层社会对比,刺激了拉斯底涅的野心,揭露了贵族表面兴盛和资产阶级暴发户的粗俗。(环境对比)

4语言多姿多彩、比喻深刻。人物语言充分个性化:如伏脱冷语言锋利、充满强烈味、赤裸裸一针见血;高老头的语言中充满对女儿的痴情。比喻:高老头没钱是遭到女儿们的遗弃“就像柠檬榨干了”,她们“把剩下的皮扔在街上”。

5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高老头的父爱持久不变;同为野心家拉斯底涅涉事不深,伏脱冷老谋深算。

第四节 狄更斯

1.识记:狄更斯三个时期的主要作品及创作特点。

狄更斯(英)19世纪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一个贫穷的小职员家庭。 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堂?吉诃德》式的作品)采用流浪汉小说的形式。

19

《奥立弗?退斯特》(《雾都孤儿》):真实的展现了社会的黑暗,慈善机构虐待儿童的罪恶,抨击了当时的“新济贫法”。

《尼古拉斯?尼古页》:通过教师尼古拉斯的经历,揭露社会的黑暗,把希望寄托在理想化的资产阶级身上。艺术上采用流浪汉小说的结构形式。

第二时期:特写集《旅美扎记》长篇《马丁?朱什尔维特》长篇小说:《董贝夫子》主人公董贝是40年代英国商业资本家的典型。这一时期狄更斯小说在艺术上成熟了,结构完整,没有流浪汉小说的痕迹。第三时期:(早期那种乐观主义幽默的情调削弱了)重要作品:《大卫?科波菲尔》近似自传体的小说。

2.理解:作者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特点。

综合论述题从《双城记》看狄更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双城记》中狄更斯以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1同情法国人民的悲惨生活。如正直的知识分子梅尼特医生给朝廷的揭发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至被投入监狱18年之久。他的行为不为生活所容,最后家破人亡。

2同情法国大革命,描写了法国大革命的场面展示了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必然性。小说生动的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工攻打巴士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表现了人民的愤怒、仇恨、革命情绪,描绘了封建贵族和广大人民的尖锐矛盾,封建压迫剥削所造成的贫穷和饥饿是革命的根源。

3谴责了暴力领袖得伐石太太。她凶狠、可怕、冷酷无情、杀人的疯狂及无止境的复仇,不惜秧及无辜。得伐石太太最后和保姆扭打致死,以此来表明人道对暴力的胜利。对得伐石太太的革命政权是否人道的问题,作者对次表示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都是人道主义的化身,和他们相比得伐石太太是不人道的,因次苦大仇深的得伐石太太被描绘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作者企图用阶级调和解决阶级矛盾和复杂的社会现象。他希望统治阶级能理智地进行一次改革,富人与穷人之间用爱代替恨。作者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人民的革命是正义的,但又认为过火。得伐石太太的结局,说明了作者的观点。

4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典型代尔那自动放弃贵族特权,为营救管家而被捕入狱。卡尔登被作者描写为一个从来不关心任何人的人、一个酒鬼,后来被感化这样的人、最后心甘情愿地代替别人上断头台。作者人道主义的局限性:如作者把贵族的残暴和革命者的错误作对比,以此突出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认识也使他不能准确认识法国大革命及其过程中的是非功过。

3.应用:《双城记》的主要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双城记》是部历史小说,但处理的却是现实问题,思想内容很深刻。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当时英国社会矛盾的尖锐、贫富的悬殊,下层群众中普遍存在着的愤怒与不满,与大革命前的法国相类似。他担心英国爆发像法国大革命那样的革命,警告英国同志者提防发生类似法国大革命的悲剧。

主题思想:1对贵族阶级做彻底的否定。小说通过梅尼特医生给朝廷的揭发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及被捕人狱18年之久的情节 描写。无情地揭露了腐败了的统治阶级专制政体、法律制度。

2描写了法国人民在封建暴政下的悲惨生活。

3生动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打巴斯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反映了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的斗争场面,准确而又形象地展示了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4小说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简析《双城记》的艺术特色。

1.小说采用典型的多元整一结构,严谨有序。

小说由五个叙事单元组成:①梅尼特一家的故事。②得伐石夫妇的故事③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故事④卡尔登的生活与献身⑤克朗丘的生活与经历。五个单元之间虽有紧密联系,但并不互相包含或隶属,而是互相独立、平行发展的,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还有自己独立的意义。

2.体现了狄更斯侧重描写“感受世界”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带有褒贬的描写、议论、抒情等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

3.成功地运用了悬念与象征的艺术手法。小说中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悬念,如梅尼特与厄弗里蒙地家族的关系以及他的狱中写下的那份文件,如克朗丘的盗墓。

4.小说不仅采用了一些象征性的标题,如“复活”、“金线”等,还有不少细节 描写采用了象征手法,以暗示某种意象或预兆,渲染气氛,例如得伐石太太“编织罪恶”的描写。

第五节 果戈理

1.识记:果戈理的小说和喜剧创作。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3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