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主要景区景点

更新时间:2023-10-09 05: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节 主要景区景点 一、泉水景观

济南泉水 济南自古以来就以泉水众多而闻名于世。有关济南泉水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鲁桓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泺”即趵突泉的古称。北魏郦道元对济南泉泊进行考察后,在《水经注》中赞其:“寰中之绝胜,古今之壮观。”北宋曾巩也说:“齐多甘泉,冠于天下。”金代,济南曾立有《名泉碑》,列举了七十二名泉,明朝诗人晏璧作《济南七十二泉诗》,此后便有了济南七十二泉之说并广泛流传。其实“七十二”仅是个泛指数,据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调查,济南市区及所辖属县内有名泉490余处,集中在市中心2.6平方千米范围内的达136处。恰如清人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所形容“家家泉水,户户垂柳”。

济南泉水由市区涌出,是由济南地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所决定的。济南南部山区主要由奥陶纪碳酸盐的石灰岩构成,石灰岩被水溶解侵蚀,形成溶洞和裂隙,吸收地表的降水和径流,并由南向北潜流。当这些地下水流至市区时,遇到济南东、西、北面质地坚硬隔水的火成岩三面阻挡,水流大量汇集,形成强大的静压力,在低洼的市区涌出地表,形成天然涌泉。济南泉水以其质纯味甘著称,泉水来自岩层深处,属石灰岩岩溶泉水,水温稳定,水中极少悬浮物质,清冽甘美,完全适用于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根据泉水出露和汇流的情况,济南市区泉水分为四大泉群:趵突泉泉群、五龙潭泉群、珍珠泉泉群、黑虎泉泉群。另外,在济南地区东部章丘市明水镇还有百脉泉泉群。

趵突泉泉群 趵突泉泉群为四大泉群之首,它以蜚声中外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为中心,统率着34个著名子泉。以趵突泉的平地涌轮、势如鼎沸构成泉群的主要风格,周围的泉千姿百态,各有特点。金线泉若有金线游动,奇特而神秘;柳絮泉泡沫翻飞,看上去犹如“东风三月飘香絮”;漱玉泉水泻石滩,声响泠泠;马跑泉因纪念抗金而死的名将关胜而得名,泉水深沉似表示怀念。属于趵突泉泉群的还有皇华泉、杜康泉、浅井泉、洗钵泉、无忧泉、酒泉、满井泉等。

黑虎泉泉群 黑虎泉泉群在济南市黑虎泉东路、护城河南岸一带。黑虎泉源出悬崖下深凹的一洞穴中。洞内水潭宽约2米,深1.5米,水清见底,寒气袭人。紧连水潭的泉池由石块砌成,略呈长方形,宽约17米,深约3米。泉池南壁并列3个石雕虎头。泉水流过暗沟,经3个石虎口喷出,波澜汹涌,咆哮声远近可闻,池水溢出,泻入护城河,形成瀑布,美丽壮观。明代晏璧曾在诗中写道:“石磐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黑虎泉附近,尚有琵琶泉、金虎泉、汇波泉、玛瑙泉等14处泉池,构成黑虎泉泉群。泉水汇流成河,绕城而流,河中有泉,别有佳趣。

五龙潭泉群 五龙潭泉群位于趵突泉北端。它是古大明湖的

一部分,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元代至正年间,在此处建了五龙神庙,祀五方龙神,故名五龙潭。据《济南府志》记载:“五龙潭在西门外,五龙庙东,潭深不测,疑有蛟龙,大旱搅潭往往得雨。”在济南诸多名泉中,五龙潭是最深的泉。泉水一汪碧蓝,深不见底,终年涌流不息。潭边原立有一古碑,上刻“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相传唐代开国元勋之一的秦琼其故居就在这里。清乾隆年间,曲阜学者桂馥在潭边筑“潭西精舍”,这里遂成文人聚集之地。五龙潭周围有古温泉、月牙泉、醴泉、天镜泉等21处泉池,这些泉组成了五龙潭泉群。泉水汇入西护城河,向北流入小清河。

珍珠泉泉群 珍珠泉泉群位于泉城路北珍珠泉饭店院内。泉池略呈长方形,四周镶有雪花玉石栏杆,面积约1 300平方米。泉水从池底上涌,生成无数亮晶晶的珠泡,状如串串珍珠。泉池北岸石碑上刻着清代乾隆皇帝赞颂珍珠泉的诗句。泉池周围花树环绕,假山耸立,景色秀美。自古以来,这里长期被官府占据。元代,这里是张舍人园;明代,德王朱见磷建藩邸于此;清代,改建为山东巡抚衙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珍珠泉重新整修,疏浚泉池,广植花木,修路建亭,面貌焕然一新。珍珠泉附近有芙蓉泉、憷泉、溪亭泉、王府池等10余处名泉,组成珍珠泉群。泉水流入大明湖中,成为大明湖的主要水源。

百脉泉泉群 百脉泉泉群是济南地区东部最大的一个泉群,位于章丘市明水镇汇泉路东首。明水有三大泉系,百脉泉系是其

中之一,有百脉泉、东麻湾、小麻湾、金虎泉、金镜泉、墨泉、梅花泉、清水泉等18处泉池。百脉泉为明水诸泉之冠,系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其泉源主要在南部山区,流至明水受阻喷涌而出,此泉因“百脉沸腾,状若贯珠,历落可数”故名。北宋曾巩在《齐州二堂记》中有“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的记载。泉池长26.6米,宽14.5米,水深2~3米,百脉俱出,喷涌着晶亮水泡泛花而上,似珍珠滚动;红鲤游弋其间,呈“鲤鱼戏珠”。历史上的章丘八景就有“百脉寒泉珍珠滚”一景。群泉水明如镜,澄澈清冽,冬暖夏凉,恒温18℃左右,水质纯净甘醇,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

由于历史的原因,济南泉水历经兴衰,有的淤塞干涸,有的湮没毁圯,有的污染变质。济南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拯救恢复名泉和保泉护泉的措施,对市区泉水的数目、名称、分布和出露的规律、泉水的流量、水温、水化学等方面逐一考察,做了大量工作,如疏通各处水路、引黄保泉、封井保泉、修建环城公园、开发名泉小区、合理规划建筑物、南部山区种树造绿等,有效地保护了济南泉水。 二、趵突泉公园

趵突泉公园 趵突泉公园建于1956年,几经扩建后,面积扩大到10.6公顷,园内名泉荟萃,有趵突泉、漱玉泉、柳絮泉、金线泉、马跑泉、皇华泉、杜康泉、浅井泉、洗钵泉、无忧泉、酒泉、满井泉等,是一处以天然泉水为主要景观,融合了江南园

林的特色,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自然山水公园。趵突泉公园泉水清澈,花木葱茏,假山怪石巧妙点缀,楼台亭榭临水而设,景色十分优美。

趵突泉大门 趵突泉公园有东、南、北三个大门。东门为白墙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风格的建筑,大门正中匾额上“趵突泉”三个贴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先生题写的。 南大门于1995年建成,建筑面积1 575平方米,东西长47.5米,南北深13米,主门高8.4米。它采用古建筑中的重檐结构,典雅庄重。

趵突泉 名列七十二泉之首的趵突泉历史悠久,古时称泺水,是古泺水的发源地。曾名为“槛泉”、“娥姜水”、“瀑流”。后来曾巩来济南任官,将泉名改为“趵突泉”。趵突泉位于公园中部,泉池呈长方形,东西长30米,南北宽18米,深2.2米,周围绕以石栏。水面清澈澄碧,池底水草摇曳,水质纯正味甘,水温常年保持在18℃左右。趵突泉水分三股,三窟并发,水涌若轮。从泉池的水面上涌起三堆雪涛,如沸水翻滚,似银菊盛开。泉水最大涌量为1.87立方米/秒。声若隐雷,势如鼎沸,构成济南著名的八景之一“趵突腾空”。趵突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分东西两泉,两泉之间架一小桥,名曰来鹤桥,由明万历初年历城知县张鹤鸣建,后又重建。桥南端立彩绘朱漆木牌坊,牌坊坊额“洞天福地”、“蓬山旧迹”,意为趵突泉胜境如同神话传说中的蓬莱仙山一般。泉池南岸为透花窗,临池廊榭,隔

泉与古朴的泺源堂相对,交相辉映。泉西岸的观澜亭,建于明代天顺五年(1461年),“观澜亭”由明代书法家邢同题写。亭西有两块石碑,一块上刻“观澜”两个大字,为明代书法家张钦的墨迹。另一碑刻“第一泉”三个大字,是清朝王钟霖的手笔。亭边半浸于水中的石碑上镌刻“趵突泉”三字,为明代书法家胡缵宗所写。泉东有蓬莱茶社,是游人品茶休息和临窗观泉的佳处。趵突泉水质纯净,淳洌甘美,用以沏茶,色如琥珀,香幽袭人,素有“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

泉北岸是一组三进的建筑群,三座古殿阁自南向北依次为泺源堂、娥英祠、三圣殿,分别建于宋代、明代,现存建筑是清代重建的。三大殿是民族形式的楼阁,栋梁彩绘,黄瓦红柱,形体雄伟。泺源堂前抱厦柱上书:“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诗人赵孟頫的咏泉佳联,写出了趵突泉的神韵和气势。在泺源堂三进院落里面最著名的有清朝的双御碑,正反两面分别有清朝康熙皇帝的“激湍”二字和乾隆皇帝的《再题趵突泉作》。

漱玉泉 漱玉泉泉池呈长方形,四壁及东、西、北三面护栏皆以汉白玉石砌成,洁白温润,与泉水相映。泉池上镌刻着“漱玉泉”的章草体字,是济南现代书画家关友声的手笔。漱玉泉是诸泉中水位最高的泉池,泉水盈池,清澈可鉴。泉池南岸有一个叠石嶙峋的小悬崖,泉水从池底涌出,静静地上溢,当泉水漫过南面的溢水口时,层叠而下,像一挂晶莹的帘幕,注入名为螺丝

泉的大泉池里,泻入时发出铮铮琮琮的水声,其声琅琅,响若漱玉。

龟石 螺丝泉畔有一太湖石,是济南四大灵石之一的“龟石”。四灵石原来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北园别墅内的遗物。因奇石的形状,分别命名为龙、凤、龟、麟石。后因时代变迁,只有龟石辗转保存下来。龟石高约4米,重约8吨,具有名石的“瘦、皱、漏、透”等特点,被誉为“济南第一名石”。

李清照纪念堂 李清照纪念堂位于漱玉泉北侧。1959年为纪念杰出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而建,1980年重修。李清照(1084 — 约1155),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著名词人,词作婉约深沉,在宋代词坛上独成一派。志书记载,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边。纪念堂是一民族形式的小院落,由正厅、亭、轩、回廊组成,院内种植翠竹、芭蕉和海棠,幽静清雅,古色古香。“李清照纪念堂”匾额为郭沫若题写。正厅门前的抱柱上也是郭沫若手书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正厅中为李清照全身塑像,厅内陈列有李清照生平事迹介绍、画像及其著作,还有她的丈夫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的著作,同时还保存有现代文化名人郭沫若、茅盾、叶圣陶、臧克家、贺敬之、李苦禅等评价这位女词人的诗词和墨迹。 白雪楼 白雪楼为纪念李攀龙而建。李攀龙(1514 — 1570),号沧溟居士,山东济南历城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为明代嘉靖“后七子”之一。著有《古今诗删》、《沧溟集》等。李攀

龙曾在济南东北鲍山和大明湖百花洲各建一楼,均名白雪楼。后人为了纪念他,在趵突泉南设立白雪书院,并在此建了第三座白雪楼。

沧园 沧园为纪念李攀龙而建,是李攀龙幼年时读书处,原名“勺沧园”,因李攀龙有著作《沧溟集》,寓意为“沧海一勺”。沧园是园中之园,占地2 500平方米,有三座大厅,庭园北临枫榭,曲廊围抱。院中松柏苍翠,修竹亭亭,还陈列着各种盆景。当代著名画家王雪涛纪念馆坐落在园内,是一座四合院式的民族风格的建筑。

万竹园 万竹园之名始见于元朝,因园内竹林成片而得名。万竹园为园中园,位于趵突泉公园的西部,占地1.2万平方米,共三处庭院,由13个不同院落组成,房屋186间。院内有望水泉、东高泉、白云泉等名泉,还有四亭、五桥、一处花园。它是一座兼有南方庭院和北京王府、北方四合院风格的古建筑庭园。庭园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充分利用泉池、溪流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修建了楼、堂、亭、阁、曲廊。园内建筑物具有民舍特色,朴实雅致。有宴宾会客的厅堂,有读书作画的斋馆,有起居的别院,还有适于眺望的楼、亭。各院落皆以所植花木命名,如玉兰院、石榴院、木瓜院、海棠院和杏院。1993年,万竹园被收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图集。1986年,著名国画家李苦禅纪念馆建于万竹园内,遂按纪念馆要求对万竹园进行了整修,使传统的建筑风格与中国绘画艺术交相辉映。

三、大明湖公园

大明湖公园 大明湖位于济南市中心偏东北部,2009年10月进行扩建和改造,景区面积由74公顷扩大到103.4多公顷,水域面积由原来的46公顷扩大到57.7公顷,陆地面积由28公顷扩大到45.7公顷。经过扩建改造的大明湖,新老景区相互交融,是既传承历史文明又彰显生态理念的旅游休闲胜地,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经典再现。

游览大明湖,可观“一路(环大明湖游览路)、两湖(大明湖和小东湖)、多岛(小东湖上新建的多个岛屿)、十六景( 新建七桥风月、秋柳含烟、明昌晨钟、稼轩悠韵、竹港清风、超然致远、曾堤萦水、鸟啼绿荫八大景区与原明湖老八景历下秋风、佛山倒影、丹坊耀日、汇波晚照、明湖秋月、明湖泛舟、鹊华烟雨、沧浪荷韵合称明湖十六景)”。

大明湖之名始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书中记载,“城西南有泺水,北为大明湖”。元朝时,因湖内多荷莲,曾名“莲子湖”。隋唐时,又名历下陂。自金代起称“大明湖”,沿袭至今。湖水主要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珍珠泉群汇集而成,平均水深3米。蛇不见,蛙不鸣;淫雨不涨,久旱不涸是大明湖两大独特之处。大明湖公园,它不仅是人们休息、游览的好地方,湖中还盛产鲜鱼、蒲菜、莲藕,是有名的“历下风味”。 南门牌坊 南门牌坊坐落在大明湖南岸中间,是大明湖公园的正门,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彩绘牌坊,原是明代建筑,1952

年修复,1984年又按原样式重建。牌坊高8.38米,宽14.7米,为五间七踩重昂单檐式,飞檐起脊,斗拱承托,拱下的额枋彩绘是旭日云鹤、金龙戏珠等图案。牌坊匾额“大明湖”三个鎏金大字为清代书法家于书佃所题。

遐园 遐园被誉为“济南第一标准庭院”,建成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是仿照浙江宁波天一阁的形式建造的。园内筑有读书堂、宏雅堂、海岳楼、明漪舫、博艺堂、汉画堂、罗泉堂等厅堂楼馆,参差自然地隐没在绿树花丛之中。这些楼堂分别是阅览室、书库、文物字画陈列室等。其中读书堂是一座圆形大厅,在设计上可谓匠心独运,四面采光,室内光线充足。各楼堂之间以曲廊相连,前后的池塘中清波漪漪,锦鱼可数,荷莲生香。遐园始建之时,其宏丽优雅不比天一阁逊色,故有“南阁北园”之誉。

遐园正门坐西朝东,门外立一石碣,上有篆书“遐园”二字,由山东提学使罗正钧题写。于右任先生手书的楹联“湖山如画,齐鲁好文”嵌于大门两侧。迎门假山屏障,园内清溪蜿蜒,曲径通幽,景物远近高低,错落有致。山、石、桥、溪、路相得益彰,宛若天成。置于园中远看山,近看水,有身在画中、心于诗境的感觉。遐园西北角长廊的墙壁上,嵌有宋代以来的石刻。其中最著名的是岳飞书写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狂草飞舞,刻工精细,堪称艺术佳品。

稼轩祠 稼轩祠又称辛弃疾纪念祠,在大明湖南岸,建于

1961年,1980年重修,是为纪念辛弃疾而建。

稼轩祠占地1 400平方米,是一组古代官署型建筑。祠堂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建在同一轴线上,结构紧凑,严谨古朴。祠院的大门正中悬挂着陈毅手书“辛稼轩纪念祠”匾额。东西厢房内悬挂着辛弃疾的词作、写意画及名人题咏等。正厅为卷棚顶式,红柱青瓦,额坊、玻璃隔扇、门楣均雕有精致的彩画,抱柱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为郭沫若先生于1959年题写。正厅迎门为辛弃疾塑像,厅内陈列着辛弃疾的生平事迹介绍、著作版本和历代研究他的学术专著等。

历下亭 历下亭在大明湖中一小岛上,建造年代久远,位置也多有变化。初建于北魏,北魏至唐时在五龙潭附近,当时称“客亭”。北宋以后,历下亭移建大明湖南岸。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济南知府李兴祖在多人资助下,才重建历下亭并移至湖中岛上。

从岛南端的码头登岸,迎面的是历下亭的前大门,门匾额书“海右古亭”,大门两侧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原是唐代诗人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中的诗句。唐天宝四年(745年),诗人杜甫来到济南,与当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宴饮历下亭,留下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一诗。此联由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书写。大门东侧有一方石碑,上镌乾隆手书“历下亭”三个大字;门西侧是乾隆皇帝于1748年为大明湖题写的诗碑:“历城周廓十

二里,大明湖乃居其半。平吞济泺众泉流,远带齐鲁诸郡县。泛舟初入鹊华堤,烟水苍茫迷远岸。鸢鱼上下各逍遥,花木周遭相明绚。演漾绿蒲隐约矶,缥缈白云临古观。应接无暇有余乐,水亭清雅陈笔砚。便将乘兴一挥毫,苕华记予初所见。” 大门两侧的长廊向东西方向延伸,东端接临湖阁,长廊西端的小四面亭,飞檐出厦,古朴典雅。进入前大门,正中矗立闻名遐迩的历下亭。它四面临水,绿柳环绕,高9米,宽7米,红柱碧瓦,八角垂檐,古意盎然,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木结构建筑。亭子上端高悬乾隆皇帝手书“历下亭”匾额。亭内设有莲叶形雕花石桌和石鼓坐凳,游人可在此饮宴品茗。亭子北面是名士轩,坐北朝南,中间为5间正厅,两侧各有耳房,硬山出厦,花雕扇扉,匾额“名士轩”三字是袭用曾巩州衙中的轩名。楹柱上是郭沫若撰写的对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蕖秋月一片大明。”联词义蕴深邃,气势豪放。大厅内西墙上嵌有杜甫、李邕的石刻线描画像,神态自然,栩栩如生,并附题记。轩内东壁嵌何绍基题诗碑《重修历下亭记》,记载了重修历下亭的经过。名士轩西南三间大厅为蔚兰轩。

历下亭是古往今来文人学士汇集的地方。李白、杜甫、高适、辛弃疾、王尽美、郭沫若等都曾在这里挥毫咏叹,题诗作文,留下了许多墨迹诗句。蒲松龄曾作《古历亭赋》,描写了古历亭和周围的胜景。

铁公祠 铁公祠是为纪念铁铉而建的祠堂。铁铉(1366 —

1402),字鼎石,明代河南邓县人,曾任山东参政和兵部尚书。铁铉率军民固守济南壮烈守节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诵,自明代中期,人们就陆续为他立祠塑像以示纪念。到清代乾隆皇帝谥铁铉忠定公。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山东盐运使阿林保捐资在大明湖西北岸建铁公祠,并由吴人骥题刻《重修铁公祠》碑,翁方纲题刻《铁公祠记》碑。建国后,政府曾多次维修铁公祠,遂成目前格局。

整个院落占地6 386平方米,呈长方形,由曲廊相围,建筑古朴典雅。东大门以北佛公祠堂和铁公祠堂一东一西坐北朝南,均面阔三间,建筑风格古朴庄穆。铁公祠堂内神龛祀仿古铜制的铁公像高2.3米,重1.8吨,着明代文官服饰,造型栩栩如生,刻画了铁公骁勇忠烈的性格特点。祠堂内壁嵌有石刻及字画。西为二层小楼,登此楼可观览南山群峰及明湖全景,故名“湖山一览楼”。西侧廊壁上嵌有历代文人题刻。

小沧浪亭 小沧浪亭在铁公祠的西南侧,是一处独具秀色、小巧玲珑的庭院。它有洞门与铁公祠相连,清代诗人刘凤诰题、书法家铁保书写的著名联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镌嵌在圆洞门两侧。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山东盐运使阿林保捐资修建铁公祠后参照苏州沧浪亭的格局修建了小沧浪亭,采用了借景法,借湖成景,小中寓大。小沧浪亭的地势、位置、结构、布局都暗合了“沧浪”二字的意境,耐人寻味。初建时阿林保亲笔题写了“小沧浪亭”的匾额,这里亭、台、廊、榭等结

构严谨,布局奇巧。

北极阁 北极阁又称北极庙,位于大明湖东北岸的高台之上,是济南市现存最大的一座道教庙宇。此阁建于元代,明永乐年间重修。这组建筑由钟鼓楼、前后殿及东西配房组成。前殿正中供奉着真武帝君像,高2.5米,上有“位极天枢”一匾。真武帝君像两旁及四周还有龟蛇二将及四天君、青龙、白虎、风伯、雨师、雷公、电母、仙真、仙曹等18尊塑像,东西墙上还绘有真武帝君的生平故事壁画。后殿供奉真武父母的塑像。两殿共有神像23尊,皆生动传神,栩栩如生。

南丰祠 南丰祠在大明湖东北岸上,是为纪念宋代曾巩而建。曾巩(1019 — 1083),江西南丰人,字子固,号南丰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而且是杰出的政治家。宋熙宁五年(1072年)任齐州(济南)知州,他写了许多颂咏济南景物的诗词文章,如《齐州二堂记》、《齐州北水门记》、《杂诗石刻序》等。在大明湖的北渚亭、百花桥等许多地方都有他的题咏。在任期间,他为民除害,使社会安定,并大力倡导兴修水利,造福于百姓。所以在他调离齐州后,齐州百姓建祠以纪念他。

现在的南丰祠是清代道光九年(1829年)重建的。几经扩建,面积达2 690平方米,形成目前格局。南丰祠正门坐东朝西,门内南侧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古戏楼,戏楼为方形,四周为上下两层的看台,供人们边品茗边看戏。南丰祠的建筑纤巧明丽,三间

大厅,坐北朝南,红柱架廊,宽敞宏伟,古朴庄重。

汇波楼 位于大明湖东门内,屹立在高大的北水门之上,是一座两层的仿古楼台。汇波楼为七间二层楼厅,歇山斗拱,花窗绿瓦,檐角飞翘,上悬刘海粟题写的《汇波晚照》匾额。汇波楼下,是曾巩任齐州知州时修建的北水门。古代时因济南城北多水,城内诸泉群的泉水都要汇流到大明湖,再由北水门流出城外,所以命名为汇波楼。

明湖居 明湖居始建于1890年,位于大明湖南门附近,是清末以来济南知名度最高的曲艺演出场所。刘鹗在《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中对艺人白妞、黑妞说唱梨花大鼓的情景作了精彩的描述,明湖居也因此闻名遐迩,传遍天下。因此,凡到大明湖的人,都要去寻找当日白妞说书的旧址明湖居。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明湖居被拆掉了。1964年,在原明湖居之北,新建一处明湖居,虽不是老明湖居的旧格局,到底把旧名旧事承袭下来,也成了游人常到的地方。

秋柳园 秋柳园位于大明湖新区中部,与历下亭隔水相望,大门朝南,门上悬匾额“秋柳园”三个大字,两边楹联由清代钱名世撰、现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书“尚书天北斗,司寇鲁东家”。进入大门,两侧是碑廊,镶嵌王渔洋诗十二首和山东大学著名教授袁世硕撰写的《秋柳园记》。

园内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二层仿古。一层大门上方悬匾额“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3c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