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23-10-20 01: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答:马克思注意是时代的产物。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知道提出了强烈的需求。(p4-p6) 3.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 马克思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答: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除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他的丰富内容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一章 第一节 1.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答: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2)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3)它独立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 2.☆☆实践的基本特征?

答: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答: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

4.☆☆社会的物质性?

答: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质,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5.☆☆意识的形式?

答:感知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主观的。 6.☆☆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 1 -

7.☆☆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答: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 8.☆☆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答:可知论是主张世界可以被认识的哲学学说,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有唯心主义可知论和唯物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或者至少是不可以彻底认识的哲学学说。不可知论怀疑、限制或完全否认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

9.☆☆社会生活的本质?

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2)实践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在实践活动中,人们不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和联系,而且人和人之间也必然要结成一定的关系并互换其活动,产生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一切社会关系。3)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对象化为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4)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的动力只能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生产实践,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节

1.☆☆☆事物的永恒发展?

答: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 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2.☆☆☆辩证否定观?

答: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否定就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他是发展的环节,即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辩证的否定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第三,否定式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而是要继承和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因素。所以,否定既把新旧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系起来。第四,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变革、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的关系。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即所谓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

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她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包括个别,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

- 2 -

在一般之中。(2)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答:1)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②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③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3)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②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第三节

1.☆☆规律及其客观性? 答: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他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收规律的支配。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能动地认识世界,是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个透过现象达到事物本质的过程,所谓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人通过实践按照自己的尺度去安排原来的客观世界。客观规律性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1)遵循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为了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的目的,人的活动就必须合乎客观规律,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不能实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目的。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总之,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遵循客观规律。

第二章 第一节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生物的现象、事物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

- 3 -

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必须以理性认识为基础。(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要求。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第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第二,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具有价值性;第三,真理与价值在时间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坚持两者的统一,必然在实践中既弘扬科学精神,也弘扬人文精神。 4.☆☆☆真理的客观性、绝对统一性? 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与客体相符合的性质,它是真理最根本的属性,第一,真理所反应的对象是客观的;其次,真理的思想内容是客观的;最后,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绝对统一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第二节

1.☆☆☆价值及其特征?

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一,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客观的。所以,检验真理不能在纯意识的范围内进行。唯心主义否认真理的客观内容,认为真理可以在纯粹意识范围内进行,这是错误的。旧唯物主义又看不到真理的主观形式,看不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把客观事物本身当作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错误的,要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只能是一个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第二,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它就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实践有能动性,即主观性;实践又有客观性。所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三章 第一节

1.☆☆☆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但并不否认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结果。其中,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决定意义。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义: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 4 -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和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国家的本质?

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它是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强制性的暴力机关,以保障其在政治上也成为统治阶级。 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的突出表现?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在有自己的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表现在:1)社会意识和社会发展的不平和性;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有其发展的特殊规律;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节

1.☆☆☆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1)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2)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3)促进了思维方式变革。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的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是,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另一种情形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①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②当生产关系不合适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节

1.☆☆历史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对具体历史事件发展起重大作用;改变历史的发展方向。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zb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