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课堂练习

更新时间:2024-06-27 06: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曹刿论战》课堂练习

《曹刿论战》的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人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说。”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曹刿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如果要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可以。”齐军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曹刿说:“可以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将要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不可以。”下车看齐军的车辙,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说:“可以了。”于是追赶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他们的士气衰竭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他们。(齐国是)大国,是很难推测的,害怕在那里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辙乱了,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赶他们。”

一、填空:1、《曹刿论战》选自 ,作者是 时代的 。 2、本文记载的是齐鲁两国之间发生的 。 二、解释加点词语: 齐师.伐我 肉.食.者.谋 又何间.焉 望其旗靡 肉食者鄙 何以战 ...

必以分人 小惠未徧 牺牲玉帛 ..必以信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

小大之狱 忠之属也 战则请从 ...公将鼓之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 一鼓作气 ....

再而衰 三而竭 .. 彼竭我盈.夫大国 .

三、一词多义: 1. 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4. 又何间焉 惧有伏焉 ..5.公问其故 故逐之 ..6.其乡人曰 公问其故 ..

四、古今异义: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必以情

可以一战 再而衰 五、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六、理解默写:

曹刿不听乡人劝阻一定要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他认为: 鲁庄公怎样准备作战 曹刿怎样回答鲁庄公 曹刿为什么选择“齐人三鼓”时进攻 他的解释是

“齐师败绩”时,曹刿不让鲁军马上追击,这是因为: 课外收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了解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与同学交流。

七、中考连接;

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2、曹刿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些地方?请说出两点。

3、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

曹 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庄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5、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语句回答) 6、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7~10题。(10分)阜新市2009年 [甲]《曹刿论战》

全文[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 (3)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____ (4)元帝异之 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具以东渡意告之。

9.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 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 10.[甲][乙]两文都主要以 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______ ____ (2分)

(一)9.(1)赐福、保佑。(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为什么。(4)对……感到惊奇。(每小题0.5分,共2分。) 10.(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 (2)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地告诉了他。(每小题2分,共4分。) 11.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共2分。) 12. 语言 ; 机智、聪颖、聪敏、机敏、聪明、随机应变等(答出其中一个词语即可)(每空1分,共2分。)

【注释】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 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shān),流泪的样子。涕,眼泪。 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 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 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⑧邪(yé):同“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08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