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街面犯罪侦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更新时间:2023-10-07 12: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加强街面犯罪侦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街面犯罪侦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进一步加强街面犯罪侦查工作,是现代警务机制建设的需要,也是针对当前违法犯罪特点的一种新型防控模式。加强街面犯罪侦查工作,必须坚持人员、装备、机制相配套,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情报制导,对违法犯罪实施精确打击;必须坚持以现代指挥体系为依托,以多警种协作为抓手,以整合社会资源为支撑,构建合成型打击网络。 关键词 公安机关 街面犯罪 犯罪侦查

如何提高打击刑事犯罪的针对性、精确性和有效性,历来是刑事侦查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期,也是刑事犯罪的高发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违法犯罪呈现出向街面及各类公共场所转移的趋势。街面犯罪多发且其成因的复杂性,决定了采用便衣侦查这种新型打击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长期性。 一、 建立街面犯罪侦查队是现代警务机制建设的需要,也是针对当前违法犯罪特点的一种新型防控模式

构建现代警务机制,是跨人21世纪以来公安机关重点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是公安机关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所作的战略抉择,也是公安机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和“二十公”精神的战略安排。当前,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违法犯罪逐渐呈现出“随机性、动态性、暴力性、隐蔽性”等特点,面对传统的公开着装巡逻、管理形式,违法犯罪分子已逐渐学会了躲避和对付公开执法民警的伎俩。同时,由于着装警

察工作模式的局限,民警对一些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实往往不能深入掌握,仅能通过现行查证、深挖扩审获得的部分犯罪事实对犯罪分子进行打击处理,甚至打击了一名犯罪分子却使整个团伙成员逃脱打击,形成了执法打击工作的难点。因此,建立街面犯罪侦查队不仅是进一步深化、完善现代警务机制建设的需要,也是针对当前违法犯罪特点、消除执法打击难点的一种新型防控模式。

关于采用便衣侦查打击刑事犯罪,国内外的许多成功经验已给了我们诸多启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资料显示,一般情况下,便衣警察与着装警察的威慑控制力之比是10比1,违法犯罪分子对便衣警察的畏惧心理大大超过公开着装的警察。在美国纽约,有一支450人的便衣行动队伍,他们通过便衣侦查,不断根据需要变换角色隐藏在市民当中,一旦需要出击,则如猛虎下山,“一招制敌”,对各类街面犯罪实施精确打击,犯罪率持续下降,使纽约成为全美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受到了纽约市长和广大市民的高度评价。2002年全国打击“两抢”专项斗争中,广东省深圳市于2002年5月下旬至8月中旬先后组织开展了7次代号为“BY”的便衣集中打击统一行动,严打街面“两抢”等违法犯罪活动。开展行动后的5月份至7月份,全市所立“两抢”案件和盗窃案件分别比行动前的2月份至4月份下降了39.1%和24.9%。2003年上海市公安局公交分局也开展了便衣行动工作模式的探索,将以往使用便衣单纯打击扒窃犯罪的职能转变为侦查打击街面犯罪与反扒相结合,辅以情报信息、技术支撑,开展精确打击和情报导侦,效果也十分显著。

可见,建立一支以便衣侦查为手段的街面犯罪侦查队伍,不仅是适应现代警务机制建设从“网格化”公开巡逻到“公秘结合”提升警务实效的需要,而且是针对当前“犯罪潮” 南北流动,遏制市场经济下犯罪职业化趋势日益显著的有效举措,也是公安机关在“猫鼠”博弈中取得工作主动权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警务效能的最大化实现。

二、加强街面犯罪侦查队建设必须坚持人员、装备、机制相配套,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街面犯罪侦查队应当是一支以便衣侦查为手段,以情报信息为依托,以化装侦查、跟踪盯梢、守候监视、技术侦查、刑嫌调控和阵地控制等刑侦专业措施为支撑,能有效提高对重点地区、复杂场所、销赃渠道、边缘人群、高危人群的控制能力以及对高发、系列、团伙犯罪案件的发现、打击能力的专业化队伍。

(一)要坚持“择优录取、强化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街面犯罪侦查队伍。一要将业务精、年龄轻、责任心强的民警选拔到街面犯罪侦查队工作,并设定一定的工作年限,如每2至3年更换调整一批人员,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作为后备干部积极予以培养推荐,通过畅通人员交流、培养渠道,进一步增强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在工作中要坚决避免为完成队伍组建任务简单抽调人员,甚至用社保队员或其他辅警人员充数的现象发生。二要不断加强民警和辅警在岗培训力度,通过让一些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小教员进行带教、定期组织民警和辅警交流便衣巡逻体会等方式,提高其发现识别违法犯罪的能力。

三要编写制定操作性强的《街面便衣侦查巡逻手册》,内容可包括组织机构、工作职责、规章制度、操作程序等方面,下发到每个队员手中,使每个便衣队员熟悉业务,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

(二)要坚持“完善机制、理顺关系”,打造一支规范化的街面犯罪侦查队伍。一方面,要建立日常情况和特殊情况下的“两级勤务指挥”模式。在日常工作中,街面犯罪侦查队和各便衣巡逻警组按照各自的目标导向、任务要求和工作方法开展日常工作;遇到需要街面犯罪侦查队对某一区域的重点案件开展专项打击等特殊情况时,属地派出所、责任区刑警队等部门要根据街面犯罪侦查队通报的情况协同作战,切实配合其开展工作,确保街面违法犯罪查证、打击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实行“街面案件防控签约”制度。分块、分段地与各探组签定防控责任,明确各个探组、每位民警应承担的防控责任,既可实现街面案件防控的无空白、无漏洞,又可避免对便衣力量的勤务考察缺乏抓手和方法。工作中,要注意探组、民警间的人员交流,避免被违法犯罪分子摸清人头、规律而出现“表面暗、实际明”的问题。

(三)要坚持“做强后勤、考核配套”,打造一支实战化的街面犯罪侦查队伍。一要尽快配齐街面便衣侦查急需的各类装备、设施,并满足数量、质量、种类上的要求。如尽快给街面犯罪侦查队配发民用机动车、密摄包、录音笔、警械等装备,确保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二要对便衣民警的侦查津贴、辅警人员人身意外保险额度等进行可行性调研,从经济上切实为便衣民警和辅警人员提供执法执勤保障,解

除其后顾之忧。三要建立便衣民警和辅警队员的个人管理档案,及时记录其工作绩效和情况,并定期编发工作排行榜,以此作为民警竞聘、加薪和对辅警奖励的重要参考依据,积极营造“不进则退”,的“阳光竞争”氛围,以充分发挥便衣侦查的“尖刀”作用。

三、加强街面犯罪侦查队建设必须坚持情报制导,对违法犯罪实现精确打击

便衣侦查的实质是情报侦查,在建设和经营中要注意把握以下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应立足长远发展,对便衣侦查情报工作制定科学可行的长远规划,使便衣侦查情报工作具有更明确具体的目标、步骤、结构和内容。同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科技手段,建立便衣侦查情报收集、分析、运用系统,制定完善情报侦查工作规范,确保整体工作良性开展。

第二个层面,要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充分利用便衣民警深入最基层,活跃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最前沿,与违法犯罪人员及周围社会关系接触多等有利条件,加强对重点或突出犯罪案件、犯罪群体、特殊群体的“长期经营”,对涉及犯罪分子“吃住行销用乐”等场所进行重点控制,进一步拓宽情报获取的渠道。

第三个层面,要根据所获取的情报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对条件基本成熟的具体个案或团伙进行“专项经营”,适时予以打击。 此外,要树立情报共享理念,加强情报信息交流。要建立街面犯罪侦查队与治安支队等职能部门的定期例会制度,及时沟通情况,实现资源与信息的高度共享,充分发挥情报信息在打击违法犯罪中的作

用。

四、加强街面犯罪侦查队建设必须坚持以现代指挥体系为依托,以多警种协作为抓手,以整合社会资源为支撑,构建合成型的打击网络 面对当前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形势,加强对街面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离不开强有力的现代化指挥体系和多警种协作配合。 (一)强化指挥巡逻体系建设。面对街面“两抢”等现行犯罪日益突出的情况,必须建立和完善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指挥调度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确保一旦出现“两抢”等警情,能在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迅速形成围堵和搜捕网络。一要强化指挥中心的权威,加强对街面着装警力和便衣力量的指挥调度,以提高各警种合成作战的能力。二要在处置“两抢”等突发案件工作中,加强各警种的协作意识,做到分工明确、配合密切。路面卡点、街面巡警等公开警力主要是做好“围” 的工作,及时将犯罪嫌疑人、嫌疑车辆等围在网中;便衣力量主要是做好网内的搜捕工作。

(二)建立捆绑式的考核机制。实践证明,实行奖惩分担、利益捆绑的考核机制能充分调动便衣警力和着装警力的积极性。捆绑式考核,可分为日常考核和战役考核两类。日常考核可通过将便衣警力划分为若干地区探组,与派出所、责任区刑警队相对应,实行防范和破案双向包干责任制。战役考核是指在严打战役或专项斗争中,将指标量化分解到街面犯罪侦查队和各派出所,并与对应的责任区刑警队挂钩,根据工作绩效分别进行考评奖惩。这样,街面犯罪侦查队和各派出所能结合日常工作,积极深挖犯罪线索,充分形成打击工作合力。

(三)注重社会资源的整合。美国警务专家奥古斯特。沃尔麦认为:“若是警察没有民众合作的话,即使用一半的人充当警察,也不能保证治安的良好。”工作中必须注重对各类社会资源的整合。如,通过积极争取各街道(镇)的支持,建立政府牵头,公安、市容、工商、税务等部门参与的“社区综合联动机制”,实现辖区治安防控效能的最大化;积极协调企业、物业等部门,将其自建的图像监控系统与公安部门建设的图像监控系统进行联网,实现对辖区监控效能的最大化,等等。(公安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03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