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更新时间:2023-12-06 21: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概论

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通货膨胀是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第二,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起因于货币量的急剧增加超过生产的增长,如果货币数量增加的速度超过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增加的速度,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第三,美国经济学家莱德勒和泊金对通货膨胀下了定义: 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简单地说,通货膨胀就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价格。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个国家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如果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膨胀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起我国CPI和PPI呈现快速下降趋势。2009年出现负增长,7月,CPI、PPI当月同比增幅分别降到-1.8%和-8.2%。然而,从2009年底开始,CPI和PPI由负转正,并且一路走高。2011年7月CPI同比增长6.5%,创37个月新高,PPI同比增长7.5%,创34个月新高。2011年8月至今,CPI、PPI当月同比增幅均呈下降且趋于平缓的趋势(如图1、图2)。由此可见,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一直处于波动状态。 图1 2008-2012年CPI当月同比增幅

1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图2 2008-2012年PPI当月同比增幅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三、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一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影响。因此,对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不仅要考虑到国内因素,还要考虑到当前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国际因素。

(一)货币超经济发行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是由于货币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产量增加的速度造成的。因此,控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是减少货币供应量。实践中一般采用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来衡量货币供应量是否超过实际需求量,这一比值越大,表明经济的货币超发越严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在1以下,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则相对较高,货币供应量一般为GDP的1-1.5倍,超过两倍的很少。本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M2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GDP数据,计算了2001年以来逾十年的M2与GDP的比值,见表1。

表1 2001-2012年M2、GDP相关数据表 单位:万亿元

年份 M2 GDP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15.28 18.32 21.92 25.01 29.60 34.55 40.34 47.52 61.02 72.59 85.16 97.42 10.97 12.03 13.58 15.99 18.49 21.63 26.58 31.40 34.05 39.80 47.16 51.93 1.52 1.61 1.56 1.60 1.60 1.52 1.51 1.79 1.82 1.81 1.88 M2/GDP 1.39 2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国家统计局

由表1可知,自2001年以来,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GDP的比值一直处于不断攀升的过程。2003年达到1.61的水平,2004年略有下降,2005年和2006年略有上升;也达到了1.60的水平;2007年通货膨胀严重,央行严控M2供应量,导致M2与GDP的比值下行;但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为防止经济萧条,我国加大了M2的供应,导致2009年M2与GDP的比值显著上升,到2012年达到1.88的历史最高点,期间2011年略有下降。由此可知,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中货币超发现象严重,应是当前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原因。

(二)总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激增,“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

1.消费需求拉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增长,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同比增长12.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同比增长13.5%。消费取决于收入,收入增加必然引起居民消费需求增加,从而增加了总需求。另外,财政支出也增加了总需求,财政支出可以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前者是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会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后者如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等,不会直接增加总需求,但会提高他们的购买力,从而间接增加了总需求。201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4.3%。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消费倾向一直偏低,2012年最终消费支出仅占GDP的51.8%,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在我国消费对总需求的拉动作用有限。

2.投资需求拉动

投资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竟高达95.2%。长期以来我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造成资本价格过于便宜,从而刺激了信贷规模和投资规模急剧扩张。2010-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7.81、31.10和36.48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8%、23.6%和20.6%。过热的投资需求,导致GDP产出正缺口变大,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

3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给,从而拉动了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

3.出口需求拉动

由于内需不足,我国长期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和保持就业市场的稳定,因此我国对外部需求的依赖度较高。金融危机之后,外部需求有所减少,但出口仍然保持高位运行。即使在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我国出口仍达到12016.1亿美元,顺差为1956.9亿美元。2012年出口20489.3亿美元,增长7.9%,顺差为2311.0亿美元,扩大48.1%。庞大的外部需求占用了我国资源特别是国内短缺资源,增加了总需求,从而引起物价的上涨。

(三)成本推进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各项成本的上涨,这些成本增加的根源在于商品市场与劳动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1.工资成本推进

由于工资具有刚性,且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刘易斯拐点”,例如2010年以来,各地频频出现 “民工荒”的现象。当工资增长率超过产出增长率时,就会发生工资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2012年我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和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28752元和46769元,同比分别增长17.1%和11.9%,已经明显超过了名义产出增长率,导致产品成本上升。当生产成本普遍上升时,企业只能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保证利润,但物价的上涨又是诱发工资上升的直接因素,而工资上升又会引起物价进一步上涨。

2.原材料成本推进

由于美元流动性过剩,造成美元贬值,引起以美元计价的石油、矿石等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暴涨。而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比重过大,工业生产需要的石油等原料严重依赖进口,导致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进而带动国内消费价格的上涨,形成输入型的通货膨胀。

3.环保成本推进

伴随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正遭受严重的威胁。随着国际社会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观念,我国政府也在加紧节能减排的步伐,对企业的生产要求和标准不断提高,在保证生产的同时还要顾及对环境的影响,这无形之中加大了企业的生产

4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成本。

4.品质成本推进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因而对环境保护、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活的舒适度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满足这些要求也要求增加投入,这就客观上使得生产成本上升,加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

(四)受国际通货膨胀的影响

从理论上说,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一般有三种:一是国外商品的价格传导途径,二是货币供给途径,三是成本传导途径。具体到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三种传导机制可能都在发挥作用,但以货币供给机制最为显著。我国的财政收入状况一直都不错,但货币依然不断超发,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一直实行政府主导下的出口战略,导致外汇储备节节攀升,至2013年6月末已达3.5万亿美元,再度创出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我们实行的是一种类似于“联系汇率”的货币发行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有多少美元进入我国,我国央行就按当时的汇率发行相应数量的人民币。而这几年由于外贸顺差所致的外汇储备大增,美元大量涌入我国,所以更多的人民币也就被源源不断地印刷出来了。另一方面,美国为了转嫁危机,推行量化宽松政策,致使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元,赎买升值预期相对较强的人民币,加剧了国内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使我国股市、楼市及大宗商品价格日益高涨,吹起了大量的资产泡沫,致使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增大。

四、治理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紧缩的货币政策

紧缩的货币政策就是抽紧银根,缩减信贷,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以抑制总需求,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1.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上调存款利率以提高存款收益,可以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上调贷款利率以提高贷款价格,可以减少信贷量。两者可以有效地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减少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最终有效遏制总需求膨胀。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0g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