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近代史复习参考资料

更新时间:2023-10-04 20: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世界近代史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世界近代史 复习参考资料

Created by LHX

世界近代史 一.填空题

瑞士宗教改革:慈温利 1589,亨利四世,南特敕令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长期议会”(1640—1653),革命开始 1641,“根枝请愿书”,废除主教制 1651,“航海条例”,英荷战争(1652—1654),

威斯敏斯特条约 1701,王位继承法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掷出窗外事件,

威斯特法利亚合约 法国重农学派:魁奈

1789.6,国民议会,巴伊,网球场宣誓

社会俱乐部《铁嘴报》 1819,北德意志关税同盟 1834,德意志关税同盟 1838,《人民宪章》,6条 俄国开明君主:叶卡特琳娜二世

1846,第一部成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

1793,惠特尼,轧绵机,149倍

1823,门罗宣言 1849,英吞并旁遮普

美:托拉斯 德:卡特尔 俄:辛迪加 日:康采恩 1855、1870,两道枢密院令,文官制度确立

1870,英《初等教育法》 1873,三皇同盟,俄、奥、德 1878,俾斯麦 《非常法》 1878“欧洲人内阁”,伊斯迈尔, 财政部长(英)、公共工程部长(法)

1890,《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斯宾塞(英):社会达尔文主义 1884,柏林会议,非洲“有效占领”

1888,巴西废奴“金法律”

1889,美洲共和国国家联盟;1901,泛美联盟

潘恩《常识》

二.名词解释

1.乌特勒支同盟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北方各省与南方部分城市1579年1月23日在乌特勒支城结成的政治、军事同盟,以此与南方“阿拉斯同盟”针锋相对。同盟宣告永不分裂,以保卫革命成果。同盟以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议定征税、宣战、缔结合约和颁布根本法等一切重大事宜由三级会议以多数票决定,并规定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乌特勒支同盟的成立促使了北方的联合作战,有利于摆脱西班牙的统治,奠定了北方共和国的政治基础。

2.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维登堡的卡斯尔教堂门上张贴的宗教改革文献。《论纲》痛斥出卖“赎罪券”的做法,并且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反对用金钱赎罪的办法,这实际上是否认了教皇的神权。《九十五条论纲》虽然是用拉丁文书写的,但很快被译成德文,并迅速传遍了德国及欧洲,引起了全民的讨论和教皇的惊恐。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德国以及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3.拿破仑三世

路易?波拿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亦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缔造者。拿破仑一世的儿子死后,路易?波拿巴成为法定的继承人。他处处模仿拿破仑一世,朝思暮想恢复帝业。1848年12月他当选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1852年12月他宣布自己为法兰西皇帝,称拿破仑三世,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积极促进法国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法国经济的政策。在此期间,法国经济发展迅速,并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争夺欧洲大陆优势和进行海外殖民侵略,拿破仑三世积极发动对外战争。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联合英国战胜俄国。发动了与普鲁士的普法战争,他于1870年在色当战役中战败被俘,法兰西第二帝国也随之覆灭。拿破仑三世的统治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发展,在经济上确定了现代水平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根基,但其对外战争也给法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Created by LHX

世界近代史

4.普鲁士农业资本主义道路

农业中资本主义关系建立和发展的一种类型,是封建地主经济逐渐过渡到资产阶级地主经济,逐渐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并保存着封建残余的改良道路。普鲁士农业资本主义道路是与美国农业道路相对,因在普鲁士最为典型而得名。普鲁士农业资本主义道路是由贵族地主阶级通过一系列自上而下的农业改革,农奴制地主庄园演变成资本主义农场,容克地主逐渐资产阶级化,广大农奴则变成贫农和雇工。普鲁士农业资本主义道路使资本主义关系在农村中确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随着农奴制的瓦解,也为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些前提条件。但半封建特征的普鲁士道路,保存有许多封建残余,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5.不列达宣言

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查理二世发表的宣言。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治陷入动荡局面,新贵族和大资产阶级认为只有恢复君主统治,才能稳定社会秩序,避免出现新的人民运动。因此,他们派人到荷兰去同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谈判复辟君主制的问题。1660年4月4日,查理二世在荷兰不列达发表宣言,宣布在内战期间被没收的亡党和教会的土地不予变更,停止实行宗教迫害,除了直接处死查理一世的人外,对其他反对过国王政府的人一律不予追究。不列达宣言是王党势力与资产阶级相互妥协的产物,标志着复辟君主制的出现,但英国革命的成果基本上保存了下来。但查理二世在复辟后不久便废除了宣言,可见不列达宣言带有欺骗性。 6.雅各宾俱乐部

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俱乐部。其前身是三级会议时期部分代表为在会外讨论问题而组成的布列塔尼人俱乐部。制宪议会迁到巴黎后,该俱乐部在雅各宾修道院集会,并正式定名为宪法之友协会,还吸收制宪议会代表以外的人加入。人们按其集会的地点习惯地称它为雅各宾俱乐部。雅各宾俱乐部主要由巴那夫、拉梅特等领导,他们仍属于君主立宪派。随着革命的发展,雅各宾俱乐部的群众性日益加强,而且逐渐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分部。随后,立宪派和吉伦特派先后从俱乐部中分裂出去,雅各宾俱乐部遂成为革命民主派组织,罗伯斯比尔成为主要领导人。雅各宾俱乐部在法国大量革命俱乐部中地位最突出,并于1793—1794年执掌了法国政权,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热月政变”后雅各宾派的统治被推翻,雅各宾俱乐部也随之关闭。

7.克里米亚战争

即克里木战争,亦称东方战争,指1853—1856年俄国与土耳其、英、法联军之间的战争,因主战场在克里米亚而得名。19世纪中叶,俄国力图慑服土耳其,控制黑海海峡,插足巴尔干半岛,这引起了英、法的反对。1853年6月,俄国派大军入侵土耳其,土耳其对俄宣战。11月,俄国海军歼灭土耳其舰队。土耳其的军事惨败促使英、法于1854年3月对俄宣战。后来战事集中在克里米亚半岛上,并最终以俄国的失败告终。克里米亚战争的性质,对俄国和英、法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性战争。这次战争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促使其进行了改革。法国则恢复了欧洲大陆的优势。此外,这次战争也促进了军事作战和后勤指挥技术的进步。

8.殖民主义双重使命

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历史使命的简要论述。马克思在其著作中,以印度为例,写道:“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外一个是建设

Created by LHX

世界近代史

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其中,“破坏性使命”指殖民国家向殖民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造成殖民地自然经济解体,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设性使命”指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殖民地,使之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化,产生资产阶级;同时,西方民主思想与近代社会政治理论的也传播到殖民地。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论述揭示了殖民主义的本质,有助于我们深入对殖民主义的学习了解,认识第三世界国家的国情。

9.马基雅维里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他出生于佛罗伦萨一个律师家庭,曾供职于佛罗伦萨共和政府。后归隐乡下,以著述自娱,著有《君主论》、《佛罗伦萨史》等书。《君主论》主要论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本领和条件,应该如何取得政权和掌握政权。他特别重视权术,主张君主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他认为政治归根结底是力量问题,并否认在政治上讲求道德。马基雅维里在在《君主论》中将强权政治的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残暴。但反映了资产阶级建立民族国家和中央集权的要求,在当时具有很大进步意义。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对西方资产阶级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被称为近代西方政治学之父。

10.谢斯起义

美国独立战争后马萨诸塞州退伍老兵谢斯领导的农民起义。独立战争后,军队复员,市场上对于粮食的需求大减,粮价猛烈下降,农民收入锐减,许多人无力偿还债务而入狱,社会矛盾激化。1786年,在退伍老兵丹尼尔?谢斯领导下爆发了农民起义。起义者提出减轻赋税、废除债务和平分土地的要求,转战于多地,并得到了部分城市市民的支持。1787年2月,政府军队镇压了起义。谢司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冲击了统治阶级和邦联体制,推动了《联邦宪法》的制定。

11.宪章运动

19世纪3、40年代英国无产阶级为争取实现《人民宪章》而展开的革命运动。《人民宪章》是伦敦工人协会在1837年拟定、1838年公布的一个争取普选权的文件,其内容包括普选权的要求及为保障工人享受此项权利而规定的一系列条件。宪章运动曾出现过3次高潮,第一次有128万人在请愿书上签名,第二次签名者有330万人,第三次在新请愿书上签名的约550万人。但三次请愿书皆遭国会否决,工人们集会、游行、总罢工和抗暴斗争也相继被镇压,领袖遭逮捕判刑。宪章运动最后虽然失败,但它迫使英国统治阶级接受宪章派的某些民主要求,在英国及国际工人运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宪章运动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标志之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对以后的国际工人运动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2.中东欧农奴制再版

主要指16、17世纪在西欧资本主义方兴未艾之际,中东欧农业中却再次出现农奴制的历史倒退现象。这种现象以德意志最为典型。16世纪,中东欧一些地主趁农民缴不起地租而将农民分地收归己有;一些地主在农民流入城市时将农民闲置的分地收归己有。三十年战争更进一步推动了农民农奴化的过程。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对粮食

Created by LHX

世界近代史

的需求猛增,致使粮价上涨,这就对中东欧地区的粮食生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加上中东欧经济落后,地主不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何物,为了经营粮食生产,他们只能在古老的农奴制中找到出路。中东欧农奴制的再版,使农奴遭到残酷剥削,处境十分悲惨。对于中东欧地区的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抑制作用,扩大了与西欧的经济差距。

三.简答题

1.简述人文主义主要思想 ①.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提倡“人权”,反对“神权”;

②.提倡个性自由和平等,反对神权和专制主义; ③.提倡现实生活和享受,反对禁欲主义、来世主义;

④.提倡科学和理性,反对愚昧主义和神秘主义;

⑤.倡导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及创造力,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2.世界近代环境与社会的关系

世界近代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人类在发展中一定要注意环境保护,不然就会受到环境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

①.15、16世纪,木材是建筑业、造船业的主要原料,以及工业、农业生产和家庭燃料对木材也有很大的需求,加上15世纪下半叶西欧农业复兴,垦荒运动的开展,对于木材的需求大增,大量森林资源被开采,致使森林覆盖率下降。这造成木材稀缺,价格猛涨,产生能源危机;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泛滥,殃及人们的生产生活。

②.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燃煤的使用迅速增加,加上生活用煤的增多,致使煤炭的使用量急速上升。大量煤炭的燃烧产生许多废气,造成了大气的严重污染,许多人因此得上了肺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这种现象以英国最为典型,尤其是曼彻斯特等地。

3.简述加尔文新教内容

①.主张“信仰得救”,强调“信仰耶稣即可得救”,人们要想得救,只能靠自己的虔诚信仰;

②.要求建立廉俭教会;

③.认为《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教会和国家的权威只能来源于《圣经》;

④.提出了“预定论”的神学理论,即上帝已将世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但同时“选民”、“弃民”可通过上帝的呼召体现出来,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弃民”的标志。

4.试分析美国南北战争为什么会爆发

独立后的美国,北方是工农业资本主义,南方则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建国初期,南北双方即存在着利益之争。南方诸州反对国会有征收关税的权力,北方则要求禁止输入奴隶。1787年《联邦宪法》只是暂时缓和了南北双方间的矛盾。

随着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南方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南北两种经济制度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北部需要大量自由雇佣劳动力,南部奴隶主却把大量黑奴禁锢在种植园中;北部需要大量的棉花等工业原料,南部奴隶制经济却具有殖民地经济性质,产品多数输往英、法等欧洲国家;北部需要南部作为商品销售市场,一贫如洗的黑奴却无力购买任何工业产品;

Created by LHX

世界近代史

北部资产阶级需要提高关税以保护自己的工业,控制联邦政府的南部奴隶主却力主降低关税,以购买廉价的外国产品。

南北双方斗争的焦点是围绕西部领土展开的。西部领土的扩张,使得不断有新州加入合众国。南方奴隶主希望将新州变为蓄奴州,经济上能占有更多土地从事种植园经济,政治上根据《联邦宪法》有关国会代表名额规定,增加蓄奴州个数有利于奴隶主增强在参议院中的势力。北方资产阶级也力求把每一个新州变为自由州,经济上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可向工业提供粮食和原料,也能扩大工业品市场,政治上也有利于增强在国会中的势力。

北部废奴运动不断发展,广大农民、失业者和新移民都主张废除奴隶制,以便他们能自由获得土地。

南部的奴隶制面临着严重危机,由于移民很少去南部,导致南方劳动力严重不足,奴隶的价格上涨,种植园主的投入成本大大增加,负债累累。南部奴隶主寡头政治统治遭到非奴隶占有者的强烈反抗,一些南部州公开进行反奴隶改革。同时,黑人奴隶的起义和抗争也得到支持,各州掀起反抗斗争的高潮。奴隶主的寡头统治处于孤立境地。到5、60年代,在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中奴隶主丧失了政治优势,西北部的成长导致奴隶主与西部农民的联盟破裂,共和党的崛起得到了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严重威胁奴隶主的政治统治,民主党内部决裂,自身的分裂进一步削弱了其力量。

1860年大选,共和党获胜,林肯当选总统,明确宣布坚决反对奴隶制扩张,使奴隶主扩张奴隶制的希望完全破灭。

因此,奴隶制面临着灭亡的前景。南部奴隶主为了挽救自己的灭亡,公然发动了分裂国家的叛乱,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5.简述孟德斯鸠的主要思想

①.论证了社会现象的规律性。他认为任何国家的法律都不可避免地为地理条件、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特别是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因素,即政治制度。

②.他把政体分为三个类型,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的是民主政体,政权属于少数人的是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以上三种政体都是合理的。但还有一种暴君政体是不合理的。他强烈谴责暴政,即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③.划分国家权力,实行三权分立,把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开,分属三个不同机构,实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从而保障人民的自由,避免暴政出现。

6.试分析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

①.通过废藩置县,消灭了封建割据,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并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②.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取消了武士特权,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主进程的发展;

③.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土地允许买卖,幕府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被彻底废除,自耕农和新地主成为合法的土地所有者,大体上确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近代土地所有制。其次,政府指定的土地税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

④.通过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政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工业,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⑤.文化上,实行文明开化,用西方先进改造日本的封建文化,发展近代教育,促进了日本的近代化。

Created by LHX

世界近代史

⑥.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双重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由落后的封建社会发展成为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了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⑦.明治维新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保留了诸如天皇制度等大量封建残余;强大起来的日本成为了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的步伐,给亚洲邻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四.论述题

1.评价哥伦布

关于哥伦布的评价问题,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必须全盘否定:

①.哥伦布发现新航路,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是必要的、进步的、必然的,但他给印第安人带来的却是屠杀和掠夺,根本没什么功劳可言。

②.资本主义虽然比印第安人的社会制度先进,但没有哥伦布的发现,他们终究也要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

③.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发展,不关印第安人的事,印第安人没有义务用千百万人的骸骨去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哥伦布的航行和发现新大陆,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过推动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①.哥伦布的航行和发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重大变化。

②.它所产生的后果是殖民掠夺的开始。

③.对中世纪天主教的世界观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哥伦布的实践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动摇了天主教世界观的基础。

以上两种观点都未对哥伦布进行全面评价,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凡是顺应时代历史潮流前进方向,有利于调整和变革时代生产关系,对人类历史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是有功的。

哥伦布作为世界闻名的航海家,发现了欧洲横渡大西洋通往美洲的新航路,打破了美洲的长期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走向一个整体,推动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哥伦布的航行也沉重打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所以,哥伦布在推动人类发展进程中具有一定的贡献,这一点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然而,对于哥伦布的评价不能抛开充满血腥杀戮的暴力行为。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欧洲殖民者为了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用残酷的手段对美洲进行暴力掠夺,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殖民掠夺以及对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疯狂屠杀,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破坏了美洲文明,致使美洲生产力倒退,长期处于贫困。所以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欧洲殖民者理应受到谴责。

因此,对哥伦布进行评价,既要对其航行和发现新大陆的历史意义予以充分肯定,又要对其所表现的海盗行为进行揭露和批判。

2.试述19世纪下半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立法 (一).背景

①.19世纪下半叶,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社

Created by LHX

世界近代史

会不公平更加严重。物质财富急剧增长,但是分配极不公平,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以工人阶级为首的劳动群众的生活状况日益恶化,他们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威胁着资产阶级的统治;

②.阶级斗争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工人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的觉悟更高,他们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各国几乎都成立了工人的政党和工会,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压力,这也迫使统治集团不得不从事调整;

③.工业化及与其同步的城市化,使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新问题,这些问题都急需解决;

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支强大的科学家队伍成长起来。他们用自己的科学知识为政府出谋划策,协助政府在社会许多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要;

⑤.工农业的生产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为实行社会调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因此,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以社会立法的形式,在社会领域内实行了各种调整,涉及劳工福利、社会保障、经济问题及教育等领域。这意味着国家从过去的自由放任政策过渡到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国家的职能扩大了,也多样化了。 (二).内容 ①.德国

《疾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上的保障; 《意外工伤保险法案》,因工伤亡的工人得到医疗或丧葬费; 《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为年老工人和残疾人提供养老金或津贴; 《青工保护法》,保护童工权益,建立老子仲裁法庭。 ②.英国 《整顿法》,确立工厂卫生检查制度;

禁止使用年少童工;制定最低工资;保障工伤工人; 颁布《教育法》、《初等教育法》,为贫困家庭孩子提供免费伙食、体检等,实行义务教育; 解决失业问题,设置失业保险金;70岁以上老人领取津贴; 解决工人住房问题,改善居住环境,美化城市。 ③.法国

对工厂使用女工进行管理,禁止使用13岁以下童工; 确定最大限度工作时间为10小时;

对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卫生做了充分规定;

保障工人及其家属免费医疗,对工伤进行赔偿; 承认工会为合法组织,保护工会运动;

颁布执行一系列关于食品饮料标准、环境卫生、健康和居住条件的发令。 ④.美国

制定工伤赔偿法律;禁止雇佣妇女作夜工;禁止雇佣年少童工; 限制垄断发展,反对托拉斯不法行为; 保护自然资源;

加强管理食品和药品卫生。 (三).评价

①.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工人及其政党与政府的矛盾,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②.劳工状况有了改善,生活上得到了一些保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③.有利于整顿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促进资本主义平稳健康发展;

Created by LHX

世界近代史

④.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发展教育、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⑤.劳动群众的购买力提高,社会需求增大,刺激了生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⑥.但这些社会调整都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进行的,没有触及资本主义的基础;

⑦.享受小恩小惠的工人阶级满足于现状,失去了革命的远大理想,工人政党愈益倾向于 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妥协。

3.试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伟大意义 (一)历史背景

①.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产阶级的出现,为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基础。意大利最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较早地形成。新兴资产阶级为了自身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他们借用与基督教神学对立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②.中世纪欧洲封建神学的束缚,人民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推动。

③.意大利经济繁荣,一些城市共和国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有雄厚的财力,这就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④.在意大利富裕城市中,有许多博学多识的学者,他们对古代罗马文化深感兴趣。而这些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对他们优待有加,使他们有良好的创作条件;

⑤.意大利保留了大量古罗马的建筑遗迹,有一个独特的文化环境,能够抒发思古之幽情;拜占庭学者、书籍、文化的传入更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⑥.中国的四大发明,特别是造纸术和印刷术在西欧的广泛传播和使用,推动了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⑦.世俗统治集团包括罗马教皇的支持和保护。 (二)历史意义

①.文艺复兴是人类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推动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是西欧历史的重要转折;

②.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从来世到现世,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及科学实验精神,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③.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倡导科学,为后来自然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④.创造了精湛的艺术品和文学作品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成为人类艺术的瑰宝,为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⑤.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为后来的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以及三权分立等学说提供了思想根源;

⑥.当时所产生的应用科学技术,直接或间接推动后来英国产业革命。耶稣会士将其传到中国,推动了我国科技进步;

⑦.不足:人文主义者揭露了天主教会的腐朽、罪恶,但是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盒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而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大多数人文主义者把在古代受到维护的那些迷信落后的东西保留下来;造成私欲的膨胀。

4.19世纪中日两国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决定两国不同发展命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经过短短16年的时间便推翻了封建幕府的统治,这就为日本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和维护国家独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中国经历了72年,直到辛亥革命才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期间已经沦为了半殖

Created by LHX

世界近代史

民地国家,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步履维艰,始终无法改变国家的落后状态。 内部原因:

①.社会改革的内部条件:中国虽然在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日本畿内地区相比处于较高水平,但就全国而言,在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因素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发展等方面,中国落后于日本。这是日本实现向近代社会变革的一个相对有利的条件;

②.更主要的还在于两个国家的封建生产方式的坚固程度和内部结构存在的很大差异,因此在社会变革时期它所形成的阻力也完全不同。

中国是一个封建制度发展充分的国家,它的社会经济的内部结构比较坚固,并且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同时,中国的封建社会又是一种弹性的封建社会,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的机制。日本的情况则不同,日本封建制度的发展显然是不充分的,僵化的土地所有制和封闭的社会结构,使它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对于实现近代化的社会变革,中国的封建旧制度所造成的阻力也显然要比日本大得多。

③.国家政治体制方面:中国是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强大的中央政权可以动员全国的力量来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日本是封建的幕藩制国家,中央幕府与地方藩国对立,这就为革新势力进行反幕活动提供了方便。

其次,日本除了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将军之外,还存在着形式上的国家君主—天皇。不满大权旁落的天皇及其小朝廷可以利用社会上的反幕势力为自己所用,并以天皇名义来动员和团结社会上各种势力;中国的皇帝是全国唯一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绝对权力,其统治地位更具有稳定性。

日本选拔任用官吏实行门阀制、世袭制,阻碍了封建政权机构吸收新鲜血液来增强自己活力,容易造成门第较低而富有才干的人的不满,从而走上反幕道路;中国实行科举制,能够将社会上优秀分子吸收到政权中,有利于扩大政权的阶级基础,增强政权活力,缓和社会矛盾。清王朝的腐朽、顽固,也对变革产生了很大的阻力。

④.革新力量上:在中国,由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组成的“四位一体”,同现存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很难分化出与之相对抗的革新势力。日本则不然,森严的等级制度和门阀、世袭的选官制度使得一些富裕农民、商人和高利贷者无法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们成为有力的革新势力。

⑤.在文化传统及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方面:中国固有的文化负担过重,因此对过去的辉煌文化怀着一种憧憬,对新的文化发生抵触;日本文化负担不如中国重,且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华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他们认为只要外来文化对自己有利便可引进使用。 外部原因:

①.由于中日两国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不同,西方侵略者以入侵中国为主,中国所遭受的殖民侵略的压力要比日本大得多,这就使日本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

②.中国较早受到西方国家的侵略,对日本起到了极大的震动作用,唤醒了一些先进人士的民族意识。他们把中国作为前车之鉴,决心要摆脱日本“开国”后面临的民族危机。

③.中国人民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革命斗争在相当程度上直接牵制了欧美列强对于日本的侵略行动,从而在客观上支援了日本的倒幕维新运动。

④.中国人民以及亚洲其他各国的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也迫使西方殖民者汲取了某些政治上的教训,从而使他们对日本的人民起义和反幕势力采取了较为慎重的态度,没有敢于公开进行武装干涉,从而使日本的变革能够较为顺利的实行。

Created by LHX

世界近代史

⑤.中日两国的社会变革进程存在重大差异:日本构成倒幕维新运动的多种形式的斗争,在幕末被迫开国后,利用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尚未全面渗入日本的有利时机,几乎同时兴起,形成一种合力,引起强大的共振,终于一举推翻了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但是在中国,由于斗争力量的分散,没有同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很好的结合,导致了斗争的失败。

⑥.社会变革的错位是导致中日两国一成一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日本,各项资产阶级改革措施都是在推翻旧政权后由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政权推行的,即先自下而上地进行革命,然后再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而中国的改革都是在没有经过革命的情况下,依托旧政权进行的,这种改良主义性质的变革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很小。

5.16—18世纪西方崛起和东方落后的原因 (一)西方崛起的原因:

①.地理大发现之后,迅速走向世界,竭力向海外挺进,霸占了世界主要贸易航道,夺取了重要战略据点,把许多地区和国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对其加以掠夺,从而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文艺复兴为西方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及对外掠夺提供了精神上的准备。它把人们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中唤醒,使人们意识到人生的价值,从而产生了为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人生观及奋发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

③.中世纪的天主教教会是封建制度强有力的支柱,天主教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前进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碍。欧洲的宗教改革大大地削弱了天主教会,把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从天主教的禁忌下解放出来,这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而且,在宗教改革中产生的新教,特别是加尔文教所宣扬的 “神定论”,从精神上和心理上推动、鼓舞资产阶级在掠夺人民和积累资本的道路上无顾忌地前进;

④.西方在国内有较好的政治环境。西欧的君主专制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建立在与资产阶级联盟的基础上,它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扶持和保护的政策。但这只限于早期,到了晚期专制制度就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了;

⑤.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东方衰落的原因:

①.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东方的几个大国都是皇权至上,以皇帝为首的地主阶级占有大量的土地,他们残酷地剥削农民,致使封建的自然经济难以解体,资本主义萌芽难以成长; ②.东方的封建国家实行“重本抑末”的政策,打击工商业。专制主义的中央政权不需要资产阶级的支持,因此固守农本经济,摧残工商业,使得自然经济固守和封建社会延续;

③.东方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④.东方国家维护传统的教化,禁锢非正统的思想,以维护封建秩序。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礼教仍然起着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武器的作用。这使得资本主义的幼苗既得不到国家政权的扶植,也得不到舆论的声援。

Created by LHX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08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