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肉相啖

更新时间:2024-02-18 13:10: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文言短文阅读

1. 利令智昏《列子·说符》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

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

2. 老虎求生《战国策·赵策三》

人有置系蹄者而得虎。虎怒,决蹯而去。虎之情,非不爱其蹯也,然而不以环寸之蹯,害.....

七尺之躯者,权也。 .

3. 燕雀处室《吕氏春秋·有始览》

燕雀争善处于一室之下,子母相哺也,姁姁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则火上焚栋,.......燕雀颜色不变。是何也?乃不知祸之将及己也。 .

4.割肉相啖《吕氏春秋·当务》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于涂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

“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为?”于是具染而已,因抽刀而相啖,...至死为止。勇若此,不若无勇。 ..

5.列子射中《吕氏春秋·知士》

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

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

“守而勿失。” .

6. 引婴投江《吕氏春秋·察今》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

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

7. 相濡以沫《庄子·大宗师》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8.荆人遗弓《吕氏春秋》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

9. 良狗捕鼠《吕氏春秋·士容》

齐有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

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

10. 鱼之乐《庄子·秋水》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之矣;子固.

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1. 臧谷亡羊《庄子·骈拇》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

人者,事业不同,其亡羊均也。 ...

12. 随珠弹雀《庄子·让王》

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

轻也。

13. 屠龙之技《庄子·列御寇》

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

14.鲁侯养鸟《庄子·至乐》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15. 东施效颦《庄子·天运》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 ......

16.邯郸学步《庄子·秋水》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

17. 匠石运斧《庄子·徐无鬼》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

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

质死久矣。” .

18. 三人成虎《韩非子·内储说上》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二人言市.

有虎,王信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

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

篇二: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答案

答案

(一)孟母戒子

1.①?的样子。②为什么。③同意,赞同。④哪里,哪一点。

2.諠是

3.D(助词,的。其余皆为代词。)

(二)铁杵磨针

1.成(成功) 去:(离开) 方:(正)欲(想要)

2.她(老妇人) 它(学问) 它(这幅画) 它(这件事)

3.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三)凿壁偷光

1.而(连词,表示转折) ) 偿(报酬) 怪(奇怪)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D)

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C )

4. 匡衡在墙上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翻开书本就着烛光读书。

5.

(四)螳螂捕蝉

1.攻打 早晨 你 伸

2.螳螂 螳螂 黄雀黄雀

3.蝉 螳螂 黄雀

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不能顾此失彼。

4. 这三个东西,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

(五)郑人买履 1. “坐”同“座”,座位。“反”同“返”,返回

2.D 3. (1)反归取之(代词,代尺码。)(2)何不试之以足(代词,代鞋。)

(3)至之市而忘操之(动词,到,)(代词,代尺码。)4.略

5. 说明了书本上的东西和经验并不一定可靠,从客观实际出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六)买椟还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为(做,制造)缀(装饰,连结)饰(装饰)还(归还)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代词,代楚人) 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代词,代郑人)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这个) 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这)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这可以认为擅长卖匣子的人,未必可以说擅长卖珍珠。

4、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① 楚人: 擅长卖匣子的人,就不要去买珍珠。

② 郑人: 不要只求外表,不看本质,不能主次颠倒。

(七)自相矛盾

1.D2.A有的人,有时B用C的,到D来,但是

(八)鹦鹉灭火

1.集:停留 辄:总是去:离开 遥:远远地 足:能够 云:说

2.翻译划线句:鹦鹉回答说:「我也知道我这点小力救不了火,但我曾经在这山上居住过,山里的动物们曾带我如兄弟,我实在不忍心见它们面临这场大火,只好尽我所能来帮助它们!」

3. 鹦鹉具有怎样的精神?文中鹦鹉的哪些举动体现了这种精神?

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

(九)割肉相啖

1、其:其中。 涂:通“途”,路途中。 姑:姑且。 子:你。

2、酒

3、勇若此,不若无勇。

4、二个莽夫为了争夺“勇敢”的名声,竟然相互割对方身上的肉吃,直到最后,由于流血太多,两个人都死了。他们两个人相互自残,实际上是误解了勇敢的内涵。什么叫做“勇敢”?勇敢不是表面的鲁莽,而是一种理智的信念。人的勇敢有大小之分,不顾结果冲动行事,是毫无用处的。而真正的勇敢的人为求得有道的结果去做常人不敢做的事。如果将勇敢的真正的含义误解,而以一种冒失的方式进行的时候,就会造成许多无意的行为,包括浪费生命。这两个人错在把杀人和被人杀,吃人和被人吃的野蛮残忍行为当成了勇敢的表现。

(十)歧路亡羊

1)解释下面“之”字

杨子之邻人亡羊————的

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后面的那个“之”)————羊

(2)补出句子中的省略成分

既反,(杨子)问:“获羊乎?”(邻人)曰:“亡之矣。

(3)翻译句子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岔路里面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在哪条路上,所以就回来了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如果毫无主见,见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会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诫的那样,到头来是会一无所获。

“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或用心不专而迷失本性、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一无所成,后果严重。

(十一)南辕北辙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今者臣来 臣:我 B.方北面而持其驾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 之:往,去 D.吾用多用:用处 2.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为现代汉语。

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3.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不超过30字,2分)

行动与目标要保持一致,否则只能背道而驰。

(十二)破缸救友

1.C 2. 3,机智勇敢

(十三)狐假虎威

1、A

2、狐假虎威

3、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权势招摇撞骗的人

(十四)杨布打狗

(1)解释下列句中的字。

天【雨】,解素衣。

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岂能无【怪】哉。

怪:对??感到奇怪。

(2)解释下列句子。

衣素衣而出。

(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

衣:第一个衣是名词的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穿衣;第二个衣是名词,衣服。

迎而吠之。

(狗)迎上去(冲杨布)大叫。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是怎样悟出来的?

这则故事讲述的道理是:人们看问题,如果只注意表面现象,不抓住本质特征,同样会犯类似低级错误。现实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不能用旧的眼光看待变化了的事物,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原文中“假如刚才你的狗离开是白色的而回来变成了黑色的,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就提示了这个道理

(十五)三人成虎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 距离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反-返(返回) ..2.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人对事不能轻信多数人说的,而要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做事要善于调查研究,不要轻信于他人。

(十六)害群之马

1、 A

2、治理天下的人,与放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3、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4、示例: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或:要虚心向他人请教;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等等。)

(十七)郑人逃暑

1.⑴:移动 ⑵:离开 ⑶:通“返”返回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十八)曾子杀猪

1.D

2.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撒谎啊。

3.答: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十九)画蛇添足

1、赏赐 够 画上脚 失掉 2、D 3、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4、画蛇添足 5、不要多此一举 或: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二十)刻舟求剑

一、 解词

1、渡 2、立即,匆忙 雕刻 3、从到 4、这不译

5、像这样 6、迷惑,糊涂

二、1、他的 2、他

三、 翻译句子

1、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2、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四、主旨

告诉我们应懂得随着形势的改变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的道理。

(二十一)东施效颦 1.pín qiè

2.认为(觉得)??美紧紧地 妻子和儿女 3.C4.略

5.东施效颦—说明了不能盲目地效仿别人的做法,应考虑本身的特点来决定自己应怎样做。 (二十二)楚王好细腰

1.昔:过去 故:因此 皆:都 朝:朝廷

2.故去楚灵王喜欢细腰的人

(二十三)鹬蚌相争

1.(1)将要 (2)使??劳苦(贫困) 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

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

4.(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二十四)掩耳盗铃

1、解释文中的实词:

亡:逃亡负:背

恶:害怕悖:荒谬

2、翻译下列句子: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3、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二十五)滥竽充数

1.①、给。 ② 通“悦”,喜欢。2.①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②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3.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不好的冒充好的。

篇三:文言文翻译

151.狐猪争功,文言文翻译

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汝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班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译文:

狐狸笑猪说:“你是一个大蠢物,哪能和我相比呢?”猪说:“你就不必讥笑我了,你也不见得在世界上有什么功劳。”狐狸说:“我的毛皮,能作衣服、被子造福百姓,怎么说我没有功劳呢?如果是你则没有功劳了。”猪说:“我的肉,能让人吃饱肚子,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这时一只羊莽莽撞撞地走过来了,说:“你们就不用再争了,我兼有你们两个的长处,你们觉得呢?”话还没说完,一只狼突然来到,将它们全部扑杀了。然后笑着说:“这一帮只适合做奴隶的动物,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功劳,只能做我的食物罢了!”

沈屯子生性多虑,整日忧心忡忡。一天,他与朋友一块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到“杨 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外无援”时,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 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 呢?”竟因此忧愁得生了一场大玻 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他就走了出来。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去集 市上卖,他心中暗想:“竹竿梢头非常锐利,街上行人这么多,一定会有人被戳着剐着的, 这该如何是好?”回到家后,他的病竟又加重了许多。 家人没别的办法,只好请来了巫婆为他整治。巫婆装模作样地说:“我查考了冥籍,等 来世他一定托生为一个女人,将要嫁给一个姓麻哈的汉子,是个彝族人,长得奇丑无比。” 沈屯子听了巫婆的话,心中更加忧惧,病势越来越重。 他的姻亲来看望他时,宽慰他说:“您把心放宽,您的病自然就会好了。”沈屯子却非 常急躁地说:“要想让我放下心来,一定要让杨文广解围,扛竹子的人回到家里,还有麻哈 汉子给我写了休书。只有这样才行啊!”

沈屯子偕友入市,闻谈者言:“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饷,外阻援兵。”蹙然诵叹不已。友曳之归。日夜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从此悒悒成疾。家人劝之徘徊郊外,以纾其意。又忽见道上有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戕者。”归而益忧。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译文

沈屯子与朋友一块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里面缺少粮食,外面的援兵被阻挡”时,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得生了一场大病。 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他就走了出来。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去集市上卖,他心中暗想:“竹竿梢头非常锐利,街上行人这么多,一定会有人被戳着剐着的,这该如何是好?”回到家后,他更忧郁了,世界上多忧虑的人像这样的吧。

154. 文言文 戴高帽翻译

原文:

俗以喜人面谀者日"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日:"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日:"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所龃龉.''师怒日:"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日:"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日:"汝言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日:"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译文:

世俗把喜欢别人当面阿谀的人称为:喜欢戴高帽子。有一个准备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外省的官不好做,你应该谨慎从事。”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有矛盾不快。”老师很生气,说:“我们应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何须如此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啊?”老师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那人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我准备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155. 割肉相啖的翻译:

齐国有两个自吹为勇敢的人,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有一天两人在路上突然遇到。一个说:“难得见面,我们姑且去喝酒吧。”喝了几巡酒后,一人说:“要吃肉吗?”另一人说:“你,是肉;我,也是肉。这样的话还要另外找肉干什么?在这里准备点豆豉酱就行了。”于是拔出刀匕相互割肉吃,直到都死了才停止。要是像这样也算勇敢的话,那还不如不要勇敢。

156. 刘道真戏谑文言文翻译

齐国有两个自吹为勇敢的人,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有一天两人在路上不期而遇。住在城西的说:“难得见面,我们姑且去喝酒吧。”“行”。于是两人踏进酒铺喝起酒来。酒过数巡后,住在城东的说:“弄一点肉来吃吃怎么样?”住在城西的说:“你我都是好汉。你身上有肉,我身上有肉,还要另外买肉干什么?”“好!好!”另一个说。于是叫伙计拿出豆豉酱作为调料,两人便拔出刀来,你割我身上的肉吃,我割你身上的肉吃,纵然血流满地,他们还是边割边吃,直到送掉性命才停止。要是像这样也算勇敢的话,还不如没有勇敢来的好。

1其;其中 故:姑且 子;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1w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