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更新时间:2023-05-24 09:3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班级:机自09-1

学号:22091265

姓名:刘天阳

得分:

如何看待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这一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新型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在中国建立,社会经济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中国确立。

新民主主义社会它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形式。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存在着斗争,但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1.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1.2.1 经济方面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① 由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因而必须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而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处于领导地位,是新民主主

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新民主主义社会如果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不断不扩大国营经济,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转化为社会主义经济,从而使其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1.2.2 政治方面 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领导权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属于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1.2.3 文化方面

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所谓民族的,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独立的、带有中华民族特性的文化。所谓科学的,就是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所谓大众的文化,即是民主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②

1.3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从新中国建立到1952年,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努力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③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解放初期,不法私营业主在承办抗美援朝军用物品中偷工减料,天津40多家铁工厂竟使用不合格的废铁、烂铁制造军用铁锹和铁镐。这些镐和锹运到前线,一铲就卷口,一刨就断。

上海商人张新根、徐苗新为国营益民公司代购军用罐头的牛肉。他们在牛肉中掺进一半以上水牛肉和马肉,还掺入发了霉的臭牛肉和死牛肉。先后代购牛肉89万斤,盗骗国家款项20—30万元。

武汉私营福华药绵厂业主李寅廷承制志愿军急救包,领来好棉花1万斤,竟全部换成废棉,其中还有1千斤是拣来的烂棉花。这批急救包中有12万个根本没消毒,带着化脓菌、破伤风菌等就交了货。

这些例子充分证明了资本家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到了1956年,当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时,国内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了。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1 党关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最初设想

1952年,当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从而为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良好条件的时候,毛泽东基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开始酝酿和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用10年至15年时间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1953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进行了正式讨论,毛泽东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第一次做了比较完整的阐述。1953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2月,中共中央批准并转发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了这条总路线。同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写如总纲。

2.2 为什么要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谈到我国工业情况时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

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④这充分揭示了我国在当时“一穷二白”的国情。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小农经济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而且在私营企业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以及私营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所以只有加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

2.3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⑤这里所说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按照当时的估计,大约需要三个五年计划或者更长一点时间。

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之所以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原因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离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而孤立地进行。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3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条件

3.1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我国已有相当规模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

从1949~1952年底,剥夺了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人民国家所有,采取冻结资产以及管制、征购、代管、征用等措施接收了英美等国在华企业以及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使中国现代化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

3.2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是实现过渡的经济条件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现代化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采取保护的政策,使濒临危机的民族工商业得到新的发展,进一步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生产力基础。

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中,不仅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先进的生产力,更重要的还有处于领导地位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新中国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并且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建国前后,国营经济是通过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和接收英美在华企业而建立起来。这种转变同时又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与其他经济相比地表现出了明显的优越性.它在全国现代工业总产值总额中的比重迅速增长,成为全社会经济的主导力量.

国营经济的建立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强大经济条件。

3.3 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

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政党,这是决定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力量。经过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等民主改革和政治斗争,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和加强,国家实现了空前统一和安定团结的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各级政权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

要条件。

民族资产阶级此时虽然成为革命的对象,但工人阶级仍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着同它的同盟关系,从而有利于争取和改造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

3.4 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特别是苏联在战后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东欧出现一批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亚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有了新的发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抗美援朝已经取得伟大胜利,外部形势趋向缓和,有利的国际形势,就决定了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外交上不承认、经济上禁运、军事上威胁的政策,而苏联对中国建设进行大量支援,从而促使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时期,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人民出版社,1991

[3]新民主主义论,延安出版《解放》,1940

[4]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9

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90页。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85页。 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91页。 ④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9页。

⑤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00~701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22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