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主要产业政策对建筑行业发展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7-07 04:32: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建筑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场胜利大会的闭幕,也宣告了一场全面深化改革大幕的拉起。本次三中全会的核心关键词是“全面深化改革”,并且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是一场革命浪潮的起点,将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自然对建筑行业会产生或近或远、或短期或深远的战略影响: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等。市场的“基础性”地位被提高至“决定性”的位置。

建筑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至今,依然是以政府管理为主、市场机制调节为辅的模式,这严重阻碍了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政府对建筑业的干预较多,准入门槛设得也较高,尤其是资质管理制度,通过专业条款限制和行业保护,限制了行业的竞争;在市场环境下,资质的稀缺性导致“挂靠”的出现,工程风险发生转嫁,给工程质量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www.wtaoco.com。

我国推行清单计价已有十个年头,但至今,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的定额计价体系依然是建筑产品定价的重要依据。建筑行业的思想和观念还停留在计价定额的习惯上,虽说清单计价量价分离,但多是利用定额来进行组“价”。而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定额,无法通过对比社会定额来发现企业的生产效率不足所在,也没法通过采用新材料、新机械、新工艺等来降低投标报价。

为了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013年3月,住建部发文要求“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外地建筑企业与本地建筑企业同等待遇,严禁设置地方壁垒”,对建筑企业跨省承揽业务的地方保护与市场壁垒有所好转。但资质管理、定额计价等传统计划经济思想下的制度仍禁锢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未来是否会有大的变革,来促进行业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仍需拭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全会强调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提出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多年,国有企业占绝对优势位置,五大央企的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列全球前十。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虽然迅速,但与央企巨无霸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

建筑业基本上是充分竞争的市场,一般来说民企比国企效率会更高些。当前,大的国有企业改制已基本完成,对国有企业的项目、资金支持力度会不会有调

整?调整会不会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国资委会不会减持或退出?这些目前还都没有明确的方向,但此次改革可能是市场格局调整的机会。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全会指出,要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同时,《决定》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1.27%,但如果按户籍人口计算,只有35%左右,这与发达国家70%~80%的城镇化率相差甚远,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早在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后,即已启动以新型城镇化为代表的全新发展策略。但全国城镇化发展规划却一拖再拖,因为城镇化规划必须结合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统筹考虑,不能再陷入粗放扩张、简单造城的发展陷阱。

本次三中全会再次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地位,并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等改革方向,此外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有专家指出,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改革方案设计,其中就包括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建筑业而言,新型城镇化再次拉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给建筑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本次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全会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建筑业一直是能耗大户,节能减排压力已经压力重重,生态文明建设的压力将进一步推建筑业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型。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低碳建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也将是建筑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方向。建筑业的上游产业中,钢铁、水泥更是生态文明的破坏大户,早有城市在三中全会前提出“现有钢铁、水泥不再新增产能,不再批准新建增加煤炭用量的项目”。有调研显示,普通房屋建筑工程中,钢材的价值量占到25%左右,水泥的价值量占到20%左右,这些行业的压力是否会传导至建筑业,建筑业的成本是否也会水涨船高?建筑企业必须要做好足够的准备。

?科学的财税体制

之前,一直强调事权和财权相匹配,而三中全会公报提到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强调了支出责任。这意味着各级政府在落实事权时,要更好地以财力为保障。

2013年1~10月份,地方项目投资334023亿元,是中央项目投资的近19倍。大量的项目开工的资金来源仅靠微薄的地方财税收入根本无法维持,土地财政、地方融资平台成为资金的主要来源,已积累了较大的金融风险。

地方投资需要资金来源,土地财政、地方债务早诟病重重。财税体制的改革,可能为地方政府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如《决定》中明确表示“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这将极大促进地方投资的落地与建筑业规模的持续增长。

?全球化新形势

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等。

我国建筑企业纷纷走出国门,但我国建筑业市场的大门并未完全对国外承包商开放。2002年出台的《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允许外商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商独资建筑业企业,但各种有形无形的门槛林立。国外优秀承包商对着飞速增长的中国建筑市场只能望洋兴叹。2002~2012年间,外商投资(含合资)的建筑企业数量仅从275增至295家,港澳台投资(含合资)的建筑企业数量更是从635家缩水至385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的建筑企业完成的产值不及中国建筑业的1%。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提出的扩大开放政策,对国外资本进入我国建筑领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外资准入门槛的降低,更多的外资企业将加入到我国建筑领域,优秀的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理念与经验将给我国建筑行业带来新的变化。未来,外商建筑企业的准入门槛是否会进一步降低?长期处于国内恶性竞争的建筑企业在面临外来的“鲶鱼”时,技术、管理均处于弱势,行业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值得期待。

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三年定调“稳中求进”

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4年经济工作定下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这已是中央连续第三年将经济工作定调为“稳中求进”。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的“稳中求进”后面加上了“改革创新”,因此,2014年“稳中求进”更深层的内涵是:“稳中求改、改中求变、变中求进”。其中“改”、“变”将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深层次影响中国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对建筑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 2 3 4 5 6 2012年与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对比分析 2012年确定2013年主要任务 2013年确定2014年主要任务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着力防控债务风险。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通过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解析,我们认为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有如下要点值得关注:

?会议有三个首创性概念

会议首次提出“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这一逻辑,首次提出“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改善宏观调控,寓改革于调控之中”这

一命题,首次提出“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宏观政策的黄金平衡点”这一理念。这体现了执政者的自信与从容,展现了执政的新思路。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在谈到发展与质量、改革与调控、宏观政策与公众预期的关系时,有些过于强调其对立的一面,而对其统一性认识不足、运用也不足。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新阐释,这三组关系就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更好地把握。

?保持GDP合理增长而无后遗症

会议强调,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合理增长”是与当前中国经济阶段相适应的增长,目前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在7%-8%之间,因此,合理的增长应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实际阶段的增长。一方面,当前最核心的民生问题是就业,而要保障就业就需要一个比较适度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顺利推进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需要一个稳定而合理的增长。如果经济增速过高,就可能出现新的结构问题,通货膨胀压力也可能变大;如果经济增速过低,那就无法保障就业,一系列社会问题就会出现,这就又顾不上调结构和促改革。所以,经济增长要合理适度,要与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协调均衡。

而所谓不带来后遗症是要防范出现类似金融危机之后采取的大规模刺激政策所带来的经济结构恶化、严重产能过剩、资源紧缺等问题和矛盾,这是一种有助于经济结构改善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速度。

?保障粮食安全成第一任务

会议明确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其中,“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为第一大任务。粮食安全其实是多年来中国农业问题的更具化表现,也有力带动农业科研、农业基础设施、粮食储藏等多个环节的建设商机。

?“调整产业结构”有三方面的明显不同

“调整产业结构”是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而与2012年相比,2013年会议的相关表述有三方面的明显不同:一是提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其力度明显提升;二是明确提出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三是提高对“创新”的重视程度,并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税收政策等具体措施。

在对2014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的安排中,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至第二位(去年为第三位),同时,其表述由“加快”变为“大力”,显示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性在加强,其力度将得到提升。

同时,本次会议特别明确:“政府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要严惩重罚。”而这一条也是去年未明确提及的。

此外,更重要的是,本次会议强调“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并提出“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等工作”的具体措施。相较以往,对“创新”的重视程度更高了,扶持政策更具体了。

?首次把防控债务风险列为一大任务

会议还提出要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

这是中央首次将防控债务风险列为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地方政府在大规模投资刺激下不断在融资平台上借债,债务率在增加,由此带来的财政、金融风险也在上升。而且,从国际上来看,很多国家国家发生了债务问题,例如美国的财政悬和债务上限问题,欧债危机一直折腾到现在,虽然遏制住了但还未真正解决和好转,所以,中国也要警惕并高度重视债务问题,着力防范和化解其中蕴含的可能的风险。根据审计署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而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475.81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2.94%。

因此防控债务风险对建筑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将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并将推动中国建筑行业更更持续更健康方向发展。

?生态环境也是民生 丝绸之路是重大战略

本次会议继续强调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仅重点强调就业、住房等传统民生工作,本次会议将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也作为非常重要的民生工作,并且特别强调将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三中全会决定中提高到突出的位置。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重点提及,2014年将是切实推进的一年,其中的投资机会值得密切关注。

?房地产调控思路发生根本性转变

会议还提出,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特大城市要注重调整供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积率。

值得注意的是,1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做好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但此次会议并未提到“房地产调控”字眼。

我们认为,2013年以来政府始终没有出台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而此次会议未提房地产调控,而是强调“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提高住宅用地比例”,这说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由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思路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往房地产调控更侧重通过不断增加税费,打压投机、压制需求,让人买不起,而下一步要从供给端来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说明房地产政策已经原来“堵”的思路变成了现在的“疏”。

历届会议 2013定调2014 历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宏观政策基调回顾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其他 积极 稳健 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2012定调2013 2011定调2012 2010定调2011 2009定调2010 2008定调2009 2007定调2008 2006定调2007 2005定调2006 2004定调2005 2003定调2004 2002定调2003 2001定调2002 2000定调2001 1999定调2000 积极 积极 积极 积极 积极 稳健 稳健 稳健 稳健 积极 积极 积极 积极 积极 稳健 稳健 稳健 适度宽松 适度宽松 从紧 稳健 稳健 稳健 稳健 稳健 稳健 稳健 稳健 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 要求更加有预见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 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继续搞好宏观调控 巩固宏观调控成果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扩大国内需求,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巩固经济增长好形势 抓好国有企业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4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我国自2011年以来连续第四年实施“积极-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

2011年起,我国告别“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组合拳一直延续至今。

财政货币政策基调之所以四年不变,与这几年类似的经济形势有关。实行一松一紧的调控政策,既有利于防范前几年积累的流动性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也能更好突出结构导向,增加有效供给。

当然“名称的延续并不意味着政策是不变的。”当前存在的通胀压力和以地方债风险为代表的金融风险,会成为拖住货币政策手脚的两大矛盾,要实现经济稳中求进,还需借助积极的财政政策。

3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为建筑企业带来丰厚的发展红利

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翻开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篇章,会议规划的“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建筑企业带来丰厚的发展红利。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城镇化六大任务 任务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具体思路 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1.我国城市“摊大饼”式发展模式有效加以遏制,城市将难以发展为名擅自修改城市建设用简析 1.未来中小城市、特色城市的发展将有望加速。2.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严格控制”表明北上广深还是城市发展都将趋于高端。 力,特别是要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增强城市创新能力。等城市无论是产业发展间,划定生态红线。 地控制规模。2.工业项目可能受到影响,而民生用地可能增加。 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放宽市场准入,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未来城镇化的融资渠道将逐渐完善,对建筑企业而言是一大利好。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注:“两横”是以陇海铁路和沿长江,“三纵”是沿海海岸带和京哈、京广作为一个轴线,以及包头到昆明的轴线。)我国已经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同时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设置\两横三纵\的发展格局,是考虑在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基础上提升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城市群,以让整个国家的发展建设更加协调。黑马城市贯穿\两横三纵\交通节点,中西部城市郑州、武汉、西安、重庆,因其位居轨道交通咽喉,贯穿两条甚至两条以上的轨道交通线,成为交通线上一颗颗硕大无比的珍珠城市。 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未来城镇化建设将更注重文化内涵,现代与历史的交融 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 一张蓝图有利于建企制定较为长远的战略计划 要点解析:

1.从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城镇化单独作为一项经济工作任务列出到2013年专门单独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足见中央对城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一如此前各界预期,此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置于推进城镇化六大任务之首,凸显“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据官方数据,中国城镇化率2012年已达到52.6%。但如果把没有户籍、未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

那一部分人口“划出”,中国城镇化率仅为35%。

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未来将带来经济与社会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包括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与土地、户籍制度变革;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服务业大发展;基础设施完善与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等。依照每年1000万多的新增城镇人口测算,每年将增加消费需求1000多亿元,投资需求达到几万亿元;新型城镇化亦将引爆诸如农业现代化、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服务业发展、IT产业等五大投资机会。

2.“两横三纵”城市群为主体。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三纵两横”城镇化格局是指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的全国城市化战略格局。其中,陆桥通道为东起连云港、西至阿拉山口的运输大通道,是亚欧大陆桥的组成部分。

“三纵两横”作为我国未来的城镇化格局,将有5个国家级城市群,除了现有的东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之外,中西部的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即“中四角”)将成为新增的2个。同时我国的区域性城市群将提升至17个,其中包括这两年建设火热的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武汉都市圈等,以及今后将着力打造的哈(尔滨)长(春)城市群、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榆(林)城市群、关中天水城市群等10个区域性城市群。

3.中小城市将成城镇化受益重点。在“两横三纵”发展模式的带动下,最利于中小城市的发展,建立“两横三纵”的发展格局后,伴随交通沿线的城市圈将相应建设完善,东部地区的传统产业可以往西部转移,在产业转移和发展过程中,城市圈将慢慢形成,而城市圈的发展将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让大城市的发展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

过去,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化,造成核心城市负担过重,资源、环境过

度消耗,社会资源分配不均,交通拥堵、房价偏高、城市农村差距拉大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现在,以城镇发展来推进城市化,可达到“以点带面”,差异化、个性化城镇建设,更加有利于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4.“3个1亿”成城镇化重要发展目标。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3个1亿”,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4 从2013年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看2014年投资动向

2013年12月15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全方位部署了2014年工作,其精髓值得建筑企业高度关注。 任务 积极扩大有效需求 建企影响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发展信息消费和养老、健康等服务消费,例如,支持4G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扩大绿色节能环保产品消费,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 改善消费环境,制定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农产品冷链、城市物流配送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调整预算内投资结构,大幅压缩用于一般竞争性企业项目投资,适当减少可利用社会资金的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停止建设楼堂馆所等投资,压缩小型分散投资,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办大事 合理确定投向,主要是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和农村民生建设,水利、中西部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重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程,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应用等重大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工程,教育、医疗、社会养老、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发展等领域。 管好用好政府投资,有效释放民间投资潜力 努力拓展外需,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推动产业境外投资,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保障粮食稳产增 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继续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 坚定不移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坚决遏制新增违规产能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完善机制、强化基础、培育产业上下功夫。 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 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着力构建各具特色、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 落实和完善大气污染治理计划及配套政策,继续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加强统筹,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继续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支撑带。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能力,推进对口支援,支持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等跨越式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 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 抓紧修改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争取尽快发布实施。 推动出台户籍、土地、资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组织编制实施重点城市群发展规划,各地因地制宜地编制和实施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 提高东部地区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推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内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0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