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高中化学)含试题及答案解析

更新时间:2023-10-04 20: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7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第一部分 考情分析

一、考试科目及题型题量

题型题量 科目名称:高中化学 状态:完整题目 总分值:150分 总时限:120分钟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二、简答题(共2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共25分) 三、诊断题(共1题,共15分) 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共20分) 五、教学设计题(共1题,共30分) 总结:分析近几年教资考题,题型题量及分值均没有发生变化。 二、各模块比重分析

模块1 学科专业知识 比 重 年 份 名 称 化学 基本概念 10% 2% 6% 化学 反应原理 6% 10% 6% 元素 化合物 4% 7% 6% 有机化学 化学实验 大学化学 汇总 2017上 2016下 2016上 2% 2% 4% 4% 4% 2% — — 2% 26% 25% 26% 模块2 教学论知识 比 重 年 份 名 称 化学 课程知识 13% 10% 13% 化学 教学知识 12% 9% 12% 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 教学评价 汇总 2017上 2016下 2016上 26% 22% 22% 12% 29% 19% 11% 5% 8% 74% 75% 74% 总结:根据教资考试大纲,将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分成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论知识两大模块,分析近三年考题,这两个模块所占比重几乎不变,约为3:7。

学科专业知识:考查10个单项选择题,诊断题中1-2问。在案例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中虽然没有直接考查专业知识,但是题干中的案例都是专业知识。从近三年考查比重来看,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原理是考查的重点。

教学论知识:考查10个单项选择题、2个简答题、诊断题1-2问、案例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化学教资考试依然注重对教学论的考查,注重运用化学专业知识教学的能力,尤其体现在案例分析和教学设计的考查中。

第二部分 经典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石灰石和醋酸溶液反应:CaCO3+2H+=Ca2++H2O+ CO2↑ B.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2NO3-=Cu2++2NO2↑+2H2O C.向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HCO3-

H++CO32-

D.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Ca2++HCO3-+OH-=CaCO3↓+H2O

【答案】B。解析:A.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拆,醋酸为弱酸,写成分子形

式,故该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错误;B.铜和浓硝酸反应,

生成二氧化氮,浓硝酸是强酸,写成离子形式,其中2个硝酸根表现氧化性,得电子,生成二氧化氮,2

个硝酸根表现酸性,故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O,正确;C.酚酞变红是因为溶--

液显碱性,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碳酸氢根水解产生氢氧根,离子方程式:HCO3+H2O=OH

+H2CO3,错误;D.Ca(HCO3)2量不足,NaOH过量,按照少定多变规律,离子方程式中Ca2+和HCO3-的比

---

例为1:2,离子方程式:Ca2++2HCO3+2OH=CaCO3↓+CO32+2H2O,错误。故选B。

2.某温度时,化学反应CO(g)+H2O(g)为提高CO转化率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压缩容器体积,增加总压力 C.升高温度

CO2(g)+H2(g) ΔrHΘm=-41.2KJ·mol-1已达平衡,

B.扩大容器体积,减少总压力 D.降低温度

【答案】D。解析:要提高CO转化率,则平衡需向右移动。A和B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故改变压强对平衡移动无影响,错误;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CO转化率减小,错误;D.降低温度,平衡右移,CO转化率增大,正确。

3.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是( )。

①目标多元 ②方式多样 ③过程与结果并重 ④注重甄别与选拔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解析: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1)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评价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4)评价内容综合化;(5)评价方式多样化;(6)评价主体多元化;(7)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①目标多元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正确;②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正确;③体现评价要关注发展过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正确;④新课程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甄别和选拔,所以④错误;故选C。

4.下列有关化学课程中科学探究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探究活动的环节既是系统的也是灵活的 B.探究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和不同水平 C.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应兼顾过程和结果 D.探究活动耗费时间,所以教学效率总是很低

【答案】D。解析:科学探究的过程包含以下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各要素呈现的顺序不是固定的,因此各环节既是系统的也是灵活的,A正确;探究活动可以是实验探究、可以是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可以有多种方式和不同水平,B正确;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因此C正确;探究活动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因此D错误。故选D。

二、简答题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有这样的表述: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实验有哪些主要教学功能?

(2)化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开展教学? 【答案】

(1)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化学实验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功能:

①化学实验是最生动、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能提供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通过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科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化学概念;②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深刻理解和掌握化学基础理论;③化学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实践活动,有助于操作技能的熟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④化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形式,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

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②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③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④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案例分析题

某教师设计了如下“物质的量”教学的导入情境:分别取20g黄豆、绿豆和大米,请同学(2人或4人一组)数这些豆子、米各有多少粒。要求:最短时间内准确地数出来。

颗粒越小,数目越多,数起来越困难,同学们为了快而准确地数,就自然的会将它们分成堆,一堆一堆的来计量。

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是比豆子、米小得多的粒子,当我们要对它们计量时,更需要一堆一堆的进行,这样一个“堆量”就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问题:

(1)在“物质的量”的教学中为什么需要精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请分析该情境创设的特点。 【答案】

(1)《化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物质的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利用情境导入,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学生易于理解,同时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化学最为熟悉,因此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①该情境创设具有真实性: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为具体事实情境,豆子和米都是生活中的物品。选取学生熟悉的情境有力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②该情境创设具有针对性:这些物品以单位计量较为困难,与本节课相关化学知识原子、分子等这些微小粒子具有相似的性质。要统计物品的量,需要分堆处理,那么要统计微观粒子的量同样可以考虑使用类似的处理方法,于是引出“堆量”—物质的量。

③该情境创设具有情感性:真实且具有实际意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主地探究事物的意义,学生由心理和情感上的“贴切”感到学习情境的“真实”,由“真实”而容易“理解”情境中蕴含的知识观点。充满积极情感的学习情境。

第三部分 高频考点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NA,单位是mol-1。国际上规定,1 mol任何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

n,NA,N(粒子数)之间的关系为:n =解题注意:

①物质体积:一看是否为标准状况下—不为标准状况无法求n;二看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是否为气体—不为气态无法求n。

②常见物质状态:SO3、乙醇、四氯化碳、氯仿等物质在标况下不是气态。 ③特殊物质分子中原子个数,气体单质不一定是双原子分子(如惰性气体)。

④其他:离子水解、特殊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等,如某些离子或原子团如Fe3+、HCO3在水

NNNA。 ,NA =,N =n·

NAn溶液中发生水解使其数目减少,特殊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P4(6个P—P键)等。

考点·离子反应 1.离子不能共存情况 (1)生成难溶物质; (2)生成弱电解质;

(3)发生双水解而不能共存(Fe3、Al3与CO32、HCO3);

+-------+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Fe3与I、S2,MnO4(H+)与I、Br、S2、SO32、Fe2);

(5)生成配合物而不能共存(Fe3与SCN、CN、F)。

2.离子方程式常见错误 (1)不符合反应事实; (2)拆分不正确;

(3)不符合守恒原则(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

考点·元素周期律

内容 原子半径 电子层结构 得电子能力 失电子能力 阳离子的氧化性 阴离子的还原性 金属性 非金属性 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的酸碱性

考点·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常数

同周期(从左到右) 逐渐减小 电子层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增多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逐渐减弱,如Na>Mg>Al 逐渐增强,如SiCl>Br 逐渐减弱 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 HNO3>H3PO4,H2CO3>H2SiO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z8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