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报告

更新时间:2024-05-27 08: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北省 宜昌市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送审稿)

宜昌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

二〇一〇年七月

审 定审 查项目负责人审

核主编人员参加编制人员

刘克清 鹏刘 丰吴 琼姜 江席祖荣

毕家杰潘家秀苗云江胡 杰王代圣刘院生宋世鸾洪 钧董凌云郑思俊杨香东邓劲方阮小燕杨振华赵增辉操江涛张志新杨森茂田海欧向清炳周真中聂华彬戴圣福 :姚大志

:李桂林

:靳 :李建新

:翟中旭 :万卫平

目 录

1 概况 ..................................................................................................................................... 1 1.1 自然地理概况 .............................................................................................................. 1 1.2 水资源概况 .................................................................................................................. 2 1.3 社会经济概况 .............................................................................................................. 3 2 水利发展改革的现状 ......................................................................................................... 4 2.1 “十一五”水利发展的主要成就 .............................................................................. 4 2.2 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 8 2.3 面临的形势 .................................................................................................................. 9 3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 11 3.1 指导思想 .................................................................................................................... 11 3.2 基本原则 .................................................................................................................... 11 3.3 总体思路 .................................................................................................................... 13 3.4 编制依据 .................................................................................................................... 14 3.5 规划水平年 ................................................................................................................ 15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 16 5 水利发展的布局 ............................................................................................................... 24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 26 6.1 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 ................................................................................................ 26 6.2 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 33 7 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 39 7.1 “十一五”转接重点项目(5个) ......................................................................... 39 7.2 “十二五”新建项目(10个) ............................................................................... 42 8 保障措施 ........................................................................................................................... 50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1 概况

前 言

“十二五”期间至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实施鄂西生态旅游圈建设,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国家森林城市,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发展前列的重要时期。水利是基础产业,解决好人水和谐的问题,是实现宜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1 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交汇过渡地带。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东西宽174km,南北长180km,版图面积21084km2,其中山区占67.4%,丘陵占22.7%,平原占9.9%。宜昌东邻荆州和荆门市,南抵湖南省常德市,西接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北靠神农架林区和襄樊市。

宜昌地形复杂,高低相差悬殊,山区、丘陵、平原兼有。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的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和夷陵区西部为山区,夷陵区的东部、当阳、远安、宜都等县(市、区)为丘陵,长江、与清江和与沮漳河交汇两侧的枝江、当阳、宜都等县(市)的部分区域为平原。

土壤从红壤土到棕壤等九种类型均有分布,其中优质熟化土壤占耕地的48%。全市植被良好,森林资源居全省第二位,覆盖率为55.3%。

宜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多年平均年降

- 1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1 概况

水量1215.6mm。平均气温16.9℃,极端最高温度41.4℃(7月),极端最低温度零下9.8℃(元月)。年平均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5200℃以上,持续天数达250d。无霜期250~300d,年平均辐射量100.7kcal/cm2,年平均日照时数1538~1883h,日照率40%。

1.2 水资源概况

宜昌水系均属长江流域,可分为长江上游干流水系、长江中游水系、清江水系以及洞庭湖澧水水系等水系。除长江、清江干流外,集雨面积在30km2以上的境内河流有164条,占境内集雨面积的91.5%。河流总长5089km,河网密度0.24km/km2。集雨面积大于300km2的一级支流14条、其中大于1000km2的有4条(沮漳河、黄柏河、香溪河、渔洋河)。水能蕴藏量(除长江,清江外)有175万kW,可开发量105万kW。水资源总量为131亿m3,过境客水约4572亿m3。水资源有如下特点:

一是资源总量充沛,但调节能力偏低。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260亿m3,形成径流总量达131亿m3,但有效调节能力只有9.8亿m3,仅占水资源总量的7.45%。

二是地域时空分布不均,洪涝、干旱灾害交替发生。汛期4~9月占径流总量的70~80%,年际丰枯水资源量相差2.6~5.2倍,经常出现连丰连枯现象;地域分布不均,西部山区水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少,东部平原丘陵区耕地面积多,水资源可利用量小。据统计,旱灾平均不到4年就发生一次。历史上,长江、清江和沮漳河流域曾多次发生洪涝灾害,堤防溃口,村庄被淹,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是水资源总体水质较好,但水污染有扩大趋势。尤其是中小河流水体受污染的威胁越来越大。

- 2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2 水利发展改革的现状

心28个。

2.2 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2.2.1 水利基础依然薄弱,民生水利建设任务重

我市水利设施多年来投入不足,建设不配套,设施老化,特别是山区、边远区水利设施缺乏,抗灾减灾基础薄弱,水利保障和支撑能力不强,不适应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世界旅游名城的要求,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的要求。

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比较突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重,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严重不足,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多,山区抗旱能力低,农村沟渠、堰塘、河道淤积堵塞严重,水土流失治理任务重。

2.2.2制度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和机制不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社会管理事务仍需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体制和机制有待完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开发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到位。中小河流和采砂管理比较薄弱,监管不够。水利工程管理与用水管理不够规范。

2.2.3水利投入缺乏稳定的保障机制

在“十一五”期间,虽然水利投入较大,但投资渠道单一,水利建设主要依靠中央和省级财政,省级以下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水利投入机制尚未形成,远不能满足水利建设发展的需要。社会融资和群众办水利的机制尚未形成。

2.2.4 深化改革任务较重

全市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虽然基本完成,但进一步完善、深化推进的任

- 8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2 水利发展改革的现状

务依然很重。水价改革尚不到位,过低的水价对用水户不合理的用水需求形不成有效的调控作用,价格机制对用水效率提高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需进一步完善和探索。乡镇水利站配套改革存在水利服务人员流失、不到位、后继乏人和自身发展受限等诸多问题,造成农村水利事业服务不到位。“多龙治水”仍然存在,水务一体化进程缓慢,难度极大。

2.2.5 行业发展基础不够坚实,基层水利技术力量不足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薄弱。乡镇水利站整体改革转制后,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服务岗位偏少,严重制约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

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专业人员青黄不接,基层水管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专业不对口。乡镇水利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引进困难,造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病险情处理和灾害防治缺少相应的技术指导。

水利科研及推广体系不完善,科技管理工作薄弱,科技投入不足,科技研究、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不适应水利建设的需要。

2.3 面临的形势

目前,国家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区域发展、扩大内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决策,民生水利建设的任务将更为艰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节能减排、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保护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两圈一带”战略,宜昌市是“两圈一带”中心之一。宜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建成长江沿岸经济强市、全国一流的旅游名城,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发展前列的目标,要把宜昌建设成省域副中心城市、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森林城市,要更加注重改善

- 9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2 水利发展改革的现状

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水利必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十二五”时期,加快民生水利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用水安全,改善水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昌水利,是我市水利建设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

- 10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3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3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3.1 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湖北省“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促进人水和谐、维护河流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防洪保安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民服务能力、依法行政与依法治水管水能力、行业发展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依法治水,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建立多元化水利投入机制,健全分级负责制度,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重点与一般的关系,统筹水利建设、管理、改革与发展,全面促进我市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宜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2 基本原则

⑴坚持民生为主的原则。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城区防洪等民生水利和水生态环境治理作为我市水利工作的优先领域,保障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群众。

⑵坚持人水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要防止洪水对人类的危害,也要规范人类活动,给洪水留有出路;既要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也要满

- 11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3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足维护河流健康的基本需求;既要加强对重点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又要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坚持改善水环境,防治水污染。

⑶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把强化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水利建设良性发展。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工程,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吸纳用水户参与管理,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确保长久发挥效益。树立依法经营管理意识,健全完善相关配套规章,保障水利建设与管理可持续健康发展。

⑷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要把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和粮食安全保障战略,统筹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促进水量水质共管、水体水域兼顾、防洪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推动全市城乡区域水利协调发展。

积极发展城市水利,开展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长江护岸二期、三期工程、溪沟防洪和水生态整治和运河整治工程,开展城市水系的综合治理,以满足城市发展、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改善的需求。加强水环境监测与管理和水质监测队伍的建设。建立城区水利工程自动监测系统,逐步实现计算机网上办公、通信、资源共享、数据库等应用,建立水利行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提高水利管理水平与决策水平。

⑸坚持现代化发展方向,以改革促发展的原则。要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放在突出位置。用现代的治水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管理制度,改造传统水利。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全面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水利科技支撑能力。继续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农村水利发展机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利

- 12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3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工程产权管理体制等各项水利改革,不断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各种障碍,推进水利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

⑹坚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合理安排水利建设布局和规模,在深入分析江河流域水利建设的需要和可能的基础上,着重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利突出问题,协调各流域的水问题。优化配置我市的水利建设资金,突出民生和城市水利重点,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急需的地方,坚持扩大能力与巩固提高相结合,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 总体思路

在分析“十一五”水利建设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宜昌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需求的基础上,按照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大目标,四大战略”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为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实施鄂西生态旅游圈建设,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发展前列提供重要保障,解决好人水和谐的问题,实现宜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把握一条主线、突出两大重点、强化三个抓手、坚持五个并重、实施“十大工程”的总体工作思路。

把握一条主线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央、省水利工作方针,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促进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着力解决好宜昌水利改革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突出两大重点 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解决民生水利热

- 13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3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点问题。

强化三个抓手 一是加快发展:解决好事关宜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水问题,提高水利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二是深化改革:建立水资源和涉水事务统一管理体制,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发展机制,完善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水行政管理体系;三是强化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使水利工程走上良性运行的轨道,使各项涉水事务更上一个新台阶,提高水利管理部门驾驭水利工作的能力。

坚持五个并重 防汛与抗旱并重、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并重、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并重、依法治水与科学治水并重、服务社会与发展自身并重。

建设十大项目 宜枝河段崩岸治理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沮漳河防洪治理项目、重点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黄柏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工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三峡库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工程、基层水利能力建设、中灌中心宜昌基地建设。

3.4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等有关文件;宜昌市第四次党代会有关文件;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和有关文件;

4、《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报告》、《湖北省水利发展“十

- 14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3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二五”规划思路报告》;

5、宜昌市正式批准的国土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规划成果和有关研究成果;

6、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和《湖北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编制大纲》等有关文件;

7、国务院批准的关于加强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和已编制完成的全国防洪规划等水利发展专项规划或正在编制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水利发展专项规划阶段成果;

8、有关水利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和有关专题研究成果等。

3.5 规划水平年

现状水平年:2009年 规划水平年:2015年。

- 15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㈠防洪减灾

实现“机构健全、管理规范、装备先进、决策科学” 的目标。统一规划,加强防汛防旱非工程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汛防旱指挥系统,实现市、县、乡、村四级主要水情站点水情信息的自动测报与传输,保证水情信息及时、完整、准确地传送到市防指。提高调度水平。

到2015年,长江堤防的防洪能力达到100年一遇,险工险段得到治理,沮漳河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重要城镇防洪标准有较大提高。

全面提高排涝能力,排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沿江万亩以上排区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

继续完善对汛情信息的查询与处理,建立基于WEB的汛情信息查询系统,建立防汛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开发预测预报、水情调度、灾害评估等分析计算软件,为领导指挥提供决策支持。

基本建成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水灾害应急反应系统,增强应急反应能力。修订完善防汛预案、蓄(行)滞洪区转移撤退预案;制定完善抗旱预案。

继续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建设,争取启动宜枝河段崩岸治理、沮漳河治理、重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建设实施。

完成5座中型水库、45座小⑴型水库和202座小⑵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消除全市水库病险隐患,全市水库病险率控制在5%以内,基本建立大中型水库管理信息化。

㈡民生水利

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

- 16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建设集中供水1580处,集雨式分散供水19802处,解决全市153.2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大中型灌区改造:继续抓好东风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10处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

末级渠系:建设末级渠系2000km,基本完成末级渠系建设。 集雨灌溉:增加集雨灌溉面积10万亩,建设50000口水窖(池),新增蓄水量100万m3。

堰塘整治:“十二五”期间,整治堰塘20000口。

农村水生态环境整治:实施沟渠环境整治,围绕新农村示点建设,对100个重点村农村沟塘环境进行整治,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总体目标。

农田水利:“十二五”期间,建设一批机井、塘坝、泉池、水窖、小型提水泵站等小水源工程。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5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8.32千公顷,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积极发展喷灌、滴灌、微灌、管灌等高标准农业节水工程;大力推进灌区末级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农村水电:“十二五”期间建设水电站56座,装机13.4万kW,投资10.4亿元。村通电率达到100%,户通电率达100%,用电保证率达96%以上;户均年生活用电量增长总和不低于25%。

㈢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

以确保城乡供水的水质水量为目标,进行水资源开发、调度、配置、保护。以黄柏河流域为重点,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建设,逐步完善监测、保护网络和相应的地方法规。全市城镇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Ⅱ级,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Ⅲ级以上。

- 17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启动实施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水源工程建设,对官庄水库、楠木溪水库、善溪冲水库以及东山运河进行保护与建设,提高应急供水能力。

其它水源开发。规划建设一批机井、塘坝、泉池、水窖等小水源工程,新增蓄水能力100万m3。重点推广雨水集蓄利用,解决干旱山区缺水难题,为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基础保障。

水资源节约。基本完成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全面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健全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强化节水考核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15年,全市年用水总量不超过22亿m3;万元GDP值用水量降到110m3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164m3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0%以上;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水资源保护。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重点开展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水质在线监测工程;加强农村集中供水水源地保护,重点河库水体功能状况得到改善;到2015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优化水利工程调度:按照科学、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统筹兼顾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㈣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

继续开展三峡库区、清江流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开展坡耕地整治试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km2,治理区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林草复盖率提高3%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重点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率达到100%,水土保持方案落实率达到95%以上。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覆盖率显著提高。

以小流域为单位,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开展城市河流水生态修复工

- 18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程,重点完成黄柏河、沮河、东山运河水生态修复工程;严格水资源论证,防止对水资源过度开发的行为,加强河流生态用水督察,河流生态环境用水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㈤水利行业发展能力建设

人才建设目标。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抓住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以提高人才素质为主题,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为重点,建设一支包括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在内的,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结构布局合理、效益和管理水平较高的水利人才队伍,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到2015年,全市水利系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40%以上,具有初级以上称职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45%左右,各级水行政机构中水利专业人员达到单位职工总数的30%左右。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争5年内培养、引进硕士研究生15人,培养选拔1名以上市管专家,5名左右全省水利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加强基层水利站能力建设,建立专门的长江禁采执法机构,以及建设与宜昌特殊地理位置相适应的水土保持监测系统,设固定监测点30处(其中已建监测点5个,滑坡泥石流监测点3个,拟新建监测点22个)。将夷陵区的许家冲监测点建成自动监测点。

行业发展能力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各类水利管理机构逐步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水利行业队伍结构明显改善,素质明显提高。

制定出台有关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包括《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中水利用管理实施办法》、《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水权转让管理办法》、《污水排放管理办法》,建立消耗考核指标体系,严格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论证、排污口设置审批等制度,加强水资源监

- 19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督管理。

逐步健全水利科技管理体系。水利科技推广应用体系逐步完善,生物慢滤水处理技术和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重点攻关和优先开发技术,包括探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对策,开展水权、水价、水市场理论及应用研究,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研究;加强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研究,研究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关系,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补偿等问题;加强防洪减灾策略的研究,逐步建立集实时监测、预警预报、抢险救灾、恢复重建于一体的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双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争创最佳文明机关;加大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环境;加强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保密工作;积极做好工、青、妇和老干部工作以及市委、市政府布置的扶贫帮困、对口支援、建议提案办理等其他工作任务。

㈥水利改革与管理

水管单位改革 以国务院办公厅《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为依据,以落实单位定性定编和人员基本经费、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为重点,巩固完善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规范财政支付范围和方式,保证各级财政负担的水管单位“两项经费”合理增长。2015年,国有水管单位人员基本经费、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落实率达到100%,国有水管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障政策落实率达到100%。

水管体制改革 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与公共财政投入政策相适应的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水利投入渠道,逐步建立规范的水利资金投入、使用、管理

- 20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制度;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和征收机制,逐步建立充分体现水资源紧缺状况,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权责明确的水利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促进我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的支撑。

水资源管理 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水资源管理的“三道红线”,即: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水利科技管理 水利科技管理体系逐步健全,水利科技推广应用体系逐步完善,重点水利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开展饮水安全、防洪除涝、节水、水环境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研究,提出支撑我市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利重大战略措施、水利现代化发展政策。

水利规划管理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工程情势变化,健全水利规划体系,为国土整治、城乡建设、各类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水利规划服务,协调水利与相关行业关系,规范社会涉水活动,指导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研究制定水利规划管理办法,加强规划项目立项申报、审批、公示等制度。

堤防管理 枝江市河道堤防建设管理考核通过水利部验收,当阳、宜都按照“千分制”开展年度管理考核,2015年前自检评分达到800分以上;完成枝江市董市、白洋段,当阳市龙台段,宜都市茶店、红湖段,猇亭堤防管理段的堤防管理单位庭院建设任务;新植护堤护岸林8万株,力争全市堤防宜林段无空白;严格执行水法规,严格控制和审批涉河建设事项,确保“十二五”期间长江河道不出现违法违规的涉河建设项目。

中小河流的治理做到河畅、水清、岸绿、坡稳、景美、便民,打造出

- 21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种人在岸上走,鱼在水中游的生态环境;对流域面积在200km2以上河流,成立中小河流专门管理机构、制定综合治理规划、确保水功能区达标;做好中小河流涉河建设项目的审批工作,查处各种违规建设行为,有计划地清除历史违规建筑;做好已纳入治理计划的6条中小河流的岸坡绿化工作。

水库管理 完善中型及以上的水库管理。落实小⑴型水库管理人员、机构和经费;落实小⑵型水库专人、专项经费和专项管理责任。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 明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和拍卖等多种方式,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流转,建立良性发展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㈦局直属单位发展目标

东风渠灌区管理局 突出“科学发展、治水为民”主题,构建“生态、数字、和谐”灌区的总体目标。

围绕项目建设,突破有效灌溉面积100万亩; 围绕水土资源,突破经济收入2000万元; 围绕队伍建设,突破专业技术人才翻一番 ;

学历全部为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才总量比“十一五”末翻一番。 围绕信息化项目,实现灌区水、雨、工、墒情的监测自动化,基本实现灌区内水资源的科学调度。

黄管局流域管理局 建立一个以防洪保安为基础、以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以改善水生态环境为轴线、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三优三化”(三优—优质工程,优质资源,优质环境;三化—管理、信息网络化,监测、调控自动化,建设、决策科学化)的现代化综合型示范流域,初步建成和谐流域、生态流域、数字流域;完成天福庙、尚家河水库险险加固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法开署贷款项目;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水文测报、

- 22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综合调度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与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完善库区雨量、水位遥测系统,装备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和电站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 23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5 水利发展的布局

5 水利发展的布局

谋划好“十二五”水利发展布局,是解决人水和谐问题,实现宜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实施鄂西生态旅游圈建设,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发展前列的重要保障。

本次规划按照流域与区域相结合、地形与地理相适应、需求与可能相协调的原则进行布局。针对全市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山区面积大的特点,较好地把蓄水、节水、灌溉、调水、引水、防洪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从总体布局看,规划根据产业结构特点,统筹考虑城乡间、地区间的差别,加大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在中部地区突出以灌区续建配套设施和节水改造为主,巩固提高水利基础设施,适时建设区域内调水工程,半山区则以中小型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农村水电、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为主;山区以“五小”(小水窖、小坝塘、小水沟、小水管、小水池)工程为依托的“山区小康水利”工程建设为框架的布局。

“十二五”期间,宜昌水利发展的总体布局是:

①东部平原丘陵区(枝江、当阳、宜都和远安大部分)以灌排体系、堤防建设和水污染治理为重点,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等。

②西部山区以雨水集蓄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为重点,兼顾灌排体系、水污染治理等。

③城区供水保障、水源保护、长江护岸工程、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城区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等。

从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出发,突出重要流域、重要区域、重点领域和事关水利发展全局的重大工程。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安排统筹考虑近期与长远、重点与一般、需求与可能,在水利发展“十一五”建设的基础上,

- 24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5 水利发展的布局

综合考虑在建规模、发展需求、前期工作、工程效益和投资能力等各方面情况,合理确定“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规模。按照轻重缓急,做好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安排,根据各类项目的特点和国家有关投资政策,做好建设项目分年投资测算和投资来源分析,以合理确定“十二五”水利投资需求和投资政策。

- 25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6.1 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市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分为防洪减灾、民生水利、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行业能力建设等五大方面。

㈠防洪减灾工程

防汛抗旱信息系统 着力完善预案和防汛抗旱信息系统等非工程措施,重点抓好宜昌市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和宜昌市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建设。开展县、乡(镇)、村、组、户建立群测群防的监测、预警和组织体系建设。

宜枝河段崩岸治理工程 整治镇江阁、九码头、杨岔路、临江溪至磨盘溪,古老背至云池、白洋、清静庵、红光港机厂、全意闸至后江沱、花苗龙窝,三星、沙集坪、刘家、艾家、烂泥岗、城背溪和吴家台子等17处崩岸,总长度53.6km。

推进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与管理 全面完成宜昌城区长江防洪护岸工程,加强河势控制工程建设,推进三峡后续规划河道治理专项。

病险水库(闸)加固工程 完成全市5座中型水库、45座小⑴型水库和202座小⑵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当阳市向家草坝拦河闸、草埠湖节制闸、黄家嘴节制闸、赵湖节制闸和枝江市青山节制闸等5座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任务。

沮漳河防洪治理工程 堤防加培及新建堤防179.867km,堤基防渗处理共22.261km,护岸工程36.209km。搬迁人口276户948人,拆迁房屋总面积44256m2。综合整治穿堤建筑物84处。漳河改道,开挖张家大堤466m,

- 26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新挖引河400m。

重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逐步启动全市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提高防洪标准。治理16条河流24处。整治、加固河堤及护坡238.35km,整治河道和清於155.62km,修建、改造配套的涵闸、泵站。

㈡民生水利

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提高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 建设集中供水1580处,集雨式分散供水19802处,解决153.2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乡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完成70%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在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同时,完成8处重点中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改造任务。

基本形成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用水保障体系。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9.5万亩,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5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2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8.32千公顷,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积极发展喷灌、滴灌、微灌、管灌等高标准农业节水工程。

加快实施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 “十二五”将以沮漳河排区泵站更新改造为重点,适当新建急需的小型排涝泵站,结合部分山区涝渍灾害治理,提高农田排涝排灌标准。重点对沮漳河排区泵站实施改造,使沮漳河排区达到十年一遇排涝标准。

大力推进“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当阳、长阳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带动,加快构建“精细高效”的田间灌排系统。

推进粮食主产区等重点地区应急抗旱水源建设 建设一批机井、塘

- 27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坝、泉池、水窖等小水源工程;修建一批地下截坝、渗井和渗沟等小型补源工程。新增蓄水能力50万m3。新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对原有雨水集蓄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并做防渗处理,完善相应的汇流沟和输水渠,对部分开阔区域内采用管灌、喷灌、滴灌等形式进行补灌。

加大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力度,启动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 “十二五”期间规划完建水电站56座,装机13.4万kW,投资10.4亿元。其中1000kW以上的41座,总装机12.5万kW,投资9.6亿元;列入市级重点项目的有水尽司水电工程、长丰水电枢纽工程共有2座,总装机2万kW,总投资1.9亿。“十二五”期间我市力争乡村通电率达到100%,户通电率达99.9%以上,用电保证率达95%以上;户均年生活用电量增长总和不低于25%。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的目标。

启动重点地区农村沟塘环境整治工程 全市100个重点村农村沟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目标。大力推进灌区未级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建设末级渠系800km。十二五期间规划兴建、整治堰塘,新增蓄水能力50万m3。

巩固血防治理成果 结合河流综合治理、饮水安全、灌区改造三大类工程建设,通过实施拟定的具体水利工程项目,配合其他部门的血防措施,继续加强监测,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巩固和扩大传播阻断标准治理成果。

㈢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

水源工程和水资源调配工程 以黄柏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工程为重点,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建设垃圾转运站101座,垃圾回收站89座;沼气池349座;清淤22.85万m3;水源涵养林7.8hm2;宣传牌76处;界桩120处;界碑120处;水质自动监测工程1处;水资源管

- 28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理系统1个。逐步完善监测、保护网络和相应的地方法规,使全市城镇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Ⅱ级,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Ⅲ级以上。启动实施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水源工程建设,对官庄水库、楠木溪水库、善溪冲水库以及东山运河进行保护与建设,提高应急供水能力。

大力推进雨水集蓄利用非常规水源利用 规划建设一批机井、塘坝、泉池、水窖等小水源工程。“十二五”期间规划兴建、整治堰塘40000口,新增蓄水能力50万m3。三峡库区10万亩柑桔节水灌溉,修建蓄水池2462口,灌溉渠系300km,田间管网28100km。

建设城镇供水工程 兴建官庄至小溪塔供水主管道10.8km,从黄金卡水厂建5条22km DN500mmPE分水管,配套闸阀20座、分水接头6座、过河交叉建筑物22处。兴建长阳白氏坪开发区供水工程,敷设供水管道22km,泵房80m2,水泵两台。

三峡库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工程 建设垃圾转运站273座,垃圾收集站329座,沼气池8549座,清淤33.55万m3,生态护坡40416m,建隔离网129.784km,边坡整治1500m,排水沟渠49434m,生态湿地10.92hm2,建设水源涵养林700.67hm2。

巩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 治理水土治理面积40km2,种草1330hm2,营造水源涵养林1440hm2,果园835hm2。修建塘堰49口,截排水沟15km。

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 在农业节水方面,在东风渠灌区范围内,明晰农业用水权,建立先进的灌溉用水制度,促进灌区改造、推广节水技术和改革管理体制相结合;拓宽农业节水投资渠道。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喷灌、微灌、滴灌等技术。推行农业两部制水价和终端水价改革,加快技术革新,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

城市和工业节水 完善城市规划、经济布局、重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

- 29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证制度,形成与水资源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发展布局;推广循环经济,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发展节水减污型产业;在生活节水方面,大力推广节水器具。

大中型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建设 主要建设任务包括: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宜昌市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工程、沮漳河水生态修复工程、夷陵区黄柏河水生态修复工程和东山运河水生态修复工程。

㈣水土保持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 重点治理工程:治理面积544.45km2,其中“十二五”期间治理120km2,坡改梯780hm2,经果林480hm2,水保林3540hm2,封禁治理7200hm2,拦蓄工程1000座,修建排灌沟渠115km,田间道路130km。

宜昌市坡耕地整治工程 坡耕地整治2400hm2,修建截排水沟渠162.13km,蓄水池816口,配套沉沙凼1275口,田间道路155km。

“长治”八期工程 “十二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302.28km2。 世行贷款水土保持工程 “十二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44.37km2。 水土保持预防监督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抓好执法能力建设,抓好生产建设项目检查督办,推进“三同时”制度的全面落实。做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检查督办工作,做好生产建设项目水保监测和水保设施验收工作。落实水土保持实施情况报告制度。

水土保持监测 加强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建设,推动监测网络建设稳步发展,加强监测技术力量的培养,开展全市的公益性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加强水土保持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建设固定监测点30处。

㈤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 30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 建成预报、调度方案优选、灾害分析及防洪抢险的决策支持系统。购置两台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操作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系统软件,建设空间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和模型参数库。实现宜昌市洪水预报、防洪调度、灾情评估、水资源调度和水环境保护等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提升宜昌市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指挥调度和决策支持能力。

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 在全市13个县市区建立基于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平台,包括实时雨量、水位的监测,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和山洪灾害预警等子系统建设。“十二五”期间拟建设5个县。在县、乡(镇)、村、组、户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开展监测、预警工作。

水资源管理系统 水利部针对我国面临的水问题提出了要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了水资源管理的“三道红线”,即: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升水资源管理的能力,才能满足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

主要建设内容: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水质在线监测工程,对全市主要20个水源地,70个重点水功能区监测点(断面)进行在线监测;取水许可在线监测系统,对自备水源的取水企业用水进行在线监测;水污染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建设,包括应急中心建设,应急能力建设等。

水利科技基础设施 建立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健全水利科技推广机构。围绕防洪、节水、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加强水利关键技术研究。继续抓好生物慢滤和新型雨水集蓄利用等水利实用技术推广。

配备93个基层水利服务中心的办公设备和工程测量设备。

中灌中心宜昌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基地 建设科技实验综合楼

- 31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27000m2。改造枝江石子岭节水灌溉示范区333条235250m渠道(三面光和U型渠),配套其剅闸和量水设施,新建15处自动化调度遥测、监控系统。实验站和现场综合实验室10个。

㈥局属单位的建设任务

东风渠灌区管理局 继续推进实施“安全饮水进万家、输水灌溉到田间”两大工程,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水资源保护管理能力,发挥水利保障民生、服务民生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争取投资3亿元对灌区5条长51.55km的干渠、23条长335.97km主要支渠和5座渡槽及其它配套设施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争取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万亩;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争取“十二五”期末管理局年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每年引进2~3名第一学历为本科的应届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总量比“十一五”末翻一番。

黄柏河流域管理局 黄柏河流域要在“十二五”期间,在完成天福庙、尚家河水库险险加固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法开署贷款项目,并以此为契机,对流域工程、设备进行全面更新改造、维护保养,并加大科技投入,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防洪减灾体系,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水文测报、综合调度和自动化控制系统。

积极争取启动黄柏河流域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工程项目,建立人水和谐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体系。

建立水环境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提高信息与现代化水平;建立水环境监测断面。实现水、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优化组合。

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 32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6.2 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分为加强水利执法建设、加强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提升行业能力、政治和精神文明和局属单位改革与管理等六个方面。

㈠加强水利执法

完善水行政执法体制和制度,强化执法,保证水法规的有效实施,完善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保障水事秩序和谐有序。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水行政管理水平,建设一支政治合格,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水行政执法队伍。强化执法人员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加强执法保障体系建设,改善执法办公条件,通过建立执法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稳定执法队伍、激励执法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全面提升水务执法整体效能。

重点加强水事矛盾预防和协调,健全监督机制,完善水利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围绕制度建设和加强社会管理,制订出台有关水利建设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和保障水利健康发展。

加强水法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加强规划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全社会对加快水利发展和改革的认同度,引导公众积极地参与和支持水利规划实施,使规划实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在水利规划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充分反映公众意愿,保证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㈡加强水利管理

围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流域和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制定不同地区的节水标准,建立严格的用水指标考核和监督机制;实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

- 33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分解提出各地、各河段的入河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建立地下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划定地下水功能区,核定各地的开采控制指标,加强地下水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河湖管理制度,加强水域岸线管理、采砂管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取水口管理。

建立健全洪水风险管理制度,编制主要江河和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建立洪水影响评价制度。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完善各类应急管理预案,完善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强化责任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加强机动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

进一步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管理,加快建立进入宜昌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体系。

㈢深化水利改革

围绕建立健全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重点加强以下七个方面: 规范水利规划管理 一是健全水利规划体系,协调水利与相关行业关系,规范社会涉水活动,指导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研究制定水利规划管理办法,加强规划项目立项申报、审批、公示等制度。开展规划资料库建设;修订和完善区域治理规划,完成水资源综合规划,推进各类专项规划编制。二是加强水工程建设规划管理,规范规划行政许可,依法执行规划同意书制度,推行规划保留区制度。研究制定规划同意书制度、规划保留区制度实施细则,依据政府批准的水利规划,划定规划保留区,实施有效管理。加强水利规划与经济社会及其相关行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完善并实施洪水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排污口设置论证、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等制度,加强规划符合性审查。三是研究制定水利规划管理办法,加强规划项目立项申报、审批、公示等制度。完善规划编制工作的技术管理。加强并落实水利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上下级规划、专业规划之间的协调衔接。强化规划前期调研、咨询、成果审查和规划实施评估等环节,鼓励和推进

- 34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规划创新及公众参与。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重点是探索流域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水务体制改革,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进程。“十二五”时期的重点是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学习外地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先进经验,深入分析研究我市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加强城市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着重做好防洪安全、水源保障、水环境保护、城郊水利建设等工作,力争完成城区水务一体化体制改革。

建立农村水利发展新机制 重点是完善公共财政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在全市范围内继续远安推广农民用水者协会。

完善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加快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充分调动受益农户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和良性发展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山区和水利设施较为分散的地区,推广和完善宜都市黄莲头村按“堰随田走、产权共有、民主决策、合同管理”的小型水利设施改革的经验,对堰塘、泵站等小型、微型水利设施,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大胆探索切实可行的改革模式。

推进水价改革 重点是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一步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与管理。推行行阶梯式水价和累进加价制度,形成“超用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的水价机制,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时,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实施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科学确定用水定额,合理制订水价,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激发全民的节水意识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约利用和高效利用。

深化水管体制改革 重点是督促各地实施管养分离,推进内部改革;因地制宜地进行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乡镇水利站改革;推进农村

- 35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水利改革: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平原湖区、沿江地区、山区及丘陵地区等不同实际,完善乡镇水利服务体系,理顺机构设置,落实服务岗位,充实服务人员,增加服务经费,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㈣提升行业能力

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建立健全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水利法制教育,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与国家水法律法规相配套、与依法治水要求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体系,规范水事行为,加强水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执法能力和执法保障建设,提高依法治水能力。

加强规划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全社会对加快水利发展和改革的认同度,引导公众积极地参与和支持水利规划实施,使规划实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落实专门机构,加强水利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加强基层水利单位建设 重点是加强机构建设、保障经费、落实人员、提高业务素质;针对平原湖区、沿江地区、山区及丘陵地区等不同实际,完善乡镇水利服务体系,理顺机构设置,落实服务岗位,充实服务人员,增加服务经费,转变职能,变养人为养事,切实做到机构不撤,队伍不散,经费不减,阵地不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加强队伍建设 重点是加强行业人才培训,注重人才培养,大力实施水利人才战略,统筹抓好党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大胆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加强科技创新和合作 重点是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促进关键技术研发。建立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健全水利科技推广机构。围绕防洪、节水、

- 36 -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加强水利关键技术研究。继续抓好“生物慢滤水处理”和“雨水集蓄利用”等水利实用技术的创新研究和推广应用。

㈤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以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双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争创最佳文明机关;加大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环境;加强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保密工作;积极做好工、青、妇和老干部工作以及市委、市政府布置的扶贫帮困、对口支援、建议提案办理等其他工作任务。

㈥局属单位的改革与管理

东风渠灌区管理局 一是加大水政执法力度。成立专项工作专班,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要求,抓好水法规的宣传学习,抓好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抓好侵权事件的处理。重点抓好侵权事件的事前调解,把矛盾化解在侵权事实尚未发生之前;二是加强水源保护区管理。在官庄水库以上及总干渠沿渠人口密集段建立拦网,防止水体污染。继续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规范管理力度,严格落实市政府“九条禁令”,确保城区及灌区广大人民群众饮上清洁卫生水;三是加强泉河、白河水库水质监测,严防投肥养鱼,做到人放天养,保证库区水体安全;四是深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完善灌溉管理机制、人才队伍培养激励机制等方面都要有新的突破,进一步推广参与式灌溉管理,加快农村用水管理体制改革,重点突破用水户协会发展经费不足的瓶颈;五是结合灌区建设新特点,积极探索各县(市、区)二级法人管理新机制。

黄柏河流域管理局 严格贯彻执行和宣传国家和省、市制订的水资源管理法律和法规,有效执法,并保障流域现代化建设;围绕实行最严格的

- 37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1g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