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练习

更新时间:2023-05-28 05:4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课内及古诗阅读练习

《世说新语》两则

咏 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编著的《 》一文。

2、解释加点的字词。

内集( ) 儿女( ) 俄而( )

欣然( ) 差可拟( ) 未若( )

因风起( ) 即公大兄无奕女( )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

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文中“寒雪” “内

集” “欣然” “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

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

6、对 “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

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 、

句:

《咏雪》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

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与友期行( ) 太丘舍去( ) 去后乃至( )

尊君在不( )( ) 待君久不至( )

相委而去( 家君( )

下车引之( ) 元方入门不顾( )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 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

了友人是个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的人。

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也表现出

对客人无信无

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

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 ,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 的道理。

5、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

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

6.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 ,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 的道理。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

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 、 、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 时期 人,春秋末期

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一箪食( )曲肱而枕( )( )( ) 好之者( ) 笃志( )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 )( )

4.不亦君子乎( ) 5.吾日三省吾身(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7.传不习乎( ) 8.三十而立( )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 )

11.温故而知新( )(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

14.可以为师矣( )( )(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 )( )

19. 曲肱而枕之( )(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

25.逝者如斯夫( )(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 )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今义: 。习,古义: ;今义: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三,古义: ,今义: )

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从,古义: ;今义: 。)

5.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

3.知: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温故而知新( )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 )

7.温故而知新( )( )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

话: 。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

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

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

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逐句释义: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一寺临河干( ) 山门圮于河( )

阅十余岁( ) 但知其一( )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虽有佳肴》

(1)《虽有嘉肴》节选自 ,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论

著的选集,共 篇。《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3、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 (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 ② 弗食 ③不知其旨也

④不知其善也 ⑤然后能自强也 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 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⑨教然后知困

⑩然后能自反也 ⑾然后能自强 ⑿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6、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甘美 今义:主旨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

7、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8、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了______________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比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而又从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

结到“__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2)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后者则只

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

调观点的,二者是主从关系。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一、理解填空

1、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2、《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体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写景诗。

3、《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4、《观沧海》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

5、《观沧海》本诗以观字统领全篇,先写实景,然后写虚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6、《观沧海》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二、简答题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树木凋零,秋风阵阵,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

千。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行他乡的旅途绕向青青的山外,船儿划开悠悠的绿水向前航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潮涨满两岸,江面是那样的浩淼、开阔。和风顺着航向一面白帆高

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色还没有腿尽,旭日已在将们江面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

面上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家信怎样寄给故乡的亲人呢?就请北归的大雁帮我捎到洛阳城去吧!

一、理解填空

1、《次北固山下》描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句子是: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明时序更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且充满哲理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描写乡思愁绪的诗句是:

4、旅途平安,工作顺利,人们常用《次北固山下》中的 。来进行比喻。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书写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诗句是:

7、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抒写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8、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既抒情又蕴涵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9、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通过“ ”的优美诗句把江水浩渺平阔、轻风和顺、波

平浪静的景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10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蕴涵自然辨证哲理的诗句是: 赏析

1、 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2、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选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判断下列句子表达的正误: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 )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

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重要特征。 ( )

D、 尾联“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 )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雨后湖水初涨时刚好与堤岸

齐平,白云在天空的低处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枝向阳的树枝黄莺争相栖息,不知是谁家新来的燕儿正衔着

春泥在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野花竞想开放色彩耀眼,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走也走不够 ,就再去看那

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1、《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

体现花草茂盛的子: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了“莺歌燕舞”的初春景色的诗句是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这两句诗是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西下,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断肠人在天涯。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一、 理解填空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物抒情的佳作,为历代所传诵。仅28字,写了9种景物它们分别

是 、 、 、 、 、 、 、 、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

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 。

2、《天净沙 秋思》中“天净沙”是 ,“秋思”是 。

3、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即:

二、赏析

1、该曲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是那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曲,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景象?

1、 这首元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5、“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与断肠人的愁思是否一致?请作简要的分析。

6、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用具有时令特征的事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融情于景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

7、解释下列词语:

昏鸦: 。

断肠人: 。

《课外古诗词》

回答问题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被后世称为“ ”,又与

被称为“李杜”。

2、此诗的体裁是近体诗中的 ,诗的韵脚是 。

3、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道龙标过五溪

4、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5、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

6、“月亮文化”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诗人尤其喜爱月亮,借月抒情;其中又以李白最

为典型,他是以月入诗最多的诗人。请从你的文化文学积累中写出一联李白的含有“月”字的诗句。

7、王昌龄之所以是李白的好朋友,是因为王昌龄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尤其擅长七绝,号称“七绝

圣手”。请从你的文化文学积累中试写出一联王昌龄的诗句。

8、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现代诗歌中有许多诗句都是从古代诗歌中借用或化用而

来的。有一首流行歌曲的歌名就是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化用或至少受到启

发而写出的。这首流行歌曲的歌名是《 》。

9、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10、从诗中发出的情感信息,揣摩李白写此诗时的心理活动。

(二)《夜雨寄北》

1、李商隐是 的诗人,李白、杜甫在历史上有“大李杜”之称,李商隐合同时代的 则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3、本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4、本诗中“却话”一词照应了“ ”。

5、诗中蕴含羁旅他乡的抑郁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

是: 。

6、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7、对本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第一句中的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

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

也是安慰友人。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由此表达

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

8、本诗共28个字,两次出现“巴山夜雨”就占据了8个字。后人对重复使用“巴山夜雨”评价极高,

不仅是在声韵上回环和谐,朗朗上口,在表达上更有极强的表现力。第一个表现的是 ,

第二个表现的是 ,丛菔的作用是

9、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10、请根据诗中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三)《泊秦淮》

1、杜牧是 诗人,诗中提到的 被称为“亡国之音”。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烟笼寒水月笼沙 隔江犹唱后庭花

3、“商女不知亡国恨。”真正的“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本诗点名时间和地点的一句是 ,运用典故的一句是 ,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的一句是 。

5、“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犹”字意味深长,蕴含了哪些丰富的内容?

6、对本诗中此举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寒水”寒冷的江水,指穿过南京流入长江的秦淮河。

B、“商女”,茶楼酒馆里侍奉客人的歌女。

C、“隔江”的“江”,指秦淮河,商女在岸上酒楼歌唱,诗人从船舱听去,所以说“隔江”。

D、“后庭”,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历来被人看做“亡国之音”。

7、探究本诗的主题思想。

8、对本诗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笼”字,说出夜色的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做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图,寄寓诗人的忧愁与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后庭花》的靡靡之音,诗人意只在借批判她们的幼稚无知,沉湎于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告诫统治者不要沉湎于享乐。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加上活用典故,是唐诗中的优秀之作。

9、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字运用的妙处,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有怎

样的特点。

10、对本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B、从第二句中“夜”字可知时间,“泊”字告之诗人是乘船而来停在此处,“秦淮”“近酒家”五字晓知秦淮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

C、第三句批评歌女纵情声色,醉生梦死,沉湎于歌舞升平,不知国之将亡而唱亡国之音,诗人耳闻目睹,心中激起无限的忧愤。

D、第四句里一个“犹”字意味极其深长,令人发历史的联想,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1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迷蒙冷寂的画面。

(四)《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晏殊是 时代人,在词的创作上属于 派,代表作是《珠玉词》。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一曲新词酒一杯 小园香径独徘徊

3、曹操在《短歌行》中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仅从对人生与时空关系的思考上看,《浣溪沙》与其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4、本词下阕描写 ,抒发

5、历代认为本词中有一对天然的绝对,即

6、本词中透露出晏殊过着封建士大夫生活的诗句是

7、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8、由本词中产生的一个成语是

9、“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10、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一曲新词酒一杯”表明词人常常饮酒助兴,犹喜填词,歌咏了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B、“去年天气旧亭台”写眼前景物,面对着像去年一样的天气,、亭台,物是人非,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夕阳西下几时回”写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D、全词六句,中间四句写眼前景物,并借以抒写伤春之情。同时表露了词人向往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情怀。

1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z8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