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线索专题训练

更新时间:2024-05-18 03: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章线索

教学目标:了解文章线索特点,掌握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章线索作用2 掌握关于文章线索题型的解题方法。 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记叙文中的线索1、线索:(1)以人物为线 (2)以时间为线(3)以人物为线 (4)以事件为线 (5)以情感为线(6)以某物为线(7)以题目为线(8)明暗两线 二、怎样把握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记叙文的线索是比较复杂的,其形式也是多样的。线索的选定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及其全局构思的配合。 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七年级下册)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 《伟大的悲剧》的线索的语言标志是: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下册)。此文章题目“从??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的。像这样以由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

像这样的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由于地点的转变是靠任务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往往这类文章的线索又叫“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或“任务行踪为线索”。

3、以人物为线索。

如《最后一课》(七年级下册)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在村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4、以一事为线索。

如《皇帝的新装》(七年级上册)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5、以一物为线索。

“一物”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具体物件。如《羚羊木雕》(七年级上册)一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羚羊木雕”展开的。“羚羊木雕”在文章结构、实现主题、塑造人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物”还指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七年级下册)一文。其中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既指爸爸栽植的花花草草,也指爸爸的生命。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如《生命生命》(七年级上册P13课后研讨与练习)一文,该文以“我”对蜜蜂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厌烦地赶走→没有耐心地拍打→内疚地观察→由衷地敬佩。又如《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上册)一文,“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憎恶、讨厌→敬重、爱戴。

7、以某一问题为线索。

如《驿路梨花》一文以“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引起悬念,又围绕着“谁是主人?”这个问题分两层来回答。第一个层次误认为主人是瑶族老人,老人回答“我不是房子的主人”,从而引出哈尼小姑娘;另一层次由哈

1

尼小姑娘引出解放军盖茅屋,两个层次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巧妙地回答了“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一问题。

8、线索是构造艺术作品的一种艺术手段,为了作品结构的完整统一,一篇作品的主要线索只能一个,并且应贯穿始终。实际上,除了抒情作品和一些内容、情节极其简单的叙事作品外,很多作品都不只有一条线索,而是灵活、巧妙地运用多重线索。我们常常把只有一条线索的作品,称为单线,如朱自清的《背影》;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线索的作品,称为复线,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线索的作品中,主要的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叫做主线,其余叫副线是围绕主线展开并服务于主线,副线可以贯穿全文,也可以局部点缀。

线索除了主线和副线的区别外,还有明线和暗线之分。

如《藤野先生》(八年级下册)一文就有明暗两条线索:一条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属于明线;另一条是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属于暗线。

总之,阅读记叙文时,找出文章的线索,有利于理顺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教材示例——《藤野先生》

可见,本文的线索有两条:明线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三、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四、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记叙文线索专项训练

迷惑了,世界

世界是什么?

小时侯,世界是爸爸宽厚的肩膀,是爸爸有力的大手,经爸爸的大手我总能腾空在他的肩膀上,然后世界便在我的足下变得渺小了;世界是外婆那慈爱的目光,亲切的皱纹,可爱的白发,在外婆的怀抱里我总可以和欢乐尽情地牵手。那时候的世界是天真,是无忧无虑,我喜欢。

渐渐长大,世界是儿时的伙伴,是风雨中的追逐嬉戏,是晚霞中的红蜻蜓,是头上的花冠,是手中的柳笛,还是那田地里老牛犁出的一行行局外人很难读懂的诗,这时的世界是长大,是童趣,我留恋。

等到上学,世界是整个书堂,是整个历史,是整个天地,是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是他挥毫的“收拾旧河山”,是他用生命塑成的岳武墓和那莫测的武穆遗书;世界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是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忧思;是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浩浩愁思,是他“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惆怅;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

世界是什么? 我追寻着,探索着。

思想像一匹野马在窗驰骋,我不是好骑士,我握不住缰绳,所以我不知道我探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 一位美丽的少女品茗书房,凝脂般的纤纤玉手轻翻书面,茶香和着书香??这是世界吗?

在秋风萧萧、秋雨萧萧,球心亦萧萧的日子,独自一人漫步在田间小路上,天色昏暗,寻找一个无人无语的地方坐下,伴着那飘飘落下的萧萧落叶,一同感受着那未知名的一切??这就是世界吗?

或者,都不是,世界就是那“霸王别姬”的凄美,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哀柔,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悲怆,是春花、夏日、冬雪??

哦,不,世界,世界是司汤达墓碑上的三句话: “活过了 写过了 爱过了。”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它是哪一种形式出现的?

2

答:

2、阅读短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内容 时间 小时候 概括我对世界的认识 这不是一个童话

这不是一个童话。

一天晚上,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全神贯注地做着作业,电灯突然灭了,房里一片漆黑。我急得要哭,今天的作业特别多,我完成的还不到一半呢。这时,妈妈摸进了屋子,轻轻地问:“孩子,作业完成得怎么样了?”“完成还不到一半,停电了怎么办?”我没好气地回答,“我们家里有没有蜡烛呀,快拿给我!”“没有,我们家一直用电灯。”妈妈不安地回答。我泄气地倒在床上,眼泪在眼眶里打着滚儿。看着我着急的样子,妈妈叹息地出去了。

忽然,我听到了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不大一会儿,门前亮了起来,妈妈一手托着旧时用过的煤油灯,一手扶着墙,颤巍巍地走了进来,那微弱的等光照在她脸上,闪烁着慈祥的光芒。

“孩子,快起来做作业吧,可别耽误了功课,都怪我,没有准备好蜡烛,这是我们家以前的煤油灯,光线暗了点,委屈你了。”妈妈缓缓地说,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显得更深了,那双老花眼闪烁着灰黄的光芒。盯着这盏在微微晚风中摇曳的昏黄的冒着黑烟的煤油灯,好一会儿,转过头来亲切地对我说:“你爸爸年轻时,就是在这灯下认字的。”

“爸爸就是在这盏煤油灯下识字、读书,脱掉文盲的帽子,这是真的?” “孩子,妈妈什么时候骗过你。”

“这简直是一个童话!”我脱口失声地自语道。

“这不是童话,这是真的。”爸爸听到我们的谈话,从里间走了出来,在昏黄的灯光中晃动着高大的身影。“那时刚解放,苦日子熬到头,各方面还是很困难,党和政府从根本上为农民着想,大规模进行扫除文盲,乡村都有夜校,我就是自个儿拿着煤油灯上夜校的。一双结满茧子的手,一笔一画地学写‘听毛主席的话,走共产党的路’。经过几年的学习,我已能看报纸杂志,读懂《毛泽东选集》了。”爸爸的声音充满了自豪。

“孩子,你真幸运,你是伴着光明出世的,你出生时,村里已经有了电灯了。”爸爸又深情地对我说,说也凑巧,爸爸说到这里,电灯突然亮了。在明亮的灯光中,我默默地端详着爸爸妈妈,他们似乎年轻了,脸上皱纹少了许多。

“孩子,跟着党走,日子越过越红火,咱家承包的柑橘今年长势大好,明年收成后报台大彩电!”爸爸微笑着对我说。我那高兴的劲儿甭提了,因为我家电器购置了不少,单缺彩色电视机,明年买一台,这根本不是童话。

“孩子,继续做作业吧,知识是真正的财富,要先富脑袋,才能富口袋啊!”爸爸一边像藏传家宝似的把煤油灯轻轻放在壁橱里,一边幽默地对我说,“我是学了《柑橘栽培与管理》这本书,把知识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柑橘才获得好收成的。”我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作业做完了,我静处在明亮的灯光中,安闲而舒适,但我只觉得:煤油灯的光芒比电灯光还要亮,爸爸在煤油灯下学写“听毛主席的话,走共产党的路”这几个字时全神贯注的神情,永远闪现在我的脑海里。

昏黄而又明亮的煤油灯,我将在你的照耀下,写最新最美的诗篇,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更不是一个童话。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它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 答:

3

我对世界的感情 童年(渐渐长大) 少年(等到上学) 2、煤油灯象征着什么?答: 3、作者的美好愿望是什么?答:

我与青春痘

十四岁,少女含苞欲放的日子。不知不觉间,好端端一张脸上,那么快地就被“青春痘大军”个霸占了,好狼狈。

心里有点烦。

于是一个人悄悄对着镜子,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起先,小痘痘们只一粒两粒三四粒,散落在脸上颊上,像大草原上无助的孩子;现在,竟像听到什么集合令,一下字“摇出满天小星星”了。

心里有点乱。

于是请出“刘海儿”。刘海儿挂在额前,额前的小痘痘们就被遮盖了许多,也为我回避了那些好奇的目光。可是,一旦遇上刮风天,或者上体育课热出满头大汗,这时候刘海儿就“青山遮不住”了,不是高高地飞起,就是湿漉漉收缩上去,小痘痘们因此“原形毕露”,惹来一阵阵嗤嗤笑声。

心里有点急。

于是狠狠心,站到大衣镜前,用手挤痘痘,誓把它们一扫光。挤痘痘正疼,随着两指使劲一夹,我的泪水都快疼得滚出来;鼓鼓的痘痘被挤瘪了,但一张脸上,左一块指甲印,右一块血印;忙用清水洗,再用热毛巾敷,印痕没有了,但痘痕依旧新鲜,模样实在不雅观。

心里有点气。

于是不再理睬小痘痘们,反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没有了我的“侵略战争”,小痘痘们又快快活活地蹦蹦跳跳,自由自在,像快活的小天使。而我一旦摆脱了对小痘痘的纠缠,心中便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隐约之间,觉得小痘痘们也是怪可爱的。

心里有点亮。

于是禁不住轻轻地抚摸起小痘痘,忽然就一激灵,想想,这小痘痘莫非是青春的礼物!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大意是,青春季节是欢畅迷人而又烦躁不安的季节,如果你的心思扑在求知上进上,你的青春将充满蓬勃的生命力;如果你沉湎在烦恼中不能自拔,你的青春将苦涩而乏味。

心里有点喜。

于是我的思绪奔腾起来,我终于明白,这捉弄我的小痘痘却原来是代表青春来考验我,考验我面对烦恼,如何学会调理自己。这捉弄我的小痘痘却原来还应该是我亲密的朋友,它贴在我的耳边,悄悄告诉我“青春=(求知+欢乐-烦恼)×奋斗”。

心里有点热。

于是朦朦胧胧之中感到一个个的小痘痘从我的脸上跳下来,簇拥着我,挽着我的手,欢笑着,一起奔向前方一个有着鲜花和绿叶的花园。

哦,青春痘,我与你原来是一对好朋友啊!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全篇的?请你具体写出本文的线索。 答: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都市日出

仿如鸡啼似的刹车声惊破了酣梦起身踱往阳台,推开窗门。一缕携带晚秋霜寒的晓风,款款进来,触摸我的脸颊,指落残余的睡意。

虽是凌晨五时许,户外一片朦胧,可市声已隐约可闻。东方参差不齐的地平线上,横卧一条玫瑰红的云带,再往上,是深蓝色的天穹。一痕弦月警惕地悬在那儿,宛如金色之弓,辐射出清幽幽的光,守护着都市黎明的安宁。

4

最显眼的是那一列高楼。正午时分,它们仿佛海明威笔下白象似的群山。而此时,则如一帧帧剪影,又似一队正做晨课的修女,通体黑暗,默然静立。楼群的旁边,还有一个更为庞大高昂的黑黝黝的突出物,好似一座古堡——其实,它是处于施工状态的高层建筑——有资格代表大地和天空会唔。

夜的衣裙,是从东方渐渐脱落的。曙光一点一点绽放,温柔地递过来,其状伸手可掬。那弯弦月还在,但收敛了清光,距离便一下子拉远了;而楼群和沿待竣工的高层建筑,缓缓褪去黑衣,露出较为清楚的轮廓,反倒显得亲近了许多。

恰当这时,一群白色鸟儿,鸣叫着由西向东掠过,瞬间即融进瑰丽的去霞。于是,每一幢楼房、每一棵树、每一个早起晨练的人,甚至每一株小草,仿佛全被鸟声所启迪,屏住呼吸,翘首而立,满含深情地注目东方。

啊,东方是可以期待的。东方红了,太阳马上就要出来啦!

三秒钟点,或三分钟点过去了,然而,东方并没有喷射出道道金光,我只看见,在楼群缝隙里悄悄滚出个小小的红球,光焰既不刺眼,颜色也不鲜艳,宛若一个胭脂团儿。少女们只要乐意,似乎谁都可以将它捡起,放在掌中把玩,或者,在自个儿的脸颊上涂沫出青春的神韵来。

我曾于泰山极顶观日出,也曾见过大海日出,那景象委实壮丽,不由得人不生出一种崇高感。然而,都市日出很一般化,相当平淡,没有绵亘山峰的铺垫,没有汹涌波涛的烘托,它的跃上地面、步出楼群几乎是静悄悄的,且有着少女般羞涩与妩媚。

但是,惟其平凡,才有内在的博大的品格;惟其不虚张声势,才有世大的持久的生命活力。这不,不一会儿,胭脂团似的红日就显示出自己的本色和威严以及开拓性,慷慨地抖落万斛黄金,将滚雪球一样日益增高壮大的都市划分出鲜明而美的层次:一片乳白、一片翠绿、一片橘黄、一片彤红??

这个时候,飞升的太阳和喧闹的城市携手结合,融为一体,同步涌动在一个大创造里。城市给太阳以立体式的背景,太阳给城市以丰富的色彩;城市是太阳宏伟的衬托,太阳是城市辉煌的内蕴;两者互为对象,交叉辉映,相得益彰,一幅“都市日出”蓝图就这样逐渐完美了。

我站在阳台上,我洒浴着朝霞,我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大温暖、大愉悦。我相信,这个清晨,我读懂了太阳的笑脸、城市的语言,领悟了某些以往曾经忽略的东西,并且,我还感到,我的精神内部,此刻也有一轮太阳正在冉冉升起。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描写景物的? 答:

和 。

牛肉馅饼

早上母亲因事忙,叫我到巷口买几个馅饼充作早餐,我来到那馅饼摊前,只见各式的馅饼琳琅满目,但我猛然一瞥,看到一个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牛肉馅饼;我毫不犹豫,立即付钱买了它。

我细细咀嚼着里面还温热的馅饼,肉香顿时笼罩全室,让那火烫的肉汁刺激我的味觉,也触动着我儿时的回忆:记得馅饼是外婆的拿手名菜,从馅儿到皮儿、汁儿,无一不细嫩鲜美,尤其是牛肉馅饼,只要闻到这馅饼的香味,没有人不垂涎三尺,吃完后,还有齿间留香的感觉。在那段甜美的日子里,牛肉馅饼成为我餐餐必吃的佳肴。

甜美的日子?是的!它就是我美丽又快乐的童年。在我三五岁时,我是寄居在外婆家的,父母因为工作关系,每个礼拜只能来看我一次,那时因为我不常和父母见面,也不习惯离开父母那么久,于是我日夜哭闹不休。有一次正当我又在嚎啕大哭时,外婆着急地说:“哭猫儿,我就是你妈妈,别怕我呀!”那时外婆的眼眶上已有两个疲倦的黑眼圈,那是因为我闹得她日夜不宁的缘故。但我还是过了好一阵子才能适应在外婆家的生活,无形中,“哭猫儿”便逐渐成为外婆叫我的小名了。

5

2、第②自然段描写景物按从 到 的顺序依次描写了 、

那时外婆家没有任何的表兄妹,整幢大房子里就只有我们祖孙三人,虽然我身旁没有同龄的玩伴,但我并不感到孤寂,因为身旁有慈爱的外公和外婆。外公是个沉静少言的老人,总是喜欢教我念《三字经》、《千字文》,偏偏当时的我是不识一字的大文盲,只好外公念一句,我跟着念一句,当外公念到《三字经》中的“苟不教,性乃迁”时,我觉得十二万分的疑惑,终于忍不住问外公:“狗不叫,那猫叫不叫?”差点没把外公笑得岔气呢!只好逐步为我解说词句中的意义,才使我恍然大悟,这是我一生中最早接触中国文学的一刻。那时,外公也弹得一手好琴,他老人家不时地弹奏几首乡土小调,借以自娱娱人,看着外公灵巧的手飞跃在“黑牙齿和白牙齿”上,我十分羡慕,推想后来能对钢琴发生兴趣,完全是受外公之赐。

外婆的手艺好,那是左邻右舍皆知的事,而在这之中,又以牛肉馅饼最拿手。这馅饼是外婆亲自和面、擀皮儿、剁馅儿而制成的。每次我都央求外婆让我帮她做,但外婆每次都笑着道:“哭猫儿,你会帮倒忙,自己去玩吧。”有一次在我拼命地撒娇下,外婆终于答应我的请求,于是我在厨房中卖力地帮忙和面,看着外婆纯熟的粉面技巧,实在令我佩服。但那白白细细的面粉似乎和我过意不去,一阵鼻痒——哈啾!厨房中一大一小的两个“面粉人”不禁相视而笑。

想着想着,馅饼也只剩下最后一口,它当然及不上外婆的馅饼香嫩好吃,应该找个时间再回去尝尝外婆的手艺了。

例文点评:

如果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也完全可以说,一切“物”语皆情语。《牛肉馅饼》一文正是如此,看似平平常常的“牛肉馅饼”,却寄寓了作者万般情愫。

从表层看,“牛肉馅饼”是一条叙事的线索,买馅饼,吃馅饼,忆馅饼,写来丝丝入扣,娓娓动听;从深层看,“牛肉馅饼”又是一条抒情的线索,“牛肉馅饼”之所以称为“佳肴”,是因为与作者儿时的一段“甜美的日子”相联系。这样,“牛肉馅饼”就成了有情之物。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对“牛肉馅饼”这一线索的处理,不是刻板地拘泥于这一“物”,而是通过“甜美的日子”这一点睛之笔去拓展。

作者写“慈爱”的外公,主要是写外公对“我”文学和音乐上的启蒙和熏陶。外公教“我”念《三字经》、《千字文》时的趣事,外公弹奏“自娱娱人”的乡土小调时的灵巧指法,使外公的形象跃然纸上。

写外婆则扣住了她“手艺好”。然而写外婆的“手艺好”只一笔带过,而是巧妙地着重写“我”“央求”外婆同意“我”参与一起做馅饼。结果一个“哈啾”,两个“面粉人”,充满生活的情趣,紧扣“甜美的日子”。

作者的构思真是巧妙,通过有形的“物”,抒发无形的情。试想,如果没有“牛肉馅饼”,作者的万般情愫又该如何寄托呢?

总之,写作记叙文时,巧妙确定文章的线索,有利于组织文章内容,形成文章结构,突出文章主题。 二、线索的展开技巧 (一)借助描写加以展开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的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另一类为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描写的手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 例文二: 笑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6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扰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了。 品析:七百字的一篇短文,不施藻饰,不加雕琢,只是随意点染,勾画了三个画面:一位画中的小天使,一位路旁的村姑,一位茅屋里的老妇人,各自捧着一束花。

没有一点声音,只有三幅画面。三束白花衬托着笑靥,真诚、纯净、自然。然而,万籁无声中,又分明隐约地听到一支宛转轻盈的抒情乐曲。小提琴声不绝如缕,低回倾诉,使人悠悠然于心旌神摇中不知不觉地随它步入一片宁谧澄静的天地,而且深深地陶醉了。待你定睛寻觅时,琴声戛然而止。曲终人不见,只有三张笑靥,三束白花,一片空灵。空灵中似乎飘浮着若远若近的笑声,那么轻柔,那么甜美,注溢着纯真的爱。

于是,你沉入无限遐思,眼前见一片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恍惚间,你找到真、善、美——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线索1:笑

以人的表情“笑”为主要线索,借助人物描写加以展开。分别描写了:墙上画中安琪儿的笑,那是圣洁的笑;古道边小男孩的笑,那是天真的笑;海边茅屋老妇人的笑,那是安详的笑。 线索2:雨后——月夜

以“雨后——月夜”的景物作为背景线索:雨声住了——月的清辉;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茅檐下的雨滴——月儿从海面上来了。

将三次“微笑”放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下加以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微笑”给人的慰藉如同雨后的月光,是那样的温馨和甜美。全文线索清晰,构思精巧,主旨鲜明。 【专项训练参考答案】 (例一)迷惑了,世界

1.线索是世界是什么?是以某一问题为线索的形式出现的。 2. 内容 时间 小时候 概括我对世界的认识 那时候的世界是天真的,是无忧无虑 我对世界的感情 我喜欢 我留恋 迷惑到热爱 童年(渐渐长大) 这时的世界是长大,是童趣 少年(等到上学) 活过了,写过了,爱过了 (例二)这不是一个童话

1.以煤油灯为线索,是以某一物件为线索的形式出现的。

2.煤油灯象征着人民对党的热爱,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必胜信念。 3.“我将在你的照耀下,写最新最美的诗篇,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7

(例三)我与青春痘

1.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心里有点烦——心里有点乱——心里有点急——心里有点气——心里有点亮——心里有点喜——心里有点热。 2.表达了作者敢于表现青春的躁动与冷静、热血与思考、进取与总结。 (例四)都市日出

1.本文既按空间顺序描绘了同一时刻不同事物的形态,又按时间顺序刻画了同一事物在日出前后展现的不同风姿。

2.下 上 地平线上的云带 天穹 弦月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3e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