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要点整理
更新时间:2024-01-17 13: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毛概复习重点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原因:1.现实国情,2,理论的内在要求,3,经验教训的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历史化进程的特点: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阶段:萌芽阶段 初步形成阶段 成熟阶段 继续发展阶段。
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结论。 3.是中国共产党前进的理论指导。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的丰富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党的建设理论 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这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改革开放的实践, 理论基础: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国际局势的变化:时代主题,新科技革命,东亚崛起(日本、四小龙、中国)
邓小平领导党从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推向前进。
邓小平理论的三大基石(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社会主义本质论 市场经济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横向看实情——局势变化(单极化与多样化 全球化---市场化 新科技革命)
纵向看国情——新变化(经济成本多样化 分配方式多样化 就业方式 生活方式) 内向看党情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方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其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家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思想路线:即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实践过程中的运作、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1,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睇相、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
2,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与求真务实 尊重实践与尊重人民群众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基础和目的,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要求和保证。
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种情况:1,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这其中既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正确部分的坚持,也有对原先人始终那些错误部分的纠正。
2,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正确认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五四运动为中国革命的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
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革命的转变提供了思想基础。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促使中国共产党成立。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领导阶级不同 指导思想不同 革命前途不同
与世界格局关系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人民大众、工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政治纲领 经济纲领 文化纲领 政治纲领:国体-----阶级性质 (各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段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
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名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两个纲领的关联:
1,长远目标都一致,建设社会主义。 2,基本理论一脉相承
3,理论形成方式和特色一致 4,从内涵上讲,都具有连续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的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的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科学内涵: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特点:
1,针对性(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先富带动后富) 2,目的性 3,时代感
4,具有国情意识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对社会主义认识由特征层面提升到本质层面。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先进生产力:生产智能化
生产社会化 生产市场化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江泽民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落实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1,过渡时期要解决的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未解决初级阶段作为剥削阶级已经不存在了。
2,二者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但过渡时期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没有确定。 3,二者根本任务不同,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以阶级斗争为纲。 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基本现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的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去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还需要深化。
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遇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高。
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意义:1,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思想基础的需要 2,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 3,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全中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与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
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构建社会主义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向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挥咱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三节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其内容有十个方面: 1,一个中国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重要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这个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补干涉内政、平等互助、和平共处。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安国注意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两个联盟:
一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 二是大陆范围内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全民族共同繁荣。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为什么要加强改善党的领导,如何改善:
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要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其次,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最后,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难题。
正在阅读:
毛概复习要点整理01-17
《基要神学》卷一课程教材 - 图文11-05
2010年国考行测真题 答案与解析01-24
2018届九年级英语4月二模试题09-15
《消费者行为学》综合练习题+答案+打印11-23
车间生产出勤排班表09-01
2015年4月西城区一模大作文讲评【审题、评分细则、标杆文】09-03
揭开神算之谜04-04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要点
- 复习
- 整理
- 毛概
- 船舶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 图文
- 心怀责任,铸造不朽人生(900字)作文
- 《结构力学》作业答案
- 浅析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 机场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
- 2011届高考数学不等式单元复习试题1
-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含学讲方式)
- 第二小学师德师风行风监督员聘请实施办法
- 部编2017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字词 详细版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句子总结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预包装食品)
- RT-PCR实验标准操作规程
- 15万吨环境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 - secret - 图文
- 年度销售任务指标及年终奖励方案(精)
- 高考语文素材:成语辨析219例
- 钓鱼的启示课堂实录
- 施工单位如何防范分包法律风险
- 2016届河北省邢台市捷径教育九年级11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 新形势下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面临的挑战、困境与对策选择
- 演讲与口才(讲稿)