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 刘祝庆

更新时间:2024-04-13 06: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论文

题目: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学校:

姓名:

时间: 梁化镇七星墩小学 刘祝庆 2016年3月11日 1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摘要: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语言美、构

思美、思想美,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讲究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体现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疏导、诱导、辅导的作用;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艺术

语文教育面对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时代,必然要做出自己的思考与应对。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者,理应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不断创新,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而语文教育的变革重点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重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富于创造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安排精巧的教学过程,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谈谈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见解:

一、努力构建自主课堂

(一)、改变认识,关注学生

长期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人地位。尤其当我们一起评课时讲这位老师基本功好,那位老师运用方法好等等此类话的时候,就充分说明课堂的焦点不在学生身上,课堂的靓丽最终归于老师。我们听课老师也都在思想上先入为主地盖了帽:“咱们下一节听××老师的课,”而非:“咱们看看××班学生是如何上课的”。熟不知,老师的价值是在学生身上体现的,课堂的好坏应当看学生发挥如何。

在此情况下,其实我认为一节完整完美的课恰恰就是最失败的课,因为老师表演完了,而学生居然没有任何问题,还心满意足,没有任何千奇百怪的想法,这岂不是我们培养人才的悲哀?岂不是教师的高级欺骗手段?我们老师的知识量到底有多少呢?长此下去,我

2

们的后代会不会出现知识的倒退呢?

所以,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去关注学生,而不是只关注教师。一节好的民主、自主的课堂实质在于:我们不光在乎课上解决了多少问题,而要更在乎引出了多少问题,留下了多少问题,学生有多浓的兴趣去反复地玩味、品评、尝试、实践于课下。

(二)、让学生自己生成知识

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成知识,才能真正建构起属于他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创新能力、成功的快乐等积极的情感才能同构共生。让学生在“动手做”中生成知识,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生成知识,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流程中生成知识,在运用知识中巩固知识。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指出:“人完全是在自我教育中进步的。”只有把学生引导到自主学习的轨道上来,学生才会动起来,课堂才会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为此,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支配;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给学生足够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完成;给学生足够的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足够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

(三)、让学生善于“说学”

拿破仑·希尔说过:“人们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一次就有可能产生独自一人10次才能完成的思考和联想。”作为一线教师应该会有过这样的感受:自己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讲,可学生就是不明白。其实,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善于“说学”,并由此变成学习的主人。

口头表达能力是现代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思维敏捷、能言善辩是个人寻求发展机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学效果得以提高的关键因素。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学生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能力。

说学,即学生在小组内或全班范围内互相展示学习内容、解题思路或自学成果。通过“说学”活动,可以展示和交流自学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通过“说学”,可以引起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四)、让学生善于质疑

布鲁巴克有这么一句名言:“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提出一个问题要比教师提出一百个问题更有教学价值。首先,

3

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在经过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已经进入了主动求知的阶段;其次,在学生所提问题的导引下,经过顺水推舟、因势利导,课堂教学会进入更深的层次;再次,学生提出的问题比教师提出的问题更能引发其他学生的思考;最后,面对学生随时可能的质疑,每个学生乃至教师都尽可能使自己的表达更完善,同时也想集中精力捕捉其他发言者的思维“破绽”,以便来一个“回马枪”。

在由学生的质疑引发的“争论”中,不管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能满载而归,即使失败者也收获了对方的智慧;而由教师引发的步步进逼的质疑,则有可能把学生“逼”得失去了信心。

学生的质疑,就像一根根思维的接力棒,把课堂教学引向智慧的殿堂和思想的远方。因此,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敢思敢想、奇思异想,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要想学生进行质疑,教师就不能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要让知识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要培育和形成“质疑文化”,形成以能问、善问、会问为荣的风气。同时,教师要坚持质疑“无错原则”。要认识到学生是成长过程中的个体,难免会在提问中出错。教师要从正面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要让每个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不因质疑问难出现错误而感到遗憾;要认识到任何一个学生的任何一个提问都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就是思考的力量。

二、努力构建“活”的课堂

(一)、立足教材,超越教材

判断一堂课好与不好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学生的思维是否迸发出了火发,是否生成了自己的智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拘泥于课文照本宣科、就事论事,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会没有保证。

如果立足教材,超越教材,把教材当作“导火索”,当作“起跳板”,课堂的内涵和外延就会得到延展,课堂就会活起来,“温度”就会升起来,效益就会高起来。

名师课堂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依托教材,让学生进行了深度的探索和个性化的解读。他们把教材当作了“导火索”,让学生在品味教材的过程中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在超越教材的过程中深化了对教材的感悟和理解。

教材就像炮眼上的导火索,教师之功就在于点燃“导火索”。教师要善于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展开教学活动。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激活教学

4

多媒体教学能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能有效地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而且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的反映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阔思维,使传统与现代化媒体相互渗透、补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多媒体是课堂的辅助,老师的帮手。同时,我们教师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正面对着一种新的挑战:它要求教师们不仅要从理论上接受多种媒体手段教学的优势,而且要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体会每一种设备的特点和优点,设计教案的同时要精心设计好每一部分所需采用的多媒体手段,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以读激情

语文教学,读为根本,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的很多文章都充满浓厚的感情色彩,很适合朗读。这时,假如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文章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也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品读,首先从课题入手,初读感知,晓“情”, 然后抓住语言文字,精读品味,激“情”,最后反复朗读,读说结合,悟“美” 。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发现了“美”,悟出了“美”,而更多的是引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体现了学生自我发现,使课堂具有真正的动态活力。

(四)、开展竞赛

有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作出响应,敢于表述自己的意见,但也有很多学生羞于启齿或明知不答。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采用竞答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必答、轮答、抢答等类型的题目,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就会“活”起来。课堂小竞赛使学生脑细胞的活动加快,神经紧张,因而感知力和理解力以及记忆力都处在最佳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其效率肯定要比其它状态下高得多。但教师在采取这种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题目,让他们能“跳起来摘苹果”。此外,还要善于利用课堂“小插曲”,以此鼓励、引导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习。

(五)、角色对换

5

语文课堂上,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角色对换,部分知识、题目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讲,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又可以加强学生记忆,找出自己知识盲点,懂得老师讲课的艰辛,从而尊重老师,与老师“情同意会”。

三、努力构建快乐课堂

(一)、用心灵温暖心灵

教师只有和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感到愉快。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他们眼里知识是灰色的。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就要善于发掘蕴含于知识中的情感,并善于艺术性地赋予知识以情感。有了情感,知识就有了生命,学生就会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价值。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其中“情感”的作用。很多教师认为,只有“传道授业解惑”才是自己的责任,只要尽了这个责任,那么教师的所作所为、教师的付出都是正确的。其实不然,新的课程要求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关注情感问题,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师是石,学生是水,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在课堂上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富有激励呼唤的、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要注意察言观色,给予学生心灵的护导。

(二)、善于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能力的基础,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知识具有无穷的魅力。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却有不少学生厌学。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让学生体验到知识之美。为此,教师要担当起“美容师”的角色,要让“所经手”的知识富有美感,要让 “所经手”的知识“流光溢彩、青春靓丽”。

(三)、善于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喜悦

教师要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让学生在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方式中学得更快、更好、更轻松,并享受学习的乐趣。为此,教师要把学生教“活”,把知识教“活”,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力。在教学理念中彰显“教学如游戏”的思想元素,在教学策略上使学生的认知负荷处于适度状态,把学习过程变成情智迸发、充满灵性、体验喜悦的生命成长过程。

(四)、尽可能让课堂发出笑声

6

李明新说过:“教师是引领学生追求幸福的人,你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感到学习是艰苦的,但不是痛苦的。如果不能引领学生享受课堂的快乐、师生间的快乐,这样的教学就是目中无人,迷失了方向。”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让学生感觉学习是快乐的、轻松的,为此付出时间和精力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1、加强学生间的互动

喜欢在互动交流中活动,这是绝大多数孩子的天性。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讨论、辩论、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开展互动交流活动。然后让学生互相帮助、讨论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办法。当然,教师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要确保交流互动活动的有效性,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些活动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实现社会化的机会,而且也能给他们提供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二是每个学生在执行小组任务的过程中都能发挥自己真正的作用。 2、巧用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教育的宝贵财富,也是每个学生重要的心理需求,教师满足这个需求,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加大他们的思维力度,甚至还会为他们埋下奋斗的种子。教师要知道,学生的头脑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智慧的火种。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是一对翅膀,有了想象,我们就可以飞起来,离开熟悉的陆地,离开司空见惯的事物,进入一个美丽神奇的、广阔丰富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放飞学生想象的时机,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和被尊重以及拥有自信心和责任感,这是有效学习的关键要素,也是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的前提。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让学生获得角色,在进入角色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自豪感和责任感,自然也就拥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快乐。

四、修炼语言艺术,讲“活”语文课

(一)、力求清晰明白

传授知识首先要使学生听懂,要有一定的透明度。那种含混不清的语言,那种故作高深的只顾死背概念照本宣科的讲课,只会使人模模糊糊,不知所云。清晰,一是指语音而言。必须咬字清楚,发音准确,字正腔圆,自然流畅,令人舒心悦耳;二是指讲述内容而

7

言。那种表达含糊,词不达意的讲解,颠三倒四的叙述,模棱两可前后不一的分析,足以使学生坠入迷宫,这是必须避忌的。

(二)、力求简洁精当

啰嗦是讲课的大忌。古人云:“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在课堂上,语言精当、简洁,是教学的基本功之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分析课文时,要抓难突重,要言简意赅,切忌把课文嚼得太烂、太碎;归纳时,要以简洁鲜明的语言予概括,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把更多的课堂空间留给学生。

(三)、力求优美自然

形象的叙述,美妙的譬喻,和谐的节奏,亲切的语调,都可使教师的语言增加优美感。优美的语言从亲切自然的教态中产生。不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动辄骂人训人,决不会产生优美的语言。教师应以优美高雅的语言,“以风风人,以雨雨人”,使莘莘学子有“如坐春风”之感。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zs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