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八下语文《桃花源记》基础复习及拓展(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10 00: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下语文《桃花源记》基础复习及拓展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悉如外人(熟悉) ..C.便要还家(邀请)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6.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7.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8、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二、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及翻译句子: (1)屋舍俨然: (2)便要还家: ...

1

(3)欣然规往: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悉如外人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9)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1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2.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

2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答: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6.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7.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

8.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答: 9、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 四、阅读课内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____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

3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 ..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答: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答: 4.翻译下列句子。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4

一、

1.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 2.B(交通:互相通达)

3.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

4.B解析:悉:全,都。 5.A解析:A.豁然:开阔或通达。8.交通:古:错杂相通;今:运输事业。C.绝境:古:与世隔绝的 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D.无论:古:更不要说;今: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6.C解析:这两句话不能表现桃花源人害怕世人打扰他们的生活。 7答案 :D

8、A(古义 ;B交错相通 : C与世隔绝的地方; D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略 )二、略 三、1答: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2.(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3、热情好客 ;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5.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6.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 7.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8.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9、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 , 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合即可。 四、

(一)1.晋代(东晋).陶渊明

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

3.世外桃源 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4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二)

1.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 2.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4.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09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