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皮血气监测在评价婴幼儿体外循环外周组织 微循环灌注

更新时间:2023-05-11 08:2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用医学杂志年第卷第期1075

持续经皮血气监测在评价婴幼儿体外循环外周组织

微循环灌注中的应用

周和平

金振晓顾春虎高照波贺清易定华

目的:探讨持续经皮氧分压(TcpO2)和二氧化碳分压(TcpCO2)监测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过程

中对外周组织微循环灌注的评估作用。方法:对1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过程中TcpO2、TcpCO2进行持续监测,同时间断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将测得的PvO2、PvCO2与TcpO2、TcpCO2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cpO2与PvO2之间,TcpCO2与PvCO2之间均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结论:体外循环过程中TcpO2、TcpCO2监测作为一种无创手段,分别与PvO2、PvCO2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婴幼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过程中判断外周组织灌注是否充分的一个参考指标。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气分析;

微循环

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oxygen,TcpO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carbondioxide,TcpCO2)监测作为一种无创监护手段最初为用于治疗新生儿而开发的,现已成功应用于诸多不同领域,包括血管创伤监护、整形外科、高压氧治疗等。其优点不仅在于无创性,而且可以对患儿实行动态监测。本研究对1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过程中进行TcpO2、TcpCO2监测,并同时与静脉血气进行对照,以探讨其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评估外周组织灌注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择15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手术患儿,平均体重(7.55±1.20)kg,其中男10例,女5例;室间隔缺损12例,法洛三联征2例,左室流出道狭窄1例。术前均不合并其他并发症。

1.2体外循环方法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中度低温(26~27℃)体外循环下进行,均采用POLYSTAN膜式氧合器氧合,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70±11)min,升主动脉平均阻闭时间为(31±9)min。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改良超滤(超滤结束Hct达30%~35%)。手术结束体温恢复至36.5~37℃左右。

1.3TcpO2、TcpCO2的测定测定使用丹麦雷度TCM400经皮监测仪。测定从全麻开始后进行。测定前进行标准气体校正。TcpO2、TcpCO2测定方法为患儿额部,清洁皮肤,安置传感器(TcpO2与TcpCO2为同一传感器)。记录稳态后的TcpO2、TcpCO2数值,同时于体外循环开始前、体外循环开始后阻闭升主动脉前、升主动脉阻断期间、升主动脉开放后、停机后间断抽取静脉血气进行分析。

统计学处理对所测得数据采用配对方法进行相关分析,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电脑分析。2结果

对15例患者所测得的105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2.1TcpO2与PvO2相关性分析TcpO2(x)与PvO2(y)的关系经统计学处理,相关系数r=0.9021(图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2013349+0.9743829x,剩余标准差为0.69972。

1.4

图1

15例患者TcpO2与PvO2的相关分析

2.2TcpCO2与PvCO2相关性分析TcpCO2(x)与PvCO2(y)的关系经统计学处理,相关系数r=0.8021(图2),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5014447+0.6743009x,剩余标准差为0.58879。

由此可知,由TcpO2、TcpCO2来预测相应静脉血

气值具有较高的可靠性。3讨论

经皮氧传感器是一个克拉克电极,在局部加热到43℃时促进弥散经过角质层从而测定从皮肤的毛细血管到皮肤表面的氧弥散值。局部加热也可以引起皮肤毛细血管的充血,增加皮肤的血流量和气体透过皮肤角质层的扩散速度[1]。由于代谢时组织从

作者单位:710032管外科

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

1076实用医学杂志年第卷第期

发生。

笔者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105对数据分析发现,经丹麦雷度TCM400监测仪测得的TcpO2和TcpCO2与抽取静脉血所测得的值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021和0.8021)。

目前,经皮氧传感器主要用于研究与动脉血气氧分压的关系,临床及动脉实验均表明二者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2-3],通过本实验研究初步表明,在体外循环期间TcpO2、TcpCO2的动态变化可粗略反映外周末梢微循环的灌注情况,因此可以用来指导体外循环期间流量、温度等的调整达到最佳灌注效果。

4

图2

参考文献

ThomasPS,HakimTS,TrangLQ,etal.ThesynergisticeffectofsympathectomyandhyperbaricoxygenexposureontranscutaneousPo2inhealthyvolunteers[J].AnesthAnalg,1999,88(1):67-71.[2]

15例患者TcpCO2与PvCO2的相关分析

[1]

血液中获取氧,所以组织氧分压对组织血流量就有很大的依赖性,尤其是对心输出量和皮肤灌注的依赖。在体外循环期间,由于组织灌注从搏动性灌注改为平流灌注,外周组织的氧供对流量的依赖性较大。因此,笔者通过对TcpO2、TcpCO2的连续动态监测来判断外周组织灌注代谢的情况来及时调整转流期间的动脉灌注流量,以防止外周微循环灌注不充分的

EberhardMH,SteveNC,DanielLE,etal.ComparisonofcontinuoustranscutaneousPO2measurementwithintermittentarterialPO2determinationsinfetallambs[J].ObsterGynecol,1981,57(2):248-252.

[3

]DawsonS,CaveC,PavordI,etal.Transcutaneousmonitoringofbloodgases:isitcomparablewitharterializedearlobesampling[J].RespirMed,1998,92(3):584-587.

(收稿:2008-07-27

编辑:徐荣远)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灌注后的心电图分析

周勇

徐云根

目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电图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116例心肌梗死患者均

给以尿激酶溶栓治疗,按有无再灌注,分为再灌注组和未再灌注组,观察再通率以及两组心电图ST段再抬高、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情况,并比较两组心律失常的类型。结果: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再灌注率为65.5%,再灌注组与未再灌注组在ST段再抬高、心律失常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再灌注组在频发室性早搏上与未再灌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其他心律失常类型(房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阻滞和心室颤动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出现短暂的ST段反常抬高与心律失常,可作为心肌再灌注与心肌再灌注损伤参考指标。

关键词

心肌梗塞;心电描记术;再灌注损伤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后心肌再灌注治疗可大大降低AMI的病死率,减少心肌缺血引起的细胞损伤,使心功能逐渐恢复。ST段抬高型AMI治疗的关键是再灌注。笔者在临床上发现,心电图ST段的变化和心律失常与心肌再灌注有密切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发病在12h以内ST段抬高型AMI患者116例,

作者单位:318000

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其中男85例,女31例,年龄49~76(64.6±8.6)岁。梗死部位:下壁51例,前间壁28例,前壁及广泛前壁37例。均无溶栓禁忌证,应用尿激酶150万U+5%葡萄糖液100mL,30min静脉滴入。溶栓开始及开始12h内的12导联心电图,每隔半小时重复记录1次。以是否再灌注分为两组(再灌注组和未再灌注组),对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1.2溶栓再通指标[1](1)心电图抬高的ST段在溶栓开始后2h内,在抬高最显著的导联ST段迅速回降≥50%;(2)胸痛自输入溶栓剂开始后2~3h基本消失;(3)输入溶栓剂后2~3h,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1b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