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专用资料【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3-04-09 01:0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选题

1、古代由官府举办管辖的学校称为(B)

A、私学

B、官学

C、书院

D、大学

2、“六艺”中的“书”为(C)

A、艺术教育

B、书法教育

C、文字教育

D、政治伦理教育

3、汉代的太学属于(A)

A、官学

B、私学

C、书院

D、私塾

4、我国的私学产生于(B)

A、原始社会末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汉代以后

5、私塾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是(A)

A、识字教育

B、音乐教育

C、道德教育

D、算术教育

6、曾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的编撰者(C)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阳明

7、历史上提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是(C)

A、白鹿洞书院

B、岳麓书院

C、东林书院

D、象山书院

8、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所采用的选士制度是(B)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文官制

9、隋朝以后,我国主要采取的人才选拔制度是(C)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文官制

10、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1862年设立的(D)

A、天津西学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天津水师学堂

D、京师同文馆

11、(A)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正式学制的开端。

A、癸卯

B、壬子-癸丑

C、壬戌

D、近代学制

12、壬子–癸丑学制中学阶段采取(A)

A、四年一贯制

B、五年一贯制

C、三年一贯制

D、三三分段

13、壬戌学制以(C)的学制为主要学习的蓝本。

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14、新中国第一个学制确立于(B)

A、1949年

B、1951年

C、1958年

D、1967年

15、作为清政府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B)

A、视学

B、学部

C、提学使司

D、督学

16、“产婆术”是由(C)创立的教学方法: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苏格拉底

D、卢梭

17、作为一门学科规范教育学,通常以赫尔巴特的(C)为标志:

A、《大教学论》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爱弥儿》

18、下列那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美德就是知识”的命题(C)

A、孔子

B、杜威

C、苏格拉底

D、赫尔巴特

19、西方教育历史中,中世纪的“三艺”指(B)

A、天文学、修辞学、辨证法

B、文法、修辞学、辨证法

C、天文学、算术、辩证法

D、算术、几何、天文学

20、下列对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阐述,正确的是(A)

A、其代表作是《政治学》,是教育史上第一位划分年龄分期的教育家

B、其代表作是《理想国》

C、主动脉张胎教

D、强调早期教育

21、《政治学》是(A)的主要代表作: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卢梭

22、下列哪部著作被称为“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D)

1

A、《爱弥尔》

B、《教育漫话》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

23、卢梭的教育著作是(B)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24、杜威最主要的教育代表作是(B)

A、《普通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教育目的》

D、《大教学论》

25、“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出自以下哪部著作(A)

A、《学记》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26、《师说》主张选择教师的标准应该是(C)

A、资历

B、地位

C、道

D、年龄

27、哪一本书是家训之祖?(A)

A、《颜氏家训》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28、第一部从日文翻译过来的《教育学》的译者是(D)

A、严复

B、辜鸿铭

C、蔡元培

D、王国维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是(A)

A、凯洛夫

B、赞可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马卡连柯

二、多选题

1、狭义的教育基本内涵有(ABC)

A、受社会制约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参与

D、一种个人的活动

2、教育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ABD)

A、非形式化

B、形式化

C、非制度化

D、制度化

3、中国古代学校的性质分为(BCD)

A、太学

B、官学

C、私学

D、书院

4、中国古代的私学按所教的内容可分为(CD)

A、太学

B、书院

C、私塾

D、经馆

5、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先后经历了(ABD)

A、察举制

B、科举制

C、文官制

D、九品中正制

6、关于1922年学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小学和中学实行“四三四”制

B、以美国学制为主要学习蓝本

C、是我国近代最为成熟的学制

D、小学和中学实行“六三三”制

7、西方近代教育的特点有(ABCD)

A、国家对教育的干预与重视

B、实科教育迅速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增强

C、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D、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8、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ABCD)

A、全民化

B、终身化

C、民主化

D、现代化

9、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其教育思想反映在下哪几个方面(ABCD)

A、重视教育的作用

B、主张德、智、体、美的教育内容

C、强调早期教育

D、提倡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10、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有(BC)

A、亚里士多德

B、维多利诺、拉伯雷

C、伊拉斯谟、莫尔

D、洛克、卢梭

11、杜威的教学主张(ACD)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社会

C、教育即生长

D、从做中学

12、《学记》提出的教育教学原则有(ABCD)

A、循序渐进原则

B、及时施教原则

C、预防性原则

D、学习观摩原则

13、《师说》的贡献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CD)

A、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教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

B、提出早期教育思想

C、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D、择师的标准是“道”

14、实用主义代表人物在民国初年到1949年来中国讲学、访问的有(ABC)

A、杜威、推士

B、麦柯尔、柏克赫司特

C、华虚朋、孟禄

D、克柏屈、梅伊曼

2

15、中国借鉴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C)

A、陶行知

B、梁漱冥

C、陈鹤琴

D、陈寅恪

16、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方式有(ABCD)

A、对前人的科学知识合理编制和加工

B、选择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C、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

D、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第二章教育与发展

一、单选题

1、具有“学校教育制度化、严密化,普及义务教育达到一定年限,教学内容空前丰富,对思想的控制隐蔽化”的教育特征体现在什么社会之中。(C)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一个关于世界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名字是(B)

A、《21世界议程》

B、《增长的极限》

C、《学会生存》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3、“口头语言逐步过渡到书面语言,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这样特点的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C)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4、我国教育法规将教育规定为社会主义性质,这反映了(B)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科学技术

5、德意志民族重理性思维,美利坚民族则崇尚实际,这主要体现了(C)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科学技术

6、“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A)特点。

A、顺序性

B、间断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7、“同年龄的儿童在兴趣、爱好和性格等个性倾向性方向不同”,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特点。

A、不均衡性

B、个别差异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8、到二十世纪(D)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得以传播,并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A、60

B、70

C、80

D、90

二、多选题

1、经济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ABDE)

A、生产力的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水平

B、经济基础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受教育权

D、经济体制决定了教育体制

E、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结构、内容与手段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在(BCD)的结构。

A、基础、中等、高等的教育比例

B、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例

C、高等教育的层次、专业的比例与类别

D、高等教育的数量

3、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体现在(AB)

A、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B、教育积累、传播、发展科学技术

C、教育决定了经济的结构

D、教育促进经济的良性运转

4、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为(ACD)

A、政治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B、政治决定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C、政治决定了教育的内容

D、政治决定了教育目的的性质

5、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表现在(AB)

A、教育培养政治所需要的人才

B、教育延续和发展政治制度

C、教育民主化决定了政治的民主化

D、教育为超越现有的政治服务

6、教育民主化包含哪几个方面(ABC)

A、取消教育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B、在学校中倡导民主精神

C、在学校里尊重学生的个性

D、教师不能批评与体罚学生

7、教育平等的涵义有(ABC)

A、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的发展

B、教育权利平等

C、教育机会均等

D、无差别的对待一切学生

8、文化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BD)

A、文化决定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B、文化传统使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C、文化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

D、文化提供了教育的内容

3

9、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体现在(ABC)

A、教育使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播

B、教育使文化得以整理、发展和创新

C、教育创造了独特的校园文化

D、教育使文化呈现多样化

10、科学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表现在(BD)

A、科学技术影响了教育的价值追求

B、科学技术促进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的更新

C、科学技术影响了受教育者的权利

D、科学技术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和技术条件

11、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

A、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技人才

B、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C、教育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环境支持

D、教育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舆论支持

12、教育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

A、教育是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B、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C、教育决定了可持续发展

D、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1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C)

A、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作出社会规范

B、教育为个体的发展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

C、教育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D、教育丰富了个体的兴趣

1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ABCD)

A、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B、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

C、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D、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

第三章教育目的

一、单选题

1、主张培养“自然人”的观点是(A)

A、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

B、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

C、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2、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

A、杜威

B、涂尔干

C、凯兴斯泰纳

D、秦梯利

3、(C)是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A、罗素

B、洪堡

C、卢梭

D、沛–西能

4、(A)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所要培养的人在身心发展方面提出的具体标准与要求。

A、培养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课程与教学目标

5、(D)提出的教育目的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项内容。

A、林则徐

B、张之洞

C、梁启超

D、蔡元培

6、“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一对教育目的论述出自(B)

A、1958年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

C、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5年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7、(C)将我国的教育目的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二、多选题

1、教育目的就其表述和内容而言具有(ABD)特征。

A、抽象性

B、理想性

C、可操作性

D、终极性

2、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ACD)的教育目的论。

A、自然主义

B、国家主义

C、自由主义

D、存在主义

3、社会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AC)的教育目的论。

A、国家主义

B、存在主义

C、社会学派

D、自由主义

4、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BCD)

A、约翰–密尔

B、罗素、小原国芳

C、哈耶克

D、洪堡、爱伦–凯

E、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5、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D)

4

A、涂尔干

B、萨特

C、凯兴斯泰纳

D、秦梯利

6、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观点有(ABCD)

A、教育目的制订应以完善与发展个人自身的需要为依据,社会目的是次要部分

B、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和天赋的自由权力

C、强调个人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D、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促进个人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视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7、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价值准则主要体现在(BCD)几个方面。

A、个性化

B、规范控制

C、社会价值

D、社会化

8、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ABCD)

A、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

B、基础性、普及性的教育

C、强调全面发展教育

D、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性教育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二、单选题

1、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说到“你们不仅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这句话反映了教师是(C)的劳动作用。

A、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

B、人类真理的代言人

C、人类灵魂的塑造

D、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2、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连续性

D、示范性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的权力作出了(B)方面的权力。

A、5

B、6

C、7

D、8

4、教师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力,这表示了教师在(A)方面的权力。

A、科研学术活动权

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

D、进修培训权

5、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这表示了教师在(C)方面的权力。

A、科研学术活动权

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

D、进修培训权

6、儿童明显有一个适合做某事的内部时间表,未到时间实施的训练效果不大。这体现了儿童发展阶段的(C)思想。

A、环境—学习理论

B、发生认识论

C、自然成熟论

D、条件—反射理论

7、强调环境和学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的核心思想。

A、环境—学习理论

B、发生认识论

C、自然成熟论

D、条件—反射理论

8、2-7岁阶段儿童“语言开始发展,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语言和运算都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不可逆性”特征的阶段是(B)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9、7—11岁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推理,能够进行逻辑概念,以及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具有了可逆性”特征的阶段是(C)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三、多选题

1、教育活动主要包括(ABD)三个基本要素。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方法

D、教育内容

2、教师劳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CD)

A、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B、人类真理的代言人

C、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D、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3、教师劳动的特点有(ABCD)

A、复杂性与创造性

B、连续性与广延性

C、长期性与间接性

D、主体性与示范性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BCD)

A、为未知世界的探索

B、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C、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创新

D、对突发情境表现出的教育机智

5、教师的在职培训一般有(AD)两类。

A、获得学位等升等升级

B、反思性教学

C、有经验的教师指导

D、提高教学能力或素质

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学生可享受的“学金权”是指(BCD)

A、补助金

B、奖学金

C、贷学金

D、助学金

7、概括地讲,“教师中心论”是指(ABC)

A、以教师为中心

B、以教材为中心

C、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D、以知识为中心

8、“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AC)

A、卢梭

B、凯洛夫

C、杜威

D、赫尔巴特

第五章课程理论

二、单选题

1、西方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是(C)

A、杜威

B、洛克

C、斯宾塞

D、凯洛夫

2、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与兴趣所开发的容许学生有所选择的课程称为(C)

A、学科课程

B、显性课程

C、选修课程

D、综合课程

3、历史上最早倡导选修课程的是(A)

A、洪堡

B、杰弗逊

C、埃利奥特

D、杜威

4、选修课作为一种制度予以施实是由(C)开始的。

A、洪堡

B、杰弗逊

C、埃利奥特

D、杜威

5、全面系统的论述活动课程的价值的人是(C)

A、斯宾塞

B、卢梭

C、杜威

D、爱伦–凯

6、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是(D)

A、学科课程

B、显性课程

C、选修课程

D、综合课程

7、“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属于什么类型的综合课程(D)

A、活动中的综合课程

B、经验中的综合课程

C、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D、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

8、首次提出"隐性课程"概念的人是(C)

A、杰克逊

B、杜威

C、克伯屈

D、阿普尔

9、具有间接的、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和非计划特点的课程称为(C)

A、活动课程

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

10、心理的发展顺序与学科的知识逻辑顺序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C)的关系。

A、必修课与选修课

B、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1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B)的关系。

A、必修课与选修课

B、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显形课程与潜在课程

12、泰勒提出的课程编制模式是(B)

A、过程模式

B、目标模式

C、连续模式

D、断续模式

13、编制课程的过程模式是由(D)提出。

A、杰克逊

B、杜威

C、克伯屈

D、斯滕豪斯

14、有已知到未知、有简单到复杂、有一般到个别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是运用了课程的理论(C)

A、目标理论

B、过程理论

C、纵向理论

D、横向理论

15、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看,(D)更多地运用了横向组织理论。

A、学科课程

B、分科课程

C、选修课程

D、综合课程

16、课程的(D)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顺序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A纵向组织B逻辑组织C横向组织D心理组织

17、课程的(B)是指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A、纵向组织

B、逻辑组织

C、横向组织

D、心理组织

18、(A)是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而且前后不重复所组织起来的方式。

A、直线式组织

B、螺旋式组织

C、横向组织

D、心理组织

19、从课程范式来看,研究性课程属于以(A)为代表的课程范式。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形课程

D、隐性课程

三、多选题

1、把课程定义为“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的一切经验”并作为“动词”使用的课程专家有(AB)

6

A、卡斯威尔

B、坎贝尔

C、塔巴

D、约翰逊

2、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其含义有(ABC)

A、知识的总和与学习的结果C、封闭、预成

B、间接知识、公共知识D、经验

3、课程作为动词使用所代表课程范式,其含义有(ACD)

A、直接经验,实践知识

B、系统的知识

C、开放、生成、强调过程

D、杜威的课程观

4、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有(ACD)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5、学科课程的最大特点是(BCD)

A、趣味性

B、逻辑性

C、简约性

D、系统性

6、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是易造成(ABCD)

A、学生被动学习

B、割裂完整的生活世界

C、忽略个体知识

D、学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

7、活动课程的特点是(ABC)

A、以儿童为中心

B、按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组织教学

C、按活动主题组织

D、强调“训练”、“指导与控制”

8、正确处理必修课与先修课的关系的关键是(BCD)

A、如何加大必修课的范围

B、弄清两者的内在依据

C、选修课的开设的时机问题

D、如何保障选修课的质量

9、综合课程的三种类型(BCD)

A、活动中的综合课程

B、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C、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

D、儿童本位的综合课程

10、综合课程的优点是(AB)

A、是人类知识发展的内在要求

B、培养学生完整的世界观

C、有利于学习系统的知识

D、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11、综合课程的缺点是(ABD)

A、流于“拼盘式”的知识“大杂烩”

B、导致浅层次的学习

C、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

D、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12、隐性课程具有(BCD)的特点。

A、计划性

B、内隐性

C、随机性

D、不确定性

13、克伯屈提出,任何一种学习都包含三个部分(ACD

A、主学习

B、快学习

C、副学习

D、附学习

14、在泰勒的课程编制模式中,目标的确定主要依据(ABD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社会生活的研究

C、家长的要求

D、学科专家的建议

15、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是(ABCD)

A、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B、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根本性

C、课程内容应当与生活相联系

D、应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上的要求

16、课程内容与生活相联系的方式有(BC)

A、加强课程的趣味性

B、设置专门性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

C、学科内容中加入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

D、增加课程的前沿知识

17、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决策者(或主体)主要有(ACD)

A、教师

B、学生

C、学生家长

D、社区代表

18、我国传统课程观的两大误区(BC)

A、课程的开放无度

B、课程脱离学生的经验,以外在于学生的方式出现

C、课程以严格的先期计划的方式出现

D、课程过于强调联系实际

第六章教学理论

二、单选题

1、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A)部分。

A、主体

B、客体

C、中介

D、范式

2、一门学科的基本实事与基本概念属于(B)

A、基本技能

B、基础知识

C、基本能力

D、基本素质

3、阅读、写作、运算、实验等属于(A)

A、基本技能

B、基础知识

C、基本能力

D、基本素质

4、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属于哪一个范畴(B)

A、体力

B、智力

C、创造力

D、个性

7

5、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B)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6、“教学过程是学生智力发展与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这是(C)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7、“经验的获得与智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B)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8、教师在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教学,这是由(D)原则决定的。

A、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C、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D、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B)是中心环节。

A、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B、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C、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D、检查和巩固知识

10、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是针对(D)而提出的教学规律。

A、教学的概念

B、学生身心发展

C、教学任务

D、师生的地位与作用

11、教师在教学中补充教学内容以反映最新科学成果,体现了教学的(B)

A、思想性

B、科学性

C、拓展性

D、趣味性

12、教师在教学中引出内在的人生观方面的内容体现了教学的(A)

A、思想性

B、科学性

C、拓展性

D、趣味性

13、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缺点在于(D)

A、对基础差的学生不利

B、对基础好的学生不利

C、对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不利

D、不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三、多选题

1、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AC)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智育

2、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ABCD)

A、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

B、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

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

D、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3、教学的作用是(ABC)

A、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

B、系统地传授知识,再生产社会经验

C、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

D、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

4、教学的任务包括(ABD)

A、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力和实践精神

C、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D、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5、教学传授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技能包括(ABD)

A、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具有现代人的素质

B、为他们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创造必要条件

C、使他们形成较为高深的科学知识

D、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发明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6、教学过程具有与人类认识过程不同的显著特点是(ACD)

A、间接性

B、目的性

C、引导性

D、简捷性

7、教学过程的实质即(ABC)

A、师生之间的互动

B、特殊的认识活动

C、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D、特殊的情感活动

8、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ABCD)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的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9、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ABD)

A、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学习间接经验应当以自身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D、防止偏向任一方面的倾向

10、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ABCD)

A、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B、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C、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D、检查和巩固知识

8

11、教学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

A、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D、运用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

12、上课的基本要求有(ABCD)

A、目的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恰当

D、结构紧凑

第七章学校德育

二、单选题

1、如下教育目标存在于中央哪个文件之中?“所有的人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地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B)

A、《义务教育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教师法》

D、《中小学行为规范》

2、对学生实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主要属于(D)的内容。

A、自觉纪律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劳动教育

D、道德教育

3、“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制定纪律条文,使学生负有责任感”,这是实施(A)的要求。

A、自觉纪律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道德教育

4、“爱班级、爱学校,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这主要属于(B)的内容之一。

A、爱国主义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民主与法制教育

5、“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A)

A、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

B、知比行重要

C、行比知重要

D、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

6、学生的品德结构中,下列陈述正确的是(B)

A、行是基础,知是关键

B、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C、意是基础,情是关键

D、意是基础,行是关键

7、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D)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和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主要依据了德育的(C)原则。

A、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B、正面教育

C、因材施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9、“以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自觉,指明方向”主要依据了德育的(B)原则。

A、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B、正面教育

C、知行统一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10、学生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养成是长期的过程,这提示教育者在德育过程要坚持(D)原则:

A、共产主义方向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因材施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11、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的方式有(A)

A、家访、书面联系、召开家长会

B、家访、召开家长会、亲子游

C、家访、书面联系、座谈会

D、家访、亲子游、座谈会

三、多选题

1、德育目标的形成与确定受如下因素的制约(BD)

A、教育者的个性

B、社会发展因素

C、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

D、人的发展因素

2、学校德育的内容包括(ABCD)

A、理想教育

B、集体主义教

C、劳动教育

D、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

3、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4、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表现如下(ABC)

A、反映外部客观世界的矛盾

B、反映在学生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

C、反映在认识内容上的矛盾

D、反映在认识结果上的矛盾

5、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过程的区别表现在(ABC)

A、活动方式的区别

B、影响因素的区别

C、形成结果的区别

D、指导思想的区别

6、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ABCD)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C、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D、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9

7、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有(ABCD)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正面教育原则

D、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8、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可以从(ABCD)的任何一方面开始。

A、行

B、知

C、情

D、意

9、学校德育的途径有(ABCD)

A、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0、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ABCD)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指导自我教育

11、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主要有(ACD)

A、德育目标

B、教师素质

C、德育内容

D、学生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

12、各科教学是德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这是因为(ABCD)

A、教学占用的时间最多

B、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时总是受到一定思想的支配而影响学生的品德

C、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

D、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内容、

13、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作用表现为(ABD)

A、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B、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C、是知识教育的主要力量

D、是沟通家长和学校的桥梁

1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主要有(ABCD)

A、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B、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C、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

D、评定学生操行

第八章学校管理与评价

二、单选题

1、督促检查教学最常见的方法是(C)

A、查教案

B、考试

C、听课

D、倾听师生意见

2、对教师的工作安排一般有(A)两种。

A、跟班制和学年更新制

B、大循环和小循环

C、踏步循环和年级包干

D、自主选择和学生选择

3、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的法律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每年(D)为教师节”。

A、10月9日

B、9月15日

C、9月12日

D、9月10日

5、绝对评价是以(B)为参照点实施的一种评价。

A、常模

B、教学目标

C、教学任务

D、个体

三、多选题

1、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较大的自主权,这些权力包括(ABC)

A、决策权

B、财政权

C、人事权D集资权

2、实行校长负责制,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BCD)

A、与校其他领导的关系

B、与上级领导的关系

C、与本校党支部组织的关系

D、与教工代表大会的关系

3、我国中小学内部,学校的组织机构一般有如下类型(ABD)

A、党支部领导下的群众组织

B、校长领导下的审议机构、行政组织、生产组织与办事机构

C、与校外联系的机构

D、校长、教导主任领导下的教学组织机构

4、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有(ABCD)

A、教学管理

B、总务工作

C、教职工管理

D、学生管理

5、教学管理的主要方面(ABCD)

10

A、抓好教学的组织工作

B、加强对教研组的领导

C、督促检查和指导教学工作

D、领导和组织教务行政工作

6、总务工作的主要包括(ABC)

A、校舍的建设,维修与设备的购置与管理

B、生活福利工作

C、财务管理工作

D、优秀教师的评定工作

7、教职工的管理的主要方面(ABD)

A、合理安排教职工的工作

B、培养和提高教职工

C、组织教职工的业余生活

D、考核教职工

8、对教职工工作的考核,一般分为(ACD)三方面:

A、考勤

B、考查

C、考绩

D、考能

9、学生管理的主要方面有(AB)

A、学生思想品德的管理

B、学习、体育卫生、课外活动的管理

C、评定优秀学生

D、对犯错误的学生予以惩罚

10、班级组织的社会特征(ABC)

A、自功能性

B、靠正式和非正式两方面的手段来维持

C、半自治性

D、基层性

11、良好班级组织的标准(ABCD)

A、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且目标明确

B、有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C、有学生骨干形成的核心

D、有正确的班级舆论,班风良好

12、班级管理主要有(BCD)取向的模式。

A、认知调节

B、功能性

C、行为改变

D、人际互动

13、班级管理的原则(ABC)

A、确立学生是班级主人的观念,努力开发学生潜能

B、加强班级是常管理,不能只关注少数大活动

C、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D、严格要求学生

14、班级的日常管理表现为(ABCD)

A、班级组织管理

B、班级制度管理

C、班级自治管理

D、班级文化建设

15、我国班级组织的正式结构分为三层(ABC)

A、班干部

B、小组长

C、一般成员

D、团支部

16、班级自治活动的开展主要围绕(ABCD)方面来进行。

A、日常生活的几个活动环节

B、阶段性的班级活动

C、配合学校的主题活动

D、与思想品德课或班会课相结合的主题班队活动

17、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有(ABCD)

A、导向功能

B、诊断功能

C、鉴定功能

D、教学功能

18、终结性评价的特点有(AB)

A、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

B、筛选功能

C、使用频率高

D、评价的内容范围小

19、班主任工作评价的指标有(ABCD)

A、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评价

B、班级集体的培育与建设评价

C、班级活动的效能评价

D、横向协调工作评价

20、学生评价包括(AC)

A、学业成就评价

B、学习行为评价

C、思想品德评定

D、特殊表现评价

21、学业成就评价包括(ACD)

A、口头测验

B、客观测验

C、操作测验

D、作品分析

22、思想品德评定的基本要求有(ABCD)

A、深入实际,了解学生

B、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C、内容具体,有针对性

D、内容独特,展示个性

23、教育评价应遵循的原则(ACD)

A、可行性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全面性原则

D、伦理性原则

综合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以儿童中心主义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C )

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

C、杜威

D、布鲁纳

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 )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3、作为人身心发展的前提,并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是(D )

A、学校教育

B、个体实践活动

C、成熟、环境

D、遗传素质

11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C )

A、保证学生身体正常发展

B、促进现代大工业生产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5、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B )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6、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的活动是(D )

A、制定课程目标

B、制定教学计划

C、课程设计

D、明确培养目标

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A )

A、课程实施

B、教学过程

C、课程评价

D、课程标准

8、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符合以下哪条教学原则:(B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0、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 )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11、道德认知模式首先是由哪位学者所提出?(D )

A、加涅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皮亚杰

12、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B )

A、学生会

B、班级

C、小组

D、团委

13、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下列哪一种角度来进行划分的?(C )

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

B、从课程核心组织角度

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

D、从教育阶段作用

14、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D )

A、德育

B、班级活动

C、教研活动

D、教学

1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属于(B )

A、谈话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D、讨论法

20、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作品《爱弥尔》是由以下哪位教育家所著(B )

A、捷克的夸美钮斯

B、法国的卢梭

C、美国的杜威

D、法国的赫尔巴特

211、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C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正规教育

22、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A )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2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B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24、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C )

A、布鲁纳

B、康德

C、杜威

D、卢梭

25、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B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6、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D )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

2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B )

A、素质教育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应试教育

D、著名学者的学说

2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B)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29、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C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陷私权

3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 )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31、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D)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12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32、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D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思想政治教育

C、课外活动

D、教学

3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趔,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趔。”这体现了教学的(B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村施教原则

34、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D )

A、了解学生

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课

35、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A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3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D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D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性原则

D、因析施教原则

38、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B)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39、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C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40、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C )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41、壬戌学制中学阶段采取(A )

A 三三分段

B 4年一贯制

C 5年一贯制

D 6年一贯制

42、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A)

A 癸卯学制

B 壬子学制

C 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43、1905年清政府设立(B ),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A 教育部

B 学部

C 国子监

D 大学部

44、我国大规模引进西方教育理论开始于(B )

A 20世纪前

B 20世纪初

C 20世纪20年代

D 20世纪50年代

45、“文翁兴学”的旧址在现在的(D )

A 南京市

B 北京市

C 洛阳市

D 成都市

46、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是(B )

A 规章制度

B 思想观念

C 优秀师资

D 物资设备

47、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D )

A 科学实验

B 社会经验

C 生产劳动

D 学校教育

48、科学的体制化始于下列哪个时期(C )

A 十一二世纪

B 十三四世纪

C 十七八世纪

D 十八九世纪

49、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于二十世纪哪个年代(D)

A 、60

B 、70 C、90 D、80

50、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29条第2款强调(A)

A 教育应培养儿童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B 教育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C 教育应致力于国际理解与沟通

D 教育应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51、以下教育措施中与人权教育没有直接关系的(D)

A 学习了解重要的人权文件

B 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C 了解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方式与方法

D 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共精神

52、以下关于“个性教育”涵义表述不恰当的是(C)

A 其目的在于充分实现个体内在的、独特的天赋潜能

B 其手段是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

C 它鼓励学生处处特立独行,处处标新立异

D 它以对学生基本自由的尊重为前提

53、关于现代教育的“社会目的”,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D )

13

A 传递和保存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或文明成果

B 培养能更新传统文化、创新文化,具有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

C 培养既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同时又能合理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

D 复制、再生产现有的社会存在模式

54、关于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的区别,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C )

A 理性的权威诉诸理智的说服,非理性的权威诉诸权力的压服

B 理性的权威建立在对话、讨论、协商的基础之上,非理性的权威建立在专断独自的基础之上

C 理性的权威排斥情感,非理性的权威依赖情感

D 理性的权威愿意接受健全的批评,非理性的权威拒绝接受任何批评

55、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工人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C )”

A 教育行政人员

B 校长

C 教师

D 学生

56、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A )

A 热爱学生

B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C 热爱劳动

D 热爱教育工作

57、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B )

A 列宁

B 加里宁

C 苏霍姆林斯基

D 陶行知

58、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D )

A 管理学生权

B 科研学术活动权

C 民主管理权

D 教育教学权

59、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C )

A 高等教育

B 在职培训

C 继续教育

D 终身教育

60、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主要属性描述不恰当的是(D)

A 逻辑性

B 系统性

C 简约性

D 实践性

61、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与价值的是(B )

A (美)克伯屈

B (美)杜威

C (法)卢梭

D (德)福禄贝尔

62、下列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描述不正确的是(D)

A 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

B 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 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

D 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63、关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描述错误是(A)

A 侧重于间接经验的获取与侧重于直接经验的获取的关系

B 侧重于书本公共知识的学习与侧重于个人实践知识的学习的关系

C 关注经验的逻辑方面与关注经验的心理方面的关系

D 注重思维与注重行动的关系

64、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B )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

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

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65、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A )

A 导入、详述和汇总

B 导入、分析和汇总

C 分析、详述和总结

D 分析、质疑和总结

66、讨论时,每组的人数一般(A )

A 5—8人

B 10—15人

C 越少越好

D 越多越好

28、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A )部分。

A 主体

B 客体

C 中介

D 范式

67、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简捷性主要是指(C )

A 任务较简单

B 教学进度快

C 短时间学到人类长期探索而形成的知识

D 有教师引导,学生少出认识错误

68、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B )

A 间接地获得知识

B 获得间接经验

C 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 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69、品德构成的基础是(A )

A 道德观念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70、在德育中,要注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贯彻了哪条原则(D )

A 正面教育原则

B 集体教育原则

C 知行统一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71、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D )

A 各科教学

B 团队活动

C 课外活动

D 班主任工作

14

72、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C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 思想德育

B 政治思想

C 思想品德

D 政治品德

73、社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A )

A 国民公德和社会公德

B 社会制度与社会规范

C 人际关系与文明礼貌

D 道德知识与道德评价

74、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D )

A 班级环境布置

B 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 班级制度与规范

D 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75、在学习管理方面,首先要抓好(),其次要抓好()

A 思想工作,学习成绩

B 课堂质量,家庭作业布置

C 课堂管理,学生档案管理

D 课堂管理,课外活动

76、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A )

A 指导学生成立自治组织

B 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C 班级小干部的岗位转换

D 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

77、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C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78、以下评价方式中与个体内差评价不符的是(D )

A 对个体同一学科不同方面的表现进行比较

B 对个体不同学科的成绩表现进行比较

C 对个体不同时期内同一方面的成绩表现进行比较

D 对不同个体同一学科的成绩表现进行比较

79、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D )的发展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80、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 )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

81、“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B )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8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 )

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

83、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84、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85、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86、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87、(C)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88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指(D)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89、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C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

90、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

91、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

9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C )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3、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5

94、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

95、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

A非指导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

96、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塔洛齐D凯洛夫

97、“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 )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

98、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C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99、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 )

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100、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D)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101、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C )

A教学和教育B升学和就业C教学和科研D生活和生产

10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B)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103、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C)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C物质前提D内部动力

104、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C)

A格塞尔B杜威C华生D霍尔

105、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D)

A、6年

B、5年

C、8年

D、9年

106、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B)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107、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C)

A原始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

108、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B)

A学科课程理论B结构主义课程论C实用主义课程论D综合课程论

109、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

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

110、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 )

A认识活动 B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C智育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11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B)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

11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B)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

113、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B)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114、“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D)

A杜威B夸美纽斯C华生D赫尔巴特

115、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D)

A柏拉图B昆体良C皮亚杰D亚里士多德

16

116、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B认知结构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17、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118、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119、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

A人类教育的产生B古代学校的出现C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D终身教育的实现

120、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A )

A《论语》B《学记》C《大学》D《中庸》

121、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是( A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122、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D )

A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

12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A )

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25、环境对个体的发展作用是(A)

A决定作用B导向作用C提供了多种可能D促进作用

126、下列哪个选项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B )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德育D智育

12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C )

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人的自然发展说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D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

130、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课程是( A )

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C知识型课程D工具型课程

13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D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教学课程D三者都是

132、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认知过程,又是(A )

A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B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C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D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13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B上课C讲授新知识D领会新知识

135、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B)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现场教学

139、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A)

A、杜威

B、陶行知

C、布鲁纳

D、柏拉图

140、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C)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师说》

141、普及教育始于(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43、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始于(B)

A、明初

B、清末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中国成立

144、智育中的“智”是指(B)

A、知识

B、知识技能和智力

C、智力

D、技能

146、教师教育观的核心是(D)

A、质量观

B、素质观

C、教学观

D、学生观

147、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D)

A、政治观点的教育

B、思想品质的教育

C、世界观的教育

D、品德的教育

148、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A)

A、组成集体领导核心

B、开展了班级活动

C、形成班集体正确的舆论

D、全班支持班主任工作

17

149、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B)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150、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D)

A、斯巴达

B、埃及

C、希腊

D、雅典

160、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C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161、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D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162、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C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16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C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64、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D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65、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D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66、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D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67、“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A)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168、“学不躐等”出自(A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169、“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70、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171、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A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81、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B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81、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C)

A、教育

B、教育学

C、教育论

D、德育论

182、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A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83、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C )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84、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D )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185、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A)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186、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A )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87、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D )

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188、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D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

189、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B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18

190、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C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191、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D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92、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B )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

193、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194、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B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195、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196、()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19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D)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207、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208、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13、“出自选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的。(A)

A、洛克《教育漫话》

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C、康德《论演说家的培养》

D、卢梭《爱弥儿》

214、被公认的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是(C)

A、《学记》

B、《雄辩术原理》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三、多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包括(ABD )等。

A 重视学术争辩和切磋

B 重视学生自学

C 课程设置繁重

D 师生关系融洽

2、中国古代选士制度先后经历了(ABD )

A 察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文官制

D 科举制

3、《学记》提出教育教学过程的原则有(ABCD )

A 预防性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及时施教原则

D 学习观摩原则

4、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具有全面的有效的影响,它可以(ABCD )

A 改变劳动力的性质和形态

B 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C 促进劳动力的自身再生产

D 使简单劳动力变成复杂劳动力

5、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CD )

A 政治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利

B 政治决定着教育的方法

C 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D 政治决定教育的内容

6、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ABC )

A 教育培养政治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B 教育延续与发展政治制度

C 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平等

D 教育引导政治制度的变革

7、在教育目的观上,具有个人本位倾向的教育学者有(ABCD )

A 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

B 存在主义者

C 自由主义者

D 柏拉图

8、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共同的价值取向有(ABC )

A 以个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的需要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

B 主张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与基本自由权利

C 强调受教育者个性的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D 完全排斥或否定教育的社会目的

9、存在主义者信奉的教育目的观主要有(ABCD )

A 教育应使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并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生活方式

B 教育应向学生展示其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帮助学生扩大选择的范围,通过选择,决断和行动来塑造自己

C 教育要督促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独立地承担责任

19

D 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情,教育无须对公众、集体和社会承担什么责任

10、教师的科研活动权包括(ABC )

A 有权发表自己的观

B 有权决定是否参加学术团体

C 有权确定科研课题的科研方法

D 有权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11、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ABCD)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12、《教育法》第四十三条指出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是(ABCD )

A 遵守法律法规

B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C 参加社会公益劳动

D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13、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在于(ABC )

A 由于教材知识与儿童现有生活经验、心理经验缺乏直接联系,故容易导致儿童机械被动的学习

B 容易割裂和肢解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

C 容易导致学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

D 不利于儿童获取必要的个体知识、实践知识

14、活动课程主要的优点是(ABCD )

A 课程活动贴近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能促进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

B 能有效地沟通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逻辑经验之间的联系

C 有助于儿童学习和掌握必要的个人实践知识、促进儿童实践能力的发表

D 学习过程是儿童全人格整体参与的过程,是理智与情感、思维与行动的融合过程

15、活动课程主要的局限性在于(ABCD )

A 不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B 活动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教师难以适应

C 容易导致学生散漫、凌乱的学习

D 片面强调从“做”中学,容易导致活动课程沦为肤浅的、缺少智力训练价值的纯操作活动

16、作为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是指(ABC )

A 教育学

B 心理学

C 学科教学法

D 教育心理学

17、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AC )

A 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B 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C 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D 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德育

18、教学活动包括了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ABC )等活动。

A 独立作业

B 复习

C 预习

D 社会实践

19、班主任从事德育工作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ABCD )

A 经常性

B 针对性

C 多样性

D 潜在性

20、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遵循的在(AD)

A 基本要求

B 基本方针

C 基本规律D基本准则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ABCDE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C对个性的理解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E、对集体的看法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CD )

A互访B民主评议C家长会D家长委员会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CDE )

A公共性和生产性B公益性和免费性C科学性D国际性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BCDE )

A作出判断评价B信息传递C控制D激励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ABC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BCE )

A招聘B续聘C解聘D不聘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CE )

A导向功能B强制功能C调控功能D示范功能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BDE )

A可行性参观B准备性参观C现实性参观D并行性参观E总结性参观

20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BDE )

A委员会制B直线式C参谋制D职能式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BCDE )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1、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ABCD)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环境E教育形式

2、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BD)

A模仿性B意识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

3、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ADE)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ABCD)

A无阶级性B为生产劳动服务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E在特定场所进行

5、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BCE)

A面向学生B面向未来C面向现代化D面向21世纪E面向世界

6、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BCDE)

A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B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C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D制约教育目的E、制约教育内容的选择

7、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为(ABCD)

A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B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

C有利于人口迁移D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E、控制人口流动

8、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ABCDE)

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D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E、教师素质现代化

9、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主要包括(ABCE)

A基础教育B成人教育C高等教育D中等教育E职业技术教育

10、学制具体规定着(ABCDE)

A学校的性质B学校的任务C入学条件D修业年限E学校之间的关系

11、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BCDE)

A导向作用B选择作用C激励作用D评价作用E协调作用

12、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ABCE)

A卢梭B裴斯泰洛齐C洛克D赫尔巴特E福禄倍尔

13、潜在课程主要是指(ACD)

A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B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

D学校物质文化所构成的物质文化影响E、未来社会要求的新科技

14、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有(ABE)

A布鲁纳B赞可夫C杜威D克伯屈E瓦·根舍因

15、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有(ACD)

A教学B科研C课外活动D社会实践E智育

16、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教育上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忽视孩子的(ABCE)

A身体锻炼B精神生活C品德培养D智力开发E自立意识,自理能力

17、社区教育的作用主要有(ABCD)

A协调育人B优化环境C组织协调D监督管理E主导学生发展方向

18、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ABE)决定的

A工作性质B工作任务C教育法规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E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19、我国有哪些法律专门规定了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ACD)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yw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