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宇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二版)

更新时间:2024-06-03 21:20: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提纲

一、导论:

1、关注点及原因

? 我们主要讲的是:NIE,以科斯等人的NIE为主,兼顾其他派别 ? 关注“制度”的原因:主流经济理论的缺失,现实,中国转型的唯一性

? 制度的定义:至少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对单个社会成员的各种行为起约束作用的一系列规则

? 制度类型(划分标准不同):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内在制度、外在制度,等

? 流派:其中一个主线:德国历史学派--旧制度经济学(三派)--过渡时期--新制度经济学(两大分支,加尔布雷斯+科斯,科斯、威廉姆森、阿尔奇安、德姆塞茨、诺斯及张五常等。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自身的理论视为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其他流派:瑞典学派,比较类,新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制度经济学等等 2、NIE简介

? 概念,科斯的定义:就是利用新古典经济学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去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 最先提出者:威廉姆森

? NIE对正统经济理论的革命。经济理论的三大传统柱石: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第四个:制度。 ? 四个重要特征(威廉姆森):

1.新制度经济学充分假设制度有深刻的效率因素。也就是说,不同制度下绩效是不一样的。

2.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技术本质,而且还在于管理方式结构,后者带来不同的经济类型中信息传递、激励和分权控制的区别。

3.新制度经济学用的是比较方法,一种可行的形式与另一种相比,而不是与抽象的无磨擦的理想形式相比较。比较中的基本概念就是交易成本。

4.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组织的中心问题,归本求源是人类活动者的行动属性,行为假设被看作是现实中的重要部分 ?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一些修正P.4 ? 主要内容: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组织理论,制度变迁理论

二、NIE与其他流派的关系

与新古典经济学 与博弈论 与演化经济学

1、NIE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 ? 新古典经济学自身的特点与缺陷 ? 既有修正也有继承。

? 微观经济学的内核是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和相互作用的均衡结构,保护带有三部分:环境约束、信息、相互作用的方式。 ? NIE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保护带,保留了内核。 ? 方法论与新古典经济学一致,可以融入。 ? 修正了人性假设。

? 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研究方法深化 2 进化论

? 从拉马克开始,华莱士,达尔文

? 生物,人:行为及解释,利己利他,群体、个体、基因的不同角度

? 优生学,综合进化论,中性进化论,社会生物学 ? 新的发现,新的争吵

? 启发:演化视角的借鉴,对人性的认识以及不同学科(流派)人性假设的认识,对自然科学前沿的了解以及对人文知识、社会科学的冲击,加强经济学问题的现实性、真实性

三、人类行为

? 人的起源,人性、人性假设的不同看法(善、恶、私……), ? 主流经济学的理性人包含3个方面的含义:主流经济学中经济人(理性人):自利性假设(利己心self-love并非自私心selfish)、极大化原则(MR=MC)、每一个人的自利行为与群体内其他人的自利行为之间存在一致性

? 理性,不同流派的看法: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一

直到非理性;理性研究的重点方向是从认知规律对理性程度的影响机制

? NIE关于人的行为假定(3个):双重动机(财富最大化和非财富最大化),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威廉姆森)。 ? 有限理性定义:人们“有达到理性的意识,但又是有限的”(西蒙,1972)

有限理性的根源(原因):

(1)外在约束:现实生活是复杂的;事物是发展的,因而其属性和状态是不稳定的和不可确知的,此二者决定了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

(2)内在约束:人的头脑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因而人的行为能力也是有限的。搜集信息、处理及计算、行为本身的执行都是有成本的。保持“理性的无知” 有限理性形式:

(1)约束性有限理性:客观因素,受认知能力、外界不确定性、信息成本约束。

奈特:“根本不确定性”解释有限理性 西蒙:成本约束限制了人类行为的理性程度

哈耶克:强调历史、习俗、习惯、价值观和惯例对理性的限制

(2)选择性有限理性:因素:偏好、节约心智。 X效率理论与选…:超我与本我的倾向

心智成本与选…:心智是稀缺的资源,权衡(理性决策的准确性与非理性决策的简捷高效性之间),MC=MR 有限理性的两种扩展途径:

(1)眼睛向内:资源互补,开启潜意识

(2)眼睛向外:通过制度、组织、秩序、技术等节省交易成本与心智成本,降低思维成本。如市场、价格、货币等 ? 行为经济学的视角:人类行为的目标(幸福最大化取代新古典体系的财富最大化,幸福经济学,但怎样衡量?——追求满意而不是最优化),有限理性(与前文不同,侧重于行为经济学视角,较多侧重非理性行为),若干行为规律(比较新的领域,若感兴趣可学习心理学相关部分,自我对照也可以改进生活决策) ? 人类行为与制度的关系:制度扩展人的理性,人性影响制度演变,相互塑造

? 认知结构对制度的影响,不同的认知层次导致不同的行为模式,进而和不同的制度结构相对应

? 遵守规则还是寻求利益最大化?进一步考虑人性既包含理性又包含非理性才能在二者之间寻找到平衡

四、交易费用

? 康芒斯、科斯、威廉姆森对“交易”的看法,定义、划分以及依据:P.78

1、康芒斯(看法):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交易,交易是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单位。

康芒斯对交易的划分:

(1)买卖的交易,即法律上平等和自由的人们之间自愿的买卖关系。买卖的交易过程必然存在谈判和交易后可能发生争执的问题。买卖的交易的一般原则是稀少性。如商品买卖等。市场型交易

(2)管理的交易,是一种以财富的生产为目的的交易。交易双方是一种上级和下级的关系,也含有一定谈判成分。管理的交易的一般原则是效率。如企业内部上下级的关系等。 (企业)管理型交易

(3)限额的交易,也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关系,在限额的交易里,上级是一个集体的上级。特指政府与公众的经济关系。 政治型交易 2、科斯的交易

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来认识交易本身的内涵

科斯把交易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强调交易关系作为法律上所有权转让的制度上的意义,继承康芒斯

但,科斯的“交易”在多数场合是指狭义的市场交换或市场交易

交易是稀缺的、可计量的,从而交易的成本和收益也是可以计量的、可以比较的,融入主流经济学 3、威廉姆森对“交易”的细化

交易的三个维度:资产专用性(最重要),不确定性程度和交易

频率

第一个维度:资产专用性:用来描述资产的可调配性,是指在不牺牲其生产经营价值的条件下,某项资产能够被重新配置于其他替代用途或是被替代使用者重新调配使用的程度。为完成一项交易一般需要进行投资,并形成一定的资产。这种投资在技术上有两种选择:采用通用技术或采用专用技术。由此,相应地形成通用型资产或专用型资产。通用性资产、专用性资产、混合性资产

专用性资产:资产本身的专用性,资产地理区位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

第二个维度: 不确定性程度

强调“行为上的不确定性”,即由于策略性地隐瞒、掩盖或扭曲信息等机会主义行为而引起的不确定性。

在不同的交易中,不确定性所产生的作用和约束交易的程度不同。一般地,对一次交易的影响较小,而对长期交易的影响比较大。长期合同需要契约详细,但实际上完全契约几乎不存在 第三个维度: 交易的频率 一次、数次、经常

交易频率影响交易的成本和收益,从而影响组织制度的选择,主要体现在设立某种交易的规制结构的费用能否得到补偿,频率越高,交易的规制结构的费用越能得到补偿。 ? 交易费用的定义(不同学者及被接受的)

广义角度定义:交易费用实际上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交易费用就是所谓的“制度成本”。 科斯:“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 阿罗:“经济制度操作的成本”。

诺思:“交易成本是规定和实施构成交易基础的契约的成本,因而包含了那些经济从贸易中获取的政治和经济组织的所有成本。”

威廉姆森:“经济系统运转所要付出的代价或费用”。 ? 交易费用的测量,微观、宏观,并考虑技术进步。

? (1)交易费用若可测量,思路之一是分宏、微,即总量交易费用与单笔交易费用

? (2)宏观层次的:沃利斯和诺思,界定交易成本和转形成本,将经济活动划分为交易活动和生产转换活动,或者说划分不同部门为交易服务部门、非交易服务部门,加总与交易活动相关的资源耗费作为交易费用的大致估计。实证,结论:交易费用的相对增长是获取来自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收益的必然结果 ? (3)微观层次的:比较一些经济活动,如安装一部电话、开办新企业;计量市场性、管理型、政治型交易费用 ? 总量交易费用与单笔交易费用的关系 (1) 假设与验证

诺思的试验。不同国家下一个纺织品的订单,打分。结果:美国、香港效率高,莫桑比克效率低;美、港总量

交易费用高,单笔交易费用低,莫总量低、单笔高 曲轴试验。P.104 (2) 制度贫困陷阱

发展中国家“制度贫困陷阱”:总量交易费用占GDP比例很低,导致交易困难,影响生产活动和财富的增长,从而使总量交易费用占GDP比例不能增加,进而又出现交易困难

制度投资往往被发展中国家忽视

五、产权

? 产权: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 产权包括狭义所有权、使用权、用益权、让渡权,即人们通称的“四权” 。每一种权利还可以继续分解;产权也只有在多个权利主体之间进行权利界定时,才有意义。 ? 产权的三种分类:私有产权、共有产权、国有产权 ? 产权的功能:激励和约束,外部性内在化,资源配置。 ? 产权的属性: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转让性、永久性(或安全性)

? 解释产权起源的模型,未包含利益集团、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因素

? 讨论产权界定、保护,是否考虑国家因素 ? 科斯定理的内容及解释;相关的定理:P.137-145

科斯定理I:当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允许自由交易,不管产权初始界定如何,最终都能实现社会总产值的最大化,即帕累托最优状态。

科斯定理II: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可交易权利的初始安排将影响到资源的最终配置。

科斯定理III:当交易费用大于零时,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改进效率。 科斯定理推论:

1、在选择把全部可交易权利界定给一方或另一方时,政府应该把权利界定给最终导致社会福利最大化,或社会福利损失最小化的一方;

2、一旦初始权利得到界定,仍有可能通过交易来提高社会福利。但是,由于交易成本为正,交易的代价很高,因此。交易至少只能消除部分而不是全部与权利初始配置相关的社会福利损失。

六、契约理论

? 契约一般概念:是当事人在地位平等、意念自由的前提下,各方同时为改进自己的经济状况而在交易过程中确立的一种权利流转关系。

现代法律经济学:契约就是资源流转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它规定了交易当事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或限定了当事人各方的权利与义务.

? 契约功能:维护缔约双方或多方的合作,鼓励缔约方在恪守承

诺、承担责任的前提下谋求新的、更为远大的利益。 ? 契约分类:完全契约与不完全契约;显性契约与隐性契约;激励契约;自我履约协议与第三方履行契约;关系性契约 ? 契约的履行:契约的自我履行;契约执行的第三方监督与仲裁(私,公,混合);一体化手段 ? 古典契约理论的特征: (1) 契约的完全自由选择性 (2)契约是个别的、不连续的 (3)契约的即时性 ? 古典契约理论的局限: (1)忽视了经济外部性问题 (2)忽视了垄断问题

(3)强调契约当事人之间的自由选择 和平等地位

(4)强调契约的个别性

? 新古典契约理论。3个理论模型(瓦尔拉斯:卖者喊价模型,埃奇沃斯:重定契约理论,阿罗——德布鲁范式) ? 现代契约理论。

(一)委托-代理契约理论

根本原因:在于信息成本的存在与契约当事人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性。

来源分:外生的与内生的;时间分:事前的与事后的(逆向选

择与道德风险);内容分:隐藏行动与隐蔽信息。最优契约条件。委托代理与激励约束(激励与约束问题)。委托人的次优解 (二)不完全契约理论

原因:人的有限理性;交易成本的存在;信息不对称;语言使用的模糊性;取决于当事人的类型。

威廉姆森简单签约计划,不同契约的特点:P.75。

资产专用性与“敲竹杠”模型。交易费用经济学与产权理论的异同点:P.177。

七、企业理论

? 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对企业本质和边界的认识:P.183生产函数,交易费用经济学角度的科斯、威廉姆森,产权经济学派,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企业家理论角度的解释。

1、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企业:“黑箱论”是以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的身份存在的,企业唯一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忽视了对企业存在和企业内部组织问题的研究) 企业的边界:企业的边界=企业规模

企业是生产函数,则其边界取决于生产技术水平,最优规模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要选择适度规模(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

2、科斯观点的企业本质: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减少交易费用,是在利用价格机制配置资源存在较高交易费用时对价格机制的

替代。

企业的边界:企业的边界就是企业的规模。市场交易费用和企业组织成本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可以配置的资源数量的多少。从而决定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的边界)。

3、威廉姆森观点的企业的本质:企业是一种交易的治理结构。 相对于其他治理结构的突出优势:企业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效率 (1)激励方面:强调面对面的谈判,虽然不能完全协调矛盾,但能使契约各方从狭隘的机会主义形式中摆脱出来 (2)控制手段多,企业内的命令或权威来解决冲突

(3)“固有的结构优势”,突出表现为企业存在信息经济,对信息阻塞的缓解、观察经济和预期集中

企业的边界:取决于企业这种治理结构的收益和成本的权衡。 4、产权经济学派企业本质观点:是一种物质资产的集合体。 企业的边界:取决于纵向一体化收益和成本的权衡。

5、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的企业本质观点:生产的团队性质。

? 企业产权理论。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区别与联系。

1、企业所有权:对企业有形、无形资产排他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私有产权

剩余索取权(阿尔钦、德姆塞茨):对团队生产产生的合作剩余的要求权,或者扣除固定契约性报酬之后剩余收入的要求权。

私有产权

剩余控制权(格罗斯曼、哈特):没有在契约中明确规定的权利,有此权者决定契约外的所有用途。私有产权 2、关系:P.192

阿尔钦: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 哈特:企业所有权=剩余控制权

米尔格罗姆: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并统一为可交易的权利

不同在于角度、强调点不同,剩余收入可能是捡来的,剩余控制权才是王道,想咋拿就咋拿

相同在于:控制是为了拿钱,为了拿钱需要去监督,高度互补,否则产生扭曲激励 3、企业产权的配置:

资本雇佣劳动(主流,马、新古典、奈特、哈特等); 劳动雇佣资本; 利益相关者。

? 公司治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在企业权力结构上的设计:P.207(激励——约束机制设计)

公司治理:企业产权归属界定清楚之后,委托人激励和控制代理人,实现所有者的利益。 ? 企业家理论:P.212 (1)马歇尔:大综合角色

(2)奥地利学派:熊彼特强调企业家的创新职能,本质是将发明的技术引入到生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活力;卡森:稀缺性资源的“判断性决策者”,并强调文化和个人信仰对判断力的影响

(3)奈特:冒风险承担不确定性的人,其收入也不确定 ? 企业家角色和定义:企业家是协调者,套利者,创新者,不确定性风险的承担者。

? 企业家的特质,企业的本质与边界

企业的本质是企业家实现自身人力资本价值的工具

企业的边界在于企业家:企业边界决策是企业家基于价值最大化的进行主动选择的结果,企业边界变迁受制于企业家获取资源的能力

第八、九、十章

? 利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社会资本。合作剩余的“思想实验”:P.229

1、人类行为的相互依赖是一种客观现实。相互依赖性既可以产生效率, 产生合作,也可能形成低效,内耗, 甚至冲突和对抗,并会产生外部性。

原因:(1)社会分工是必然产生人们之间 的相互依赖性。 分工既提高了效率,也同时形成了 人类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2) 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生产程度的提高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

相互依赖性。

2、社会资本:对社区 生产能力有影响的人们之间所构成的一系列“横向联系”。(这些联系包括“公民约束网”和社会准则) 信任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资本的性质:

第一,社会资本是一种达成的共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产生凝聚力、认知力和 共同意志的社会纽带。

第二,我们可以将社会资本看作关系网的集合,一种社会组织。人们同时属于许多社会组织,而且这些组织可以具有不同的规则。

第三,社会资本是声誉的聚集和区分声誉的途径。个人投资于声誉,是因为它减少了交易费用并有助于打破进入各种生产和交易关系的障碍。

第四,社会资本包括管理者通过他们的管理风格、动机和支配权、工作实践、雇佣决定、争端解决机制和营销体系等发展起来的组织资本。

社会资本的作用:(1)共享信息;(2)协调行动;(3)集体决策)。

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1)在微观经济层面上,经济学家主要考虑 社会资本促进市场发挥作用的能力。

(2)在宏观经济层面上,经济学家考虑制度、 法律框架和政

府在生产组织中的作用是 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绩效的。 社会资本分析与制度分析的关系: 第一,制度构成着关键的社会资本。

第二,社会资本与制度一样,都影响经济绩效。 第三,非正式规则是制度和社会资本都共同具有的部分。 ? 集体选择的要素:参与者、决策方式、选择标准。 ? 集体选择的特征:

(1) 集体选择的交易成本比私人选择高。 (2) 集体选择不能满足个人偏好的多样性。

(3)除了极小的群体外,集体选择必须靠代表来进行。 (4)在集体选择中,往往“多数派被贪婪的少数派所利用”。?

(5)在集体选择中,大多数公民处于理性无知的状态。 影响集体行动的因素: (1)集团的规模

集体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集团规模有关:集团规模越大,个体越多,个体的份额 就越小,集团的公共物品的供给量就越 远离最优水平。 (2)个人获益度

? 如果集团规模相同,集体公共物品能否产生就取决于集团中每个成员从一定水平的集体物品供给中的获益程度。 (3)集团的组织成本

? 组织成本是集团中个人数量的一个单调递增函数。所以,大集团或潜在集团不会受到激励为获取集体物品而采取行动,在小集团,集体物品就有可能被提供— —甚至不需要任何集团协议或组织。 (4)“选择性”激励

?选择性激励就是对个人偏好的价值要大于个人承担的集体物品成本的份额。

?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利益集团的分类、集体行动形成的条件等,自主组织理论;集体行动的问题,“搭便车”,三种困境;利益集团对制度选择的影响 1、搭便车

拉坦指出,当制度在团体层次上予以供给时,会遇到严重的“搭便车”问题。 即每个人都只想其他成员去做出组织的 努力或承担维持组织的成本,而自己却坐享其成。 解决方式(拉坦): 一是强迫成员参与;

二是提供超常规的经济利益激励。 2、集体行动的困境

(1)集体决策很难,并且集体内的任何一个人追求纯粹的效用最大化都是不可能的。

(2)不同规模的集团在社会经济中的影响并不与该集团的人数成正比,社会经济的多数规则的实施更多是形式上的。

(3)不同社会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并不总是能达到均衡,而往往形成特殊利益集团。 3、集体行动的困境对制度的影响 ●制度的非中性

●制度变迁的进程受到影响 ●制度选择的低效

? 国家定义,经济学视野中的国家“三只手”角色(表述、特征及适用范围,掠夺之手的好处);诺思的国家理论,诺斯悖论;强化市场型政府;竞争对制度的影响

1、国家定义:国家是一个具有合法使用暴力和强制提供法律、秩序的组织,以及拥有垄断权,最终要对造成经济的增长、衰退或停滞的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的制度安排。

2、国家的三只手:无为之手;扶持之手;掠夺之手。P.282 3、诺斯的国家理论特征:(1)把国家视为一种组织; (2)揭示了国家与产权的内在联系;(3)揭示了国家的内在矛盾

4、诺思悖论

“没有国家办不成事,但有了国家又有很多麻烦”

“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保护个人权利的有效工具,又是个人权利最大和最危险的侵害者”

人类历史长河(纵向)和世界格局(横向)来理解:P.294 诺思悖论反映的问题:政治与经济的对立!

出于统治的需要,一种经济上低效的制度安排在政治上却可能是合理的。

麦迪逊:政治体制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利益集团往往要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中活动,来改变市场经济的有效性。 为了防止国家和利益集团通过各种途径实现自己的目的,我们故意建立起一个效率低下的政治制度,防止受到一个效率很高但是想干坏事的政府的危害。

5、强化市场型政府:一个政府如果有足够的权利去创造和保护个人的财产权利并且能够强制执行各种契约,与此同时,它还受到约束而无法剥夺或侵犯私人权利,那么这个政府便是一个“强化市场型政府”。 6、竞争对制度的影响:

地区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刺激地方政府制度创新。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对制度的影响:

(1)、、、、、、对统治者形成了一种竞争的压力; (2)开放能成为寻租活动的有效解药; (3)、、、、、、增加了制度的多样性及灵活性;

(4)有竞争力的制度既影响成本,也影响要素及资源流动的方向

十一、制度变迁的三个视角

? 3个角度:演化的视角;博弈的视角;历史的视角。 ? 进化、演化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学者对制度演化的发展,哈耶克P.320,霍奇逊P.326,诺思(后期)P.327,等,越来越强调认知与行为的心理基础成为重点。制度演化的层次,自然演化、人为设计还是二者结合?P.334——P.336 1、哈耶克:社会秩序的自发演化

霍奇逊:经济系统和制度变迁是在主观-客观两重世界的相互运动中取得的

诺思后期: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为系统的制度变迁理论

2、自然演化与人为设计的综合

自然演化论:哈耶克。自由主义是对一种在社会事务中自动或自发形成的秩序的发现。复杂系统难以计划和操纵(如自然生态系统)。

人为设计论:审慎设计的过程。制度设计减少了自然演化中的“试错成本”,但容易形成利益集团。

综合:非正式制度一般是自然演化的结果,正式制度通常是人为设计的结果,而正式制度大多建立在非正式制度基础之上 ? 支付矩阵,合作剩余=制度红利;制度是内生还是外生?制度多样性。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制度变迁取决于社会主体之间的博弈

? 新经济史学。计量经济分析运用较多的是“间接计量法”和“反

事实计量方法”,几个案例

? 路径依赖。P.387一般说明、经济学、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定义,起源与转变(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制度变迁的),理论发展,认知科学的解释,新古典经济学、演化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案例及争议

十二、制度与经济增长

? 经济增长理论中制度作用的变化,三种不同的看法;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因素

? 作用机理:制度变迁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而决定经济增长,囚徒困境到囚徒快乐;决定经济增长的根本制度:“经济人”假设下,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产权制度安排

? 制度影响经济增长(产出)的计量分析,制度质量与经济增长 ? 技术决定论:2个核心命题:(1)技术是自主的,技术变迁是技术内在逻辑的产物;(2)技术变迁决定制度变迁和社会发展。局限在于:a不能解释没有技术变迁却出现经济增长,b忽视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如人口压力

? 制度决定论:产权、组织和市场因素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激励,并最终带来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

? 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互动中的关系:统一的框架是“成本”;“互不决定论” ;制度和技术难以截然分开,互相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01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