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观感

更新时间:2024-02-23 02:37: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流浪地球》观感

笔者不是科幻爱好者,所以无法从科幻电影制作角度谈观感,只是从一个普通观影者角度谈谈自己的感受。

影片最后,当刘培强驾驶空间站“自焚”式向木星驶去时,以空间站上的能量助推还差5000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的地球火箭时,他的儿子刘启,之前因为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拒绝和他通话,在地面上大喊让他父亲不要那样做时,刘培强又以父亲的口吻给儿子讲最后一个道理时,笔者哭了,边上一个小女孩哭的声音很大。之前还不好意思讲这个细节,后来,笔者看到一个科幻作家的影评,他也是哭的稀里哗啦的,笔者才敢在这里说出这个细节。

这也是笔者走出影院后,和一起观影的朋友讲的第一个感受,传播的还是人性的故事,价值观正能量,但是也打破了以往中国式故事的套路,最终是大团圆。这部影片里,最终父子没能相见。尽管,影片里,刘培强说,今天是中国农历大年初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尽管他也是在前一天办完了交接手续,准备回家和儿子团聚;尽管,他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把家人的合影放在身边,最终,影片的结局达到了一个大目标,拯救地球,牺牲了刘培强的小目标,家人团聚,回到儿子身边,包括儿子的姥爷也牺牲在地球救援途中。

第二个感受就是影片通过虚拟几十年后的北京、上海场景,让大家意识到和思考未来我们的生活家园会如何。尽管现在是高楼大厦,尽管现在金碧辉煌,未来会一直如此吗?影片中给了我们震撼的景象,地面上基本上不能生活,不借助一些工具,人类都无法在地面正常活动。包括上海的东方明珠,在影片中,用姥爷的话说,我们的家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笔者认为,这也是这部影片重要贡献,让大家明白,环境不会一直如此,如果大家不珍惜和保护的话,未来是一切皆有可能。

这个问题也借助姥爷的一句话,给观影人一个延伸思考。姥爷说,“那时,我们不关注太阳,大家只关注钱这样一个东西。”结果,现在太阳没有了,大家只能生活在没有太阳的世界里,再多钱也买不回过去的生活。这句话,很多人看了都有共鸣。从日常生活层面,大家深思下,都有很多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也是钱买不到的东西。如果这个世界什么都是钱可以衡量和买到的话,这个世界可能就没有那么温情,也真的变成一部机器了。再延伸到宏大主题,有些东西,对人类个体会方便,对人类社会整体未必是好事。大家平时关注的东西,未必是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

所以,就引来了第三个话题和感受,就是这部影片的另一个价值,笔者很认同郝景芳和另外一位科幻作家的观点,中国终于有了一部不是靠小鲜肉、不是围绕宫廷争斗、不是靠各种逗比耍笑来获取票房的电影,也得以把大众的视线引到人类未来生存家园和太空探索这样更为长远和宏大的主题上。

我们平时都被工作和生活纠缠在细节中,尽管很多人也会尽量通过阅读、运动、社交包括社会公益活动等调节的很好,但是为何不能有时发会呆,让思维跑得更远,想得更“荒诞”(其实,从长远看,未必荒诞),跳脱个人平时生活的小格局,对个人来说是思维的一种解放,何尝也不是对我们人类未来生活的一种思考呢?

如果没有牛顿对大家平时再见怪不怪的苹果落地现象进行思考,他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吗,进而运用万有引力研究天体运行,破解宇宙之谜吗?爱因斯坦晚年待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其创始人弗莱克斯纳曾经有一篇文章,名为“无用知识的有用性”,影响非常大。实际上,这个高等研究院也是这么做的,聘请了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哥德尔等世界顶级学者,研究院对这些教授没有要求,就是让他们自由自在按照自己兴趣开展研究。这些教授来自不同学科,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研究的都是与当下生活、甚至可预期的未来无关的问题。可就是这里,云集了世界顶级学者,这里产生的思想和研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可能是常人所以想象,也无法估量。都说美国科学研究强大,产学研结合非常好,可是又有多少人关注到美国在“无用”研究上下的功夫和投入呢?可能,我们平时只关注到冒尖的一面,这一面与日常生活和商业接触非常紧密,但是我们忽视了美国淹没在水面下的工作,这些恰恰是美国科研强大的基础和根源。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早已论述,可能比西方人要早多少年,只是,我们未必重视和去思考其中的含义。老子《道德经》里早就说过“无用之用,乃为大用”。大家平时可能更多的是从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去思考,我们为何不能继续拓展到对未知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中呢?当然,这部影片的原著刘慈欣先生就是中国人,他自己也表示原著中有很深的中国文化内核。吴孟达起初还不相信剧本是中国人写的。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只是延续传统,在当下生活中创新发扬光大,多思考些未来的话题。“头顶的星空”不仅是康德这样哲学家思考的问题,我们普通人为何不可以呢?刘慈欣不就是从一个国企职工写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幻作家吗?

这部影片唤醒了,或者说,启发了我们平时生活中看问题和想问题的另一个视角,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诗歌,还有未来的家园和太空。

最后再简单谈下吴京。目前看过他的《杀破狼》、《战狼一》、《战狼二》,还有这次的《流浪地球》,我觉得无论从影片中表演的忘我投入,还是背后他为影片角色的锤炼去特种部队实地感受,还是他抵押房子拍电影等等细节故事,都可以看出他是个拼命三郎的性格。这几部影片的成功,恰恰是他在面临巨大困难时自己放手一搏,最后拍成,放映取得巨大成功。这里面大家都关注和折服他舍身投入的勇气和胆略,其实,大家想想,如果没有他这么用心,他能编出和拍好电影故事吗?没有眼光,他会选择《流浪地球》这个剧本吗?而且,从他选剧本的故事,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所谓眼光,不是众人云你亦云,而是大家不看好或者没看见的时候,你看见了,相信了,坚持了,也许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最近看电影比较多,不是每部电影都会写影评,这一部,是看完就坚定信念,一定要写,向原著作者刘慈欣先生和电影团队致敬,中国太需要这样的电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2u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